地点
人物库 清朝
胡延晚清 1862 — 1904
胡延字长木号砚孙成都人
光绪乙酉优贡,历官安粮储道
有《福堂诗集》。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胡延1860—1904),字长木四川成都人
有《福堂诗集》,自言年二十,师从王壬秋治经。
丙戌(一八八六年)朝考得官,戊子入晋司抚幕奏牍,又兼司三局事。
丙申春,自绛县任调入抚幕,仍兼领局事。
辛丑夏,权署凤邠盐法道,后官江南粮储道
病殁于姑苏
词学图录
胡延1862-1904字长木号研孙,斋号宓刍馆(宓刍是比丘之异译,为佛门中男性出家修行者之称。)。
成都人
光绪乙酉优贡,官山西平遥永济县知县江苏江安粮储道
工词。
编有《宓刍馆词集》六卷,光绪二十九年金陵粮储道廨刻本,内收兜罗绵词、宝鬘云词、祗洹珠词、恒河鬓影词(樊增祥撰)、双伽陀词、燕子龛词六种。
是书为徐乃昌夫妇旧藏。
有《绛县志》、《福堂诗集》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邱缉臣清末 1864 — 1928
全台诗
邱缉臣1864~1928),清末明经,为嘉义文士
自幼习史吟经,轻名物,恶媚骨,内渡居漳州海澄
缉臣作品原五册,由朴子黄鸿翔点定,其中如越南吟草》者等四册(其他三册书名不详)于文革中亡失,仅馀丙寅(1926)年本辑馀稿,实即其绝笔之作。
缉臣女,闺名韵香,也善写诗,有《?英阁诗钞》,续《丙寅留稿》之音。
王作人蒐集后,将《丙寅留稿》与《?英阁诗钞》合刊,由东山图书馆陈汉波发行(1989)。
书前有叶国庆、黄鸿翔序,以及缉臣〈自题墓志铭〉一篇。
  乙未(1895)割台,缉臣举家内渡,誓终身不履斯土,虽颠沛流离,绝无顾藉。
多年间,转徙于东南亚,侨居越南、爪哇、缅甸,其后,乃寓沪藉砚田谋生。
惟其钟情于故国山河,固未尝稍改。
王作人谓其诗:「抒其豪迈之气,吐朗朗之音,缀之而为诗,使人读之惊异。
黄鸿翔谓其诗「诗宗剑南,直抒胸臆,于世道人心,深寄感喟,而乐天安命之怀,辄流露于其间,则又与香山之旨相近。
虽不拘格律,不加雕饰,与夫刻意求工者有别,其真意自不可没也。
」(江宝钗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邱锡熙晚清 1864 — 1928
全台诗
邱锡熙1864~1928),字缉臣嘉义县人晚清明经。
自幼习经史,轻名物,恶媚骨,有诗自云:「少年文字早惊人」,可见其文章性情。
光绪十六年(1890),以台湾府学教授身分监督重刊余文仪编《续修台湾府》。
乙未内渡后,居漳州海澄,后转徙于越南、爪哇、缅甸,晚年寓居沪上。
生平著作有诗稿五册,由朴子黄鸿翔点校,惜《越南吟草》等四册于文革中亡失,仅馀《丙寅留稿》。
王作人谓其诗:「抒其豪迈之气,吐朗朗之音,缀之而为诗,使人读之惊异。
黄鸿翔则谓其:「诗宗剑南,直抒胸臆,于世道人心,深寄感喟;而乐天安命之怀,辄流露于其间,则又与香山之旨相近。
虽不拘格律,不加雕饰,与夫刻意求工者有别,其真意自不可没也。
」今邱氏作品据《丙寅留稿》编校。
〖此诗稿乃王作人将之与其女公子邱韵香《绣英阁诗钞》合刊,1989年东山图书馆发行。
书前有叶国庆、黄鸿翔序,及邱氏〈自题墓志铭〉。
〗〖编者按:据《台湾日日新报》,1928年9月16日,黄服五〈哭岳叔邱锡熙先生〉诗,确认其卒年;《漳州市志》谓邱氏生于1863年,卒于1927年,误。
〗(江宝钗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际盛清末近现代初 1864 — ?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陈际盛1864—?),字闿唐四川成都人
有《蚓园诗抄》,从辛亥录至乙卯,才五年,大类私学先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冯骧清末 1865 — 1932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冯骧1865—1932),字健程四川华阳人
清末入尊经书院学习,曾任四川师范学堂选科教员,四川省政府教育科科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松清末民国初 1866 — 19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太仓人原名杭字荫三号子乔
善画
精音律。
有《寿竹居琴谱》、《子乔随笔》等。
全台诗
王松1866~1930),谱名国载,字友竹号寄生自署沧海遗民
祖籍福建晋江,祖父以儒术授徒,后迁居淡水厅竹堑
自少攻诗,弱冠入「北郭园吟社」与乡先贤相唱和,颇获郑如兰赏识。
曾习帖括之学,然屡试不中。
乙未(1895)割台,挈眷内渡。
海上遇盗,财物遭劫掠,幸赖他人相助,始得避居故籍。
翌年,时局稍定后返台。
将原书斋「四香楼」,更名为「如此江山楼」,以寄沧桑世变之感。
日治初期,为桑梓计,曾协助新、苗各庄安缉,后不复参与政事,以隐士终其生。
王氏与同乡王瑶京、王石鹏过从甚密,时人称「新竹三王」。
又与李逸樵、洪季秋合称「竹邑三痴」。
王氏毕生宏扬诗教,主北郭园骚坛垂卅年。
昭和五年(1930)卒,临终交待须于墓碑上镌刻:「沧海遗民王松之墓」。


王松著作颇丰,著有《内渡日记》、《馀生记闻》、《草草草堂随笔》,后自删焚馀稿,题为《如此江山楼焚稿》。
又著有《台阳诗话》,于明治三十八年(1905)出版。
大正十四年(1925)将少年至五十岁诗作《四香楼馀力草》、《如此江山楼诗存》汇集成册,题为《沧海遗民剩稿》,于上海出版。
王氏谢世后,子奎光委托乡人王石鹏编辑王松晚期遗稿,名曰《友竹行窝遗稿》。
1992年龙文出版社,将两诗稿合刊出版,题为《友竹诗集》。
李友泉谓其诗:「清新绵丽,雄浑沉郁,诸体俱备,卓然大家。
邱菽园序则云:「友竹诗随在可诵,奈愤时嫉俗,忧世念乱,苦心哀思,填咽篇什,非今日多事之时所宜出。
」今王氏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阳诗话》、《鸟阁唱和集》、《台湾诗荟》、《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瀛海诗集》、《台湾诗钞》、《台湾诗录》、龙文版《友竹诗集》等辑录编校。
〖参考许雪姬编《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杨永智撰)
台湾斗绝海外,居人敦尚气节,有郑延平遗风。
甲午一役沦为异域,东海之蹈、西山之节,所在有人;以余所知,王君友竹其一也。
清襟高躅,与古为徒。
仲蔚之室,四壁徒立;管宁之床,十年不移。
铲迹荒谷,托长镵以哀咏;抗心古哲,娱覆瓿之玄文。
所著有「如此江山楼诗存」、「四香楼馀力草」,统名曰「沧海遗民剩稿」。
今岁由雷君曜年丈寄示,属为序言。
开函欣然,展卷罄折。
诗共百馀首,大都穷愁发愤所作、遭历不平之鸣。
么弦孤曳,如鼓雷威之琴、变徵之音;恍和燕台之筑,其志怨、其声哀以促。
君殆古之伤心人欤?

