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上表述病 南朝宋 · 宗悫
 出处:全宋文卷二十一
臣昔贫贱时尝□病,家人为臣斋,勤苦七日。
臣昼夜梦,见一童子,青衣,持缣广数寸与臣。
臣问之,「用此何为」,答曰:「西王母符也,可服之」。
服竟便觉,一二日病差。
蒙山采铜启 南齐 · 刘悛
 出处:全齐文卷十七
南广郡蒙山下,有城名蒙城,可二顷地,有烧炉四所,高一丈,广一丈五尺。
蒙城水南百许步,平地掘土深二尺,得铜,又有古掘铜坑,深二丈,并居宅处犹存。
邓通南安人汉文帝严道县铜山铸钱。
蒙山近在青衣水南青衣左侧,并是故秦之严道地
青衣县文帝改名汉嘉,且蒙山南安二百里,按此必是通所铸。
近唤蒙山獠出,云「甚可经略」。
此议若立,润利无极。
并献蒙山铜一片,又铜石一片,平州铁刀一口(《南齐书·刘悛传》,永明八年启,上从之,《南史》三十九。)
功服诏八月甲寅 南朝宋 · 刘彧
 出处:全宋文卷八
车服之饰,象数是遵。
故盛皇留范,列圣垂制。
朕近改定五路,酌古代今,脩成六服,沿时变礼。
所施之事,各有条叙。
便可付外,载之典章。
朕以大冕纯玉缫,玄衣黄裳,乘玉辂,郊祀天,宗祀明堂。
又以法冕五彩缫,玄衣绛裳,乘金路,祀太庙元正大会,朝诸侯。
又以饰冠冕四彩缫,紫衣红裳,乘象辂,小会宴飨,饯送诸侯,临轩会王公。
又以绣冕三彩缫,朱衣裳,乘革辂,征伐不宾,讲武校猎。
又以绂冕二彩缫,青衣裳,乘大辂,耕稼,飨国子。
又以通天冠朱纱袍,为听政之服(《宋书·礼志》五,《通典》六十一,又《御览》六百八十六引王智深《宋记》。)
奏定五时朝服 北魏 · 崔光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十四
奉诏定五时朝服,案北京及迁都以来,未有斯制,辄勒礼官详据。
学博士崔瓒议云:「《周礼》及《礼记》,三冠六冕,承用区分,琐玉五采,配饰亦别,都无随气春夏之异。
唯《月令》有青旂赤玉、黑衣、白辂,随四时而变,复不列弁冕,改用之玄黄。
以此而推,五时之冠,《礼》既无文,若求诸正典,难以经证。
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及《祭祀志》云:『迎气五郊,自永平中以《礼谶》并《月令》迎气服色,因采元始故事,兆五郊于洛阳』。
又云,『五郊衣帻,各如方色』。
又《续汉·礼仪志》:『立春京都百官皆著青衣,服青帻,秋夏悉如其色』。
自汉逮于魏晋,迎气五郊,用帻从服,改色随气。
斯制因循,相承不革,冠冕仍旧,未闻有变。
今皇魏宪章前代,损益从宜。
五时之冠,愚谓如汉晋用帻为允(《魏书·礼志》四。熙平元年九月侍中仪同三司崔光奏。)
安吉公主饷胡子书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十一
方言异俗,极有可观,山高水远,宛在其邈(《北户录》二注作貌),不使去来执辔,媲彼青衣,正当出入烧香,还依丹毂
岂直王济女奴,独有罗裤,方使乐府行胡,羞论歌舞。
垂赉新奇,伏增(《艺文类聚》三十五。《北户录》二注。)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一 北周 · 庾信
 押灰韵
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
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
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
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
青衣少室童子向蓬莱。
逍遥闻四会,倏忽度三灾(○本集二。文苑英华百九十三。《乐府诗集》七十八。庾开府诗集上。《诗纪》百十四。)
大将军琅邪壮公司马裔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裔,字遵胤河内温人也。
南正司天北正司地,是谓羲、和之官,即嗣重、黎之政。
卬之归楚,与章邯而并封;
豫之避秦,共毛公而俱去。
祖龙,仍居选部,水镜三台
父悦,再牧荆、河,威风千里。
而身遭祸机,遂为季布所哭;
获存遗嗣,实赖程婴之患。
国家追念功臣,更抚叔敖之子;
言思官族,还求女齐之胤。
公始应辟,为河内功曹,除员外郎常侍
汲郡治兵,黄河浮马,雄锋轵关之捷,逐北长城之陈。
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
柳泉风尘,三城席卷,堂阴锋镝,千室入关。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开国龙门县,仍除巴州刺史
虽复巴水三回,夷歌数曲,徒逢白竹之弩,已济青衣之功。
朝廷以汉之功臣,须开上将之府;
晋之代胄,宜绍琅邪之国。
骠骑大将军开府改封琅邪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宫闱近密,实俟忠贞,诏为大御伯,仍除大御正
职司常伯,任总,王道既平,丝言惟允。
寻除始州刺史都督始州诸军事
