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风俗通义佚文卷二 其七十六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七
南阳郦县甘谷,谷中水甘美。
云其山上大有华,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
华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
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月送水三十斛,用之饮食。
诸公多患风眩,皆得廖(《艺文类聚》八十一,《初学记》二十七,《御览》五十四,又九百九十六)
案:《明帝起居注》,上东巡泰山,到荥阳,有乌飞鸣乘舆上。虎贲王吉射中之,作辞曰:「乌乌哑哑,引弓射,洞左腋,陛下寿万岁。臣为二千石,帝赐钱二百万,令亭壁悉画为乌也。」(《初学记》三十,《御览》七百三十六,又九百二十)
依古制修立明堂议 西魏 · 牛弘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四
窃谓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出教化,崇有德。
《孝经》曰:「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祭义》云:「祀于明堂,教诸侯孝也」。
黄帝合宫,尧曰五府,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来尚矣」。
《周官·考工记》曰:「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
郑玄注云:「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七步半也」。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四阿重屋」。
郑云:「其修七寻,广九寻也」。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五室,凡室二筵」。
郑云:「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正寝,或举明堂,互言之,明其同制也」。
马融王肃干宝所注,与郑亦异,今不具出。
汉司徒马宫议云:「夏后氏世室,室显于堂,故命以室。
殷人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
周人明堂,堂大于夏室,故命以堂。
夏后氏益其堂之广百四十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间大夏后氏七十二尺」。
若据郑玄之说,则夏室大于周堂,如依马宫之言,则周堂大于夏室。
后王转文,周大为是。
之所言,未详其义。
此皆去圣久远,礼文残缺,先儒解说,家异人殊。
郑注《玉藻》亦云:「宗庙路寝,与明堂同制」。
《王制》同:「寝不逾庙」。
明大小是同。
今依郑玄注,每室及堂,止有一丈八尺,四壁之外,四尺有馀。
若以宗庙论之,袷享之时,周人旅酬六尸,并后稷为七,先公照穆二尸,先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三十六王,及君北面行事于二丈之堂,愚不及此。
若以正寝论之,便须朝宴。
据《燕礼》:「诸侯宴,则宾及卿大夫脱屦升坐」。
是知天子宴,则三公九卿并须升堂。
《燕义》又云:「席,小卿次上卿」。
言皆侍席,止于二筵之间,岂得行礼?
若以明堂论之,总享之时,五帝各于其室。
设青帝之位,须于太室之内,少北西面。
太昊从食,坐于其西,近南北面。
祖宗配享者,又于青帝之南,稍退西面。
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笾豆,牛羊之俎,四海九州美物咸设,复须席工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降,亦以隘矣。
据兹而说,近是不然。
刘向《别录》及马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魏文侯孝经传》等,并说古明堂之事。
其书皆亡,莫得而正。
今《明堂月令》者,郑玄云:「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钞合为记」。
蔡邕王肃云:「周公所作」。
《周书》内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
各有证明,文多不载。
束皙以为夏时之书。
刘瓛云:「不韦鸠集儒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
不韦安能独为此记」?
今案不得全称《周书》,亦未可即为秦典,其内杂有虞、夏、殷、周之法,皆圣王仁恕之政也。
蔡邕具为章句,又论之曰:「明堂者,所以宗祀其祖以配上帝也。
夏后氏曰世室,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
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内曰太室。
圣人南面而听,向明而治,人君之位莫不正焉。
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
制度之数,各有所依。
堂方一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
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径九尺,阴阳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六之道也。
八闼以象卦,九室以象州,十二宫以应日辰。
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宫之数也。
户皆外设而不闭,示天下以不藏也。
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
二十八柱布四方,四方七宿之象也。
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于外以象四海。
王者之大礼也」。
观其模范天地,则象阴阳,必据古文,义不虚出。
今若直取《考工》,不参《月令》,青阳总章之号不得而称,九月享帝之礼不得而用。
汉代二京所建,与此说悉同。
建安之后,海内大乱,京邑焚烧,宪章泯绝。
魏氏三方未平,无闻兴造。
晋则侍中裴頠议曰:「尊祖配天,其义明著,而庙宇之制,理据未分。
宜可直为一殿,以崇严父之祀,其馀杂碎,一皆除之」。
宋、齐已还,咸率兹礼。
此乃世乏通儒,时无思术,前王盛事,于是不行。
后魏代都所造,出自李冲,三三相重,合为九室。
檐不覆基,房间通街,穿凿处多,迄无可取。
及迁宅洛阳,更加营构,五鬼纷竞,遂至不成,宗配之事,于焉靡托。
今皇猷遐阐,化覃海外,方建大礼,垂之无穷。
弘等不以庸虚,谬当议限。
今检明堂必须五室者何?
