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贵溪舟中晚眺 清 · 吕锦文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水色天光接,苍茫望不分。
沙平波似镜,山远树如云。
鱼网闲前渡,鹰潭淡夕曛。
商声秋瑟瑟,何忍异乡闻。
纪湘行 现当代 · 徐燕谋
己卯十月吉,戒装我将发。
床前拜衰亲,未语辞已窒。
中闺别吾妇,叮咛到鞋袜。
稚子喧户外,行李争提挈。
离家才数步,已感在天末。
梦梦上楼船,忧端纷难掇。
晚出吴淞口,废垒撑空阔。
寒风厉鬼号,馀霞凝碧血。
波涛上薄天,天怒向下遏。
羲和亦既疲,海天任劫夺。
行行入浑茫,终夜听澎汃。
明旦船头望,越山峙屹屹。
海疆千万里,浙闽仅未撤。
双目久昏瞀,快意今一豁。
短短溪口道,狼狈不可说。
盂冬潦水尽,齿齿乱滩出。
怪石伺水底,犬牙竞凹凸。
篙师蛙曝肚,尺寸嗟力竭。
纤者虫爬沙,首俯仅见朏。
两岸有好山,云气幻奇谲。
惜我怀抱恶,过眼吝一瞥。
江口换薄笨,如囚脱梏桎。
不意风雨来,驰骤万马疾。
仆夫苦推挽,泥泞胶车辙。
后车撞前车,三步一颠蹶。
久坐疲吾神,酸楚渐彻骨。
转觉篷底宽,腰腿容伸屈。
俄顷暝色合,十程犹六七。
暗中扪有我,身外俱相失。
淋漓透重棉,寒气侵短褐。
道旁多沟渠,同行顶几没。
深夜到逆旅,酒肴粗罗列。
各自抚惊魂,对食空呜咽。
雪窦山色佳,雨后净如泼。
不为看山来,招邀禁排闼。
命舆且往游,仄径攀藤葛。
石罅出流泉,寒空盘健鹘。
上方钟磬音,梵呗殊清越。
行行渐平旷,稍稍得林樾。
林外飞雕甍,庄灿瞻古刹。
四海方澒洞,清静此十笏。
山果有旧储,蔬笋皆新撷。
檀楠自氤氲,烦虑暂披拂。
隐潭有瀑布,僧言石门埒。
远在一里外,冷泠听琴瑟。
山径时迂回,瀑声亦续绝。
忽扬如仙乐,敖曹堕天阙。
忽抑如蚓鸣,幽咽出地穴。
忽如银瓶迸,忽如碎玉戛。
渐变飘风骤,终作千军突。
四望无所见,俯惊蛟龙窟。
石级才受足,凝神庶不跌。
潭底日光微,深黑寒凛凓。
止步始仰瞩,一白目几瞎。
千丈如箭激,与石相齮龁。
神女珠囊翻,美人乳花滑。
谪仙不可作,东坡亦已殁。
徐凝有恶诗,洗濯惭溅沫。
且学隐潭隐,万古此荡潏。
金华四围山,足迹未遑歇。
缅怀黄初平,牧羊传仙术。
乱石随手指,羊群起一叱。
大笑世间人,臧谷争优劣。
且期东归便,寻真访石室。
鹰潭俯要冲,最与战场密。
虚惊日夕至,谣诼难究诘。
侧闻南昌故,负隅逞横猾。
狡焉思南侵,伺隙来飘忽。
新车载熊罴,旧车无輗軏。
创伤在道路,扶携自相恤。
断臂粗络缠,折足强跛蹩。
巨痛不用诉,斑斑征衣蔑。
瘦面笑似哭,不怒眦亦裂。
念彼皆人子,医药何可缺。
七日此滞留,中夜惊筚篥。
小市值凶年,亦复畏剽窃。
所急非囊金,衣服与书帙。
衣多妇手缝,书我恃以活。
匆匆过南丰,及尝霜林橘。
平生曾子固,瓣香竟未爇。
车行历崎岖,疾徐漫无节。
上坡蜗缘墙,下坡鹿惊筈。
时或折其轴,时或脱其辖。
人处车厢中,若指之受拶。
男履错女舄,痴突互填轧。
衣袜污呕吐,行李纷撞捽。
壮夫烂漫睡,张口出水鳜。
老弱伛偻立,缩颈入瓮鳖。
承平仁义伸,艰危礼让诎。
我观车所经,原野澒坱圠。
十里断炊烟,荆榛未剪伐。
民多不地著,重利鄙耕垡。
如取远道水,来救眼前暍。
世无陶元亮,此意谁昭晰。
怜人还自怜,我亦营私实。
宁都西郭外,冈峦列齾齾。
逶迤不可尽,东南界闽粤。
九子去堂堂,翠微云升灭。
太行若衡岱,恽记比豪杰。
兹峰亦不凡,谓堪侠隐匹。
九子岂侠隐,耻左衽披发。
山中备战守,子弟束兵律。
事去不可为,读书甘寂寞。
道出宁兴间,地形益刻截。
不见水回环,但有石奇倔。
洗鍊荆公文,譬衣去黼黻。
瘦硬涪翁诗,譬食嚼蟛蚏。
我爱江南山,花木蒙摇缀。
尤爱江南水,柔波桨轻拨。
江南今则无,此亦差可悦。