嗟乎!
伊川被发,酷甚沦胥;杞人忧天,乃逢倚杵。
沧海岂木石能填?
遗黎深桑梓之恸!
甲午之事,复奚言哉!
始则尸臣选耎,远惭甘寝之谋;继以大藩畀人,复昧挈瓶之智。
遂使黔献沦为左衽,膏坏弃如敝屣;幅员日削,内政滋棼,而国步遂以不振矣。
今则朝市已改、横流方剧。
九州赤县,并为猿鹤之场;三辅黄图,尽属豺狼之窟。
求君丹穴,孰是其人?
举酒新亭,难忘啜泣!
离之感、之悲,固不独君之台湾已也!
千里投契,后先同为遗民;百折此心,我辈毋忘息壤
抱孤怀以谁语,有同病之相怜。
宜吾读君斯集,而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序既成,以聚珍板印行。
庶几传之后世,如读杜清碧之谷音;藏之名山,亦可备郑所南之心史。

甲子(民国十三年)仲冬吴兴刘承干
余向与新竹郑君毓丞友善。
毓丞寓省垣,数过余;谈次时及海外人物。
毓丞君言同乡王子友竹先生,今之隐君子也;且盛言其能诗。
余心识之,而以未得一睹钜制为憾。

今岁夏间,友竹裒其所作寄余寓斋。
余受而读之,其清词丽句时露行间,极似唐人风格,回非俗手所能为之;钦佩久之。
固念士君子处衰乱之世,其牢笼抑郁之意无所发舒,因托于歌咏以自见,如变雅之作、骚人之旨皆是。
三代以下,陶靖节外,如郑所南谢皋羽之流,均有集行世。
友竹负经济才,值沧桑之变,杜门不出,而其忧时愤俗之意,要不能一日去怀;读其诗而哀其遇、悲其志,固亦有识者之所同也。

友竹书来,言方在病中,欲得序以存其诗。
余不能诗,何足以存友竹之诗;而身世之感彼此共之,斯固不能嘿然已也。
谨书数语归之。
友竹其善自调护以养天年,傥神明不衰,意兴尚在,当可更得数十篇以续此集之后;余老矣!
犹将乘暇取而读之,幸甚。

辛酉(民国十年)腊月,愚弟吴曾祺谨序。
如此江山楼诗存·施序
夫生原如寄,谁非印爪之鸿;志在不祧,几见留皮之豹!
文字祗供覆瓿,姓名何苦灾梨。
然而敝帚千金,焦琴百劫。
灵台自镜,求诸面目本来;古锦为囊,呕出心肝乃已。
此吾老友寄生所以汲汲顾影、兀兀穷年,敬礼待定于子桓太冲问序于元晏也。

寄生新竹孕秀、扶桑㪇声。
当惨绿之少年,信蜚黄之俊物;论者谓半山嫡乳、辋水诗孙,不难点破壁之睛、骋绝尘之步、艳生花之梦、巍拾芥之科。
又况玉海通人、梅溪才子,以乌衣望、为鲲鸟雄,一往无前,亦固其所。
而乃榜头厄我、篱下依人,康了频频、嗟来惘惘!
原子思贫而兼病,盖次公醒亦能狂。
以故双涕牛衣,半生马磨;黑头已雪,白眼如冰。
正则离骚,欲问天而无路;仲连孤愤,将蹈海其何辞!
犹幸诗卷光阴、田家风味:陶潜三径,有义熙不纪之年;杜甫八哀,尽天宝以还之作。

仆也,霜毛告迫,石腹待归。
天地蘧庐,何处足容吾膝;朋侪席研,有时相印以心!
僧达固自不凡,念阿戎可与共话。
当此神州沉陆、瘴海扬腥,窃恐赤蚌之珠闇投于屠侩,元菟之玉贱没于榛菅;则虽平子工愁、文通善恨,举世既不闻说项,何人以此事推袁耶!
嗟夫!
如此江山,权作小楼之主;遗民沧海,老于大布之衣。
如仆者,亦犹夔之怜蚿、邛之负蟨已耳。
吟髭屡断,深惭一字之师;生面别开,各抱千秋之想!
敢为弁首,藉以引喤。

辛酉(民国十年)中春朔日,六十七叟施士洁序于鼓浪洞天寄庐。
如此江山楼诗存·邱序
嗟乎!
吾盖观于古今来才学人之以诗闻者,其平日之才学固皆有馀于诗之外者乎!
夫以诗之门径烦纡、堂奥深博,虽则毕吾世之才学,穷神尽气,心摹手追,以究六义之章,始尚恐其未必有当;而猥以馀事视之耶?
然则,即诗名以尽一生、即诗境以游终日,寝之、馈之、寤之、寐之,此外遂无事业,此蒋心馀所谓『呼作词人,心骨痛之』者。
吾知凡为诗人者,盖皆其所不安者也;以其所不安而竟盘旋磬折,一若有甚不得已而后以诗闻焉。
此吾所谓其才、其学,当有馀于诗之外者也。
若吾门王生友竹者,殆其选已。

友竹名松号寄生;为台湾之新竹厅人。
其先自吾泉州来,系出泉州刺史继隆先生广武王潮公孙)。
自其生也,在中国割台之前二十馀年;奇气虎虎、狂志嘐嘐。
读书以经世为务,穷究博览于古今安危、治乱之变;独不喜为帖括家言。
暇则登涉山林,赋诗饮酒自乐而已。
乡里父老,稔其内行孝友淳实,皆以才学人称之;共白当事,列入保案,奖以职衔荣典。
友竹独意有弗屑,力辞者屡矣;或醉以觥,逼使言志,则嚣嚣然曰:『吾诚有恶于今之官僚派者,故借山水、诗酒而逃之;乃忽因虚誉而猎冠服,是自欺吾志也。
无志者,不可以为人;自欺者,不足以立身。
世苟有安吾身而伸吾志者,吾其从之游乎』!
或闻其言,遂以狂生目之;而生固自谓我非狂生也。
迨前清光绪甲申(十年)岁,法、越事起,法舰骤扰台湾,袭取澎湖踞之;草草议款,幸得退还。
时乃告其乡人曰:『吾辈无以目前之苟安而嬉也!
台湾孤悬海中,材木、磺山久闻于外;譬之积薪可以召火、慢藏可以诲盗。
乃观之今之君子,多昧曲突徙薪之义;其小人,尚为梁燕堂雀之嬉;隐忧所伏,正未易弭。
十年之后,人其念哉』!
甲午(光绪二十年)中东之战,「马关和约」果以要割全台,争之不胜;众咸服其先见。
于时风烟俶扰,民间竞立名号谋拒日本
乃携眷避地,趣返泉州祖籍;中途遇盗,倾其所有。
不得已,于事平后嗣再东渡,托一廛焉。
平居抱志自重,吏民敬之。
城郭村落,藉其言而得免锋镝之患者夥颐。
己则青鞋、布袜,蔬食啸歌;虽日与贵官往还,未尝私有乾请。
故四方外来之士苟及新竹,无不知有诗人王松之名者。

嗟乎!
世有如友竹之人,而可谓其才、其学能无馀于诗之外耶?
比年以来,友竹则竟编其所作「诗集」、「诗话」四种,将以梓行。
友竹亦愿以诗闻矣;其诸有所不者欤?
抑有所甚不得已而后出此者欤?
殆亦未可知。
然屈其才学以为诗,则诗之层累曲折,将必深味之而日甘;能并其日力以为诗,则诗之浅深得失,又必切喻之而日化。
友竹乎!
其以诗为寝馈寤寐者乎!
仲尼曰:『求仁而得仁』;友竹亦惟日求之诗,斯则得之矣。

