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杜佑太保 中唐 · 郑馀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
维元和八年岁次癸巳四月癸未朔九日辛卯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兼判太常寺郑馀庆银青光禄大夫守兵部尚书王昭银青光禄大夫吏部侍郎杨于陵中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坦朝议大夫刑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朝议大夫权知礼部侍郎韦贯之等。
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太保太傅杜公之灵。
伏惟岳峙毓德。台符炳灵。
实启邦杰。佐时文明。
厚仁保和。待物推诚。
夷道不隔。直心无营。
允釐群官。参历庶务。
周旋四朝。出入三署。
顾言慎行。道在忠恕。
絓组外身。江河比度。
始从郎位。职典邦赋
重人惜费。惠恕周布。
建中之初。受命分符。
报政长川。拥节番禺
越俗蛮陬。是训是濡。
既抚淮楚。遂荒隋都。
时当徐方。俶优为虞。
截河锁流。拥滞邦输。
统以威重。简于帝俞。
镇宁二境。并建双旟。
十万貙虎。指挥风趋。
任兼文武。志尚诗书。
兵赋著典。郡政来苏。
学该地理。识究元机。
天宠载加。时问逾积。
聿来登庸。作弼邦国。
邦计攸掌。国机毕画。
永贞之际。宫闱秘隔。
顺皇沉疾。奸臣窃职。
公听群位。总已夕惕。
躬宣诏旨。捧授金册。
一人出震。群邪荡涤。
崇秩屡增。湛恩备锡。
朝登剑履。乐侔金石。
沐浣良辰。宴慰亲客。
朱轮紫绶。富盛赫奕。
戒足思退。居高不危
国有大计。犹将来咨。
才实不器。用皆适时。
位极元老。守逾谦卑。
灵寿方赐。悬车忽辞。
冀期颐以遐保。遽乐往而哀随。
馀庆等早忝班行。尝承顾盼。
仰台庭以增欷。临素车而申奠。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丰县界寄韩明府743年 中唐 · 刘长卿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引用典故:琴堂
回首古原上,未能辞旧乡。
西风收暮雨,隐隐分芒砀。
贤友此为邑,令名满徐方
音容想在眼,暂若升琴堂
疲马顾春草,行人看夕阳。
自非传尺素,谁为论中肠。
清东曲792年 中唐 · 孟郊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
含笑(一作笑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
采采清东曲,明眸艳圭玉
青巾艑上郎,上下看不足。
南阳公(一作宫)首词,编入新乐录。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792年 中唐 · 孟郊
 押词韵第六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引用典故:登龙宾 飞琼 戏马会
万木皆未秀,一林(一作株)先含春。
此地独何力,我公布深仁。
霜叶日舒卷,风枝远埃尘。
初英濯紫霞,飞雨流清津。
赏异出嚣杂,折芳积欢忻
文心兹焉重,俗尚安能珍。
碧玉妆粉比,飞琼秾艳均。
鸳鸯七十二,花态并相新。
常恐遗秀志,迨兹广宴陈。
芳菲争胜引,歌咏竟良辰。
方知戏马,永谢登龙宾
张徐州792年 中唐 · 孟郊
 押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引用典故:空桑
为水不入海,安得浮天波。
为木不在山,安得横日柯。
再来君子傍,始觉精义(一作艺)多。
大德唯一施,众情自偏颇。
至乐无(一作变)宫徵,至声遗讴歌。