蛮夷恃险,狼顾鸱张
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峰危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仍为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
精兵守于白帝,足惧巴丘之城,船可行性下于荆州,弥动西陵之戍。
即授使持节大将军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将启北户之人,向通南云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
天和六年正月十八日亡,春秋六十五。
诏赠本官,加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谥壮公,礼也。
建德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武功郡之三畴原。
公爱敬纯深,有隐无犯,忠贞亮直,知无不为。
在戎四十二年,身经六十九战。
至于多灶唱筹,并得成功;
飞沙拥石,未尝乖律。
恂恂教义,吴起西河之风;
闲闲鼓旗,李牧长平之政。
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山木所资,一由诏葬。
有始有卒,生荣死哀。
铭曰:
祝融是命,重、黎克举。
公族乃建,天官即序。
避世于秦,承家于楚。
金行失驭,玉镜沦辉。
我之烈祖,识变乘机。
黄旗东没,青盖西飞。
落星置道,长州出围。
及我皇父荆河再、抚。
世属丧乱,身沈猾竖。
嗟我遗嗣,崎岖赵武
寒覆鸟翼,饥吞兽乳。
获归河内,更袭琅邪
年方小马,怨结长蛇。
兵九地,置剑千家。
雪山埋马,冰河陷车。
既乃班政,超然荣守。
朱鹭频飞,金龟转纽。
筑塞长榆,营军高柳
玉案推食,河桥劝酒。
石门冰释,金堤电散。
水门关茅津成观。
驭风逸翮,修途始半。
建武功臣,先悲吴汉
泬寥摇落,游扬浸微。
金城路断,郿坞人稀。
风松云盖,白水
贤忆星殒,人没兰衰(《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萧记室春旦有所思诗 南梁 · 费昶
 押微韵
芳树发春辉,蔡子望青衣
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
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
已荫章台陌,复扫长门扉。
独知离心者,坐惜春光违。
洛阳远如日,何由宓妃(○玉台新咏六。《诗纪》九十二。)
平泉山居草木840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余尝览想石泉公家藏藏书目。
有园庭草木疏。
则知先哲所尚。
必有意焉。
余二十年间。
三守吴门
一涖淮服
嘉树芳草。
性之所耽。
或致自同人。
或得于樵客。
始则盈尺。
今已丰寻。
因感学诗者多识草木之名。
为骚者必尽荪荃之美。
乃记所出山泽。
庶资博闻。
木之奇者。
天台金松琪树
嵇山海棠榧桧。
剡溪红桂厚朴。
海峤之香柽木兰
天目之青神凤集。
钟山之月桂青飕杨梅
曲房之山桂温树。
金陵之珠栾荆杜鹃。
茆山之山桃侧柏南烛。
宜春红豆山樱。
蓝田龙柏。
其水物之美者。
有蘋洲之重台莲。
芙蓉湖之白莲。
茅山东溪之芳荪。
复有日观震泽巫岭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泽之石在焉。
其伊洛名园所有。
今并不载。
岂若潘赋閒居。
称郁棣之藻丽。
陶归衡宇。
之犹存。
爰列嘉名。
书之于石。
已未岁。
又得番禺山茶
宛陵紫丁香
会稽之百叶木芙蓉百叶蔷薇
永嘉紫桂簇蝶。
天台之海石楠。
桂林俱那卫
台岭八公之怪石。
巫山严湍琅邪台之水石。
布于清渠之侧。
仙人迹鹿迹之石。
列于佛榻之前。
是岁又得钟陵之同心木芙蓉
剡中之真红
嵇山之四时杜鹃相思紫苑贞桐山茗重台蔷薇黄槿。
东阳之牡桂紫石楠。
九华山药树天蓼青枥黄心㭠子朱杉龙骨□□庚申岁
复得宜之笔树稚子金荆红笔密蒙勾栗木
其草药又得山姜碧百合。
重修馆驿宝元二年十月 北宋 · 张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成都文类》卷二九
景祐丁丑冬剑南缺牧,上求数治于蜀、素为人所德者。
时一二弼臣,以今知府密学公名闻,乃辍开封内史,来镇三蜀。
人喜公以近职持节靖远方,无不东向相语曰:「公昔为青神邑宰,不尚威而尚仁,靡不畏其仁。
为十五州宪使,不尚惠而尚直,靡不爱其直。
东川,仁威惠直,兼用而不贷。
我三蜀民已尝以公之政,与乖崖文康相轻重矣」。
公既下车,属邑有吏纳为保长而杀人者金,反梏拲其非罪者为死罪。
刺史廷,公曰:「囚色冤,而护囚者气不直,护囚者其囚乎」?
命谳之。
护囚者即保长,果杀人;
被囚者始豫争口语,果不杀人。
逮正其狱,则远近谓公为神明焉。
己卯夏秋不雨,旧梁益间遇旱灾,虽民饥死满道,而为牧者率不敢闻上,求减抑常赋。
独公曰:「属土若穿,民平日犹艰食,今千里爞爞,稼已死矣。
茍坐观其弊,人谓我何」?
