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吴嘉纪明末清初 1618 — 1684
唐书》之传隐逸也,才二十有二人,中间或隐或仕略相半,而为道士之学者数人焉。
史臣谓隐之槩有三,而其所述皆下槩也。
噫!
何真隐之难也!
上焉者,身藏而德不晦,万乘之贵,寻轨而委聘;次则挈治世之具,弗得伸,或持峭行,汎然爵禄,使人君常有所慕企;末焉者,资槁薄,乐山林,内审其材,终无当于取舍,故遁迹不返,使人高其风而不敢訾。
史臣之论率如是。
以余观其论列诸人,若朱桃椎田游岩李元恺卢鸿陆羽之徒,其于泉石烟霞,洵膏肓痼疾矣。
王绩吴筠贺季真秦系张志和陆龟蒙诸子,文词卓越,以诗歌相雄长,诙谐放荡,浮沉荣遇之间,当时慕之,后世传之;身虽隐而名益彰,岂寂寂无所表见者比哉!
扬之泰州,有吴先生者,名嘉纪字野人,隐居东淘,名所居曰陋轩。
与世罕接,家最贫,虽礼年常乏食,以歌诗自娱乐。
独与余兄舟次善,尝窃诵其诗于周栎园司农,为刊其初稿。
继家芾斯分司东淘,慕其贤,为再刊其集。
于是江南北家有其诗,渐达于京师
济南阮亭王公,尤时时口其诗不置。
先生之名,虽欲俱隐不得矣!
余获交先生久,间入城,必过余家,故得尽览其作。
大抵四五言古诗,原本陶潜王粲刘桢阮籍陈子昂杜甫之间;七言古诗浑融少陵,出入王建张籍;五七言近体,幽峭冷逸,有王、孟、钱、刘诸家之致,自脱拘束。
至所为今乐府诸篇,即事写情,变化汉、魏,痛郁朴远,自为一家之言,必传于后何疑欤?
先生之诗日益多,不自收拾,其友方子于云,裒其前后诗,重刊精好,吾党义之。
询其人,孝而乐善,又左右于先生,贤矣!
先生以其所刊首示余,且属为论次。
余何足为先生序,顾不鄙弃而必见属者,或以余之知之也!
噫!
余之所以知先生者,独诗云尔哉!
大都号为隐逸者,多违乎时,不得已而托焉者耳。
苟有知而举之者,即攘臂而起,肩相摩于道,求如桃椎诸人,尘芥徵辟,走林草以自匿者几人乎?
先生名虽闻于时,身处海滨,自甘穷寂,不肯托迹于终南嵩少,为钓名窃禄之计,爱其诗而愿见其人者,至想像不可得此,其品槩何等也!
先生生平无所好,惟酷嗜,有鸿渐鲁望之遗风焉。
他时有传逸民者,当与并列云。
时康熙十八年己未,六月望日,郡同学弟汪懋麟拜撰于百尺梧桐阁。
骆钟麟清 1619 — 16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1671 【介绍】: 浙江临安人字挺生号莲浦
顺治四年进士副榜,授安吉学正,迁陕西盩厔知县,治狱明决。
康熙间官至常州知府,立法钩稽田赋数字,清理积欠,使胥吏无法作弊。
又创延陵书院,迎李颙讲学,亲率僚属士绅听讲。
丁母忧去官,哀毁卒。
高宗砺
维基
高宗砺(1645年6月15日—?
年),号介公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人,习《礼记》。
顺治十七年庚子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康熙三年甲辰科会试中式进士
历任通江县训导康熙十三年盩厔县知县
李颙清 1627 — 17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7—1705 【介绍】: 陕西盩厔人字中孚又字二曲,一云二曲乃号,别号土室病夫学者称二曲先生
嘉庆时避帝讳,改“”作“容”。
少时家贫自学,博涉经史。
学宗陆、王,对晚明王学专好谈玄,则颇表不满。
康熙间在东南无锡江阴等地及陕西富平华阴讲学,学者颇多。
陕西地方官荐隐逸,礼部荐博学鸿儒,皆坚辞不受,甚至绝食自刎以表决心。
从此避居土室,反锁门户,除与顾炎武一见外,不与人往来。
康熙西巡召见,以废疾辞得免。
有《四书反身录》、《二曲全集》。
李颙字中孚盩厔人
自署二曲土室病夫学者称为二曲先生
释圆惺清 1628 — 1701年三月八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圆惺字鉴庵一号传真姓苏氏西蜀通江人也。
幼失恃怙,依于外宅。
九岁避寇梁山旁,匿沙河菩提庵,礼偶然师出家,后为破山老人行者。
清顺治三年,出蜀入,谒玉泉恒河律师,潜心向学,五年进具,肄习律仪,兼穷贤首,二时听受。
十有七年,尝参耳根圆通,猛然开寤,为主僧一真所知。
真本当阳刘氏子,初习贤首教观,洞明经旨,尝讲《楞严经》,说三聚戒,得圆通法门及体性三昧者,不可胜数。
惺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有省,作偈呈真,有云:原来在者里,何须向外求。
烂嚼人糟粕,驴年未了休。
真为印可,付以衣法。
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镇将郝公请演《金刚》、《楞严》。
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讲《法华》,皆能阐明秘奥,妙入几微。
教海神龙,无以踰之。
三年,游金陵,见华藏大咸,问讯之馀,喝云:“汝兴教乘,此喝应如何讲?
