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库 注释
琵琶泓石壁诗刻 盛唐 · 权澈
 出处:全唐诗补逸
咨予白发年,始佐丹水曲。
夙愿解尘组,幸兹洗烦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风画壁势相迎。
柽柏飕飗杂风雨,龟龙睗睒游虚明。
北行七里有灵迹,潭中圣字看历历。
一符君德应明时,一契吾真誓幽适。
由来此泓□□传,今夕睹之信可怜。
夷犹顿使宦积薄,日暮濯缨心浩然(见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凤台县志》卷十七。)
按:《山西通志》《山右金石记》卷九著录《琵琶泓石壁诗刻》,谓「诗七古一首,见《凤台县志》。」检《全唐诗》无考卷有权澈五言《题沈黎城》一首。此七古《琵琶泓诗》,盖未收。
浣溪沙 元初 · 姜彧
 押词韵第三部
山滴岚光水拍堤。
草香沙暖净无泥。
只疑误入武林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
一尊心事百年期。
按:至元十八年三月中浣,太史大夫河东山西道提刑案察使姜□文卿,因视水利,敬谒祠下,少道目前之胜慨。从行者,前岚州知州平晋尹魏章,书吏王中千,中权秉中伯庸簿尉彦英。金石萃编补正卷三
赋庭 元 · 刘氏
五言绝句 押宥韵
群卉枯落时,挺节成孤秀。
既保岁寒心,不在遐年寿。
山西通志:张思孝妻华氏,善咏,为貊高兵所执,以不受辱见杀。其妇刘氏,乃僵压姑尸,大骂不已,兵并杀之。后家人殓其尸,姑妇之手犹相持不释。刘有赋庭自况诗云云。
元 · 普惠
 押歌韵
君王若问榆关郡,地瘦民贫山水多。
山西通志:与中书左丞吕思诚为方外友,吕尝作洞云歌赠之。及吕北上,惠贻诗云云。
曲沃民歌 元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泮宫之崇,以扶儒宗。
社稷之封,以祈年丰。
肇之者谁?令尹之功。
山西通志:阎得中,至正间任曲沃,首建社稷坛鼎新文庙,惠爱黔黎,作兴人材。民歌云云。
张孟兼山西按察司佥事 元末明初 · 刘基
 押文韵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三
平明集冠盖,祖帐清江濆。
天县赫曦日,山涌崔嵬云。
大舶发中流,碧水龙鳞纹。
宿雨霁初伏,川原无垢氛。
脩杨蓊深绿,禾黍气如饙。
芦荻响微风,鹳鹤鸣相闻。
市酒虽云薄,情至心自醺。
赠诗虽不多,芳意同兰薰。
丈夫树远业,儿女徒纷纷。
农夫务去草,稊稗职所耘。
苍鹰司鸷击,枭鸾慎其分。
利剑断犀兕,不数雀与鼢。
筹边有庙算,樽俎茂奇勋。
巍巍太行山,苍翠浮絪缊。
万古戒华戎,峻极通天文。
老罴当道卧,气詟狼虎群。
引领望征旆,迢迢隔河汾。
营平跃前烈,定远扬后芬。
制胜在两楹,岂必疲三军。
功成早归来,华衮昭玄纁。
田按:青田与孝陵评论当时才人云:「宋濂居首,其次臣不敢多让,其次即孟兼。」孟兼山西按察司佥事任也,宋景濂有序赠其行。青田此诗盖同时作也。景濂序云:「孟兼行哉,吾见轺车夕至,而封章朝上也。贪赇舞法吏。吾见望风畏詟,解印绶而避去也。虽然,鸷鸟之扬扬,不如威凤之灉灉,狻猊之疆疆,不如祥麟之容容;刑法之堂堂,不如德化之雍雍。」《诗话》谓「此数言足以箴孟兼之失」,盖孟兼负气,厥后卒与吴印相讦论死,有愧此数言矣。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四 阳台 元末明初 · 徐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八
昔闻阳台名,今上阳台路。
我因兴古怀,驱车暂停驻。
馀基尚突兀,云雨自朝暮。
哀猿失故声,野色剩孤树。
当时襄王,曾与神女遇。
幽冥事莫测,万载谁能悟。
平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
凄凉宋公子,深情见遗赋。
田按:此幼文《晋冀纪行十四首》之一。自识云:「洪武九年山西,与顾廑同受上命,问俗于晋民。自京师长江,历淮、蔡,入大梁,渡黄河,登太行,览唐、虞故都,周旋于吉,绛、汾、沁间。过雁门代郡,回观上党长平之旧迹,跋涉五千馀里。其间山河形势,佳景殊俗,未暇尽述,姑赋其万一,聊以扩吾之见闻云尔。」史称遣廉访晋、冀,检其橐,惟纪行诗数首,授给事中。即此诗也。《诗综》已录十章,辄复补此。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十四 霍山 元末明初 · 徐贲
