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其二 北宋 · 王钦若
 押庚韵
春渍苔纹沿石塔,月含松韵杂琴声(题栖霞阁
按:同上书卷二八《江南西路·袁州
仰山 北宋 · 李问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
孙兴公天台山,特遥想逸兴、驰神奋藻于吟望之间;
梁武帝赋游山寺,惟写其景物之佳,讽咏一时游览之胜。
至于依本以美物,堆实以赞事,山林川泽之富,鸟兽草木之美,宫庙之轮奂,人物之魁梧,悉未闻也。
予既思摹前作而赋仰山,非欲离出异俗,高论藻词,为远寄冥搜、散怀投兴之事,恐山灵诮作逋客。
姑咏其所闻,额其所见,以谢其所移而已。
乌显仰山,岌嶪京峙,据乎春台之阳,阻乎秀水之涘,枕吴头以盘固,压楚尾而仰止。
连属群峰,回环千里。
北跨罗霄,东下堵田,西接安成,南曜螺川
冈峦襞积而叠翠,洞穴谽㗿而宿云,修竹阿那以蓊茸,嘉木青葱而纷纭。
溪壑错杂以缭绕,翠微缥缈而葐蒀。
草茂灵根,花敷锦绣,或抱石以莚蔓,或含烟而吐秀。
木末翱翔乎飞鸟,厓巅駓騃乎走兽,绝网依树以织空,鼏房联窠而托阜。
峰入汉而犹亘,崖欲骫而不绝。
春草铺碧以摇风,秋潭澄净而纳月,盛夏含霜,先冬霏雪。
龙湫渟水于山腰,佛刹倚殿于岩腹。
在晋则二神示现于灵踪,于唐则高僧始来而卜筑。
膴膴田原,芃芃菽粟,茶芽药苗,珍果嘉谷,亦莫得殚论而备录也。
其峰则有集云、狮子、唐兴、仰峰,峭峻崷崒,嶕峣穹崇。
崄若太行,高侔祝融
俯视三峰于木平,左顾百叠之盘龙,耸峥嵘以入望,计胶葛而难穷。
岩嵌谷澳,岭属冈连,巍巍峨峨,拔秀磨天。
钟山之水若绕带,瞰萍实之墟如点烟。
涧溜悬厓,而喷沫以奔遁;
藤萝绕翠,则猗傩而连牵。
一日之间,而气候不齐,或雨或旸,而乃寒乃暖。
盖天龙之所宅,而人莫测其所以然而然也。
其水则滈瀑砀突,合流异源,一出集云之腰,一出狮子之巅。
注厓度涧,汩活飞泉,测激滂流,吐漱潺湲。
高迅澓增浇,汹涌颔流,下则㴸㶒萦纡,鳞伦窊窞。
乃若经岩鼓石,雷震电激,不平成声,䃕确礐硌。
乃若坳积潭澄,回旋漫平,挠之不浊,瀇滉汪洸。
集云之源,其穴如箕,实为闾尾,有石广亩,当前如砥,其渊渌净以湛湛,其流清泠而㳽㳽,是谓上潭也。
其流未长,有石如梁,隘雨而横卧,潴一水以为潢,是谓中潭也。
出梁而下,千尺蜚泻,径委注于石涡,曾昼夜之不舍,是谓下潭也。
狮子之源,瀑流天半,界塔影而三分,至山麓而共贯。
接獭径龙潭之水,绕灵济古祠之岸,槩乎合众委而下梅州,然后浩浩而涆涆。
厥田惟上,厥土黑壤,陆复而平,地高而塽。
于是田以水而东作,原以火而冬耕。
麻菽稻粱,粘芗粳,或先种而后熟,或戮力而共成。
木则有山梨樱桃赤柏白杨,榬桐檀桦,槠樟。
栩翕张以应时,枫招摇而抱阳。
总青条而握翠,布绿叶以森阴。
分枝列干,擢本千寻。
谷风歘起以增悲,秋蝉得荫而长吟。
于而乐者樗栎,业而蔚乎邓林。
则筀淡毛苦,箸白燕黄。
玉板枝横,而簳直曰箭;
猫头最巨,而茎瘦曰方。
蔼青风而飒至,戛碧玉而鸣琅。
禀苍润之高节,宜有实以来凰。
其草则葴苏蒿,薜荔芭蕉苧葛黄精,萍蒲茭。
含芬吐芳,而可结以佩;
铺茵展绿,而可藉以遨。
毛群羽族,陆离纷汩。
春戏白鹇,秋阵黄雀,燕莺子规,鹤鹩乌鹊,蜚生夜鸣,山鸡昼啄。
或㐆芳林以欢噪,或弄烟芜而挥霍。
野猪以类而群熊,山麂时鸣而惊鹿,猿连臂以饮涧,猱矜揵而升木。
高无毕弋之患,下绝网罗之逐,饮啄各得其性,飞潜自遂其欲,悉孔翠于羽毛,尽克肥于肌肉。
虫则有山龟水蛭,蜒蜓虺蛇,螳螂伏冀,蜈蚣虾蟆。
络纬暗织,黄蜂晓衙。
蚁循缘于古木,蝶徘徊乎芳英。
蚊蚋入夏以远适,寒螀经秋而苦鸣,愤未伸于屈蠖,朗孤照于流萤
花则有蜀葵赪桐,芙蕖山丹罂粟巨霜,玫瑰幽兰,山茶金灯石榴木莲。