愿鼓空桑弦,永使万物和。
顾己诚拙讷,干名已蹉跎。
献词惟在口,所欲无馀佗。
乍作支泉石,乍作翳松萝。
一不改方圆,破质为琢磨。
贱子本如此,大贤心若何。
岂是无异途,异途难经过。
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一作长安留别李观韩愈,因献张徐州。)792年 中唐 · 孟郊
 押词韵第十八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子规 投刺 王粲
富别愁在颜,贫别愁销骨。
懒磨旧铜镜,畏见新白发。
古树无花,子规啼有血。
离弦不堪听,一听四五绝(一作三四裂)
世途非一险,俗虑有(一作各)千结。
有客步大方,驱车独迷辙。
故人韩与,逸翰双皎洁。
哀我摧折归,赠词纵横设。
徐方东枢(一作号在),元戎天下杰。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
有土不埋冤,有雠皆为雪。
愿为直(一作奇)草木,永向君地列。
愿为古琴瑟,永向君听(一作前)发。
欲识丈夫心,会将孤(一作宝)剑说。
徐州席送岑秀才792年 中唐 · 孟郊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引用典故:京尘
振振芝(一作芳)兰步,升自君子堂
泠泠松(一作枫)桂吟,生自楚(一作羁)客肠。
羁鸟无定栖,惊蓬在他乡。
去兹门馆闲,即彼道路长。
雨馀山川净,麦熟草木凉。
楚泪滴章句,(一作荆)尘染(一作满)衣裳。
赠君无馀佗,久要不可忘。
贺连理棠树合欢瓜白兔表803年 中唐 · 武元衡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
臣闻至德有感。
嘉瑞必呈。
非汪洋霶霈。
不能动神灵。
非葳蕤合遝。
无以彰明盛。
伏惟陛下登建皇极。
二纪于兹。
情无忘于一日。
德弥新于万载。
怀徕反侧。
优容直谅。
至仁所渐。
潜销于毒螫。
大赉所及。
无閒于忽荒。
故得正祥荐臻。
策填委。
迨于今日。
不可胜书。
此实上天所以丁宁。
登封告成也。
今又见许州长社县刘斌地内连理棠树图。
徐州彭城县阳守志园中合欢瓜图。
又进白兔并图等。
伏以甘棠符于国号。
连理表于邑中。
瓜瓞颂于诗人。
合欢守于园内。
兔居卯位。
白顺金色。
金者取象于武臣。
白者明资于义邑
足表巍巍宗社。
长庆于大同。
赫赫天枝。
永崇于皇度。
俾秉旄节。
必效精诚。
县象告人。
焯乎明著。
窃览前志。
历考休徵。
积彼千载之祥。
无兹一岁之盛。
臣忝私恩。
睹所未闻。
抃舞之诚。
倍百恒品。
无任。
唐故尚书工部员外郎礼部尚书王公改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纸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元和十年秋。故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王公之孤曰元泰元质元弼等。举其王考赠礼部尚书之殡于玉山。王妣赠陇西郡太夫人李氏之窆于颍阳。泣问龟策。得八月壬寅安祔于万年凤栖原吉。克成先志。孝孙之心也。尚书讳端字某太原人。曾祖某。某官。祖某。某官。代理儒术。至公以文学策名。举进士宏词。连得隽于春官天官之下。解巾崇文馆校书郎。改右骁卫兵曹掾。陇右节度奏授大理评事。为其上介。天宝十年监察御史十三年殿中侍御史。俄以本官内供奉东京畿采访之重。十四年工部员外郎。谢病请长告。南浮江湖。因寓幽陵。兵乱。启手足于行次。春秋若干。是岁乾元二年也。娶陇西李氏。太师申国公穆五代孙。吏部郎中问政之孙。城门郎韶之女。贤明有仪操。生子三人。长曰绰。被服缁褐。修无生法。次曰纾。以文章继公。用隽造履清近。谏垣载笔。在帝左右。纲纪都曹。典司库兵。历外郎正郎。直诚厚行。为士君子仪矩。次曰绍。繇小司徒三为六官。于外则保釐东郊。节制徐方。当德宗朝。向纳尊信。汉廷臣莫二时。上驭天下岁久。宰政之外。大僚往往以辨智材能献熟得君者。或险决以务忮害。或妄诬以取快惬。仆射则和平将顺。不疚不惑。人到于今称之。故公以义方贻庆。再受二千石五曹之锡。积厚流光。可胜言哉。先远襄事。未得吉卜而殁。元泰等茹荼继志。经启鲜原。以德舆与其先人同于汴东江西从事。同为郎吏。同为尚书。藐然无容。见托传信。虽文之朴野。其可辞乎。铭曰。