又题友德诗册
献身遽使许骚坛,终屈吟怀一世殚!
师友相资为学易,乱离之际立言难!
愁来厄我疑天醉,梦觉将心与汝
且快生前亲写定,懒从季绪问褒弹。

闽海菽园邱炜萱拜题。
如此江山楼诗存·郑序
风骚之士,每借诗酒以自豪;遗佚之民,亦假诗酒以自晦。
其耽诗酒则同,其所以用诗酒则异;志之所存,不可得而强也。
吾友王君友竹,耽诗酒而善用诗酒者也。
二十年前之友竹,则用诗酒以自豪;二十年后之友竹,复用诗酒以自晦。
自豪,见友竹之才华;自晦,见友竹之品节。
余于是窃有感焉。

忆余弱冠时,设帐于东村别墅。
友竹暇辄造访,问其年,长余二岁耳已;能以诗鸣,又豪于饮,见之者不谓之诗中摩诘、即谓之酒中东皋。
邑之人有欲纳交于友竹者,争以诗酒罗致;既至辄醉,兴酣落笔,珠玉随风、云烟满纸矣。
脱不适意,虽款招不赴也。
一日,见余案头有咏牡丹诗,其结句云:『天然绝妙嫣红色,不把胭脂污本真』;击节称赏,谓不脱诗人本色。
余谓此二语犹著色相,不以其言为然;而不知友竹盖借他人之诗,以为自己写照也!
余时方肆力于帖括之学,于风雅一途,属门外汉;视友竹一斗百篇凌沧洲而摇五岳者,其气象迥乎不侔。
赋性懦愚,又复为虚名所误,转不如友竹之落落矫矫,得为缑山鹤华顶云也。
罡风猝起,海水横飞;千里婆娑洋,遂成一不可思议世界。
余避地温陵,息影于桐阴者二十载;落月屋梁,与友竹梦中时复相见。
后得读「台阳诗话」,天涯芳草,幸见寻于王孙;千里神交,益令人感恩知己。
秋风热血,安得不喷向故人耶?
辛酉(民国十年)夏五余省坟东渡,主家擎甫述榖堂,得与友竹促膝谈心者四阅月。
明年香谷先生出殡,余往执绋,暮雨疏灯,得续谈未罄之积愫。
时馀年未五十,而已霜其鬓、花其眼、陨萚其齿牙;视友竹亦苍然暮气,非复曩时之水木清华。
两人顾影自怜,谓此生能得几回相见?
河梁携手,黯焉魂销;真有后顾茫茫、百端交集之感矣。

结习未除,因缘复续。
数年来南北争锋,影响于学界者不鲜;余得乘学校停办之隙,挈眷东渡,暂作寓公于岛国。
风鹤,偶寄行踪;间或托诗酒以自遣。
暇时,友竹出所著「如此江山楼诗存」相示;谓『交情之厚,无逾我两人;请及余未死,为识数语于简端,以作垂老之蜡泪』。
余读其诗,并阅邱、连二君所作序,类能道其要著;人云亦云,未免贻讥拾慧,余于此又将何言?
继念余与友竹为三十馀年挚交,嘿而息焉,既有所不安;率然言之,又有所不可。
友竹之学问文章与夫生平之隐德,其啧啧可言者更仆难数;固不特是集之脍炙人口也。
即以是集而论,其兴高采烈、华若春荣者,即前二十年自豪之友竹也;其思远忧深、凄如秋日者,即后二十年自晦之友竹也。
友竹之不污本真,是集不啻为之写照矣!
读是集者,呼友竹为风骚之士也可,呼友竹为遗佚之民亦可。

庚申(民国九年)冬仲至前五日,愚弟郑家珍拜序。
如此江山楼诗存·陈序
甚矣!
虚誉揄扬、信口诋諆之不足系作者轻重也。
虽以荐绅大老文章、巨公齿牙之力颞颥片时,而销声匿迹,勃焉忽焉。
韩文公孟郊谓『自秦汉以下,屈指有数;天假之鸣,有唐一人』;乃其论定也,寒与岛瘦并俪。
欧阳公推舜钦,比之黄河清、岐凤鸣,三千年一见;乃在当时,即与宛陵一集浮沉。
甚矣!
揄扬之不足恃如此。
至覆瓿扬雄、投圊李贺,当日之抑之、摧之者,至矣、尽矣;而及今扬文与班史并名、鬼仙与谪仙并著,诋諆之不足恤又如此。
此毁誉之无患于作者也;患作者有可毁、无可誉之实也。

社友王君,新著诗集三卷。
繄时台湾丧乱之后,大老、巨公无有存者;或力求韬晦,无有知者。
「如此江山楼序」,下逮于余。
余谓荐绅者流,词不雅驯,蝇营狗苟,及身之名与草木腐,不能自传,能传作者乎?
得附名于作者之集,是干青云而得显也,亦不足以序作者之诗也;而余又乌足以序作者乎哉!
余与作者谈诗之正变可矣。
变风之诗曰:『升彼墟矣,以望楚矣』;又曰:『式微式微,胡不归』!
是有慨于泥中也,裒如充耳;是示人以处危乱之道也。
变雅之诗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又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是有慨于罪罟也;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是有憾于日蹙国百里之流也。
王君遭时丧乱,航海去来,其感慨于心者,殆如变风、变雅之诗人;其于时俗毁誉、人世浮名,殆如云烟过眼之不足留于心乎!
时无韩、欧,其不足为作者推挽矣;推挽如韩、欧,其不足为作者凭矣。
故其诗之所造,浅者见浅、深者见深;三卷俱在,听人自会可也,不必赘也。
然『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又不能不为作者言也。
其诣在乡先辈□□□之上也,充其所造,又不止于是也。
其曰「如此江山楼」者,若曰:如此江山,付之庸奴而不能守也;付之□族而不能□也。
惜乎!
如此江山也,然有作者之楼,则江山不寂寞矣。
虚誉之词,又乌足以为作者重乎!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桂秋下浣,鹿江楚渔子陈淮谨序。

又敬题大集五律一则
雅爱王新,诗宗已饱参。
句惊前辈读,我拜下风甘。
才气凌瓯北,词源出剑南
后来瓣香者,呼佛铸金堪。

戊戌(光绪二十四年)重阳陈槐庭贡俚。
如此江山楼诗存·自序
乙未岁,割台议成,挈眷内渡;洋面遇盗,行李一空。
念得生还,虽贫无恨;况失者,偿之义也。
同舟侣笑之。
迨舟泊海坛,主吾宗贻煃上舍昆季家;遇杨兴隆游戎父子(厦门人),相识于风尘之外,加以推解之恩,才归晋江蚶江故里。
舟陆行,纵观故国名山、前贤遗迹。
干戈劫外,世事沧桑,抑郁无聊时托于诗歌以自娱;流离困顿,岂笔墨所能尽哉!