连嶂叠巘崿,屏蔽颇周悉。
驰道依山辟,百里开积铁。
枫花艳春花,壁皱嵌野蕨。
回飙万壑哀,峻坂千盘折。
俯瞰飞鸟背,墟落渺蚁蛭。
苍天为我庐,云霞伸手抹。
魂魄逐归轮,生死寄一捩。
后峰看却走,前峰又突兀。
行尽乱山深,仍为乱山闭。
乱山疑神移,飞轮或鬼掣。
艰难抵庐陵,囊空如洗括。
街头食薯蓣,饿极胜崖蜜。
羞为识者见,背面吞且噎。
同乡有周子,义气偃溟渤。
微夫人之力,我托沿门钵。
士不出乡里,此福岂屑屑。
几人倚门边,肮脏学赵壹。
燕市戮文山,颍水老六一。
颠顿亦天命,天命我奚觖。
信宿界化陇,行程缓难必。
幸得贤主人,只鸡为我割。
市远无鱼肉,盘飧费罗掘。
昼看雨滴阶,夜听风萧瑟。
屋破纸窗碎,一吷残灯杀。
斗室卧男女,得将敢嫌亵。
寤寐非我主,捉狭任虮虱。
梦中觅所亲,梦醒又孤孑。
床头白皑皑,谁辨霜与月。
晨起著敝缊,洞穿饥鼠齧。
偃蹇耒阳道,填胸愤气溢。
悲哉杜陵老,一生多怫郁。
洒尽君民泪,终未致朱绂。
区区身后名,还遭奸人嫉。
同谷不饿死,地下作饕餮。
天意穷诗人,宗武湖湘乞。
空土知何处,弥望云凄结。
清晓湘江渡,鸭头粼细缬。
巍巍回雁阁,临水气雄拔。
雁飞到此回,我行殊未毕。
百里起蓝田,始脱尘坌坲。
晴路行舆稳,冷瘦度畛畷。
舆缓自胜车,景物得闲阅。
霜重菜甲肥,土松麦苗茁。
新谷己登场,农事此暂辍。
索绹补茅屋,绸缪待风雪。
野塘浮鹅鸭,见人惊相聒。
兄童杂笑言,鸡犬盼奔轶。
十里一息肩,日昳投蓬筚。
脱粟为客供,土酒劝客啜。
无烛恐慢客,插壁燃竹篾。
食罢围地炉,絮絮话粳秫。
问客何为者,颜色甚疲惫。
延客上房睡,草荐暖而洁。
礼数感殷勤,未觉村野质。
昧爽复上路,月高劲风刮。
舆出乱冈间,霜滑更阢陧。
山深日到迟,雾霭蒸松栝。
上冈怜舆夫,恻恻心难逸。
下冈惧我坠,惴惴常咋舌。
一冈复一冈,长路忽已达。
形容无人状,时序惊回斡。
师友喜我至,劳问殊亲切。
我懒示之履,趾穿踵且决。
仆仆忍回首,回首肝肠热。
嗟我三十五,旦暮绕亲戚。
年是亲前年,日是亲前日。
亲壮不出游,今衰反远别。
亦复念三雏,婉娈颇我昵。
阿悫放学回,据案理纸笔。
阿懋从爷眠,枕边买梨栗。
最小怜阿忞,眸子似点漆。
安得便归去,与之共饥渴。
两载居贼中,樊笼悲鸠鴂。
侧脑睨苍鹰,青冥羽翮刷。
今向青冥去,短翼飞终拙。
此生不执殳,于国为弃物。
艰辛亦区区,聊为家人述。
从长沙到福州路上 清末至现当代 · 谢觉哉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十一部
昔探虎穴未擒虎,今通鹰潭已起鹰。
切断悬崖车路直,石溪红屋是南平。
车过鹰潭 当代 · 熊东遨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已报鹰潭过,三衢在望中。
涵心青竹雨,拂面白樵风。
有梦随云石,无由问涧松。
莺声添得未?或与宋时同。
玄鸟赋 西晋 · 夏侯湛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八
观羽族之群类,美玄鸟之翔集。顺阴阳以出处,随寒暑而游蛰。擢翾翾之丽容,挥连翩之玄翼。挺参差之羞尾,发缁素之鲜色。及至大火西景,商风吹衣。凝霜凄其被草,卉木槭以零稀(二句从《北堂书钞》一百五十八补。)。遂匿形于深穴,敛六翮而不飞。含静泊以充肌,噏至和之精粹。澹恬心以去欲,故保生而不匮。虞众物之为害,独弃林而凭人。不惊畏以自疏,永归驯而附亲。有受祥而皇祗,故遗卵而生殷。惟帝皇之嘉美,置高禖以表神。类鸾皇之知德,象君子之安仁,尔乃衔泥构巢,营居傅桷。积一喙而不已,终累泥而成屋,拾柔草以自藉,采懦毛以为蓐。吐清惠之泠音,永吟鸣而自足(《艺文类聚》九十二)。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 西晋 · 陆云
