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臧旻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广陵射阳人,有干才。
灵帝熹平间扬州刺史,镇压会稽许昭起义军。
迁使匈奴中郎将,出雁门,击鲜卑,败。
还京师,太尉袁逢西域诸国土地风俗人物种数,口陈其状,手画地形,奇其才。
全后汉文·卷六十八
广陵射阳人
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
灵帝时,为吴郡太守
熹平初,拜扬州刺史,迁使匈奴中郎,将徵拜议郎,转长水校尉,历中山太原太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容东汉 ? — 1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5
【介绍】: 东汉广陵射阳人
少为诸生,亲慕臧洪,随为东郡
袁绍所执,将死,举大事而先杀忠义,遂被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臧洪东汉 160 — 1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95
【介绍】: 东汉广陵射阳人字子源
臧旻子。
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学
孝廉,补即丘长。
董卓专权,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胄
旋归袁绍,为青州刺史
惮其能,徙为东郡太守
绝。
兴兵来围,死守经年,至以鼠为粮,城陷被杀。
全后汉文·卷六十八
字子源,旻子。
孝廉为郎,选补即丘长。
灵帝末,弃官。
太守张超以为功曹,起兵讨董卓,众散,袁绍使领青州,徙为东郡太守
以请救张超不许,与绝。
被围历年,城陷见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秋夫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东海人
名医徐熙子。
从父习医,尤工其术。
尝为射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敬则南齐 435 — 49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5—498
【介绍】: 南朝齐晋陵南沙人,一作临淮射阳人
以屠狗为业,母为女巫。
宋前废帝嘉其跳刀术,入宫为细铠将。
景和元年,与寿寂之共杀前废帝
宋明帝即位,为直阁将军,封重安县
明帝死,后废帝即位
萧道成有威名,竭诚奉之。
后废帝,胁众拥道成
齐高帝建元元年,出为都督南兖州刺史封寻阳郡公
齐明帝嗣位,疑忌旧臣,多杀害,敬则忧惧,遂起兵反,败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储光羲盛唐 707 — 7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07—约760
【介绍】: 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
玄宗开元十四年进士
冯翊、汜水、安宜下邽县尉
后隐居终南
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
监察御史
安禄山长安,迫受伪职。
后脱身归朝,贬死于岭南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6?—763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祖籍兖州(今属山东)排行十二
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
崔国辅綦毋潜同榜。
冯翊县,转汜水、安宜下邽县尉
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别业。
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
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范阳,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镇节度使,正蓄谋叛乱,储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阳后作《观范阳递俘》诗,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
安史乱起,叛军陷长安,储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生平散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二、《唐才子传》卷一。
今人谭优学有《储光羲行年考》。
殷璠河岳英灵集》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
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
”其山水田园诗颇著称于世,“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著作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另有《正论》15卷、《九经外义疏》20卷,并佚。
又陈沆《诗比兴笺》卷三云:“《艺文志》又有《从贼中诣行在日记》一卷,储光羲撰,则光羲已自拔贼中,从亡灵武,与杜少陵之麻鞋谒帝,大节相同,从未有表而出之者,可胜叹哉。
”然《日记》1卷,《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系误记。
唐诗汇评
储光羲706?
-762?