瑞香康庐之色,萝同西之妍,木犀喷九里而芬馥,月桂吐四时之红鲜。
药则有梫桂细辛,百合菖蒲,黄莲白芨,牛膝鸡苏,厚朴缘干而夏剥,薯蓣寻苗而冬锄。
果则莲藕菱茈,黄橙丹橘李梅木瓜茅栗。
唐兴之红桃梅州紫梨,剖之若胭脂,食之如厓蜜。
园圃则有苦巨波棱,蘘荷茈姜,蓝决明蔓菁兰香,又有紫芋蒟,红苋白茄,合蕈瓮缶,草头芹芽,春蕨夏笋,秋茶冬瓜
由古由今,若动若植,无容支离而遍誇。
粤有高人,来自王莽,触雾披云,沿溪而上。
乃与二神,邂逅相遇,丐山卜庵,展一坐具,神敬听而弗康,徙下流而远去。
遂迁庙像,空山拔树,夜半密移,朝成区宇。
驱鬼役䰠,雷𩅟风雨,爵封公王,以福兹土。
精祈必应,诚祷则与,其灵威莫得而缕数也。
由是于第三峰下,开大施法门。
更代易世,经晨越昏,营办之力相继,土木之功益繁。
殿堂楼阁,高下相吞,廊庑垣墙,左右维藩。
虹梁偃蹇,横卧惊湍,浮柱飞欀,高栌广楣。
曲枅环搆而相扶,重檐杈枒而横蜚,阶戺屈曲而嶙峋,槛璀璨而流离。
饰以金璧,文以丹漆,衣以赭垩,绘以云物。
或螭蟠而虬停,或龙出而鱼没,或流曜以含英,或晖天而地日。
微风萃而檐铃乱鸣,碧云合而楼钟更远,响金磬之铿锵,流梵呗之婉转。
于是破竹逗泉,同源异口,绕砌穿渠,填𨰃注缶。
导之于近,则㳽满于池沼;
决之于远,则灌溉乎畎亩,盖神灵密扶其栋宇,将历千载而不朽。
其中则有大沩之圆镜,南唐之净瓶,贝多则罗汉携来自乾竺,佛牙则郡侯得之于胡僧,本国锡以泰山芝草,赐之御札于廷平,皆自昔以传今,将永镇而常宁者也。
至若圣世时康,育王塔现,挺特千尺,端方四面,下临不测之悬厓,旁分瀑流而劈箭。
盖天造地设而难知,信神功鬼绩而莫辨。
菩萨现而灵雀群噪,罗汉出而祥云忽变,其灯光圣相之殊异,实象季末法之所未见者也。
又有唐将军避难之古寨郑中郎挂冠之书堂,耕夫时得其剑戟之旧物,诗僧有比之而成章。
由唐至今,三锡寺额之徽号,一徙基构而更张。
于是白足净侣,林堂,治心养性,仁寿而昌。
顾帝力之何有,咏佛日之何长,实斯人之幸也。
乃若重熙累洽,代遭圣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风雨以时,寒暑更循。
鸟无虞于覆巢,兽不伤于掩群,渊津润而崖不枯,草木不夭于斧斤,则岂特斯人之幸欤,又兹山之甚幸者也。
按: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
希白诗序 北宋 · 张逸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
希白能诗,与宋白梁周翰张咏而下十数公相友善,其格律不减齐己云。
按:《郡斋读书后志》卷二,万有文库影印袁州本。又见同治长沙县志》卷三五。
唐韩文公皇祐五年十一月 北宋 · 祖无择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六、《龙学文集》卷七、正德《袁州府志》卷一三、康熙《宜春县志》卷一五、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三
元和十五年昌黎韩文公尝为袁州刺史,后二百三十四年,无择实涖此州,筑宫而祠之。
公讳字退之,幼孤,见鞠于兄嫂氏。
嫂卒,服期丧以报德。
进士及第,应董晋张建封辟,为汴、徐二府从事,入为国子博士监察御史
关中大旱,民死盈路,公请宽徵复租,幸臣切齿,贬连州阳山县
阳山有善政,既去,人怀其惠,生子悉以韩名。
江陵府法曹参军再为博士,避谤,分司东都,迁尚书都官员外郎,判祠部
僧之无良者,一切置于理,用是复力穑者众。
河南县,将发,魏、郓、幽镇留邸亡卒。
尹恐,公禁止之。
历职方及比部考功郎中史馆修撰知制诰
初,议讨吴元济,朝廷文武大臣无敢言者。
公以为宰相被杀,中丞伤仅免,若是兵可息乎?