出处:全晋文
惟永宁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卒。呜呼哀哉!乾鉴育俊,崇兹大猷。景灵垂祐,黄精协符。濯踪浩素,阐志玄流。熙光圣代,迈勋九区。哀彼造物,殂命不均。既褒斯美,吝兹遐年。祈祈搢绅,泣涕流连。故作斯诔,著之不泯。其辞曰:
于穆府君,远祖弥光。功济黎献,泽洽八荒。披图承禅,袭化轩唐。洪风既振,遐曜休煌。越殷自周,绍膺遗祉。亮节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讫兹,徽烈不已。奕世本弘,厥美是纪。惟神隆庆,笃生府君。玄祐秀朗,挥景烟煴。诞载丰美,俊颖夙繁。性与体和,孝友穆融。虔兹君亲,姻族睦崇。情广褒诱,品物虚躬。安仁履素,接旧以冲。澄鉴博映,哲思惟文。沦心众妙,洞志灵源。探幽判疑,沈欲焱分。甄滞群秘,义犹一贯。崇规邈世,体道而盘。瞻言先机,蔚藻腾翰。处约由厚,交顺于颜。文武未坠,君惟克修。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栖义初九,戢翼洪条。琼辉四灼,景问绸缪。在昔我国,元首载哲。假寐俟旦,思庸俊逸。旃检高麾,体亦秩秩。仪刑柳惠,庶绩惟穆。既穆其绩,英风弥邵。天子有命,曾是在朝。频繁帷幄,祗承皇曜。神以测幽,明以远照。目难识夷,观险改蹈。譬彼清鉴,莫尘其操。五纪迭御,载隆载倾。南岳颓镇,荫辉素灵。瑾瑜迁宝,投迹上京。兆萌未缉,皇圣攸嗟。韦临猗氏,接被郇瑕,道之以礼,育之以和。齐俗拯弊,民靡不嘉。振我翰音,洋铄诸华。明明皇储,睿哲时招。奋厥河浒,矫足云霄。俄轩玄辟,徽英扬飙。光灼东朝,髦士攸希。媚兹一人,示既翰飞。委蛇华阁,陟降太微。纳言赞事,渊裕徘徊。习习和风,惟穆惟宣。亦曰武昌,厥俗允新。我后有命,爰授俊臣。君子云顾,义在安亲。秉文共武,言抚旧京。仰肃慈颜,俯熙典刑。移彼滞污,泮宫时营。众否斯济,飞鸮革声。春翘晞景,振鹭在庭。高墉未奋,遭兹闵凶。频蹙泣血,三载以终。哀响未歇,台命朝隆。厥命伊何?俾守南裔。匪日是屯,托身虚慨。巾车既脂,驾言将逝。彝伦惟清,路逼其序。君之于远,乃恢斯绪。思彼众逸,言寻厥楚。暮瞻丰林,晨看渊水。濯奇以翘,披途导轨。彼湘之东,地险俗危。明德审罚,替幽崇仪。严不式刑,仁扶物施。威和咸振,泽被遐畿。皇道御世,与民靡偏。改彼惠政,济此未均。思一黔首,濯溉义渊。揖望皇命,修翮徊翔。循彼江𣸣,乃眷豫章。观风树政,德音允张。洪化既摅,礼乐克昌。闲非秋厉,惠淑春阳。广命俊人,惟弓与旃。丘园靡滞,鸾骥凭轩。岂方伊类?捉发躬勤。震我声教,迈响惟殷。君化大扬,自北而南。君泽本沃,河汉载咸。庆辉云荫,泥润川渐。将配皇宿,登景具瞻。昊天不吊,乃降兹厉。高禄未融,凶焱中燧。寝疾弥留,大命陨坠。邦家不纪,沈哀结世。呜呼哀哉!式玩遗美,君实克明。怀光畅幽,晞发结清。体德秉真,审行居贞。屈曳蹈机,与世靡矜。天命棐谌,唯仁则延。任道委分,亮曰斯然。孰云府君,不闻其言。永怀载念,忧心孔艰。曰兄曰弟,笃爱缠绵。晞光继轨,参融鸿振。今君何之,背世遐湮。同生拊膺,号哀瘁身。眇眇孤微,过庭曷遵。天何忍斯,于何之臻。自君初迈,既夷且荣。今君反矣,素旗垂铭。虽光百辟,托晷玄灵。民恸于显,神孤于冥。物从人感,辕马失征。飘风悍响,潜鱼仰惊。丰霄蹙荫,众羽徊鸣。呜呼哀哉!瞻彼日月,岁聿云夕。寒暑穷化,四辰交错。日考三从,案辔长薄。蔼矣轜轩,脱驾窀穸。背荣孤世,宁神大漠。丘陵竦荫,閝闼寥窙。寤鬒惟哀,心摧涕潵,呜呼哀哉!咨予与君,恩亲之微。蒙恤于昔,投缨澜猗。思周弱志,永庇惠辉。如何府君,昭景长违。愿言咏眷,载伤载悲。昔我经年,逝彼川路。进阙初奔,退违陵墓。仰瞻灵丘,俯增永慕。恻剥肝怀,哀其曷厝。呜呼哀哉!
