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送鲁志敏往番阳兼讽谕吴德广 元末明初 · 汪广洋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左谁为保障臣,感时临别重敷陈。
兰陵大飨千秋祀,越国终全六郡民。
莫倚峻关严虎豹,好图高阁画麒麟。
灯前预拟旋归日,联辔莺花二月春(陈灵銧归陈为兰陵太守汪华归唐封越国公皆歙人也庙食俱存)。
双柏篇赠陈景仁 元末明初 · 汪广洋
桐川官舍有双柏,岁久苍髯森森立。
蜿蜒古干蟠蛟龙,礧砢蜷根错金石。
长风万里海峤来,怒挟鲸涛撼虚碧。
万木已就衰,百卉亦改色。
轇轕玄阴互开辟,尔乃不受霜雪迫。
使君独好事,十月南省还驻车。
官舍颇清暇,起坐正在双柏间。
天空鹤巢云渺渺,月冷子落秋斑斑。
况当桐川岁时晏,农务告成官事閒。
默然冠带憩晴日,对此想像缓民难。
岂惟耽彼乐,聊复怡尔颜。
君不闻召公美化行南国,手抚甘棠重游息。
后来歌咏思不忘,爱树真如爱其德。
又不闻潘岳出宰河阳城,种花满城花昼明。
河阳小治亦稍辑,尚有简牍书令名。
君才远抱岁寒节,逸气孤骞凛冰雪。
明堂大开需栋梁,引领相期继前辙。
只今兵革动四方,天地苍茫日流血。
朝廷求治安,丞相揽英杰。
君乎君乎当勉旃,毋以哦松事清绝。
为君长歌双柏篇,白露萧萧滴凉月。
送都宪丁应韶入长银台 明 · 罗钦顺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整庵存稿卷十八
著处圆融德称才,还因求旧领银台。
看花莫问玄都树,把酒聊空白下杯。
心计向来勤独运,庙谟从此属参陪。
有时双柏轩中坐,为道顽兄一味呆(双柏轩者季弟所居厢房之新扁也)。
访金秀才孟和家。再咏双柏 明 · 金安国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慕斋先生集卷之五
双柏依然在,南风亦漫吹。
向来红紫意,宁数雪霜姿。
节槩渠心一,炎凉物态移。
他时看自好,岁晚岂须期(旧岁到此。曾有丁宁双柏树。岁脱更相看之句。)。
题双柏堂壁上 明 · 李义健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峒隐先生稿卷之一
吾怜双柏翁,白首犹明农。
结茆仅容膝,曲肱卧其中。
床头有黍酿,一醉何融融。
时有野人来,农谈日已穷。
笑傲倚南窗,坐觉心境空。
荣辱本来虚,何苦劳心衷。
达人弃轩冕,超脱谢樊笼。
猗欤双柏翁,宛然古人风。
奉送旅轩先生承召赴洛 明末清初 · 金炰
押真韵 出处:敬窝先生文集卷之二
忆昨中衰日,霜冰渐有因。
肆威狐假虎,韬彩玉为珉。
金穴偏殊渥,钱神擅要津。
黎烝谁共理,朝著孰同寅。
万象浑成暗,三纲亦已沦。
衰难扶汉业,亡不戒商辛。
人意思推戴,天心属圣神。
归仁无反侧,佐运有臣邻。
再整乾坤旧,重开日月新。
梧桐罗鸑鷟,郊薮网麒麟。
馆阁登儒士,岩廊引老臣。
先生鸣以道,前辈寡其伦。
正脉连溪上,真源接泗滨。
敬夫心默契,子厚学归醇。
惕厉恒持敬,工夫实体仁。
易门探隐象,圣路辟荒榛。
海纳百川水,雷开万户春。
鉴天清彻底,壶月莹无尘。
原宪元非病,天祺肯为贫。
吕望方钓渭,伊尹久耕莘。
圣主思贤佐,深山采逸民。
自从龙德著,屡见鹤书臻。
在巷心犹乐,逢时志可伸。
位才参柏府,化亦止禽驯。
已矣难行道,归欤且养真。
婆娑乌岫下,栖息洛江漘。
富贵非吾愿,林泉保此身。
静无尘事扰,闲与野翁亲。