乱定后,因省丘墓,由厦渡台。
所幸青山无恙,又喜四香楼故居巍然犹存,天之厚我者多矣。
斯楼旧名,盖守汤若士先生四香戒也。
旧额既失,因更名为如此江山楼;托剑南句以寄慨焉。
呜呼!
今再啸卧于此间,岂仅「举目河山」之感已哉!
诗友酒徒,风流云散;音书断绝,情何以堪!
现所往来者,唯二、三亲旧耳。
城郭已非,干世之念遂绝;无日不饮,饮必醉,醉必有作;故虽家日贫、境日穷,篇帙日富。
计自渡台至今凡八阅月,手著「内渡日记」一卷、「馀生记闻」一卷,编「草草草堂随笔」三卷;后因远害,燬失参半
近不下楼恒匝月,左图右史,藉遣忧愁。
倦辄就枕,生平经过名山、别来旧雨,虽寐不忘;而梦中见闻之新、游历之奇,醒每为咄咄怪事者累日。
今晓早起,自删焚馀之稿,编成一卷,署曰「如此江山楼焚馀稿」。
爰书近况于首,以告同病。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同天节,沧海遗民自识。
如此江山楼诗存·题词
捧读友竹兄近著喜题,即希哂正。

浊世翩翩抱独清,生成挺拔信钟灵。
无书不作枕中秘,有句堪为座右铭;慷慨何殊吴鲁肃,佯狂疑是晋刘伶
逆知世乱需才亟,空谷旁求眼正青。

文章标格两风流,怎禁声名满九州!
高士原非才百里,完人况有业千秋;簪缨难易林泉乐,著作真堪留。
不是吾宗频击节,已闻异国散金求。

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人日,族弟瑶京国垣并书。
四香楼少作附存·王序(原题「四香楼馀力草序」)
壬辰(光绪十八年)冬,归锦江故里祭宗祠;得读族弟澄瀛上舍次子友竹所著「四香楼馀力草」,各体俱佳,不胜欣幸。

忆昔渡台,道出竹堑,识友竹襁褓中;眉目清秀,已卜为英物。
及澄瀛作古后,重洋远阻,徒得传闻;俱谓友竹竭力事母、刻苦为诗。
澄瀛弟,可谓有子矣。
友竹生母勤俭好施、知书识礼;诸孤颇慧,督课甚严。
友竹又能不负所教,解取「馀力」二字名集;其志可嘉、其诗亦自可传也。
溯自开派祖泉州刺史继隆公(公为闽广武王潮公之孙)后,世业渔樵,惟余始膺司铎;著述一事,从无闻焉。
余读之,不忍释手;为缀数语简端以勖之。
如有佳作,当常见寄!

法石七十三叟少涛甫书于锦江故里。
时在光绪十八年冬至后一日
四香楼少作附存·林跋
余年十六,侍先君于台湾之淡水
淡水为新开埠,荒寒清寂。
余开户即对观音山,海上帆来,风中片白,楚楚然山光海色,掩映窗户,余亦少悟画理;去今匆匆五十四年。
台湾既割让,视淡水当日游迹,犹同隔世。

去年,及门江生次鹰以新竹王子寄生先生诗草见示;且以书寓余,推奖逾分。
读其近体,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然往往流出悲音,则伤其故乡之属他人也。
呜呼!
清室之不振,且丧其二百馀年创造之皇基;当日百战所有之藩属,今已一一无存,矧在台湾一隅耶?
友竹台湾,余则兼悲清室;脱不落彼二、三乳臭之近支,胡使余今日有离之悲!
十年以来,九谒德宗景皇帝之陵,至伏雪中痛哭亦不知寒;其不死于陵下者,先帝之灵佑此恋恩之措大耳。
此事使友竹闻之,其必以余为同调,且将以诗勖余也。
余诗可六卷,多伤时之作,不欲付刊;友竹诗,则和婉中寓悲梗,「小雅」之遗也。
诗数不多,然多可传者。
为序弁首,则吾岂敢;此文用为跋尾可也。

辛酉(民国十年)正月,愚弟林纾识。
时年七十。
四香楼少作附存·连跋
此吾故人王子友竹之诗也。
吾撰「台湾诗乘」,函索见示;且言老病颓唐,惧将就木,愿余一语,以诏后昆。
嗟乎!
友竹尚未甚老也,而其言若悲;使友竹少时而能立功名以炫耀当世,岂能有此诗哉!
即有此诗,又岂能期其可存哉!
江山虽改,文采长留;友竹亦可以自豪,又何必戚戚耶?

癸亥(民国十二年)孟夏台南连横跋于稻江。
四香楼少作附存·题词
题词
蓬台气象自岩岩,藏岫秋云郁不堪;独向头楼吹铁笛,一时才俊满东南。

布衣亦有宋遗民,修到梅花始见心;惟大英雄能本色,百年天地此孤吟!

水月主人书于值庐。


奉读沧海遗民剩稿题后
绵绵此恨了无期,如此江山如此诗!
我亦心伤难卒读,公原天假以鸣悲。
任从东海生日,似听西台击竹时!
碧可千年双泪血,斯民岂但到今遗!

乙丑(民国十四年)午月温陵志超王冠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熙清末至民国 1867 — 194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赵熙1867—1948),字尧生别号香宋四川荣县人
清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转官监察禦史,有直声。
民国后,退居荣县,修志讲学外,唯以读书吟咏为事。
诗词书法,俱为海内所重,有《赵熙集》传世。
词学图录
赵熙1867-1948原名熹字尧阶改名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
光绪进士,授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以抗直敢言,著称清季。
辛亥后回籍。
多才艺,善诗词书画。
书以颜鲁公参董美人墓志,川人以得墨迹为荣,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
一生作诗3000余首,解放初郭沫若自任部分印费刊其集。
素不填词,壬子自沪归里后,于六百日中,成《香宋词》三卷刊于成都,自后绝不复作。
有《香宋诗》、《香宋》等。
香宋词叙
余于词,诚所谓不知而作之者。
顾尝读史矣,读《党锢传》、《王莽传》、《褚渊冯道传》、《义儿传》,讫朱温之世,天道人事,茫乎未晰。
余心毋宁,以詹詹者自外于德人,其言盖昏荒者流也,然不能自惩其失。
诗曰:“蟋蟀在堂”,彼自鸣其秋尔,以亡国之音当之,则哀以思矣。
于是贸然裒录,不敢掩其不善,六百日中,凡如千篇。
香宋者,汉许君有言,宋居也,《离骚草本疏》中“其芳菲菲,树之维宜”,而余今实无一椽之庇。
噫,自欺而已。