 押词韵第十五部
霍山古北镇,势尊出群麓。
山深异风景,春尽树未绿。
居人苦多寒,凿土为住屋。
屋顶土元厚,亦种麻与菽。
乃知此方民,犹有上古俗。
我欲拜其庙,日斜去程促。
窑烟敛暝色,牛羊半归牧。
征途多崄巇,村馆早寻宿。
注:右纪行十四首贲于洪武九年山西与顾廑同受上命问俗于晋民自京师长江历淮蔡入大梁渡黄河登太行览唐虞故都周旋于吉绛汾沁间过雁门代郡回观上党长平之旧迹跋陟五千馀里其间山河形势佳景殊俗未暇尽述姑赋其万一聊以扩吾之见闻云尔二月廿三日
冬夜怀魏希文希文名纯山东莱州府高密人时谪戍玉田) 明 · 薛瑄
 押词韵第十一部
冬夜气何厉,冰雪辉前楹。
单居不能寐,怀我旧友生。
行云去不息,宾鸿各时征。
两情旷难合,欲语谁当听。
惟有寒月光,见予心宇清。
展转遂至旦,远思徒营营。
注:余既作此诗至来年三月间有党厚本者关中士人也先任教职又为县令后谪戎伍间复膺荐授荆门州幕职道过荥邑党先与余有故因复问之始知吾友希文亦以荐至京师未及试用而死矣及考其死之冬适余作诗时也呜呼希文古君子将谓其不终老于草莱也而乃竟止于斯岂非命欤且余作诗时适与其卒时又相先后亦岂非平昔交游之深默有所感欤呜呼已矣时宣德二年春三月河东瑄识
次篁墩先生 其一 明 · 程敏政
 出处:师山遗文卷五
师山先生钓台石,紫苔溜雨青千尺。
忠宣大籀蟠古虬,野老何曾见奇迹。
玉堂学士归故山,山中草木皆开颜。
扪萝直上最高处,斜阳倦鸟孤飞还。
师山岂是寻常士,海内争传好文字。
当时垂钓不钓鱼,富贵功名等閒事。
余公郑公同死生,谁为弟也谁为兄。
台前石头不解语,世上人能知姓名。
银钩铁画云间落,星斗光芒照林壑。
却笑钓名射利徒,智网纷纷巧笼络。
立身大节真难孤,报国丹心不可摹。
试问贤孙宝遗泽,传家尚有韦编无。
按:文华殿直之云间张骏书于玉河东醉经阁下郑公裔孙鲸虬皆能诗盖有得于心声心画之妙者游余云间托交最久但余家三贞堂诗未获见赐抛砖引玉此之谓欤拜手
晋山君。用晋山上李判院事 其四 明 · 金守温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拭疣集卷之四
胜日从容命仆夫,可能骑马到名区。
春花别院和风睡,腊雪高斋对雪娱。
富贵岂嫌时俗累,文章还与老生俱。
年来物我曾忘了,孰是君侯孰是吾。
按:昨以唱和之故。谒河东府院君。痛饮还家。朦胧未省。轩骑适临。阙于展待。夜后点渴。拥被而坐。因感刘伶之酒德。思孟浩之词宗。天地大矣。而万物并育于其间。圣贤相传。而二氏雄鸣于后世。仆窃尝领略其旨。有契于心。裒然有述。连赋四篇。且奉盛什。圭复无已。信乎珠玉在旁。觉我形秽也。冀垂雷览。终其唾弃。
秋日同友人登黄鹤楼晚眺分韵得玄字① 明 · 梅开先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徜徉空色荡江天②,仙阁凭临北斗悬。
远渚鱼龙翻白浪,近城灯火杂苍烟。
登楼雅致千秋后,作赋风流二妙先③。
指点吾庐深树里,却令人愧子云④。
【校注】 (1)分韵: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言数人相约赋诗,选定数字为韵,由各人分拈,并依所拈之韵赋诗。 (2)徜徉:徘徊、彷徨。张衡《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 (3)二妙:《晋书·卫瓘传》:“尚书令,与尚书郎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此指友人。 (4)子云扬雄(前 53—公元 18),西汉蜀郡成都人字子云。少好学,长于辞赋,多仿司马相如。《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最有名;又仿《易经》《论语》,作《太玄》《法言》。愧子云,《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诗前四句写景:首联仰视,天空、楼高;颔联俯瞰,一远一近。后四句的叙分韵之事:颈联赞友人所赋,千秋之后定有佳话流传;尾联写己深愧于扬雄所谓“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之语。
义兴侯郑履公壬辰 明末清初 · 张煌言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五陵豪客彻侯封,翼折天门第几重!
