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关键词
诗文库 正文
复高年子孙诏建元元年四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古之立教,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
然则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
今天下孝子顺孙,愿自竭尽以承其亲,外迫公事,内乏资财,是以孝心阙焉。
朕甚哀之。
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汉书·武纪》)
改元大赦诏元封元年四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不任。
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祠大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此三语《汉书》作「故用事八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然如有闻。)
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此下《汉书》有「其以十月元封元年」)
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无出今年租税。
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
行有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史记·封禅书》,又褚补《武纪》作「依依震于怪物」,又略见《汉书·武纪》。)
奉诏诘徐偃矫制状 西汉 · 终军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七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颛己之宜;
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
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馀臧,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盐铁。
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邪?
将势宜有馀,而吏不能也?
何以言之?
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
鲁国之鼓,当先具其备,至秋乃能举火。
此言与实反者非?
己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
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自予必死而为之邪?
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汉书·终军传》)
议封禅对 西汉 · 儿宽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陛下躬发圣德,统楫群元,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神所乡,征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
其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盛节也。
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祗,祗戒精专以接神明。
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而为之节文。
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
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
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汉书·儿宽传》:及议欲放古巡狩封禅之事,上以问宽。宽对,上然之。)
上书请立武帝 西汉 · 燕王旦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窃见孝武皇帝躬圣道,孝宗庙,慈爱骨肉,和集兆民,德配天地,明并日月,威武洋溢,远方执宝而朝,增郡数十,斥地且倍,封泰山,禅梁父,巡狩天下,远方珍物陈于太庙,德甚休盛,请立庙郡国(《汉书·武五子传》)
条奏便宜 西汉 · 魏相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
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
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
臣相智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未得所繇。
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喂,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
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波池,禁秣马酤酒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
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
谨案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
元鼎二年平原渤海泰山东郡溥被灾害,民饿死于道路。
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诏振救,乃得蒙更生。
今岁不登,谷暴腾踊,临秋收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
西羌未平,师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蚤图其备。
唯陛下留神元元,帅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汉书·魏相传》: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
凤皇集甘露降诏元康元年三月 其一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乃者凤皇集泰山陈留,甘露降未央宫
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协宁百姓,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
内省匪解,永惟罔极。
《书》不云乎,「凤皇来仪,庶尹允谐」。
其赦天下徒,赐勤事吏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自中郎吏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鳏寡孤独、三老、孝弟力田帛。
所振贷勿收(《汉书•宣纪》)
别录 其七十九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八
朔之文辞,此二篇最善。
其余有《封泰山》,《责和氏》,及《皇太子生禖》,《屏风》,《殿上柏柱》,《平乐观赋猎》,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
师古曰:刘向《别录》所载(《汉书·东方朔传》)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三十三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泰山以超北海(《御览》三十九)
剧秦美新 西汉 · 扬雄
 出处:全汉文 卷五十三、文选卷四十八
诸吏。
中散大夫臣雄,稽首再拜上封事皇帝陛下:臣雄经术浅薄,行能无异,数蒙渥恩拔擢伦比,与群贤并,愧无以称职。
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
粹清之道,镜照四海,听聆风俗,博览广包,参天贰地,兼并神明,配五帝,冠三王,开辟以来,未之闻也。
臣诚乐昭著新德,光之罔极,往时司马相如作封禅一篇,以彰汉氏之休。
臣常有颠眴病,恐一旦先犬马,填沟壑所怀不章,长恨黄泉,敢竭肝胆,写腹心,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
臣雄稽首再拜以闻,曰: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或玄而萌,或黄而牙。
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爰初生民,帝王始存。
在乎混混茫茫之时,舋闻罕漫而不昭察,世莫得而云也。
厥有云者:上罔显于羲皇,中莫盛于唐虞,迩靡著于成周。
仲尼不遭用,春秋因斯发。
言神明所祚,兆民所托,罔不云道德仁义礼智。
独秦屈起西戎,邠荒岐雍之疆,因襄文宣灵之僭迹,立基孝公,茂惠文,奋昭庄,至政破纵擅衡,并吞六国,遂称乎始皇
盛从鞅仪韦斯邪政,驰骛起剪恬贲之用兵,刬灭古文,刮语烧书,弛礼崩乐,涂民耳目。
遂欲流唐漂虞,涤殷荡周,㸐除仲尼之篇籍,自勒功业,改制度轨量,咸稽之于秦纪。
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
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犷不臻
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潜;
大茀经霣,巨狄鬼信之妖发。
神歇灵绎,海水群飞。
二世而亡,何其剧与!