亟谋于司漕明太史
太史,天下奇材也,勇于义,与公飞驿告于朝,不越月,竟得诏蠲被旱之租半。
用是谷不甚翔,活力田之民数万。
计议者谓公之惠,不减于时雨焉。
公复念属之帛供他道军须最多,矧昊贼未诛,王师宿陇外,若经度不中权,赐与安出。
乃奏添两税外租布直,洎官场买物价。
众既便之,岁入加倍。
旧府帑多积丝,相沿成弊,因募工纺织之,得绢四万匹,皆北输以雄边。
古人谓体国利民之道,行之甚难。
公居方面,从容而行,犹不能难焉。
噫!
审决既明,吏卒知惧,食用咸足,盗无繇起,贡入有备,官可少安。
由是公语诸佐曰:「周之侯国,十里有庐,庐有饮食,而宾至如归。
且成都馆基于孟氏,再完于国朝太平兴国中,迄今五十年,而梁坏栋挠,寓者负覆压之畏。
茍乘此馀力,不为新之,则后将安仰?
请监兵王君为我计其材,材必出于官,勿出于民;
为我程其工,工勿藉于民,必藉于兵」。
王既健于事,自春旦星之中,至冬危星之中,治屋三百间,堂庑库厩,甲丙相位。
馆既成,公之门生庚献《重修成都馆记》。
然《春秋》之法,修旧不书;
今足书者,知府密学公行事云。
宝元二年十月二十日
陈少卿希亮志铭治平三年十二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治平二年四月丁丑朝奉郎、守太常少卿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陈君卒于河南府思顺坊之第。
明年十二月壬辰,葬于河南县南宫里之西原
君讳希亮字公弼
其先京兆人唐广明中避难于,遂家眉州青神之东山。
曾祖琼、祖廷禄、父显忠皆不仕,而皆以为善闻于其乡。
君幼而孤,及其显也,乃赠其父尚书兵部侍郎,母杨氏繁昌县太君
天圣五年,君始举进士甲科,一命为大理评事知潭州长沙县
僧海印者多识权贵人,数挠政,为不法,夺民园池,更数令莫敢治。
君至,捕治,笞之,以园池还民。
郴州场有伪为券给输户送官者,事觉,输户当死,君察其非辜,挺出之,已而果得真造伪者。
再迁殿中丞,徙知虔州雩都
雩都之俗,疾病不医,一诿于鬼。
君毁淫祠数百区,勒巫觋为良民七十馀家,而民始得近医药。
太常博士
有言君治郴狱,尝活人罪死者,赐五品服。
初,人官于蜀,不得通判事。
君母老,愿折资为县,以归侍亲,于是知剑州临津
未几以母丧去官,服除,知开封府录司事
方是时,陕西用兵,丁文简公举君陕西任使,贾魏公亦以才中御史荐君。
命未下,会沈氏子坐奸盗未决,死狱中,沈氏连戚里,数上诉,君亦自劾,请不逮他掾史,由是坐废。
明年,盗起京西富丞相方为枢密副使,荐君知房州
州素无备,守兵才数十。
君发仓廪,募民完城,籍虞者得数百人,日教阅,为讨捕势。
盗闻之,不敢过君境。
初,转运使供奉官崔德赟使专捕盗,而以郡之平民向氏父子为盗,枭首南阳市
君列其冤,德赟坐流通州,而向氏赐帛,复其家焉。
代还,执政欲以大理卿处之,君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复得一郡以自效」。
乃知宿州
州跨汴,而水常湍悍,漕船至,触桥柱以没者,岁不可胜计。
君为飞桥,以便往来。
事闻,降诏赐缣以褒宠之,仍下其法,自畿邑至于泗州皆为飞桥
皇祐元年,擢知滑州
因奏事,仁皇帝顾谓曰:「卿尝法治沈氏狱得过邪?
盖疾恶尔,毋以小沮而变初节也」。
未行,复诏提举河北便籴。
明年秋,始赴州。
会河涨,鱼池埽危甚,君悉召河上使者,尽发禁兵付之,昼夜下楗,数日而水折去。
是冬宛句盗昼劫张郭镇,执濮州通判井渊。
仁皇顾执政择才吏任之,未及对,帝曰:「陈某可」。
遂命知曹州
不踰月,尽擒其党。
淮南饥,寿春守不职,复命君乘传往代之。
先是,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艰食,君则除之,因表其事,故旁郡皆得除,如君请焉。
久之,徙庐州
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再迁度支郎中,徙河北
嘉祐二年,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
初,朝廷以三司事冗,而簿书尤所留滞,乃命君判开拆事,兼提点催驱公事。
君视其所留事,自天禧以来,末帐六百有四界,明道以来,生事二百十有二万。
乃日夜课吏,凡九月,而勾百六十有九万。
度支吏不时以勾,君杖之,副使以君擅决罚,由是复留滞。
寻为接伴契丹使,还对,固请补外,为京西转运使,赐三品服。
石塘河役兵二十四人逃去,道遇君,君用好言抚之,系叶县狱,止坐首恶一人,馀置不问。
兵部,徙京东
潍州录事参军王康初赴官,道博平,民有号「截道虎」者殴及其女几死。
博平河北,君廉知之,捕致以法,而博平吏坐故纵得罪。
徐州暴苛,以细过籍民产数十家;
获小盗,必使自诬抵死。
君言其状,卒以废去。
数上章请老,不听,乃知凤翔军府事。
上即位,迁太常少卿
狱有盗,法当死,僚官持不可。
久之,盗杀守吏遁去,君以前议谳于朝,而君之议为是。
僚官惧,欲以事中君。
君环顾无有,而尝为边帅饷以酒,既还以俸,又自言于朝,犹坐是分司西京
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六。
初,自唐之乱,历王、孟世,蜀之邑里多盗,故君家依山以自固。
宋兴,蜀既平,祖夫人史氏议徙邑中。
乃西过江,掷金钗中流,曰:「今圣人在上,天下一统,吾不复过此」!
