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梁字则梁,亦称梁父。初名昌应,字梦张。海盐人。年十八,皈依莲池大师,法名广籍。未几,走长安上书,不用。晚年无意于世,自称散木子。有《苋园诗》。人称苋园公。有仑者菑浣笔池藏稿。或称仑者山翁。亦称浣公。自题其墓曰:“生无愧怍,去无牵缠。”其联云:“与尔同龛枕米汁,至今孤冢有梅花。”有《个亭集》。为文光怪崛特,奇不可句,而事必准古,言足垂世,诗亦如之。评者谓其如湘川乱云,峨嵋残雪,知言哉。
维基
胡全才(1605年3月11日—?年),字体舜,号韬颖,一号圣水。山西太原府文水县人。崇祯三年庚午科山西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科会试易三房,中式第146名,殿试三甲166名,户部观政,甲申授兵部职方司主事督捕管事。清兵入关,继续起用,历官兵部郎中。顺治二年(1645年),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汉羌兵备道。顺治三年,为宁夏巡抚。十年(1653年),洪承畴举荐,从征湖南。不久,命为郧阳抚治。十三年,升湖广总督。冬十月卒,追赠兵部尚书,谥勤毅。
维基
霍达(?—1661年),字非闻,号鲁斋,陕西省西安府长安县籍武功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登进士,八年补任山东曹县知县,十一年调宁晋县,十二年丁忧。后起升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十六年兵部侍郎余应桂总督陕西三边,霍达任监军御史。十七年三月,宣府陷落,霍达走回京师。南明时任苏松巡抚、右佥都御史。入清后,顺治四年五月,补授山东道监察御史,五年三月奉命巡按福建。顺治八年,任浙江嘉湖道佥事。顺治十年五月,升任太仆寺少卿;次年改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大理寺少卿,十二年二月累升至大理寺卿、殿试汉读卷官、兵部督捕右侍郎,六月奉命前往视察黄河大王庙决口,十三年以事被革职,戴罪办事,不久恢复原职。顺治十五年十月考满,加兵部尚书,荫一子入监读书。次年加授太子太保。十六年九月充殿试读卷官。顺治十七年二月,调任工部尚书、兼管左都御史。
维基
苏弘祖(?—1664年),河南彰德府汤阴县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顺治三年,登进士。顺治五年,由山东右布政使,升任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顺治十一年,降为福建布政使司参政、福宁道,再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治十五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韶惠、潮郴、桂地方、提督军务。
续图绘宝鉴
媛介,善诗词,楷书摹黄庭经十三行,画山水小景有元人笔致,长安闺秀多师事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77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字胶侯,号静安。初为明副将,顺治间降清,隶正蓝旗汉军。历任工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兵部尚书。曾修葺汉南栈道六百余里,疏浚长安龙首、通济二渠。官终陕西巡抚。
维基
刘景云,字三素,直隶深州人。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顺天乡试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朝廷首开春闱,刘景云登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顺治五年十二月,升任为陕西按察使司佥事、靖远兵备道。顺治九年,改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关南道。顺治十一年,改按察使司副使、分巡关南道。顺治十三年,改任为广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守桂平道,未赴任,丁母忧归,卒于家。
梁化凤,字翀霄,号沣源,长安人。顺治丙戌武进士,官至江南提督,封三等男。谥敏壮。
维基
陆朝瑛,榜名范朝瑛,字石斋,南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县)人,进士出身。顺治四年,登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管德州仓粮储。后任户部员外郎。顺治十一年,任陕西乡试副考官。后任户部陕西司郎中。顺治十三年,改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济南道。顺治十六年,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商雒道。
维基
苏铣,直隶省河间府交河县(今属河北省)人,进士出身。顺治三年,登进士,授卫辉府推官。顺治九年,任山东道试监察御史,次年改山西巡按御史。顺治十一年,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西宁道、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固原兵备道。顺治十六年,任广东布政使司参政、分守岭东道。康熙元年,任江西按察使。
