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匡城县业修寺碑 唐 · 段迥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
粤至高者天也。朗然悬七政之辉。至广者地也。宴然澄百川之气。虽则荡云沃日。宁浮夜壑之舟。合璧连珠。未照无明之域。岂若一人感梦。画象南宫。八脱洪源。传经西土。变灵威而救苦海。散法雨以济炎山。启方便之门。则三涂并轨。开有缘之路。则七戒居心。思元无测其浅深。博物莫知其近远。不生不灭。其惟释氏乎。此果园者。寺主希炎都师灵光奉为天皇天后以率土苍生之所立也。诸色人等之供修焉。法师夙达元风。雅通妙觉。察古今休咎。听浮图之铃。蹑寥廓高卑。飞德真之锡。将以登天游雾。岂徒鸣磬焚香而已哉。邑人成公滕定赵乾杨药师。并济北名家。山东英妙。挺含章之秀气。万古驰声。振夏日之严威。百代垂誉。长啸之后。惟若嗣音。故能疏烦想于心胸。莹虔诚以恭敬。悟色空之合迹。知内外之异门。欲碎斜山。先挥法刃。冀落尘网。愿触惠风。于是测景瞻星。共崇梵宇。万楹丛像。绿云上□百丈孤标。通天秀出。飞梁偃□拖太虚之彩虹。疏网参差。挂高楼之新月。金晖象驾。色乱丹霞。玉映鹤林。光摇碧雪。风吟仙铎。似闻观世之音。人步香阶。如到聪尼之国。尔乃春亭东指。板筑犹存。幽郭西瞻。弦歌如在。前□横海。□泛叶舟。后望大河。遥分竹箭。平原坱圠。嘉树扶疏。桃李茂盛。每垂秋实。松竹夹道。不变春荣。所谓戡智慧之铁围。得曹卫之宝势。于时天宝八载岁次巳丑四月乙未朔十月甲辰。迥筑室清济。地接祇园。持法丹经。心希妙理。拾百氏之芳润。美大释之形容。其词曰。
粤若大雄。赫然而见。既号普贤。仍为正遍。马寺东营。鹤林西变。道引佛□门开方便(其一)。
尊容俨雅。大厦宏敞。宝阁万重。星楼千丈。雁塔斜飞。横檐直上。日月为光。滴沥成响(其二)。
猗欤妙觉。彼□先知。真情有趣。法体无为。不可□议。岂得心非(其三)。
东拱春亭。西邻匡郭。朵散青莲。花开红药。慈云布而龙兴。甘露坠而珠落。不生不泯。惟□惟□(其四)。
游芝山记 南宋 · 钱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蜀阜存稿》卷三、道光《鄱阳县志》卷三一
比阅《番昜志》,慨想山川胜概,欲一往观焉,未暇也。乃九月九日偕计仲舒、小子默过九眼井,出永平门,趣荐福,登莫莫堂,览诸名牌,奕奕有生气。独率更片石,以奇取祸,不复可见尔。有挟许负术者,澜翻两吻,所投非所好,令人倦答,答以诗云:「知君满眼皆公卿,却来林下寻幽人。幽人骨相何足齿,独有此心拈向君。拈向君,君试相,不分部位难名状。楚东门外秋沉沉,碧天无际冰轮上」。浮洲缥缈出东湖,中兴、荐福相发挥,水未落,未可到,诗云:「一旬两度到湖边,尝过采芹漫漫,长堤尚渺然。说著蓬莱三万里,浮洲咫尺远如天」。天庆东营小室曰朝阳,屈曲而入,内迫而外无睹。绣衣尝憩止眷之,非眷斯室也,为祷晴爱朝阳也。余亦煮饼瀹茗留数刻,非留斯室也,对朝阳爱绣衣也。诗云:「见说轺车屡祷晴,痴云随手展朱明。面墙蓬瓮消题品,剩喜朝阳有凤鸣」。循城而北,上楚东阁,留短句云:「舍车步城堞,波光渺弥望。高阁雄楚东,势挟江湖壮。景胜翻作愁,目歛不忍放。悯彼堤南北,屋向水中葬。犹有昏垫民,避地巢其上」。紫极观僻城隅,宛若村疃,黄冠洁窗户,殖花竹以相乐,颇自成风。世路多艰,复成感慨云:「玉立窗前竹,怀哉颇未忘(比访舒裕未曾到。)。主人能好事,领客遍诸房。