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裴济中唐 743 — 7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792
【介绍】: 绛州闻喜人字庄时
肃宗时入仕,为襄州参军
后为李勉从事,随之江西广州汴州诸府,有能名。
德宗时,官至河南少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
字方舟
明法
事迹略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上》。
代宗大历中,为湖州从事,与皎然汤衡、颜逸等游,诗歌酬和。
全唐诗》存与皎然等联句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清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诗僧。
幼出家,代宗大历初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
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
大历八年(773)南阳慧忠习禅观。
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
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
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
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
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清江,生卒年不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大历初出家,从杭州灵隐天竺寺守直求法,又曾居越州云门寺
后北游,曾至汴州,返越。
建中中复北游,至陕州
晚年居襄州辨觉寺,卒。
刘言史有诗哭之。
工诗,与严维卢纶等友善,又与清昼(皎然)齐名,时谓之“会稽二清”。
全唐诗》存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贞元元和以来,越州清江、清昼,婺州乾俊、乾辅,时谓之“会稽二清”、“东阳二乾”、
《宋僧传•清江传》
清江)还,听飞一公相疏并南山律钞,间岁精义入神,举皆通畅,而善篇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贞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襄州襄阳人
韦济孙。
初为监察御史
德宗贞元二年为蓝田,有善政,下诏褒美,迁舒州刺史
九年,为御史中丞,不避权要。
后官给事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常中唐 752 — 8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39
【介绍】: 唐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郑
幼入玉泉寺,凡百经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
尝参大寂,遂悟。
德宗贞元十二年,寄宿于四明梅福旧隐处,编苫伐木以居。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39
俗姓郑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幼于荆州出家。
后嗣马祖道一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自天台移居明州余姚梅山世称大梅和尚
文宗开成初建成寺院,四方请学者甚众。
宋高僧传》卷一一、《祖堂集》卷一五、《景德传灯录》卷七有传。
后二书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误收1首于耽章(即曹山本寂)名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士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襄州襄阳人
韦济子。
德宗贞元末,累官至金州刺史
顺宗永贞元年,授睦州刺史
后官河南少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成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襄州襄阳人
韦济孙。
德宗贞元中,历祠部左司员外郎左司兵部司封郎中
王仲舒刘伯刍等同官相善,数过从饮食。
十九年韦执谊成季等朋聚觊望,因奏对言之,遂均被斥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頔中唐 ? — 8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8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允元
以荫入仕,历迁湖、苏二州刺史,罢淫祠,浚沟浍,为政有绩。
俄擢陕虢观察使,峻罚苛惩,官吏惴恐。
德宗贞元十四年,拜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吴少诚叛,率兵取之,遂请升襄州大都督府,撊然有专汉南意。
累加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宪宗立稍惧。
旋入朝,进司空
坐事贬恩王傅,以太子宾客致仕。
封燕国公
卒谥厉后改谥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8
字允元排行二十五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以门荫入仕,德宗建中四年(783)以摄监察御史入蕃使判官
累迁驾部郎中贞元七年(791)出为湖州刺史十年苏州刺史
十二年入为大理卿十三年拜陕虢观察使十四年移镇山南东道
宪宗元和二年(807)封燕国公三年拜相。
八年恩王傅,累历户部尚书
十三年致仕,八月卒,谥厉后改谥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存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无业中唐 760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1
【介绍】: 唐僧。
商州洛人俗姓杜
少于本州出家,遍参群经。
年二十,至襄州受戒,习演《四分律》。
后往洪州,礼参马祖道一,得传心印。
寻遍参名山圣迹。
长安西明寺,举充两街大德,辞之。
上党,为节度使李抱真所礼重。
后住汾州开元寺,历二十年,并汾间多向化之。
宪宗穆宗屡召之,不行。
卒谥大达国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裴度中唐 765 — 8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839
【介绍】: 河东闻喜人字中立
德宗贞元五年进士