赵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嘉谟清末近现代初
人物简介
字蜀尤井研人
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民国十五年(1926)刘成勋部仕学馆馆长。
(据《成都晚报·骆状元逸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清漳清末至民国 1871 — 1946
刘清漳1871-1946),字钜源献县人
生于同治十一年五月,周岁丧父。
光绪十七年(1891)娶妻李氏,未期月而卒,翌年母亦亡故。
遂奔走塞外,客寄成都,后徙居青县,设馆于公署,授徒度日,躬耕自给,吟诗作文,与世寡营。
渐以其文受知于桐城姚永概,又为天津严范孙所赏识。
民国十七年(1928)曾参与编修青县志》,与邑人姚云锦郑清寰等交好。
二十年县志修成,一度赴津设教馆、结诗社。
民国二十六年(1937)迁亡妻李氏之骨葬于青县,遂终老于此。
著有《衡门叟诗集》、《文集》、《续集》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虞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9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虞1872—1949),字又陵四川新繁县人
一八九一年成都尊经书院,从吴之英学习诗文。
一九○五年赴日,入法政大学,一九0七年毕业归国,任成都县中学、嘉定府中学、官班法政教习
因家庭矛盾,被其父告到官府,被迫逃亡乡下,因此对孔孟儒学极为反感。
五四运动前后,在《新青年》发表系列文章,大胆抨击封建礼教,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一九二一年北京,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方大学京校、中国大学北京学院任教。
一九二五年成都,任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
一九三三年退隐,贫病以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岸登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2
词学图录
周岸登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二窗词客四川威远人
历任广西阳朔苍梧知县全州知州
辛亥革命后任四川会理莲溪等县知事,未几赴赣,先后任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及庐陵道
民国间历任安徽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
有《雅》、《梦碧簃曲稿》、《戏剧新花子拾金》。
蜀雅
1872-1942字道援号癸叔威远一和乡人。
1892年中举,历任广西阳朔苍梧两县知县全州知州
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四川省会理蓬溪江西省宁都、清江、吉安等县知事,江西省庐陵道尹。
周岸登工于词曲,兼善诗赋。
词风崇尚吴梦窗,自号“二窗词客”。
博学专精,其作品“博雅矜炼,语出已铸,律细韵严,气度弘远”。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他依然辞官,赴厦门大学讲授词曲,编著《唐五代词》、《北宋慢词》讲稿。
1931年秋,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长,双十节填《六州歌头》词一首:“年年国庆,都不是今番。
悲风满,旌旗卷,广州边,雨声酸。
杂迷人声怨……仗吾人群起,整顿好河山,百日青天。
”同年,还勘定出版了他的词集《雅》12卷,收词370首,以及《雅别集》2卷,收词213首。
1932年,到重庆大学讲授词曲与金石学,编《金石学讲稿》。
1935年,转四川大学文学院执教。
1938年,闻台儿庄大捷,立成《破阵乐》词一首,以“指黄龙,相将痛饮”,抒发若狂之喜。
1939年,迁往峨嵋报国寺,与住持果玲容县进士赵尧生等,以“能、登”为韵,作诗130首,《能登集》流传至今。
谢无量郭沫若、程复初等十篇酬答,著有《曲学讲稿》、《楚辞训纂》、《南征日记》、《贤女传讲稿》、《韩民血泪史》、《莞子故训甄》等。
1942年病逝。
蜀雅·序

庚午岁暮,得北梦翁书,以勘定词集雅将竣,属为之序。

余不文,何足序翁之词。
然自丙辰邂逅翁于金陵舟次,有大酺之唱酬,忘年定交,忽忽十余载,关河阻隔,交谊弥挚。
知翁之身世,嗜翁之词翰,环顾海内,鲜有余若,则于翁以定稿问世之际,又乌能已于一言。
人也。
蜀本词邦,相如子云导之先路,太白东坡其来轸。
汉魏以还,迄于今世,言词赋者,必称彦。
而花间一集,岿然为词家星宿海,盖其名山大川郁盘湍激,峰回峡转,亦秀亦,清奇瑰伟之气,毓为人灵,有以致之也。
尝考风诗雅乐,本处一原,后世莫能兼擅,乐府与诗,遂歧而为二。
隋唐嬗衍,倚声代兴,宋贤从而发扬广大之。
体洁韵美,陵铄百代,元明以降,此道寖衰。
有清初叶,重振坠绪,而斠律铸辞,则光宣作家乃称最胜,半塘彊村久为盟主,樵风蕙风赓相鼓吹。
至异军突起,巍峙蜀中者,则香宋与翁也。
香宋词人禀过人之姿,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余夙有文论之矣。
翁词则沈酣梦窗,矞皇典丽,与香宋殊轨,而异曲同工焉。
居尝自谓古今作家之所成就系于天赋者,半系于其人之身世,遭遇者亦半。
翁少年蜚声太学,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壮岁游宦西,宰巨邑,退食之余,寄情啸傲,穷桂海之奥区,辑赤雅之别乘
柳州石湖以后,一人而已。
辛亥国变,更宰会理,抚循夷猓,镇慑反侧,暇则蒐讨其异俗,网罗其旧闻,歌咏其詄丽环奇之山川风物,一如在
已而客居故都,落落寡合,黍离麦秀之慨,悲天悯人之怀,一寓于词,风格则祖述梦窗草窗,而气度之弘远时或过之。
盖翁之遍览西南,徼山水奇之胜,所遭世难,惝恍诪张之局,有非梦窗草窗所能比拟者也。
丙辰参赣帅幕,武夫不足以言治,乃益肆志为词。
徵考其邦之文献,友其士君子,酬唱谈宴,几无虚日。
所作气格艺苍坚,笔力益闳肆,差同杜陵以后之作。
乙丙而还,世乱弥剧,翁乃避地海疆,谢绝世事,讲学之暇,闲赓前操,命意渐窥清真,继轨元陆,以杜诗韩文为词,槎枒浑朴,又非梦窗门户所能限矣。
余少失学,束发就传,嫥治自然科学,于吟事为浅。
乙卯自美利坚归,闲与旧友王简庵然父昆季学为倚声,于宋人夙宗梦窗,近贤则私淑彊村,与翁所尚不谋而合。
自识翁后,益喜弄翰,篇什渐多,终以不习于声律之束缚,中道舍去,十载以还,虽不时为五七言诗,而倚声久废,惟把卷遣日,尚时翻宋贤之遗编而已。
视翁之老而益进,蔚为大宗者,惭恧奚如。
而翁不遗其僿陋。
一篇脱手,千里写似,宁谓余知词,无亦心神契合,有非形骸关塞所能外欤。
余之叙翁之词,盖不仅述翁之所造,亦以志余与翁不谖之交云尔。

民国二十年二月新建胡先骕

蜀雅·序

余自逊清鼎革之际,与亡弟然父侍先大夫于梁园,始学倚声,昆弟唱詶,不一岁居然盈帙。

遽刊行以示友朋,以谓文之能发人性情者莫词若,骤获之足以自壮,友朋亦姑息誉之,不与绳检,无以自发其蔽也。
丁巳秋,二窗来南昌,倾盖莫逆,示以所作,则抨弹声律义法无隐,盖益我广矣。
嗣二窗三为令,不废吟啸,余则陆沈黉序閒,辍响六七年,今二窗将往教厦门,汇所为倚声八稿属余序端。
嗟夫,余曷能序二窗词。
二窗为词未尝先余,而所就质量皆远过之,则其根柢盘错为何如,顾余自省于词有深嗜,旧岁于心远大学讲述词曲史,未竟,战祸忽起,震炮碎胆中尚闭门钩辑得稿数万言,以视二窗,力薄而好则同焉。
二窗词博雅矜鍊,语出己铸,律细韵严,一以君特公瑾为宗,或微病其矜博而失情,牵律而害意。
谓为是者宁涩毋滑,宁密毋疏,奚竞俗赏为。
至于忧时念乱,契阔死生,自鸣不平,歌以代哭,亦犹是王风楚骚之志。
而引商刻羽,不恤呕心,一篇甫成,如土委地,此中甘苦不足语于外人,惟与二窗相向太息而已。

丁卯六月南昌王易

邛都词·自序

不佞向不能词,亦少为诗。

壬子浮湘归蜀,与长宁梁叔子俱,每有所触,辄寓之诗。
癸丑复偕叔子南行,国忧家难,底于劳生,其情弥哀,志弥隐,诗所难达,壹托之词。
行部鲜暇,恒于舆中枕上为之,自四月踰邛来,汔八月奉权会理
止得日百二十,得词百三十有八。
嗟乎,鼎鼎中年,已多哀乐,悠悠当世,莫问兴亡。
夫君美人之思,闲情检逸之篇,不无累得之言,抑亦伤心之极致。
忆云生盖先我矣。
排比既竟,乃付写官,叔子和作附焉。
命曰邛都,读者但作游记观可也。