邻柝时方警,仙家日自长。老天回泰运,借榻卧羲皇」。径灵芝,趣土素、松门、苍悄,怀范文正、王梅溪两贤云:「入城复出城,曲直芝山上。木老寺逾古,宅幽秋倍壮。升堂如入谷,肃肃生气象。西阶范老师,东壁梅溪像」。穿廊端西出,蹑苔磴,拥翼而升,得五峰遗址,参差淡碧,出杳杳平湖落照间。宛转东南有曰江湖伟观,曰列岫,曰烟霏,面势略同,各自成趣。然名胜高躅,不专在是,诗云:「极目平湖接太空,康庐隐隐夕阳中。两贤偶尔诗留眼,千古名高五老峰」。其极曰一览,尤胜绝,隶人争指似某山某县,某山某州,吾不知也。右番江,左庐阜,抑又奇矣,诗云:「著脚鳌头势突空,恍然飞出水晶宫。番城烟锁重重柳,庐阜天垂淡淡峰」。士女嬉游,铿敲响山谷,余方怆切,念天地间多少孤负。小子忽从旁叹曰:「衢之民可怜」!遂成古调:「去年游齐山,春风酣鼓鼙。邻柝迫饶信,调遣无宁时。今年游芝山,民方免为鱼。衢冠三县焦,复迫饶信徽。微生良孔艰,昭代何多虞!等闲啸一夫,辄尔烦六师。赤子东江民,赖有皇华车。恩深死不贰,隐若山四维。井里酬佳节,熙熙恬不知。群游入郊原,鼓吹相追随。默也坐叹息,忽为衢生悲。一悲动万感,适亦契我思。天地吾仁中,元不分藩篱。干戈何当休,四海同熙熙」。薄暮言还,从者导由傍径,辄怅然曰:「吾生可再乎」?复寻故步,徘徊五峰而后返,诗云:「欲行还坐尽凝眸,何日重来到上头?缓步不妨寻旧路,便如曾得两番游」。是日也,芝山为最,又最从容,诗最多,特书之为《游芝山记》。
悲东姚 元末明初 · 周霆震
州东姚正叔奋起击贼不受爵赏一门死事数寇连岁不得逞志安成正叔力也乙未夏五月远寇悉锐而进衡头众背正叔潜与寇通间道直抵砦下正叔麾所部力战举旗招援兵监州普刺同知托欢达实密拥兵咫尺素忌其能众踊跃求自效二人力遏之姚死安成陷寇遂根盘姚所居小桥头过者无不流涕
吾州姚氏城东营,四年杀贼不为名。
一门忠义死相继,报国何重身何轻。
无端毒蛇生肘腋,嘘送黑云朝蔽日。
绦鹰咫尺呼不来,瞬息东藩失坚壁。
老姚忠血赤贯天,江南野史何人传。
殒身三世匪官守,异日合寘忠臣先。
郡兵北来思蓄锐,群盗凭城转无忌。
请看妇女与儿童,说著姚家总垂泪。
白头母吟 元末明初 · 杨基
白头母,乌头妇,妇姑啼寒抱双股。
妇哭征夫母哭儿,悲风吹折庭前树。
家有屋,屯军伍,家家有儿遭杀虏。
越女能嘲楚女词,吴人半作淮人语。
东营放火夜斫门,白日横尸向官路。
母言我侬年少时,夫妻种花花绕蹊。
夫亡子去寸心折,花窦花窠成瓦埒。
十年不吃江州茶,八年不归姊妹家。
兰芽菊本已冻死,惟有春风荠菜花。
只怜新妇生苦晚,不见当时富及奢。
珠帘台榭桃花坞,笙歌院落王家府。
如今芳草野乌啼,鬼火磷磷日未西。
侬如叶上霜,死即在奄忽。
新妇固如花,春来瘦成骨。
妇听姑言泪如雨,妾身已抱桥边柱。
纵使征夫戍不归,芳心誓不随波去。
城虎词 元末明初 · 高启
出处:御选明诗卷四
候潮门开啼早鸦,有虎忽入居人家。
母儿畏窜鸡犬伏,排篱突户谁能遮。
狞风动树初哮吼,惊起东营捉生手。
怒拔长戈试一舂,目光落地伥魂走。
南山藜藿深冥冥,白日横行谁敢撄。
何为离窟来城市,牙爪虽全不能恃。
君不见壮士遭急缚,失路穷时亦如此。
海州东轩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五
东营独坐日西斜,吏散庭空雀可罗。
水涸小塘闻吠蛤,雨馀深院见残花。
三滩桑梓归心迫,孤竹风烟引兴多。
欲识当年游子意,佳城郁郁故山阿。