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升,白曰显纪,黑曰矩,苍曰灵府」。
郑玄注曰:「五府与周之明堂同矣」。
且三代相沿,多有损益,至于五室,确然不变。
夫室以祭天,天实有五,若立九室,四无所用。
布政视朔,自依其辰。
郑司农云:「十二月分在青阳等左右之位」。
居室。
郑玄亦言:「每月于其时之堂而听政焉」。
《礼图》画个,皆在堂偏,是以须为五室。
明堂必须上圆下方者何?
《孝经援神契》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四达,布政」。
《礼记·盛德篇》曰:「明堂四户八牖,上圆下方」。
《五经异义》称讲学大夫淳于登亦云:「上圆下方」。
郑玄同之。
是以须为圆方。
明堂必须重屋者何?
案《考工记》,夏言「九阶,四旁两夹窗,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周不言者,明一同夏制。
殷言「四阿重屋」,周承其后不言屋,制亦尽同可知也。
其「殷人重屋」之下,本无五室之文。
郑注云:「五室者,亦据夏以知之」。
明周重屋,因殷则有,灼然可见。
《礼记·明堂位》曰:「太庙天子明堂」。
言鲁为周公之故,得用天子礼乐,鲁之太庙,与周之明堂同。
又曰:「复庙重檐,刮楹达,天子之庙饰」。
郑注:「复庙,重屋也。」据庙既重屋,明堂亦不疑矣。《春秋》文公十三年:「太室屋坏。」《五行志》曰:「前堂曰太庙,中央曰太室,屋其上重者也。」服虔:「太室,太庙太室之上屋也。」《周书·作洛篇》曰:「乃立太庙宗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廊。」孔晁注曰:「重亢累栋,重廊累屋也。」依《黄图》所载,汉之宗庙皆为重屋。此去古犹近,遗法尚在,是以须为重屋。明堂必须为辟雍者何?《礼记·盛德篇》:「明堂者,明诸侯尊卑也。外水曰辟雍。」《明堂阴阳录》曰:「明堂之制,周圜行水,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以象紫宫。」此明堂有水之明文也。然马宫王肃以为明堂、辟雍太学同处,蔡邕卢植亦以为明堂、灵台、辟雍太学同实异名。:「明堂者,取其宗祀之清貌,则谓之清庙,取其正室,则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圜如璧,则曰璧雍。其实一也。」其言别者,《五经通义》曰:「灵台以望气,明堂以布政辟雍以养老教学。」三者不同,袁准郑玄亦以为别。历代所疑,岂能辄定?今据《郊祀志》:「欲治明堂,未晓其制。济南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一殿无壁,盖之以,水圜宫垣,天子从之。」以此而言,其来则久。汉中元二年,起明堂、辟雍、灵台于洛阳,并别处。然明堂亦有璧水,李尤《明堂铭》曰「流水洋洋」是也。以此须有辟雍。夫帝王作事,必师古昔,今造明堂,须以礼经为本。形制依于周法,度数取于《月令》,遗阙之处,参以馀书,庶使该详沿革之理。其五室九阶,上圆下方,四阿重屋,四旁两门,依《考工记》、《孝经》说。堂方一百四十四尺,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太室方六丈,通天屋径九丈,八闼二十八柱,堂高三尺,四向五色,依《周书·月令》论。殿垣方在内,水周如外,水内径三百步,依《太山盛德记》、《觐礼经》。仰观俯察,皆有则象,足以尽诚上帝,祗配祖宗,弘风布教,作范于后矣。弘等学不稽古,辄申所见,可否之宜,伏听裁择。(《隋书·牛弘传》,又见《北史》七十二)
龙虎元旨歌(一作金虎白龙诗 九)。(一作张果诗) 其七 唐 · 青霞子
 押寒韵
此宝从来二八传,吉年吉月入炉安。
千朝火候依时节,必定芽成汞已乾。
(按:《龙虎元旨》末云:「东岳董师元于贞元五年受之于罗浮山隐士青霞子贞元十九年传受剑州司马张陶开成三年京师传族弟汾,成长契五年传成君。」)。
