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石龛阿弥弛像铭 唐 · 王璿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九
周抚历。岁在癸卯。皇帝以至圣之明。宏正直之道。稽一乘之贝牒。崇七宝之花台。尧曦将佛日齐悬。阊阖与招提相拒。大哉神圣。无得而称。金紫光禄大夫殿中监兼检校奉宸令琅琊县开国子王璿
安住宝心。体解尘迹。
思法桥之永固。愿圣寿之无疆。
爰于七宝台内。敬造石龛阿弥弛像一铺。
相好圆明。威仪具足。
金莲拥座。宝树低阴。
同日月之光辉。若山河之静默。
所愿上资皇祚。傍济苍生。
长齐北极之□。永奉南薰之化。
道家四首奉敕撰 其一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金坛启曙闱,真气肃微微。
落月衔仙窦,初霞拂羽衣。
香随龙节下,云逐凤箫飞。
暂住蓬莱戏,千年始一归。
大唐中散大夫淄州司马郑府君神道碑706年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二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岳可陟。
惟德也。
谓之崇高
万物皆化。
惟名也。
谓之不朽。
若夫行欲盖而德彰。
道无求而名立。
常闻其语。
今见其人。
公讳某。
荥阳人也。
华州刺史襄城公伟之曾孙。
蒲阳太守大济之孙。
荆州刺史乾奖之子。
在昔周王敦序九族。
封懿亲于郑。
维时郑伯敬敷五教。
赋善职于周。
其后蕃衍儒门。
光华士族。
威行西域
名震京师
入则天子授经。
出则单于抗礼。
公揭日月。
表山川。
体二气之清淳。
纳百代之层庆。
越在岐嶷。
异于常童。
既以冠带。
游皆长者。
初以门子宿卫
解褐凉州参军
嘉州司士
又宰钟离当阳二县。
皆秩满。
兼摄江陵期月。
政不改俗。
官不易方。
群盗出奔。
远人来附。
其所处也。
入境闻恺悌之声。
其所去也。
扶路有郁陶之思。
非夫忠信以结之。
法令以齐之。
易以业之。
仁义以肥之。
孰能顺人如此其理者乎。
神皇玉册受天。
金坛拜洛。
顿网而鹤书下。
辟门而群龙至。
待诏公车。
召议宣室
目以奇士。
承一顾之恩。
许其正人。
参四率之属。
乃墨制除太子右清道长史
寻加中散大夫
淄州司马
士元之才。
于是拜职。
邱明之疾。
从兹挂冠。
洛汭闲居。
漳滨沈痼。
优游卒岁
福应愆期。
岂非朋友之哭。
将见神仙之吊。
享年七十有九。
神龙二年夏六月十五日
终于洛阳之私第。
冬十月一日
归葬于荥阳之旧原。
成先志也。
公执亲之丧。
三年泣血。
以闻州里。
不亦孝乎。
先人馀业。
一物不有。
以让兄弟。
不亦悌乎。
加以振穷纾急。
隐德阴施。
惠人由己。
反身待物。
是用气类益亲。
声谈载路。
善击剑。
好投壶。
尽五射之妙巧。
究六书之体势。
此盖行有馀力。
则以多能。
位不充量。
天之命也。
有子曰博古。
曰博雅。
曰嘉徵。
曰嘉庆。
曰嘉重。
生极其养。
没过乎戚。
恭惟皇考。
安宅灵邱
盛德备于卑位。
家风缺于国史。
伐石他山。
寄哀词客。
子产遗爱。
得无叔誉之言。
公业不亡。
实有荀攸之叹。
式撰鸿烈。
垂之后昆。
铭曰。
大君有命。
桓公封郑。
世执王政。
其后不竞。
为韩所并。
以国成姓。
沇水截河。
溢为荥波。
荆山之阿。
胜气实多。
高门峨峨。
衮服委佗。
猗嗟君子。
世济其美。
动如义市。
居成仁里。
凤集文史。
猿啼弧矢。
美政当官。
惟人所安。
救危拯越。
劳而不伐。
大运奄忽。
芳留形没。
高陇既封。
深泉又重。
径无人踪。
苍苔岁浓。
哀哀邱陇。
堕泪青松
大周封祀坛 初唐 · 武三思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