题金训导载宁行诗轴。仍侑山南在营行 其二 明 · 朴祥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出处:讷斋先生续集卷第二
洛水山南左右分,东营首镇海壖云。
月明细柳喧歌吹,曾是征西李冠军。
职方蒋东川辟东山为东营偕陈敬亭偶登东川留酌赋此纪怀 明 · 庞嵩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公老榻千年梦,蒋部开山若与盟。
削屐愧无携妓兴,对壶偏藉雅歌情。
八公草木先驱□,一雨东南已洗兵。
山下愿培三径竹,东山佳赏傲东营。
南城校射歌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秋城画角鸣凄凄,秋村白草何离离。
将军匹马出平陆,万众追随如鸟飞。
停鞍跃下古道左,此中校射能驱驰。
指点斜阳列武帐,周遭红伏翻龙旂。
踞坐胡床手长剑,甲士鱼行凭指挥。
一声未绝万夫诺,插剑弯弓皆健儿。
辞弦向的八十步,赭衣鼓吏搥牛皮。
鼓声腾腾角声起,芦笳觱篥相参差。
将军大笑呼进酒,烹牛脍鲤黄金罍。
属车载有能讴者,天魔之舞誇胡姬。
长愁短恨藏薄面,秋山的的扬修眉。
舞罢持觞倚前席,将军漫舞妾致词。
将军但爱歌喉转,将军不惜酒杯疲。
争羡汾阳爱歌舞,谁知一身任安危。
尊空日落复下令,龙蜓山草今年肥。
各各执鞭控千里,东营牵出西营骑。
一军将令更上马,金戈白羽群纷披。
中有紫衣年十五,风流矫矫伊为谁。
云是西凉贵公子,别来失路徒依依。
万里艰难走东粤,瓜花零乱青门非。
呼鹰跃犬且自乐,吹箫击筑安可知。
丈夫勋名本自许,区区摇落非所悲。
君不见淮阴曾出胯下时,里中少年羞不为。
愿以千金报漂母,始知一饭不忘恩。
又不见班生落魄走边塞,悲来投笔不堪言。
玉门关外老不入,丈夫莫叹功名迟。
二人老幼本不同,英雄志略古所稀(以上《樾巢诗集》)。
登光岳楼即事再叠旧作韵二首 其一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七
烟中九点辨齐区,舟溯漕川舣岸隅。
尚忆戒严邻贼境,即看剪逆靖康衢(前岁秋寿张逆匪王伦纠众不法侵扰寿张阳谷堂邑三县佔㩀临清旧城抢掠附近村庄东昌境既毗邻且闻贼有窥伺之意郡城防守甚严因山东营兵怯懦无能贼得肆其猖獗特遣大学士舒赫德等统率八旗劲旅𠞰捕距其倡乱甫一月旋即扫平贼众悉就擒伏法诸境晏然)。
轩窗纳景画图展,老幼迎銮陌巷铺。
前席更频咨大吏,穷乡元气复乎无。
轻舆由万泉庄遂至圣化寺杂兴四首 其一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八
疏治昆湖大局成,迤西延及迤东营。
万泉有事剔淤塞,相视无非为利耕。
读戚继光传 清 · 舒位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二
楼船横海海水立,浪花群飞炮声黑。
十年祀神神不灵,七道攻贼贼转急。
将军觥觥东海东,鸳鸯阵列鲸鲵封。
积水不知日本国,捷书早到甘泉宫。
初遇东营岙,再击平海卫。
龙蛇一镜卷烟波,弦酌三军整巾带。
谁为赵充国,险作马伏波。
开边功罪自可定,著书岁月何其多。
可怜垂老转局促,百战间关百身赎。
前时尚有胡梅林,后此更无张太岳。
南歌子 其一 忆张垣小聚简造年兄 现当代 · 张中行
押麻韵
上堡三更月,东营四月花。
关河夹岸满平沙,坝上连山尽处即天涯。
南歌子 其二 忆张垣小聚简造年兄 现当代 · 张中行
押麻韵
我唱商讹徵,君游步代车。