曰:“下文繁冗,附在来日。
”归寮,呈颂曰:“晴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
欲晓如斯旨,冢头渰莱蒿。
”咸览之,嘿然。
翌日,咸复问曰:“《楞严经》空有俱非,汝试说之?
答以偈曰:“说有不有,说空不空。
行住坐卧,常在其中。
”咸厉声曰:此子大有悟入。
已而入两浙,谒玉琳(日”+“秀”) 于天目,遂木陈老人,为道玉泉山水之胜曰:“堆蓝出仙掌,泉吐漱玉珠。
”语意隽绝。
四年,由四明礼南海,拜舍利,越石梁。
五年,复至华藏,代座说法。
咸付以衣拂,辞不受,咸曰:“宗教兼弘,说行并用,古今昭然,何用辞为?
拜而受之。
六年,登九华、清凉,道出终南,至峨嵋
十三年,乃旋玉泉,结茅山腰。
川湖总督蔡公毓荣,重辉殿宇,广增香田。
十八年提督徐公请开堂弘法,时贤俊如慧目具拙宗乘,鹤飞梅谷,照玉莹石,皆当机演唱,王公士庶亦乐闻法要。
二十二年,创修珠桥。
二十八年,增筑十方堂
三十五年,邑侯以关陵请,为建坊表。
三十七,葺观泉亭,董治唐贤碑碣。
三十八年,复神州,刻惠王所书《法华经》板。
其维持象教,不惮勤苦。
四十年三月八日,说偈而逝。
先数日,自知期至,力疾还玉泉,与众䛡别,语音琅琅,其病若失。
众方冀其延年,乃如约而去。
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四。
门人建塔于罗汉山荆州释天茨为之铭,以彰盛德。
天茨文词尔雅,别有传,具弟十科。
著有语录二卷。
释焦山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焦山长老者,归元真一之师也。
尝游终南,荏苒十载。
言旋江南,道出汉水,偶示微恙,止于夏口,遣召真一曰:“吾命在旦夕,末后大事烦汝结束。
”舁至归元,即从脱化,返葬焦山
释清镕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清镕字冶开
姓许氏江都人
含素性,不食莙膻。
年十一出家,初习经偈,了明词义,气宇洒落。
其师祖莲庵知非凡器,遇之独厚。
亦感其恩德,情谊恳至。
后结茅终南,一夕定中,若有告者曰:“尔莲祖惫矣。
”惊𧦝而省,贸然下山,行四十八日,始达维扬
入寺,其旧侣谓之曰:“汝归耶?
师祖疾亟日,夜呼汝名也。
”其时有先开行者,后开三日乃至,问:“何行之速,中途胡不遇?
”开亦惘然,莫识所以。
但觉闻神语,即发脚专志觐莲,念念不舍。
虽行四十馀日,犹旦暮耳。
莲见还甚喜,而病寻愈。
少时诣常之天宁,信宿而去。
踰岁再至,入禅堂有悟,庵留五载。
欲切参究,不滞声闻,飘然远举,汛览名山。
年三十八,复来天宁。
再易寒暑,遂继主席。
自是造殿修塔,应念而成,勤劬九秋,因病告退。
而皈依日众,随意宣示,一切平等,终日无倦。
后住杭之灵隐,特起大殿,使人敬仰。
复于上海玉佛寺,创念佛堂,以弘莲化。
会时事改革,学风披靡,屡攘寺产,以辟校舍。
常州天宁,昔号完富,尤为人所窥伺。
乃善意所孚,鸮声丕变,卒保无事。
神之佑也,之诚也。
己未,北方苦潦。
开沿涂托钵,筹訾济赈,全活无算。
明年苦旱,开复募金,一再济之,劳不告疲。
人或劳之,则曰: “此本分事,何足道。
”以壬戌十一月二十日示寂,年七十一,腊六十。
弟子显澈,裒其事实年谱,庄蕴宽为之传,文諠斐然,见重当世。
王开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太仓人字子良
王遵扆孙。
诸生
曾纂《盩厔县志》、《永寿县志》、《蓝田县志》。
工词。
有《妙林词》。
释智檀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智檀字香木晚号肺山姓冯氏汉中人
本儒家子,生有殊姿,方九龄即有志弃家学道。
顶有黑子,大如芡高于粒,有相者曰:此子松顶一珠,必高僧也。
闻之,益自决。
时寇盗充斥,父母继亡,避兵深山,从热病中感观世音见相,膜拜而愈。
年二十,往明珠院礼无量薙发,闻两僧对语欲了生死必须参学,乃矢 志行脚,至终南读《楞严》有感,入长安遍投讲席,所至或代座演论,群相推许。
已而叹曰:“行脚事止于是耶?
