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谢再任武夷劄 南宋 · 林希逸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八、《鬳斋续集》卷一四、《永乐大典》卷一○五三九
钦承恩命,倍激懦衷。伏念某自去阙廷,久安农亩。每思畴曩,幸逃偃月之危机;敢意衰残,获际中天之盛旦。踰分屡叨于华擢,汗颜十斥之自贻。齿豁头童,世鄙退之之陋;囊空米尽,谁怜子美之贫。曲赖陶甄,未忘簪履。支离之钟有粟,足可𢾅门;莱芜之甑才尘,又嗟涸辙。问钧僭矣,提笔活之。此盖平章先生仁不弃于内沟,德尤先于嘘槁。谓彼耄无能之老,曾备驱驰;使其饭不足于今,有亏覆帱。冒焉引喙,慨尔垂情。某敢不虔祝瓣香,归依化冶。十题渔具,远师笠泽之散人;九曲棹歌,即访幔亭之精舍。虽捐糜之无路,实戴荷以犹天。
谢西京朴令公馈岁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律诗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三十一
威棱盖平壤,岁律近新春。
相馈文虽具,从知意甚真。
江流何衮衮,原隰更句句。
遥想嵩山下,天晴不起尘。
覆盆子熟。樵者采以来。因忆灯岩行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十七
覆盆烂熳映山明,记得灯岩路上行。
暴雨忽来衣尽湿,十分清兴盖平生。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道中甚险盖平生涉历未尝有此) 其一 明 · 杨士奇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马首连朝东复东,穿云蹑石与君同。
须知第一人间险,未数鱼凫蜀道中。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道中甚险盖平生涉历未尝有此) 其二 明 · 杨士奇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飞涧悬崖百折东,跻攀无处不相同。
他年九日萸觞畔,能忘今晨此路中。
追忆三清旧游感怀(三首○并小引) 其一 清 · 宋奎濂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霁月堂先生集卷之三
崇祯纪元后辛丑七月日。权正叔(格)柳子华(之芳)金远明(益廉)李百宗(东溟)吕希天(圣齐)李惠仲(敏迪)李弼卿(翊相)尹子章(晢)吕汝鲁(曾齐)朴晦仲(增辉)苏望如(斗山)闵章五(周冕)俞胤甫(命胤)金正平(万均)权汝纲(斗枢)李子辉(光稷)李彝仲(敏叙)宋汉卿(昌)相与约会于三清洞。余亦追下风。共十九人。各持壶一盘一。觞宴终日。日晚忽有笛声嘹喨。寻之则正平携笛工来。隐身于松林间屏处。故为是以惊座中也。惠仲以太康为嫌。送言请止。则答曰。何为此没风之言耶。君若厌闻。独先罢去可也。惠仲曰。无奈何无奈何。众皆大噱。盖平则性喜风流。惠则事多谨饬。故止之而不听矣。到今追思。森然若昨日。而星霜遽阅四十馀矣。会中诸人。次第凋零。独汉卿与余在耳。而亦复落落如参商。古人所谓俛仰陈迹者此也。能不感慨也乎。虽然当时簪盍之盛。款洽之乐。真一胜事。求之今日。实未易得。不可以等閒视之也。病悴无聊中。偶念及此。略记其槩。仍题三绝句。使各人子孙见之。则其于敦世好之道。或不无少补也耶。
仙侣三清问几人,疏庸于此亦追尘。
秪今离合存亡恨,四十光阴若隔晨。
送襄雷之盖平次晓岳韵 清 · 彭孙遹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松桂堂全集卷十八
深柳清槐荫广沟,只今辽左是神州。
去时已见凫为舄,到日还知剑作牛。
元觉真空邀月冷,红螺山远碛云秋。
豪吟意气偏悲壮,不羡人间万里侯。
盛京所属城垣修葺已成诗以志事叠戊戌诗韵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谒陵戊戌六驺过,颓堕城垣见者多。
此日闾阎都属我,当年征伐迥殊他(各处城垣明季用以守禦当年攻取之际掘毁者有之承平日久风雨所摧坏者亦有之闾阎依城郭而居非安民之道也因发帑命工部侍郎德成同盛京将军等督修)。
因教发帑经营始,普予重修次第科(凡跸路所经城垣八处义州城巨流河城抚顺城广宁县城锦州城宁远州城中后所城中前所城跸路不经过城垣十处辽阳州城海城县城盖平县城熊岳城复州城宁海县城凤凰城岫岩城铁岭县城开原县城统不劳民力计共需帑银一百三十一万自戊戌至今癸卯予以五年限俱一律次第新整焕焉改观)。
跸路此番因便阅,督工善否勘如何。