尚书为父,仆射为子。
家声章章,令闻不已。
万有千年兮,邱封在此。
徐州事宜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右。
张愔狂愚。
敢阻朝命。
但虑强邻潜导。
故使之然。
或闻移牒出军。
屯于境上。
外示攻胁。
其实卫之。
倘诸军进攻。
事至危迫。
度其不能济也。
则必执以为功。
既居将相之崇。
又有讨伐之绩。
不待朝廷加地进律。
徐方去矣。
虽万万无之。
亦不可不虑。
诚在率励整训。
合力急攻。
但一方底平。
则四方知惧。
倘向淹时月。
未就诛夷。
则不如委以州师。
俾其传达。
苟安反侧。
以为后图。
但运路通流。
师律精劲。
更命文武兼材之臣。
徙为三州节度
且扬徐乖远。
控摄异宜。
移镇则兵力难分。
遥制则威重不足。
愚夫武校。
积习常情。
欲其复制旌旄。
不隶邻道。
但得人以授。
必易为理。
又防闲暴慢。
皆在其初。
实由藩镇岁深。
没于其位。
将校窃报恩之义。
子弟蓄乐祸之心。
陛下务人之安。
含垢屈法。
因以授仕。
其风寖然。
臣以为三载考绩。
先王之制。
或惜其为理。
就加爵秩者。
不过五年。
则必交代。
不幸物故。
虽其子亦可继之者。
麾下有可代之者。
则必授于诸镇。
而命其帅于朝。
不得已则命于邻壤。
又其次也。
擢其介。
又其次也。
设有龃龉者。
则以严师临之。
以大顺责之。
人各有心。
固思自效。
凡举事固计其当否。
而不计其济否。
易曰。
师出以律。
否臧凶。
正谓此也。
位与望未至。
而骤居之。
其败必速。
又使人人有觊倖之心。
此四方所以多故也。
酌理道之源。
尊朝廷之柄。
柄归于上。
则事理于下。
但修之近者。
则远者自至矣。
制于易者。
则难者自化矣。
如此则纲维毕举。
利泽潜流。
自古霸王之道也。
易曰。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伏惟陛下留念。
以前淮右未平。
徐方犹梗。
师徒淹久。
率土同忧。
臣自十数年间。
礼官记言司言之任。
愚陋无补。
忝冒掖垣
又思。
汉朝梅福
南昌尉之微。
犹远陈时政。
敢以血诚管见。
博采群情。
辄竭肝肺。
因陈本末。
理有似迂而寔近。
言有过直而不诬。
干黩宸严。
莫识忌讳。
心魂震越。
伏待刑书
无任恳款惶悸之至。
谨奉状陈奏以闻。
谨奏。
徐泗濠节度使司徒张公文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九
昔有虞以浚哲文明理天下。故有谐八音陈九德赓歌康哉之臣。
周宣王修文武之业以开中兴。故有歌蒸人赋韩奕清风大雅之什。
春秋之际。诸侯列卿大夫。
感物造端。能赋可以图事。
称诗可以谕志。然则元侯宗工。
作为文章。本于王化。
系于风俗。亦其志气之所发也。
司徒讳建封南阳人
简廉疏达。信厚诚直。
秉心可大。以礼义为干橹。
非道不处。视圭组犹稊稗
以褐衣宽博游于京师。当时贤公名卿。
盛服先生之伦。皆迎门缔交。
就义若渴。赞师律于盟津大卤二府
由察视主柱下方书。朝廷以州部要害。
选难符守。历巴陵
寿春。婪婪反虏。
壤地相接。众寡悬绝。
物情不交。斩其使者以徇。
传首于行在。所屏翰淮海。
我为金汤。选耎观望者皆革心服义。
东夏安矣。加地进禄。
察廉三郡。授钺贞师。
莅于徐方。就加六职端右之任。
追命三公论道之秩。其始终艰贞光大也如是。
左邱明单襄公之言曰。忠文之实也。
智文之舆也。仁文之爱也。
义文之制也。则司徒向时之大忠明智。
戴仁抱义。皆推本乎斯文。
然后足言足志。践履章灼。
故其辨古人心源。定是非于群疑之下。
则韩君别录。痛诋时病。
以发舒愤懑。则投元杜诸宰相书。