),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州(今属山东)
开元十四年(726),与綦毋潜崔国辅同榜登进士第,诏中书试文章,授冯翊主箄。
曾任安宜、汜水、下邽
开元二十一年前后辞官归乡。
后入,隐终南山
复为太祝天宝末,迁监察御史,安史乱中陷贼,受伪职,脱身归。
两京收复,系狱,贬死。
有《储光羲集》七十卷,已佚。
殷璠光羲包融等涧州籍诗人十八人诗,编为《丹阳》,亦佚,有《储光羲诗集》五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得浩然之气
《述华清宫》诗云:“山开鸿濛色,天转招摇星。
”又《游茅山》诗云:“小门入松,天路涵虚空。
”此例数百句,已略见《荆扬集》,不复广引。
璠尝睹公《正论》十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十卷,言博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
《吟窗杂录》
殷璠语:(储诗)宏赡纵逸,务为直置。
栾城遗言》云:储光羲诗高处似陶渊明,平处似王摩诘
《唐诗品》
储公诗格调高远,兴寄超绝,亦《风》《雅》之馀波也。
盛唐作者太尚格气,而尽黜文藻,六代浮夸,铲削殆尽,而储公与王昌龄常建皆其流也。
储诗更多直致,而锁尾感叹,气象卑促。
圭璋本宗庙器,而山人用之,亦瓦缶同驱尔。
储光羲闲婉真至,农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钟云:储诗清骨灵心,不减王、孟,一片深淳之气,装裹不觉,人不得直以清灵之品目之。所谓诗文妙用,有隐有秀,储盖兼之矣。
《诗源辨体》
储光羲五言古最多,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亦忌上尾,仄韵者多忌鹤膝,而平韵亦有之,盖唐人痼疾耳。
其《樵父》、《渔父》等词,格调虽奇,然既不合古,又不成家,正变两失。
若《田家》诸诗,则犹有可采者。
律诗亦未为工,五言绝始多入录。
储光羲五言古诗,虽与摩诘五言古同调,但储韵远而王韵隽,储气恬而王气洁,储于朴中藏秀,而王于秀中藏朴,储于厚中有细,而王于细中有厚,储于远中含澹,而王于澹中含远,与王着着敌手,而储似争得一先,观《偶然作》便知之。
然王所以独称大家者,王之诸体悉妙,而储独以五言占胜场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摩诘才高于储,拟陶则储较王为近。
但储诗亦惟此种佳,有廉颇用赵人之意。
王兼长,储独诣也。
储光义诗多龙虎铅汞之气,《田园》、《樵》、《牧》诸篇,又迂阔不切事情。
《唐诗别裁》
太祝诗学陶而得其真朴,与王右丞分道扬镳。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此家淡逸之品,作近体自隽耳,入律十细。
白石云:“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予观储太祝古诗,“深”、“远”、“清”、“古”则有之矣,独于“和”字有缺
彼虽自有一种沉奥音节,然终不似陶、韦、王、孟之谐适入人心者,殆由强探力索而为之。
非其本心所欲出欤?
其诗云“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又曰“生深山,无心自贞直”,可谓极有见地者,而何以失节于安禄山也?
其非本心安之,亦可知矣。
其源出于陶公,淡饰成妍,天然入韵。千里莼羹,固是南中佳味,犹嫌意尽于言。
《历代五言诗评选》
太祝真朴,善说田家,《偶然作》“见人”四语,邢孟真谓其温厚虚和中一露丰棱。
《诗学渊源》
储光羲诗篇既富,著体相类。
然以多为胜,殊未足称工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玄宗天宝三载(744)前任右武卫录事
天宝中历仕司勋郎中考功郎中
宝应广德间兵部郎中封赞皇县开国男
永泰初谏议大夫,仕终给事中
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衮《授李收谏议大夫制》。
楼颖有交往。
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诗》存此诗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长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代宗宝应广德间长安,献诗宰相李岘
馀不详。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九。
全唐诗》存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放中唐 ? — 7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或788
【介绍】: 襄州人字长通
初,居临汉水
后移居越州,隐剡溪镜湖间。
代宗大历中,嗣曹王皋江西,辟为节度参谋
德宗贞元初召为左拾遗,不就。
工诗,以清越萧散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
字长通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早年居襄阳,安史之乱中移居剡县代宗宝应广德间又移居山阴
德宗建中三年(782)征为江西节度参谋兴元元年(784)辞职,隐居丹阳
贞元二年(786)征为右拾遗,旋谢病返吴。
四、五年间卒于扬州
事迹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
有诗名。
顾况称其“能以烟霞风景,补缀藻绣,符于自然。
……离声乐友之什,情思最切”(《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朱放(?