帝王之道,兢兢乎不可离已。
夫能贞而明之者穷祥瑞,回而昧之者极妖愆。
上览古在昔,有凭应而尚缺。
焉坏彻而能全?
故若古者称,威侮者陷,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祐者哉?
丰沛,奋迅宛叶,自武关项羽戮力咸阳,创业蜀汉,发迹三秦,克项山东,而帝天下。
擿秦惨酷尤烦者,应时而蠲。
如儒林、刑辟、历纪、图典之用稍增焉。
秦馀制度,项氏爵号,虽违古而犹袭之。
是以帝典阙而不补,王纲弛而未张,道极数殚,闇忽不还。
逮至大新受命,上帝还资,后土顾怀,玄符灵契,黄瑞涌出,滭浡沕潏,川流海渟,云动风偃,雾集雨散,诞弥八圻,上陈天庭,震声日景,炎光飞响,盈塞天渊之閒,必有不可辞让云尔。
于是乃奉若天命,穷宠极崇,与天剖神符,地合灵契,创亿兆,规万世,奇伟倜傥谲诡,天祭地事。
其异物殊怪,存乎五威将帅,班乎天下者,四十有八章。
登假皇穹,铺衍下土,非新家其畴离之。
卓哉煌煌,真天子之表也。
若夫白鸠丹乌素鱼断蛇,方斯蔑矣。
受命甚易,格来甚勤。
昔帝缵皇,王缵帝,随前踵古,或无为而治,或损益而亡。
岂知新室委心积意,储思垂务,旁作穆穆,明旦不寐,勤勤恳恳者,非秦之为与?
夫不勤勤,则前人不当;
恳恳,则觉德不恺。
是以发秘府,览书林,遥集文雅之囿,翱翔乎礼乐之场,胤殷周之失业,绍唐虞之绝风,懿律嘉量,金科玉条,神卦灵兆,古文毕发,焕炳照曜,靡不宣臻
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鸾肆夏以节之,施黼黻衮冕以昭之,正嫁娶送终以尊之,亲九族淑贤以穆之。
改定神祇,上仪也。
钦修百祀,咸秩也。
明堂雍台,壮观也。
九庙长寿,极孝也。
制成六经,洪业也。
北怀单于广德也。
若复五爵,度三壤,经井田,免人役,方甫刑,匡马法,恢崇祗庸烁德懿和之风,广彼搢绅讲习言谏箴诵之涂,振鹭之声充庭,鸿鸾之党渐阶。
俾前圣之绪,布濩流衍而不韫韣,郁郁乎焕哉!
天人之事盛矣,鬼神之望允塞
群公先正,罔不夷仪;
奸宄寇贼,罔不振威。
绍少典之苗,著黄虞之裔。
帝典阙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
厥被风濡化者,京师沈潜,甸内匝洽侯卫厉揭,要荒濯沐,而术前典,巡四民,迄四岳,增封泰山,禅梁父,斯受命者之典业也。
盖受命日不暇给,或不受命,然犹有事矣。
况堂堂有新,正丁厥时,崇岳渟海通渎之神,咸设坛场,望受命之臻焉。
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
回面内向,喁喁如也。
帝者虽勤,恶可以已乎?