旗亭共酌听胡笳,醉眼不知何地是吾家(上堡及下句东营,皆张家口地名,在大境门内。坝上,张家口西北一带。)。
王氏字说辨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九
空:无土以为穴则空无相,无工以空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空名不立。
「作」「相」之说出于佛氏,吾儒无有也。佛之言曰,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则空之名不为作相而立也。工穴之为空,是灭色明空。佛氏以为断空非真空也,太空之空,岂工能穴之耶?色空,吾儒本无此说,其义于儒佛两失之矣。
倥侗:真空者,离人焉,倥异于是,特中无所有耳。大同者,离人焉,侗异于是,特不能为异耳。
真空者,离人焉,是离色,则空非即空也。大同者,离人焉,有离则非大同也。《列子》曰:「和者大同于物」。夫五味非一也,相得而后和,有离焉则非和也。万物固非一类也,各于类而同之,则所同不广矣;合而和之,然后为大同。
同:彼亦一是非也,此亦一是非也,物之所以不同,冂一口则是非同矣。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非冂其一口所能同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矣,何同之有?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乃能同也。同异之名不为是非而有也,如乐统同、礼辨异,同姓异姓之类,何是非之有?
金铜:金,正西也,土于此终,水于此始。铜,赤金也,为火所胜,而不自守,反同乎火。
《月令》于金木水火皆以成数言之,惟土曰其数五而已。盖五行皆主土而后成,故土主于四季,无终于正西之理。水土俱生于申,则正西亦非水土始终之所也。五金皆为火所胜,而不能自守,反同于火,非特铜而已。然谓之铜者,盖五金皆金,正谓黄金为金,铜亦黄也,同于金而已。
童:始生而蒙,信本立矣;方起而稚,仁端见矣。
四端皆根于人心,与生俱主也,非特信仁而已,以蒙为信本,稚为仁端,皆无是理也。
中:中通上下,得中则制命焉。
中者,天下之大本,非特通上下而已,是未知中之为中也。
忠:有中心,有外心。所谓忠者,中心也。
心无中外,以忠为中心,无是理也。《礼器》曰:「礼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也;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也」。盖用心之有内外耳,非心有内外也。
洪:洪则水共而大,《洪范》所谓洪者,五行也,亦共而大。
「《洪范》所谓洪者,五行也,亦共而大」。夫五行有休囚废主,无共大之理。
鸿:大曰鸿,小曰雁,所居未尝有正,可谓反矣。然而大夫贽此者,以知去就为义。小者随时,如此而已;乃若大者随时,则能以其智兴事造业矣。鸿从水,言智,工言业,故又训大。《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若大夫者,不能充也。
鸿雁一物也,有小大之异,鸿亦无兴事造业之理。若大夫者不能充此,《周官》太宰卿一人,卿即上大夫也,故《王制》曰:「上大夫卿」。而《周官》有中大夫而已,则上大夫,卿是也。太宰所谓一相也,不能充此,其孰能充之?