臣闻乾坤大象也。张三光而列五岳。帝皇大宝也。朝万国而礼百神。然则历考河图。傍稽洛谶。乘枢建极。(阙三十一字)地羲农轩顼氏往。氏作。邦畿则千八百国。封禅则七十二君。唯临日观之岫。才越天齐之岭。(阙三十二字)三花玉树。遥分神女之台。五方金芝。下秀仙人之窟。仰通上帝之境。俯枕中枢之甸。风烟万载。徵荐鲽而(阙三十一字)昌之日可以召玉帛。可以勒银绳。建显号而施尊名。飞英声而腾茂实。其唯我大周乎。祖(阙三十字)兴王之秘箓。运鹏海而首出。跃龙泉而高视。卷舒元气。分宝位于元宫。登步大阶。受珍图于黄屋。均两曜而(阙三十字)天册金轮圣神皇帝陛下徇齐作后。聪明为辟。心悬万月。从雁塔而乘时。足驭千花。自龙宫而应运。垂大(阙三十一字)位祥龟负字。悬符启夏之徵。瑞马呈图。豫送开虞之兆。岂独天浮紫气。知赤帝之将兴。地映红□表朱宣之(阙三十字)之因叶聚祥经。谁识去来之果。延妙相于丹扆。降法身于紫极。湛然常乐。轮风销八柱之天。寂尔圜明。剑雨(阙三十字)踊悬石镜于丹霄。圣水潜开。湛珠泉于碧汉。澄漪写月。非关竹箭之流。迥岫排云。何止莲花之□遐循(阙三十二字)至德掩于百代。宏猷超于万叶。讴歌纂箓。考符瑞于尧终。狱讼膺期。送休徵于舜禅。八窗四达之制。五室九(阙三十字)宫非待子舆之议。悬宝思而不测。运灵襟而独远。雕楹峻峙。若鳌柱之临空。反宇中垂。似鹏云之映(阙三十二字)绀席于鸡津。开紫坛于龟浦。苍龙晓辟。钩陈迥双阙之前。翠凤晨张。玉辇下三川之上。山分虎据。指曰(阙三十二字)之野。开玉帷而钤士。命金坛而拜将。营分水月。烟消彭蠡之滨。陈起山虹。雾廓洞庭之野。三监纵慝。七国(阙三十一字)云梯驱鸿装而骖凤驾。未若浪井常沸。云浆镇涌。流珠䍐匹。练玉难俦。偶西圣而为尊。配东皇而保祚。(阙三十一字)奏飞龙远叶高阳之代。鬼神无以秘其奥。造化所以同其节。鲲池象浦。才居侯甸之中。细柳蟠桃。未出王畿(阙三十字)庭而失所。铜掌著于汉日。金茎营于魏代。空竭神仙之望。无阶风化之美。未有殊方送款。争驰就日之心。(阙三十一字)岧峣而上秀。山光拂迥。疑覆鼎之黄云。珠影浮空。似临圭之白日。铜舟铁轫。淩幽驾险。石弩玉环。驰烟驿(阙三十一字)鹿银獐年趋于帝囿。龙编列壤。遥通落雁之峰。象郡疏疆。远控跕鸢之水。时惊蛇豕之暴。或纵豺狼之虐。(阙三十字)氓俗皇威远举。取八桂若摧枯。庙略冥通。殄三珠如拉朽。烟尘息而九区静。文轨同而万方泰。至若(阙三十一字)至莺啼草秀。雁飞木落。丹花翠。送宇宙之春光。玉露金风。涨山川之秋气。披绣闼而□天步。敞雕轩而(阙三十一字)庾登而俗阜。高天降祚。先开雨之祯。厚地钟祥。更锡归禾之瑞。艾韡知惧。草缨无犯。郑所以焚科。燕(阙三十一字)集黑玉来而殷业泰。龙飞白水。赤伏至于刘亭。凤集岐山。丹书下于姬户。今皇图纂于七宝。天册□于(阙三十一字)头燕颔。既巢于阿阁。牛尾狼题。方驯于禁籞。山车泽马。凑仙掖而骈阗。丹甑黄银。拥神州而骆驿。祥蓂(阙三十一字)旷时殊贶。咸不召而自来。绝代洪祯。固无幽而不出。于是三灵耸听。万方翘首。群公陈禅草之仪。天子(阙三十一字)者雾集。叫龙围者雨骤。宸仪迥映。俄流黄道之晖。仙涣遥垂。忽降丹穹之液。粤以天册万岁二年元(阙三十一字)三界有昭苏之乐。皇恩与和气同泛。帝泽共祥云俱洒。车书正朔。极远而穷幽。文物声明。振天而动地。(阙三十字)之楼法驾出铜驼之道。八神分卫。飞蒙茸而走陆梁。万骑齐驱。拥浮云而腾转电。虹霓作其旌旆。霜雪为其(阙三十字)帷宫欱野。笙镛交太一之坛。帐殿喷山。钟鼓沸天中之邑。圣皇乃端瑞珽。降雕舆。率百辟而虔肃。契(阙三十一字)祥光下烛。金花孕彩。依辇道而分晖。玉醴浮甘。委行厨而蓄润。变温景于黑陆。降仙禽于丹峤。木呈连理之(阙三十字)射牛之盛礼。镂皇猷于翠䃭。腾帝徽于紫岳。烟云动色。标绝迹于千年。雷雨流恩。洽殊私于万类。(阙三十一字)笺而颂德。抽兔毫而沥思。所冀皇猷永固。将九地而齐贞。帝祚长隆。与三天而共远。其词曰。
洪垆开辟。
大象初甄。
四溟环地。
八柱承天。
江河濆薄。
日月回旋。
三徽递往。
五运更迁(其一)
文物既叙。
皇王有作(阙三十字)
奕三皇。
俱陈玉帛。
各起坛场。
鸟鱼符瑞。
徵祥。
宁临太室。
空陟神房(其三)
玉册延祚
金轮驭极。
坛跃(阙三十字)中千花耸塔。
七宝□宫。
傍周法界。
上达虚空。
长悬佛日。
永息魔风(其五)
峻极于天。
郁盘于地。
汉跸徒拥。
虞巡莫(阙三十字)叠迹苍龙。
希陪□辇。
愿侍云封。
蒲轮欲驭。
诰俄从(其七)
凤历祥年。
龟图考日。
法驾将备。
乘舆乃出。
(阙三十一字)璋旌旗焰焰。
宫徵锵锵。
天浮瑞日。
烛神光(其九)
古树三花。
仙岩万岁。
银绳是勒。
金□□□业□九皇功超(下阙)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 唐 · 武平一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玉府三曜金坛驻六龙。