甲寅臈日蓬溪官廨舍书。

长江词·自序

邛都词既削稿,明年乃返成都,求词学旧书,渺不可得,华阳林山腴同年思进)以万红友词律见贻,颇用弹正,未暇一一追改也。

适再出知蓬溪,彭兼有唐长江唐兴、青石三县地,而长江以贾簿故最名。
江山文藻,触感弥深,从政之余,引宫比律,倚双白之新声,无小红之低唱,自歌谁答,良用慨然。
涉春,亦复成帙,中有和庚子秋词百余首,别录为卷,最而刊之,弁以长江,犹是邛都意也。

乙卯春分蓬溪官廨记。

时将受代,漫卷诗书矣。

丹石词·自序

葛稚川闻勾漏有丹砂,求为令,求长生也,出世法也。

予在江右,三为县,一尹庐陵,非求长生偷生而已,无出世法,度世而已。
比之稚川,愧已。
稚川求长生出世,不得,载郁林片石归耳。
予求偷生度世,不得,载石无石,思归无归,其遇较稚川为何如也。
姑亦曰:吾所求丹耳,所载石耳
噫,自诡而已。
吾宁好丹,吾岂恶石,今将去赣,裒辛酉至甲子在官日所为词五十八首,命之云尔。

丁卯端午周岸登

和庚子秋词·自序

庚子秋词者,临桂王幼遐给谏、归安朱古微侍郎临桂刘伯崇殿撰所同作也。

是时给谏居下斜街,予于五六月间拳祸初亟时曾屡过之。
后余先出京,甲辰重入京师,始得秋词读之,半塘已归道山,每过斜街,辄踯躅移晷,不能为怀。
革除已后,回忆旧所经历,时一展读,俯仰身世,都如梦影,之视今更不知当作何语。
簿领多暇,取而和之,起甲寅腊日,汔乙卯灯节,得词百有十六,随所得为先后,不复排次。
昔者方、杨、西麓俱和清真,陈三聘亦和石湖
兹之所和,未能终卷,意有愧焉。
但以一时思感,寄诸文字,弃之未忍,姑录存之云尔。

乙卯花朝蓬溪县斋写竟记。

江南春柳词·跋

丁巳旅食北京,曾借比竹馀音韵,为蓟门柳词三十首,劳者自歌,亦当世得失之林也。

南来十载,德业靡进,世乱日亟,恒斡渐衰,读尊前、花间二集所载唐人柳枝词,触绪增感,乃遍和之。
四月十七初度日起,尽此月得七十二首,合之前作遂赢百首。
不自用韵者,初无作意,趁韵为之,随人俯仰,或竟匪夷所思,见智见仁,亦随人甘苦之酸咸之而已。
丁卯夏正四月三十日甲子记,将有厦门之行,漫捲诗书矣。
旧交星散,孤弦独奏,书竟泫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罗惇曧清末民国初 1872 — 1924
词学图录
罗惇曧1872-1924字孝遹号掞东瘿庵瘿公
广东顺德人
光绪二十九年副贡。
后客北京,官邮传部郎中
工诗,与梁鼎芬曾习经黄节合称"近代岭南四家"。
程砚秋师。
有《瘿公词》。
瘿庵诗集·黄节序
甲子元日瘿庵过余曰:吾度岁之资,今日只馀一金耳。
以易铜币百数十枚实囊中,犹不负听歌钱也。
语未改腊,瘿庵遽于是秋八月逝世。
既五年,敷庵检其遗诗将梓,就余请序。
余始得读瘿庵癸亥除夕》诗。
其诗有云「自讳囊空念妇劳」,其言何温厚如是耶?
《王风》闵周三诗,「君子阳阳」曰无所用其心也,「有兔爰爰」曰君子不乐其生也。
瘿庵之为人,若无所用其心者,然亦时有忧生之嗟。
顾其所遘艰难,独不使夫妇之道见于衰薄,则「中谷有蓷」之诗,瘿庵之所伤也,读其诗可知已。
人伦之废乱极矣,坏于天下,始于家室。
当斯之时,一士之行,往往能申其义,三百诗人若《谷风》《北门》是也。
呜呼!
瘿庵其知之矣。
瘿庵驰情鞠部,世有疑而议之者,余尝举以相规,则答余书云:「吾欲以无聊疏脱自暴于时,故借一涂以自托,使世共讪笑之,则无暇批评其馀,非真有所痴恋也。
」呜呼!
余今序瘿庵诗,敢不揭瘿庵立身之义,并其所怀以告后之读瘿庵诗者,使知瘿庵畜义甚富,过乎其诗?
至于闵天下之无诗,则余以之悲瘿庵者,或瘿庵其能知之?
余旅京师,与瘿庵居最近,过从日数,论诗遂踰十年。
其为诗,蚤岁学玉溪子,继乃由香山以入剑南,故其造境冲夷,则在中岁以后。
今集所存,少作盖无几也。
瘿庵病中遗属,以诗付曾刚甫选定,今兹之刻,则刚甫垂殁时所定者,盖仅存二百馀首。
然余知瘿庵为诗至多,惟其志不求传。
其《答客问》诗有云「作书觅句吾不废,聊遣兴耳安用传」,则其馀散佚之诗,或为刚甫所刊落者,必不为瘿庵所惜,虽不存可也。
呜乎!
瘿庵与世可深,而不求深于世,学书可深,而不求深于书,为诗可深,而不求深于诗。
至其驰情鞠部,宜若深矣,然自谓非有所痴恋,则亦未尝求深。
其绝笔诗尚致叹于嗔痴损道。
夫惟其不求深,故万缘之空,(绝笔诗语。
)犹得在未死之日,否则其怀蚤乱矣。
乱则无所不至而义失,义失则诗虽存,存其字句声律耳,诗云乎哉?
瘿庵游不择人,言不迕物,读其诗者,随处而可见,盖其度大也。
然使瘿庵而不穷,则其志没矣。
然虽穷而无瘿庵之义之怀,则其志亦没矣,诗云乎哉?
戊辰正月十二日中夜黄节序。
瘿庵诗集·叶恭绰序
余与任公、幼伟、熹白既刊瘿公遗诗,依其遗志,用曾刚甫所选本,附以病中诸作,又录曾选外之可存者为一卷,曰《瘿庵集外诗》。
岁戊辰五月告成,因为之序曰: 瘿公遗言,以诗人表其墓,有旨哉!
有旨哉!
诗之境界,一超乎人外,举凡高山大川、幽林邃谷,飞霜疾雹,和风甘雨,以迄奇花丑石,文禽游鱼,半死之桐,不中绳墨之栎,嫱施蒙娸之美恶,仙佛魅怪之邪正,黎丘趾离之变幻无极,人世得丧、欣戚、喜怒、爱恶、舍执之得其正不得其正,皆入乎诗,出乎诗。
诗者,人之第二心灵,写其所别造之一境,而因而寄焉者也。
故有诗,而人之精神不必定寄于此血肉之躯壳。
瘿公之死,余方客海上,闻而深恸,阅数载而哀未澹。
既而思所以永君之精神者,乃与诸友谋刊其诗。
余维君之生,未必自意遂终为诗人,而境之所范,卒有以成就之,使得自达于其域,此在君固无所谓幸不幸,而掇拾所著,使君之精神不至于澌灭,则固后死之责也。
君诗凡三变,光绪庚、辛前,导源温、李,于晚唐为近。
逮入北京,与当代贤俊游,切磋洗伐,意蕴深迥,复浸淫于宋之、苏、王、陈间。
鼎革以还,寄情放旷,意中亦若有不自得者,所为诗乃转造淡远,具有萧然之致。
此其襟抱未知于古人何如,要之,其胸中必别有所想象之一境,一寓之于诗,其诗亦遂因之益进,盖可断言也。
君生平论诗最推曾刚甫,其手稿曾经刚甫选定,故今仍不改。
余昔者丧其所爱,瘿公为诗述离合因缘甚悉,所谓「旧梦吾思四印斋」者,其诗今不载集中。
顾念西山之麓,幻住之园,风清月白中,若有闻诗人之吟啸者,其亦恍惚四印斋头问字时光景否耶?
是则天地间无时不有瘦公之诗在,亦不限于此区区短册也。
是为序。
共和十七年夏番禺叶恭绰
(录入:薪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思进清末至现当代 1874 — 1953
个人简介
林思进(1874-1953年),男,汉族,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成都华阳人晚清举人
曾任内阁中书成都府学堂监督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华阳县中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华西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通志馆总纂。
1949年后任川西区各界人士代表会代表、川西行署参事
1952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著有《中国文学概要》、《华阳县志》(编纂)、《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游录》等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朝崧晚清 1875 — 1915
全台诗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
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雾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
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月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海1899年上海返台定居。
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
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
随著1906年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
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
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
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
同化会由于台湾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
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
诗风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
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
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
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
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
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
(廖振富撰)
本书(一册一八二面一○九、二○○字)分五卷、附「诗馀」一卷,林朝崧撰。
朝崧一名俊堂字痴仙自号无闷道人台湾(今台中)人。
年二十一,值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割台之变。
后遂避乱桐城,转徙申江;遍历名山大川。
既返故山雾隐,肆力于诗。
光绪二十八年时,倡设栎社,更集诸同好互为唱酬,以宣泄抑郁无聊之气;尝以「无闷」署其堂,又以堂名题其诗集,意在斯乎!
作者于民国四年捐馆;越十七年,诸社友为之选辑「诗存」付梓。
计卷一自乙未庚子、卷二自辛丑乙巳、卷三自丙午庚戌,卷四自庚戌至王子、卷五自甲寅乙卯,「诗馀」则未标年分。