袁子正书 其十七 明赏罚 西晋 · 袁准
出处:全晋文 卷五十五
夫干禄者,唯利所在,智足以取当世,而不能日月不违仁。当其用智以御世,贤者有不如也。圣人明于此道。故张仁义以开天下之门,抑情伪以塞天下之户,相赏罚以随之。赏足荣而罚可畏,智者知荣辱之必至,是故劝善之心生,而不轨之奸息。赏一人而天下知所从,罚一人而天下知所避,明开塞之路,使百姓晓然知轨疏(旧校云:「疏」疑「迹」)之所由,是以贤者不忧,知者不惧,干禄者不邪。是故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天下尽为仁,明法之谓。死者,人之所甚恶也。杀人者,仁人之所不忍也。人之于利欲,有犯死罪而为之。先王制肉刑,断人之体,彻膳去乐,咨嗟而行之者,不得已也。刑不断则不威,避亲贵是法日弊,如是则奸不禁,而犯罪者多,惠施一人之身,而伤天下生也。圣人计之于利害,故行之不疑,是故刑杀者,乃爱人之心也。涕泣而行之。故天下明其仁也。虽贵重不得免,故天下知其断也。仁见故民不怨,立断下不犯,圣王之所以禁奸也。先王制为八议赦宥之差,断之以三槐九棘之听,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全正义也。而后断之,仁心如此之厚,故至刑可为也(已上十七篇,并见《群书治要》)。
登安仁峰铭 东晋 · 李充
四言诗 押真韵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八、全晋文 卷五十三
正月七日,厥日惟人。
策我良驷,陟彼安仁(《艺文类聚》四,《初学记》四)。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七
圣虑难原,神应不测。中散所云,中人自竭,莫得其端,岂其浅斥,所可深抽。徒以魏文大布,见刊异世,滕修虾须,取愧当时。故于度外之事,怯以意裁耳。足下已审其虚实,方书之不朽,独鉴坚精,难复疑问。聊写馀怀,依答条释。事纬殃福,义杂胡华,虽存简章,自至烦文。过此已往,余欲无言。
答曰:若如论旨,以三画为三才,则初拟地爻,三议天位。然而遁世无闷,非厚载之目。君子乾乾,非苍苍之称。果两仪罔托,亦何取于立人。但爻有中和,宜应君德耳。释曰:闻之前学,淳象始于三画,兼卦终于六爻。三画立本,三才之位,六爻未变,群龙所经。是以重卦之后,则以出处明之。故遁世乾乾,潜藏皆行,圣人适时之义,兼之道也。若以初爻非地,三位非天,以为两仪罔托,立人无取,未知足下前论三才同体,何因而生?若犹受之系说,不轶师训,何独得之复卦,丧之单象。如羲文之外,更有三才。此自春秋新意,吾无识焉。且遁世乾乾,虽非载覆之名。一体之中,未失高卑之实。岂得以变动之辞,废立本之义。又知以爻在中和,宜应君德。若徒有中和之爻,竟无中和之人,则爻将何放?若中和在德,则不得人皆中和。体合之论,固未可殊越。
答曰:上仁上义,便是许体仁义者为三才。寻又云,侨札未获上附,伊颜宜其下丽,则黄裳之人,其犹弗及。虽赜之旨,高下无准,故惑者未悟。释曰:所云上仁上义,谓兼总仁义之极,可以对飨天地者耳,非谓少有耻爱,便为三才。前释已具,怪复是问。四彼城中,唯王是体。知三此两仪,非圣不居,易者同归,可无重惑。案东鲁阶差,侨札理不允备,何由上附至位;依西方准墨,伊颜未获法身,故当下丽生品,来论挟姬议释。故两解此意,冀以取了;反致辞费,圣作君师。贤为臣赀,接畅神功,影响大业,行藏可共,默语亦同。体分至此,何负黄裳。议者徒见不得等位元首,横生诮恨而不知引之极地,更非守节之情。指断如斯,何谓无准?
答曰: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恻隐耻恶,悠悠皆是。但参体二仪,必举仁义为端耳。释曰:若谓圆首方足,必同耻恻隐之实,容貌匪殊,皆可参体二仪。蹻蹠之徒,亦当在三才之数邪?若诚不得,则不可见横目之同,便与大人同列?悠悠之伦,品量难齐。既云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又云力行近仁,畏罪强仁。若一之正位,将真伪相冒。庄周云:「天下之善人寡,不善人多」。其分若此,何谓皆是?
答曰:知欲限以名器,慎其所假,遂令惠人洁士,比性于毛群;庶几之贤,同气于介族,立象之意,岂其然乎?释曰:名器有限,良由赀体不备。虽欲假之,疑阳谓何?含灵为人,毛群所不能同;禀气成生,洁士有不得异。象放其灵,非象其生。一之而已,无乃诬漫。
答曰:已均被同众云云,特灵之神,既异于众,得生之理,何尝暂同。生本于理,而理异焉,同众之生,名将安附?若执此生名,必使从众,则混成之物,亦将在例邪?释曰:吾前谓同于所方,岂得生之可异?足下答云,非谓不然。又曰奚取不异之生,必宜为众,是则去吾为众,而取吾不异。岂有不异而非众哉!所以复云故当殊其特灵,不应异其得生耳。今答又谓得生之理,何尝暂同。生本于理,而理异焉。请问得生之理,故是阴阳邪?吾不见其异,而足下谓未尝暂同。若有异理,非复煦蒸邪。则阴阳之表,更有受生途趣,三世讵宜坚立,使混成之生,与物同气,岂混成之谓?若徒假生名,莫见生实,则非向言之匹,言生非生,即是有物不物。李叟此说,或更有其义。以无诘有,颇为未类。