以与贼为仇。
自君与其从子庸、谕二人同年登科以归,县大夫张逸更其所居坊曰「三俊坊」云。
故人宋辅卒京师,母老子幼。
君养其母终身,而以女妻其子,且教之,使之有立。
荣州煮盐凡十八井,岁久淡竭,而有司责课如初,民破产者三百十五家,而所籍盖九百馀券。
君上言:「陛下欲跻民富寿,而有司视民如路人,使圣泽不得下究」。
由是盐以斤计者岁减三十馀万,又以所籍券悉还于民。
其历三县七州,虽以严办治,而皆以学校风教为先。
其为转运使,不以按为例,必躬相远近利害而调发之。
青州男子赵宇尝上书,言元昊必反,除散参军,羁置福州
已而元昊反,宇诣阙自陈,执政怒,欲以逃亡法抵之。
君言:「宇先事建白,义当赏,不可加罪」。
故宇得徐州幕职官
张元者叛附元昊,而锢其疏属百馀房。
君奏释之,使得复齿为民,后有举进士登科者,至今其家画君像而祠焉。
前后奏议凡数十,皆当世所宜,非空言也。
有集十卷,《制器尚象论》十二篇,《辨钩隐图》五十七篇,《家人》、《噬嗑》卦图二。
娶里人程氏,闺门有礼法,后君五十九日而终。
生四子:忱,尚书都官员外郎
恪,忠州南宾尉;
恂,遂州司户参军
慥,举进士未第。
三女:长适太常博士宋端平,即故人辅之子也;
次适楚州司法参军晓尧;
次适秘书省著作佐郎赵卨
孙五人,女孙二人。
始,君梦异人授图而告之年,则君之享年为无憾矣;
然其所以设施于世如此其多,而知君者以为未尽君之蕴,此其所以为憾乎。
铭曰:
维君平生,明果刚毅。
遇事必往,无有剧易。
务去民害,而兴其利。
凡所临治,风迹可记。
天胡兴才,而啬其位。
使其所蕴,不克大施。
嵩少之西,伊洛之涘。
既固以藏,昌其裔嗣。
朝请郎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杜公墓志铭1103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三、《净德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吾友杜公,讳敏求字趣翁,其先出于唐杜氏,历世有显人。
西汉御史大夫曰周,东汉谏议大夫曰穰,晋有恕、有预,皆名臣也。
洎唐之盛,为宰相者十一人,子孙又以文章显者,有曰审言审言生闲。
字子美肃宗时右拾遗论事忤旨,出为华州司功
会关、陕凶歉,弃官流落剑南,居成都西郊,严武待之甚厚,表为节度参谋
久之,崔旰乱,甫往来二蜀。
至大历初,南下沅、湘,卒于耒阳
甫初娶司农少卿杨怡女,生二子,及下江陵,留二子守成都籍。
杨子琳之乱,避患奔眉之东山大垭,因家焉。
其后族属蕃衍,遂为郡大姓。
后有葬青神者,遂为青神人
公之曾大父光期,隐晦不仕;
大父允升,以文行推高于众,为乡先生
父万,静默守道,笃好经史,由公贵,赠朝散大夫
妣宋氏,赠昌国县太君
公幼禀颖秀,不与群儿类。
在襁褓时,每见字书,辄喜动于色,或指而道之。
幼教以班固史,遂能记。
七岁尝赋《闵雨诗》,有「农夫苦相问,燮理是何人」之句。
年十八,问学该赡,尝应进士试。
眉素多士,试者二千人,能合于式度中选者,数止二十,由是人人竞衒所蕴,以争能决胜于一时。
有司深慎去取,莫不搜索隐奥,标而为题,明经中选,或于题有所不知者。
公凡两试,每临为一词,则详尽意谓,贲以辞藻,选在甲乙,乃登嘉祐六年进士第
简州司理参军,徙绵州西昌判州事。
寻而丁大夫公忧,除服,知汉州什邡县
嘉州犍为泺骤激入江,有罗护滩据险奔激,屡为患。
公导而通之,至今民赖以济。
赖田寨控羌夷,率以武弁领之。
公至未期月,主者数以夷人相侵扰为告,意在开边隙以要赏。
公揣知其情,不答,而告至不已,公曰:「某虽不肖,来临此邦,羌人未必我欺。
他日茍有患,吾自任其责」。
已而终公之去,竟无他警。
邑人孙熙祖险猾慢上,县官稍不假借,辄造作飞语,欲中伤之。
前后来者,往往悦以美言,幸无事。
公将抉剔其恶而诛锄之,终公之去,更不敢涉县境。
昌国君忧去职,既除丧,屏处里舍,悢然有不愿仕之意。
部使荐之,就监成都商税。
成都市征,岁多羡入,至者往往苛敛以觊赏。
公独不然,务职举以办事,耻削民以希进,于是上下两得,民甚乐之。
元祐中,以十科进擢天下士,命近臣荐而后用。
时荐公者十数人,既还阙,未尝一言闻于人,乃诣吏部,拟润州通判以归。
或告之曰:「公德望之重,十科所荐尤多,傥诣丞相,当得美仕,何不审为计,而遽归乎」?