-约788),字长通襄州(今湖北襄樊)人,郡望吴郡(今江苏苏州)
初,居于襄州汉滨,后移家越州,在山阴有别业,与刘长卿皇甫冉皇甫曾、硕况及诗僧灵一皎然等为诗友。
建中中,嗣曹王李皋江西,辟为节度参谋,未儿罢归。
贞元二年,诏举韬晦奇才,召为左拾遗,赴命上都,然终未莅职,卒于广陵之舟中。
有《朱放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顾况《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
朱君能以烟霞风景,补缀藻绣,符于自然。
山深月清,中有猿啸,复如新安江水,文鱼彩石,历历可数。
其杳琼翛飒,若有人衣辟荔隐女萝,立意皆新,可创离声乐友之什,情思最切。
工诗,风度清越,神情萧散,作寻常之比。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1?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待价曾孙。
初以三卫郎玄宗,后折节读书,肃宗时太学
代宗永泰中,为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
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寻改江州刺史,追赴阙,迁左司郎中
贞元初,复出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后罢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人事。
工诗,与顾况刘长卿等相酬唱。
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或与陶渊明合称“陶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792?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人称韦江州韦苏州
出身关中望族,玄宗天宝十载(751)以门资恩荫入宫为三卫郎,颇任侠负气。
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进长安,失职流落。
肃宗乾元元年(758)太学,折节读书。
代宗广德元年(763)洛阳丞,刚直为政,鞭笞军骑,见讼于居守永泰二年(766)罢任。
曾东游淮海,经淮阴宝应等地,抵广陵
大历九年(774)京兆府功曹
不久,摄高陵宰、转鄠县
十四年栎阳,即因疾辞归,居沣水北岸善福寺,又称西斋,曾编成《沣上西斋吟稿》数卷(见王钦臣韦苏州集序》)。
德宗建中二年(781)任尚书比部员外郎
四年出为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滁州西涧
贞元元年(785)江州刺史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
六年罢任,寓居苏州城永定寺
约于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一说文宗大和(827—835)中,尚以太仆少卿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见沈作哲《补韦刺史传》),叶梦得钱大昕、余嘉锡等已辨其非。
生平见宋王钦臣韦苏州集序》、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沈作哲《补韦刺史传》。
近人万曼有《韦应物传》、孙望有《韦应物事迹考略》、傅璇琮有《韦应物系年考證》。
韦应物秉性高洁,其诗淡远清瑟,人比之陶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韦诗“源出于陶而镕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长于五言,“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体”(白居易《与元九书》)。
其“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同上),刘熙载亦云:“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
”(《艺概·诗概》)《全唐诗》存诗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
通行之诗集有四部丛刊本《韦刺史诗集》10卷附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韦苏州校正拾遗》1卷(清卢文弨编校)。
注本有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
唐诗汇评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末,为玄宗三卫近侍,时年十五,颇任侠负气。
后入太学,折节读书。
广德中,任洛阳丞,被讼,弃官闲居。
大历中,任京兆府功曹,摄高陵令,又历鄠县栎阳二令。
建中中,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转江州刺史
三年,入为左司郎中,出守苏州,卒。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
应物工诗,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有《韦应物诗集》十卷。
北宋王钦臣重加校定编次,仍为十卷,题《韦苏州》,行于世。
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
词学图录
韦应物(737-约791) 京兆长安人
少年时以三卫郎玄宗,豪横放浪。
安史乱起,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后中进士,为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东坡有"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之句。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 《韦苏州》。
散文存一篇。
词存四首,见《尊前集》。
全唐诗补逸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
开元二十五年
少以三卫郎明皇
乾元间太学生,始折节读书。
永泰中洛阳丞。
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
