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近现代
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1831 — ?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浣花溪少陵,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沈曾植清末民国初 1851 — 1922
海日楼诗注·自序
《海日楼诗》者,嘉兴乙庵沈公之所著也。
公儒林丈人,群伦大府。
道轶萌外,誉馥区中。
奚待黻词,始腾来叶。
自其中岁,大隐金门
固已藉甚声华,英绝领袖
㤅伯见而倒屣,重黎引为同方。
三墨八儒,四营五际。
既探其赜,不域其樊。
雅诂启六艺之钤,律意坚公羊之守。
绎蒙兀之秘史,则不儿證源;跋特勤之唐碑,而象胥累译。
固已涵揉九流,雕锼万态矣。
晚哜道真,独叩玄宰
趣弥博而旨约,识愈广而议平。
入逝多之林,宜黄倾其胜义;拾羽陵之简,上虞资其启键。
况复接坐三君,毕归陶铸;尚论百氏,力扫秕糠。
类隔音和,通成国之舌腹;三长五不,导知几之微言。
海外愿文玄为师,稷下重祭尊之教。
夐乎不可尚已!
弸中彪外,溢为声诗。
公固自譬承蜩,掇之而已。
然而鞫情缮性,轹往逴今。
诸方遍参,一法不取。
逸情云上,潜思渊沈。
小雅怀明发之心,魏阙切江湖之望。
其隐文谲喻,远叹长吟,嗣宗、景纯之志也;奥义奇辞,洞精骇瞩,马歌鹭铙之馀也。
剥落皮毛,见杜陵之真实;飞越纯想,契正始之仙心。
一代大家,千祀定论。
秀水演派,上溯朱、钱;并世标宗,平揖陈、郑。
观其早入樊南,晚耽双井,不薄李、何之体,期沟唐、宋之邮,则如竹垞
搯擢肝肠,难昌黎之一字,冥搜幽怪,蹑东野之畸踪,则如萚石
然前者法物斑斓,或致疑于赝鼎;后者解衣盘礴,或献诮为荒伧。
公乃经训菑畬,玄关融液。
与风、骚为推激,脱陶、榭之枝梧。
截短取长,后来居上矣。
籀园西江天马,蹴踏九皋,锻思冥茫,而难辞破碎;夜起沧浪别才,高视左海,自成馨逸,而微失囚拘。
盖一徒挹拍黄、,单提祖印;一但刿鉥王、,取径剑峰。
孰如公括囊八代,安立三关,具如来之相好,为广大之教主乎?
特是弦外希音,意内曲致。
望帝春心之托,苦无郑笺;泉明述酒之章,易滋燕说
孤诣斯隐,解颐安从?
读公诗者恨焉。
余以戋材,敢窥䆞窔。
勉为疏释,阅星霜。
其中甘苦疾徐之数,可得而言焉。
公生前丛稿,漫不自珍。
友生排比,后先乖迕。
固世代密迩,可效天社之整齐;而弦辙更张,岂免孟亭之附会。
其难一也。
公自言以经发诗,因诗见道。
东京内外之学,中秘今古之文,莫不滂沛寸心,橐籥在手。
怀人海国,补郑说之十繇;雅禊临河,融皇疏于五字。
余学昧稽古,叹兴望洋。
其难二也。
公识贯珠囊,旁通铜鍱。
三洞七签之笈,叶岩铁塔之函。
左右逢源,禅玄互證。
以文字之般若,遣空有之名言。
方之前修,雅同蒙叟;统笺二集,有愧遵王
彼亲麈谈,犹存罅漏;况余冥索,宁抉渊微?
