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序
季汉辅臣赞 其一 昭烈皇帝 蜀汉 · 杨戏
四言诗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十二
文王歌德,武王歌兴,夫命世之主,树身行道,非唯一时,亦由开基植绪,光于来世者也。自我中汉之末,王纲弃柄,雄豪并起,役殷难结,生人涂地。于是世主感而虑之,初自燕、代则仁声洽著,行自齐、鲁则英风播流,寄业荆、则臣主归心,顾援吴、越则贤愚赖风,奋威巴、蜀则万里肃震,厉师庸、汉则元寇敛迹,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复皇汉之宗祀也。然而奸凶怼险,天征未加,犹孟津之翔师,复须战于鸣条也。天禄有终,奄忽不豫。虽摄归一统,万国合从者,当时俊乂扶携翼戴,明德之所怀致也,盖济济有可观焉。遂乃并述休风,动于后听,其辞曰:
皇帝遗植,爰滋八方。
别自中山,灵精是钟。
顺期挺生,杰起龙骧。
始于燕、代,伯豫君荆。
吴、越凭赖,望风请盟。
挟巴跨蜀,庸汉以并。
乾坤复秩,宗祀惟宁。
蹑基履迹播德芳声。
华夏思美,西伯其音。
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鸾鸟诗 南朝宋 · 范泰
 押霁韵
罽宾王结罝峻卯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县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冲霄。一奋而绝。嗟乎。兹禽何情之深。昔钟子破琴于伯牙。匠石韬斤于郢人。盖悲妙赏之不存。慨神质于当年耳。矧乃一举而殒其身者哉。悲夫。乃为《诗》曰:
神鸾栖高梧,爰翔霄汉际。
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
外患难预谋,高罗掩逸势。
明镜悬高堂,顾影悲同契。
一激九霄音,响流形已毙(○《类聚》九十。《诗纪》五十三。)
隋故(阙八字)桂州总管武康郡开国公令狐使君碑铭 隋末唐初 · 令狐德棻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七
盖闻济巨川者。□□舟楫之用□□□□□□梁□□□是以(阙九字)所以(阙十字)百姓叶和万邦□□□象南□□□东观勒功□树称□□楹□茂实于当年播□声□□俗□□□□之□□□□之□□□□公讳熙。字长熙燉煌□□人也。□大夫□□之后□□□□□□食邑(阙八字)居摄将迁□□远祖迈。为建威将军。与翟义连谋。为莽所害。子孙避(阙三十字)魏武威太守并(阙十九字)来叶祖虬。魏龙骧将军瓜二州刺史燉煌太守鹑阴县开(阙三十四字)二州刺史(阙十四字)破□之庸绩。膺设坛之显荣。遗□被于萌黎。功烈书于王府。公早承(阙三十二字)皆当代名流□□□□□以(阙十字)明三礼。工骑射。解音律。嘉声□誉。独步当时。周武成之初。始入国(阙十四字)刺史上士(阙八字)上士寻迁夏官都上士(阙十七字)埋案□□□阶处断若流。神无滞用。寻以内忧去任。哀毁过礼。□□□□□□大孝安亲。不绝嗣。吾今(阙十六字)公乃□□□□□□昏□□□□□少有节□□□□哀号骨立。□□不起虽□□至性。无以过之。周武帝将有河阴之师。诏公墨缞从事。□还□职方下大夫。袭爵彭阳公。邑二千一百户。建德五年六月。□□留知夏官府事□还□留守功增邑六百户。加授仪同大将军宣政元年。迁司勋。□大□俄转吏部。公筮仕之始。即在选曹。其时吏部临淄公唐□雅量高材。望□德重。钦公识度。每□与同席。公以长幼□隔。辞不敢当。□谓公曰。吾子(阙七字)至此坐。先后之閒。何足形迹。□此□三□□践其位。当时谈者。咸所嘉尚。公之弱岁。本以鉴悟见称。及处铨衡。大收时誉。有□□□柴燎太坛。诏公行纳言事。开皇元年。拜司徒左长史。加上仪同大将军进封河南郡开国公。于时景命惟新。教府初立。从容处物。雅允具瞻。吐谷浑窃据西陲。敢窥王略。朝廷出车薄伐。以公为元帅府长史。公受命忘身。先登斩级。所乘之马。□箭而毙。□此力战遂□破□蜀王以□幼之年远镇巴蜀。弼谐之寄。佥议攸归。乃以公为益府长史。属□行未反。竟不述职。二年。叙破浑之功。加上开府仪同三司。俄授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州□□海□□旧称(阙八字)流亡狱以贿成。官由货进。公下车之始。词讼盈庭。锐情案察。奸无所隐。未及期月。化□讼息。□造州门者□□□□脱有诤讼。俗以□□公莅□之初。户惟四万。绥抚(阙十字)乃□十万(阙二字)洛阳公朝行所。阖州士庶。谓公更有升□远于将送。悲不自胜。及公还也。老幼相携。出境迎(阙十九字)八年河北道行台度支尚书百姓追思。立碑颂德。改行台为并州总管府。即授并府司马。十一年。转雍州别驾。寻改为长史。公励精剖断。威惠兼施。□□□其□□□□十二□□鸿胪卿以本官兼吏部尚书(阙十二字)许以□□及车驾□以公□侍从。又判礼部度支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秘书监事。高祖鉴观四方求人之(阙二十五字)寺卿(阙十六字)狱轻重无冤。凡在官僚。莫不钦仰。銮驾旋轸。行次汴州。郭下有蔡汴二渠。商侣所□游子□□□所(阙十五字)存□□□以□□□□朝贤□公□在乃授使持节汴州诸军事汴州刺史。于是下车布政。□帷□部括游惰。抑工商。断向街门。禁巷市者。船客停于郭外。行侣□□□留孤材□□□□□居□令归本令行禁止。莫敢有(阙十五字)朝宗以公听政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仍敕诸州考使。咸取则焉。十六年。除使持节总管交尹□黄□越爱德明利贺静象东□十七州诸军事桂州刺史(阙十五字)于律令□斟酌管内人皆□土人□授刺史有阙拟讫奏闻。二佐以下。即令述职。赐绢五百匹。□□□□□□汴州军□五百人以充□□公以□□□□上表闻(阙十五字)以文德分□□□□言喻□□獠感恩咸来参谒。先虽有州县之名□□□居之所公□□望□拔才□□以职(阙七字)生□之□累代不□□所(阙十三字)立□□□营□□□开建庠序。□致文儒。劝喻□姓。令其就业。期岁之后。顿革□□自□□□□未之有也。□□位□□以疾固辞。□旨不许。□□以药(阙七字)砭石□□□□二年八月十五日□于位。春秋六十有三。即以其年十二月□□于京城之□以大唐贞观十一年十一月五日归葬于□州华原县之(阙十六字)幽(阙十八字)之风临下布仁明之德。及于入居省阁。出抚藩维。惠爱洽于茕□□择隆于管库。去思结恋。来暮兴谣。望重朝(阙三十七字)敦士素之交忘□□之贵□成□立光国荣家者矣。夫人同郡氾氏。甘州刺史庆之女(阙二十四字)之(阙十五字)女也。初拜□原郡君。□迁河南□夫人。□以淑德仁明。幽閒婉顺。(阙五十四字)学士监修国史护军彭阳县国公德棻陪侍膝下。夙趍教义。(阙十一字)不□□□□□承□□□以(阙十一字)言(阙二十字)欲报厚恩。昊天罔极。陟平原(阙七字)式叙家风。虽才(阙十字)斯(阙八十八字)□风猷无竞。贤达继踪。□□鼎盛龙骧体道履信居忠襄公感会懋德(阙五十四字)弱冠歌缨。忠能入仕。断割驰名。既□□要实综铨衡。银铅不杂。(阙五十二字)仁□既洽礼让攸兴。功成秩满。朝命斯膺。莅职陜东。摄官京县。政成(阙五十三字)苏。
□□三湘
褰帷五岭
杂种繁炽。
□隅荒梗。
我君训俗。
以宽济猛(阙五十三字)
长□□□□镌勒庶垂不朽。
盛范鸿名。
不愆于后。
野燎赋 初唐 · 崔湜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八十
先天二年十月。仆客于山之胡氏。胡氏之子体道之(疑)命。与仆有忘年之厚焉。常以暇日。登高纵观。见火燎于野。壮而伟之。因谓仆曰。吾读文多矣。未尝见有赋于是者。试为吾赋之。仆时负谴。触物多兴。援毫斐然。岂近声律。其词曰。
郢国东走。楚藩南极。
江关苍茫。千里一色。
在季月之穷会。方短辰之骤匿。
霜皑皑而夜途。霰淅淅而朝逼。
百草同死。万木皆枯。
瞻彼灌莽。鞠为榛芜。
叶烦拿而积蔓。根拥肿而盘株。
既攘壑以擢阜。亦累塍而冒涂。
及乎农聚告毕。泽虞纵燎。
远靡不焚。近无不烧。
灼地而山川卷色。炎天而日月颓照。
固玉石以俱销。何芝兰之不燋。
岂害物以利获。将顺时而通教。
沃我公田之饶。遂及我私之效。
卢城之曲客游者。闻之讯之。
其足观也。乃命我宾仆
束吾征马。登于高冈。
一瞰平野。是时牧童樵竖。
匍匐交驰。提爝秉炬。