陈胜亡秦先发难,刘琨为晋竟罹凶!
稽山甲盾从今散,横海楼船不自容。
一似鸱夷乘浪去,我来何处吊遗踪!
注:人物考略
郑履公(「南疆绎史」、「绍兴府志」,「公」均作「恭」):名遵谦余姚人。父之尹,进士;官山西提学佥事,徙家会稽。履公少为诸生,跅弛任侠。南都亡,浙东起义,为集其徒,号义兴军以从;鲁王诏义兴将军。已而拜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义兴伯。江上师溃,从王入海;次琅琦,晋爵为侯。熊公为郑彩所害,心不平;彩亦使部将擒之,遂跃入海死(「南疆绎史」传附「熊传」后)。国朝赐谥「节悯」(「海东逸史」、「东南纪事」及「绍兴府志」均有传)。
挽河东夫人 其二 明末清初 · 龚鼎孳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定山堂诗集卷十四
岂少完人传,如君论定稀。
朱颜原独立,白首果同归。
绝脰心方见,齐牢宠不非。
可怜共命鸟,犹逐绛云飞。
注:河东夫人:如是嫁钱谦益后以其族望称“河东君”。
暮春三月虞山受之师同游剑门 明末清初 · 郑成功
 押阳韵
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
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
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
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
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
静闻天籁发,忽风林禽翔。
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
巘崿争突兀,青翠更苍茫。
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旁。
注:受之钱谦益之字。郑成功十五岁时拜钱谦益为师,钱为之取字大木”。  西山剑门在虞山西部主峰锦峰。
倒押前韵 清 · 黄之隽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出处:香屑集卷二(此卷俱和香奁题次韵)
越艳谁家女,风光动四邻。
鸟喧金谷树,花伴玉楼人。
粉汗红绡拭,朱唇素指匀。
必投潘岳,休献楚王珍
惆怅,徘徊杨柳津。
雨台谁属楚,湍水不流秦。
倚树疑无力,开帘似有春。
递香风细细,逐溜影鳞鳞。
试出褰罗幌,无令掩桂轮。
寸心宁有负,双黛俨如颦。
能助千金笑,方知一玉真。
月华偏共映,花态并相亲。
翠羽虽成梦,金鸡忽报晨。
游蜂与蝴蝶,飞作马蹄尘。
注:越艳(屈同仙乌江女)风光(卢照邻元日述怀)鸟喧(朱放秣陵送客入京)花伴(孟浩然长安早起)粉汗(元稹吴士矩端公)朱唇(白居易微之梦游春)必投(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休献(杜牧梁秀才见赠二十韵走笔依韵)惆怅(韩偓欲去)徘徊(张乔怀旧游)雨台(吴融和韩侍郎无题倒次元韵)湍水(杜甫张十二山人彪)倚树(刘希夷采桑)开帘(卢纶苗员外竹间亭)递香(郑谷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逐溜(陈羽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试出(郑愔春怨)无令(于季子咏云)寸心(刘长卿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双黛(崔涂巫山庙)能助(吉中孚妻张氏拾得韦氏花钿以诗寄赠)方知(李白浔阳崔相涣)月华(杜元颖赋得玉水记方流)花态(孟郊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翠羽(钱起李秀才落第游荆楚)金鸡(武元衡昭德皇后挽歌)游蜂(裴说牡丹)飞作(温庭筠故城曲)