其馀赞勋阀。表邱陇。
铭器叙事。放言诣理
皆与作者方驾。而歌诗特优。
仲宣之气质。越石之清拔。
如云涛溟涨。浩漾无际。
而天琛夜光。往往在焉。
其入觐也。献天行一篇。
因喜气以摅肝膈。览其词者。
见公之心焉。其还镇也。
德宗皇帝纾天文以送别。湛思异论。
辉动中朝。至于内廷锡宴。
君唱臣和。皆酌六义之英。
而为一时之盛。夫文之病也。
牵拘而不能骋。或奔放而不自还。
公则财成心匠。挥斥细故。
英华感槩。卓尔其宏大。
析理研几。泊然其精微。
全才逸气。与勋力相宣。
尽在是矣。公之理也。
徐人宜之。故尚书克家纂业。
用嗣厥服。犹鲍氏之居司隶
人之赋缁衣。大君推恩善善。
春秋之义也。永怀先志。
乃集遗文。以德舆尝承司徒之欢。
表烈编次。凡二百三十篇。
承诏作序。是用拜君命之辱而不敢让云。
张仆射朝觐毕归徐州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大君子所以贵者。
道合于上。
化流于下。
得时大行。
求福不回而已。
仆射南阳公徐方十年。
师贞人和。
拜章请觐。
冬十月
四牡雕戈。
至于京师
或诵其德辉。
或歌其事功。
直道相贺。
懦夫立志。
公始以褒衣儒冠。
游公卿閒。
仁义博富。
名声籍甚。
其后拥传佐戎。
专城靖人。
福以至德。
惠之美利。
临骇机以激大顺。
奋州师以摧剧虏。
淮湖之閒。
嶷然保障。
陟明加地。
再命元侯
康衢自随于趾步。
枉道不萌乎心术。
而文锋师律。
奇正相合。
以气为主。
与古为徒。
故其缘情放言。
多以莫耶自况。
然则天下之肯綮。
适所以资公之断割耶。
上之注意也深。
公之诚虑也至。
贡端诚以无隐。
沃宸虑如合符。
尽直于内。
诡词于外。
日降庆赐。
载淹旆旌。
元正前殿之贺。
中和内朝之直。
锵锵鸾声。
湛湛露斯。
虽韩侯入觐。
吉甫燕喜。
无以过也。
迨兹春半
受命言旋。
中朝贤士大夫皆举酒为寿。
徵诗为礼。
盖悦公之风而惜别也。
德舆辱当授。
词不逮意。
姑以掖垣所赋。
类于左方云。
李十侍御岭南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士君子之发令名。沽善价。
鲜不由四征从事进者。翔集翰飞。
盖视其府之轻重耳。则侍御之今日。
犹鄙夫之昔时也。因想昔与今徐方连帅王仆射德素盛府主公杨尚书达夫登龙门钟陵
尔来二十年矣。二贤以大僚硕望。
当明天子注意分阃之重。鄙夫顾无所用。
亦五叨中台。俯仰印绂。
以过量自愧。追怀旧恩。
敢忘其所自耶。况侍御温良敏肃。
用文术自赞。初为州里所举。
俄属圣朝以旧勋推恩。累更禄位。
再至京剧。今兹簪法冠。
驾轺轩。感于已知。
不计勤远。又焉知图南水击变化
不在此耶。既贺侍御所从。
又悦达夫之举。宾主之閒。
仁义在焉。款门告别。
思以言为贶。至若洪范之攸好德。
盘铭之日日新。皆侍御所执也。
又何言焉。敬谢达夫
慎夏自爱。无金玉尔音而已。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 唐 · 王起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三
唐开成元年岁在执徐十二月三日
检校礼部尚书东川节度使长乐公享年七十薨于位。
天子不视朝一日。
赠以天官之秩。
是月。
公之丧归于西都
其来也。
梓潼之人。
如亡顾复。
其至也。
京师之人。
咸嗟殄瘁。
其亲戚号于中唐而邻里感。
其朋友恸于外寝而搢绅吊。
咸以公孝友忠信。
清廉正直。
仁伟度。
可以韬当世。
弼谐远略。
可以经大邦。
而位不充量。
才屈于算。
斯所以感人深矣。
其明年五月
克葬于京兆万年县崇道乡白鹿原
从先人茔。
礼也。
既葬。
其孤累然泣血。
以公勋伐德善之状。
请被于文。
而刻此石云。
公讳宿
字拱之
冀州长乐人
汉光禄勋奉世廿五代孙也。
光禄勋立功于汉。
其下十四叶立国王燕。
是为昭成皇帝
其下七叶至五代乌氏侯。
讳早惠□隋为隰州司户
皇朝为婺州常山
常山高祖皇婺州曹掾讳文俭
曹生曾祖茂才高第括州松阳讳道仪