宪宗元和时,历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平藩镇。
唐师讨蔡,以视行营诸军。
还朝,遇刺伤首。
议者欲罢,帝不听,即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旋以相职督诸军力战,遂擒吴元济
河北藩镇大惧,由此归顺朝廷。
封晋国公
穆宗时,数出镇入相,以其用不用为天下重轻。
文宗时,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病乞还东都,乃作别墅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觞咏其间。
官终中书令
卒谥文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39
字中立
排行十六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德宗贞元五年(789)进士擢第。
八年登博学宏词科。
十年复中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河阴县
宪宗元和年间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力主削藩,被李师道所遣刺客斫伤,宪宗用之益坚,遂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二年(817)督师讨平淮西封晋国公
十四年出为河东节度使
穆宗长庆二年(822)敬宗宝历二年(826)曾两次入相,后官至中书令
晚年留守东都,筑绿野堂以自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元方回曰:“裴晋公度累朝元老,于功名之际盛矣,而诗人出其门尤盛。
自为之诗,尤不可及。
”(《瀛奎律髓》卷一七)寄马赠张籍一事,诗坛传为佳话。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
唐诗汇评
裴度765-839),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
贞元五年(789)进士第
又登宏辞科,补校书郎
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
元和初,迁监察御史、钊南西川节度掌书记
四年,召为起居舍人
司封员外郎知制诰中书舍人御史中丞
十年拜相。
十二年率师平淮西吴元济,以功封晋国公
后为皇甫铸所构,出为河东节度使
长庆二年,守司徒,复知政事
又为李逢吉所陷,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宝历二年,复知政事
大和四年,出镇襄州
八年,徙东都留守,加中书令
宦官擅权,乃治第洛阳集贤里,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以诗酒琴书相乐。
开成二年,复授河东节度使
四年,诏许还朝,卒。
有《裴晋公集》二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
以讨平淮蔡,擒吴元济封晋国公
其后诛宦官刘克明,迎立文宗,屡秉国政,身系天下重轻者垂三十年,时人以比郭汾阳
开成四年卒,年七十五。
补诗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蔡宽夫诗话》
晋公文字世不传,晚年与刘、白放浪绿野桥,多为唱和。
间见人文集,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如“灰心缘忍事,霜鬓为论兵”之句,可谓深婉。
道吾和尚中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中唐前后在世。
作有长篇歌行《一钵歌》,以俚俗文辞阐扬佛理,劝世警俗,唐五代时流传颇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法名不详。
约为中唐时僧人。
作有长篇歌行《一钵歌》,以俚俗文辞阐扬佛理,劝世警俗,唐五代流传甚广。
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一。
鉴诫录》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三〇皆收《一钵歌》,但文字差异较多。
《全唐诗外编》录此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晚唐禅僧。
嗣前关南道常,又曾游德山宣鉴门下。
后仍住襄州关南。
祖堂集》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一一有传。
祖堂集》及《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寓居汉上。
元和间秀才
与姑婢通。
后姑鬻婢于连帅于頔思慕无已。
寒食外出相遇,赠之以诗,有“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句。
或有嫉者,写诗于座,见诗,令召之,遂命婢同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前后寓居襄州(今湖北襄樊)
宪宗元和年间秀才
据《云溪友议》卷上:其姑有婢端丽,鬻之襄州刺史于颇。
崔郊思慕不已。
寒食节相值,遂赠诗。
于頔见诗,遂命婢同归。
崔郊所存诗仅此1首,见《全唐诗》。
唐诗汇评
崔郊,生年年里贯均未详。
免元末、元和初,尝寓居汉上。
全唐诗》存诗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白居易唐 772 — 84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2—846
【介绍】: 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白季庚子。
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
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
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
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
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
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
大和三年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
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
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卒谥文
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
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
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2—846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生