”因游湖广,与人论《圆觉》至普眼章“根根尘尘周遍法界无坏无杂”处,忽闻孩提击钟声,不觉失笑曰:原来又复杂其语。
竟下座,觉通体舒泰,不可言喻。
自是不复事义学。
抵九江参竺庵成,复谒龙池微,皆有机缘。
及造佛日,叩具德礼,结制静坐三日,举头见桂树,豁然如井中跃出,从前所见皆冰释矣。
更随普明照,问学三载。
顺治甲午年,三十五始过宝寿,白岩位中符,遂受印可。
寻至湖湘,觅隐深山,值长沙岳麓寺久废,为虎狼所居,人莫敢近。
杖锡深入,就树结茅,唯一行者自随,夜则经行林麓间,虎皆驯伏。
不踰月,禅侣闻风渐至。
岁大旱,为诵佛祷雨,所至甘霖立沛,乡人感之,方谋建寺,而张少师节镇湖湘,蠲訾倡建大雄殿,督抚钜公布金建法堂丈室,门庑庖湢无不备矣,竟成丛席。
中丞三韩周公召南来抚湘,未至长沙,先梦僧于沅芷署中求见,后至山寺,宛如旧识,遂议建藏经阁
后与召南谭论,有心静自凉一语,不合,欲罗致其罪不得,或劝避之,曰:“祸患之来,亦时节因缘,山僧得力处正在于处祸患,处祸患即所以了生死也。
”械系至狱,笞辱随之。
在狱中,每得食必施囚徒之饥者,有逋赎锾,代募金偿之,常劝念佛,以消夙业。
久之得释,乃诛茅天岳云腾寺。
未几,游南岳,住马祖传法院
康熙庚子春,中夜月朗,二虎怒号,若山崩石裂,直至草庐,策杖坐门前,厉声喝之曰:“尔业根未断。
”一虎俯伏,久之钟鸣,二虎一跃而去。
侍者:“慎勿言,恐谓我惑众。
”后往山谷者,多见虎,虎不伤人,人皆知虎为所驯。
辛丑,道出衡阳,访郡守张公,闻城外杀伤二虎,太息曰:“莫是我护山虎也。
”惋惜不已。
次日回寺,有虎于说法堂前大吼数声,闻之,喜曰:“吾护山虎固无恙也。
”然虎若善解人意,每于寺众聚集,新建柱梁,吼声相应,不约而然,屡验无爽。
尝有句云“玲珑茅屋无关设,虎鹿终朝伴作邻”即其事也。
寂,虎亦去。
著有《便麓居》、《剪蔓篇》《滇游集》《岳麓衡书》、《埋云草》及文集语录若干卷。
释实彻清 1685 — 1757年四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实彻字大晓姓黄氏崇明人也。
参学诸方,自以为了此大事。
因往临安径山,忽染大病,觉前所得胥归无用。
病愈,复荷担出行,重参知识,无有能发疑情者,乃入钟山石洞,誓不复出,独处崖中,屡有悟处。
适游侣相访,叹其精进,谓古人悟后必当见人,力劝之出。
乃往钟山,亲炙香林月潭。
一日,洒扫举彗,应机问答契合,付以南涧源流。
尝入终南,住石洞二年,一夕立洞外,天无星月,云雾晦冥,忽见电光一烁,豁然开悟。
后主金山席,复移常州天宁
乾隆二十二年,重行江南赐紫
是岁四月卒,年七十三。
弟子际云,序其语录刋之。
杨绎
维基
杨绎字同甫山西沁县人同进士出身
杨尤奇之子。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进士,任陕西盩厔县知县
李重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吴县人字实君号玉洲
李寅子。
雍正二年进士,官编修
工诗。
生平游踪,历巴蜀,过秦、汉、唐之故都,望终南、武关之形胜,登泰山,谒孔林,登临凭吊,发而为诗,颇得江山之助。
有《三经附义》、《贞一斋集》。
万五清 ? — 1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4 【介绍】: 四川人
客居陕西岐山,伐木为生。
嘉庆十八年秋,于三才峡率众数千起事。
所部分正副元帅、大小旗手诸职。
队伍编为黄、红、绿、蓝、青等号。
次年盩厔山,被俘卒。
释如月清 1771 — 1846年十二月十六日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七
如月字妙明,与自明同邑。
持律精严,结茅终南,三十馀载。
出访名山,小住镇江莲花庵,日以念佛为事。
尝至金山、高旻、天宁,语未来事有应。