斯焉取斯。尔其薙崇蕴
始吹。残芳未爇。
短炬犹羸。或蠢蠕蓊勃。
或宛延冶迤。晶翳翳而莫振。
力绵绵而可羁。不利进而求退。
每违高而趋卑。状君子之摄勇
同哲人之守雌。及乎旭日照烂。
晴风萧索。凭燥鼓威。
倏忽而作。光赩赩而傍翥。
气曈曈而上薄。翻紫燄于半天。
红星而四落。騞尔电烈。
雄然雷奔。泉汨飙飘
沙腾雾昏。其始也。
杳然若六气含象开混元。其少进也。
赫焉若十日扬光登天门。迫而察之。
既似乎惊镳失毂骇平原。远而望也。
又似乎列羽攒旗驰塞垣。于是走炽狂迕。
冲烟怒击。咆林吼丛。
欱谷喷壁。或霍濩以燐乱。
乍轰嗃而揊拍。𩘹如万壑之崖崩。
拉若千岩之石坼。经雪窟而歊霭。
突冰凌而沸液。栖禽失窜以惊嗥。
伏兽迷奔而堕蹶。应接不既。
吁其可畏。能使烈士贾勇。
懦夫增气。开耳目之溷浊。
荡胸襟之滞欷。登农山之岭。
既琐琐焉。观广陵之涛。
亦复何谓。及乎炎盛亢极。
途穷势摧。赫赫埽地。
灭成烟煨。何倏兴而忽歇。
何有往而不来。无介推之生气。
见韩安之死灰。仆乃愀然叹息而谓胡公曰。
夫物忌太甚。火亦如之。
得兹在兹。失兹在兹。
徒观其进德并命。策名逢时。
三阶式践。六柄初持。
方望会于朝论。亦谋明乎帝思。
居则击钟陈鼎。出则长戟幡旗。
咄嗟而严霜夏落。顾盼而腐草冬滋。
道路多望尘而拜。朝廷以转日相期。
及乎过进受伤。满盈致缺。
或身辱名替。或气隳心折。
或朝失卿相之权。或暮为匹夫之列。
客稍引而多去。友虽求而巳绝。
高门翳罗雀之丛。曲池涸鱼之辙。
伊燄燄而不禁。固炎炎而就灭。
聊假兴于斯文。庶投鉴于来哲。
天长节度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759年秋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太虚既张。惟天之长。所以白帝真人。当高秋八月五日。降西方之金精。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圣诞之节也。我高祖创业。太宗成之。三后继统。王猷如一。大盗閒起。开元中兴。力倍造化。功包天地。不然。何能遏牺农之颓波。返淳朴于太古。虽轩后至道。由闻蚩尤之师。今网漏吞舟。而胡夷起于毂下。先天文武孝感皇帝越在明两。总戎扶风。正帝车于北斗。拯横流于鲸口。回日辔于西山。拂蒙尘于帝颜。呼吸而收两京。烜赫而安六合。历列辟而罕匹。顾将来而无俦。太阳重轮。合耀并出。宇宙翕变。草木增荣。一麾而静妖氛。成功不处。五让而传剑玺。德冠乐推。于戏。昔尧及舜禹。皆无圣子。审历数去已。终大宝假人。饰让以成千载之美。未若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与天同休。相统亿祀。则我唐至公而无私。越三圣而殊轨。腾万人之喜气。烂八极之祥云。上皇思汾阳而高蹈。解负重于吾君。能事斯毕。与人更始。乃展祀郊庙。望秩山川。方掩骼于河洛。吊人于幽燕。但诛元凶。不问小罪。噫大块之气。歌炎汉之风。云滂洋。雨汪濊。澡渥泽。除瑕颣。削平国步。改号乾元。至矣哉。其雄图景命。有如此者。我邦伯韦公。大彭之洪允。扶阳之贵族。雄略迈古。高文变风。运当时贤。才堪三事。历职剖剧。能声旁流。衣绣而白笔横冠。分符而彤䄡入境。曩者永王以天人授钺。东巡无名。利剑承喉以胁从。壮心坚守而不动。房陵之俗。安于泰山。休奕列郡。去若始至。帝召岐下。深嘉直诚。移镇夏口。救时艰也。慎厥职。康乃人。减兵归农。除害息暴。大水灭郭。洪霖注川。人见忧于鱼鳖。岸不辨于牛马。公乃抗辞正色。言于城隍曰。若一日雨不歇。吾当伐乔木。焚清祠。精心感动。其应如响。无何。中使衔命。遍祈名山。广徵牲牢。骤欲致祭。公又盱衡而称曰。今皇上明圣。怀于百灵。此淫昏之鬼。不载祀典。若烦国礼。是荒巫风。其秉心达诚。皆此类也。物不知化。如登春台。有若江夏县嶭公。揖四豪之风。当百里之寄。干蛊有立。含章可贞。遵之典礼。恤疲于和乐。政其成也。臻于小康。中京重睹于汉仪。列郡还闻于舜乐。选鄂之胜。帐于东门。乃登豳歌。击土鼓。祀蓐收。迎田祖。招摇回而大火乃落。阊阖启而凉风始归。笙竽和籥之音。象星辰而迭奏。吴楚巴渝之曲。各土风而备陈。礼容有穆。簪笏列序。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千变百戏。分曹贾勇。蔺子跳剑。迭跃流星之辉。都卢寻橦。倒挂浮云之影。百川绕郡。落天镜于江城。四山入牖。照山空之海色。献觞醉于晚景。舞袖纷于广庭。鹤发之叟。雁序而进曰。恭闻天子无戏言。恐转公以大用。老父不畏死。愿留公以上闻。悦坐棠而餐风。庶刻石以寘美。白观乐入。闻韶在齐。采诸行谣。遂作颂曰。
爽朗太白。雄光下射。
峥嵘金天。华岳旁连。
降精腾气。赫矣昭然。
诞圣五日。垂休万年。
孽胡挺灾。大人有作。
雷电发扬。欃枪乃落。
九服交泰。五云萦薄。
扫雪屯蒙。洗清寥廓。
轩后访道。来登峨眉
上皇西去。异代同时。
六龙转驾。两曜回规。
重遭唐主。更睹汉仪。
肃肃韦公。大邦之翰。
秀骨岳立。英谋电断。
宣风树声。远威逆乱。
不长不极。乐奏争观。
丸剑挥霍。鱼龙屈盘。
回舞袖西笑长安
颂声载路。丰碑是刊。
虞城县李公去思颂碑750年 盛唐 · 李白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王者立国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声。革其俗而风之。渔其人而𣹢之。其犹众鲜洋洋。乐化在水。波而动之则忧。赪尾之刺作焉。徐而清之则安。颁首之颂兴焉。苟非大贤。孰可育物。而能光昭弦歌。卓立振古。则有虞城宰李公焉。公名锡。字元勋陇西成纪人也。高祖楷。上大将军绵益原三州刺史封汝阳公。曾祖腾云。皇朝广茂二州都督广武伯。祖立节。起家韩王府记室参军袭广武伯。父浦。海淄唐陈五州刺史鲁郡都督广平太守袭广武伯。皆纳忠王庭。名镂钟鼎。侯伯继迹。故可略而言焉。公即广武伯元子也。年十九。拜北海寿光。心不挂细务。口不言人非。群吏罕测。望风敬惮。秩满。转右武卫仓曹参军。次任赵郡昭庆县。奉诏修建初启运二陵。总徒五郡。支用三万贯。举筑雷野。不鞭一人。功成。馀八千贯。其干能之声。大振乎齐赵矣。时名卿巡按。陵有黄赤气上冲太微。散为庆云数十处。盖精诚动天地也如此。因粉图奏名。编入国史。天宝四载虞城。而天章宠荣。俾金玉王度。炯若七耀。昭回堂隅。于戏。敬之哉。宸威临顾。作训以理。其俗鲁而木。舒而徐。急则狼戾。缓则鸟散。公酌以钧道。和之琴心。于是安四人。敷五教。处必砺食。行惟单车。观其约而吏俭。仰其敬而俗让。激直士之素节。扬廉夫之清波。三月政成。邻境取则。因行春。见枯骸于路隅。恻然疚怀。出俸而葬。由是百里掩骼。四封归仁。有居丧行号城市者。习以成俗。公勖之亲邻。厄以凶事。而鳏寡茕独。众所赖焉。可谓变其颓风。永锡尔类。先时邑中有聚党横猾者。实惟二耿之族。几百家焉。公训为纯人。易其里曰大忠正之里。北境黎邱之古鬼焉。或醉父以刃其子。自公到职。蔑闻为灾。官宅旧井。水清而味苦。公下车尝之。莞尔而笑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也。遂汲用不改。变为甘泉。蠡邱馆东有三柳焉。公往来憩之。饮水则去。行路勿剪。比于甘棠。乡人因树而书颂四十有六篇。惟公志气塞乎天地。德音发乎声容。缟乎若寒崖之霜。湛乎若清川之月。弹恶雪善。速若箭飞。尤能笔工新文。口吐雅论。天下美士。多从之游。非汝阳三公二伯之积德。则何以生此。邑之贤老刘楚瑰等乃相谓曰。我李公以神明之化。大赖于虞人。虞人陶然咏歌其德。官则敬。去则思。山川鬼神犹怀之。况于人乎。乃咨群寮。兴去思之颂。县丞王彦员外丞魏陟主簿李诜县尉李向赵济卢荣等。同德比义。好谋而成。相与采其瑰踪茂行。俾刻石篆美。庶清风令名。奋乎百世之上。其词曰。
扬之水兮白石有凿。李公之来兮雪虞人之恶。
厥德孔昭。折狱既清。
五教大行。殷云雷之声。
既父其父。又子其子。
之以风。化成草靡。
乃影我冈。乃雨我田。
阳无骄愆。四载有年。
戴公之贤。犹百里之天。
弃余往矣。茫如坠川。
哀丧惠博。掩骼仁深。
苦井变甘。凶人易心。
三柳勿剪。永思清音。
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碑铭 唐 · 崔祐甫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