幸遇清明世,旁搜隐遁人。
频烦来束帛,密勿下丝纶。
爵禄辞逾至,王言切且谆。
洛波龙起日,商岭凤来辰。
不必司绳准,何须领缙绅。
德尊宜作傅,道大可为宾。
逢舜安能诀,非尧不敢陈。
朝纲虽稍振,弊政或因循。
党习嗟犹在,宸心恐未纯。
苟能陈一语,自可重千匀。
贺意臣民共,欢情远迩均。
也应存燮理,不独备咨询。
小子蒙知奖,多年侍燕申。
宫墙徒自慕,謦欬未能遵。
为爱湖山胜,陪游杖屦频。
久为槽下马,谁转辙中鳞。
寂寞埋城剑,淹留阻席珍。
别筵咸少长,行李戒昏晨。
道路愁千里,春秋虑七旬。
惊鸿违晚浦,宿雾捲清旻。
节序当吹帽,山川隔去轮。
圣明方侧席,中道莫逡巡。
自题午亭山村图往年有卜居江南之意抚今追昔因兼寄怀访濂侍讲谨庸宫赞一百韵 清 · 陈廷敬
五言排律 出处:午亭文编卷二十
元会中天盛,勋华二典悬。
王畿千里内,甸服四门前。
宫室茅茨下,羹墙日月边。
瞻依从北极,耕凿向东偏。
宗祏猗兰大,支条奕叶连。
我陈真忝窃,帝系本缠绵。
妫汭波流远,胡公锡命专。
苍茫经百世,播荡讵三迁。
履武因蒲坂,观星并颍川。
地开王霸迹,野次觜参躔。
华岳遥撑拒,黄河近折旋。
历山容陟降,雷泽许洄沿。
岩壑蚕丛阔,峰峦鸟翼翩。
太行故犄角,清洎复沦涟。
终古唐风在,于今舜德延。
周家虞叔国,原邑赵衰田。
往事皆如昨,遗踪一浩然。
关城纷接塞,山水上连天。
自昔黄图迥,高居白壤骈。
距河临兖雍,都冀尽并燕。
以德承三统,无私戒十愆。
纷纷强役弱,往往急相煎。
篡夺何知足,诛夷或并肩。
王风委蔓草,宗国混戈鋋。
礼乐资师表,诗书费讨研。
凤兮诚已矣,麟也曷终焉。
茅土乖王命,封疆竞自便。
夏盟谁竟主,晋国递相蹎。
遂有陪臣乱,能操共主权。
九州方迸裂,初命更轰阗。
韩土三分僣,留侯五世贤。
莫强兵马地,独切虎狼缘。
七国争锋镝,孤嬴扰幅员。
职方经界坏,王制井田寘。
馀烈穷尘燄,残灰积劫然。
狐鸣篝火烂,蚁斗穴沙填。
华屋嗟危栗,苍生痛忿悁。
三精埋鲁壁,九鼎堕虞渊。
自古兴亡业,何曾白手搴。
人占芒砀气,天厌祖龙燀。
战地无秦垒,清时有汉𤲬。
亭名留午壁,表字问丁年。
每忆樊川稿,相同杜牧编。
标题殊未忝,笑语任流传(余所居名樊川昔曾以樊川名集)。
彭泽穷山海,桑钦撰水泉。
閒时供把玩,佳处借陶甄。
适与情相洽,还因取自笺。
会心仍古迹,选胜得遗篇。
白石欣相赏,朱坡悔欲湔。
午亭乡梦短,故垄客心㾓。
回首余生后,移家宣德先。
吾宗繁子姓,小子一夫廛。
颇按郦生注,幽寻沁水芊。
析城高掩映,上涧侧便姗。
濩泽东交汇,阳阿左洑漩。
浸山霞缥缈,漱石玉潺湲。
独往净如练,单行清且獧。
樊山回峻岭,丙舍列长梴。
峡起村完聚,风藏气郁芊。
西流东涧水,南暝北峰烟。
物外人稀到,区中事少牵。
桃花春十里,桐叶岁三千。
旧是唐封地,兹为世陌阡。
古今同一慨,俯仰各相怜。
过隙云何驶,安居即是禅。
生涯从薄产,贫乐悟真诠。
猿鹤容疏放,云烟不弃捐。
但攻章句学,宁为藻辞妍。
在昔龙门史,能驱虎观员。
汾川宗浩浩,洓水破溅溅。
天使斯民觉,心归至道坚。
斗标联气色,桑梓接坛筵。
讵敢怜同调,因之愿执鞭。
文澜宽似海,义路直于弦。
源远惟涓滴,途长祗踬颠。
龙鳞攀莫逮,鹏翼附难骞。
忽漫思姑射,聊将效偓佺。
幽忧能解免,羁思遂拘挛。
只讶巡栏鹿,还悲饮露蝉。
自教身寂莫,岂是遇迍邅。
狷洁思巢父,孤高慕善卷。
衡茆今未远,仕隐古难全。
肝胆分秦越,菁华合削朘。
少言羞拙讷,多病愧娟嬛。
腕力惊鸾纸,臀肤困马鞯。
金丹谁与鍊,白发岂须蠲。
蝶粉频销落,蚕丝数裹缠。