后复入终南,合掌称佛而逝,事在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春秋七十六云。
路德清 1784 — 18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4—1851 【介绍】: 陕西盩厔人字闰生
嘉庆十四年进士
官至户部主事,考补军机章京
以目疾请假归里。
其学自反身心,讲求实用。
曾主关中宏道等书院,所选时艺,一时风行。
有《华馆诗文集》等。
路德字闰生盩厔人
嘉庆己巳进士,改庶吉士,授户部主事
有《柽花馆集》。
维基
路德(1785年—1851年)字润先号鹭洲陕西盩厔终南镇北堡(今周至县终南镇毓兴村)人。
清朝官员。
为人资质聪颖,刻苦好学,自幼秉承严教,矢志读书。
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十四年(1809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任户部湖广司主事
父丧丁忧三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军机章京
公事之暇,读书作字,京师求文字考殆无虚日。
道光二年(1822年),因眼疾请假归里,静养三年,目复明,以母老不复任,决意潜心治学。
历主关中乾阳宏道象峰对峰各书院,教人专以自仅身心,讲求实用为主,古以不对求,不嗜利为治心立身之本。
研经躬道,不事偏倚。
死后,安葬于马召南盆山中。
一生著作有《仁在堂示集》等十一种,还有评改厘定他人著作多种。
路氏一门,从嘉庆到同治出了五位进士,其中路德与路慎庄最为著名。
王禹堂清 ? — 1863
维基
王禹堂(?
—1863年),字幼沛号笠渔
陕西盩厔县(今周至县)二曲北潭堡人。
道光八年(1828年)陕西乡试第一名(解元)。
道光九年(1829年)中式己丑进士
刑部主事,记名御史
王禹堂为人豪放,与同官多有不和,故告假回乡,著书教授
同治二年(1863年),李蓝反清军队攻陷盩厔县城王禹堂被俘,软禁期间欲为清军内应,事泄被杀。
墓在二曲堡南。
其文字骏逸,与益阳汤鹏并称“南汤北王”,有《四书说》、《樽酒路谈》、《百花诗草》等,另有诗歌体地方志《土风草》。
吴祖昌清 ? — 18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5 【介绍】: 广西桂平人
道光二十一年进士,以主事用。
咸丰间累迁监察御史
抚州知府巡抚沈葆桢曾疏保其治行为江西第一。
同治间以保危城功,加道衔
终南知府,护理江西督粮道
释大定晚清 1824 — 1906年8月4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六
释大定字密源姓邓氏黄陂人也。
父学浩,母蔡氏,雷雨中见宝塔涌见其前,感而有身。
故生有自来,幼而素食,有志遗尘,及严慈见背,诣随州仁圣寺礼本分剃度,同参大千知为道器,时善诱之。
沙弥,即精进猛勇,胁不沾席。
咸丰五年年三十二,从襄阳净信寺映川圆具。
遭逢寇乱,三为贼虏,皆因缘得脱。
避兵年馀,居徙无常。
入蜀至宝光寺,参妙香不契。
乃遍历终南五台、九华、普陀,维扬之高旻,毗陵之天宁,皆问道处。
最后至金山见观心慧,令参念佛是谁有省。
本名大顶,观问名时,聆音未悉,误为大定,乃曰:“一定多少时?
”对曰:“不堕诸数。
”观笑曰:“可谓大定矣。
”自是始更名大定,久之命为领釉。
同治甲戌,观示寂。
时定已还鄂,居归元寺,迎之还山。
初不言住持事,既至丈室,首座惟请继席,竖辞不允。
惟偕众僧环跪不起,定不得已,许之。
然性枯淡,居二年即退。
仍禅诵不倦,虽老不假给侍,躬自缝浣,或略失威仪,即跪佛前痛自责励,学者为之感泣。
室中惟一禅床,常坐一日如弹指顷,尚言恐有走漏,愧古人多矣,其真诣如此。
光绪癸卯年已八十,众讲开期弘法,登坛乞戒者五百馀人,极一时法会之盛。
丙午七月,偶患疾,延医视之。
笑曰:“我本无病,奚用药为?
