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奉送柳川韩相国出按咸镜道 明 · 许筠
 出处:惺所覆瓿稿卷之二病闲杂述
尚书初辞大执法,旋着武侯单白袷。
尽付关北二十州,要试胸中十万甲。
王念北方丰沛乡,比年孽虏恣蹈梁。
千人百人才击刺,十城九城俱逋亡。
以此战守渠岂敢,髦倪实恐胡来啖。
王恢纵诎马邑(暗用安国事),忠献可寒西贼胆。
制下西垣舆诵同,眼前久已无山戎
翥鹘团袍叠椹紫,明虹镠带园花红。
犀弓铁铠环精猛,直捣王庭熄边警。
杀气霜凋盖马山,军声雷动先春岭。
伫看狐鼠摄威弧,留犁服匿争来趋。
若置(一作固)临边三大镇,何难解瓣五单于
安攘大计在劈画,况是扶颠富筹策。
刷耻终竖执平旗,勒功须镵尹瓘石。
我衣之华谁置忧,貂蝉自古出兜鍪
二十四考待追郭,万八千户行封留
野夫早识荆州面,人生安得长相见。
北风吹发日西沈,眼断关云泪如线。
奉次石阳滩隐见寄之韵 其三 丙寅 明末清初 · 李安讷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东岳先生集卷之十七东迁录(下)
独逢时泰命仍穷,万死投荒一老翁。
今作峡人谁更恨,雉城鲁是古山戎
长城 明末清初 · 尹顺之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涬溟斋诗集卷之五
天表连延贯白虹,起从榆塞入云中。
金墉包络千寻险,玉垒开张万里雄。
键闭尚看蟠地轴,关防始拟制山戎
今来不见藩篱阻,可惜秦皇枉费功。
权学官(侙)日本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四
周流天下是男儿,况又奇才本不羁。
司马游观遍上国,张骞经历止西夷。
路通徐市寻仙海,帆落扶桑拂日枝。
岛寇山戎谁果剧,须指曲折报余知。
塞下曲 明末清初 · 金得臣
 出处:柏谷先祖诗集册四
斥堠来报山戎屯,将军领兵催征轩。
金画叶翻苍龙旗,朔风号怒吹塞垣。
黄云白草剑河隈,甲光照耀金鳞开。
冲夜长驱袭虏营,阵势堂堂敌可摧。
俄顷生缚左贤王,捷书星驰奏未央。
千军乘胜争相贺,一日欢声动战场。
赠于副将元凯(已下卷二)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出处:补遗(据钞本蒋山佣诗集)
尝笑苏季子,未足称英俊。
雒阳二顷田,不佩六国印。
当世多贤豪,斯言岂足信。
于君太学髦,文才冠诸生
怅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
乍领射声兵,南都沦倾
芒鞋走浙东,千山万水里。
饥从猛虎食,暮向鸢巢止。
召对越王宫,虞沙四面起。
间道复西来,潜身入吴市。
崎岖赭山渡,迫阨三江垒。
七月云间,苍茫东海湾。
孤帆依北斗,几日到舟山
海水咸如汁,海涛触舟急。
日夜白浪翻,蛟龙为君泣。
濒死达关中关中事不同。
平虞奉降表,兵入行宫。
途穷复下海,两月愁艨艟。
七闽尽左衽,一身安所容。
攀崖更北走,满地皆山戎
归家二载馀,阔绝无音书。
故人久相念,命驾问何如。
君家本华胄,高门遍朱紫。
囷仓禾百廛,趋走僮千指
侍妾裁罗纨,中厨脍鲂鲤。
更有龙山园,池亭风景繁。
水声穿北户,花色荫南轩
有琴复有书,足以安丘壑。
身有处士名,不失素封乐。
何用轻此生,久试波涛恶。
不辞风波恶,不避干戈患。
敝屣弃田园,孤游凌汗漫
乃知鸿鹄怀,燕雀安能伴。
君看张子房,不爱万金家。
身为王者师,名与天壤俱。