阳生大父文林郎王府记室参军礼部员外郎讳嗣
员外先府君南昌新安郡长史尚书左仆射讳子华
咸以茂德。
光耿史牒。
仆射天宝中
明皇以四子列学官
时与计偕。
一鸣上第。
藏器不耀。
以孝节闻。
享年八十。
累赠尚书左仆射
先妣彭城刘氏。
成都府参军沔之女。
嫔则母范。
惟家之肥。
累赠彭城郡太夫人
公即仆射元子也。
奇伟倜傥。
与人诚直。
言无诡随。
行不苟合。
望之也长戟森于武库。
即之也大圭植于琼田。
丱岁侍仆射府君庐于员外府君之墓左。
有灵芝产于埏隧。
白兔扰于松槚。
仆射恶其显异。
抑而不言。
识者咸谓纯孝殊祥。
又重之以阴德。
其门必大也。
弱冠以工文硕学称。
年廿六举进士
是时明有司即兵部侍郎陆公贽其人也。
又应宏词科
百步穿杨叶赋。
虽为势夺。
而其文至今讽之。
后生以为楷。
巳而有志于四方
历东诸侯。
为彭门仆射张公建封所器异。
因表为试太常寺奉礼郎
节度巡官
张公杰迈简达。
尊贤礼能。
幕府始建。
群彦翘首。
与公同升者李藩韩愈之伦。
皆诸侯之选。
及公曳裾之后。
置醴之遇。
其书檄奏记
公皆专焉。
及张公寝疾。
公常出入卧内。
献替戎事。
一军感其诚明。
迨其薨落也。
武夫感义
闾里怀慕。
蚩蚩汹汹。
无帅乃乱。
立其子愔。
称留后焉。
未王命也。
先是李师古之叛也。
其将李洧徐方效顺。
至是师古将伐有丧。
且复故地。
公内则整训叛徒。
明利害之乡。
外则移檄敌人。
示逆顺之理。
卒能寝师古之谋。
徐方之乱。
卫监戎于锋刃之上。
免阖境于磔裂之势。
公之力也。
而终身杜口。
不言定徐之功。
议者高其不伐。
及德宗以愔得众。
因而善之。
表公为留后判官
金吾卫兵曹
公以危邦是戒。
倚门方切。
乞归江左
以奉色养。
巳而越师潜章。
请置阃幄。
大理评事
徐之军吏惜公之去也。
继公职者害公之也。
合为他诬。
泉州司户
公得丧不形。
以诗书自娱。
岁馀移□州司户
太夫人终堂。
孺慕柴毁。
阽于灭性。
丧复。
常从事浙右。
徵拜宪府监察。
太常博士
凡为国家定谥。
皆□善贬恶。
不吐不茹。
时人伟其文而与其直。
虞部员外郎
丁先府君艰。
栾枝在疚。
哀礼皆极。
既祥。
都官员外郎
宪宗时
吴元济淮西叛。
相国裴公东征。
于是妙选廷臣。
幕中□由是表公为彰义军节度判官
于是有朱绂银章之锡。
西平
酬劳报功。
比部郎中
为持权者所忌。
韩文公愈京师迎佛骨。
上疏切谏。
忌公者因上之怒也。
诬公实为之。
出刺歙州
先是中书舍人缺。
佥谓公之述作。
动合谟训。
纶言之任。
旦夕待迁。
一麾出守
群情大骇。
公则神怡气畅。
视亏若成。
此则老氏之齐宠辱。
令尹无喜愠也。
在歙周岁。
锄兼并。
矜寡
襦裤谁嗣之谣。
徵拜刑部郎中
兵部郎中知制诰
时问罪河朔
书命叠委。
公应用神速。
不能自休。
词理典奥。
文采焕逸。
大凡六百馀章。
为染翰者程准。
天子以深州刺史牛元翼纳忠效顺。
诏除襄州节度使
时重围不解。
未克之官下。
江汉上游。
舟车四会
久虚统帅
弛紊由之。
因思文武全德。
姑摄其任。
上曰。
侍臣有魁岸奇表珥貂蝉者为谁。
丞相以公对。
上曰。
岘南留务
斯人可矣。
爰命金印紫绶。
官相宪丞倅□以□□之下车则军旅安□闾里清宁
元翼自□内来。
诏公归□□又或愿借子翼
且留一年。
或追送君□有逾百里。
其遗爱在去。
有如此者。
即日拜中书舍人
妄为飞语□中□改为太常□□□□□迁散骑常侍
□□□□□□直□□□之士□□□□□□试第其上下得人之□□为至公迁华州刺史
以州名犯先公讳。
固让不拜。
复□□加集贤殿学士
□□□□同之阻命于□□也王□兴(阙二十一字)(阙七字)之臣有才者宣抚之。
择使数辈□□□之事公以食君之禄。
危事不□急国之□□□尽心遂□□政□□□□属虐暑溽雨泥行谷宿□□险阻(阙八字)不言□由是出入□□□□□□危者安之。
□者勇之。
棣城□□公□□助其□□事国有如此者矣。
三川浩穰。
尹正斯□时□之□□公□理及□□必信赏必罚。