公曰:「富贵穷达,固有命。
吾读书闻道踰四十年,未尝求知于人。
茍有知者,皆自相知耳,何暇修辞令,俛颜色,汲汲自媒以取辱哉」!
执政惜其所守如此,不得已,除公成都府教授
公闻命,喜甚,促装而西。
官满,执政见其姓名,问同列,曰:「是尝除成都学官,欣然而去,而未尝识之者。
若人安恬静退,岂须识其面目而后用之乎」!
即日除太学博士
熙宁元丰以来,士专一经,或略去文学,及委公撰堂试策目,乃条析之学以询之,自是诸生稍稍习史传。
未几,罢词赋,复以经术取士,公曰:「吾昔以诗赋举进士,故在此选,今用非所长,安能屑屑务向背以徇合于人乎」!
即请于朝,求罢去,改差通判定州,在韩公师朴幕府,事无巨细,多以委公,公率以仁恕忠厚补之。
韩公尝谓同僚曰:「吾与治中君性相若,气相投,无异兄弟,但姓不同耳」。
掾曹以母疾赴官淹缓,众皆难之,公为出力必争,毅然不可夺。
徐诘之,乃故右辖胡公婿也。
公告韩公曰:「万里从官,以母疾后期,不失为孝子,又况胡公婿乎!
某素受胡公之知深,傥不一言,他日泉下何面目见之」?
竟使就职。
韩公叹曰:「笃于风义至如此,可为薄俗戒」。
元符初,除广汉太守
京居仅二年,掩关读书,未尝妄与人交一言,士论伟之。
今上即位覃霈,迁朝请郎,除梓州路转运判官,就移提点刑狱
识者谓朝廷将大用,俄感疾,乞致仕,卒于官,享年六十有三,实建中靖国元年八月二十日也。
公初娶太原王氏,崇德县
再娶郭氏,旌德县
又娶郭氏,长安县
二子:长曰端方,博学孝友,公笃爱之,先公十五年卒;
次曰续,今才六岁。
女三人:长适进士孙燮;
次适新授成都郫县主簿张澈
季适进士郭琛,而先亡。
孙男一人,曰嗣老。
将以崇宁某年二月二十三日葬于玉台乡敦教里,举长安君及端方之丧而祔焉。
有文集三十卷,藏于家。
公仕宦四十年,未尝殖产,或劝之,则曰:「君独不闻萧相国所谓『令后世贤,师吾俭』乎」?
使没于利者闻之,当足以自警,故今西南指士大夫廉洁者,必推以为先。
既丧,梓人哀其贫,赒以赗赠,孀妇诸孤号且诉曰:「先君子昔以礼义自持,终身未尝一毫取于人,今不幸至大故,虽贫甚,宁寒饿以死,敢纳人之遗,以累其清白耶」!
辞不受。
闻者深嘉之,以为非公廉洁自处,素信于其家,安能至是。
呜呼!
予从公最久,知公最详。
方少时学有原本,文辞纯明博赡,谓其可以标范后来,故爱之。
既壮而仕,则闻其治有体要,重民贵义,谓其可以扩而充之,以及远大,非特区区郡县耳,故畏之。
及见其信道守己,愈老益坚,不以一毫屈于物,而觊尺寸之茍获,然亦竟不为时用,故惜之。
又悲其平生患难,死亡憔悴,岁月相继,将卒而子尚幼,已死而家尤贫,诸孤尚不忍茍得,以累其素履,可谓贤矣。
天地之报施善人吉士,果可知邪,果不可知邪?
予又闻,昔者孔子论死生之际,则曰:「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
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至「朋友之丧,则亦吊于寝门之外」。
斯皆要以恩义而归诸礼也。
予于公既吊而又伤之,哭于寝门之外,而又铭之,孰谓非礼欤!