排行二十二
下邽(今陕西渭南)人,郡望太原(今属山西)
先世本龟兹人汉时赐姓白氏
卒谥文,后人又称白文公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第
十九年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宪宗元和元年(806)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盩厔(今陕西周至)二年集贤校理翰林学士
五年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六年丁母忧去官。
此数年为谏官期间,屡上奏章请革弊政,为宦官及旧官僚集团所切齿痛恨,其“惟歌生民病”之辉煌组诗《秦中吟》、《新乐府》即作于此时。
十年六月,因上书论奏宰相武元衡被刺身死,主张捕贼雪耻,引起宦官及旧官僚集团不满,以越职言事之罪,自太子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后转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十五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旋改授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
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为杭州(今属浙江)刺史
敬宗宝历元年(825)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再出为苏州(今属江苏)刺史
杭州苏州期间,兴修水利,恤贫安民,深受百姓爱戴。
后返长安,相继出任秘书监刑部侍郎,愈感宦途险恶,乃于文宗大和三年(829)春辞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今属河南),自此未再返回长安
武宗会昌二年(842)刑部尚书致仕。
卒于六年八月,葬于洛阳龙门山
生平见李商隐唐刑部尚书致仕赠尚书左仆射太原白公墓碑铭》及新、旧《唐书》本传。
年谱有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以今人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为详备。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及文学理论家,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然白实于元,故宋人钱易称“白居易为人才绝”(《南部新书》卷三)。
白居易之散文在唐代亦有甚高之地位,《旧唐书·元白传赞论》盛称其奏议为“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白居易之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之影响,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儒家思想实居主导地位,其早期“志在兼济”之讽谕诗乃其文学理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之实践,如《秦中吟》、《新乐府》组诗等均为讽谕诗之名篇,尤以《新乐府》五十首为最,不仅主题鲜明,措辞尖锐,且整体构架精巧缜密,体现叙事与议论之统一,突破“怨而不怒”之传统,描写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确系诗歌领域一大创新。
“元和体”之创制亦为白氏之重大贡献。
所谓“元和体”,以作者个人言之,即包括其《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东南行一百韵》等长篇排律及次韵相酬之作、流连光景之小诗,其中尤以“感伤诗”中之《长恨歌》、《琵琶行》,在当时已享“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之盛誉(唐宣宗白居易诗),后世且誉为“古今长歌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五)。
其余如“杂律诗”内景中寓情之《钱塘湖春行》、以白描手法见长之《问刘十九》等,皆能以小见大,以少多,成为千古传诵之名篇。
白氏之作虽伤于“大露太尽”(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语言朴直,而其艺术特点乃“用语流便”(许学夷《诗源辨体》),平易近人,章法变化多端,每能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用常得奇”(《艺概·诗概》),“眼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张镃南湖集》卷四《读乐天诗》)。
晚年诗“极高妙”(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愈益淡远旷达。
许学夷复谓其诗“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诗源辨体》卷二八)。
总之,白诗之艺术境界须千锤百炼始能臻此,世以“轻率”讥之,实不足取。
明江进之《雪涛小书·评唐》论白居易之历史地位云:“前不照古人样,后不照来者议。
意到笔随,景到意随,世间一切都著并包囊入我诗内。
诗之境界,到白公不知开阔多少。
较诸秦皇汉武,开边启境,名曰‘广大教化主’,所自来矣。
白居易诗文全集向无注本。
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最为完备。
研究著作有陈寅恪元白诗笺證稿》等。
资料汇编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
全唐诗》存诗39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8首,44句。
唐诗汇评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幼聪慧。
建中末,两河用兵,寄家符离,播迁吴越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
又登书判拔萃、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元和元年,授盩厔
三年,除左拾遗,为翰林学士,居谏职内廷,直言无讳避;又为《秦中吟》、《新乐府》,指斥时事,故为权近所恶。
丁母忧,服除,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上疏请捕刺武元衡之凶手,贬江州司马
量移忠州刺史
穆宗即位,召为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出为、苏二州刺史
大和初,任秘书监刑部侍郎
三年春病免,遂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河南尹太子少傅分司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吟咏自适,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卒。