刘向贾谊言三代与秦乱之意。其论甚美。达于国体。虽古之。未能远过。又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虽无以加。管晏之属。殆不及也。于戏。二君以伟才当盛汉之崇。而位止于下国二千石祐甫闻于先君仆射曰。主恩非臣下之所图。天命岂生人之所制。有唐硕量深识之士曰独孤常州。讳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皇朝左千牛元庆之曾孙。蔡州长史思暕之孙。殿中侍御史秘书监通理之第四子。仕而遭时。鹄立于朝。建旟东夏。三著嘉绩。呜呼痛乎。奄忽捐馆。其时也。大历十二年夏四月二十九日。其地也。常州之路寝。其寿也。五十有三年。中朝名公素见知者。后进之士闻义向风者。洎濠舒常三州之百姓。莫不填膺流眦。不宴不相。浃辰弥月。厚而惜之者。往往失声。出涕沱若。公有子朗郁等。年未龆龀。厥兄检校水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氾。方佐浙河东帅。闻丧来奔。半旬而至。惋毒之甚。如不欲。既受吏人宾客之吊。乃忍哀谋事。以六月六日。引使君之柩去常州洛阳其年岁次丁巳十月朔七日。葬我使君河南府寿安县某原先秘监之茔。以夫人博陵县崔氏祔焉。礼也。水部曰。天之降割于我家。仲叔季尽矣。吾将老矣。吾弟常州之子未立。今不刻石表墓。则常州之令名何以传于后。乃托我故人叙而铭之。常州禀元和以。幼有成人之量。秘监府君亲授以孝经。常州一览成诵。秘监问曰。汝志于何句。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是所尚也。自是遍览五经。观其大义。不为章句学。成童丁秘监忧。勺饮不入口者累日。先夫人同郡长孙氏。谕以不可灭性之义。由是微进饘粥。杖而后起。既免丧。加于人一等。乡族称其孝焉。长孙夫人高行明识。训导甚至。常州渐教成器。卓然有立。著延陵论。君子谓其评议之精。在古人右。天宝末。以洞晓元经对策上第。诏拜华阴县。著古函谷关仙掌二铭。格高理精。当代词人。无不畏服。俄属中原兵乱。避地于越。丁太夫人忧。毁瘠过礼。既外除。江淮都督使户部尚书李峘奏为掌书记。授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军旅之事。非其所好。未几。返初服。今上即位。下诏收俊茂。举淹滞。政之大者。以公为左拾遗。凡所谏诤。直而不讦。婉而不挠。削稿诡辞。不传于外。迁太常博士。时新平大长公主之子裴仿尚永清公主。初以太子少傅裴遵庆为婚主。将行五礼。公实相焉。中使口宣诏旨。易以大长公主后夫姜庆初常州曰。婚姻之礼。王化之阶。以异姓之人主之。不可甚矣。某不奉诏。中书令汾阳王时为五礼使。从焉。又百官薨卒定谥之际。综覈名实。皆居其当。与严河南詶荅吕荆州諲谥议。博而正。当时韪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受诏考第吏部选人词翰。旌别淑慝。朝廷称正。上方大恤黎庶。精选牧守。以公为濠州刺史。平其徭赋。恤其冤弱。课绩闻上。加朝散大夫。迁舒州刺史。舒境濒江傍山。偫盗所聚。或蟠结林薮。或趑趄城市。公惠以柔之。武以詟之。释矛服耒。尽为良俗。其他如在濠之政。居一年。玺书劳问。就加尚书司封郎中。锡以金章紫绶。属淮南旱歉。比境之人。流移甚众。公悉心以抚。舒独完安。天子闻而休之。擢拜常州刺史常州当全吴之中。据名城沃土。兵兴之后。中华剪覆。中州府。此焉称大。故朝之选牧。恒属意焉。公宣中和平易之教。务振人毓德之体。百姓蒙化迁善。不知所以安而安之。吏不忍欺。路不拾遗。馀粮栖亩。膏露降庭。公平生闻人之善。必揄扬之。气尽与之。不啻若身得之。后进有才而业未就者。教诲诱掖之。惟日不足。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褎贤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歌咏。峻如嵩华。盛如江河。清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公有集二十卷。行于代。若夫赞文武之命。为诰为典。为谟为训。人皆许之。而不吾试。论道之位。宜而不陟。前是公之仲兄季弟伯姊。三年之间继殁。执天伦之丧。如荼如。竟以无禄。天何不仁。然则贾与董名位不尽其才。吾先君之叹主恩天命。斯见矣。其铭曰。
常州之德,孝行为大。
烝烝翼翼,以敬以爱。
友于兄弟,如捧如戴。
常州之义,笃于朋友。
用之有恒,行之可久。
扶危拯溺,尔身我手。
常州之才,施于有政。
抚柔三部,谦以为柄。
龚遂国侨,千古迭映。
常州之文,究其元本。
质取其深,艳从其损。
在星之纬,在衣之衮。
常州之年,止于中身。
去昭昭之盛世,与万鬼而为邻。
白马江上,青乌洛滨。
脊鸰在原,嗟尔元昆。
缞绖沾血,长号诉冤。
纂述遗美,谓予不谖。
我见之子,将二十年。
相投药石,胡疹不痊。
譬我于池,子为之泉。
譬我于桐,子为之弦。
荣不独遂,难不只全。
如何淑明,摧馥碎坚。
廞衣楚挽,徘徊墓田。
望之不见,赴之无缘。
狸首班如,女手拳拳。
如天如天,泣涕涟涟。
正议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纪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太子太傅贞宪赵公神道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八
汉孝宣。厉精理道。则有魏相通故事。丙吉知大体。百职修明。中兴有声。惟皇帝在位十四祀。得贤相成纪公赵氏。受天清淳。佐时缉熙。本洪范之正直。躬大雅之明哲。左辅右弼。调和鼎味。降祥而生。尽瘁而终。时贞元十三年。年六十一岁。上震悼不视朝三日。诏奉常具仪法。册赠太子太傅。又俾百执事为位。哭于其庭。吊祠礼赙。率有加等。二府之属。或铭其德于寿堂。或状其行于考功。有司稽实。谥曰贞宪。公之盛业。斯谓不朽。又举其始中终之略。识于神道。公讳字退翁天水陇西人。其先成子之文。宣子之忠。文子之知人。左邱明太史公实书之。曾王父仁本。皇司列少常伯同东西台三品。以忠清励翼。多所发明。乾封总章之际。号为称职。王父赠赵州都督谊。历右司郎中乾封县司仆少卿。烈考赠郑州刺史道先。仕至洪州录事参军。惟祖祢含章。故庆延追锡。崇构丕矩。复大于公。公保抱之岁。生知色养。羁贯之年。则无幼志。及夫被儒服。践法言。敬直而文。肃庄而温。端诚博物。错综古今。非大中至正。不接于心术。宝应中玄宗崩。肃宗幸梓宫。有司议方中复土之制。时西鄙日耸。岁饥人流。公以王者追孝。恤礼宜俭。褐衣上疏。词指约。君子曰。此刘更生谏昌陵之言也。息偃江介。名声籍甚。始佐州司。乃辟戎车。自试守江夏。三迁至监察御史。其后翘车继辙。贤侯虚左。大凡难理之府。皆待公为重。历殿中侍御史太子舍人。丁太夫人忧。柴毁孺慕。殆将死孝。感导善气。降为嘉生。有煌煌。秀于壤树之侧。公默而去之。人莫知者。既免丧。徵拜水部员外郎。未几。检校工部郎中副湘中七州军事。居一年。诏领留府。寻践方伯。以中执法锡金印紫绶。罢职家居。拜给事中执法。怀和北狄。有下嫁册命之礼。复兼宪丞。以副皇华。旋轸未至。迁尚书左丞俊乂用彰。皆以贞胜。其初抚封。上狩于汉中守臣之任。忧寄愈切。公恤隐布和。仁而爱人。舆师知训。善吏乐职。行之三年。教化明备。厎贡有艺。赋政不烦。絜矩以杜奇邪。露章而无吐茹。飞语雷动。明诚山立。受代踰年。事实敷闻。故有左曹之命。讲贯旧章。惟直是视。刑或失入。议将必还。公望日盛。其勤靡盬。故有和戎之役。致赐谕旨。协宁殊邻。疆场之言。专对而不跲。纪纲之仆。承事而不征。保就安利。北方感悦。故有在涂之拜。整南宫之纪律。起郎吏之功绪。风望素重。法制尤精。常岁终举吏可以长人者。或以其细故深诋。将以病公。公乃移书自讼。请下其考。有博大之度。无怨欲之私。一台承式。六辔在手。持刚体要。善否有章。故积公辅之望。贞元八年夏四月。拜中书侍郎平章事明年五月。转门下侍郎。以厚德载物。以全才宣化。举直尽忠。敷纳详明。百度之本。去一朝之便。事有统纪。心无面从。嘉猷谠言。镇定宏大。谦厚而不伐。持平而居易。辟邪塞违。贞厉而不校。陟恪始终。帝载用和。嚱夫。先正常伯左肃机东台侍郎。充著休功。再参大政。公皆践之。是以似之。尝以为汉庭诸公。罕备其用。以石庆之醇谨。而不能关决。薛宣方略。而失于烦碎。翟方进通明。而固其位。公孙宏之节俭。而近于名。公备有其长。彼实多缺。唯所履。我无愧焉。向使天与之年。尽行其道。则公之所化。可胜既乎。故其登庸也。士之仁者相贺。而不仁者相吊。其全归也。士之仁者相吊。而不仁者相贺。斯可知已。至若睦中外之姻。而均其禄赐。严宗庙之祀。而不理第室。启手足之日。家无馀财。奉终即远。待恩礼而后备。难矣哉。嗣子亮全亮元亮承亮等。伯季以门子为宏文生。叔仲始解巾受禄。皆禀德风。幼而孝谨。以十一月景午。时得吉卜。奉公之丧。祔窆于河南缑氏景山之原。礼也。以德舆叨居宰士。尝辱深知。职奉赞书。备详盛烈。俾刻金石。闻于无穷。铭曰。