裴度出征,公以太子右庶子行军司马,先驰至汴,说韩都统,韩舆疾以从。
蔡州平,公谓曰,王承宗可取。
乃授书柏耆以往,承宗即献德、棣二州。
刑部侍郎
佛骨至自凤翔,百姓剥肌肤为奉,供至京师
公上疏极陈其不可,因得罪,贬潮州刺史
近境有鳄鱼食人,公以文逐之,鱼辄远去,人用无患。
移刺袁州袁州之民男女为人隶者,踰约则没不得出。
公皆计佣,子有而出之,寻奏而著于令。
国子祭酒,接学官儒生必以礼。
兵部侍郎
镇州乱,杀其帅,署王廷凑节度,诏公宣抚
既行,穆宗遽止之,公已入矣。
众皆危公,公辞气慷慨,如蹈无人之境,与士卒论顺逆存亡之理,莫不听命,解深州围,归牛元翼
吏部侍郎典选,听令史出入,令史之势遂轻。
京兆尹,六军将士咸畏惮帖帖,不敢犯,曰「是欲烧佛骨者」,其为人信服也如此。
宪宗既贬公于潮,且将复用之,为皇甫镈所忌,乃以公为狂疏,止可量移一郡,故有袁州之命。
公自镇州还,穆宗即欲相之,会京兆尹以不治闻,乃擢公兼御史大夫
有敕无台参,中丞李绅由是不协。
复为吏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
呜呼!
公之器业,可谓宏深魁伟,施于行事,细大夷险,无所不宜。
其文章博辨卓诡,与商《盘》周《诰》相上下。
惜也,孔子没,无圣人者为之章显,以信后世,而见绌于史臣之笔,其亦不幸也欤!
无择何人哉,道不加修,学不加益,夙夜茂勉,庶几前烈,谨详书其实,以著于记云。
时皇祐五年冬十一月一日也。
按:文云韩愈元和十五年袁州,后二百三十四年祖无择涖任,则祖氏任时当为皇祐五年。又原集卷一○《堵田仰山新庙题名》文后注云:祖无择广南东路移知袁州皇祐五年六月到任。今据改。
翟公巽所藏石刻 其十七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
《阴符经》出于唐李筌,熟读其文,知非黄帝书也。
盖欲其文奇古,反诡谲不经。
盖糅杂兵家语作此言,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尤可笑,惜不经柳子厚一掊击也。
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又见袁州本《郡斋读书前志》卷三上,《柳子厚集》附录二。
尘土黄 笺 宋 · 刘次庄
春台女儿似红玉,曾奉当筵柘枝曲。
舞成早自得痴名,更傍春风情不足。
客携黄金欲有赠,多在邻家赌双陆。
近从新官作颜面,祇得低心随所欲。
自知久去非所安,夜半东门车特碌。
秀阙芙蓉潭畔起,每向波间得双鲤。
水流却上大应难,惟有孤怀似潭水。
一骑翩翩锦臂鞲,红罗百丈作缠头。
为言闻得琵琶怨,当门下马欲登楼。
莫登楼,君马骇。
无限朱帘薰好香,城北城南无一瞬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
《能改斋漫录》:刘次庄元祐中罢官,寄居临江军新淦。尝往来袁州,时有一倡,为郡官所据,太守怒之,逐出境外。中叟感其事,而作乐府《尘土黄》并译笺凡三章。
连山子自志 宋 · 彭愈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一
上世封徐之彭城典午之乱,昆仍以其族行,南抵秀江,爱其山水,居焉。
至唐有构云者,隐居,累诏不赴,唐以高士封之。
其后子孙,或仕或隐。
连山子少隐集云峰,出应举,预荐至兰省,触闻罢。
又六年,游太学较试同文,以第四名荐
次年春,复触闻罢。
又三年,试贡院,以一等荐。
次年春,试礼部,以本经第八奏名,天子御集英殿策试之,第名四十二,释褐为北京右理,帅臣监司荐者十七人,任满迁澧州澧阳县,雪活冤狱九人。
提刑张庄上闻,未几提学司选领桃源学事。
及瓜,漕司荐于朝,使掌辰、沅、靖三州边运金谷,特恩就任改官。
推行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就绪,提刑张为上闻,奸人邓希文讪时事,捡捕而按治。