又无题(上下平三十首) 其二十一 清 · 黄之隽
五言排律 押麻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六
当垆知妾惯,近浦是儿家。
仙路迎三鸟,春风绽百花。
栏围红药盛,梯倚绿桑斜。
银钥开香閤,云窗网碧纱。
绣衫金腰袅,展幛玉鸦叉。
别后期君处,长来白鼻騧。
注:当垆(杨巨源胡姬词)近浦(丁仙芝江南曲)仙路(张说侍宴蘘荷亭应制)春风(武元衡长安春望)栏围(许浑长兴里夏日南邻避暑)梯倚(郑谷张谷田舍)银钥(郑虔闺情)云窗(李峤甘露殿侍宴应制)绣衫(温庭筠握柘词)展障(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别后(赵嘏洛中逢卢郢石归觐)长来(姚合白鼻騧)
王二痴白云栖图(地在虞山剑门西,相传太公望石屋,黄子久栖息于此,后为僧庐,兴废者屡。今莲公上人修葺居之,名白云栖。王次峰作画,余系以诗。) 其一 清 · 沈德潜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归愚诗钞馀集卷六
大痴石屋幽栖处,传是当年尚父庐。
一自画师仙去后,白云深闭洞门虚。
注:王二痴王翚曾孙王玖字次峰号二痴,亦为画家。  白云栖:在虞山西麓,一称小云栖。清乾隆年间建寺取名白云栖寺,寺内有小石洞,泉水清澈,多名人石刻题词。
司空讳震直。) 清 · 严遂成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明史杂咏卷二
起家大布衣,岁部粮万石。
时至无后期,廷对矢报国。
观政入银台,文牍袪委积。
三迁冬官长,役车按名籍。
是时大营建(开凿胭胭山河,移置五军都督府六部诸公宇。),更番藉休息。
龙州师问罪,地界安南逼。
往谕王拜命,私觌谢香帛安南囊金银、文币、名香为赆,皆却之。)
献雉越裳朝,舞干有苗格。
兴安灵渠,三十六闸勒。
南北导湘漓,渼潭毒龙匿。
焚镌象鼻峰,漕舟渡枕席。
水锁旡支祈,山留巨灵蹠。
疏盐广东西,引定四府额江西南安赣州吉安、临江。)
挹注税半之,宿弊一朝革。
遇事敢风生,扰驿辄纠劾刘都督。)
称旨掌南台,风纪百僚饬。
冤狱数平反(前为御史,有阎成等百馀人与袁关寿等案,及总宪有两淮盐案,赴逮数百人石灰关卒二十馀人诬盗当诛,及张甲、姜旺等冤案,皆奏免。),祥刑垂典则。
朝阳闻凤鸣,秋肃亦鹰击
恂恂不能言,一心以诚实。
高皇性猜忌,喜怒生不测。
功臣罕得全,恩眷独殊特。
病则遣医来戴原礼。),大篮抬酒食御史李某奏公在后堂大食篮抬酒食,帝曰:「受用惯的,打甚么紧,也来说。」又命光禄张泌云:「办些好的待他。」)
行盖隔瘴疠(使安南,帝曰:「瘴气多,做大凉伞去。」)崇礼(街名。)有赐宅。
厚福呼佳儿(帝伟公貌,谓有厚福,召三子见,称为佳儿。),网开释罗织(家前后二狱,词连弟侄子婿,帝省释之。)
引年许退闲,顾问备朝夕。
靖难继求旧,大不耐官职。
安抚乃空衔,驱车行至泽。
周览晋云山,题诗满屋壁。
九重以疾闻,囊金无处觅(安抚山西,行至泽州,一夕卒,遗寸纸云:「讣闻必以疾。」老奴觅囊中金屑,讫不见。有《读文文山正气歌》诸诗。)
何哉致身录,伪造词抵饰。
帝已火宫中,城围地道塞。
安得西南游,而有从亡客。
褚渊宁独生,居然夏侯色。
仗节隐其名,慬免十族赤。
后世万历中,允按臣请建旌忠祠。)旌遗忠,肸蚃慰魂魄。
史笔乃阙疑,家乘述祖(时重刻《流芳录》。)