十四年,自鄠县制除栎阳,以疾辞不就。
建中中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江州
追赴阙,改左司郎中
复出为苏州刺史
约卒于贞元九年
其诗閒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
补诗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李肇《国史补》
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至焚番扫地而坐。
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
白居易《与元九书》
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
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李、杜之后,诗人继出,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
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馀子所及也。
韦应物占诗胜律诗,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张籍王建诗格极相似,李益古、律诗相称,然皆非应物之比也。
右丞苏州,皆学于陶、王,得其自在。
《蔡宽夫诗话》
苏州诗律深妙,白乐天辈固皆尊称之,而行事略不见唐史为可恨。
以其诗语观之,其人物亦当高胜不凡。
《蔡百衲诗评》
韦苏州诗如浑金璞玉,不假雕琢成妍,唐人有不能到。
至其过处,大似村寺高僧,奈时有野态。
《陵阳室中语》
韦苏州……诗清深妙丽,虽唐诗人之盛,亦少其比。
《童蒙诗训》
徐师川言:人言苏州诗,多言其古淡,乃是不知言苏州诗。
李、杜以来,古人诗法尽废,惟苏州六朝风致,最为流丽。
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
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
虽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
以标韵观之,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虽苏州亦所不及也。
诗律自沈、宋以后,日益靡曼,锼章刻句,揣合浮切,虽音韵婉谐,属对丽密,而娴雅平淡之气不存矣,独应物之诗驰骤建安以还,得其风格云。
《清邃阁论诗》
其诗无一字做作,直是自在,其气象近道,意常爱之。问比陶如何?曰:陶却是有力,但语健而意闲。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却有为而不能者也,又好名;韦则自在,其诗直有做不着处便倒塌了底。
《清邃阁论诗》
韦苏州诗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
《臞翁诗评》
韦苏州如园客独茧,暗合音徽。
韦诗律深妙,流出肝肺,非学力所可到也。
《王孟诗评》
韦应物居官自愧,闵闵有恤人之心,其诗如深山采药,饮泉坐石,日晏忘归。
孟浩然如访梅问,偏入幽寺。
二人意趣相似,然入处不同。
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里淡无彩色,不免有轻盈之意。
韦苏州一二语,高处有山泉极品之味。
《唐诗品》
苏州诗气象清华,同端闲雅,其源出于靖节,而深沉顿郁,又曹、谢之变也。
唐人作古调,虽各有门户,要之律体方精,弥多附寄,而专业之流鲜矣。
苏州独骋长辔,大窥曩代,而又去其拘挛补衲之病,盖一大家也。
当时词流秾郁、感荡成波,其视苏州淡泊无文,未淹高听,而大羹幺味,足配元英
虽不足以嬉春弄物,要之心灵跨俗,自致上列,不与浊此争长矣。
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淡之趣,不减陶靖节
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遗韵者,独左司一人。
苏州五言古优入盛唐,近体婉约有致,然自适大历声口,与王、孟稍有不同。
钟云:韦苏州等诗,胸中腕中,皆先有一段真至深永之趣,落笔肖然清妙,非专以浅淡拟陶者。
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不知节诗也。
谭云:总是“清”之一字,要有来历、不读书不深思人。
侥幸假借不得。
诗之所贵者,色与韵而已矣。
韦苏州诗,有色有韵,吐秀含芳,不必渊明之深情,康乐之灵悟,而已自佳矣。
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将韦诗陈对其间,自觉形神无间。
《诗源辨体》
唐人五言古气象宏远,惟韦应物柳子厚
其源出于渊明,以萧散冲淡为主。
然要其归,乃唐体之小偏,亦犹孔门视伯夷也。
《诗源辨体》
韦、五言古,犹摩诘五言绝,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
《诗源辨体》
应物之诗,较子厚虽精密弗如,然其句亦自有法,故其五言古短篇仄韵最工;七言古既多矫逸,而劲峭独出。
乃知二公是由工入微,非若渊明平淡出于自然也。
《诗源辨体》
东坡云:“柳子厚诗在渊明下、韦苏州上”。
朱子云:“韦苏州高于王维孟浩然诸人,以其无声色臭味也。
”愚按:韦、虽由工入微,然应物入微而不见工,子厚虽入微,而经纬绵密,其功自见。
故白唐人而论,是胜韦;由渊明而论,是韦胜
《诗源辨体》
六朝五言,谢灵运俳偶雕刻,正非流丽。
玄晖虽稍见流丽,而声渐入律,语渐绮靡,遂成杂体,若应物,萧散冲淡,较六朝更自迥别。
《诗源辨体》
应物五七言律绝,萧散冲淡。
与五言古相类,然所称则在占也。
《同上》
韦于五言古,汉晋之大宗也。
俯视诸子,要当以儿孙畜之,不足以充其衙官之位。
其安顿位置,有所吝留,有所挥斥。
其吝留者必流俗之挥斥,其挥斥者必流俗之吝留,岂其以摆脱自异哉!
吟咏家唯于此千锻百炼,如《考工记》所称五气俱尽、金锡融浃者,方可望作者肩背。
《唐律消夏录》
唐诗之修闲澄澹,韦公为独至。五言古律二体。读之每令人作登仙入佛想。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韦诗皆以平心静气出之,故多近于有道之言。
《载酒园诗话又编》
韦诗诚佳,但观刘须溪细评,亦太钻皮出羽。
唯云“韦诗润者如石,孟诗如雪,虽淡无釆色,不免有轻盈之意”,比喻尚好。
至谓二人意趣相似,则又不然。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自是隐士高尚之言。
“促戚下可哀,宽政身致患。
日夕思自退,出门望故山”,自是循吏倦还之语。
原不同床,何论各梦!