公:公虽尊位,亦事人,亦事事。
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非事事故也。
松柏:松,华犹槐也,而实亦玄。然华以春,非公所以事上之道。柏视松也,犹伯视公,伯用诎,所执躬圭者以此;公用直,所执桓圭者以此。
「松,华犹槐也,而实亦玄。然华以春,非公所以事上之道」,不知孰为事上之道耶?柏视松也,犹伯视公,伯执躬圭,公执桓圭,无取诸松柏之义,皆私意之凿也。
笼:从竹,从龙。内虚而有节,所以笼物,虽若龙者,亦可笼焉。
龙非可笼之物也。
冬:春徂夏,为天出而之人;秋徂冬,为人反而之天。
四时之运,终则有始,天行也,无之天、之人之异。
天示:一而大者天也,二而小者示也。又曰:天得一而大,地得二而小。
「一而大者天也,二而小者示也」,又曰「地得二而小」,何也?夫域中有四大,而地居一焉,何小之有?
义和:敛仁气以为义,散义气以为和。
牺牲:残而杀之和,所以制物;完而生之义,所以始物。
「歛仁气以为和」,又曰「残而杀之和,所以制物」;「散义气以为义」,又曰「完而生之义,所以始物」,殊无理也。
戏:自人言之,交则用豆,辨则用戈,虑而后动,不可戏也,戏实生患。自道言之,无人焉用豆,无我焉用戈。无我无人,何虑之有?用戈用豆,以一致为百虑,特戏事耳。戏非正事,故又为于戏、倾戏之字。
自人言之,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皆辨也,何用戈之有?礼之用豆,无非道也,以用豆用戈为戏事,则先王所以交神人,讨有罪,皆戏耳,此何理也?
置罢:上取数备,有以冂下,则直者可置,使无贰适,惟我所措而已;能者可罢,使无妄作,惟我所为而已。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未闻直者可置,使无贰适,惟我所措而已。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愿立于其朝矣」。未闻能者可罢,使无妄作,惟我所为而已。熙宁之初,贤能不容于朝,纷更祖宗之法,惟我所为而已,用此说也,其为害岂浅哉!使其说行,则其祸天下后世,商君之法,不如是烈矣。
终:无时也,无物也,则无终始。
终则有始,天行也,时、物由是有焉,天行非有时、物也。《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又曰「诚者物之终始」,盖惟无息故尔,又奚时、物之有?
聪:于事则听思聪,于道则聪忽矣。
事道初无二也,故孔子之相师亦道也。圣人宪天之聪,天非有事也,何多事而聪之有?
思:出思不思,则思出于不思。若是者,其心未尝动出也,故心在内。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思之至于无思,则天之道也。故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出思不思,则思出于不思」,无是理也,与所谓「出怒不怒」异矣。
菋荎蕏:菋,一草而五味具焉。即一即五,非一非五,故谓之荎。众而出乎一,亦反乎一,故谓之蕏。
未有一物而具五味者。「即一即五,非一非五」,皆谬悠之辞也。
之:有所之者,皆出乎一,或反隐以之显,或戾静以之动。中而卜者,所之正也。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则隐显一理也,非反隐以之显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静一体也,非戾静以之动也。非夫通幽明之故,知神之所为,孰能与于此?
懿徽:壹而恣之者,懿也,俊德之美也。微而纠之者,徽也,玄德之美也。
俊德非恣之所能,玄德非纠之所及。
除:有阴有阳,新故相除者,天也。有处有辨,新故相除者,人也。
一日之顷,一身之中,而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新新不穷,未尝相除也。有处有辨,与阴阳异矣。
蟋蟀:蟋蟀阴阳,帅万物以出入,至于蟋蟀,其率之为悉。蟋蟀,能帅阴阳之悉者也,故《诗》每况焉。
阴阳之运,万物由之而生成焉,非帅万物以出入也,阴阳亦非蟋蟀所能帅也。
红紫:红,以白入赤也。火革金,以工,器成焉;凡色,以糸染也。紫,以赤入黑也,赤与万物相见,黑复而辨于物,为此而已。夫有彼也,乃有此也,道所贵,故在糸上。工者,事也;此者,德也。
白受采,五采皆以白为质,非特火革金为红也。「赤与万物相见,黑复而辨于物,为此而已」,不知为此者何义也?