唯崇贤之解头陀,三藏斯能瓶泻;若南城之诠子厚,五咏故从阙如。
其难三也。
公馀事多能,殚精评鉴。
游心艺圃,放意墨林。
翻谱录于宣和,承笔谈于历下。
虹月沧江之舫,云林清閟之居。
玉轴标华,金壶徵故。
利州之帖,订误于覃溪;歌岩山之碑,折中于东观。
若此之类,又涉专门。
其难四也。
公腹笥之富,睪牢古今。
使事极纂组之工,缀文根苍雅之籍。
时复反熟为冷,易类求新。
雕虎增字于孝标,镂象假言于韩子
南华僻,或窘令狐;虬户逞奇,孰知彦伯
其难五也。
集中苔岑协好,酬唱为多。
本事旁徵,风流已邈。
鼎革以还,逃名者众。
疑古贤于阳五,莫诘生;披吟劄于月泉,全更姓氏。
其难六也。
克兹六难,稿经数易。
或只义孤寻,穷年始得;或散帙无意,俯拾即来。
不求有功,岂云无失。
雁湖之注舒国竹坡之笺简斋,所敢望也。
抑尤有恨者,公生不逢辰,老伤溃止。
当涂应谶,荧惑降童。
重华行否德之禅,瓯脱窜流人之簿。
通明违世,不下层楼;陈咸荐时,式遵祖腊。
身存河济,而兴之歌;世异元嘉,猥托黄花之咏。
世之论者,或斥为违天之苌叔,或誉为一家之离骚。
世代不同,抑扬遂异。
后之览者,略其殷顽之迹,挹其古芬之词可也。
重光大荒落之岁玄月虞山钱萼孙序。
裴景福清末民国初 1854 — 1924
睫闇诗钞·序
光绪丁未秋,余客都下,晤霍邱李肖峰给谏,出示其乡裴伯谦先生《河海昆仑录》一书。
见其诗真趣洒然,拍案狂喜,曰:「此仙才也!
」时先生方谪戍新疆,不获见,私独慕之
未几,肖峰抗疏雪其枉,诏许归。
先生则漫游吴越间,不克相并合。
癸丑冬,皖帅倪公重其贤,以父执敬之,尊为上客。
余假归北上,见其人,清癯静默,如空山道叟,猿鹤不惊;聆其言,智虑深沈,天趣盎溢。
处乱世而能翛然自脱于尘埃之外,私心叹诧,谓得留侯之风,而叹为弗及。
初,先生尊考浩亭先生,殚精宋学,同、光间久官无锡,民竺爱之。
先生少负奇材,服膺庭教。
年十九,以拔萃科京师,廷试高等,用刑部小京官
旋成进士,授户部主事,以诗文名都下
光绪癸巳,改广东知县,补陆丰,调番禺,移补潮阳,调南海
李文忠为粤帅,尤绝重之。
壬寅大计,以卓异荐。
癸卯,粤帅举人才,以道员送部引见,未及行而祸作。
先生之任南海也,廷旨捕南海康有为,籍其家,括尝所往来书,廉其党。
先生奉檄,偕知府王君存善往。
西林方为布政使,与康交,惧事泄,令择要人书藏之。
先生察其书,皆通候往来,任王君持以献粤帅,固未达也,而西林则大恨,即藉他事劾王,粤帅右之,仅免。
未几,移陇藩,擢疆帅,及是移督粤疆。
甫至,辄檄藩司撤任,劾为赃吏,夺其官,追赃急甚,誓必杀。
既入狱,日书文山《正气歌》十通;事吟咏,有「饱食手一卷,便到羲皇前」语,意度萧然。
久之,无左验,乃罚金八万,奏永戍新疆,此《河海昆仑录》所由作也。
先生天亮超绝,学靡不窥,是录撷兵、政、教、哲之大原,纳诸川景物。
往往一名一物,化须弥于芥子之中,实为前古所未有。
生平不治生产,独嗜古人书画,辄取珍藏,海内赏鉴家推为第一。
法博士白希和访先生迪化,复至无锡取所藏精品影照百馀种,归以誇示国人。
所镌《壮陶阁帖》四十卷,费踰十万。
真迹多入其家,而钟太傅《荐季直表》尤海内孤本,甲寅春,舟入淮河被劫,燬于盗,先生尤痛惜焉。
其诗刊者,题曰《睫闇诗钞》,大抵由坡入,韵藻天然,浩乎天际真人之态。
吾尝忾先生早岁巍科,治绩名天下,中更险难,放逐西戎,皆与坡公等。
坡公《志林》成于海外,论者叹造物特开是境以辟坡公未有之奇,先生《河海昆仑》诸作成于西疆,直与《志林》对垒,而其诗之盛尤复类之,意者天殆以坡待君耶?