宋人又多以韦、并称,余细观其诗,亦甚相悬。
韦无造作之烦,极锻炼之力。
韦真有旷达之怀,终带排遣之意。
诗为心声,自不可强。
东坡谓“泖州诗,在彭泽下,韦苏州上。
”此言误矣。
余更其语曰:韦诗在彭泽下,柳柳州上。
余昔在扬州作论诗绝句,有云:“风怀澄澹推韦柳,佳处多从五字求。
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
”又常谓:陶如佛语,韦如菩萨语,王右丞如祖师语也。
《唐音审体》
昔人谓韦与王、孟鼎立为三,以其皆近陶体也,冯复京曰:韦公本有六朝浓丽之意,而澄之为唐调,突过唐人之上。
《剑溪说诗又编》
韦诗不唯古澹,兼以静胜。古澹可儿,静非澄怀观道不可能也。
《剑溪说诗又编》
诗中有画,不若诗中有人。
左司高于右丞以此。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七言不如五言,近体不如古体,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
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但以为步趋柴桑,未为得实。
如“乔木生夏凉,流云叶华月”,陶诗安有是格耶?
王孟诸公,虽极超诣,然其妙处,似犹可得以言语形容之。
独至韦苏州,则其奇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求。
《岘佣说诗》
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盖其襟怀澄澹,有以契之也。
其源出于渊明,在当时已定论,唯其志洁神疏,故能淡言造古。
《拟古》十二篇,虽未远迹陶公,亦得近裁白傅
乃如“画寝清香”、“郡斋夜雨”,琅然疏秀,有杂仙心。
至若“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亦复自然作妙,不假雕饰之功。
唯气格未遒,视古微疑涣散。
《诗学渊源》
其诗闲淡简远,人比之陶潜,虽或过当,而其《拟古》之作,寝几于《十九首》;效陶一体,亦极冲淡之怀,但微嫌着迹耳,着迹则近于刻画矣。
然当此之时,高古旷达,殊无出其右者。
《诗境浅说》
五律中有高唱入云,风华掩映,而见意不多者,韦诗其上选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省念唐末宋初 926 — 9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93
【介绍】: 僧。
莱州人俗姓狄
受业于本郡南禅寺,常密诵《法华经》,人称为“念法华”。
法嗣风穴沼禅师。
历住首山、广教、宝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充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大名人字广仁
博学善议论。
苏州酒务时,忤当事朱勔之党坐罢。
贫困不能归,寓居宝应,惟以读书教子为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景北宋 971 — 10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19
【介绍】: 江陵府公安人字晦之
少从柳开游,嗜学甚力。
真宗诏有司征天下士,其名列第四。
历任房州文学参军昭信县令,后摄理真州事。
有《洪范王霸论》。
全宋诗
张景九七○~一○一八),字晦之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人。
真宗初年进士,调馆陶主簿
坐公累贬全州,赦还为襄二州参军楚州宝应主簿,知泗州昭信县。
天禧二年卒,年四十九。
事见《宋景文集》卷五九《张公墓志铭》。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钱昆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人字裕之
钱倧子。
钱俶归宋,独与其弟钱易不授官。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仁宗时、泉、、梓、寿、许七州,为政宽简。
官至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致仕。
能诗赋,善草隶。
年七十六卒。
全宋诗
钱昆字裕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五代吴越王钱倧之子。
归宋,举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进士(《隆平集》卷一四,《钱氏传芳集》作淳化三年),为楚州宝应县主簿(《钱氏传芳集》)。
累迁三司度支判官
仁宗时历知卢、、泉、、梓、寿、许诸州,官至右谏议大夫
秘书监致仕,卒,年七十六(《隆平集》卷一四作七十七)。
有《谏议诗文集》十卷(《钱氏传芳集》),已佚。
东都事略》卷四八有传,事又见《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仲偃北宋 982 — 10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2—1058
【介绍】: 陇西人字晋卿
李璟孙。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任州县官,以治绩闻。
累拜侍御史,以太常少卿致仕。
居官四十年,所得俸禄多赈济族中贫者。
平生藏书万余卷,皆亲加校正,日读书不缀。
全宋诗
李仲偃九八二~一○五八),字晋卿陇西(今属甘肃)人。
南唐中主璟之孙(《宋史》卷四七八《南唐世家》)。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调楚州宝应
真州
仁宗庆历间侍御史,除工部侍郎,以太常少卿致仕。
嘉祐三年卒,年七十七。