清明纪事兼忆亡友邴西津 其一 清 · 金朝觐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清明雨夜王义门斋中扶乩卜事有女鬼张公子者下坛诗云家家扫墓纸香焚肉满盘盂酒满樽节序频移谁吊我白杨风雨泣孤魂后署名为燕人婉凤从父令盖平殁于任所次夕同人复焚符招之又得一诗云诸君招我到泉台风雨潇潇送我来酒冷灯昏魂作客吟诗恐惹使君哀其时缪梅澥尚铁峰沈秀岚均依韵和成七首嘱予步和予仿八哀例亦依韵和成
铅华零落冷妆台,明月他乡任去来。
曾忆春闺惊梦觉,杜鹃啼处最堪哀。
复州十咏 其二 清 · 多隆阿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地志详查记未讹,一州形胜入包罗。
山连北界花椒岛(岛居城西北二十馀里),水绕东陲毕里河(俗名碧流河一作毕栗古史作毕鲁源出盖平县布雾山南流入海)。
户尚淳良污俗少,人敦礼让古风多。
年年倘有丰年庆,四野应听击壤歌。
复州十咏 其八 清 · 多隆阿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混混泉流出小塘,村居父老得其详。
因言此水三冬暖,不似人情一味凉。
看彼波中凝线绿,知他坎下毓硫黄(温泉在城东八十里)。
每逢胜境留心记,此是辽东第六汤(辽东温泉最多余所知者凤凰城一岫岩二海城盖平各一复州为第六也)。
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 其六 清 · 多隆阿
押歌韵
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河源出盖平县布雾山志书名毕里河史书名毕鲁河岫岩金复州分界处)。
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
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
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
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
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
在原碾白草,踰岭陟翠螺。
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
立春日登君山(辛亥正月七日)三首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曹家达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岁事逼人更,登临腰脚轻。
青天盖平野,丹嶂卫重城。
霜气草根变,烟光松际生。
苍然试凝望,落日大江横。
大唐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度支营田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贞元十有八年秋九月。皇帝以安定节制南川郡王昌之休勋懿绩。与邦人台老之咏叹声颂。诏掌文之臣某。论次其词。以永金石。臣拜手稽首。祗若休命。于是考侯王之表。稽赞命之书。采太常景钟之义。而系辞曰。惟元后聪明齐圣。以临于下。惟荩臣厉翼庄诚。以奉于上。上下成和。协建皇极。此南川所以感会神武。发扬硕肤。公嶷然持重。为国保障。理泾人十五年。政成事节。师以律成。人以富教。智若蓍蔡。动如风霆。内总端揆。外崇长伯。八旒七章。元衮赤舄。有南仲方城之略。有充国劭农之绩。君使臣。臣事君。发舒震耀。事业光大。其理然也。公姓刘氏。彭城人。少沈毅尚气节。得大易之师贞。春秋之武经。肇自幼学。揣摩感概。天宝末年未弱冠。从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东讨林胡。以劳署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其后所奉之府。则李太尉光弼刘司徒元佐。或尽护车赋。率先颜行。是为腹心。节以金鼓。军之善政。无不参焉。师之右职。无不综焉。迁至开府仪同三司。于列卿为太仆太常。于御史府为中丞大夫。历太子詹事左散骑常侍工部礼部二尚书。异姓而王。真食其赋。凡三益封。至二百室。初拒史朝义也。宋州郡将。委以捍城。贼锋持久。力屈引去。又皆留其戏下。剧虏济以利兵。钩援临冲。环城傅堞。公以淮海屏蔽。实系于斯。血诚怒发。士气旁厉。周月坚拒。援师实来。以惬惬之危。走婪婪之狄。始佐宣武军也。任当委重。往必投艰。既定彭城之急。旋假濮阳之守。主忠信以任患难。整偏师以立奇功。奋其材谋。多所尅获。抗希烈而壁宁陵也。以徒兵三千。组甲五万。登陴搏战。且逾四旬。激众扶伤。竟申九拒。于是救淮扬。拔大梁。或倍道以赴。晨压其垒。或鼓行而进。终覆其巢。于此二役也。擒翟晖。虏郑贲。师不留行。甲首山积。