晋有成宣,代称忠勋。
先正常伯,匪躬事君。
缵复于公,为时献臣。
德不踰闲,心不违仁。
贞其所履,以翼天子。
大猷是经,中立不倚。
乃赋明命,宜跻遐纪。
吾道方伸,修涂遽已。
缑原苍苍,宰树成行。
令名章章,乐石在旁。
噫嘻太傅之风,永代不忘。
大兴善寺故大宏教大辩正三藏和尚影堂碣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三藏者何。于心为戒定慧。于学为经律论。惟西域大士。以正智法器为天人师。大宏教和尚本号金刚智。南印度人。出家于那陁寺。道成于迦毗罗卫国。事龙智阿堵。通总持灌顶之法。入师子国。登楞伽山。航海涉险。聿来中土。开元中。随銮辂于两都。大智大慧。皆抠衣请益。春秋七十三。腊五十。化灭于洛京。起塔于龙门。传法于大辩正和尚和尚法号不空师子国人。母氏方娠。梦佛光照顶。弱冠受具。通三密法。尝赍国信。往诣他方。讽真言而海风恬息。结秘印而狂象调伏。若岁大旱。实作霖雨。内出方袍之锡。犹命服焉。至德初宣皇受命于灵朔。译不动尊经以献。凡所以顺天心而导善气者。又何可胜言。自开元末大历中。三朝尊奉。以密行救世。代宗授以特进鸿胪卿赐号大广智三藏。既以众生病为病。于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萧国公大历九年夏六月既望。示灭于兴善寺。追命司空。不视朝三日。尊名曰大辩。遣中谒者吊祠。报年减先师三岁。而休夏同数。初武皇帝崇大师以次公命卿也。先师有仪同之赠。宏教之谥。大师之弟子曰沙门含光昙贞觉超惠应于邻潜真惠觉等。或为肃宗灌顶阿堵清凉山功德使。或为内道场三教大德。或为僧录。皆伟然龙象。为法栋梁。而惠应惠觉。传授秘藏。永怀世道。乃于仁祠法堂。严事华饰。仪同在西。萧国在东。睟容德宇。瞻仰如在。应公又推本其教曰。昔毗卢遮那如来入不空王三昧。说瑜珈最上乘义。授于普贤。以平等性智而造妙觉。一印含万法。五部周四方。金刚之坚利。莲花之清静。悟入之速。可思议哉。普贤授龙猛。龙猛授龙智。凡千百载。而先大师授于大师。纂服六叶之教。绍明三摩之法。摄护成就。斯为妙门。大凡翻经七十七部一百卷。命书悯册。表章荅礼。传译之差次。弟子之号名。环周素壁。耸视生敬。净名会中。亦参世典。宏明集内。无匪佛乘。初先大师之灭也。吕工部向杜卫公鸿渐为之记。大师之云亡也。严京兆沙门飞锡为之碑。感缘行化。皆以详熟。今应公以二大师遗影之在此堂也。不可以不识。应公入大师之室。德舆应公之藩。以兹因缘。俾揭文字。铭曰。
法身遍照,六叶传妙。
惟二大师,三朝演教。
天竺西极,瑜珈度门。
莲开法界,月破重昏。
俨然象设,复获亲觐。
如闻软语,如结秘印。
一室之中,寂然感通。
道行无穷,法子之功。
陕府夏县景福寺故思道和尚重修宝塔铭 唐 · 僧守澄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窃以理智凝然。真空清净。三常妙用。十号圆明。点惠烛于昏衢。起慈心于苦海。冤亲普摄。凡圣齐收。五乘既贯于偫生。三藏统包于教理。宏张觉路。大启元门。金文演解脱之音。王偈赞无为之法。人天共仰。道俗同遵。咸知生死之源。颇喻无为之本。即我和尚俗姓师琅琊氏生。丱角出家。三十成道。夏县人和尚道高安远。德迈琳生。为檀越之福田。作如来之法眼。深达了义。久议菩提。自然变易之身。旷劫起凡之德。同尘不染。悲济有情。现大神通。无妨自在。山中采木。风雨送来。寺内看经。龙神护助。峥嵘鹿苑。巍峨鹫峰。一方之瑞色长新。四野之风光景丽。名闻寰宇。誉满帝乡。去□德二年十二月二日示灭。其时也。祥云贯日。天乐横空。异香遍于莲宫。甘露盈于众木。灵禽噪树。异兽啼岩。悲风飘凡圣之衣。血泪洒人天之目。尽叹无生无灭。皆嗟有去有来。门徒弟子。哀恸难攀。如丧考妣。空深岁月。几历星霜。宝塔隳残。无人再葺比邱志德。出家当寺。学业诸方。持念法华法。听习中观论。睹师遗迹。遂发志诚。劝化偫贤。重兴祖塔。一言道合。尽自回心。摆脱尘机。同亲盛事。舍财而三事体空。施物而三轮清净。非上智无以发深诚。非哲人无以崇斯善。日月昏而再朗。林峦变而常荣。可以添川镜之殊祥。可以壮法门之嘉瑞。平观禹国。坐眺盐池。千株之寒柏侵云。万岭之岚峰挂月。几多英信。归心玉石之坚。数县良能。恳意给孤之行。殊因告满。伎休工。冀灵圣之照明。愿神祇之鉴祐。况守澄也。谬为释子。深昧儒功。因闲暇于禅关。偶苦心于营牖。披书积学。虽无阅市之名。揣拙成文。粗有夺袍之志。今则既成恳□难议坚辞。遂罄荒芜。聊为记述。诚有惭于漏落。实无备于徽猷。乃叙铭曰。
先师圣德,神通自然。
迥超三界,而出四禅。
慈悲愿广,覆荫乡川。
恒为灯烛,永作舟船。
重修宝塔,势耸云烟。
如山不动,似海深渊。
恩沾沙界,福利人天。
遐迩归依,万岁千年。
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志铭832年7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讳稹。字微之河南人。六代祖岩。兵部尚书封平昌公五代祖宏。北平太守高祖义端。魏州刺史。曾祖延景。岐州参军。祖讳悱。南顿县。赠兵部员外郎。考讳。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赠尚书右仆射。妣荥阳郑氏。追封陈留郡太夫人。公即仆射府君第四子。后魏昭成皇帝十五代孙也。公受天地粹灵。生而岐然。孩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即日献教本书。数月间上封事六七。宪宗召对。言及时政。执政者疑忌。出公为河南。丁陈留太夫人忧。哀毁过礼。杖不能起。服除之明日。授监察御史使于蜀。按任敬仲狱得情。又劾奏东川帅违诏条过籍税。又奏平涂山甫等八十八家冤事。名动三川。三川人慕之。其后多以公姓字名其子。朝廷病东诸侯不奉法。东御史府不治事。命公分台而董之。时有河南离局从军职。尹不能止。监察使死。其柩乘传入邮。邮吏不敢诘。内园司械系人踰年。台府不得知。飞龙使匿赵氏亡命奴为养子。主不敢言。浙右帅封杖决安吉至死。子不敢愬。凡此数十事。或奏或劾或移。岁馀皆举正之。内外权宠臣无奈何。咸不快意。会河南尹有不如法事。公引故事。奏而摄之甚急。先是不快者。乘其便相噪嗾。坐公专逞作威。黜为江陵士曹掾。居四年徙通州司马。又四年移虢州长史长庆初穆宗嗣位。旧闻公名。以膳部员外郎徵用。既至。转祠部郎中赐绯鱼袋知制诰制诰王言也。近代相沿。多失于巧俗。自公下笔。俗一变至于雅。三变至于典谟。时谓得人。上嘉之。数召与语。知其有辅弼才。擢授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翰林学士承旨。寻拜工部侍郎。旋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得位。方将行巳志。答君知。无何。有佥人以飞语构同位。诏下按验无状。上知其诬。全大体。与同位两罢之。出为同州刺史。始至。急吏缓民。省事节用。岁收羡财千万。以补亡户逋租。其馀因弊制事。赡上利下者甚多。二年改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将去同。同之耆幼鳏独。泣恋如别慈父母。遮道不可通。诏使导呵挥鞭。有见血者。路辟而后得行。先是明州岁进海物。其淡蚶非礼之味。尤速坏。课其程日驰数百里。公至。未下车。趋奏罢。自越抵京师。邮夫获息肩者万计。道路歌舞之。明年。辨沃瘠。察贫富。均劳逸。以定税籍。越人便之。无流庸。无逋赋。又明年。命吏课七郡人各筑陂塘雨水溉旱苗。农人赖之。无凶年。无饿殍。在越八载。政成课高。上知之。就加礼部尚书。降玺书慰谕。以示旌宠。又以尚书左丞徵还。旋改户部尚书鄂岳节度使。在鄂三载。其政如越。太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遇暴疾。一日薨于位。春秋五十三。上闻之轸悼。不视朝。赠尚书右仆射。加赙赠焉。前夫人京兆韦氏。懿淑有闻。