维基
张文炳,京师河间府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人,进士出身。顺治三年,登进士,后授中书科中书舍人。顺治五年,任陕西乡试副考官。顺治九年,任江西道试监察御史,后巡视西城、督理京通二仓、巡视通惠闸河粮运事务。后任江西道御史。顺治十一年,任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河西道。顺治十三年,任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上湖南道。次年,改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河西道。顺治十六年,任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沂州兵备道。顺治十七年,任江西布政使司参政,后兼任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湖西道。后改任广东布政使司参议。
维基
李荣宗,山东省兖州府费县(今山东省费县)人,进士出身。顺治三年,登进士,授浚县知县,后授礼科副理事官。顺治十四年,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后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巡视河东盐政。顺治十六年,任浙江布政使司参议、分守杭嘉湖道。顺治十六年,任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怀来道。顺治十七年,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分巡河西道。康熙三年,任湖广按察使。
清诗别裁集
字庭表,江南太仓人。顺治己亥进士。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官詹事府赞善。有《忍庵诗集》。○钱牧斋序忍庵诗,谓长安金陵《杂感》诸篇,顿挫钩锁,缠绵恻怆,在韩致尧、元裕之之间。
简介
康熙甲辰三月,余以磨勘之狱入羁于司勋之署,于时捕檄四出,未即对簿。伏念日月旷邈,不有拈弄,其何以荡涤烦懑,支距幽忧。忆自髫齿,颇耽词调,虽未能研审其精妙,聊可藉彼抗坠,通此蕴结。因取《花间》、《尊前》、《草堂》诸体,稍规抚为之。日少即一二,多或六七,漫然随意,都无约限。既检积稿,遂盈百篇,因录而存之,识时日焉。其间或得之负手,或得之摇膝,或得之矫首,或得之瞪目,或得之隐几,或得之面壁,或得之绕廊,或得之倚柱,或得之酒酣,或得之梦破,或得之孤灯之欲烬,或得之晨鸡之乍鸣。其文无谓,其绪无端,伦脊难寻,阡陌莫指。诚欲引而远之,使此寸心如游丝之飏空,轻凫之信流,不令与愁相枨触,故不复引绳点墨,断髭落眉耳。读者循其声节,逆其行叹,坐愁之意,故当于行间字外,仿佛遇之。傥以之挈温较韦,拟李比秦,殊自径庭,亦非仆意之所存也。其客岁使豫道中旧作二十馀篇亦附见焉。曰炊闻者,兀兀南冠,不殊邯郸一枕,故取杜陵诗语,断章而命之也。其文无谓,其绪无端,系之以卮抑又宜矣。王士禄记。
清诗别裁集
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康熙己未以布衣召试博学鸿词,官翰林院检讨。著有《寿祺堂诗》。○子德先生邃于经学,顾宁人先生推重之,以公卿荐召试,当时所称四布衣之一也。授官后,即以母老辞,不许,表三上,乃许,情词恳恻,比李令伯之《陈情》则又过之。圣主之仁,人子之孝,宇内共称,不止羡其鸿轩凤举也。诗品似李北地之宗杜陵,骨干有馀,而神韵或未副焉。兹录其兼可采者,著之卷中。
清诗别裁集
字补隅,浙江嘉兴人。○补隅方壮入秦,有“去题百二关中壁,要看三千里外山”之句,闻者壮之,后足迹几遍天下。而《蜀游》一集,沉郁中复极纵横,颇得杜陵气骨,一时鲜摩其垒者。
清诗别裁集
字昭万,以生当季世,更字季,江南宝应人。著有《湖边草堂》、《舟车》等集。○陶处士诗,英伟沈挚,感时伤乱之作,以诗为史,直欲上溯杜陵。○薰樵字樵。莱阳人,与陶季皆以一字为字。
黄叶村庄诗后集·序
黄叶村庄诗,其初集先生所自订也,续集则令子武冈瑞草及其小阮弈亭所搜缉编次也。自时厥后,又垂八九年,先生年弥高,学弥邵,诗亦益精诣融脱,如少陵之老去律细、东坡之海外文章,昔人所谓「精能之至」者也。然先生之诗率然漫成,或口占,或授简,初不置册本。又书法妙天下,片纸脱稿,旋为人攫去,或藏弆,或博易,遂并诗失之。先生既不自省录,而余数年来鹿鹿,时奔走长安道上,瑞草亦有负笈成均之役,武冈复迁居外舍,遂不及尽收录,所存者仅十之二三耳。今年首夏,余公车罢归,即仝瑞草昆季校辑,促付诸剞劂氏。第皆从零星收拾,故都无年次先后。又先生笃于故旧老友,晚年往来诗版,时复把玩,寓落月屋梁之意,而后学及子弟片语之佳,亦汲引奖借,故集中仿右丞、拾遗例,附入一二倡和篇什,亦先生意也。嗟乎!先生之诗,沾丐海内久矣。世徒赏其工妙而不究其由来,正如读昌黎集,但见其章妥句适,而所谓「茹古涵今,不可窥校」者,则未之睹也。余馆橙斋,与先生朝夕者十馀年。每见先生诗,大都成于对客谈笑、酒阑游衍之馀,初若不经意,然他人旬锻月鍊、苦思力索而未至者,先生以自然得之;从来苦捷敏者负蛟螭蝼螾之讥,费推敲者蒙刻楮雕肝之诮,先生独两兼之。此正非可卒乍袭取,盖才分既卓,学识绝高,而功力更复深至,乃克臻此境界。余尝谓先生非徒以诗鸣者也,特其胸中蕴负之奇偶寓于诗而一发之耳。读是集者,涉其津而溯其源,知其诗之所由来,无徒炫耀于絺章绣句而从事于本原,庶不负作者之苦心矣。余非敢序先生集也,因与先生周旋久习,知先生学问本末,因为指示其端要,愿与世之读先生诗者共勉之而已。康熙壬辰岁端午前三日,后学徐焕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