所贵烈士心,旷然自超卓。
是道何足臧,愿君大其学。
异日封侯贵,黄金为带时。
知君心不疑,无使鲁连疑。
闻庙堂或有捐弃六镇之议。感而有作 清 · 申晸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汾厓遗稿卷四 登州录(二)
曾闻渤海山戎圣祖龙兴作沛丰。
却将朔雪穷荒外,尽入天王版籍中。
汉代城隍谁得似,秦关形胜此为雄。
即今庙议轻捐地,壮士悲吟剑吐虹。
通州 其一 清 · 金锡胄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息庵先生遗稿卷之六捣椒录
雄州设险帝都东,海转江漕万里通。
从古楼台霄汉上,至今歌吹绮罗中。
贾舫夜泛天津月,酒幔春飘碣石风。
如此皇王文物会,缘何束手与山戎
申进士(命耇) 清 · 权万
七言排律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四
桦船烧尽靖山戎,塞草应知统制公。
名父弓箕传令子,骚坛旗鼓袭英风。
双搴壁沼人无敌,八蹑龙门命奈穷。
家世功高馀荫薄,江湖兴适俗缘空。
中移丈岳修丹诀,晚筑亭作主翁。
天上前宵沉德宿,斗间终古亘长虹。
百年先契形骸外,三日文场气槩中。
回首秖今成一梦,不堪题挽泪沾胸。
南味五十八首 其四 蚕豆蚕豆以春前种,夏初收。味甘质软,蒸熟,糁盐调食之,极佳。或以嫩芥叶同炒,酒饭皆宜。干之,同谷食,可充盐蔬,功用颇多。乃自昔不见经传,其一“蚕”名,不知始何时。宋人《埤》《翼》二雅俱不收,东坡放翁石湖诸名公俱无诗。且此品不俗,而不一齿及,仅见杨万里一咏,至元明人始著之。近时京城亦渐有种者,然迁地弗良,味薄而涩,反不如豌豆。南中入夏,价廉味美,乡村戚友馈遗,可一月饱啖。自少至老嗜之不厌,今计违此味又五稔矣) 清 · 谢墉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乍看一顷豆为萁,正值三眠蚕吐丝蚕豆之名,历代无考。元王桢《农书》云:以蚕时熟,故名。李时珍《本草》谓以荚如老蚕得名。说皆合理,而总莫考命名之始。尝疑齐桓伐山戎,得戎菽。相传以戎菽为大豆,豆无大于蚕豆者,蚕戎或音近而讹易。然桓公得戎菽语,载其颁之列国,则何周秦以来绝不之见?若如张骞得之西域之说,又何历汉晋唐无称,至宋元明始有好之品题者耶?)
好共采桑载筐筥,却如分茧满槃匜。
佐餐午醉邀邻叟,守箔宵忙饷女儿。
西域得来皆豌豆,此名肇锡又何时吴瑞《本草》以蚕豆即豌豆,而李时珍非之。二豆大小、形状迥殊,岂得为一?然豌字字书本无,疑二豆俱从大宛来,始时并称宛豆,其别名大者为蚕,而以加豆旁为豌名其小者,盖在后代而不知何时。)
水龙吟 北关外,头道桥东南有一池在郭达山下,俗名仙海子,西番妇女时于池畔嬉游,以寄无涯之思焉 近现代 · 刘衡如
 押词韵第三部
山戎未睹沧溟,一池堪寄无涯思。
蘋风乍动,冰绡纹绉,干卿何事
结伴西邻,踏歌芳岸,坠钗遗佩。
映山花照脸,胭脂红绝,起多少,伤春意。

曾记东观海水。
望洪涛、浮天无际。
鲛人泣玉,吴娃狎浪,人鱼双媚。
水戏方酣,巨波掀起,神州腾沸。
剩刘郎未老,投荒万里,洒沧桑泪。
附:作者原拔:旧作康定十景词,忘之久矣。友人索稿,乃自败簏中检出,稍加点窜,使就声律,因付手民,藉省抄录之劳。忆赋此词,瞬经七载,河山未复,世乱方殷,余亦久戍穷边,一筹莫展,哀时感遇,书罢怆然。1944年甲申元夜衡如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