䌽旒悬倒景,羽盖偃乔松。
玄圃灵芝秀,华池瑞液浓。
谬因沾舜渥(一作圣泽),长愿奉尧封。
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
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
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
犹期御风便,朝夕候泠然
王晙巡边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四部
引用典故:舟楫 盐梅 援桴
振武威荒服,扬文肃远墟。
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免胄三方外,衔刀万里馀。
昔时吴会静,今日虏庭虚。
分阃推毂援桴且训车。
风扬旌旆远,雨洗甲兵初。
坐见台阶谧,行闻祅祲除。
檄来虽插羽,箭去亦飞书
舟楫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不应陈七德,欲使化先敷。
诗送玄静先生金坛(题拟)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押支韵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此首又见《嘉定镇江志》卷二十)(按:《山志》卷二收玄宗李玄先生敕书二十四通,此诗见第三道敕内。此敕书全文录如次:「敕。广陵李鍊师,上清品人也。抗志云霞,和光代俗。为予修福灵迹,将赴金坛,故赋诗宠行,以美其志。〖诗略〗尊师抱一守中,探微昭远,能回贞洁,发挥道门。遂与太和先生启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饬灵迹,广求真经。则诗以宠行,物将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礼贤也。所谢知。」又按,据同书同卷所附玄静先生等表奏,知此诗为天宝六载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赐。)
李含光号元静先生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六
道者是万有之宗。
法者是九真之契。
大圣以垂教。
后学以进修。
弟子比欲敬受经法。
以未详严秘。
又真经散逸。
纰谬处多。
近访得天真遗迹。
至于科仪。
无不条备。
加以募写。
一依戒旨。
喜夙志之见遂。
真灵之降恩。
以今月十八日仰启三清尊君太师元师真师。
洁斋受讫。
载捧真文。
恭披凤篆。
将以运心太虚之境。
以养谷神之寿也。
其𧵥信具依经传造足。
今并投词。
封以附往。
尊师体道之要。
含光之和。
清无为。
与予合志。
请为弟子以前件词及𧵥信投茅山华阳洞金坛灵府。
以为明信。
用證勤精。
夫有德者尊以美号。
葛洪著抱朴之称。
陶君有贞白之名。
永言前修。
事实不远。
今号尊师元静先生
昭懿德彰高行也。
故令使往。
甚暄。
尊师平安好。
遣书。
指不多及。
李含光金坛诗序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一
广陵李鍊师。上清品人也。
抚志云霞。和光代俗。
为予修福灵迹。将赴金坛
故赋诗宠行。以美其志。
刘主簿金坛 盛唐 · 李颀
五言排律 押歌韵
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
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
京口青山远,金陵芳草多。
云帆晓容裔,江日昼清和。
县郭舟人饮,津亭渔者歌。
茅山仙洞,羡尔再经过。
从军行 唐 · 贺朝
引用典故:凤京 飞鹅 麟阁 细柳营 空营集鸟乌
朔胡乘月寇边城,军书插羽刺(一作赐)中京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
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
闻有河湟客,愔愔理帷帟。
常山启霸图,汜水先天策。