迹其老居幕府,绝类杜处严公,其境转若坡公所未逮。
往者杜公入,感水之奇,然后旷然雄绝天下。
吾淮苍莽之气,睥睨江河,先生随节蚌川,实为南北战争之地,指挥谈笑,必有超然自得于坡、杜之外者。
吾于诗无能为役,虽老,犹将就先生肄业及之,先生其许我乎?
丁巳夏五月桐城陈澹然撰。
费墨娟晚清 1869 — 1915年7月24日
二如阁诗集·黄纬序
墨娟者,我邑费担农广文先生之爱女也[1]。
方七岁,攻书史,积十余年,经传皆通,尤长于诗,先生亦乐以诗授之。
岁壬午,余就馆其家[2],乃兄寅生暨诸弟[3]皆及门[4],余亦藉承[5]先生教。
娟年十五,有才名,闺中日事讽咏[6]。
兄嫂绣云甫聘归[7],亦能诗。
于是,二人嗜学一心。
先生博物,拥书万卷,吴楚诸名公时过访[8]焉。
至则无有不赠,赠则无有不和。
数年诗既多,先生笑而汇之成一帙[9],曰:“吾锡汝名[10],署为《二如阁》。
”从兄[11]湘臣茂才、右达、明经素不轻许人诗者,于此稿则尽情击赏[12]。
[1]我邑:我县,即阳新县(旧时谓兴国县)。
邑,旧时县的别称。
费担农:费墨娟之父,名费光业,字敬之,号担农。
广文先生:指费担农先生
广文先生”是旧时对儒学教官或儒雅之士的泛称。
宋敖陶孙《次韵翁伯绍教授》诗:“政思坐上觅佳客,广文先生秀眉宇。
”费担农曾于同治九年例授县候选教谕,故云。
以下凡言“先生”或“广文先生”皆指费担农。
[2]就馆:任教于私塾。
馆,这里指私塾。
[3]乃兄:乃,代词;其,他的。
乃兄,即谓其兄。
红楼梦》第四回:“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十倍。
”暨:连词;与、及。
诸弟:同宗之弟。
《国语晋语四》:“而惠慈二蔡,刑于大姒,比于诸弟。
韦昭注:“诸弟,同宗之弟。
唐韦应物寒食京师诸弟》诗:“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4]及门:受业于门下。
语出《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孔子所谓“及门”,本谓在门下,后以“及门”指受业弟子。
《元史许谦传》:“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 [5]藉承:凭依,继承。
[6]讽咏:诵读吟咏。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 [7]聘归:,才,刚刚。
聘归:古代谓女子出嫁。
宋陆游《雪后寻梅偶得》之一:“定知谪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
” [8]过访:过访,探视访问。
[9]一帙:一本书稿。
明高启荆南唱和集后序》:“因以一帙示余,曰:‘此野人之词也。
'” [10]锡汝名:为你赐给书稿一个名字。
锡,通“赐”。
《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署:题记。
《汉书苏建传》:“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 [11]从兄:堂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 [12]击赏:击节赞赏。
《旧唐书阎立本传》:“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
” 娟年十八,归张外子坤轩[1],俊逸士也。
琴瑟既调,逮事翁姑,欢心最得[2]。
洎乎高堂已谢,家政独操,抚嗣息,课奴婢[3],内和伯叔之亲,外洁宾朋之馔,相夫子,摒挡一切,俾秩然而就绪[4]。
人静更深,则仍手一卷吟讽,参稽[5]故学识,与年俱进。
坤轩所与游多淹雅[6]著名之士,每因内子能诗欣欣然各有奉赠。
昭仪操人伦之鉴,尚矣[7]。
降若《随园》所纪,闺秀诗才极一时之盛,如叶方伯佩荪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及儿妇皆诗坛飞将也[8]。
娟殆可与媲美与?
惜乎[9]!