居易元和中提倡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创通俗一派,影响深远。
元稹交厚,世称“元白”,诗称“元白体”。
晚年居洛,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世称“刘白”。
自编《氏文集》七十五卷,宋初佚五卷。
今有《氏长庆集》(一名《白香山集》)七十一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三十九卷。
词学图录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有《白氏长庆集》,存词30余首。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后与元稹同登书判拔萃科。
历任翰林学士江州司马襄州别驾苏州刺史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后人又称白傅白太傅,官终刑部尚书
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曾作七律《卢侍御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等诗,借黄鹤楼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全唐诗补逸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后迁居下邽
贞元十六年进士第元和初又擢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左拾遗,出为江州司马,历刺、苏二州,以刑部尚书致仕。
会昌六年卒,年七十五。
补诗二首。
(复出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
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言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
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
白乐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旧唐书本传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
《诗病五事》
白乐天诗词甚工,然拙于纪事,寸步不移,犹恐失之,此所以望老杜藩垣而不及也。
白居易亦善作长韵叙事,但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白乐天诗自擅天然,贵在近俗;恨为苏小,虽美终带风尘耳。
作诗贵雕琢,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粘皮骨:此所以为难。
刘梦得白乐天诗云:“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从,行尽四维无处觅。”
梅圣俞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元微之云:“道得人心中事。
”此固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馀蕴,此其所短处。
“亲家翁”、“开素”、“鹊楼河”,皆俗语。
白乐天用俗语为多,《赠皇甫郎中亲家翁》诗:“晚核嘉姻不失亲。
”又云:“月终斋满谁开素,须记奇章置一筵。
”又云:“凶似鹊楼河:
乐天云:“近世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其五言诗文,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然乐天既知韦应物之诗,而乃自甘心于浅俗,何耶?
岂才有所限乎?
法藏晬金》云:余尝爱乐天词旨旷达,沃人胸中。
有句云:“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
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夫如是则造化均偏,不足为休戚,而况时情物态,安能刺鲠其心乎?
《朱子全书•论诗》
乐天人多说其清高,其实爱官职,诗中及富贵处,皆说得口津律底涎出。
《臞翁诗评》
白乐天如山东父老课农,事事言言皆着实。
张文潜云:世以乐夭诗为得于容易,而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
苕溪渔隐臼:乐天诗虽涉浅近,不至尽如冷斋所云。
余旧尝于一小说中曾见此说,心不然之,惠洪乃取而载之诗话,是岂不思诗至于老妪解,乌得成诗也哉!
余故以文潜所言,正其谬耳。
白氏集中,颇有遣怀之作,故达道之人,率多爱之。
陈后山云:陶渊明之诗,写其胸中之妙。
无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耳。
青箱杂记》云:白乐天诗,达者之词也。
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允满,殆与元气相侔。
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
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所能至哉!
而世或以浅易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余最喜白太傅诗,正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
夫《三百篇》何尝以雕绘为工耶?
世又以元微之与白并称,然元已自雕绘,唯讽谕诸篇差可比肩耳。
《艺苑卮言》
张为白乐天“广大教化主”。
用语流便,使事平妥,固其所长,极有冗易可厌者。
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意在警策痛快,晚更作知足语,千篇一律。
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
《艺苑卮言》
白极推重刘“雪里高山头早白,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为有神助,此不过学究之小有致者。
白又时时颂李颀“渭水自清泾至浊,周公大圣接舆”,欲模拟之而不可得。
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
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
李维桢《读苏侍御诗》
香山以禅为诗,以诗为禅。
前乎此者,有王右丞;后乎此者,有苏端明,与香山材相等。
三人诗格多因时代,不必求异,不必求同,此其入禅深处。
夫无名,名之至也。
《诗薮•内编》
乐天诗世谓浅近,以意与语合也。
若语浅意深,语近意远,则最上一乘,何得以此为嫌?
明妃曲》云:“汉使却回频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土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三百篇》、《十九首》不远过也。
胡应麟《题白乐天集》
唐诗文至乐天,自别是一番境界、一种风流,而世规规以格律掎之,胡耳目之隘也?