宜命贤哲作帝典一篇,旧三为一袭,以示来人,摛之罔极。
令万世常戴巍巍,履栗栗,臭馨香,含甘实,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则百工伊凝,庶绩咸喜。
天衢,提地釐,斯天下之上则已,庶可试哉!
许皇后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皇帝问皇后,所言事闻之。
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
夫以阴而侵阳,亏其正体,是非下陵上,妻乖夫,贱逾贵之变与?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变异为众,莫若日蚀大。
汉兴,日蚀亦为吕、霍之属见。
以今揆之,岂有此等之效与?
诸侯拘迫汉制,牧相执持之也。
又安获齐赵七国之难?
将相大臣,裹诚秉忠,惟义是从,又恶有上官、博陆宣成之谋?
若夫徒步豪杰,非有陈胜项梁之群也;
匈奴、夷狄,非有冒顿郅支之伦也。
方外内乡,百蛮宾服,殊俗慕义,八州怀德,虽使其怀挟邪意,犹不足忧,又况其无乎?
求于夷狄无有,求于臣下无有,微后宫也当,何以塞之?
日者,建始元年正月,白气出于营室。
营室者,天子之后宫也。
正月于《尚书》为皇极。
皇极者,王气之极也。
白者西方之气,其于春当废。
今正于皇极之月,兴废气于后宫,视后妾无能怀任保全者,以著继嗣之微,贱人将起也。
至其九月,流星如瓜,出于文昌,贯紫宫,尾委曲如龙,临于钩陈,此又章显前尤,著在内也。
其后则有北宫井溢,南流逆理,数郡水出,流杀人民。
后则讹言相传惊震,女童入殿,咸莫觉知。
夫河者水阴,四渎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绝纪之应也。
乃昔之月,鼠巢于树,野鹊变色。
五月庚子,鸟焚其巢太山之域。
《易》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言王者处民上,如鸟之处巢也。
顾恤百姓,百姓畔而去之,若鸟之自焚也。
虽先快意说笑,其后必号而无及也。
百姓丧其君,若牛亡其毛也。
故称凶。
泰山,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今正于岱宗之山,甚可惧也。
三月癸未,大风自西摇祖宗寝庙,扬裂帷席,折拔树木,顿僵车辇,毁坏榄屋,灾及宗庙,足为寒心!
四月己亥朔,日蚀东井转旋且索,与既无异。
已犹戊也。
亥复水也。
明阴盛,咎在内。
于戊己,亏君体,著绝世于皇极,显祸败及京都
东井,变怪众备,末重益大,来数益甚,成形之祸月以迫切,不救之患日浸娄深,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
书》云:「高宗彤日,粤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假王正厥事」』。
又曰:「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即饬椒房及掖庭耳。
皇后有所疑,便不便,其条刺,使大长秋来白之。
吏拘于法,亦安足过?
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且财币之省,特牛之祠,其于皇后,所以扶助德美,为华宠也。
咎根不除,灾变相袭,祖宗且不血食,何戴侯也!
传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
皇后欲从其奢与?
朕亦当法孝武皇帝也。
如此,则甘泉、建章,可复兴矣。
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遵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君子之道,乐因循而重改作。
昔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
何必改作」!
盖恶之也。
《诗》云:「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孝文皇帝,朕之师也。
皇太后皇后成法也。
假使太后在彼时不如职,今见亲厚,又恶可以逾乎!
皇后其刻心秉德,母违先后之制度,力谊勉行,称顺妇道,减省群事,俭约为右。
其孝东宫,母阙朔望,推诚永究,爰何不臧!