人急吏□□著无□兼并□必□□□□□□部曲□□□□□有□□为□吏□□□□□□于杖下(阙十二字)禁止再□报政行工部侍郎(阙十五字)曹郎议□□公以□路□以诛□□□□□□之□□□以为得(阙十二字)格后敕五十卷□百(阙七字)兵部侍郎进爵为公会众□□□□上(阙四字)之忠重推毂之□□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公□节□临整□□纪外□□□内□□毗推赤心于三军之腹而□郡以六□□□礼乐修明苛□用去(阙四十二字)国人□□心太和初□师□□南□入寇抵于□□犬掠而□公以善□不□□□□□随则无惠安(阙三十七字)上问之曰。
守土之臣。
当如是乎。
岂□山镇一方亦可波及他□诏用□□□□巫之□□□□□公(阙四十二字)尝一旦天助十万钱于我家。
故乡人号为孝冯家
吾今寿登□□位列方面。
阴德之□其可诬乎(阙四十七字)
重□家□□□之以□□□□曰命之短长天□□□之□□□□□吾不□也(阙五十六字)天下表其(阙八字)贞百。
张尚书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六
前乡贡进士欧阳詹
洛阳旅舍再拜授仆人书。
尚书閤下。
某同众君子伏在尚书下风久矣。
孟冬已寒。
伏惟尚书尊体动止万福。
人生于世。
令天下之人识与未识。
有一善则愿知之。
有一困则愿知之。
尚书以为其人何如哉。
愚以百年二百年无一而已矣。
尚书岂知身则其人乎。
既知其人。
某斯所以愿也。
凡今之人。
进路于长者。
或以殚词褒颂为先者。
亦或求人书状为先者。
伏计尚书饱见之。
英明特达。
必不之爱。
小子固直。
亦窃丑之。
尚书茂德雄才。
则腾于寰宇矣。
岂假区区片言只字。
彰明于身乎。
尚书山容海纳
则自断于胸襟矣。
岂在悠悠八行尺牍
进退于人乎。
知不然矣。
某才拙鲁讷。
不敢游词。
某闽越人
京师七千里矣。
去秋远应直言极谏诏。
不逮试便往西秦
今冬将从博学宏词科赴集期。
昨至东洛
旧负人钱五万。
卒然以逢。
某则合还。
人又艰迫。
唯一驴一马。
悉以偿之。
赁庑之下。
如丧手足。
兀然不能出门者。
再旬于兹矣。
亦以窘逼。
遍祈于人。
人无非常。
所与唯疋帛斗粟。
供朝夕则才可过。
其外则莫就。
无车无储。
寄人之庐。
士之穷莫穷乎此。
今日有来相看者曰。
子之困至于是。
何不以情闻于徐方南阳公乎。
明日有来相看者曰。
子之困至于是。
何不以情闻于徐方南阳公乎。
某昼忖夜量。
既在尚书矣。
又人人异口同词。
区区之心与议并。
俾忘干犯。
以困投于尚书
尚书之力。
上将驱云雷。
清宇宙。
副万乘之赖。
答亿兆之望。
岂独遗某所愿知之困乎。
尚书下将燮阴阳。
调风雨。
合百神之意。
允飞走之望。
岂独遗某所愿知之困乎。
救火之家。
水虽在远。
不以远而往者。
知其必能济患也。
某之困。
曾未拜伏尚书
所居洛阳
西邻陜虢。
北俯河阳
南接陈许。
东有汴滑。
东南西北之近。
越千里控于尚书者。
亦知尚书必救所困焉。
神游五侯之门遍。
心择王公之量匝。
方决意投于尚书
尚书留意焉。
布露微辞。
亦非容易。
考试事毕。
特冀拜伏。
虽有蓄积。
庶及面陈。
授郑公舆镇州副使等制 唐 · 崔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六
敕。
大厦将搆。
必藉良材。
云幕既开。
是资髦士。
易水常山之北。
容川当桂岭之南。
惟是徐方
俱为重寄。
凡所选用。
诚皆得人。
尔等或以文学进身。
或以簪缨袭庆
勉思公举。
无忝嘉招。
至于佐戎幕而静辕门。
辑政刑而抚凋瘵。
亦副车之任也。
正郎命服。
吾岂吝焉。
可依前件。
濠州刺史刘公善政述 唐 · 卢子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六
客有自濠梁来者。
余讯之曰。
濠梁之政何如。
客曰。
刺史彭城刘公。
始受命至徐方
廉使约曰。
诏条节度团练兵镇巡内州者。
悉以隶州。
濠州未如诏条。
请如诏条。
廉使多称军须卒迫。
徵科若干。
不如期以军法从事。
皆两税敕额外也。
自今请非诏敕不徵。
廉使曰诺。
濠州每年率供武宁军将士粮一十万石。
斗取耗一升送廉使
州自取一升给他费。