刘全白语:白性倜傥,苦赋诗,尤工古歌。
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辞,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
白乐天诗,善用俚语,近乎人情物理。
元微之虽同称,差不及也。
《诗源辨体》
白乐天五言古,其源出于渊明,但以其才大而限于时,故终成大变。
其叙事详明,议论痛快,此皆以文为诗,实开宋人之门户耳。
《诗源辨体》
五言古,退之语奇险,乐天语流便,虽其相反,而快心露骨处则同;就其所造,各极其至,非馀子所及也。
司空图谓“元白力勍而气孱”,盖以其语太率易,不苍劲故耳。
《诗源辨体》
乐天五言古最多,而诸家选录者少,盖以其语太率易而时近于俗,故修词者病之耳。
然元和诸公之诗,贵快心尽意时纵恣自如,故予谓乐天诗在退之之下,东野之上。
或有取于东野而无取于乐天,非所以论元和也。
《诗源辨体》
乐天七言古,《长恨》、《琵琶》叙事鲜明,新乐府议论痛快,亦变体也。
《诗源辨体》
乐天五七言律绝悉开宋人门户,但欠苍老耳。
五言排律华赡整栗,而对尚工切,语皆琢磨,乃正变也。
《诗源辨体》
乐天诗,非不自知其变,但以其才大不能束缚,故不得不然。
观其《和答微之诗序》云:“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
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
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
”故知其不得不然耳。
《诗辩坻》
何元朗最喜白太傅,称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不知此政诗格所由卑也。
白公讽刺诗,周详明直,娓娓动人,自创一体,古人无是也。
凡讽谕之义,欲得深隐,使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公尽而露,其妙处正在周详,读之动人,此亦出于《小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白傅实一清奇之才,歌行、曲引、乐府、杂律诗,故多可观者。
其病有二:一在务多,一在强学少陵
率尔下笔,秦武王乌获争雄,一举鼎而绝脰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选白诗从无精识,喜恬澹者兼收鄙俚,尚气格者并削风藻,此子瞻所云“不与饭俱咽,即与饭俱吐”者也。
《唐音审体》
白傅诗平易坦直,如家人妇子谈布帛菽粟事.自我作古,前人从无此格,岂非千古绝调,然必不可效也。
效他家不得,各随其力之所至;而效白体不得,将流为浅率俚俗。
刻鹄画虎之辨,学者不可不慎所择。
《古欢堂集杂著》
乐天(五律)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到语,皆他人所未发。
(七绝)山峙云行,水流花开,似以作绝句为乐事者。
《唐七律选》
乐天中唐一大作手,其七古五排,空前掩后,独七律下乘耳,然犹领袖元和长庆间
宝、太以后窃脂乞泽者,越若干年亦文豪也,若同时倡和,争相摩仿,终不得似。
如东家效西家,才分悬远。
《中晚唐叩弹集例言》
唐人至白香山,独辟杼机,摆脱羁绁于诸家中,最为浩瀚。
比之少陵,则泰山乔岳,一则长江大河。
忧乐不同,而天真烂漫未尝不同也;难易不一,而沉着痛快未尝不一也。
学者熟之,可以破拘挛,洗涂泽。
白居易诗,传为老妪可晓,余谓此言亦未尽然。
今观其集,矢口而出者固多,苏轼谓其局于浅切,又不能变风操,故读之易厌。
夫白之易厌,更胜于李(白)。
然有作意处,寄托深远,如《重赋》、《致仕》、《伤友》、《伤宅》等篇,言浅而深,意微而昆,此风人之能事也。
至五言排律,属对精紧,使事严切,章法变化中,条理井然,读之使人唯恐其竞,杜甫后不多得者;人每易视白,则失之矣。
《唐诗成法》
白傅才大如海,书破万卷,使生盛唐,当与李、杜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末季各有时尚,遂出真切平易,故往往失之浅俗,文章果关乎气运耶!
然虽无江河急流之势,泰华崭绝之峰,而中正和平,意如扪丝,兼以转折灵变,动循法度,所以超乎群伦之上,出乎众妙之中,至今脍炙人口,沁人心脾,良有以也。
后人或无其才,或不肯读书,喜其明白易解,妄步邯郸,止得浅俗,故日趋卑下耳。
呜呼,白诗岂易学者哉!
高澍然《种竹山房诗稿序》
乐天取源之地何?
杜子美是已。
夫白之疏达,视杜之沉郁不类也,要其性厚而气舒,体博而完固,何一非出于杜?
其视之甚易,得之甚逸,所谓不必似之,取其自然者耳。
兹所以为唐一大宗欤?