然后穷追急击。至于许昌。渠魁窘困。终以泯灭。凡三与虏确。而河汴之閒乃平。皆公之为。而元佐任公之效也。故旬岁閒。累居大僚。贞元三年。朝廷以五原盛秋。式遏侵轶。诏公领宣武驷介。北出护边。有逗挠犯令者。立斩三百人以徇。传校肃然。威詟朔野。俄拜本军京西行营节度使。虽拊循行师。未有分地。而车服恩礼。已如守臣。明年迁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使度支营田等使泾州刺史。是拜居秦之北地。汉之回中。俗修武备。而尚气敢。自马司徒璘段太尉秀实之以威望德声。怀宁边部。其后祸拿师老。疆埸萧然。或依违选愞。日阕而已。昆夷游骑。时及我郛。西门不启。南亩益蹙。公曰。兵以奇胜。亦以严终。寇不可玩。在吾彀中矣。于是建长利。规远略。程日力。兴人徒。西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据弹筝峡之崄。北城保定。深入百馀里。捍青石岭之固。凡七城二堡。有坚甲利刃。制彼冲阨。绝其驱侵。公之封内。爟燧灭息。昔之瓯脱。今有市列。井树之閒。犬鸡相闻。东诸侯勤王之师。得以宁宇。而又因士之馀勇。求地之遗利。荷戈而战。拥耒而耕。出闻三捷之绩。居尽四支之敏。辟彼塉硗。麦禾蔽野。亦既悦使。而皆乐从。十二年就加尚书右仆射。威功既成。教化既明。里闾有丰年。亭鄣有吉语。其或四方之旅。谒急于公。则耀威于长武。纳将于归化。皆禀睿略而奏成功。十五年。条军市之租。上献天府。数至十万。以赡东师。锐于为国远虑。数言边事。蓄资力。修赋舆。思欲大举冲击。收功绝域之外。岂徒使朝那阴密。缓带安枕而已哉。惟公瑰姿硕量。倜傥英伟。文理武毅。冠于偫伦。云蒸风行。交感至用。志气申而功业大。宠嘉集而名器崇。至若勤身惠人。劳徕安集。遵守条职。贯通典彝。有行父事君之心。有考父益恭之德。可以表率。发于纯诚。宜其长保富贵。为时元老。昔尹吉甫美宣王任贤使能。作江汉烝民之诗。惟圣人感人心以和平天下。惟贤臣协圣谟以镇静方国。则皇帝之注意。南川之陈力。是信是使。有严有翼。敷宣景化。浃洽休德。不然。则被边戴白之叟。披肺肝。排阊阖。而胡为来哉。叙武略所以扬天声。美元侯所以流王泽。敢附雅颂。式昭德音。铭曰。
天地健顺,三辰光润。
君臣感通,一德诚信。
皇明照烛,保合休运。
亮采有邦,登昭杰隽。
帝曰尔昌,硕勋洸洸。
爰自偏师,干不庭方。
席胜无前,援陈下梁。
尔战则克,尔谋则臧。
公拜休命,藩宣赋政。
介圭畅毂,抚是安定。
其猷克壮,上协仁圣。
沛然成功,执德之柄。
乃峻垒垣,垒垣崇崇。
乃艺黍稷,黍稷芃芃。
出有锐师,入为良农。
保就滋殖,时公之功。
武经辑矣,文事亦理。
十有五年,肃清边鄙。
宜登介祉,永锡遐纪。
告类纳忠,以毗天子。
皤皤泾人,俯偻上陈。
肃肃王命,命兹下臣。
采获诚词,章明异伦。
镂此贞石,辉光日新。
上镇戎军沿边机务疏 北宋 · 李继和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宋史》卷二五七《李继和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三、道光《镇原县志》卷一八
镇戎军为泾、原、仪、渭北面捍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正当回鹘、西凉、六谷、吐蕃、咩逋、贱遇、马臧、梁家诸族之路。自置军已来,克张边备,方于至道中所葺,今已数倍。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茍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击贼,则贼必不敢过此军;则缘边民户不废耕织,熟户老幼有所归宿。此军茍废,则过此新城,止皆废垒。有数路来寇:若自陇山下南去,则由三白堡入仪州制胜关;自瓦亭路南去,则由弹筝峡入渭州安国镇;自青石岭东南去,则由小卢、大卢、潘谷入潘原县;若至潘原而西则入渭州,东则入泾州;若自青石岭东公主泉南去,则由东山砦故彭阳城西并入原州;其馀细路不可尽数。如以五千骑,令四州各为备禦,不相会合,则兵势分而力不足禦矣。故置此城以扼要路。即令自灵、环、庆、鄜、延、石、隰、麟、府等州以外河曲之地,皆属于贼,若更攻陷灵州,西取回鹘,则吐蕃震惧,皆为吞噬,西北边民,将受驱劫。若以可惜之地,甘受贼攻,便思委弃,以为良策,是则有尽之地,不能供无已之求也。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则此军所费,止出四州,地里非遥,输送甚易。又刘琮方兴屯田,屯田若成,入中有备,则四州税物,亦不须得。况今继迁强盛,有踰曩日。从灵州至原、渭、仪州界,次更取𨫼子山以西接环州山内及平夏,次并黄河以东以南、陇山内外接仪州界,及灵州以北河外。蕃部约数十万帐,贼来足以斗敌,贼迁未盛,不敢深入。