吏因缘而更盗。
则三倍矣。
自今请准仓部式外不入。
廉使曰诺。
刘公至止。
坚守不渝。
由是州无他门。
赋无横敛。
人一知教。
熙熙然如登春台矣。
濠在战国时为楚地。
天文记今在牛斗分野。
楚俗好巫而信鬼。
死者其亲戚不敢穿斸事葬。
相传送小屋。
号曰殡宫焉
虽在城郭而为之。
有土牛隳蠹棺榇巍然者。
有棺榇分圻骸骨纵横者。
不独庶人。
而士大夫之家有焉。
刘公恻然曰。
非礼也。
吾忍不导之邪。
下令曰。
某月有限。
限毕。
其家不阙地葬者。
笞二十。
鳏寡茕独力不任者。
绝嗣无主傍无近亲者。
刺史以俸钱为营之。
讫事。
人无犯令。
野无殡宫焉。
卢子曰。
异乎哉。
刘公今日能以礼导邦人。
且夫葬者藏也。
欲人之不得见也。
柰何夙昔濠之人不藏其父子昆弟耶。
又曰。
生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
柰何夙昔濠之人不以礼葬其父子昆弟耶。
又曰。
延陵季子葬其子。
仲尼观之曰。
其坎深不至于泉。
其敛以时服。
柰何夙昔濠之人丧其父子昆弟不葬之于土中耶。
又曰。
魂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
柰何夙昔濠之人不归其父子昆弟之形于地邪。
刺史彭城刘公。
教生者以礼。
示之日月。
信也。
恤死者以仁。
除其暴露。
义也。
合此而智以成之。
难乎哉。
余耳得客之言。
不浃旬。
适至濠上。
目睹其事。
秉笔者不载。
余惧夫识者讥焉。
刘公治郡。
嘉绩长美。
详举则繁也。
亦取大遗小之义耳。
其书以备太史氏采录焉。
五色土赋(以皇子毕封依色建社为韵) 中唐 · 崔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六
至哉土德。
光含五色。
其色也。
辨五方以建侯
其德也。
发万物以生植。
夏禹而作贡。
徐方而自职。
王者立社以封疆。
诸侯苴茅而有国。
于赫巨唐。
德之皇皇。
实乘土而化康。
采大汉强干之宜。
裂地以爵。
法有周维城之制。
分土而王。
各班其位。
各正其方。
用甲日而靡忒。
建阴气而允臧。
定五方而式序。
分五色而有章。
平野烟消。
发卿云之瑞彩。
高天雨霁。
浮丽日之重光。
众色环封。
所以示外共其方职。
正色居上。
所以表内附于中黄
观其仪。
则知大君之有弼。
稽其旨。
则知邦伯之有秩
列三才则惟数在五。
参十端则惟德居一。
既明既丽。
可以比乎天文。
不骞不崩
所以保乎阴骘。
配皇王之永久。
齐天地而终毕。
矧夫经邦理社。
必土是封。
光昭圣德。
叶赞时雍。
将尊天以亲地。
在侯土与国社。
既蕃翰乎四海。
实厎宁乎天下。
若然者。
君立社以布政
臣受土而宣威。
象君臣之同理。
知社土之相依。
是以成百王之则。
作万邦之宪。
圭璋玉帛。
莫不因我而执。
公侯伯子。
莫不因我而建。
土之德也斯美。
社之义也奚拟。
其色也。
匪同五星。
而乍连乍散。
其质也。
各表一方。
而岳立山峙。
有以崇国祚于我皇。
有以同磐石于宗子。
夫如是。
则其义广矣。
岂斯文之所能尽纪。
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六
元和九年冬十一月晦
银青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判户部事上柱国太原郡食邑二千户王公殁于位。
君失所重。
人怀其旧。
大事在戎。
以宁祸乱。
公实居兵部
聚人曰财。
以迁有无。
公实领地官
天子以兵赋之柄俾于公。
公以忠劳之力事于上。
垂玉佩。
累金印。
锡圭锡剑。
书社开国。
郁积公望。
绸缪主恩。
出入三朝。
始终二纪。
非重而何。
非旧而何。
公讳
字德素
其先秦将剪之后。
剪孙离。
楚汉之际。
以秦围赵。
死于师。
子孙家于太原
世为令族。
曾祖威。
衡州耒阳
祖思献。
襄州襄阳
父瑞。
工部员外郎
及公贵。
累赠礼部尚书
咸以盛时。
沉于下位。
积有惇德。
生达人
尚书第三子也。
少以厚实为士友所重。