按:昔竹垞先生史馆,有问逊国事宜何书,以「宫中火,帝崩」五字对,迄为定案。帝既未尝出亡,安所得从亡?有遇程济破槛车诸附会事,稼堂先生辩之详矣。俗演《千忠会》传奇,乃史彬后裔鸠刻《致身录》射利,徵余族金不遂,伪造诬蔑。然先公奉命山西,与云南风马,国史具在,世岂皆没字碑哉?窃念太祖何如主,擢自布衣,呼之曰「老严」,眷顾殊密,挟持大有具矣。长官班,天下匠役凡二十馀万户,为御史、为都御史,平反冤狱,全活千馀人。定广东、西、江西四府盐法,使安南,致书于其王与相,卒如诏指,图其阨塞以献,赆则却之。尤著者,治兴安灵渠,导湘、漓二江,浚渼潭,建陡闸三十有六,铲危滩中石,土人谓史禄马伏波后一人。然则功固足书,轻重不争一死。且先公之死也甚讳,当文皇登极,已退归赐第,终建文朝不仕,安抚系空衔,一入晋界,当受事,辄饵金屑,诫老奴慎毋泄。其时陨宗湛族,固不忍先业之不祀,亦以死吾分也,何卖名为?史书疾卒,盖据实录,正与遗令「讣闻必以疾」一语符合,其不死于疾死于金,益信不然。万历中台臣讵无所据以请,礼臣与神庙何遽允之赐旌忠额、胪祀典哉?蹇忠定夏忠靖官已贵,率先迎附,执而释之,皆以忠易名,三杨亦非自代来者,卒为名臣,无庸远引管仲例,先公固可以死,可以无死,今断断一出于死,而人顾疑之,唯其讳也。然先公先自讳,且唯恐天下后世不共讳,夫不知讳之之故,故生疑,则疑适如先公心,其心弥苦,识力更出蒙显难、撄奇祸诸公上矣。嗟乎,补锅衣葛河西佣东湖樵夫方埋名,如不及先公,亦犹行此意也夫。
山西巡抚冯光熊奏报秋收八分诗以志慰乾隆辛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十八
九府五厅及十州,秋成通笇八分收冯光熊奏晋省九府十州所属各州县及口外五厅成约收分数内九分有馀者兴县等六州县九分者阳曲等二十州县八分有馀者浑源等十一州县八分者神池等五州县七分有馀者太原等四十一厅州县七分者祁县等十三厅州县六分有馀者应州等十一厅州县六分者山阴等二厅县五分有馀者和林格尔一厅合计通省收成约共有八分等语)
高原低隰一体鲜,补短截长中稔酬。
节俭自来笃唐俗(唐魏皆今之晋地风诗中葛屦汾沮洳蟋蟀山有枢诸篇皆状其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有唐尧之遗风是以至今民俗皆以殖利为务而盖藏颇称饶裕),盖藏亦弗藉官谋。
更教盐法去宿弊,民乐商安两赖休。
按:晋省河东盐务积弊已深为调剂之策者惟换商加价二说朕已洞烛其言之非是舍此惟免盐课归地丁似属一劳永逸之计而阻其说者或谓改归地丁事类加赋或谓停止商运淡食堪虞其言亦似近理前于冯光熊调任山西巡抚时面加训谕令其与新调藩司蒋兆奎悉心详议兹据奏商屡换则病在殷户价屡增又病在贫民利未见而弊已随之此语已切中窾要又所奏本省太原汾州等四十四州县例食土盐课归地丁民间久已相安他省如山东之莱州等处亦有行之者盖民情利食私盐以无官课杂费价值又贱于官盐也若课归地丁盐听人运除去摊入地丁之正课杂项每盐一斤已减银三釐零则盐价必贱再就小民每人每日约食盐三钱两月食盐一斤盐无杂费又不完课每斤最少亦可减价五文有地丁一两之家以五口计算一年可省钱一百五十文核计课归地丁每两约略不过增银九分以所省一百五十文之价完九分零之课尚觉有馀况一两地丁之家未必止于五口一斤盐或不止减价五文是所省实多而无地丁贫民贱食无课之盐更为省便况河东盐价前已每斤加增四釐统计每年加银五十六万有馀河东正课杂项每年止四十八万加价之数已浮于额今若再加一釐每年又加十四万馀加二釐每年应加二十八万馀合前所增积成八十馀万数载之后商力复疲而所加者何所底止且所加之价亦均出于民民间纳四十八万之课较之多出八十馀万之价多寡悬殊瞭然易见此归课之并非加赋也向来私贩盐斤例禁綦严尚难断绝缘人情趋利虽犯法而不顾今听其自贩既无官课又无杂费并无兵役之盘诘关津之阻留岂有转不踊跃之理况百货流通可及数千里外今去盐池最远不过千里以家家必需之物人人获利之事断未有贩运不前者此淡食之不足为虑也是课归地丁便民而非累民减价而非加赋其事实属可行已无疑义至该抚又称将四十八万馀两之课在于三省行盐纳课之一百七十二厅州县地丁项下通计均摊及盐池不必再令输税免致藉税加增盐价止须官为弹压稽查以杜侵夺所议更属允当已即谕令大学士九卿议奏矣此事久无定论若如该抚所奏则殷户免佥商之累而小民无食贵之虞或亦穷变通久之一道也因咏该省收成分数并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