衔珠浴铁向桑乾,衅旗膏剑指乌丸。
鸣鸡已报关山晓,来雁遥传沙塞寒。
直为甘心从苦节,陇头流水呜咽
边树萧萧不觉春,天山漠漠长飞雪。
鱼丽阵接塞云平,雁翼营通海月明。
始看晋幕飞鹅入,旋闻齐垒啼乌声。
自从一戍燕支山,春光几度晋阳关
金河未转青丝骑,玉箸应啼红粉颜。
鸿归燕相续,池边芳草绿。
已见氛清细柳营,莫更春歌落曲。
烽沈灶减静边亭,海晏山空肃已宁。
行望凤京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 其一 盛唐 · 储光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引用典故:卢女
红荷碧筱夜相鲜,皂盖兰桡浮翠筵。
舟中对舞邯郸曲,月下双弹卢女弦。
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 其二 盛唐 · 储光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青林碧屿暗相期,缓楫挥觥欲赋诗。
借问高歌凡几转,河低月落五更时。
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 其三 盛唐 · 储光羲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引用典故:弦歌
朝来仙阁听弦歌,暝入花亭见绮罗。
池边命酒怜风月,浦口回船惜芰荷。
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 其四 盛唐 · 储光羲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朦胧竹影蔽岩扉,淡荡荷风飘舞衣。
舟寻绿水宵将半,月隐青林人未归。
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 其五 盛唐 · 储光羲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花潭竹屿傍幽蹊,画楫浮空入夜溪。
芰荷覆水船难进,歌舞留人月易低。
戏马台 盛唐 · 储光羲
君不见宋公仗(一作杖)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徵甲卒碻磝口。
天门(一作开)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沧海沈沈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
少年自古(一作言)未得意,日暮萧条登(一作此)
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769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夫人讳华存字贤安
任城人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也。
师于小有清虚真人王裒命中候上仙范邈为立传。
其略云。夫人挺琼兰之流映。
体自然之灵璞。志逸云霞。
明洁鲜蔚。天才卓异。
元标幽拔。少读老庄三传。
五经百子。无不该览。
性乐神仙。味真慕道。
少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
摄生夷静。亲戚往来。
一无关见。常欲别居閒处。
父母不许。年二十四。
强适太保掾南阳刘君幼彦。生二子。
璞。遐。
幼彦后为修武。夫人心期幽灵。
精诚苦尽。逮子息粗立。
乃离隔室宇。斋于别寝。
清修百日。忽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河汤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清虚真人王裒来降。
谓夫人曰。闻子密纬真气。
太帝君敕我授子神真之道。青童曰。
清虚尔之师也。度明曰。
子苦心求道。道今来矣。
景林曰。虚皇鉴尔勤感太极。
已注子于玉札。子其勖哉。
青童又曰。子不受闻上道内法晨景玉经者。
仙道无缘得成也。后日当会阳洛山中。