丰:丰者用豆之时。
祭用数之仂,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用豆非特丰之时而已。
崇高:高言事,崇指物,阴阳之义。
崇高无阴阳之义(《杨龟山先生集》卷七。)。
义和:四库本无「和」字。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三、《水心文集》卷二四、《黄氏日钞》卷六八、《新安文献志》卷八一、嘉庆《黟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乾道七年四月十二日,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汪公勃薨,年八十四。十月己酉,葬会昌乡蜀里北庄村。嘉定十三年,曾孙纲以墓上之铭来请。公字彦及,徽州黟人。年十八,州荐士称首。试辟廱太学,锋锐明敏,同舍畏伏,尊以宿旧,垂三十年。绍兴三年,类省试饶州。二年,登进士第。主严州建德簿,池州建德丞。京口置沿江安抚,辟为属。十三年,除太常寺主簿。高宗厌戎马久,思壹休息,既定和亲,罢诸将兵,而名士大夫,皆谓「父兄雠未报,兵未当罢」。上患之,择耆艾质厚不与赵、张同好恶者居纪纲地,共持国论。公自御史台检法官为监察御史,奏事殿中,上方书《孝经》,公奏:「显仁后归,孝之大也。请刊石,摹以赐群臣诸生,示天下子道」。又言:「新学初建,科场适开,万方趋向于是乎卜。学者不粹然一出于孔氏,而以专门曲学乱之,可乎」?上曰:「此所以正人心也」。诏有司,「凡私意臆说尽黜之」。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蔡攸家人至行在,公历陈「靖康祸变,臣子不忍闻」。上读疏悲愤,亟命临安还之所贬州,京子孙不用赦令内徙。进侍御史,言:「陛下近以各郡土俗利害,随宜增损,裕养民力,其节目甚多,给舍条上矣。宜令监司以方镂之,遍下州县,使百姓户晓,而劾其稽违者」。由是上益以公为知大体,明治道,擢授谏议大夫,兼侍讲。押班赵辙凭宠作势,妄占人庐舍,公奏,斥之外。上曰:「逐一内侍而其类皆竦,人知畏矣」。愈奇公,可大用也。迁御史中丞。十八年,遂以端明殿学士副密院事。段拂罢,兼摄东府事。自秦桧志得,恶同列偪己,始废序迁之制。甫签署或参知,已逐去,俄复窜谪。公上所属任,非桧引者,每造前倾接,俞咈旋首,下殿目送,必与桧钧礼。桧瞬息间喻意,相縻岁馀,未有以逞。公顾桧忮忍,欲有所建白,答上恩遇,常沮塞不得间,则叹息曰:「此岂伴食处哉」!及赐桧犀带,忽问:「枢密有否」?使者言:「带二,一赐枢密」。桧怃然曰:「上果厚汪枢哉」?弥不平。公亦慨然曰:「吾可以去矣」!即告上:「陛下幸哀臣母老病,得退就田里」。上雅知公为桧发也,重慰荐,以旧职食宫观禄。终桧在,不敢动摇公者,上力也。桧死,起知湖州。廉俭至骨,不费公使一物,内屏烛跋,撚纸代燎。政以慈爱为主,劝两讼勿争,词致殷重,其人感悦合掌结欢而散。霅上相语:「莫激恼这佛」!将老,上终始念公,超秩三等,制曰:「为民借留」。叶义问,故人也,有隐憾,上章毁诋,夺学士。孝宗初,特诏复与,言者未已,命再格。又诏复龙图阁,而公已薨,遂追复焉。盖当桧亡后,一时党援,刬薙焚汰,不啻草莽。独公老成重德,人无异词,虽为义问排毁公者,后亦卒自悔恨。而二宗眷眷于公如此。嗟夫!