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序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一 昭夏(降神。) 北周 · 庾信
隋书乐志曰:周闵帝受禅。居位日浅。明帝虽革魏氏之乐。而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南北郊,雩坛、太庙、禘袷俱用之。六舞者。大夏、大濩、大武、正德、武德、山云也。于是正定雅音。为郊庙乐。宣帝嗣位。皆循用之。
重阳禋祀。大报天。
丙午封坛。肃且圜。
孤竹之管。云和弦。
神光未下。风肃然。
王城七里。通天台。
紫微斜照。影徘徊。
连珠合璧。重光来。
天策暂转。钩陈开(○庾子山集七。隋书音乐志。《乐府诗集》七。《诗纪》百十九。)。
唐故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燕国文贞张公遗爱颂 盛唐 · 孙逖
四言诗 押麌韵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二
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赠太师燕国文贞公讳说。字道济。张氏。圣文神武皇帝佐命之臣也。开元六祀。宅于幽朔。及公既殁。御撰丰碑。以为用公于是邦。当革弊之举。讯彼故老。徵于前事。有以见圣人之情见于辞矣。夫渤碣之北。有山戎焉。乍臣乍骄。或息或纵。镇之以大府。府有都督。威之以大军。军有节度。二者之任。万邦之屏。弥缝其阙。必有宗臣。曩者天册之初。王尚书不反命。则我天后以纳言狄公领之。先天之际。孙将军不振旅。则我睿宗以太尉宋公为之。洎陉口之役。嶭公小衄。后数稔。伤痍未平。易置诸将。少有称者。则我皇帝注意于文贞公。社稷之固。生民之杰。伊昔徇节。未尝顾身。面折二竖。辩邪正于君侧。首谋四凶。决安危于天下。勇于义。力于忠。虽有贲育。不能夺已。自受命处此。声振殊俗。终公之代。不敢近边。圣人金城。其在是矣。先是公之未至也。军实耗斁。边储匮少。帑藏乏中人之产。革车无百驷之偫。将欲丰之。不其难也。公问以谣俗。因而化之。命卝人采铜于黄山。使兴鼓铸之利。命杼人斩木于燕岳。使通林麓之财。命圉人市骏于两蕃。使颁质马之政。命廪人搜粟于塞下。使循平籴之法。物有其官。官赡其事。如川之至。以莫不增。一年而财用肃给。二年而蓄聚饶羡。军声武备。百倍于往时矣。犹以为不一劳者不久逸。不暂费者不永宁。既庶且富。人可用也。于是堑山泽。起亭障。塞鸡鸣之阨。守阜陵之冲。遮大夏之路。距卢龙之口。延袤千里。横绝一方。以顺天地之心。且为华夷之限。命下之日。修塞之后。人到于今赖焉。夫戎狄远却。暴禁矣。货食滋至。财丰矣。封守以固。人安矣。师徒不劳。兵戢矣。武有七德。我其四焉。坐致必胜之道。以销未形之患。是公之深计远虑所致也。初公之大用。实以词宗。虽亟持国钧。而未执兵柄。及台揆中废。荆衡外牧。上将复内用。因以为将。惟幽都克慎厥始。惟大原克和厥中。惟朔方克成厥终。三驾而时靡有争。繇是复践中枢之任矣。文武为宪。斯之谓欤。乔岳告成。遂登仲虺之相。金华念旧。仍遵尚父之师。高朗令终。固其宜也。昔周有张仲。是称孝友。汉有留侯。见推筹画。太守飞声于朔野。司空迈绩于西晋。及公之贵。世德其昌。光于祖考。则庆州都督刑部尚书追孝于前烈。友于兄弟。则国子祭酒怀州刺史致美于当代。施于祚允。则兵部侍郎驸马都尉缵戎于后叶。人臣尊宠。举集其门。岂伊朱轮之盛。方继缁衣之好。辩其谱系。范阳之大族也。叙其封略。燕国之名都也。徵其政理。幽州之良牧也。美数多矣。斯人之德。与夫班伯之荣故郡。买臣之惊守邸。盖不侔矣。蓟县父老某乙等。感之所致。久而益思。远诉不才。追书盛德。徽音已隔。空悲梁木之歌。碑颂独存。应堕岘山之泪。仍系辞曰。
圣出贤睹,为师为辅。
大国宗文,殊方畏武。
帝谓幽朔,人思镇抚。
受命再瞻,聿来兹土。