无禄早世。生一女曰保子。适校书郎韦绚。今夫人河东裴氏。贤明知礼。有辅佐君子之劳。封河东郡君。生三女。曰小迎。未笄。道卫道扶。龆龀。 子曰道护。三岁。仲兄司农少卿积侄御史台主簿某等。衔哀襄事。裴夫人韦氏长女暨诸孤幼等号护廧翣。以六年七月十二日祔葬于咸阳县奉贤乡洪渎原。从先宅兆也。公著文一百卷。题为元氏长庆集。又集古今刑政之书三百卷。号类集。并行于代。公凡为文。无不臻极。尤工诗。在翰林时。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命左右讽咏。宫中呼为元才子。自六宫两都八方至南蛮东夷国。皆写传之。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又观其述作编纂之旨。岂止于文章刀笔哉。实有心在于安人治国。致君。致身耳。抑天不与耶。将人不幸耶。予尝悲公始以直躬律人。勤而行之。则坎壈而不偶。谪瘴乡凡十年。发斑白而来归。次以权道济世。变而通之。又龃龉而不安。居相位仅三月。席不煖而罢去。通介进退。卒不获心。是以法理之用。止于修一职。不布于庶官。仁义之泽。止于惠一方。不周于四海。故公之心不足也。逢时与不逢时同。得位与不得位同。富贵与浮云同。何者。时行而道未行。身遇而心不遇也。执友居易。独知其心。以泣濡翰。书铭于墓曰。
呜呼微之。年过知命。
不谓之夭。位兼将相
不谓之少。然未康吾民。
未尽吾道。在公之心。
则为不了。嗟哉惜哉。
道广而俗隘。时矣夫。
心长而运短。命矣夫。
呜呼微之。巳矣夫。
楚望赋81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予既谪于武陵。其地故之裔邑。与夜郎诸夷错杂。系乎天者。阴伏阳骄。系乎人者。风巫气窳。是以嚣雰浮浮。利于楼居。城之丽谯。实邻所舍。四垂无蔽。万景坌入。因道其远迩所得。为楚望赋云。
翼轸之野。祝融所司。
阴迫而专。专实生沴。
天濡而雺。土泄而泥。
气罕淑清兮。淫氛曀曀。
中人支体兮。为瘥为瘵。
以旷涤烦兮。利居高于物外。
我卜我居。于城之隅。
宛在藩落。丽谯渠渠。
四阿垂空。洞户发枢。
眸子不运。坐陵虚无。
岁更周流。时极惨舒。
万象起灭。森来贶予。
棂轩之外。偫山巃嵷。
冈陵靡陁。势若相拱。
出云见怪。窈蔚森耸。
露夕霞朝。望如飞动。
檐庑之下。大江澒洞。
支流合输。泄入云梦。
羲和望舒。出没两涯。
涵泳之族。聱耴𣤮呀。
秋水灌盈。漩石飘沙。
流蘖轩昂。舞于盘涡。
逮及收潦。澹如醁醽。
白石磷磷。倒影罗生。
末风起。有文无声。
悠远烟绵。与空苍然。
湘沅之。先令而行。
腊月寒尽。温风发荣。
土膏如濡。言鸟嘤嘤。
三星嘒其晓中。植物飒以飘英。
云归高唐。草蔽洞庭
目与天尽。神将化并。
圆方相函。游气杳冥。
熙熙蔼蔼。藻饰偫形。
蘖树童邱。积空凝青。
环洲曲塘。含景曜明。
恢台之气。发于春季
涉夏如铄。逮愈炽。
土山焦熬。止水瀵沸
翔禽跕堕。呀喙垂翅。
曦赫歊蒸。阳极召阴。
二仪交精。下上相歆。
云兴天际。歘若车盖。
凝矑未瞬。弥漫霮䨴。
惊雷出火。乔木糜碎。
殷地爇空。万夫皆废。
悬霤绠缒。日中见昧。
移晷而收。野无完块。
少阴之中。景物澄鲜。
丹叶星房。烛耀川原。
夕月既望。曜于丹泉
上镜下冰。湔尘濯烟。
宿丽潜芒。独行高躔
皓一气之悠悠。洁有形而溢清。
元杳微明以斐亹。想游目于化先。
夜无眹以徂征。金霞晕乎海壖。
明星方扬。斜汉西悬。
璿柄如堕。半沈层澜。
鸡啁唽而晨鸣兮。日荏苒以腾晶。
动植瞭兮已分。山川郁乎不平。
复人寰之諠卑。汹浩浩以营营。
追向时之景光。不可骤得以再更。
意华胥之梦还。犹仿像而驰精。
日次于房。天未降霜。
百卉犹泽。水泉收脉。
故道朘削。衍为广斥。
水禽嬉戏。引吭伸翮。
纷惊鸣而决起。拾䌽翠于砂砾。
于时北风。振槁扬埃。
萧条边声。与雁俱来。
寒氛委积。万窍交激。
楚云改容。飞雨凝滴。
洒林递响。淅沥梢槭
飞电照雪以腾光。柔蔬傲霜而透坼。
躔次殊气。川谷异宜。
民生其间。俗鬼言夷。
三闾以成谣。德伏波而构祠。
粔籹以鼓楫。豢鳣鲂而如牺。
蟠木靓深。孽妖凭之。
祈年去厉。蠲敬祗威。
击鼓肆筵。河旁水湄。
荐诚致祝。却略躨跜。
渚居鲜食。大掩水物。
罟张饵啖。不可遁伏。
显举潜缒。昼撞夜触。
设机沈深。如拾于陆。
彼游鯈之琐类。咸跳脱于窘束。
虽三趾与六眸。时或加乎一目。
亦有轻舟。轩轾汎浮。
拖纶往复。驯鸥相逐。
暮夜澄寂。啸歌偫族。
伧音俚态。幽怨委曲。
逗疏柝于江城。引哀猿于山木。
巢山之徒。抨木开田。
灼龟伺泽。兆食而蟠。
郁攸起于岩阿。腾绛气而蔽天。
熏歇雨濡。颖垂林颠。
盗天和而藉地势。谅无劳而有年。
罢士闲人。逸为末作。
求金渚涘。淘汰瀺灂。
流注瀢沱。繁光熠爚。
贪贾来贸。发于怀握。
无翼而飞。润于丰屋。
哂耘耕之悒悒。徒胼胝以自鞠。
我处层轩。日星回环。
阅天数而视民风。百态变见乎其间。
非耳剽以臆说兮。固幽求而纵观。
观物之馀。遂观我生。
何广覆与厚载。岂有形而无情。
高莫高兮九阍。远莫远兮故园。
舟有楫兮车有辖。江山坐兮不可越。
吾又安知其所如。恍临高以观物。
衡山中院大律师塔铭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衡山中院大律师曰希操。没年五十七。既没二十七年。其大弟子诫盈。奉公之遗事。愿铭塔石公昝姓。凡去儒为释者三十一祀。掌律度众者二十六会。南尼戒法。坏而复正。由公而大兴。衡岳佛寺。毁而再成。由公而丕变。故当世之士若李丞相泌。道未尝屈。睹公而稽首。尊之不名。出世之士若石廪瓒公。言未尝形。遇公而叹息。推以护法。是以建功之始。则震雷大风示其兆。灭迹之际。则陨星黑祲告其期。斯为神怪。不可度已。故其与物大同。终始无争。受学之众。他莫能偕也。凡所受教。若华严照公兰若贞公荆州至公律公。皆大士。凡所授教。若惟瑗道灵干惟正惠常诫盈。皆闻人。呜呼。始终哉。为之铭曰。
首有承兮卒有传。革大讹兮持法权。
众之至兮志益虔。雷发兆兮功已宣。
星告妖兮寿不延。灵变化兮迎大仙。
砻兹石兮垂万年。世有坏兮德无迁。
祝樠木神文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谪掾秋病。偃于汉之阳。恍而梦鬼。其形甚秽。长股短胸。薄顶无𪛛。秃眉狞吻。嗜痔而饕。瞪视睒睒。嚵气𦎬臊。指人生寒。肌揵毛。及寤怪叹。以告笔吏王扃。扃曰。斯疠鬼也。亚之曰。疠鬼何端而侵我乎。扃曰。疠之为情。恶傥傥而狎睢。同邱为仇。同恶扶依。依邪傅影。倒步侧趍。托舌附语。以调淫巫。今掾之为人。体旷情虚。乐能恶污。内旷外竦。翱翔自仪。举止无虞。不机不扃。为所啁也。无乃异乎。亚之曰。何以去斯患也。吏曰。扃闻之。樠木之神。其司土之阴。可以酬而诉也。愿召巫。用酒肴。以寄词为祝。使其有愧。必榜且戮。掾无郁也。于是乃与撰为祝言一阕。以道所恶。其词曰。
倾江汉之长澜兮。淘晨云于宿霭。
惟附巘之横峰兮。写甘湾之清泚。
闻樠木之留古神兮。宅同麓之荒邸。
清明之灵英。含瑞光而为体。
午节及皎峭兮。恶晴明之闇霭。
粤客子之何羁兮。啁吾血于疠鬼。
疠鬼之状。草刱朴梀。
蹴折兮蜍背。棚横兮虿腹。
板聱兮薄顶而蛇颡。飐掞兮赤脸而鼠目。
伺差池于隙情兮。投怪言以祸福。
拒良药于烦痰兮。谤嘉肴而谓之毒。
衣戾气以为介兮。避神丹之利镞。
彼怪魅之朽险兮。非神君兮孰能以族。
洗苦身而为词兮。望皇灵于樠木。
丞相太子少师太尉牛公神道碑铭 唐 · 李珏
 押真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