养名显行,以息众欢,垂则列妾,使有法焉。
皇后深惟毋忽(《汉书·外戚·孝成许后传》:于是省减椒房掖延用度,皇后乃上疏,上于是采刘向谷永之言以报。)
桓子新论:见徵 其四 东汉初 · 桓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三
夫以人言善我,亦必以人言恶我。
王翁使都尉孟孙泰山告祠,道过徐州
徐州仲翁道余才智,陈平留侯之比也。
孟孙还,喜谓余曰:「仲翁盛称子德,子乃此邪」!
余应曰:「与仆游四五岁,不吾见称。
今闻仲翁一言而奇怪之。
若有人毁余,子亦信之。
吾畏子也(《意林》)」。
奏请封禅刻石中元元年二月 汉 · 阙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九十七
《河》、《雒》图记表章赤汉九世尤著明者,前后凡三十六事,与博士充等议,以为「殷统未绝,黎庶继命,高宗久劳,犹为中兴。
武王因父受命之列,据三代郊天,因孔子甚美其攻,后世谓之圣王。
汉统中绝,王莽盗位,一民莫非其臣,尺士靡不其有,宗庙不祀,十有八年
陛下无十室之资,奋振于匹夫,除残去贼,兴复祖宗,集就天下,海内治平,夷狄慕义,功德盛于高宗宣王
封禅为百姓祈福
请亲定刻石纪号文,太常仪制(《续汉祭祀志上》注引《东观书》,上至泰山,有司复奏」。)
泰山刻石文 东汉 · 张纯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二
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
从臣太尉熹、行司徒特进高密侯禹等。
汉宾二王之后在位。
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
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通典》作「成治」)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祇瑞兴。
帝刘之九,会命代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
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狩皆当。
天地扶九,崇经之常。
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
封于泰山,刻石著记,禅于梁父,退省考五」。
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通典》作「藏」)
河图提刘予》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拒(《通典》作「矩」),九州平,天下予」(《通典》作「经」)
《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
《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符专兹竭行封岱青」(《通典》作「齐」)
《河雒》(《通典》作「名」)后,经谶所传。
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提机。
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
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
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工兼(《通典》作「兼并」),百里屯矣,往往僭号。
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犬(《通典》作「狗」)之声。
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余年,罪人则斯得。
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
同文,车同轨,人同伦。
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
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
同律、度、量、衡。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
吏各修职,复于旧典。
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
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
皇帝唯慎《河图》《雒书》正文,是月辛卯,此示),登封泰山。
甲午,禅于梁阴。
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
百寮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续汉·祭祀志上》,《通典》五十四。)秦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
建武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晰。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续汉·祭祀志上》,「上至奉高,遣侍御史兰台令吏,将工先上山刻石文」云云。又略见《通典》五十四。案:《后汉·张纯传》帝乃东巡岱宗,以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东巡大赦诏(二年二月丙子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朕巡狩岱宗,柴望山川,告祠明堂,以章先勋。
其二王之后,先圣之胤,东后蕃卫,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百僚从臣,宗室众子,要荒四裔,沙漠之北,葱岭之西,冒而彡之类,跋涉悬度,陵践阻绝,骏奔效畤,咸来助祭。
祖宗功德,延及朕躬。
予一人空虚多疚,纂承尊明,盥洗享荐,惭愧祗栗。
《诗》不云乎:「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历数既从,灵耀著明,亦欲与士大夫同心自新。
其大赦天下。
诸犯罪不当得赦者,皆除之。
博、奉高、嬴,无出今年田租、刍槁(《后汉·章纪》)
祈雨诏阳嘉元年二月甲戌 东汉 · 汉顺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
政失厥和,阴阳隔并,鲜宿雪,无澍雨。