铭曰:
终始从公,可得而知。
义操于我,从容典彝。
德爱在物,涵濡咏嘻。
吊且伤矣,曷穷予悲。
大山之垭,青江之湄。
著信以铭,云乎庶几。
李太博墓志铭元丰元年三月1078年3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四、《净德集》卷二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资阳市简阳市
君讳彤,字周伯姓李氏
其先京兆人,八世祖远从唐僖宗幸蜀,调晋原,因家焉。
高祖臻,仕孟氏朝,为永平军节度推官
曾祖某,亦任太子司议郎
,不愿仕;
,以君登朝,赠大理寺丞
母黎氏,赠成都县太君
君少笃学,颇颖秀。
乡先生职方员外郎张公中行岳阳,君往就正,得《易》与《春秋》大旨,朋友畏其博闻。
又尝摭前世忠邪事,以类相从,为《史断》十二篇,以监治乱。
庆历六年进士第,调眉州青神,言者谓蜀人官近乡非所宜,于是近皆徙远,移万州司理参军
岁满,用陟状迁江陵府
丁寺丞君忧,终丧,授陇州判官
吏部上其课,转著作佐郎知太原府平晋县
今天子践阼,改秘书丞,寻迁太常博士、知华州郑县。
以疾分司西京,卒于盩厔之寓,止享年五十四,实熙宁五年春二月某日也。
既没七年,贫不克葬。
至元丰元年三月某日,乃葬于里先陇之次。
君彊明,喜节廉,自处素高,待交游如少所与,然不废于义,休戚可以同。
于政事知大略,而未尝以忿恚。
任刑听断,适其理,大率刚而不挠,耻为流俗态度也。
万州有箠人之脉者,提点刑狱视之,疑且怒,欲以骨折论。
太守畏不敢辩,君提伤者以告曰:「折则上下不相属,今举其上而下不少曲,非折明矣」。
使者无以胜,卒轻之。
又有三人谋杀一人者,君方摄督邮,当议法,即白守曰:「一人死,安可戮三人,坐谋首可也」。
守不听,有诟责言,君持之益坚,请于提点刑狱,且曰:「宁解印绶去,安忍妄杀人,求顺太守意邪」!
得闻之朝,止报一人。
万州帑失缗钱数千万,俾君验之,君以为贯朽铁坏,不知几十载,一旦指为盗,疑或刻深,请饬吏共偿,无烦构狱,守从之,免数辈刑窜。
滋产茗,岁输府千斤,春未社,牧遣校至,督所有,君曰:「今未知茗之芽否,可偕往视」。
即斸根株,俾校持以归,愿牧植之后园,俟其芽可责输矣。
牧始不怿,既而从之。
植者既芽,则谓同僚曰:「李松滋以芽为期,今可取乎」?
校复至,具言,君乃戒茗户以五日集,如其令,无一毫私挠,民深德之。
有宿寇数十,结山民聚境上,往往害捕吏,累岁莫获。
君开以威信,许其归首,乃至无盗。
功当赏,君不言,赏亦不及。
陇之汧源号难治,凡阅岁定籍,则吏民相因为奸,历十数年,官不敢辄易其旧。
君权涖未几,遂定籍,高下适当,人伏其平。
平晋民冒居公地,而县隶为输租,缘此以敛剥,习久,纵不问。
君使冒者自陈,尽得其实,免代输之患。
又尝为增堤,以捍汾流,以军事未报,君已解去,既而大水,一城荡然,识者称其先见。
郑县之西,旧以石堤水过守居洎他官池圃,以及富彊沼榭,君始来,方谕民得取以溉。
水既不至,为总管者谩其词,移檄于县,觊水以御火,符下凡四五,君悉不应。
都官员外郎郭君源明以方静为州,君具白所以然,信之,民甚赖其利。
洎引疾而去,有恤君之贫者,告曰:「愿一日留,则终月禄入可享」。
乃笑而谢之,即日不视事。
君先娶包氏,在万州时遇君之疾,以忧卒;
再娶郭氏,封寿安县君
包氏生子觐,孝友力学,自二曲护丧归葬灵泉,不违治命。
长女适泸州司户文朝光。
郭氏生子规,治经力学,从举,尝荐于乡,必能世其家。
次女适乡贡进士李葆光。
二孙曰皓、曰晏。
呜呼,君平生施为如此,刚矣哉!
苟遭时得志,尽发胸中蕴,则轩腾驰骤,立事致功,卓然有奇节,可必也。
惜乎仁不显,而见于用者止此耳。
予少从君游,洎官晋阳,又与之同。
窃思仲尼「未见刚者」之说,信刚者之难见,爱君气节旧矣。
觐来请铭,敢为铭曰:
刚近于仁,亦鲜克举;
刚生于气,充则孰御?
申枨徇欲,义所不取;
孟子养浩,以是为主。
家山之东,乔松之坞,呜呼刚者,李君之墓。
杨济(八 颍州还朝)109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久以私挠不作书,累蒙惠问,且审起居佳胜,为慰。
衰年责咎,移殃家室。
此月一日以疾不起,痛悼之深,非老人所堪,奈何奈何!