是非贤否之实,岂终不可定哉!汪氏望于黄陂,世序甚远,然未有仕者。公始赠曾祖昌龄太子少保,祖惟立少傅;父才贵太子太师。在饶州也,张琪兵突黟县,家遁溃不相知,母舒氏陷贼几不脱。寇退,邑落死走十三四,而公奏名以归,长幼各聚,数里内无一亡失。乡人惊异曰:「是公素孝谨,天殆活之」!既贵,封舒氏延康郡,逮西府之养云。赠其配曰祝氏高平,曰唐氏南昌,皆郡夫人。四子,作砺,湖北提刑;作舟,监行在都茶场;作霖,京西安抚司干官;作乂,清江丞。孙十一人,义和,侍御史;义荣,大理丞;义端,徽猷阁待制;义质,蕲春簿;义的,太学内舍生;义路,义处,义方,义实,义善,义准。曾孙纲,直秘阁浙东提刑;纪,赣县丞;统,通判楚州;纮,监平江府赡军库;绛,知龙阳县;缜,知永兴县;绶,知丰城县;绎,通判安丰军。公诚笃款尽,自少至老,不欺无妄。尤简朴,安同异,行畴垄中,农坐桑语,尔汝如一人。岁侵,倒廪下其直,巨姓皆曰:「枢密尚减价,我何敢求赢」!故市籴常平,黟人亦以为佛也。公在时,诸孙已取高第。后侍从相踵,至纲三世,卓然异材,宜于内外善类合一,追述祖德,销熄诬谩,太史公所谓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世家之流也,不止铭墓而已。铭曰:
治古君臣,与道合离;卜用一相,至公匪私。舜命伯禹,稷、契参之;迹不存家,心国是毗。翼翼高宗,进臣以恭;独我偃我,尔无尚同。断断汪公,辅君以忠。臣岂不比,曰君是从。事往论移,群讪一声;虽与桧异,难于自明。惟两圣人,深照厥诚;始黜终复,生冤死荣。坟彼北庄,其下靡刻;蜀笋仍存,翁仲犹默。碑铭新特,纲也念德。碑坚有泐,铭坚无惑。
十二月日。
平江府枫桥普明禅院兴造记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一
平江自唐白公为刺史时,即事赋诗,已有八门六十坊、三百桥、十万户,为东南之冠。逮乾符、光启间,大盗蜂出,争为强雄,而武肃王钱镠以破黄巢、诛董昌之功,尽有浙东西地。五代分裂,诸藩据数州自王,王独常顺事中国。有宋受命,尽籍土地府库,帅属朝京师,遂去其国。盖自长庆讫宣和,更七代三百年,吴人老死不见兵革,覆露生养至四十三万家,而吴太伯庙栋犹有唐昭宗时宁海镇东军节度钱镠姓名书其上,可谓盛矣!建炎盗起,官寺民庐一夕为灰烬,而枫桥寺者,距州西南六七里,枕漕河,俯官道,南北舟车所从出,而岿然犹亡恙,殆有数焉。寺无石志,按吴《图经》,实妙利普明禅院,而不著经始之岁月。唐人张继、张祐尝即其处作诗记游,吟诵至今,而枫桥寺遂知名于天下。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祐重建浮图,七成峻峙,蟠固龙天,鬼神所共瞻仰。至嘉祐中,改赐普明禅院,而繁雄玮丽之观滋起矣。属有天幸,仅脱于兵火,而官军蹂践,寺僧逃匿,颓檐委蛇,飘瓦中人。卧榻之上仰视天日,四壁萧索,如逃人家。绍兴四年,长老法迁者,会其徒人居之,而相其室无不修,铢积寸累,扶颠补败,栋宇一新,可支十世。寺有水陆院,严丽静深,龙象所栖。升济幽明,娄出灵响,尤为奇胜。而塔之役最大,更三年而后就。一日,迁先过余言曰:「愿有纪也」。余尝怪天下多故,县官财匮力屈,天子减膳羞,大臣辞赐金,将吏被介胄以死,士大夫毁车杀牛以食;而吾民则输家财助边,率常睊睊然举首蹙额,疾视其上,无慨然乐输之意。