分祷祈请,靡神不禜。
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今遣侍中王辅等,持节分诣岱山东海荥阳、河、洛,尽心祈焉(《后汉·顺纪》)
封禅仪记 东汉 · 马第伯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九
建武三十二年,车驾东巡狩。
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
二月九日,到鲁。
遣守谒者郭坚伯将徒五百人治泰山道。
十日,鲁遣宗室诸刘及孔氏、瑕丘丁氏上寿受赐,皆诣孔氏宅,赐酒肉。
十一日发,十二日宿奉高
是日遣虎贲郎将先上山,三案行。
还,益治道徒一千人。
十五日,始斋。
国家居太守府舍,诸王居府中,诸侯在县庭中斋。
诸卿、校尉将军大夫黄门郎、百官及宋公、卫公、褒城侯、东方诸侯、中小侯斋城外汶水上。
太尉太常山虞
马第伯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山虞,观祭山坛及故明堂宫郎官等郊肆处。
入其幕府观治石。
石二枚,状博平,圆九尺,此坛上石也。
其一石,武帝时石也。
时用五车不能上也,因置山下为屋,号五车石
四维距石长丈二尺,广二尺,厚尺半所,四枚。
检石长三尺,广六寸,将如封箧。
长检十枚。
一纪号石,高丈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名曰立石。
一枚,刻文字,纪功德。
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
去平地十里,地向极望无不睹。
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
其为高也,如视浮云。
其峻也,石壁窅穴条,如无道径。
遥望其人,端端如杆升,或以为小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
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
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
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己至也。
问道中人,言十余里。
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
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
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遂至天门之下。
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窗矣。
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䊺索,可得而登也。
两从者扶掖,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靡胸舁石,扪天之难也。
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
稍疲,咽唇焦,五六步一休,蹀蹀据居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
早食上,晡后到天门
郭使者得铜物。
铜物形状如钟,又方柄有孔,莫能识,疑封禅具也。
得之者汝南召陵人姓杨名通
东上一里余,得木甲。
木甲者,武帝时神也。
东北百余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
二十余步得北垂圆台,高九尺,方圆三丈所,有两陛。
人不得从,上从东陛上。
台上有坛,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四面有阙。
乡坛再拜谒,人多置钱物坛上,亦不扫除。
国家上坛,见酢犁酸枣狼藉,散钱处数百,币帛具。
诏问其故,主者曰:「是武帝封禅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先上跪拜,置钱于道以求福,即此也」。
上曰:「封禅大礼,千载一会,衣冠士大夫何故尔也」?
泰山东上七十里,至天门东南山顶,名曰日观
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尺所,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
黄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黄河如带,若在山址。
山南有庙,悉种柏千株,大者十五六围,相传云汉武所种。
天门秦时五大夫松
始皇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下,封为五大夫
西北有石室。
坛以南有玉盘,中有玉龟。
山南胁神泉,饮之极清美利人。
日入下去,行数环。
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乃举足随之。
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
车驾十九日山虞,国家居亭,百官布野。
此日山上云气成宫阙,百官并见之。
二十一日夕牲时,白气广一丈,东南极望致浓厚。
时天清和无云。
《瑞命篇》「岱岳之瑞,以日为应」也。
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晨祭也。
日高二丈所,燔燎烟正北乡。
礼毕,百官各以次上。
郡储辇三百,为贵臣、诸公、王、侯、卿、大夫、百官皆步上,少用辇。
辇者,国家御首辇,人挽升山,至中观休止。
须臾复上,日中到山。
须臾,群臣毕就位。
国家台上北面,虎贲陛戟台下。
尚书令奉玉牒检南面跪。
太常曰:「请封」。
皇帝亲封毕,退复位,驺骑二千余人发坛上方石,即武帝封处累其石,尚书令藏玉牒书,复封石检
以金为绳,以石为泥,南方北方各二检,东方西方各三检。
检中石泥及坛土,色青赤白黑,各依如其方色。
大行礼毕,太常曰:「请拜」。
皇帝再拜,群臣皆称万岁,音动山谷。
有白气一丈,东南正直坛所,有青气上与天属,遥望不见山岭,山岭入在气中,不知也。
封毕有顷,诏百官以次下,国家随后。
数百人维持行礼毕相逢推,百官连延二十余里。
道多迫小,深溪高岸数百丈。
步从匍匐邪上,起近距火,止亦骆驿。
步从触击大石,石声正欢,但欢石无相应和者。
肠不能已,口不能默。
夜半后到,百官明日乃讫。
其中老者气劣不能行,卧岩石下。
明日早,太医令复遵问起居。
国家云:「昨上下山,欲行迫前,欲休则后人所蹈,道峻危险,恐不能度。
国家不劳,百官以下露卧水饮,无一人蹉跌,无一人疾病,岂非天邪」?