王母池 中唐 · 吕岩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昔日曾游此,如今九十春。
红尘多少客,谁是识余人。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泰山
再书王母池 中唐 · 吕岩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埃。
无赖蛟龙知我字,故留踪迹不沉埋。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泰山
临终召客(一作《病中见落花》。令宾举止风流,事笔砚,有词句。见举人尽礼祗奉,乞歌诗,常满箱箧。及病甚,值春暮,扶坐砌前,顾落花长叹数四。因为诗教小童持出,邀新第郎君及举人数辈,张乐欢饮至暮,涕泗请曰:“我不久矣,幸各制哀挽送我。”得诗数首。及死,有刘驼驼者,能为曲子词,因取其词,教挽柩者前唱之,声甚悲怆,瘗青门外。自是盛传于长安,挽者多唱焉。) 唐 · 颜令宾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气馀三五喘,花剩两三枝。
话别一尊酒,相邀无后期。
按:挽歌云
其一
昨日寻仙子,轜车忽在门。人生须到此,天道竟难论。客至皆连袂,谁来为鼓盆。不堪襟袖上,犹印旧眉痕。
其二
残春扶病饮,此夕最堪伤。梦幻一朝毕,风花几日狂。孤鸾徒照镜,独燕懒归。厚意那能展,含酸奠一觞。
其三
浪意何堪念,多情亦可悲。骏奔皆露胆,麇至尽齐眉。花坠有开日,月沈无出期。宁言掩丘后,宿草便离离。
其四
奄忽那如此,夭桃色正春。捧心还动我,掩面复何人。岱岳谁为道,逝川宁问津。临丧应有主,宋玉在西邻。”
泰山 北宋 · 王钦若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四顾无云道路开,黄麾迎从六龙来。
三神合祭光千古,万旅传呼动九垓。
幽鸟似通昆阆信,真松深隐栋梁材。
已知身世非常事,曾到天门十二回。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泰山
春秋说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
称人者,贬也,而人不必皆贬,微者亦称人。
称爵者,褒也,而爵未必纯褒,讥者亦称爵。
继故不书即位,而桓、宣则书即位。
妾母不称夫人,而成风则称夫人。
失地之君名,而卫侯奔楚则不名。
未踰年之君称子,而郑伯伐许则不称子。
会盟先主会者,而瓦屋之盟则先宋。
征伐首主兵者,而风之师则后齐。
母弟一也,而或称之以见其恶,或没之以著其罪。
天王一也,或称天以著其失,或去天以示其非。
《春秋》为无王而作,孰谓隐为贤且让而始之哉(以上总论。)
叔姬先书被执,次书来归,非郯、杞之比。
夫商人弑君自立,又虐其国君之母,天子不能讨,诸侯不能伐。
季孙行父再如晋,诸侯为是盟于扈,皆无能为而退,徒得单伯之至,子叔姬之归而已,而兴兵以侵鲁者未已也。
于以见晋霸之不竞也,于以见诸侯之有弑君者而莫之讨也,于以见齐之横而之弱也(文十四年,齐人执子叔姬。)
翚弑隐公,遂弑子赤。
桓公之立,逆女使踂;
宣公之立,逆女使遂。
斯二人者,在国以为贼,而桓、宣以为忠也,故终桓、宣之世,踂、遂皆称公子,无异词(宣元年,公子遂如齐逆女。)
礼有重轻先后之不同。
以祭视绎,则祭为重而绎为轻;
以绎视卿佐之丧,则绎为轻而卿佐之丧为重。
有国者当图其称也(壬午,犹绎,万入,去硁。)
内取外邑皆曰取,如取郜、取防、取訾娄。
外归鲁地皆曰归,如济西、龟阴及瘌、阐、汶阳田,鲁地也,齐人以归于我,当曰归。
今而曰取者,盖因晋力而取之也。
归者,其意也;
取者,我也,非其志也。
于后齐复事晋,故八年使韩穿来言,归之于齐。
然此年齐归我田书曰取,八年齐取我田乃曰归者,取之自晋,归之自晋,以见鲁国之命制于晋而已。
故虽我田也,而不得偃然有之,其犹寄尔。
故齐归我田书曰取,犹若取之于外者;
齐取我田书曰归,犹若齐之所有也(成二年,取汶阳田。)