  光绪辛卯(十七年)锡祺获识林君痴仙于童子试场。

时君年十七,早有能诗名。
以君夙慧,继以力学,其于词林中出一头地,早为当时能诗诸先辈所深期许。

  沧桑变后,避乱桐城,转徙申江,遍历名山大川,益以助长其雄壮澎湃之诗思。

既返故山雾隐,遂益肆力于诗。
壬寅(二十八年)春,以无聊之极,思倡设栎社,集诸同好互为唱酬,旁且诱掖奖劝,不遗馀力。
我台诗学如斯其盛,即归功于君之提倡,殆非过言。
自是之后,所感愈多,所为诗因之而夥。
年四十一,而无闷草堂诗集积稿已若干卷。

  捐馆以来,十有七年于兹矣。

我社创立首功者之謦欬,无从复接;所可接者,祗此数卷之遗音。
乃时至今日,未为之传,为社友者,何以自慰?
为后死者,又何以能辞其责?
客年春,君之从弟林君献堂敦嘱锡祺陪同社陈君怀澄陈君联玉同事选辑,克期梓行。
忆君在日,一诗之出,人争传诵,今则诗犹是也,似无须强为去取。
然于适兴之作或击钵之吟,则亦有以毋录为议者,因以勉从割爱。
选辑既定,谨以数语,弁其卷端。
至其诗词之工雅与其寄托之遥深,读者自知,不必赘也。

  栎社创立三十年辛未首春傅锡祺鹤亭序。

  曷言乎诗?

情郁而不能无宣,意感而不能无作是已。
曷言乎诗人?
思必深,视必锐,立辞必诚是已。
劳人思妇之所为,有不期工而自工者,虽诗人蔑以加也。
至若言人人所欲言而又不能言,见人人所习见而又若无所见,则诗人之过人远矣。

  从兄痴仙先生幼即耽诗,为诸生,不日课举子业而课诗。

沧桑之后,诗酒两嗜,无日不饮,无饮不醉,而亦不醉无诗。
所著无闷草堂诗集,含思宛转,托兴绵渺,务为雅俗共赏之音。

  回忆三十年前,兄尝以击钵吟号召,遂令此风靡于全岛。

有疑难之者,兄慨然曰:『吾故知雕虫小技,去诗尚远,特藉是为读书识字之楔子耳』。
嗟乎!
兄非独擅为击钵吟已也;且今之无闷草堂集中,亦体兄之意,不录击钵吟。
然而吾必述是寥寥数语者,以为非此则不足以知其人而读其诗也。

  兄下世十七年,挚友鹤亭槐庭、豁轩、太岳日以遗集付梓为念。

顾以南强善病,一再因循。
去年秋褉,复有以为言者,鹤、二公力用选校自任,君子成人之美意良可感。
而吾痴仙之苦心,亦将乘吾土文艺复兴之机共见于当世;所关至大,吾又恶可无言?

  一九三一,从弟献堂序于雾峰。

  吾岛自斯庵以来而有诗;吾邑诗人,至丘丈仙根大著

岛系中绝,诸老播迁,当莺喑燕哑之交,有作唳鹤哀猿之逸响者,则叔父痴仙先生是已。
尝试论之:先生之诗,当其转徙桐城歇浦间,胜赏既多,时有『小谢清新、太白俊发』之语。
及其归隐故林,虽豪气未除,而机心已茁,则颇杂以『玉溪恢诡、昌谷诘曲』之风。
三十以外,忧患饱尝,乃折而学陶、学杜、学韩、学,正如周处自游侠少年、射虎斩蛟,一变至道耳。

  初,吾辈常见先生于妓筵欢饮中,身不离席,口不绝谈。

次韵和丘仙老所寄「秋感」八律,惊叹无已。
迨及中岁,则又见其一字未安,苦吟移晷。
及今思之,非先生之才有时屈,盖先生之益以善用其才,独奈何其不永年也!

  修,先生之犹子也,私淑久而情谊深。

先生五岁,今兹五十有二,距先生之卒十七年矣。
岁月蹉跎,于无闷草堂遗文,曾不能有涓滴之助。
往岁盍簪之会,从叔灌园始议剞劂,同社赞之;鹤亭槐庭、豁轩三君子,又力任选校之勤。
坐观厥成,此实修所深感而重愧者焉。

  抑修尤有不能已于言者,以为斯集之出,上不必思齐于古人,下不必求知于后世;乃所愿则并世才人,有能谅其抱不得已之苦衷而又于无可如何之境遇者,时取一卷置诸醇酒妇人之侧,荐以铜琶铁板之声,则痴仙之为人,固可旦夕遇之也。

天乎痛哉!