泰山率多暴雨,如今上直下柴祭封登,清晏温和。
功效如彼,天应如此。
明日,群臣上寿,国家不听,赐百官省事
事毕发,暮宿奉高三十里。
二十四日发,至梁甫九十里夕牲。
二十五日,禅,祭地于梁阴,阳者祭天,阴者祭地。
始元旧礼,以高帝配天,高后配地(《续汉·祭祀志上》注引十二条,《水经·汶水篇》注,旧写本《书钞》九十一引六条,又一百四,又一百四十九,一百五十一,《艺文类聚》一,又六,又三十九引三条,又八十八,《初学记》五引四条,《白孔六贴》十三,《通典》五十四,《御览》四,又十五,又三十九引两条,又五十二,一百七十九,一百八十八,七百五十八,八百五,八百七十二,九百五十三,九百六十五,九百六十九,《锦绣万花谷》十五,通共四十九条,合录成篇。案:前明孙月峰有补订本,采辑不全。)
礼意(《续汉·礼仪志上》注补引《谢沈书》:「太傅胡广,博综旧仪,立汉制度,蔡邕因以为志。」) 其一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
孝武帝封禅岱宗,立明堂于泰山汶上(《御览》五百三十三引蔡邕《礼乐志》。)
光武济阳宫碑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五
惟汉再受命,曰世祖光武皇帝
南顿君初为济阳济阳武帝行过宫,常封闭,帝将生,考以令舍下湿,开宫后殿居之
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帝生,时有赤光,室中皆明,使卜者王长卜之,长曰:「此善事,不可言,岁有嘉禾,一茎生九穗,长于凡禾,因为尊讳。
王室中微,哀、平短祚,奸臣王莽,媮有神器,十有八年,罪成恶熟,天人致诛。
帝乃龙见白水,渊跃昆滍,破前队之众,殄二公之师,收兵略地,经营河朔,戮力戎功,翼戴更始,义不即命,帝位阙焉。
于是群公诸将,据河洛之文,协符瑞之徵,佥曰历数在帝,践祚允宜。
乃以建武元年六月乙未即位鄗县之阳,五成之陌,祀汉配天,罔失旧物,享国三十有三年,内×安,蛮夷率服,巡狩泰山,禅梁父,皇代之遐迹,帝者之上仪,罔不毕举,道德馀庆,延于无穷。
先民有言曰:「乐乐其所自生,而礼不忘其本」。
是以虞称妫汭,姬美周原,皇天乃眷神宫,实始于此。
厥迹邈哉,所谓神丽显融,越不可尚。
小臣河南尹巩玮,先祖银艾封侯,历世卿尹,受汉厚恩,玮以商箕馀烈,郡举孝兼,为大官丞,来在济阳,愿见神宫,追惟桑梓褒述之义,用作颂:赫矣炎光,爰耀其辉。
笃生圣皇,二汉之微。
稽度乾则,诞育灵姿。
黄孽作慝,纂握天机。
帝赫斯怒。
爰整其师。
应期潜见,扶阳而飞。
祸乱克定,君凶殄夷。
匡复帝载,万国以绥。
巡于四岳,展义省方。
登封降禅,升于中皇。
爰兹初基,天命孔彰。
子子孙孙,保之无疆(本集,《艺术类聚》十二)
气出唱 东汉末至曹魏 · 曹操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