宋之欧阳永叔陆务观皆祖杜而宗白,复为宋大宗,则白之武往尾来,其源流远矣,学之者乌可不审其自哉!
《唐诗别裁》
乐天忠君爰国,遇事托讽,与少陵相同。
特以平易近人,变少陵之沉雄浑厚,不袭其貌而得其神也。
《唐诗别裁》
元、白译律,滔滔百韵,使事亦复工稳,但流易有馀,变化不足。
《贞一斋诗说》
五言排律,至杜集观止。
若多至百韵,杜老止存一首,末亦未免铺缀完局,缘险韵留剩后幅故也。
白香山窥破此法,将险韵参错前后,略无痕迹,遂得绰有馀裕。
故百韵叙事,当以香山为法。
但此亦不必多作,恐涉夸多斗靡之习。
《剑溪说诗又编》
白乐天中怀坦荡,见之于诗,亦洞澈表里,曲尽事情,俾读者欣然如对乐易友也。
然往往意太尽,语涉粗俗,似欠澄汰之功。
《唐宋诗醇》
唐人诗篇什最富者,无如内居易诗。
其源亦出于杜甫,而视为多……盖根柢六义之旨,而不失乎温厚和平之意,变杜甫雄浑苍劲而为流丽安详,不袭其面貌而得其神味者也。
周元公云:“白香山诗似平易,间观所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
”余读公诗云:“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中唐以后,诗人皆求工于七律,而古体不甚精诣,故阅者多喜律体,不喜古体。
香山诗,则七律不甚动人,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惬,得一篇辄爱一篇,几于不忍释手。
香山主于用意。
用意,则属对排偶,转不能纵横如意;而出之以古诗,则唯意之所至,辨才无碍。
且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刘梦得所谓“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者,此古体所以独绝也。
然近体中五言排律,或百韵,或数十韵,诗研炼精切,语工而词赡,气劲而神完,虽千百岂亦沛然有馀,无一懈笔。
当时元、白唱和,雄视万代者正在此,后世卒无有能继之,此又不徒以古体见长也。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
奇警者,犹第在同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
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此元、白较胜于韩、
元、白二人,才力本相敌。
香山自归洛以后,益觉老干无枝,称心而出,随笔抒写,并无求工见好之意,而风趣横生,一喷一醒,视少年时与微之各以才情工力竞胜者,更进一筹矣。
故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白公五古上接陶,下开苏、陆;七古乐府,则独辟町畦,其钩心斗角,接榫合缝处,殆于无法不备。
白公之为广大教化主,实其诗合赋、比、兴之全体,合《风》、《雅》、《颂》之诸体,他家所不能奄有也。
若以渔洋论诗之例例之,则所谓广大教化主者,真是粗细雅俗之不择,泥沙瓦砾之不拣耳。
《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
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胜流倾心。
然滑俗之病,遂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非慎取之,何以维雅正哉!
《艺概》
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艺概》
白香山乐府与张文昌王仲初同为自出新意,其不同者在此平旷而彼峭窄耳。
《岘佣说诗》
香山五言,直率浅露,殆无可法。
秦中吟》诸篇较有意思,而亦伤平直。
《岘佣说诗》
香山七古,所谓“长庆体”,然终是平弱漫漶。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亦参法陶公,研淡为华,琢虚成隽,虽与微之同訾轻俗,要自神清。
《续古》十篇,夭条明丽,虽劲惭彭泽,高谢枚生,而挺秀缘情,正如子山拟阮,寓意微词,清思绝径。
唯与微之赠答,少损其韵,亦缘精神相属,动与形模也。
秦中吟》、《讽喻诗》,则染采王建,青蓝异色,各尽其妍矣。
《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白诗之妙,实能于杜、韩外扩充境界。宋诗十之七八从《长庆集》中来,然皆能以不平变化其平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愬中唐 773 — 82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21
【介绍】: 陇右临洮人字元直
李晟子。
有筹略,善骑射
以父荫起家。
元和中兵讨吴元济,沉勇长算,推诚待士,能用其卑弱之势,雪夜入蔡州生擒元济
诏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封凉国公
后破李师道,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累官至太子少保
卒赠太尉谥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21
字元直陇右临洮(今青海乐都)人。
以父晟荫补协律郎,累迁卫尉少卿
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右庶子
宪宗元和中出任坊、晋二州刺史,累迁宫苑闲厩使
十一年(816)拜唐邓节度使,率军讨吴元济
十二年袭破蔡州,擒吴元济,以功迁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
累历徐州昭义、魏博三节度
穆宗长庆元年(821)以疾改太子少保十月卒,谥武
生平事迹详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元裕唐 777 — 8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渤海人字景圭
本名允中
进士,为右补阙
文宗大和初侍御史,奏改今名。
敢于切谏。
李宗闵为相,高其节,擢谏议大夫,进中书舍人