天球河图。有国之大宝。麒麟凤凰。王者之嘉瑞。方于贤彦。即又次焉。天佑我唐。才杰间出。辅时兴化。代有其人。公讳僧孺。字思黯陇西狄道人。本子姓。汉有牛崇。为陇西主簿。因家焉。代为西州豪族。八代祖宏。仕吏部尚书封奇章公。佐佑文帝。有重名于时。高祖凤。中宗时春官侍郎掌国史。曾祖休克。集州刺史。赠给事中。祖父绍。太常博士。赠太尉。父幼闻。华州郑县尉。赠太保。公七岁而孤。依倚外族周氏。岳岳卓卓。有老成之风。以丧礼自处。未尝戏弄。年十五。知先奇章公城南有隋室赐田数顷。书千卷。乃辞亲肄习。孜孜矻矻。不舍蚤夜。洎四五年。业成举进士。轩然有声。时韦崖州作相。网罗贤隽。知公名。愿与交。公袖文往谒。一见如旧。由是公卿籍甚。名动京师。得上第。联以贤良方正举。又冠甲科。策中盛言时事。无有隐避。持权者深忌之。出为伊阙。名府贤侯。羔雁继至。封章屡荐。每为中执事所沮。皆不满秩。从潞帅郗士美管记。三奏不得请。竟除河南。会有次对大寮。因言事解于上前。迁监察御史。丁太夫人忧。服阕。除本官。转殿中。公以文高气直。累岁堙屈。问望所属。推美于台阁间。入省拜礼部员外郎。时孟尚书有重望。以地官贰卿。兼领纲宪。荐公知杂。转都官员外兼侍御史。免宪职。授考功员外郎集贤学士穆宗即位宰相称其能。迁库部郎中掌书命。召对与语。上德之。面赐五品服。未几。迁中丞。每对延英必移时。尽言天下事。有武将李直臣宿州刺史。豪夺聚敛。以货数百万厚结权贵。公按之。为有力者排。几不胜。竟以词坚理直。上意回。直臣乃得罪。由是上以清直知。又面赐金紫。拜户部侍郎。时望允塞。中书令韩宏以财投分。公拒而不受。上因他事知之。愈贤公。遂作相。持重顾大体。不言细事。尝谓同列诸相曰。致理之本。流品为先。彝伦攸叙。盖谓此也。每惜名器。力与同列争。方镇以不廉闻者。辄奏贬。以贿赂求进者。必阻之。先是李司徒逢吉杜循州元颖同作相。穆宗寝疾。议建储贰。与公不协。后元颖出镇井络。逢吉衔之。思有释憾。于政事堂谓公曰。西川前有废立谋。上熟知之。来日延英发其事。公不知。慎勿沮议。公曰。王导有言。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正近此耳。又安得不言哉。逢吉喑呜而止。敬宗年少嗣位。公雅善敷奏。每言一事。必本末陈之。上甚倚爱。同列挟中助力赫赫。妒公之贤。公亦思避其锋。三上疏求外任。上以武昌善地。建节幢兼相印以授之。既至。问人所病害。咸言鄂土疏薄。岁一修城。役工诛茅。人用咨怨。公默许心计。埏泥范塼。未及三年。尽换旧制。崇墉坚壁。人到于今赖之。文宗嗣位二年。公入觐。诏复相位。上雅知公名。一见恨得之晚。会宋相申锡以廉介闻。巨奸郑注。挟北军势。卜射取财货。富侔于国。忌宋之直。阴画诡计。诬与藩邸通。因内臣而上其变。造作似是。众皆符会。上惊闻激怒。下法吏议其罪。谏官伏阁争不得。公入侍密启。上意乃宽。止于郡佐。公实有力。今李崖州剑南西川。上言西蕃别屯以维州降。带甲之士甚锐。其地要害。得之足以壮边部。徐图河湟。此其渐也。上疑不决。下南宫议。百执事皆是西川奏。公独曰。国家近与昆夷歃血。四镇晏然。今若自亏大信。犬戎恃众。见诘渝盟。彼直我曲。未可量也。上曰。丞相之言是。诏还维州。初德裕承籍地势。自负机术。公介特素不与之交。及是大不平。遂成宿憾。公与李尚书宗闵同辅政。出入殿省。进退有度。上偏目公曰。卿才类霍光。异日可属大事。公惧满辞位。再陈封章。宠加端寮。出镇淮海。不改相印。再登将坛。扬州江淮之冲。习偷薄之俗。公清净易。化人移风。俾及五年。臻于至理。仓廪实。礼义行。刑措政成。脱屣归。优诏屡降。雅志不回。拜检校司空东都留守。文宗将有大制置大除授。必降中使。假于他方。入皇城宣密旨。献可替否。如在君前。其信重也如此。俄以左仆射徵。王人就赐官告。特明异礼。公感恩虽厚。退身愈坚。一对而归。不诣相第。亦有中阻。未谐人情。又加相印。出为汉南节度使。制出。上悔之。欲追成命。公固辞。上曰。且不与卿周岁别。出都门。特赐清庙器六事。皆饰玉。如古时制。宣曰。以卿精忠。用以贶别。宠待之礼。当时无俦。公到襄州。均井税。薄地征。人用胥悦。咸歌来暮武宗初缵极。听信未一。行险者乘时而起。凶德参会。倒置天下事。清贤名辈。多被斥逐。惟公位高德重。最难摇撼。臲卼龃龉。几至二年。属大水坏居人庐舍。公以实上闻。仇家得以逞志。举两汉故事。坐灾异策免。降授太子少师。时议不平。又还检校司徒兼太子太保。俄又改太傅。再临东郊。刘从谏死。刘稹自擅。以昭义军阻命。天兵诛讨。五年方剋。上喜甚。素忌公者。媒孽锻鍊。诬公与从谏交。上怒下诏。旬日三贬公至循州长史。凿空指鹿。四海之士感冤之。公推运达命。恬然如得好官。时踰岭越险。二年在海上无所苦。今上即位。大明善恶。三迁至少保。转少师。牵复高位。分司东洛。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未半岁。遘疾薨于东都城南之别墅。自婴疾至于捐馆。谭笑言语。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上闻为之轸悼。联日不视政。公卿相吊。正人雪涕。册赠太尉。遣大僚吊祭。公端明简重。忠厚诚悫。平居私室。如见大宾。不喜释老。唯宗儒教。早与韩吏部皇甫郎中为文章友。其名相上下。晚与白少傅刘尚书为诗酒侣。其韵无高卑。前后作镇。皆佩相印。辟署多名人。难其进而勇于退。俭必中礼。贵而不奢。知命达理。保和居易。三领大镇。接护军以礼貌。不至交欢。再入中书。待枢使以公平。不容请托。有恩必报。有雠不校。韦崖州于公恩也。嫁二女归名士。荐长子登周行。李崖州于公雠也。恤窜谪之穷途。厚供待于逆旅。其厚德欤。亦难能也。夫人同郡辛氏。赠仆射秘之女。贤明懿淑。称于族姻。有子五人。曰蔚曰丛。能嗣其业。皆擢进士第。蔚监察御史。丛使府协律。曰奉倩洛阳。二人未知名。公以大中戊辰岁十二月二十九日薨。以大中己巳岁五月十九日葬。小子不佞。早栖门墙。考选第叨殊等之科。开宾筵忝入幕之吏。国士相遇。笔札见知。周旋款眷。垂三十载。刊石表墓。分也难辞。公历官三十一政。作相一十九年。逮事六宗。光辅四帝。承主恩必由直道。解相印实无罪名。自少及长。不失色于人。佐时理家。无悖入之货。持身斤斤。履道甚夷。尝病在高位者不知止足。终日抗论。剋期拜章。竟不及年。俾孤美志。铭曰。
公之生兮禀星辰。公之道兮侔古人。
公之才兮浑而真。公之性兮威且仁。
公之文兮邻。公之艺兮游夏均。
公之俭兮自我身。公之简兮无杂宾。
公之贞兮肃人伦。公之慎兮质鬼神。
公之相兮平如钧。公为邦兮政如
公不幸兮罹数屯。公无辜兮介于循。
天开日明兮为君。举直措枉兮幽冤必伸。
牵复高资兮言旋洛滨。逍遥琴筑兮无异隐沦。
屈指悬车兮歉然十旬。素怀未遂兮美疹来臻。
悲缠冕旒兮哀动搢绅。宠赠加等兮冠于台臣
有司职丧兮归葬咸秦。观者叹息兮国人酸辛。
袁安馀庆兮令嗣兟兟。陈实道广兮门生振振。
乃缵徽猷兮刻于贞珉。碑生金字兮名德长新。
钱汝州854年4月 唐 · 许浑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
汝州钱中丞以浑赴郢城汝州钱中丞以浑赴几),见寄佳什,恩怜过等,宠饰逾深,虽吟咏忘疲,实楷模不及,辄率荒浅,依韵献酬。
白雪多随汉水流,谩劳旌旆晚悠悠。
笙歌暗写终年恨,台榭潜消尽日忧。
鸟散落花人自醉,马嘶芳草客先愁。
怪来雅韵清无敌,三十六峰
鄂州永兴县重岩寺碑铭 中唐 · 舒元舆
四言诗 押有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七
官寺有九。而鸿胪其一。取其实而往来也。胪者传也。传异方之宾礼仪与其言语也。寺也者。府署之别号也。古者开其府。署其官。将以礼待异域宾客之地。竺乾之教。盖西土绝徼者也。自汉氏梦有人如金色之降。其流来东。吾之鸿胪西宾一支。特异于三方。厥后斯来委于吾土。吾人仰之如神明焉。伏之如风草焉。至有思觌厥貌。若盼然如见者。则取其书。按其云云之文。镕金琢玉。刻木扶土。运毫合色。而彊拟其形容。构厦而贮之。犹波之委于渎。渎之注于溟。昼夜何曾知停息之时。其如是非官寺之一而能容焉。故释寺之作由官也。其非九而能拘也。其制度非台门旅树而能节也。故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为其粉黛。国朝沿近古而有加焉。亦容杂夷而来者。有摩尼焉。大秦焉。祆神焉。合天下三夷寺。不足当吾释寺一小邑之数也。其所以知西人之教。能蹴踏中土。而内视诸夷也。及其繁也。学徒如林。金贝如山。故文昌宫祠擘局而司之。东西都贵人分衢而使之。商其略。犹天文隶于河汉。而莫之极也。非名无以别之。乃随事而出焉。有见天地符祥而称之者。有取山川秀绝而号之者。语其额而名可知也。重嵓之作。盖山川秀绝之地。统江夏永兴宝应元年秋七月。自天有命。而升于文昌宫春官。藉考其地。有重嵓峡焉。故命寺乞此名。以大历十三年。迁县于长庆乡。寺亦与迁。贞元八年。县又迁之长乐深口。寺亦随动。今之地。直县之坎三百六十步。有邑人叶望者。心存于金色人。不待布金而出其地以奉之。轮广二百亩。右肘于熊耳。左腋于覆盆。连冈伏其背。深湖朝其向。拥抱之胜。尽在其土。有僧曰谦曰讽。手开榛。亶而立困。章遗其恨于后焉。长庆三年春三月上座僧良鉴。沙门器有公识。为其徒所推。乃执柄结搆。主废兴为己任。寺以利坚沙门都维那道援志力是俱。物无横议。邑俗之伦。以货来资者。如官司驱焉。至明年春三月。星一周而新功成。树宇之为殿者其间五。扶土而为像者其形七。帐之饰宝者如殿间焉。乃凿门而三。张翼而廊。殿阴有北方挂金革天神之官。东北有禅氏七代祖。沙门栖心之室也。凡二十四。曲突而能庖。筑堂而会食。拓庭而宽。植木而阴。河山参差。金碧相错。舍舟车而极其心相者。宜化成焉。呜呼。域外之教而入于域中。如此而大邪。人谓沙门之无才。吾不信也。良鉴既以力之辛勤而就。亦欲其事流之于异时。乃买武昌石。琢磨为碑。自永兴录其状诉授于余。因摭其状而书之。复纪以铭。铭曰。