  辛未(民国二十年)六月,兄子资修谨序。

  鲤鱼城中春骀荡,微吟侧帽独来往;刺桐花下马蹄骄,少年意气干云上。

撞破家居不足悲,早知误国是纤儿;工愁燕子惊新垒,忍死鹪鹩恋故枝。
萍花吹梦沈消息,贱子关河走觅食;分作天涯海角人,怨鹤凄猿苦相忆。
感时笔砚尽教焚,谈瀛客至动讯君;诗史世争推子美,罪言人解说司勋
旧梦刹尘都了了,底事景头弗掉?
野史亭荒话赤乌,遗民集在歌朱鸟。
无泪可挥惟说诗,不堪著手属枯棋;分明叱雪惊霜地,惆怅残山腃水时。
漫道仙人在岛上,楼台眼底皆无恙;我来天外访安期,落花已把金棺葬。
笋束遗编付阿咸,臣家痴叔本非凡;勋名一任销铜柱,箸述居然出铁函。
白头嗟我垂垂老,金拣沙披时见宝;开卷纷纷堕笔花,登堂落落思文藻。
隐雾人归山亦空,峰头望月天濛濛;每依南斗频瞻北,不信西流偏向东。
江山悠悠草鸡死,藤牌未必无男子;剑南家祭莫伤心,他日谷音留信史。
义熙甲子悲悁悁,人生不幸以诗传;下君浊酒五千卷,迟我扁舟三十年。

  民国二十年辛未三月泉州苏大山荪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诸宗元清末至民国 1875 — 1932
人物简介
诸宗元(1875-1932),字贞壮一字贞长别署迦持晚号大至
浙江绍兴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官直隶知州湖北黄州知府等。
大至阁诗·序(梁鸿志)
余识贞长逾二十年。
癸丑、甲寅间,贞长京师,见辄谈艺,又时时相聚饮博。
十年癸亥,余居上海贞长参浙江军幕,其主将每招余至杭州,暇则与贞长游湖上,饮酒楼,各出诗相视,以为笑乐。
又二年乙丑,余在枢府,邀贞长北来治官书,晨夕相见,顾簿书填委,而文酒之乐邈不可得。
居数月,余谢病去,贞长仓黄南归,以贫故,复为人掌书记,体力渐渐衰退矣。
六年辛未,以《病起楼诗》寄余大连,尽一册,皆绝句,读其诗,私心慨叹,忧其不久于世。
是年余来上海,复与相见,辄和余妙高台二诗。
未几又病,余走视诸寝,因怀参饵贻之,贞长目余曰:「环堵萧然。
」语次长喟,余亟乱以他语。
壬申三月,游华山归贞长已前死三日
以贞文学粹美,交友遍天下,佣书老死而不获一日之逸,士之忧生失职至于此极,然则诗人多穷之说,其信然耶?
贞长治诗垂四十年,不名一家,而所诣与范肯堂为近,陈伯严郑太夷俞恪士黄晦闻夏剑丞李拔可交口称之。
余最喜其静安寺追怀恕斋一诗,以为浏亮沈痛,而家国、身世、朋友之感胥寄于是,盖贞长尝居湖广总督幕府恕斋总督瑞澄字也
贞长才气横溢,赋诗喜和韵,和《落叶》诗叠韵至四五十不肯休,朋辈无抗手者。
顾其过人处,则在独谣孤咏,情与景融,悠然意远,而不系于更唱迭和之所为也。
贞长既死,其友朱钵文为之董理遗稿,凡七巨册,余钞得三百二十篇,刊布于世,稿本则归诸钵文,度必有好事过余而举授之梓者。
然即此以概其全,亦足以尽吾贞长矣。
甲戌秋日长乐梁鸿志
(录入:顾青翎)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与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大至阁诗·序(夏敬观)
诸君贞长既殁年馀,其故旧取手书诗若干篇,复辑录朋游传写投赠之什,汇为若干卷,长乐梁众异遂择其尤醇者,推次年月,编而刊行,使余序之。
盖君所为诗黟矣,然不自爱惜,投积败箧中,草或不完,己巳前存杭州宅者,不戒于火,君尝谓我当忆存之,今求其家不果有也。
少才力横肆,好魏源龚自珍之学,颜所居曰「默定书堂」,中岁始更名「大至阁」。
所赋诗多随兴所至,振笔书之,未尝刻意锻鍊,求胜于人,诗成辄自喜。
方一笺置前,未必尽惬吾意,及汇百十篇诵之,则才逸言雅,固不在近顷诸能诗者后。
余交君逾三十年,览省其间,酬唱之作,若历梦境,悲忧患难,尝与共之,有徘徊肝膈而不能去者,况与君生同岁,顾后死以序君之诗耶?
君善记书,久客疆吏幕,辛亥武昌兵变,君遂去,后过恕斋,有诗最为朋曹所传诵。
生平志事,亦略具于是。
又尝记相者言「当获身后名」,纪之以诗。
翳古以来,以诗名而命蹇似君者,代有其人,亦惟使吾辈执卷吟讽叹赏而已夫,身后名果于君何济哉?
新建夏敬观序。
病起楼诗·序
《病起楼诗》一卷,总七言绝句七十二首,为居士今岁病两月馀时所制。
中间人事之乖迕,病状之嬗易,皆著于篇什。
今幸而不死,自视辄为哑然,但以诗而论,则钱牧斋所谓许秀才体矣。
儿子章世、祥世既为写录,将以寄海内故人,吾友朱翁炎午、陆君丹林乃举以付印,海内之知居士者,见此短册,当信居士犹在天壤间也。
中华民国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大至居士记。
居士病之得生,朱翁张十一弟森玉皆有厚于居士用,并记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冰研清末至现当代 1881 — 1951
人物简介
刘冰研字冬心1881-1951),四川华阳人
清末秀才,曾入吴佩孚邓锡侯刘湘戎幕。
游历大江南北,相交多当时名士。
著有《秋集》、《寒馆丛书》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顾印愚清末民国初 1885 — 1913
顾印愚字印伯号所持华阳人
光绪己卯兴人,官湖北知县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顾印愚1855—1913),字印伯四川成都市人
少入尊经书院,颇受张之洞赏识。
张为湖广总督,顾入幕府,曾任湖北汉阳知县武昌通判等职。
拙于仕官而工诗,书法尤著名。
辛亥鼎革,奉母隐居,病殁于北京
门人宁乡程康为刻《成都顾先生诗集》十卷。
历代蜀词全辑
1885-1913字印伯号所持又号塞向翁四川华阳人
生于清文宗咸丰五年,卒于民国二年,年五十九岁。
张之洞入室弟子。
光绪五年(1879)举人
湖北知县
印愚喜饮酒、作书。
斗诗钟,偶为诗,类宋人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乔大壮清末 1892 — 194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乔大壮1892--1948),名曾劬字大壮, 以字行,号波外翁波外居士四川华阳双流县)人。
出身于清末北京辞学馆。
家学渊源,髫年习经史、小学及书法,以诗词、骈文、书法、篆刻知名。
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
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
文学造诣尤以倚声最为当行出色,汪旭初誉其为“一代词坛飞将”。
金石篆刻名家,喜以大篆入印,平生不爱刻名印而嗜治閒章。
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
今有《乔大壮诗集》、《乔大壮词集》《乔大壮印集》、《乔大壮手批周邦彦片玉集》行世。
词学图录
乔大壮1892-1948原名曾劬,以字行,又字勤父勤孙号壮殴壮夫伯戢劳庵波外翁波外居士
四川华阳(今双流)人。
清末就读于北京辞学馆。
1927年赴南昌任周恩来秘书1935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后任重庆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国民政府经济部秘书、军训部参议、监察院参事
1947年应聘赴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
次年苏州赴水自沉。
工诗词书法,尤精篆刻。
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乔大壮遗墨印蜕》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彭端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川丹棱人字乐斋
雍正十一年进士
吏部郎中出为广东肇罗道,依律判断州县大量积案。
后主成都锦江书院。
年八十一卒。
与弟彭遵泗彭肇洙以诗古文名蜀中,时号“三彭”。
有《白鹤堂集》。
彭端淑字乐斋丹棱人
雍正癸丑进士历官广东肇罗道
有《白鹤堂诗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牛树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甘肃通渭人字雪桥
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四川彰明知县
同治元年,擢四川按察使
三年,内召,以老病辞,主成都锦江书院。
光绪初卒,年八十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