[1]外子:丈夫。
旧时夫称妻为内子,妻亦称夫为外子。
费墨娟丈夫名张学譓,幼名翌珍,字昆言,号坤轩。
[2]琴瑟:《诗经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
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
”逮事翁姑:逮事,侍奉。
翁姑,公婆。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 [3]洎乎高堂已谢:等到公婆谢世。
洎(jì)乎:等到,待及。
嗣息:儿子。
课奴婢:督促、训导奴婢。
宋苏轼仇池笔记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
” [4]相夫子:相,辅助。
夫子,指其丈夫张坤轩。
俾秩然而就绪:俾(bǐ),使。
秩然,秩序井然,整饬貌。
明方孝孺《祭童伯礼》:“孰如吾子,祠庙是虔,岁时烝尝,其仪秩然。
” [5]参稽:参,领悟。
稽,查考。
荀子解蔽》:“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
” [6]淹雅:犹高雅。
《宋书王微传》:“少陶玄风,淹雅修畅。
” [7]昭仪操人伦之鉴:昭仪,皇帝妃嫔封号之一。
这里指唐代武昭仪,即武则天
人伦之鉴,即人伦鉴识,指鉴别、评估人物的能力。
《梁书丘仲孚列传》:“少好学,从祖灵鞠有人伦之鉴,常称为千里驹也。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武则天昭仪而为皇后继而为皇帝,大行科考,选贤能,立女官,时人许以人伦之鉴。
当时上官婉儿被配没掖廷,武则天闻其多才,即召见宫中,试其文才而后大悦,当即下令免除上官婉儿奴婢身分,使其掌管宫中诏命,后又命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终使这位才女功成名就。
此句言下叹息墨娟女史生不逢时,没有那样的机遇。
尚矣:那是很久远的事了。
尚,通“上”,久远。
《史记三代世表序》:“五帝三代之记,尚矣。
” [8]降:这里是说到了后来。
降,表示从过去某时起往后算。
唐韩愈董公行状》:“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
由秦汉以降,未尝言。
”《随园》:指清袁枚随园诗话》。
方伯:这里泛称显贵的官员。
汉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布政使均称“方伯”。
唐韩愈《送许使君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飞将:清袁枚《随园诗话遗补》卷三:“吾乡多闺秀,而莫盛于叶方伯佩荪家。
其前后两夫人、两女公子、一儿妇,皆诗坛飞将也。
”并详引上述诸才女诗,如引叶佩荪先娶夫人周瑛清《甲戌闻捷》:“双眉欲展意犹惊,起听铜钲屋外声。
不惜雕梁驱乳燕,泥金帖子挂题名。
”又引其继娶夫人李含章《夏书》:“午楼风暖试轻纱,语燕声中日未斜。
满地绿阴帘不卷,游丝飞上蜀葵花
”又引女儿《春阴》:“碧窗人起怯春寒,小立闲庭露未干。
墙外杏花阶下草,引人长倚碧阑干。
”又引长媳《春晓》:“翠幕沉沉不上钩,晓来怕看落花稠。
纸窗一线横斜裂,又放春风入画楼。
” [9]殆可与媲美与:此句是说谓墨娟女史和《随园诗话》中提到的乾隆年间的闺秀诗才大概可以比美了吧,可惜出生得晚,她的诗无缘载入很有影响的《随园诗话》。
广文先生癸巳年冬遽赴召玉楼矣,逾年,绣云复兰萎[1]。
嗣是[2],诸作率多恼恨穷愁。