公之此行,内有侨如之患,外不见于霸主,故危而致之(成十六年,公至自会。)
不书及,内之也,鄫有国而私属于鲁,鲁之私属鄫也,皆不臣之著也(襄五年,叔孙豹曾世子巫如晋。)
成九年为蒲之会,将以合吴,而吴不至,故十五年诸侯之大夫会之钟离
前三年悼公鸡泽,使荀会逆吴子,而又不至,故此年使鲁先会之于善道。
凡此皆往会之也。
至秋戚之,序吴于列而不复殊者,因来会也。
凡序吴者,来会我也;
殊吴者,往会之(襄五年,仲孙蔑、卫孙林父吴于善道。)
日食之变起于交也。
有虽交而不食者,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而日食三十六。
有频交而食者,此年及二十四年,三年之内连月而食者再也。
诸儒以为历无此法,或传写之误。
然汉之时亦有频食者,高帝三年文帝前三年十月晦十一月晦是也。
天道至远,不可得而知,后世执推步之术,案交会之度而求之,亦已难矣。
按:襄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宋元学案》卷二《泰山学案》,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点校本。又见陈校本附录佚文。
九诵 岳神 北宋 · 鲜于侁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六
云蓊蔚兮山之巅,瞻岳灵兮望青天。
崭岩崷崒兮磅礴无垠,巃嵷嵂勃兮宁一以为仁。
草木杂而罗生兮人不可名,鸟兽蕃而走集兮虞不能知。
因高错事兮道此跻陛,登岱勒成兮胡为而七十二君。
齐余心兮不外,高余冠兮甚伟。
撷芳杜兮为衣,掇紫芝兮作佩。
柏实兮松华,石髓兮兰英。
蕙肴陈兮玉案,明水湛兮清尊。
诚拳拳兮不解,寐接神兮恍若有言。
嵩高峻极兮生甫与申,周道将明兮宣以中兴。
水旱不常兮虫螟以灾,稼穑卒荒兮民生流离。
劳来安集兮之子之功,祐此下民兮宁遗神羞
按:《皇朝文鉴》卷三○。又见《嵩岳文志》卷八,《楚纪》卷五五,《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八,《泰山志》卷一○,《岱览》卷七,同治《南部志》卷二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一。
东岳高里山相公庙新创长脚竿记 北宋 · 胡元资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
兖之奉高北有岱山焉,乃天下之巨镇也。
尊之曰东岳,即天齐仁圣帝也。
自秦汉而下,沿巨唐逮本朝,封禅之礼备焉。
庙貌威崇,殿宇显敞,一如上方制度,俾至者加其恭肃
噫!
聪明正直,神之德也。
福善祸淫,神之职也。
幽而罔测,显而有灵,则四方之民咸归仰之。
在帝庙之西,有高里山之祠,即圣帝辅相之神也。
庙号本汉封爵也
领袖群司,掌判阴籍,光载祀典,灵威不泯。
今有古沛张平者,即长河之舟贾也。
乃集社聚缗,岁赛于祠下,睹其神像,虔启愿心,立长竿于庙廷。
由是选梓木以为之材,砻翠□以为之硖,耸而上直,表著其坛。
功毕告成,故书其始,刻之于石,以永其传。
大宋元丰三年庚申岁
泗州船户同糺首王政男钦、徐州沛县留城镇都糺首张平立石□。
东平进士胡元资撰。
徐民裴耸书。
将士郎、守束□守德篆额。
张希白刻。
按:《泰山志》卷一六,嘉庆刻本。
琨瑞山千佛崖题名大观四年三月 北宋 · 郑秉德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
平原郑秉德济南沈君正,同弟天粹,自四禅寺登奉春岩洞,诣灵岩道场,处天门东□。
是□大观庚寅三月廿三日
按:《泰山志》卷一七,嘉庆休宁金氏刻本。
东岳青帝观真君殿之记宣和五年十二月 北宋 · 周显灵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七、《岱览》卷一二、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一四
于戏魁乎,伟乎!