答曰:谨为垣坊云云,始云皇圣设侯物之教,谨顺时之经,将以反渐息泰。今复以方开所泰为难,未详此将难鄙议,为讥圣人也。释曰:前观本论,自九谷以下,至孔钓不纲,始知高议,谓凡有宰,作皆出圣人躬为尸匠,以率先下民也。孤鄙拙意,自谓每所施为,动必有因。圣人从为之节,使不迁越。此二怀之大断,彼我所不同。吾将节其奢流,故有息泰之说。足下方明备设,未知于何去甚?而中答又云:所谓甚者,圣人固已去之,不了此意,故近复以所泰为问。答云:未详谁难,或自忌前报。
答曰:市庖之外云云,夫禋瘗茧栗,宗社三牲,肜膮豆俎,以供宾客。七十之老,俟肉而饱,岂得唯陈草石,取备上药而已。而忧不立者,非谓洪论难持,退嫌此事,不可顿去于世耳。释曰:神农定生,周人备教,既唱粒食,而言上药;既用牺牢,又称苹蘩。祭膳之道,故无定方。前举市庖之外,复有御养者,捐夺刳沦之滞,以明延性不一。非谓经世之事,皆当取备草石,然芼拳之功,希至百龄,芝朮之懿,亟闻千岁。由是言之,七十之老,何必谢恩于肉食,但自封一域者,舍此无术耳。想不可顿去于世,犹是前释所云,不能顿夺所滞也。始获符同,敢不归美?既知不可顿去,或不谓道尽于此。
答曰:天下宁有无形之有云云。寻来旨似不嫌有鬼,尝谓鬼宜有质,得无惑天竺之书,说鬼别为生类邪?昔人以鬼神为教,乃列于典经,布在方策,郑侨吴札,亦以为然?是以云和六变,实降天神。龙门九成,人鬼咸格。足下雅秉周礼,近忽此义,方诘无形之有,为支离之辩乎?释曰:非唯不嫌有鬼,乃谓有必有形。足下不无是同处有复异,是以比及质诘,欲以求尽,请舍天竺之说,谨依中土之经。又置别为生类,共议登遐,精灵体状有无,固然宜报定。典策之中,鬼神累万,所不了者,非其名号,比获三论。每来益众,万鬼毕至,竟未片答。虽启告周博,非解企渴。无形之有,既不匠立,徒谓支离,以为通说。若以核正为支离者,将以浮漫为直达乎。
答曰:后身著戒云云,未详所谓慈护者,谁氏之子。若据外书报应之说,皆吾所谓权教者耳。凡讲求至理,曾不析之圣言,多采谲怪,以相扶翼,得无似以水济水乎?释曰:慈护之主,计亦久闻其人,责以谁子,将以文殊释氏,如谓报应之说,皆是权教。权道隐深,非圣不尽。虽子通识,虑亦未见其极。吾疲于推求,而足下逸于独了,良有恶然。若权教所言,皆为欺妄,则自然之中,无复报应。吾懦于击决,足下烈于专断,亦又惧焉。神高听卑,庸可诬哉!想云圣言者,必姬孔之诰。今之所谈,皆其信顺之事,而谓曾不析之,复是未经。详思来论,立姬废释,故吾引释符姬,答不越问,未觉多采,由余日磾,不生华壤,何限九服之外,不有穷理之人?内外为判,诚亦难乎?若自信其度,独思耳目,习识之表,皆为谲性,则吾亦已矣。
答曰:又云,物无妄然,必以类感云云,斯言果然,则类感之物。轻重必侔,影表之势,修短有度,致饰土木,不发慈悯之心,顺时蒐狩,未根惨虐之性。天宫华乐,焉赏而上升。地狱幽苦,奚罚而沦陷。唱言穷轩轾,立法无衡石。一至于此。释曰:影表之说,以征感报,来意疑不必侔,嫌其无度,即复除福应也。福应非他,气数所生,若灭福应,即无气数矣。足下功存步验,而还伐所知,想信道为心者,必不至此。若谓不慈于土木之饰,有甚于顺时之杀者,无乃大负夫人之心。黄屋玉玺,非必尧舜之情。崇居丽养,岂是释迦之意?责天宫之赏,求地狱之罚,颇类昔人亚夫之诘,英布之问,有味乎其言。此盖众息心之所详,吾可得而略之。
答曰:且阿保傅爱,慎及溷腴,良庖提刀,情怵介族。彼圣人者,明并日月,化关三统。若令报应必符,亦何妨于教,而缄扃羲唐之纪,埋闭周孔之世。肇结网罟,兴累亿之罪。仍制牲牢,开长夜之罚。遗彼天厨,甘此刍拳,曾无拯溺之仁,横成纳隍之酷。其为不然,宜简渊虑。若无穷神之智,犹有所不尽。虽高情爱奇,想亦未至于侮圣。释曰:知谓报应之义,缄羲周之世,以此推求,为不符之证。羲唐邈矣,人莫之详。《尚书》所载,不过数篇,方言德刑之美,遑记祸福之源。今帝典王策,犹不书性命之事,而微阙文,以为古必无之,斯亦师心之过也。且信顺殃庆,咸列姬孔之籍,谓之埋闭如小径乎。但言有远近,教有浅深,故使智者与此而夺彼邪?夫生必有欲,欲必有求,欲歉则争,求给则恬。争则相害,恬则相安。网罟之设,将蠲害以取安乎?且畋渔牲牢,其事不异。足下前答,已知牲牢不可顿去于今世,复谓畋渔不可独弃于古,未为通类矣。好生恶死,每下愈笃。故宥其死者顺其情,夺其生者逆其性。至人尚矣,何为犯顺而居逆哉?是知不能顿夺所滞,故因为之制耳。圣灵虽茂,无以睿惛之心,弱丧之民,何可胜论?罪罚之来,将物自取之。事远难致,不由天厨见遗;物近易耽,故常刍拳是甘。拯溺出隍,众哲所共,但化物不同,非道之异,不尽之让,亦如过当。子长爱奇,本不类此。
答曰:足下论仁义,则云情之者少,利之者多。言施惠则诈其遗贤忘报。在情既少,孰能遗贤,利之者多,曷云忘报?若能推乐施之士,以期欲仁之畴,演忘报之意,引向义之心,则义实在斯,求仁不远。释曰:情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闻之庄书,非直孤说,未获详校,遽见弹责。夫在情既少,利之者多,不能遗贤,曷云忘报?实吾前后勤勤以为不得配拟二仪者耳。复非笃论,所应据正?若乐施忘报,即为体仁,忘报而施,便为合义。可去欲字,并除向名。在斯不远,谁不是慕?