重嵓重嵓,无峡无友。
释官斯阐,上矗星斗。
虹霓梁栋,日月户牖。
金相凝凝,烟水奔走。
雷飙箭雨,溟濛不朽。
磔然之石,附地之厚。
刻其成功,垂耀于后。
大唐常州江阴县兴建寺碑铭 唐 · 郁偫老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一
佛道化而无私。天道运而无积。无私□以广济。无积固乃应时。此上二者。同德而异名。寂寞幽元。众妙之门。考其煦育一也。今斯佛场。大拯生死。百姓日用。于此何益。有矣夫。俾众情知去恶而就善。去祸而就福。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抑各有所利。大略不然者。则曷以载育庶物。度彼蒸民。令殊路而同归。如百川朝宗。咸会于海。夫其佛法流传。肇于汉代。瑞符圣梦。善副天心。自西徂东。繇是崇立。士庶各馆。皇王异尊。靡不庶几。归信者什一。遂令睹者生善。悟理达宗。察性是空。反本知卒。若然者。则真谛之源广济矣。佛及菩萨。共说偫教。言虽多。事从一。万法攸归。物物自备。苟举一隅。诸不书也。初京师首创白马。殆吴越大兴佛寺。昔近畿洛。皆天子及公卿舍业聿修精舍。今江阴县兴建寺者。则梁大同元年二月四日渤海太守公衡之所建。衡则黄门侍郎升之子。肇兴西汉。衣冠承嗣。迨今德望。尚不湮微。舍其别业。载葺伽蓝。春园桃李。尔乃易为禅林。俗馆居庐。是以崇乎月殿。佛法从仪。沙门传教。金钟玉磬。两韵萧疏。檐卜旃檀。二香馥郁。殿中石佛。泛海而来。莫知年代。寺僧咸相谓曰。先古宿德。请归此寺。岁忽炎旱。以焚香致敬。甘泽必至。邑人佥依。灵效斯在。其地昔有凤巢于树。乃载于图书。伍相延湖。固彰于版籍。后负郭邑。南接云山。左控姑苏之雄。右据毗陵之胜。殖货臻凑。人风穆。十室之家。殆于诸族。皆有忠信。或迹为俶载。乐业隐逸。及其幽居闲暇。高遁园林。谅鲁连之士矣。仁义束身。诗书检行者。而亦有诸。今此乡闾。永依佛寺。担警荤膻。遂跻归敬。先属中道陵夷。缁徒寖微。前上座僧请灵寺主僧惠𧦬都维那僧请林山嗣以续绍隆常住。未遑勒石。今寺主文献上人及太守之苗裔数人。兼诸檀越君子等。共议树碑。文其往事。靡不佥从其愿。文献上人乃法门喉襟。远近瞻敬。铃键寺事。条贯僧徒。文道外通。戒行内蕴。生肇岂易。休远略同。上座灵玩上人。秉节弥坚。冰霜洁操。运心戮力。纪纲恢宏。未隶寺时。早曾葺理。常住赎田数顷。继香积。暨宝历元年。于寺西隅造法华院。舍园地以充基址。兼奖劝庶缘。共为功德。今将工向毕。杼材成文。遂得寺域周旋。甚当枢要。始自一篑。今侔九层。佛哉斯善者夫。都维那季文。戒行贞廉。胡能有类。仁德忠信。善道孔昭。与三纲等经之营之。咸赞洪业。寺旧有宿德法云灵慎法属清宴等导其初。今已归寂。嗟夫。道林宾徒。递相湮沈。虽舍报身于此方。故乃甄升于上界。今之道友导其后。克开厥功。载兴载葺。广为福善。伏用资我皇家而已。于郡守韦公缜。刚毅公廉。仁明爱人。搢绅之徒。其从如水。频由台鼎。方领此郡。用弗扰政。慰安罢民。先张刑法以威之。次施道德以育之。视百姓如同小子。剿凶绝豪。护持大梵。县宰张公伯达。煦仁风以抚俗。出牛刀而佐时。鸟鹊龟鱼。各得其化。绳彼奸猾。卫此佛法。丞任。主簿崔。尉刘褚许。并以远代簪缨。驰芳不泯。洪才绮靡。誉彰仙籍。佥曰斯美者欤。余自洛师而回。寺僧虑先古之业湮微。见命为铭。纪缮今昔之事。其言也直。然后躬诣精舍。观其置寺处。虽无崇峦峭岭。石路云溪。乃有湖岛亘前。谅具区之巨浸。阡陌起侧。侔京畿之广途。修林茂竹。叶四气以氤氲。穹阜回岗。连偫境而壮观。不然者。焉能感瑞像泛溟海以招来。灵凤望烟林而巢处。大叶贞祥。不其盛欤。劫石将烬。夫何镇于千古。今凭故事于丰碑。岂不斯为可久。铭曰。
邈哉宝刹。
洞矣元门。
道尊天地。
德重乾坤。
俾未悟者。
来知真源。
愚智万种。
破惑一言。
洛及吴都
归心已于。
公卿舍业。
竞造精庐。
士庶崇信。
回向如趋。
一叶化世。
三车引途。
伟哉梁代
善有其人。
费氏别馆。
建斯福因。
禅林永茂。
松柏长春。
雁塔凌汉。
鉷钟报晨。
台殿云连。
鸳鸯瓦翠。
道徒铃键。
运心克志。
辟开厥功。
回廊周备。
载兴载葺。
是崇是置。
世途隳矣。
福场久斯。
石尽刱改。
山漂海移。
于焉靡志。
夫何记其。
众议砻石。
树兹丰碑。
大和二年戊申岁二月八日
主寺僧文献置。
进士鲁郡郁偫老撰。
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太尉牛公墓志铭849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佐四帝十九年。宰相牛公讳某字某。八代祖宏。以德行儒学相隋氏。封奇章郡公。赠文安侯文安后四世讳凤。及仕中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于公为高祖文安后五世集州剌史赠给事中讳休克。于公为曾祖。集州太常博士太尉讳绍太尉华州郑县尉太保讳幼闻太保生公。孤始七岁。长安南下杜樊乡东。文安有隋氏赐田数顷。书千卷尚存。公年十五。依以为学。不出一室。数年业就。名声入都中。故丞相韦公执谊以聪明气势。急于褒拔。如柳宗元刘禹锡辈。以文学秀才。皆在门下。韦公亟命柳刘于樊乡访公。曰愿得一相见。公乘驴至门。韦公曰是矣。东京李元礼为后进师。隋奇章公仁德禄位。二者包而有之。公登进士上第。元和四年应贤良直谏制。数强臣不奉法。忧天子炽于武功。诏下第一。授伊阙。以直被毁。周岁凡十府奏取不下。伊阙满岁。郤公士美昭义军书记辟。凡三上请。诏除河南。拜监察御史。丁母夫人忧。制终复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迁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改考功员外郎集贤殿学士库部郎中知制诰。赐五品命服。半岁迁御史中丞宿州剌史李直臣以赃数万败。穆宗得偏辞于中。称直臣冤。且言有才。宰相言格不用。公以具狱奏。上曰。直臣有才可惜。公曰。彼不才者。无饱食以足妻子。安足虑。本设法令。所以縳束有才者。禄山朱泚。是才过人而乱天下。上因可其奏曰善。赐章服金紫。迁户部侍郎。掌财赋事。上益亲重。欲相之。会中书令韩。宏男公武谋曰。大人守大梁二十年。齐蔡诛后始来朝。今不以财援中外。设有飞一辞者。谁与保曰。公武赍宏书。献公钱千万。公笑曰。此何名为。公亟持去。明年。宏公武继卒。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宏大臣父子并死。稚孙将家事。走中使至第。尽取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宏货。独朱勾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指历簿。遍视旁侧曰。果然。吾不谬知人。言讫。殿上皆再拜呼万岁。寻以本官平章事明年正位中书侍郎。加银青三品。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敬宗即位。与武士畋宴无时。徵天下道士。言长生事。公亟谏曰。陛下不读元元皇帝五千言。以清静养生。彼道士庸人。徒誇欺虚荒。岂足师法。未一岁。请退不许。连四月日间以疾辞。乃以鄂岳六州建节。号武昌军。命公为礼部尚书平章事节度使。公始至。问民疾苦。皆曰城土疏恶。岁输䉴为苫具。奸吏旁缘。主为侵取。费与税等。岁久。前后政欲画计策。讫无所施。公即除去冗长。用公私钱陶塼甃城。凡五年乃就。明年文宗即位。就加吏部尚书明年。急徵拜兵部尚书平章事。重拜中书侍郎宏文馆大学士。郑注怨宋丞相申锡。造言挟漳王为大逆。状迹牢密。上怒必杀。公曰。人臣不过宰相。今申锡宰相。假使如所谋。岂复欲过宰相有他图乎。臣为中丞。爱申锡忠良。奏为御史申锡之心。臣敢以死保之。上意解。由是宋不死。大和六年西戎再遣大臣贽宝玉来朝。礼倍前时。尽罢东向守兵。用明臣附。李太尉德裕时殿剑南西川。上言维州降。今若使生羌三千人烧十三桥。捣戎腹心。可洗久耻。是韦皋二十年至死恨不能致。事下尚书省。百官聚议。皆如剑南奏。公独曰。西戎四面各万里。来责曰。