举六合于太虚之内者,元气之力也。
包总晦明、维持终古而不覆坠者,至神之功也。
神无方而有方者赖焉,神无名而有名者□焉。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
圣也者,大而化之之称。
至精者为至粗者所归,至妙者为至显者所持。
凡囿于名教之域,莫不皆神之所主。
圣人郊禋泽瘗,各从其类,致其礼,彰其用。
岁暮腊蜡,合万物而索享之,无一物之精不求而报其主物之功。
然时有用舍,名有高下,而神之所□,又有贵贱刚柔之别。
五行之尊者,在天为五帝,在地为五岳,在人为五常,在身为五藏,在物为五事,未尝不各从其类而有所主。
火为文,见于离明之方,而帝与万物相见于是乎在。
水为武,潜于幽朔之位,万物至是而坚凝伏藏。
惟其坚凝,是以毅然不可犯,可得而犯者所恃焉。
惟其伏藏,是以出而应物,则天下无敌。
龙为五虫水类之长,水之至精所生。
方其伏于混茫,潜于纤芥,其质也极天下之至微,其气也□天下之至妙,其神也游天下之至幽。
及其风云既会,出而布四海之泽,则雷雨之动盈于九区。
其体之广,其气之雄,蔽塞宇宙矣。
此水德沉潜之效也。
乾为八卦之君,处西北至阳阖辟之方。
其六爻□致则成亢龙,于象又为寒冰。
此水德刚健之功也。
水为五行之祖,与土同王于坎宫,四象万物资之以始生,故元武之状具金木二体,而水火之色存焉,乃四象所会,而归根抱元以守其宗。
惟其能以至柔□□□之至刚,使不能有所犯,是以四象归之,以禀其生,以全其养,若婴孺之怀二亲也。
非大道至真,何以及此?
坎之中有阳□焉,以一阳□乎群阴之中,使昭昭之伦由此以成。
始成终非,不怒而威,不战而服。
何以及此?
我北方作圣真武灵应真君,俛金阙真尊之圣,抚有伦孩慕之诚,统元天无鞅之猛,护亿相包育之群。
十极内外,神奸魑魅,凡为幽显害者莫不慑惧□光,闻风震骇,□□并仰,溥济无涯,久沐德庇,获蒙师礼,密齿学徒之列,积有年矣。
平生于□宗之道,□瀹警悟,披拂迷□,皆睿意所感而遂通之。
晚□于修真久视之理,薄造渊奥,多古今简籍之所罕载,隐伦之所未窥者。
举目会心,默而识之,非智德洞彻于灵府,无以与于斯也。
今且饬身鍊行,崇建三圣之教,总会一真之境,仰答宏贶。
往年祈斗中七元君上达帝聪,愿以护师之称,冒干□□。
已而圣威告以允旨,今以冤魔所戾,屯坎万状,正拟摅诚沥恳,以俟哀援,俾圣导所能,遽成实绩。
大梁□□李□□捐资购工,独创真祠于泰岳青帝观后金山之端,托以记文,庶传永久。
殿为南北五架,东西四楹,重檐羽揭,绮观翚飞,丹□□拱,势糺云汉。
中凝睟俨,灵卫肃然。
香烛华实之奉,藻荇荐燎之供,悉李氏具焉。
仰瞻岱宗之峻极,俯镇万壑之深注,所以来冲驭而驻倒景。
恍乎其仪,泠乎其应,将以崇国祚,济亿兆于千万斯年。
其庆李氏之耄□,释意外之愆尤,俾流于世世者,方马□毫之力尔。
若夫苏□□于困蒙,成真仙修鍊之业,实亦寤寐不忘于大旱布云霓,惟洪造鉴而矜之。
殿始治于宣和壬寅五月□□日,落成于六月十八日,奉安于七月十八日
稽首再拜作颂三章,章八句,曰:
沧波浩渺,惟水之明。
雄威渊默,惟□之灵。
静滋众汇,动应八瀛。
我真潜妙,我武振亨。
于皇紫极,实为辰枢。
乾关是斡,坤□是扶。
阳虚焰炽,阴厄靖纾。
至刚莫犯,至柔所怃。
桓桓无上,滔滔至精。
破万魔胆,灭千妖形。
□□□□,禦□之勍。
俨兹焕宇,永护四生。
大宋宣和五年岁次癸卯十二月□日立石(缺)
监修道士吕善(缺)尚修殿同知观李、赐紫道士(缺)观道士
按:《泰山志》卷一七,嘉庆刻本。
灵岩寺饭僧记政和八年六月 南宋 · 王㬇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七
王㬇被旨,特许因职事到济南营治亡妣襄事。
小祥前八日,恭诣灵岩道场礼观世音,预设僧供,请如老升座,饭毕出山。
刘林、韩洵、王永、夏侯不群同行。