阮孚几蜡屐,子敬旧青毡。
荏苒时将晚,蹉跎业未竣。
春华今巳谢,夏月又重圆。
留舫思安道,登楼忆仲宣。
草池珠并缀,雪坞璧常联。
河北归樵路,江东下钓船。
故人徵晋问,南国被薰弦。
吴地观型土,尧封慕采椽。
腾翔凭騕袅,蹇钝托夔蚿。
献纳勤三祝,讴歌暨八埏。
采洲思杜若,卜筑试筳篿。
葺芷编荷屋,疏兰傍蕙櫋。
莼鲈与藜糁,那复异坤乾。
再次静林十叠疏字 其五 清 · 赵泰亿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谦斋集卷之二十一
看君学稼计非疏,慕古常嗟今世居。
却恨搆巢徒食实,还嫌结网但求鱼。
力耕远慕神农法,负耒真追亚圣书。
双柏李公曾此号,高风前后较应如(右和答嘲○双柏李忠肃公。昔居坡州。处闲明农。吾叔父忠宪公。目以神农氏。有诗相戏。)。
燕山亭 法源寺牡丹 清 · 钱载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万松居士词
水际林间,乡景梦遥,未易门敲尘海。
深占众香,靓拥新阴,稽首佛怜花在。
幸数春馀,谩轻道、冬严曾耐。
幽态。
让暖窖烘将,试镫先卖。
叮嘱今夜风姨,候月姊停轮,小心廊外。
松院露霏,藓砌云铺,多关释迦天界。
半坼红苞,须供养、也知低拜。
根蒂。
谁不省、韶华已太。
嵩山汉柏图歌为莫青友吉士作 清 · 翁方纲
押元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十一宝苏室小草一、复初斋诗集卷十一
嵩山三柏今二存,一则俯攫一仰鶱。
或云周旋象风雨,或闻螺角相吹喧。
脱枝皴裂虬虺穴,老骨突怒雷霆奔。
士人传说荒怪甚,图经比儗称引繁。
图之山石勒不朽,拓者闭日寻其源。
有顷垩扫双柏出,四无粉墨傍无援。
我闻维岳天峻极,晷景上直中宫垣。
又闻嵩阳著感应,卿云瑞鹤徵类蕃。
偓佺上下风雨会,汝颍含抱阴阳原(二句檃括《嵩阳观碑》中语。)。
李碑徐隶气遒劲,一千年久无苔痕。
此碑正在双柏侧,君昔读书双柏根。
造物生成意有在,物博根厚非朝昏。
譬诸模楷及乔梓,或于其身于子孙。
俾尔茂承惟尔独,降维申甫人维藩。
大材培植古难遇,山中韬养岂易言。
石幢题字又湮没(柏侧旧有石幢,唐宋人题识甚多。),汉封傅会何足论(《嵩志》云汉武帝封此柏为三将军。)。
讲堂已见宿鸾凤,碧巢会引翔鹏鹍。
愿君无忘侍行日,日日石槛苍烟扪。
双柏图诗寄魏稼孙 清 · 江湜
押尤韵 出处:伏敔堂诗续录卷三
去春余去福州,稼孙以双柏图乞诗,触所哀痛,不能命笔。别来一年,而稼孙书七至,词益衷恳,又何能不作以伤其心乎?今成此篇以寄。
稼孙送我来东瓯,手持一图百叩头。
述两母行词謰謱,指与图中双柏侔,乞题一诗传千秋。
嗟我偷生若赘疣,自欲显亲志莫酬,安敢却阐君家幽。
欲不君诺君泪流,诺而不践岁一周。
山川迢遥有置邮,书来催诗岁七投。
云不得诗死不休,感君至性无与俦,乃述双柏图所由。
君母氏王命不犹,早孀负重劳持筹,遭家不造天与雠。
日为魏氏宗祊忧,立君为嗣抚且咻。
力学至冠文行优,正将皇路驰骅骝,曾不逮养而仙游。
君生母王亦徽柔,事姑尽欢妇职修。
晚遭寇难惊戈矛,渡海寻子来福州。
既经丧乱喘破喉,促君急仕登去舟。
曾不逮归疾莫瘳,决河塞以土一邱。
黄金可成仙可求,独有亲年逝难留,挥戈止日人能不。
君婴此痛生亦偷,哀思巧与画手谋。
写出双柏枝相樛,永传节操天悠悠。
我勉题诗涕不收,哀哉不孝吾其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