事见《文恭》卷三七《李公墓志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天锡北宋 985 — 1033
全宋诗
徐天锡九八五~一○三三),字日休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
真宗天禧间进士,为筠州司理参军祥符县主簿
著作郎、知宝应县,又改秘书丞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四十九(《广陵》卷二八《故秘书丞徐君墓志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顺之
笃学为杨亿所称。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知宝应县
仁宗庆历中,以荐召试馆阁,累迁秘书丞,献经国远猷十篇,仁宗嘉纳,除右正言知谏院
奏乞减后宫浮费,抑权幸请托之弊,改殿中侍御史
累官礼部侍郎给事中,进刑部尚书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舒亶北宋 1041 — 11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03
【介绍】: 明州慈溪人字信道号嫩堂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
临海
王安石当国,荐为审官院主簿,逮治郑侠,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
神宗元丰初权监察御史里行,同李定苏轼作诗讥讪时事。
知谏院权直学士院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株连排抵,朝野侧目。
后以罪废斥。
徽宗崇宁初,起知南康军
终以开边功由龙图阁待制
有文集。
全宋诗
舒亶一○四一~一一○三),字信道号懒堂亦乐居士(《舆地纪胜》卷一一),明州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宝庆四明》卷八)。
临海,因手刃犯人自劾弃官。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当国,召为审官西院主簿
七年(一○七四),使熙河括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一),还,以功改提举两浙常平。
八年,入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
元丰二年(一○七九),论奏苏轼谢表讥切时事,并上其诗三卷,酿成“乌台诗案”。
三年,擢同修起居注,改知谏院(同上书卷三○二)。
是年,权侍御史知杂事知制诰、兼判国子监、判司农寺(同上书卷三一○、三一一、三一三)。
五年,试给事中权直学士院,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三二五、三二六)。
六年,以奏事诈伪追两秩勒停(同上书卷三三五)。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复通直郎管勾洞霄宫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起知南康军(《宝应四明志》卷八)。
改知荆南,个功迁龙图阁待制
二年卒,年六十三(《东都事略》卷九八)。
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近人张寿镛辑有《舒懒堂诗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约园刊《四明丛书》。
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舒亶诗,散见《乾道四明图经》等典籍。
今以《乾道四明图经》所收编入为一卷,他书所录合编为第二卷。
并酌参校《舒懒堂诗文存》(简称诗文存)等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序南宋
全宋诗
陈序字彦育号碧岩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初封州文学,历宝应
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权敕令所删定官
保宁军节度判官
有《碧岩居士集》,已佚。
京口耆旧传》卷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木庵
元好问木庵诗集序东坡参寥子诗爱其无蔬笋气参寥用是得名宣政以来无复异议予独谓此特坡一时语非定论也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假使参寥子能作柳州超师院晨起读禅经五言深入理窟高出言外坡又当以蔬笋气少之耶木庵英上人弱冠作举子从外家辽东高博州仲常游得其论议为多且因仲常得僧服贞祐初南渡河居洛西者久之时人固以诗僧目之矣三乡有辛敬之赵宜之刘景玄予亦在焉三君子皆诗人上人与相往还故诗道益进出世住宝应有山堂夜岑寂及梅花等篇传之京师閒閒赵公及内相杨公屏山李公及雷李刘王诸公相与推激至以不见颜色为恨予尝以诗寄之云爱君山堂句深静如幽兰爱君梅花咏入手如弹丸诗僧第一代无愧百年间曾说向閒閒公公亦不以予言为过也近年七夕感兴诗余为之击节称叹恨杨赵诸公不及见之乙酉冬十月将归太原侍者木庵集求予为序引试为商略之上人才品高真积力久住龙门崧少二十年仰山又五六年境用人胜思与神遇故能游戏翰墨道场而透脱丛林科臼于蔬笋中别为无味之味皎然所谓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者盖有望焉正大中閒閒公侍祠太室会上人住少林久倦于应接思欲退席閒閒公作疏留之云书如东晋名流诗有晚唐风骨予谓閒閒虽不序木庵集以如上语观之知閒閒作序已竟然则向所许百年以来为诗僧家第一代者良未尽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