廉访司上闻:「湖北边运费省而事济」。
运副巴宜等上闻:「在任凡荐者十六人,举所知者一人,以治状奏者三人」。
御笔手诏求循吏,同状荐者五人。
连山子任满,请倅积石军
积石吐蕃之穷处也。
鸿门,度新安,过二崤,登函谷,陟陇西,游狭道,然后至。
所谓积石者,观百战之故地,山川雄伟。
连山子忻然。
既罢归,监京东箔场
越两月,朝廷检举湖北诸司准御笔手诏荐循吏,召赴都堂审察,堂除监元丰库
岁馀丁家艰,服阕,栖迟衡门几年,始赴朝参,堂除通判隰州,已辞未行,改潭州
连山子无他能,唯好著书,有《君子传》三卷,《字说拾遗》二卷,《循吏龟鉴议》十二卷,《治县法》十卷,《子产考异》一卷,《三柏年表》一卷,《杂说》三卷,文集二百卷,《贯道编》五卷,《圜府议》十二卷,《夏台议》十卷,《时议》三卷,《烛理集》六卷,《妙观笔记》五卷,《妙观论》三卷,《夺化归真内景论》二卷。
连山子閒居与客言,虽云云,乃默默也。
俛仰浮沉,放意林壑,与赤松、初平之徒游,故世不知其所终,谨为之志而系之词,词曰:
睇云兮炙鸿,进乎技兮屠龙
抚长剑兮断水,知不可兮智穷。
密移兮舟壑,寄浮休兮飞蓬。
空四钵兮寂照,葆三田兮冲融。
溯回兮金液,采真丹兮环中。
挽友朋兮杨许,严师资兮乔松。
掷尘寰兮如帑,进冲虚兮驭风。
胡悲叹兮楚些,与南涧兮莫知所终。
按: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
二王庙 北宋 · 李景夏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乾隆《袁州府志》卷三四
惟神发迹显灵,肇于汉代
功德昭著,纪于唐朝
累朝褒荣,贵极王爵
宜春之民,事神如父,而神之于民,爱之如子。
凡水旱札瘥之灾,祈之无不弭息。
呜呼盛哉!
仰山既为一州之镇,而神实斯民之所祈向也。
某被命郡符假守兹土,视事伊始,伏谒灵祠,进瞻庙貌,清酌藻馔,斋心洁形,庶几感格。
惟神聪明正直,愿垂降鉴,雨泽无愆,疫疠不作,岁以有年,人不失职,是惟神之赐也。
按: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
其一 北宋 · 王云
 押虞韵
为怜绿叶四时在,不可朱阑一日无此君轩
按:《舆地纪胜》卷二八《江南西路·袁州
乞旌表袁皋劄子 宋 · 郑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
窃以金人侵暴,所过州县,杀伤殆尽,官兵望风畏避者,比比皆是。
其有节义超卓,尽忠报国者,反被叛臣所害,遂使忠义之迹,未能得闻于天下。
壮夫义士,扼腕伤感。
臣伏见建炎三年十一月金人渡江,诸州皆望风投拜,每州各差奉使取索轻赍物货,数内袁州差燕山归明人张保义、李保义到州,于开元寺安下,守候本州科率金银鉟镕起发。
十二月初间,有敢勇人袁皋,奋发忠义,与同伴人梁超商议:「我等为大宋之民,受国家水土之恩。
今来本州投拜金人,迎引奉使在开元寺等候金银起发,其奉使人少,易为杀戮,我与尔共成其事」。
于是袁皋、梁超立合同文字,各收一本,相约候夜持刀入寺斩杀金人奉使,复收所科金银散还民户。
不期梁超赍合同文字赴州告首,本州权通判云:「我州已降大金国了,而袁皋辄敢谋反杀戮奉使」!
遂差都监贾宏、敢勇都头袁章收捉袁皋赴市处斩。
万民哀怨,莫敢谁何!
即时补告人梁超进武校尉,支给绢五十疋、钱五十贯,其馀捕人等第支赐。
臣窃谓袁皋忠义之士也,大乱已来,未闻有此节义显著,返被叛臣将作谋反之人斩戮于市,妻儿失所,无力赴愬,深可矜悯。
伏望天慈特降睿旨,下袁州勾收袁皋身首,官为埋葬,旌表门闾;
寻访本家骨肉,量行支赐,激劝天下忠义之士,尽心报国。
仍乞颁行天下,应有似此忠义显著之人,并行褒赠,使生死如归。
劄付本司体访虚实,具状申枢密院施行。
按:道光宜春县志》卷三一,道光三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