而佛之徒无尺寸之柄,左右介绍之先,瓦盂锡杖,率尔至门,则倒衣吐哺,躧履起迎,惟恐后己。乃捐金帛,指囷廪,舍所甚爱,如执左契,交手相付无难色。此何道也?余观迁老积精练,学苦空,敝衣粝食,不以一毫私其身,日以饬蛊坏、起颓仆为急。又饬其徒三二辈持钵扣门,或持簿乞民间,日有获焉,惟资以治寺。以故一方之人向慕之,凡所欲为无不如志,故成就如此。今吾乡县之大人者,晨拥百吏,坐一堂之上,赫然神明之临;天阻声威以怛之,而后吏得以投其隙。吾欲以柔道理之,量其力之所堪任,而与之为均;无急之以期,无使吏迫之,上下休戚,共为一体,人人欢然欣戴,如驹犊婴儿之慕,以尽夫为民父母之道。夫以子弟而事父母,其于奉佛,固无间然矣。故著余之所欲言者以为记,使归刻焉。绍兴十六年八月日,晋陵孙某记(《鸿庆居士文集》卷二二。又见《吴都法乘》卷一○上之下,《吴郡志》卷三三,《吴都文粹》卷八,《姑苏志》卷二九,《寒山寺志》卷一,光绪《苏州府志》卷四○。)。
之功;原无,据《吴都法乘》补。
顷见同舍柯博士所赠赵孝子歌真佳作也客以是卷继求余言遂用柯韵作一首 元 · 欧阳玄
出处:圭斋文集卷四
利津城,城上乌,飞向城南丛冢呼。
冢前无人作寒食,但有被发哀号孤。
行人厌乌见被𩬊,憾欲射乌金仆姑。
灵乌下告孤儿苦,远访亲骨踰重湖。
儿生四岁时,父别阿㜷去。
㜷老妇已孀,养儿为儿娶。
儿思往从父,念㜷共燥湿。
今年令伯正陈情,他日韩湘竟收骨。
江南五千里,山东二百州。
州州旅寓有南北,尔父存亡何处求。
跣行及河十趾血,河风吹沙天慄烈。
遭逢执友向燕蓟,指示丘墟濒海碣。
身为卫子𩬊缒鞍,鞍忽堕地开亲穴。
君不闻饶娥江头哭,父尸浮鼋鱼。
孝子精神贯今古,明神降鉴寒空虚,博士作歌传里闾。
赵孝子 元 · 揭傒斯
庐陵赵孝子,四岁父行贾。
一去三十年,家惟大母母。
大母已云没,而父行不归。
儿长亦有妇,母子聊相依。
从父自北来,汝父久已死。
母子哭相问,父死何乡里。
闻汝父死时,不知汝父处。
汝但欲往问,京师多旧故。
再拜别阿母,行行至京师。
自念不见父,儿死无归时。
乃有曾长(一作老)者,往昔与父善。
言汝父死处,滨州利津县。
徒跣二千里,薄言至利津。
朱琪张文辈,一一陈所因。
死以某年月,葬以某木棺。
姓名某所题,近在城南端。
城南冢累累,翳然榛莽中。
极目千万冢,谁能识其踪。
行哭七日馀,欲死不得所。
生者无由知,死者岂能语。
解发系马鞍,负之坟坟过。
吾父傥有知,发解鞍自堕。
俄至一坟前,鞍堕发自解。
开坟见前和,题字宛犹在。
既见父姓名,痛绝心始安。
函骨陈野祭,禽鸟声为酸。
邻老四面来,惊叹未曾有。
相帅报县官,县官骇之久。
即日上大府,大府咸异之。
次第闻中朝,行子正南驰。
行子行且伤,哭踊如初丧。
路遥山川阻,何时至故乡。
故乡既云至,葬祭无迟礼。
母子永不离,万事若流水。
闻者尽称孝,见者皆感泣。
期尔百世昌,望尔百禄集。
儿今一无愿,愿母长不老。
岁岁父坟前,洒饭坟上草。
龙江泛舟杂兴 其二 明 · 申用溉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二乐亭集卷之六
堂下龙湾是利津,贾船商舶竞昏晨。
秋风犹自清诗肺,海浪安能洗闹尘。
故泛轻舟归别浦,远随霜雁伴闲身。
从今兴在蚕头外,留待翻波月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