大和九年宗闵得罪南迁,元裕出城饯送,以此贬阆州刺史
后复召为谏议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子宾客,改御史中丞,历京兆尹刑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封渤海郡令
入为吏部尚书,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7—852
始名允中,后改今名。
字景圭排行二十九,郡望渤海(今河北沧州一带)。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第,调补秘书省正字
穆宗时累迁监察御史,转右补阙
文宗大和时,为司勋吏部员外郎,迁左司郎中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贬阆州刺史
开成四年(839)御史中丞
武宗时,为京兆尹,历左散骑常侍,迁兵部侍郎,转尚书左丞
出为宣歙观察使
宣宗时,入为吏部尚书,后封渤海郡公
大中六年(852)卒,赠尚书右仆射
元裕善书,通经术。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萧邺渤海高公神道碑》。
全唐诗》存断句2。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牛僧孺唐 779 — 8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47
【介绍】: 安定鹑觚人字思黯
德宗贞元进士
宪宗元和三年,因对策条指失政,为李吉甫所斥,久不得叙用。
至穆宗时累官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敬宗时,官武昌军节度使。
文宗大和四年还朝,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李宗闵相结,排斥李德裕等,史称“牛李党争”。
后出为淮南山南东道节度使
武宗即位李德裕为相,僧孺被贬居散地。
宣宗立,还为太子少师
卒谥文简
有《玄怪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0—848
字思黯排行二,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北)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15岁至长安习业。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至樊乡造访,由是知名。
二十一年进士第
宪宗元和三年(808)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因条指失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授伊阙
牛僧孺李宗闵朋党相结,排斥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史称“牛李党争”。
穆宗长庆元年(821)户部侍郎次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敬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封奇章郡公,后历武昌节度使太子少师等职。
武宗会昌四年(844)循州长史,卒于洛阳谥文贞
生平见杜牧牛僧孺墓志铭》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著有传奇集《玄怪录》。
全唐诗》存诗4首,残句9。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1首,残句2。
唐诗汇评
牛僧孺780-848),字思黯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贞元二十一年进士第元和三年(808)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第一,授伊阙
以对策直言时政,久不调。
后除河南,迁监察御史,历礼部、考功员外郎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
长庆三年拜相。
宝历初,出为武昌军节度使。
大和四年,复相;六年,出镇淮南
开成二年,为东都留守,征拜左仆射,复出镇襄州,累进司徒
会昌中李德裕用事,罢为太子少师,复留守东都
三贬为循州长史
宣宗即位,量移衡、汝二州长史,复迁太子少师
卒。
僧孺令狐楚李宗闵交厚,史称“牛党”,与李德裕党交恶,史称“牛李党争”。
著有《玄怪录》(一作《幽怪录》)十卷,今存炙本。
全唐诗》存诗四首。
牛僧孺779~847唐代官员、学者。
字思黯
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或作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
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
累官户部侍郎武昌军(今湖北武昌)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东都留守山南东道(今湖北襄樊襄阳)节度使户部尚书穆宗武宗时曾四次出任宰相
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的牛党领袖
曾撰《玄怪录》传奇十卷,鲁迅论曰:“造传奇之文,荟萃于一集者,唐代多有,而煊赫者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
牛僧孺湖北任职六年,颇有政声。
曾耗时五年改建鄂州城垣,使黄鹤楼成为了独立的景观建筑。
蛇山上有“奇章亭”,即为纪念卒后被追封为奇章郡牛僧孺而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奇章公始举进士,致琴书于灞浐间,先以所业谒韩文公皇甫员外……二公披卷,卷首有《说乐》一章,未阅其词,遽曰:“斯高文,且以拍板为什么?