太师颜鲁公吴兴
特器之。
表授武康
相国徐公察守冯翊
并随府授檄。
丁继太夫人忧。
服除。
累授殿中侍御史江西观察推官
遂践台阁
仓部员外郎户部兵部郎中
判户部事
未半岁。
超拜户部侍郎
宠赐金紫。
复加朝散大夫
即旧官判度支
特迁户部尚书
所领仍旧。
顺宗谅闇
奸竖窃柄。
工部尚书
以钱谷自□俾去异已。
诚私计也。
上即位。
天下文明。
彝伦攸叙。
检校吏部尚书东都留守判都省事兼御史大夫
东都汝州防御使
保东郊。
镇卫旧都。
风令既行。
奸盗出奔。
检校尚书右仆射徐州刺史御史大夫
武宁军节度支度营田兼徐泗宿濠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居镇六年。
复徵拜兵部尚书
明年春
诏兼判户部事
在位三岁。
享龄七十有二。
彻席长安永乐里之私第。
优诏追赠尚书右仆射
长子前门下省典仪元泰次子剑南东川节度掌书记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元质幼子前右威卫仓曹参军元弼等。
克禀诗礼。
备著文行。
十年秋八月四日
奉窀穸于万年县之洪固乡。
以夫人赠西河郡夫人相李氏祔焉。
夫人故河南尹知府事
工部侍郎造之长女。
茂于懿范。
归于令人。
先公而殁。
距兹十九年矣。
异时同穴。
周公之制也。
夫君子之行已事上也。
必执心而端其始。
立事而保其中。
践道而要其终。
建中末
盗起毂下。
乘舆南狩。
巴梁阨区。
廥藏空虚。
武旅气下。
德宗色动。
公时为御史大夫包佶水陆运盐铁判官
怀章表。
披荆棘。
悬束车马。
陵践山谷。
达本府之诚恳策书。
献当使金䌽缣帛。
烂若波涛。
积如邱陵。
上于是敷大号以布天地之施。
士由是濡厚泽以奋雷霆之用。
将加宠授。
以奖忠劳。
公方以国难疚怀。
求以诏书复命。
致远之度。
当时所称。
岂不曰有其始乎。
贞元中
公以材智任职忠勤。
注意不疑。
可以进退海内之士。
可以绾摄天下之柄。
人心所倾。
台位如寄。
公理财以义。
下不厌其取。
处权以道。
上不恶其专。
内守持盈之诫。
外宏推美之度。
及门而进。
与公同升。
布于显列。
由乎阴骘。
诚无二事。
绩著一心。
岂不曰有其中乎。
元和初
徐方丧师。
帅人怙乱。
乐于祸以幸其利。
鼓其变以成其私。
氛沴巳凝。
气燄方作。
公授钺以出。
投袂而驰。
倍道而乘其未备。
轻骑而出其不意。
先迷得主。
大众归心。
于是安进达以三百骑叛于河城。
械系而行乎军令。
唐重靖以一千人奔于埇桥。
檄召而收其武力。
散私积以劳赏。
发义徒以袪毙。
推以诚信。
涤其疵瑕。
顽固革心。
疆内如
武经戎略。
存为故事。
岂不曰有其终乎。
是三者。
忠存于国。
政在于人。
遗绩未映。
美化犹新。
况乎显持世权。
阴行相事。
造膝承顾。
沃心献议
注百辟之耳目。
奔九流之车骑。
入司国赋之重。
出膺邦阃之寄。
考终厥命。
归全于位。
非夫贞固干事。
明哲保身。
曷以臻于是乎。
然则篆贞珉。
表陵谷。
庶乎实德。
宜无愧辞。
其洪纤之迹。
显晦之用。
应机之速。
奋才以光赫其位。
得君以薰灼于时。
备用于陇西之状。
精覈于宏农之志。
今所书。
大者远者而巳。
文有详略。
盖春秋之义焉。
铭曰。
天赋才兮遇有期。
臣择君兮审厥时。
公之达兮世所资。
道之行兮人罕窥。
筦国榷兮家以肥。
庭邦赋兮物不欺。
人意倾兮主念随。
阴德及兮显命施。
龙上空兮盗乘机。
位阳尊兮奸用奇。
圣运启兮大人造。
王气荡兮英风扫。
用邦镇兮徐方道
洛邑思兮彭城祷。
顺者化兮叛者讨。
肃如霜兮偃如草。
中外便兮恩宠殊。
迁司马兮领司徒
趋丹墀兮伏青蒲
杜私门兮辟公途。
期方远兮帝命俞。
运何屈兮吾道孤。
列兮龟筮符。
琬玉琢兮陵谷虞。
往矣巳焉兮噫嚱呜呼。
送远曲783年 中唐 · 张籍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劝僮仆。
青天漫漫覆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