又以受命出帅定武,累辞不获,须至勉强北行。
家事寥落,怀抱可知。
因见青神王十六秀才,亦为道此。
会合何时,临书凄断。
惟千万顺时自爱。
猪母佛106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二、名山胜概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眉州青神县道侧,有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
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
人谓牝猪为母,而立佛堂其上,故以名之。
泉出石上,深不及二尺,大旱不竭,而二鲤鱼莫有见者。
余一日偶见之,以告妻兄王愿。
愿深疑之,意余诞也。
余亦不平其见疑,因与愿祷于泉上曰:「余若不诞,鱼当复见」。
已而鱼复出,愿大惊,再拜谢罪而去。
此地旧为灵异。
青神人朱文及者,以父病求医,夜过其侧。
有髽而负琴者,邀至室,文及辞以父病不可留,而其人苦留之,欲晓,乃遣去。
行未数里,见道傍有劫杀贼,所杀人赫然未冷也。
否者,文及亦不免矣。
泉在石佛镇南五里许,青神二十五里。
陈公弼108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公讳希亮字公弼姓陈氏,眉之青神人
其先京兆人也,唐广明中始迁于眉。
曾祖延禄,祖琼,父显忠,皆不仕。
公幼孤,好学。
年十六,将从师。
其兄难之,使治息钱三十馀万。
公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
学成,乃召其兄之子庸、谕使学,遂与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
里人表其闾曰三隽坊。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寘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会公筑县学,腆以家财助官,悉遣子弟入学,卒为善吏,而子弟有登进士第者。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
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馀家。
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遣去不可,皆泣曰:「公舍我去,绯衣老人复出矣」。
以母老,乞归
剑州临津
以母忧去官。
服除,为开封府司录
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万。
公言陕西方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
赵元昊未反,青州赵禹上书论事,且言元昊必反。
宰相为狂言,徙建州,而元昊果反。
建州逃还京师,上书自理。
宰相怒,下禹开封府狱。
公言可赏,不可罪,与宰相争不已。
上卒用公言,以徐州推官,且欲以公为御史
会外戚沈氏子以奸盗杀人事下狱,未服。
公一问得其情,惊仆立死,沈氏诉之。
御史劾公及诸掾史
公曰:「杀此贼者,独我耳」。
遂自引罪坐废。
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丞相荐公可用。
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馀人,劳其馀而遣之,使甲以捕盗自赎。
时剧贼党军子方张,转运使使供奉官崔德赟捕之。
德赟既失党军子,则以兵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向氏,杀其父子三人,枭首南阳市,曰:「此党军子也」。
公察其冤,下德赟狱。
未服,而党军子获于商州
诏赐向氏帛,复其家,流德赟通州
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馀口于房,讥察出入,饥寒且死。
公曰:「元事虚实不可知。
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此又皆其疏属,无罪」。
乃密以闻,诏释之。
老幼哭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柰何去父母乎」?
至今,张氏画像祠焉。
代还,执政欲以为大理少卿
公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
乃以为宿州
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率常坏舟。
公始作飞桥,无柱,至今沿飞桥
滑州
奏事殿上,仁宗皇帝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
未行,诏提举河北便籴。
都转运使魏瓘劾奏公擅增损物价。
已而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公乞廷辩。
既对,上直公,夺职,知越州
且欲用公。
公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
力请还滑。
会河鱼池埽且决。
公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
吏民涕泣更谏,公坚卧不动,水亦渐去。
人比之王尊。
是岁盗起宛句,执濮州通判井渊。
上以为忧,问执政谁可用者?
未及对。
上曰:「吾得之矣」。
乃以公为曹州
不逾月,悉禽其党。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
公乘传往代之。
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
米翔贵,民益饥。
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
旁郡皆得除。
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诏复以正民鄂州,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馀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馀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人为公惧,公益亲信之。
士皆指心,誓为公死。
提点刑狱江东,又移河北,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又兼开拆司
荣州煮盐凡十八井,岁久澹竭,而有司责课如初。
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
公为言,还其所籍,岁蠲三十馀万斤。
三司簿书不治,其滞留者,自天禧以来,朱帐六百有四,明道以来,生事二百一十二万。
公日夜课吏,凡九月而去其三之二。
会接伴契丹使还,自请补外。
乃以为京西转运使
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自称周大王,震动汝洛间。
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
吏请以兵从,公不许。
贼见公轻出,意色闲和,不能测,则相与列诉道周。
公徐问其所苦,命一老兵押之,曰:「以是付叶县,听吾命」。
既至,令曰:「汝已自首,皆无罪。
然必有首谋者」。
众不敢隐,乃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馀悉遣赴役如初。
京东转运使
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
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驱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
博平河北
公移捕甚急,卒流之海岛,而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
山东群盗,为之屏息。
徐州陈昭素以酷闻,民不堪命,他使者不敢按。
公发其事,徐人至今德之。
移知凤翔
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
岁饥,公发十二万石以贷。
有司忧恐,公以身任之。
是岁大熟,以新易陈,官民皆便之。
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