”对曰:“谓之乐句。
”二公相顾大喜曰:“斯高文必矣!
”……复诲之曰;“某日可游青龙寺,薄暮而归。
”二公其口联镳至彼,因署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谒几官前辈,不遇。
”翌日,辇毂名士,咸往观焉,奇章之名由是赫然矣。
韦楚老中唐 803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人字寿朋
穆宗长庆四年进士
文宗开成初,官左拾遗二年,与补阙王缋等连章论李德裕妄奏钱谷以倾牛僧孺,上不问。
寻弃官东归,游金陵襄阳等地。
工诗,有名于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
一作常楚老,误。
字寿朋
穆宗长庆四年(824)进士第
拾遗
开成二年(836)后游金陵襄阳,卒于宣宗大中六年(852)前。
生平事迹散见杜牧《重宿襄州韦楚老拾遗》、《金华子》卷下、《剧谈录》卷下、《唐诗纪事》卷五六。
有诗名。
张为诗人主客》列为高古奥逸主之及门。
全唐诗》录存其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韦楚老,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长庆四年(824)进士第
开成二年,任左拾遗,与同官连章劾李德裕妄奏钱率倾陷牛僧孺事。
李德裕入相,遂辞官承归,寄居金陵
楚老工乐府,风格类李贺
全唐诗》存诗二首,残句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高古奥逸主:孟公卿……及门二人:陈润、韦(一作“常”)楚老
楚老)工诗,气既沉雄,语亦豪健。
众作古乐府居多。
僧善会唐 805 — 8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5—881
【介绍】: 唐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廖
九岁于潭州出家。
后至江陵习经论。
华亭德诚
懿宗咸通十一年,卜居澧州夹山世称夹山和尚
从学者甚众。
卒谥传明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5—881
俗姓廖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9岁于潭州出家。
后至江陵习经论。
华亭德诚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卜居澧州夹山世称夹山和尚
从学者甚众。
卒谥传明大师
祖堂集》卷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并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新郑人,祖籍河南偃师字义声或字秋卿
徐有功五世孙。
文宗大和五年进士
历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宣宗大中时,拜河中节度使,绥定突厥,置备征军千人,襞纸为铠,劲矢不能入。
徙节山南东道,入为御史大夫
懿宗咸通初,加刑部尚书,充诸道盐铁转运使
四年,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六年,罢相,出为荆南节度使
累授太子太保,卒。
有《徐氏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义声又字秋卿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人。
徐彦若父。
文宗大和五年(831)进士第,累擢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三年(843),充翰林学士,历礼部郎中知制诰兵部郎中,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迁尚书左丞
宣宗诏为巡边使,归奏称旨。
大中八年(854)河中节度使,改镇山南东道
懿宗咸通六年(865),累迁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年,罢为荆南节度使
后入为吏部尚书,迁太子太保,卒。
生平事迹散见李骘《徐襄州碑》、《旧唐书·徐彦若》、《新唐书·徐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八。
新唐书·艺文志二》著录其《徐氏谱》1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首、断句1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鹿晏弘晚唐 ? — 8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6
【介绍】: 唐人
僖宗中和间,为忠武军大将
三年,率军自河中南行,掠、邓、金、洋等州。
兴元,逐山南西道节度使自称留后
四年,诏拜节度使
田令孜遣禁军讨之,晏弘弃城走。
复归忠武,逐节度使周岌,自为留后,寻诏为节度使
光启二年,为秦宗权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从礼五代 847 — 9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25
【介绍】: 五代僧。
襄州襄阳人
初以孝闻乡里。
及壮,舍家为僧。
从师授戒文,自忿昏浊,时以铁锥自刺以励,终得精持律范。
后梁末帝乾化中,住天台平田精舍,寺僧推为上座。
吴越王钱镠召入杭州,为建金光明道场以居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