答曰:济有生之类云云,斯旨宏诞,非本论所及,无乃秦师将遁,行人言肆乎?释曰:足下论挟姬释,吾亦答兼戎周。足下以此抑彼,谓福及高门,吾伸彼抑此,云庆周兆物。足下据此所见,谓祚止公侯。吾信彼所闻,云尊冠百神,本议是争,曷云不及?夫论难之本,以易夺为体,失之已外,辄云宏诞,求理之途,几乎塞矣。师遁言肆,或不在此。
答曰:岂其相迫,居吾语子。圣人在上,不与百神争长;有始有卒,焉得无死之地云云。释曰:岂其相迫,一何务德。「居吾语子,又何壮辞?凡为物之长,岂急之所得?非唯不争,必将下之。不可见尊冠百神,便谓与百神争长,无乃取之滕薛,弃之体仁,和谓物有始卒,无不死之地,求之域内,实如来趣。前释所谓胜类诸区,有诚亦宜然者也。至如《山经》所图,仙传所记,事关世载,已不可原。况复道绝恒情,理隔常照,必以于我不然,皆当绝弃,此又所不得安。
答曰:夫辨章幽明,研精庶物云云。释曰:逮省此章,盛陈列代,文博体周,颇善师法。歌诵圣世,足为繁声。讨求道义,未是要说耳。昔在幼壮,微涉群纪。皇王之轨,贤智之迹,侧闻其略,敢辱其详,惠示之笃,实勤执事。
答曰:何必陋积庆之延祚,希无验于来生,蹲膜揖让,终不并足。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云云。释曰:不陋积庆,已伸信顺之条。贯希来生,亦具感报之说。藻兖大裘,同周一体。蹲膜揖让,何为不俱行一世。理有可兼,无谓宜舍。
答曰:蜀梁二叔,世人驿胥之譬,非本论所经,故不复具云。释曰:近此数条,聊发戏端,亦犹越人问布,见采于前谈,肄业及之,无相多怪。然二叔为问,欲以却编户之疑,没而不答,诚有望焉。足下连国云从,宏论风行。吾幽生孤说,每获窃议。此之不侔,事有固然。实由通才,所共者理,欻忘其烦,贪复息心(《弘明集》四。)。
沈氏述祖德碑 南齐 · 沈麟士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
沈莫盛于吴兴,始吾祖戎,建大勋,辞显秩,繇江北避地,居吴之馀不乡,其卒也,于永平元年,葬乡之金鳌山,时有金鹅飞集,三鸣而去,童谣曰:「金鹅鸣,沈氏兴,代代出公卿」。遂更名其山曰金鹅。夫天发物祥,人应歌咏,繇来之数,厥非偶然,盖由沈氏积善累行,肇基既远,而戎祖盛德大业,足以缵先绪,光祖宗,感天祐,昌后嗣,故吉祥之事,动而先见耳。沈本姬姓,自帝喾之妃姜嫄,践巨人迹而生后稷,树艺五谷,开粒食之源,贻万世之利,书曰:「后稷播种,蒸民而粒」是也。传[B]21玺叔望裔不窟生鞠,鞠生公刘,复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子庆节,国于幽,继皇仆、差弗、毁隃、公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组绀诸盩、及古公亶父,笃于仁义,避狄迁岐,民皆舍故土而归之。古公传王季文王,圣化普被,归命者四十国,孔子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迨武王受命,其同母弟聃季载,乃文王十子也。有才德,为司空,封于汝南平舆之沈亭,为沈子国,沈氏得姓,实始诸此。聃季卒,子伯桓立,伯桓卒,子坰立,坰卒,子采立,采卒,子乙初立,乙初卒,子苏立,苏卒,无嗣,弟杼承统,杼之子庚向,壬局,而庚向入为周卿,勤于王事,仍封其子忽于沈,忽卒,子不离立,不离卒,子辛生立,辛生卒,子已济立,已济卒,子遇立,遇卒,子楫立,楫卒,子德胤立,德胤卒,子鯆立,鯆卒,子逞立,年尚幼,周敬王元年,吴伐之,奔楚,子嘉立,以不赴召陵之会,晋怒,使蔡人灭其国。自聃季至嘉,历世十八,国虽小弱,然率忠厚,鲜有兵革之警。嘉生尹丙、尹戌,才略杰出,精于兵机,入楚为令尹。戌生诸梁,字子高,有五虎之威,九牛之力,怒发强须,摧锋敢战,楚封为叶公,生茂春及尹射尹文。茂春袭叶爵,传叶氏族。尹射生尹赤尹未,隐华山,尹文生随,楚内史司户参军。随生永中乙奇,永中生犹行,受业于曾子之门,仕齐卫大夫。犹行生安仁,安仁生同,俱齐大夫,居武城。同生郢,有才名,秦始皇并天下,诏封丞封(《元和姓纂》作「相」),辞徙江南。郢生平,平生祖,祖生保,汉文帝以征蛮功封竹邑侯。保生遵,太子太传敷德侯,家九江之寿春。遵生达及逵,达为骠骑将军,生乾,拜尚书令,乾生南阳太守弘,弘生河南郡守昂及勖,昂生御史中丞奋,奋生将。作大匠子恪,恪生尚书关内侯谏及谦,谦生靖,济阴太守。谏生戎,《姓纂》云:「郢十二伐孙」。字威卿,初为光禄勋,以九江从事,迁济阳太守,时尹良逆命,戎不烦兵甲,往谕降之,光武锡茅海昏侯,辞不受,因居吴兴,子孙蕃衍,毓秀产灵。凡金鹅乡之沈,皆出于祖戎,德文并著,辉映后先。戎子酆,字圣通,零陵太守,有善政,芝草生,黄龙见。次曰礼,尚书令。酆子侍御史景,字孟高,安平相。浒字仲高,帝以景端鲠清直,迁相河间王,捕诸奸佞,导王以礼,帝赐衣一袭以嘉之。景子荆州刺史彦,彦子湘东守文涞,涞子海阳令夔,夔子澜,澜子充,充子劲,官扬威将军,死节不屈,朝廷嘉其忠,赠东阳太守。劲子大长秋赤鲸及吏部尚书嘉。赤黥长子膺期,晋大中大夫。中子叔任,益州刺史。少子说道,梓潼太守。嘉子发,散骑常侍。次子坰,车骑将军。膺期生四子,长庆之,累建大功,加始兴公,赠司空。次虔之,为乐安令,居官清素,民皆德之。次岳,次峻,并文名冠世,峻为西台学士。其他支派咸昌,名人代有,照耀史策,统而举之,或远引高蹈,或致君泽民,或立言垂范,或折冲御侮,或孝友于家庭,或忠节殉国难,沈氏之兴,莫是过也。斯岂非戎祖盛德垂统之所致欤。宋元嘉三年,伯父叔兄辈侍中怀文贞公演之,襄公庆之、乐安令虔之、参军璞之、新宁男融之、吏部尚书昙庆,五兵尚书怀明、光禄大夫孟韪、征西长史叔仁等,念祖德不忘,表请于朝,诏曰:「东汉故臣沈戎,沈国嫡系,世有善行,才智兼长,忠义自矢,遂敢身入虎穴,谕以至诚,一矢不加,逆子格面,茅社之锡,用以旌功;乃国难既夷,挂冠远遁,舍故宅为佛寺,弃封侯如脱履,进不为身,退不为名,忠上洁己,邦家之光,沈氏积善,唯戎述之,可追封为述善侯」。并敕其所舍寺曰怀德寺。鸣呼,戎祖之德,久而弥彰矣。夫人于利害之关,富贵之际,见不透,决不力,避难苟禄,死无得称,以视戎祖为何如邪,是知叶祥于天人,而昭显于嗣裔,赠爵于后王,皆繇德也。麟士自愧固陋,雅志林泉,缉古人之遗书,考先世之德业,窃恐前徽或湮,后昆罔继,故述其大凡,勒之墓侧,以志不忘云。时大梁天监癸未春三月吉旦(《湖录,金石考》四。案:所列世系,多与《宋书·沈约》、《元和姓纂》不合。)。