政和八年六月廿七日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各地二九二六。又见《山左金石志》卷一八,嘉庆《泰山志》卷一七,《岱览》卷二四。
沁园春刘伯伦酒德颂 宋 · 林正大
 押词韵第十一部
大人先生,高怀逸兴,酒肉寓名。
幕天席地,居无庐室,以八荒为域,日月为扃。
贵介时豪,搢绅处士,未解先生酒适情。
徒劳尔,漫是非锋起,有耳谁听。

先生
挈榼提罂。
更箕踞衔杯枕曲生。
无思无虑,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静听无闻,熟视无睹,以醉为乡乐性真。
谁知我,彼二豪犹是,蜾蠃螟蛉
附:刘伯伦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维酒是务,焉知其馀。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恍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嗜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裸之与螟蛉。
柏树 元 · 王恽
七言律诗  出处:秋涧集卷十七、古今图书集成
苍柏无城拥汉陵,閟宫遗树郁峥嵘。
崔巍不植明堂础,造物潜通岳顶灵。
万壑烟飞扶杰干,半天风雨撼秋声。
白头会见东封日,照映鸾旂一色新。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泰山
鹧鸪天 赞举公 元 · 觉达
 押豪韵
头角峥嵘接九皋。
襟怀洒落绝纤毫。
扶持大刹宁辞倦,辅翼丛林不惮劳。

心因厚,志坚牢。
足庵门下最英豪。
而今战退奸邪辈,不负灵岩彦高
按:泰山志卷十八,载长清县灵岩寺举公寿塔碑,下注延祐元年九月
鹧鸪天 赞亨公 元 · 智久
 押歌韵
气象轩昂忠政多。
轻财重事无如他。
僧堂全管数千贯,移塔舍钱念百过。

无缝罅,妙祥和。
佳声浩浩占高科。
旌明行业人称赞,延永芥城拂劫波。
按:泰山志卷十八,载长清县灵岩寺亨公寿塔碑,下注至顺二年
鹧鸪天 赞泉公 元 · 智久
 押先韵
头角峥嵘慈济泉。
报恩万寿昔参玄。
为思方领宜修道,直造灵岩结善缘。

栽园果,种福田。
四方设药施无偏。
而今寿塔小师垒,延永谷城劫石坚。
按:泰山志卷十八,载长清县灵岩寺泉公首座寿塔铭,下注至顺二年
题安分轩 元 · 辨才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姑苏朱景春河南邵子安分吟,题其轩居曰「安分」。吴郡滕远为之图,金文徵为之铭。
知君近构竹间房,墙下新栽几树桑。
采药不辞沾雨露,禦寒聊欲足衣裳。
春深门外车无迹,秋晚篱边有香。
我亦林泉安分者,向寻时过小池塘。
铁网珊瑚:敬观诸大老所题安分轩佳什,理趣宏深,文义浩博,韩子所谓「光燄万丈长」是也。因知景春高士,固能安其分矣。至尊好,何能致多如是耶?虽然,未有无名而有其实者也,抑未有有名而无其实者也,景春可谓名实克符矣,诸大老所言亦不虚美矣。眇余小子,执笔题赞,增毫芒于泰山,未免取大方之诮。吴释辨才题。
夏月登岱 明 · 方孝孺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振衣千仞思悠悠,泰岱于今惬胜游。
秦汉旧封悬碧落,乾坤胜概点浮沤。
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更上云端频极目,紫微光电闪吴钩。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