谋猷既壮,阙漏咸补。
守固邦宁,财丰人聚。
四牡既驾,三边无侮。
又何与之,元衮及黼。
范阳宗邑,燕垂守宇。
德被塞翁,恩深召父。
琢彼遗爱,传于终古。
贞石不骞,蓟邱之下。
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一
维唐至德二年春正月。武威郡胡洎九蕃夷落。内伺师旅之閒。外合狼豕之凶。据金城。害州伯。蛇变交戟之下。炎焚大泽之中。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称。总中权。专上将。誓军前之士。却城下之盟。又命内常侍刘日新。振鼓铎之音。护羌戎之长。林竦猬合。会于东郊。粤庚午。高牙大旆。铁马长铩。喷以清笳。阵以云蛇。列于四冲。蓬头执戟。鼓以灵鼍。进于逵路。趫悍犷猤。虎裘猿臂。北陵于土门之队。钩车云梯。强弩坚楯。齐傅于西烽之亭。于是引熊虎之师。杖龙蛇之剑。矛戟四起。烟尘火色。金鼓一振。天地徘徊。血乱元黄。声嚣瓦屋。是风云皆入阵。彼草木尽为兵。日月垂照于穷乡。皇灵赫临于天外。名王贵马。大玉文贝。素女锦衣。百金之产。万井之资。皆委于入贡之府。布于有地之宫。是时也。千人踊。万人贺。美太阶之符见。颂偃伯之议兴。特进金城太守李万顷洎五邑长吏军政大夫等言曰。盖闻王命先天以奉时。贤臣合统以偕运。靡乘乎帝箓。不能拨乱。罔应乎閒气。不得遭逢。故大人之作。必先靖难。以摧凶取暴为治国。以任贤仗能为建功。磅礡乎茅茨之下。葳蕤乎元古之上。使轩辕得之。以胜蚩尤。大夏得之。以胜有扈。西伯得之。去殷伐崇。我太宗得之。奄有辽海。上皇得之。克平巨猾。陛下得之。再清宇宙。扫荡氛孽。允若大唐之新命。复高祖之天下。臣等恭惟六圣腾光。百有五十祀。周贲海宇。铺敷菌蠢。丹穴之赆。孤竹之君。金罽括羽。委命下吏。陛下建大号。缵鸿业。归勋祖祢。昭事圣皇。是必天锡忠良。佐成命器。二臣所应皇运之统。伏崇羽之凶。太康西人。永永来裔。愿篆石志美。以为颂云。
诏虎臣兮殪天狐。载火旗兮耀昆吾。霁尘垒兮被戎都。
和裴子法韵 金末元初 · 耶律楚材
顷观子法跋白莲社图,斥渊明攻乎异端。吾子不惑所学,主张名教,真韩、孟之俦亚也。昔巢、由避天下而远遁,尧、舜受天下而不辞,以致泽施于万世,名垂于无穷,是知洁己治天下,各有所安耳。夫清虚玄默,乐天真而自适者也;焦劳忧勤,济苍生为己任者也。二道相反,甚于冰炭,使尧舜、巢由易地则皆然。后之出(后之出 渐西本作「后世」。)乱臣贼子窥伺神器,狐媚孤儿寡妇扼其喉以取天下者,闻巢、由之风,亦少知愧矣。然则巢、由之功岂可少哉!弃享天下之大乐,而且希物外之虚名者,岂人情也耶!文中子有言:虚玄起而晋室亡,斯岂庄、老之罪欤?盖用之不得其宜也!以虚玄之道治天下,其犹祁寒御单葛,大夏服重裘,自底毙亡,岂裘葛之罪哉!昔晋武一统之始,不为后世之远谋,何曾已识之?既而祸难继作,骨肉相残,屠戮忠良,进用谗佞,虽元凯复生,亦不能善其后矣。大厦将颓,非一木所能支,(支 原作「枝」,据渐西本改。)独渊明何能救其毙哉!适丁天地不交,万物不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之时,渊明见几而作,挂印绶而归,结社同志,安林泉之乐,较之躁进苟容于小人之侧者,何啻九牛毛耶?以渊明之才德,假使生于尧、舜、汤、武之世,又安知不与皋、夔、伊、周并驱争先哉!宣尼有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又云: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斯亦名教之内昭昭可考者也。何责渊明之深也!余尝谓否则卷而怀之,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扩而充之,以仁义之道治四海,实古今之通谊也。因用子法游姑射元韵以见意云。
达磨一派未西来,无限劳生眼未开。
六朝繁盛已矣耳,两晋风流安在哉!