使者骄甚,留月馀,坏传舍什物无数,其徒入市掠饮食,人户昼闭。
公闻之,谓其僚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虏人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
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则虏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
取军令状以还」。
使者亦素闻公威名,至则罗拜庭下,公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诸境,无一人哗者。
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
公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以家财偿之。
且上书自劾,求去不已。
坐是分司西京
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
仕至太常少卿,赠工部侍郎
娶程氏。
子四人:忱,今为度支郎中
恪,卒于滑州推官
恂,今为大理寺丞
慥,未仕。
公善著书,尤长于《易》,有集十卷,《制器尚象论》十二篇,《辨钩隐图》五十四篇。
为人清劲寡欲。
长不逾中人,面瘦黑。
目光如冰,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
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实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
以教学养士为急,轻财好施,笃于恩义。
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师,母老子少,公养其母终身,而以女妻其孤端平,使与诸子游学,卒与忱同登进士第
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慥。
公于轼之先君子,为丈人行。
而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
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窃尝以为古之遗直,而恨其不甚用,无大功名,独当时士大夫能言其所为。
公没十有四年,故人长老日以衰少,恐遂就湮没,欲私记其行事,而恨不能详,得范景仁所为公墓志,又以所闻见补之,为公传。
轼平生不为行状墓碑,而独为此文,后有君子得以考览焉。
赞曰:闻之诸公长者,陈公弼面目严冷,语言确认,好面折人。
士大夫相与燕游,闻公弼至,则语笑寡味,饮酒不乐,坐人稍稍引去。
其天资如此。
然所立有绝人者。
谏大夫郑昌有言:「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
淮南王谋反,论公孙丞相若发蒙耳,所惮独汲黯
使公弼端委立于朝,其威折冲千里之外矣(《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三。又见《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五,《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一,《文章类选》卷七,《三续古文奇赏》卷二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一,同治郧阳府志》卷五之三。)
「冰」原作「水」,据集甲改。
亡妻王氏墓志铭1068年6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六、《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五、《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一一、《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八四、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七、光绪《青神县志》卷四八、民国《眉山县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眉山市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铭其墓曰: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
生十有六年,而归于
有子迈。
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官于凤翔,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者相语也。
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有来求与亲厚甚者。
君曰:「恐不能久。
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
已而果然。
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未期年而先君没,谨以遗令葬之。
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
余永无所依怙;
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借景亭 北宋 · 黄庭坚
青神县中得两张,爱民财力惟恐伤。
二公身安民乃乐,劝葺城头(文集、蒋刻本、山谷集作新葺城头六)凉。
铺不涴吴绫袜,东西开轩荫清樾。
当官借景不(文集、山谷集作未)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
王观复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一八
庭坚顿首。
辱书勤恳千万,委之以九鼎之重,顾尪羸不能胜也。
所寄诗多佳句,犹恨雕琢功多耳。
但熟观杜子美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
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如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乃为佳作耳。
静翁乡行之美,甚副此意。
所问劝静翁求师取友,而不以教观复者,盖观复知此有馀耳。
如公才识,禅家所谓朝生王子者也,但要琢磨尽圭角耳。
任彖、李渭,不知何时人,此二贤者,使得师友,皆不易得也。
所寄唐人诸诗,皆有佳处,甚慰观览也。
鲁使君所欲作记,极不敢辞。
以既往青神见家姑,欲行人事,宾客会集衮衮,过日愈不暇,留来人多日,竟未能成。
彦直既到官,渠当数有人还眉州,令自此来取信,甚易致也。
茶词及为东坡与不肖所作十韵,皆欲奉答而未成,但未知他日寄达所在耳。
策问十篇,思深虑远,佳作也,亦恨雕文胜耳。
不肖在巴峡间所得人,有李仔任道,本梓人,而寓江津二十馀年,其人言行有物,参道得其要,老成人也。
王庠周彦荣州人,行己有耻,不妄取与。
其外家连戚里向氏,屡当得官,固辞以与其弟,或及族人。
作诗文虽未成就,要为规摹宏远。
此君又东坡之兄婿也,故亦有渊源耳。
有赵赪子智者,荣人,作文皆道实事,要为有用之言,然观其作人,未可知也。
蔡相次律、张溥宽夫,自不肖到戎州,朝夕相亲近,然次律事事优于宽夫,他日或可望为中州名士也。
有廖铎宣叔者,尝东学京师,才性明利,甚不在人下,来相师用之意甚笃,然忧其质不甚美,韩退之所谓籍、湜辈,虽屡指教,不知果能不畔去否。
庭坚既以江涨不能下峡,则欲至青神见老家姑,以是人事宾客猥至,今日方能作书遣来人。
作书又草草,千万照悉。
公至吏部改官,且还营丘乎?
因书示谕。
杨素翁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七、《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七
青神,所得士,唯王十六元直老成有士大夫气味;
严与公权学识高明,文章词气,道理明白粹美,此国士也;
苏元老在庭作诗书字,真东坡先生家子弟人物,亦高秀,闻其平居甚孝谨,不易得也。
不知素翁尝与此三人游否?
公,侠士也,故以奉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