”犹兀坐自若。
高居士者,本五戒弟子,辞之他往。
曰:“勿去,恐汝回时不及见。
”或以为戏言。
至八月三日,有请益者,初不之答,哀恳再三,乃厉声曰: “汝真欲参禅,祗须到底毋懈,若中道而返,前功尽弃。
”言词痛切,闻者堕泪。
明日五鼓,呼侍者扶起,端坐至日午,头稍低侧。
或呼曰:“老宿平时脊梁如铁,今何乃尔?
闻,即举头,泊然而寂。
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四日也。
寿八十三,腊五十有五,坐五十二夏。
茶毗火灭,远见其面目如常,俨然入定。
近视则薪尽无馀,获舍利无数,塔于五峰山之阳。
生平教人真参实悟,不贵口头利滑,偶拈古人论说,皆得其要。
尝游普陀,与一座主论“二六时中,安身立命”之处。
喟然叹曰:“真妄相待,纵饶證真,亦是对待边事,岂究竟耶?
”闻者感服。
弟子慈本,状其行事,乞释敬安为之铭。
释本心晚清 1845 — 1905年10月16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本心字法忍姓郭氏蔚人也。
童年好道,不昧夙因,年及弱冠,礼本州朝阳寺明月得度。
月尚苦行,躬亲田牧,不授一经
力作逾人,少倦辄遭棒喝,安然受之,不以为苦,历六寒暑。
一日,自念“别母出家,乃为种田求生计耶?
”因于残编中得《般若经》一卷,读之皆心中所欲言者,及闻僧诵《法华经》至《学无学品》,砉然有省,遂潜入都,从西域寺圆通受具。
贫不能购,乃以直缀一袭,易得《法华》全部,披读一周,洞见诸佛出世本怀,深入法华三昧。
金山常静自五台回,与心一见,论宗乘如旧识
同治十一年,践常静之约,南游至金山,见观心慧,观以向上键锤接之,遂蒙印可,如永嘉之遇曹溪也。
深自韬晦,结茅终南,常于老虎穴习定,坐数日如弹指。
后为金山、高旻两寺首座,学者咨厥要,所至云从。
惟赋性严正,稍见非法,即拂衣去。
光绪戊子,过句容赤山,喜其地幽阒,诛茅覆庵,为休息处。
四方衲子闻风,来者至屋不能容,乃伐柯结宇,垒石为墙,领众立规,俨如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尝示众云:“诸方浩浩,说禅说教。
赤山祇斸石锄土,设有问西来意,便与锄一柄觅生活。
古道自处,不徇世情,呵斥诸方,罕可其意。
盖其时,三关、四句、六步禅之说炽行。
常曰:“古人三关四句,乃大死大活后,勘验学者,一时方便,岂可认为实法有传授耶?
今人业谶茫茫,无本可据,不教看死䛡头,何能敌生死得生悟?
”又言:“末法之世,浅尝末道,专用邪智,穿凿古人言句,盲笺混释,自炫多闻。
无知之徒,奉为秘典,此《楞严》所谓断送佛祖慧命者,莫此为甚。
”其痛心宗教如此。
虽秉拈花之旨,而深契如来一代时教,每禅馀,为众讲解大乘要义,通彻骨髓。
楚北归元寺请讲《楞严》、《法华》者再。
平日机辩纵横,如疾雷迅电,不可摸捉。
及诱掖后进,恒谆谆不倦,务使人人因指见月,得意妄诠而后已。
尤善《楞伽》、《唯识》诸部,语学者曰:“修行不能掀翻,入八识窠臼,纵有妙语,皆识神耳。
乙巳秋,方讲《观楞伽笔记》,忽焉示疾,乃辞众曰:“吾化缘已毕,将长行矣。
”有弟子问曰:“此去依止何地?
”曰:“一切无依,唯依般若。
”语毕潜然。
次日黎明,右胁吉祥而逝,时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也。
世寿六十有一,僧腊四十有二。
明年四月,门人奉全身塔于兹山
起龛之日,千众围绕,声音动地,香花塞途。
释敬安寄禅于光绪纪元,相与结夏金山
明年丙子,又于西湖龙井汲泉煮茗,坐石上论宗门事,叹为极生平法喜,因追怀良契,哀述善逝,为之铭焉。
任肇新
维基
任肇新陕西省西安府盩厔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三甲85名。
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