报武陵王晔 南齐 · 萧道成
出处:全齐文卷二
见汝二十字,诸儿作中最为优者。但康乐放荡,作体不辩有首尾,安仁、士衡,深可宗尚,颜延之抑其次也(《南齐书·武陵王晔传》。晔作短句,诗学谢灵运体,以呈上报。)。
宿东园诗 南梁 · 沈约
押遇韵
陈王斗鸡道,安仁采樵路。
东郊岂异昔,聊可閒余步。
野径既盘纡,荒阡亦交互。
槿篱疏复密,荆扉新且故。
树顶鸣风飙,草根积霜露。
惊麇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茅栋啸愁鸱,平冈走寒兔。
夕阴带层阜,长烟引轻素。
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若蒙西山药,颓龄倘能度(○《文选》二十二。《诗纪》七十三。又《类聚》六十五引故、露、顾、兔、素五韵。)。
杂体诗序 南梁 · 江淹
出处:全梁文卷三十八
夫楚谣汉风,既非一骨,魏制晋造,固亦二体,譬犹蓝朱成采,杂错之变无穷,宫商为音,靡曼之态不极。故蛾眉讵同貌,而俱动于魄,芳草宁其气,而皆悦于魂,不其然与?至于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岂所谓通方广恕,好远兼爱者哉?乃及公干仲宣之论,家有曲直,安仁士衡之评,人立矫抗,况复殊于此者乎?又贵远贱近,人之常情,重耳轻目,俗之恒蔽;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士季假论于嗣宗,此其效也。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但关西邺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璧浮沈之殊,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初学记》二十一。)。今作三十首诗,学攴其文体,虽不足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摧云尔(《文选杂体诗》注。)。
答客喻 南梁 · 徐勉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
普通五年春二月丁丑,余第二息晋安内史悱丧之问至焉,举家伤悼,心情若陨,二宫并降中使,以相慰勖,亲游宾客,毕来吊问,辄恸哭失声,悲不自已,所谓父子天性,不知涕之所从来也。于是门人虑其肆情所钟,容致委顿,乃敛衽而进曰:仆闻古往今来,理运之常数,春荣秋落,气象之定期,人居其闲,譬诸逆旅,生寄死归,著于通论,是以深识之士,悠尔忘怀,东门归无之旨,见称往哲,西河丧明之过,取诮友朋,足下受遇于朝,任居端右,忧深责重,休戚是均,宜其遗情下流,止哀加饭,上存奉国,俯示隆家,岂可纵此无益,同之儿女?伤情损识,或亏生务。门下窃议,咸为君侯不取也。余雪泣而答曰,彭殇之达义,延吴之雅言,亦常闻之矣,顾所以未能弭意者,请陈其说。夫植树阶庭,钦柯叶之茂,为山累仞,惜覆篑之功,故秀而不实,尼父为之叹息,析彼岐路,杨子所以留连,事有可深,圣贤靡仰。今吾所悲,亦以悱始逾立岁,孝悌之至,自幼而长,文章之美,得之天然,好学不倦,居无尘杂,多所著述,盈帙满笥,淡然得失之际,不见喜愠之容,及翰飞东朝,参伍盛列,其所游往,皆一时才俊,赋诗颂咏,终日忘疲,每从容谓吾以遭逢时来,位隆任要,当应推贤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报恩明主,克保元吉。俾余二纪之中,忝窃若是,幸无大过者,繄此子之助焉。自出闽区,政存清静,冀其旋反,少慰衰暮,言念今日,眇然长往,加以阖棺千里之外,未知归骨之期,虽复无情之伦,庸讵不痛?于昔夷甫孩抱中物,尚尽恸以待宾,安仁未及七旬,犹殷勤于词赋;况夫名立官成,半途而废者,亦焉可已已哉?求其此怀,可谓苗实之义,诸贤既贻格言,喻以大理,即日辍哀命驾,脩职事焉(《梁书·徐勉传》,勉第二子悱卒,痛悼甚至,不欲久废王务,乃为《答客喻》其辞云云。)。
感知己赋赠任昉 南梁 · 陆倕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三
夜申旦而不寐,独匡坐而怨咨。命仆夫而夙驾,指南馆而为期。学穷书府,文究辞林。既耳闻而存口,又目见而登心。似临淄之借书,类东武之飞翰。轸工迟于长卿,逾巧速于王粲。固乃度平子而越孟坚,何论孔璋而与公干,或欲涉其涯涘,求其界畔。则浩浩淃淃,彪彪《泪干》》,譬长铗于鞘中,若龙渊与蜀汉。济济冠盖,祁祁隽逸。有窃风以味道,咸交臂以屈膝,或望路以窥门,空升堂而人室。彼春兰及秋菊,尚无绝于众芳。矧重仁与袭义,信辽辽兮未央。言追意而不逮,辞欲书而复忘,窃仰高而希骥,忽脂车而秣马。既一顾之我隆,亦东壁之余假。似延州之如旧,同伯喈之倒屣。附苍蝇于骥尾,托明镜于朝光。谓虚无而为有,布籍甚于游杨。于是柔条飒其成劲,白露变而为霜。岁忽忽而遒尽,忧与爱兮未忘。聚落茎于虚室,听羁雀于枯杨。炖郁悒其谁语,独抚抱而增伤。托异人以蠲忧,类其文而愈疾。索黄琼之寄居,造安仁之狭室。车出门其已欢,无论衔杯与促膝。譬邹子之吟松,故未寒而能栗,徒纳壤以作高,陋吞舟而为罔。值墨子之爱兼,逢太丘之道广。陪九万以齐征,激三千而同上。识公沙于杵臼,拔孝相于无名。非夫人之为感,孰云感于余情。指北芒以作誓,期郁郁于佳城(《艺文类聚》三十一。)。