自笑中书老仆射(引韵借用比字。),事佛窃仿王安石。
公案翻腾旧葛藤,林泉准备闲踪迹。
用之勋业垂千秋,发扬孔孟谁为俦。
舍之独善乐真觉,赋诗舒笑临清流。
岂止渊明慕松菊,晋室高贤十八九。
君子道消小人用,贞夫远弃利名酒。
苏、黄冠世能文词,裴、张二相名当时。
祖道禅林恣游戏,尧风舜德甘嘘吹。
达人不为造物役,打破东西与南北。
毛吞巨海也寻常,出没纵横透空色。
真如颇与羲易同,不动确乎无吉凶。
湛然信笔书寱语,临风远寄绿野翁。
赠君一句直截处,祗要教君能养素。
但能死生荣辱哀乐不能羁,存亡进退尽是无生路(「生路」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云,汝今彻也,真融释脱落,足以了当此心否邪。」)。
教胄子四首并序 其一 直而温 明 · 林光
押纸韵
昔虞舜即帝位,既命契作司徒,敷五教矣;又命夔典乐,以教胄子,遂拜授以教之。之法至于周公,相成王,作《勺》,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舜,有虞之大圣也;周公,有周之大圣也。其教胄子、国子,皆以乐,则当时甄陶鼓舞人材之成就,其中和之德,可想矣。呜呼,古乐不复闻矣,独舜命教之辞犹在。余在太学,职司教事,尝作进学之解矣。因思舜之言,足以自策,足以警人,乃句为一题,永言以畅其意,庶讽咏之间,彼此有感焉。
有生本自直,直乃质之美。
直焉又加温,不养胡能尔。
水晶非不明,比玉那相似。
无礼蔽斯绞,礼亦温而已。
攘羊證其父,贼恩或至此。
圣德首称温,非直胡足恃。
不见径情人,躁率形动履。
心路非回邪,气象终凡鄙。
文之以礼乐,温然自閒只。
至宝蕴于中,著外必由里。
返照日乾乾,敢告二三子。
帝统乐章 明末清初 · 阎尔梅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白耷山人诗集卷二
《帝统乐章》者,余所制历代帝王以正统相传者之郊庙歌词也。按:循蜚、疏仡诸纪,太吴造琴瑟,作《扶徕咏》,黄帝、少昊作《咸池》《大渊》,尧、舜作《大章》《九韶》,禹作《大夏》,汤武作《大濩》《大武》。是上世帝王,代有乐府久矣,特创名始于西汉耳。然乐府不载商周,雅颂不列唐虞,稽古论世,未免阙然。今自盘古、三皇,以及汉、唐、有明,考其得天下之最正者,追述功德,撰为郊庙歌词。彼诸篡弑、偏安、猾夏者,悉黜之,不使得与于正统之序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圣人以史尊王,学者以诗代史,其义未尝不可窃取也。
河源星宿,山溯昆仑。
天之历数,讵无本根。
经亿万年,鼎革纷纭。
金版玉牒,散佚罔存。
循蜚疏仡,据所传闻。
采风奏庙,敬授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