且因乃兄暨弟科名未就[3],则于诗中寓箴劝之意,盖其孝义之情、敦厚之旨,天性然也。
余叨世好[4],今又授馆于兹,长君明珠甫成童[5],经训已通,他日必显,显则此稿必传。
课徒之暇,尝请而读之[6],窃叹诗人之芳馨气泽大都不泯,而广文先生独得之爱女[7]。
因为之叙,一以志东君之韵事[8],一以述才人之苦心。
光绪辛丑年[9]孟春月之上浣10癸巳,恩科[11]举人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黄纬题撰[12]。
[1]赴召玉楼: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
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
少之,长吉气绝。
”后因以“玉楼赴召”为文士早死的典实。
兰萎:比喻丧亡。
宋王柏陈卿内邵氏挽词》:“槁兰萎兮弃钗钿,凄凄东坞兮藏风烟。
” [2]嗣是:从此以后。
[3]科名:科举功名。
箴劝:告戒、规劝。
[4]叨世好:忝为世交。
叨:犹辱。
谦词,表示承受之意。
唐陈子昂《为副大总管苏将军谢罪表》:“臣妄以庸才,谬叨重任。
” [5]长君明珠:长君:古代公子的泛称。
这里指费墨娟女史之子明珠,明珠又名张羽尧。
[6]课徒:教育学生。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五:“萧山汤文端未第时,为人课徒。
”请:敬辞
用以代替某些动词。
表示恭敬、慎重,或使语气委婉。
红楼梦》第十四回:“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请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下放声大哭。
”在这里是说把费诗拿出来。
[7]之爱女:这样值得宠爱的女儿。
之,指示代词,这样,这样的。
[8]东君:犹东家。
对主人的尊称。
清袁枚《新齐谐梁朝古冢》:“朱生匆匆出署,将觅船赴浙,忽差役寄东君札来,止之。
”韵事:风雅之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文艺》:“听其自制自歌,则是名士佳人,合而为一,千古来韵事韵人,未有出于此者。
” [9]光绪辛丑年:即公元1901年
此时费墨娟女史已32岁。
[10]上浣:即上旬。
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制十日一休沐。
浣:沐。
[11]恩科:此指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称为“恩科”。
[12]考授汉宗室觉罗教习知县:指清代汉人通过考试后在皇族觉罗子弟的官办学堂任教,期满后以知县用的官衔。
周岸登清末至民国 1872 — 1942
蜀雅·序
庚午岁暮,得北梦翁书,以勘定词集雅将竣,属为之序。
余不文,何足序翁之词。
然自丙辰邂逅翁于金陵舟次,有大酺之唱酬,忘年定交,忽忽十余载,关河阻隔,交谊弥挚。
知翁之身世,嗜翁之词翰,环顾海内,鲜有余若,则于翁以定稿问世之际,又乌能已于一言。
人也。
蜀本词邦,相如子云导之先路,太白东坡其来轸。
汉魏以还,迄于今世,言词赋者,必称彦。
而花间一集,岿然为词家星宿海,盖其名山大川郁盘湍激,峰回峡转,亦秀亦,清奇瑰伟之气,毓为人灵,有以致之也。
尝考风诗雅乐,本处一原,后世莫能兼擅,乐府与诗,遂歧而为二。
隋唐嬗衍,倚声代兴,宋贤从而发扬广大之。
体洁韵美,陵铄百代,元明以降,此道寖衰。
有清初叶,重振坠绪,而斠律铸辞,则光宣作家乃称最胜,半塘彊村久为盟主,樵风蕙风赓相鼓吹。
至异军突起,巍峙蜀中者,则香宋与翁也。