今则灵州北河外、镇戎军、环州并北彻灵武、平夏及山外黄河以东族帐,悉为继迁所吞,纵有一二十族,残破奔迸,事力十无二三。自官军瀚海失利,贼愈猖狂,吐蕃震惧,绝无斗志。兼以咸平二年弃镇戎后,继迁往来侵掠军界蕃族,南至渭州安国镇北一二十里,西至南市界三百馀里,便于萧关屯聚万子、米逋、西鼠等三界,以胁原、渭、灵、环熟户,常时族帐谋归贼者甚多。赖圣谋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已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去万倍矣。又灵州远绝,居常非有尺布斗粟以供王府,今关西老幼,疲苦转饷,所以不可弃者,诚恐滋大贼势,使继迁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何以枝梧。昨朝廷访问臣送刍粮道路,臣欲自萧关至镇戎城寨,西就胡卢河川运送。但恐灵州食尽,或至不守,清远固亦难保,青冈、白马曷足禦捍,则环州便为极边。若贼从萧关、武延、石门路入镇戎,纵有五六七千兵,亦恐不敌,即回鹘、西凉路亦断绝。伏见咸平三年诏书,缘边不得出兵生事蕃夷,盖谓贼如猛兽,不怫其心,必且不动。臣愚虑此贼他日愈炽,不若听骁将锐旅屡入其境,彼或聚兵自固,则勿与斗,妖党才散,则令掩击。如此则王师逸而贼兵劳,贼心内离,然后大举。又灵州孤垒,戍守最苦,望比他州尤加存恤。且守边之臣,内忧家属之窘乏,外忧奸邪之憎毁。忧家则思为不廉,忧身则思为退迹,思不廉则官局不治,思退迹则庶事无心,欲其奋不顾身,令出惟行,不可得已。良由赏未厚、恩未深也。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古之帝王皆悬爵赏以拔英俊,卒能成大功。大凡君子求名,小人徇利。臣为儿童时,尝闻齐州防禦使李汉超守关南,齐州属州城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非次赏赉,动及千万。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算,当时有以此事达于太祖者,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汉超居则营生,战则誓死,赀产厚则心有所系,必死战则必动有成绩。故毕太祖之世,一方为之安静。今如汉超之材固亦不少,茍能用皇祖之遗法,选择英杰,使守灵武,高官厚赏,不吝先与。往日,留半奉给其家,半奉资其用,然后可以责洁廉之节,保必胜之功也。又戎事内制,或失权宜,汉时渤海盗起,龚遂为太守,尚听便宜从事。且渤海,汉之内地,盗贼,国之饥民;况灵武绝塞,西鄙强戎,又非渤海之比。茍许其专制,则无失事机,纵有营私冒利,民政不举,亦乞不问。用将之术,异于他官,贪勇知愚,无不皆录,但使法宽而人有所慕,则久居者安心展体,竭材尽虑,何患灵州之不可守哉?又朝廷比禁青盐,甚为允惬。或闻议者欲开其禁。且盐之不入中土,困贼之良策也。今若谓粮食自蕃界来,虽盐禁不能困贼,此鬻盐行贿者之妄谈也。蕃粟不入贼境,而入于边廪,其利甚明。况汉地不食青盐,熟户亦不入蕃界博易,所禁者非徒粮食也,至于兵甲皮干之物,其名益多。以朝廷雄富,犹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须。况蕃戎所赖,止在青盐,禁之岂不困哉?望固守前诏为便。
井陉道中中秋值雨 元末明初 · 谢肃
七言律诗
青石岭头凉夜坐,仰天不见月光烂。
陉山雷起楚王庙,绵水雨来娘子关。
远道着鞭心骨折,幽房织锦泪痕斑。
终寻棣萼卑栖处,太谷谁云隔万山。
宿青石岭。早行途中 明 · 洪贵达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虚白先生续集卷之四
暮登青石欲途穷,露宿寒山万木中。
行雨晓收溪泻碧,清霜夜下叶飞红。
云深双岭迷归马,树密连山阻落鸿。
三宿便应过八站,鸭江澄酒漾秋空。
过青石岭 其一 明 · 金世弼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十清先生集卷之二
双崖百丈路如悬,仰面难看一片天。
阴壑几时回日驭,恐教魑魅拍人肩。
过青石岭 其二 明 · 金世弼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十清先生集卷之二
叠石连云缺一隅,层冰横拖路盘纡。
知君着得高堂念,不许千金试畏途。
青石岭 明 · 苏世让
出处:阳谷先生集卷之四
乱石青渐渐,鸟道千重曲。
我仆互呀咻,我马屡颠踣。
十步九回顾,侧步穿云木。
夜宿最高顶,松风响岩谷。
斩茅结穹庐,假寐似龟缩。
兹行已云苦,后来安可卜。
险尽遂凄凛,事往空叹息。
人间路更难,平地多翻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