诗品序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辉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照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昔《南风》之辞,《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云:「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古诗眇邈,人代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唱也。自王杨枚马之徒,辞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讫班婕好,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讫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之风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创变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初,有谢灵运,才高辞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大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此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烦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遗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赋,三曰比。文巳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写言寓物,赋也。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若夫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或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释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故辞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于是庸音杂体,各为家法。至于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视终沦平钝。次有轻荡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脁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脁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矣。嵘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馀,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哗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嵘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枝,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同博弈。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弦既掩,风靡云蒸,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睨汉魏而弗顾,吞晋宋于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游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梁书·钟荣传》)。
诗品下 其一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便,四声之论。或为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备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惟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常欲进《知音谕》,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辨,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鲍照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诗品下 其六 南梁 · 钟嵘
出处:全梁文卷五十五
晋中书张载、晋司隶傅玄、晋太仆傅咸、侍中缪袭、散骑常侍夏侯湛,孟阳诗乃远惭厥弟,而近超两傅。长虞父子,繁富可嘉。孝冲虽曰后进,见重安仁。熙伯《挽歌》,唯以造哀尔。
摘安石榴赠刘孝威诗 南梁 · 王筠
中庭有奇树,当户发华滋。
素茎表朱实,绿叶厕红蕤。
既标太冲赋,复见安仁诗。
宗生仁寿殿,族代河阳湄。
有美清淮北,如玉又如龟。
退书写虫篆,进对多好辞。
我家新置侧,可求不难识。
相望阻盈盈,相思满胸臆。
高枝为君采,请寄西飞翼(○文苑英华三百二十二。《诗纪》八十六。)。
谢东宫赐宅启 南梁 · 庾肩吾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六
肩吾居异道南,才非巷北,流寓建春之外,寄息灵台之下。岂望地无湫隘,里号乘轩,巷转幡旗,门容碗盖。况乃交垂五柳,若元亮之居,夹石双槐,似安仁之县。却瞻钟阜,前枕洛桥,池通西舍之流,窗映东邻之枣,来归高里,翻成侍封之门。夜坐书台,非复通灯之壁;才下应王,礼加温阮,官成名立,无事非恩(《艺文类聚》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