香宋词人禀过人之姿,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余夙有文论之矣。
翁词则沈酣梦窗,矞皇典丽,与香宋殊轨,而异曲同工焉。
居尝自谓古今作家之所成就系于天赋者,半系于其人之身世,遭遇者亦半。
翁少年蜚声太学,博闻强记,于学无所不窥,壮岁游宦西,宰巨邑,退食之余,寄情啸傲,穷桂海之奥区,辑赤雅之别乘
柳州石湖以后,一人而已。
辛亥国变,更宰会理,抚循夷猓,镇慑反侧,暇则蒐讨其异俗,网罗其旧闻,歌咏其詄丽环奇之山川风物,一如在
已而客居故都,落落寡合,黍离麦秀之慨,悲天悯人之怀,一寓于词,风格则祖述梦窗草窗,而气度之弘远时或过之。
盖翁之遍览西南,徼山水雄奇之胜,所遭世难,惝恍诪张之局,有非梦窗草窗所能比拟者也。
丙辰帅幕,武夫不足以言治,乃益肆志为词。
徵考其邦之文献,友其士君子,酬唱谈宴,几无虚日。
所作气格艺苍坚,笔力益闳肆,差同杜陵以后之作。
乙丙而还,世乱弥剧,翁乃避地海疆,谢绝世事,讲学之暇,闲赓前操,命意渐窥清真,继轨元陆,以杜诗韩文为词,槎枒浑朴,又非梦窗门户所能限矣。
余少失学,束发就传,嫥治自然科学,于吟事为浅。
乙卯自美利坚归,闲与旧友王简庵然父昆季学为倚声,于宋人夙宗梦窗,近贤则私淑彊村,与翁所尚不谋而合。
自识翁后,益喜弄翰,篇什渐多,终以不习于声律之束缚,中道舍去,十载以还,虽不时为五七言诗,而倚声久废,惟把卷遣日,尚时翻宋贤之遗编而已。
视翁之老而益进,蔚为大宗者,惭恧奚如。
而翁不遗其僿陋。
一篇脱手,千里写似,宁谓余知词,无亦心神契合,有非形骸关塞所能外欤。
余之叙翁之词,盖不仅述翁之所造,亦以志余与翁不谖之交云尔。
民国二十年二月新建胡先骕
冯幵清末民国初 1873 — 1931
人物简介
1873-1931字君木浙江慈溪人
生于清穆宗同治十二年,卒于民国二十年,年五十九岁。
少孤,从母俞受诗。
年十五六,斐然有著作志。
二十补诸生光绪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以拔贡试于朝,列二等。
例得知县,拜自显为儒官,受丽水县学训导
寻调宣平,因病不赴。
年甫三十,归,不复出,与吴昌硕况周颐、朱孝藏、程颂万游,交尤笃。
晚,以疾卒于海上旅次。
开为文华实相资,诗出入、韩、黄、,兼工倚声,尝与陈境塘等结剡社。
著有《回风堂文》若干卷,诗若干卷,词一卷,日记若干卷,杂著若干种,藏于家。
袁克文清末民国初 1891 — 1931
寒云词·夏序
凡学可以人力致,惟词则得于天事者为多。
好鸟鸣春,幽蛩响夕,微风振松篁,寒泉咽危石,孰为之节奏?
自赴其欢娱哀戚之旨,皆天也,词人之词亦犹是而已。
是故古来作者,太白飞卿为之,有其天也;杜陵昌黎无其天,弗强作也。
惟天故真,惟真故不为境所限,若南唐二主、若张功父、若纳兰容若,或偏霸江介,或贵公子,宜无弗得于志矣,然其为词郁伊善感,含情绵漠,有过于劳人思妇者,岂人力所能致耶?
袁子寒云生长华膴,耽好儒素,当时誉者拟诸陈思,兹非仆之所敢知,第得见其所为词,则固功父容若之流亚也。
中岁湛隐放废、饮醇近妇如信陵,时时为词以寄意,多恻艳琐碎、燕私儿女之语,或乃病之然,此实词家本色也。
颇闻近代主词坛者。
悬所谓拙重大之旨为揭橥,以饰门面、召来学,而世之学为词者亦群焉奉为圭臬,然此特相率而为伪耳!
寒云之词独能任天而动,交交若鸟,凄凄若蛩,谡谡若松风,泠泠若泉石,兹非其天事之胜欤?
寒云初意亦有志于考律,与赵逸叟诸人游,相与讨论,然其为效粗能度曲而已,今存稿中四声亦不能尽合于律,然此亦不足病也。
宫调之失传久矣,今之教人为词者颇以四声并和为尽能事,梏桎性灵,伤词害义,其弊已不胜言。
矧古今之音异,南北之音异,一声而阴阳异,乃至一名家词而数本互异,又孰从而正是之?