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坂。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西南远数千里。虽百维州。此时安可用。弃诚信有利无害。匹夫不忍为。况天子以诚信见责于夷狄。且有大患。上曰然。遂罢维州议。大和六年检校右仆射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经六年开成二年。连上章请休官。诏益不许。公曰。臣惟退罢。可以行志。夏五月。以兵付监军使。拜疏讫就道。除检校司空留守东都明年左仆射。上恐公不起。诏曰。朕比有疾良已。思一面叙。公不得已至阙下一拜谢。闭门不出。明年检校司空平章事襄州节度使。出都门。赐黄彝樽龙杓凡六品。名出周礼。诏曰。精金古器。用以比况君子。非无意也。襄州七年饶假军人。入赋不一。公至。据地造籍。免贫弱四千万。均入豪强。皆曰甘心。不出一怨言。明年武宗即位。就加司徒会昌元年秋七月。汉水溢堤入郭。自汉阳王张柬之一百五十岁后。水为最大。李太尉德裕维州事。曰修利不至。罢为太子少师。未几检校司徒兼太子少保明年检校官兼太子太傅留守东都。刘祯以上党叛诛死。时李太尉专柄五年。多逐贤士。天下恨怨。以公德全畏之。言于武宗曰。上党轧左京。控山东刘从谏父死。擅之十年。后来朝加宰相。纵去不留之。致祯叛。竭天下力乃能取。此皆公与李公宗闵宰相时事。从谏太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拜阙下。实以其月十九日节度淮南明年正月从谏宰相东迁河南少尹吕述。公恶其为人。李太尉书。言祯破报至。公出声叹恨。上见述书。复闻前纵从谏去。謺二怒不一参校。自十月十二月。公凡三贬至循州员外长史。天下人为公挼手咤骂。公走万里瘴海上二年。恬泰若无一事。今天子即位。移衡州汝州长史。迁太子少保少师。凡四年复位。大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薨于东都城南别墅。年六十九。天子恫伤。不朝两日。册赠太尉。天下善人。执手相吊哭。公忠厚仁恕。庄重敬慎。未尝以此八者自勉。而终身益笃。为宰相急于铨品。凡名清官。不忍持一资以假非其人。以道德谟于天子。每指古义为据。有言机利克迫。必鈲⿰(名刂)使之摧破。三大邦去苛碎条约。除大患。其轻巧吏欲贼公爱恶希向。所为浑然。终不能见。故所至必大治。衣冠单穷。出俸钱嫁其子女。月与食。岁与衣。资送其死丧。凡数百家。李太尉志必杀公。后南谪过汝州。公厚供具。哀其穷。为解说海上与中州少异。以勉安之。不出一言及于前事。镇武昌时。军容使仇士良监军使。公律以礼敬。暑甚。大合军。拱手至暮。一不摇扇。益自俭克。平居非公事不出内屏。周三岁。语言举止。率有常度。仇军容开成末首议立武宗。权力震天下。每言至公。必合手加颡曰。清德可服人。但过吝官财。与人无一毫恩分耳。不肯引誉。不敢怨毁。淡居其中。公始自河南荐乡贡士郎官。考吏部科目选。三开幕府中丞宰相外。凡取六十馀人。上至宰相。次布台阁。皆当时名士。每暇日宴语寮吏。必言古人脩身行事。旁诱曲指。微警教之。不以己所长人所不及裁量高下。以生重轻。后进归之。承望声光。得一言许可。必自矜重。夫人辛氏。以公封张掖郡。赠仆射秘之长女。士林称为妇师。凡三十年。前公八年殁。五男六女。长曰蔚。监察御史。次曰丛。浙南府协律郎。皆以文行登进士第。不藉公势。次曰奉倩河南府洛阳。二人皆雅齿。长女嫁户部郎中上党苗愔。次女嫁河中节度副使检校郎中范阳张洙。次女嫁河南府户曹集贤校理常山张希复。次女嫁前进士邓叔。次女未笄。一人始数岁。以某年月日葬少陵南某乡某里。铭曰。
道既讹衰
必有以扶。
厥公之生。
以隆其洿。
幽以烛明。
暵以雨濡。
以教其徒。
以佐天子。
灭绝霸駮。
如有枢柅。
摽揭峙倚。
巍乎二纪。
臣宗德老。
钜杰魁礨。
孰为忌畏。
潜去南海。
不校不辩。
旋复显大。
百行浑圆。
邻于及年。
以归其全。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845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韦公会昌五年五月头始生疮。召子婿张复鲁曰。三稚女得良婿。死以是托。墓宜以池州剌史杜牧为志。鲁曰。公去岁两疮生头。今始一尚微。何言之深。公曰。吾年二十九官校书郎时。尝梦涉浐水。既中流。有二人若举符召我者。其一人曰。坟墓至大万日始成。今未也。今万日矣。天已告我。我其可逃乎。谢医不问。以其月十四日。年五十八薨于位。公从父弟某书公功行。以公命来命位哭。序且铭之。公讳温。字宏育。韦氏自殷周秦汉。邱明马迁班固辈争书其人。以光其所为书。至后周逍遥公夐。出世家富贵中。隐身行道。当其时及后代论者。以蜀严郑谷口不能为比。逍遥公五世生潞州上党谏议大夫希元上党吏部侍郎太尉肇。吏部右补阙翰林学士右散骑常侍致仕赠司空绶。常侍生公。于逍遥公为九代孙。年十一。以明经取第。为太常寺奉礼郎秘书省校书郎。选判入等。咸阳监察御史。公曰。是官岂奉养所宜耶。上疏乞免。改著作佐郎。当贞元中常侍公事德宗为翰林学士。帝深于文学。明察人间细微事。事有密切。多委之。岁久忧畏病心。帝曰。某之心我其尽之。以致仕官屏居西郊。公早夜侍侧。温凊饮食。迎情解意。一经心手。积二十馀年。丁常侍丧。自毁不欲生。后相国李公逢吉以相印镇武昌。皆虚上职书。卑辞至门。公起赴武昌。未至府。拜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事文宗皇帝。时宰相百吏。愿条帝功德。撰号上献。公独再疏曰。今东川川溢杀万家。京师雪积五尺。老幼多冻死。岂崇虚名报上帝时耶。帝乃止。遂讫十五年不答尊号事。改侍御史尚书吏部考功员外郎。当大和九年文宗思拔用德行超出者。以警𢥠天下。故公自考功不数月拜谏议大夫。召为翰林学士。遂欲相之。公立银台外门下。拜送疏入。具道先常侍遗诫。子孙不令任密职。言恳志决。乃命掌书舍人阁下。公复坚让。不半岁。转太常少卿。一岁迁给事中皇太子侍读。公复陈先诫。以侍读辞。自宰相下皆曰。帝以一子请教于公。是宜避耶。公不听。凡拜三章。帝终不能夺。灵武节度使王晏平灵武。以战马四百匹兵器数万事去。罪成贬康州司户。不旬日。改抚州司马。仙韶院乐官尉迟璋以乐官授光州长史晏平以财赂贵倖。璋太有宠于上。公皆封诏书上还。上比谕之。公持益急。竟以康州晏平。璋免长史庄恪太子得罪。上召东西省御史中丞郎官于内殿。悉疏庄恪过恶。欲立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偫公低首唯唯。公独进曰。陛下唯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太子岂独过乎。上意稍平。不数日。迁尚书右丞。朱衣鱼章。迁兵部侍郎。亟请丞相。愿为治人官。出为陕州防御使御史大夫。服章金紫。回鹘窥边。刘桢继以上党叛。东徵天下兵。西出禁兵。陕当其冲。公抚民供事就不两告苦。入为吏部侍郎。典一冬选。老吏无所卖。复以御史大夫出为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赋多口众。最于江南。公急恶宽穷。益自俭苦。刑律其俗。凡周一岁。无所更改。自至大治。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超出偫众中。人不敢旁发戏嫚。及为公卿。在朝廷省閤中。大臣见公。若临绝壑。先忖度语言举止。然后出发。其所执持不可者。笔一落纸。言一出口。虽天子宰相。知不能夺。俯委遂之。不以德行尚人。人自敬畏。不施要结于人。人自亲慕。后进凡持节业自许者。获公一言。矜奋刻削。益自贵重。官卑家贫时。主将家事。在私阃内。高曾兄弟。镌琢教诱。嫁娶衣食。无有二等。疾甚将终。悉召亲属宾吏。称先常侍诗句云。在室愧屋漏。因曰。今知没身不负斯诫。遂涕下不禁。当夫子世。得七十子。国小俗俭。复有圣人为之师。使生于今。与公相后先。必有能品之者。夫人陇西李氏。赞善大夫怂之女。先公四岁终。生四男。长曰礭。前国子监四门助教。次曰璆。前明经。次曰镶。次未免乳。女四人。长嫁南阳张复鲁。鲁得进士第。有名于时。为试太常寺协律郎鄂岳观察支使。其下皆稚齿相次。铭曰。
德则至矣,位以充乎。
如其充兮,可大厥功。
以施生人,天先告之。
万日之期,天实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