寒云之词自鸣其天,不欲扶篱倚壁,趋于窘涩之途,亦不肯描头画角,失其咏叹之旨,殆为有其天而能自全者欤。
寒云病中恒手自定稿,命其闺人录之,凡得词如千首,自署曰《洹上词》。
既殁,家人以属其中表张伯驹伯驹将为梓之,问序于余,余病夫无其天而强为之者之多,而号称能为词者又日以涂饰摹拟相矜尚,词之天寖失而词学益以微,乃信寒云之词为必可传。
若夫哀鸟遗音,时于恻恻微吟中寓其家国难言之隐,则尤足慨念云。
枝巢夏仁虎
胡先骕现当代 1894 — 1968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江西新建人
早岁入京师大学堂预科。
1912年美国留学,入加利福尼亚大学
1915年与留美同学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
1916年毕业回国,任江西庐山森林局副局长东南大学农科植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22年吴宓光迪等创办《学衡》杂志,提倡古文。
后再度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
192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北平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任所长。
1934年创办庐山森林植物园。
1937年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所长。
1940年江西泰和中正大学校长
后任中国植物学会会长、北京博学会会长、中央研究院评议员。
1944年湖北利川县磨刀溪发现学界公认绝种的水杉。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早年加人南社,论诗宗宋,与柳亚子意见不合。
著有《忏庵诗稿》、《中国植物之分布》、《经济植物学》等。
卢弼评其诗云:“君周览名区,造诣深邃,又复苞孕近世之学海思潮。
蕴蓄者宏,吸纳者富,往往擅临川东坡之胜,而又兼有昌黎之苍莽、摩诘之隽永,山谷之奇突,合众长于一炉而冶之,宜乎其睥睨一时也。
陈三立论其诗云:“本学识以抒胸臆,高掌远蹠,磊坷不群。
其纪游诸作,牢宠万象,奥邃苍坚,尤近杜陵”。
钱钟书极推崇其所作贯通古今,堂宇恢弘,其《胡丈步曾远函论诗却寄》诗云:“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西江
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
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不干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又评其诗稿云:“抱弓力大,琢玉功深。
登临游览之作,发山水之清音,寄风云之壮志,尤擅一时之胜场。”
李家煌现当代 1898 — 1963
佛日楼诗·后序
此先兄弥龛遂居海外时,手自删存其前后所作之诗。
诗在而君往矣,嗟乎!
吾忍触恸而重读之耶?
惟其精忱之所锲,意兴之所寄,神思之所抒,心血之所铸,自有其不䃺灭而长留于天地间者,傥在斯乎?
则把君之诗,謦欬若重接,梦痕若重温,风雨联吟若重对,凭以契合心灵,摆落尘浊,且暂忘此荒茫何世馀生踽踽之独伤也。
既为检校遗稿,同颂橘、揽秀两知已斟取,其割舍之篇什,复惜加保留。
嘱兄子道培补录于卷,付刊存之,凡三百五十八首。
曩积旧稿,屡经播迁,多已散佚,生平所作,固不仅止此耳。
君澹泊耿默,掩抑若无所能,虚以应物,严于律躬,处事井井,缜细弗苟,犹传先公之遗风。
而蔼然克己,厥德肖妣,盖笃赋性天,其秉有自,既渊承家学,蟠蓄根器,而遭时不造,与世相遗。
历家国沧桑,天荒地变,流亡颠沛,疾疢折磨,溯中岁迄老,洵已忧患艰辛备尝之矣。
当其少壮,处贵介华膴之境,则早耽佛乘,净密兼持,长斋积卌馀年如一日。
于人间逐逐利名嗜欲之好,罔所歆涉,夙怀超世之愿,习在家禅慧因,倘自多生宿具者欤?
故虽履蹇夷然,素襟不涅,持以排幽忧、通妙悟、存孤尚者,唯诗自娱而已。
尝相与论诗蹊径,君自言弱岁学诗,初入从山谷,承先舅氏刘龙慧先生诲,以「宁拙毋巧,宁涩毋滑」由黄入,庶免浮廓之习。
循序以进,领益至深,涵泳于少陵昌黎玉溪、半山诸家,清代则最喜郑巢经及陈散原翁诗,运思差可深入,而日流于晦涩。
四十以后,自憎其槎枒,力求显出,趋响平易,造乎自然,乃嫥涉东坡,且笃好范伯子之诗,积又廿载,殊戡精进。
每滋愧荷诸师友老宿奖掖踰实,今垂垂老矣,犹蹩者不忘履,结习未蠲,聊自哦遗云。
噫!
吾兄弟虽并耽诗,而岂图以诗鸣哉!
惟同气知音之契,骨肉文字之欢,则有逾世间寻常友于之乐。
历劫原鸰,晚获飘聚海表,同听楼钟于肩偕,讲学之馀,时相联吟倡和,互證诗禅。
此乐往矣,不复再得,而荷担襟期,痛失提挈,日暮道远,独行弥觉心孤。
追忆生平,缀纪梗概,俾后世相知,诵其诗而如觌其人焉。
癸卯六月朔,弟炜栩庵谨跋于九龙半岛
(录入:顾青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