尔勤密之矣。王君乃命侍女开玉笈。
出太上宝文八素隐身大洞真经高仙羽元等书三十一卷。手授夫人焉。
此皆王君昔遇南极夫人西城真人王方平于阳洛山所受之本经也。山中有洞台。
是清虚之别宫。王君至是北向祝誓于夫人曰。
太上三元。九皇高真。
虚微八道。上清玉晨。
为太帝所敕于魏华存。王君又说太极白简青箓。
金刻玉文。有得见此三十一卷书者之姓名也。
凡此宝书。起自清虚真人受太师西城王君紫元夫人。
从是当七人得之。以白玉为简。
青玉为字。至夫人为四矣。
于是景林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令昼夜诵读万遍。
乃得洞观鬼神。此乃不死之道也。
于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弹琴击鼓吹箫
合节而发歌。歌毕。
王君乃解语夫人向所授书。存思指归宝经节度行事口诀诸要粗讫。
徐乃别去。凡二夕一日。
共会在曲静之中。自此之后。
王君及西城真人诸元君夫人互有来往。或与隔壁共庭。
初不骇悟。已而幼彦以暴疾殒世。
直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
傍救穷乏。超群先觉。
乃携细小。径来东南。
及儿息各大。并处官位。
至于守静之思。与日而进也。
凡在世八十三年。以成帝咸和九年岁在甲午
王君乃与东华青童来降。与夫人灵药两剂。
使顿服之。剋期曾于阳洛宫。
夫人服药称疾。闭目寝息。
饮而不食。七日夜半
太乙元仙遣飙车来迎。夫人用藏景之法。
托形神剑。化成死骸。
始终外朗。仙化内逸。
冥变隐适。从此而绝。
子璞时为庾司空司马。遐时为陶太尉从事中郎安城太守
故夫人自此隐化沦景。须臾至阳洛山
明日。青童君太极四真人清虚王君三天法师张道陵等凡四十七真人。
降教夫人于隐元之台。王君令夫人清斋五百日。
大洞真经。并分别登真秘奥。
道陵授以新出明威章奏入静存祝吏兵符箓之诀。众真各标至训。
三日而去。道陵所以备教委曲者。
以夫人在世为女官祭酒。领职理故也。
夫人遂修斋读经。诵言万过。
积十六年。颜如少女。
于是龟山九灵太真西王母金阙圣君南极元君乃共来迎。夫人遂白日升晨。
北诣上清宫玉阙之下。太微天帝中央王老君三素高元君太上玉晨大道君太素三元君扶桑太帝君金阙后圣君各令使者致命。
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
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比秩仙公。
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之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真仙者。
而男之高仙曰真人。女曰元君
于是夫人受锡事毕。王母及金阙圣君南极元君各去。
使夫人于王屋小有之中。更斋戒三日毕。
九微元君龟山王母三元夫人冯双礼珠暨诸众仙并降夫人于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时夫人与王君为宾主焉。
神肴罗陈。金觞四奏。
各命侍女曲成之钧。九云合节。
八音零粲。于是西王母击节而歌。
歌毕。冯双礼珠弹云璈而答歌。
馀真人各歌。须臾。
司命神仙请隶属及南岳神灵迎官并至。虎旗龙辇。
激曜数百里中。西王母诸真乃共与夫人东南行。
俱诣天台霍山台。又便道过句曲金坛茅叔申
宴会二日二夕。又共适于霍山
夫人安驾玉宇。然后各别。
初王君告夫人曰。学者当去疾除病。
因授甘草丸。所谓谷仙方也。
夫人服之而仙。夫人能隶书。
为王君立传。事甚详悉。
又述青精䭀饭。注黄庭内景经。
自后屡降茅山。子璞后至侍中
蒙使传法于司徒琅琊王舍人杨羲护军长史许穆子玉斧并升仙。
事具陶宏景真诰。所呼南真。
即夫人也。初夫人既渡江。
遍游名山。至临川郡
临汝水西立坛置精舍。院东百馀步造冢圹。
又于石井山建立坛场。往来游憩。
岁月深久。沦翳。
虽备载图经。而略无遗迹。
女道士黄令微。道行高远。
八十而有少容。蹀屣而行。
奔马不及。时人见其颜色殊异。
号曰华姑。闻夫人灵迹。
长寿二年岁在壬辰冬十月。乃讯于洪州西山道士胡超。
超能通神明。遥指郭南六里乌龟原。
有石龟。每犯田苗。
被人击首析。其处是也。
姑与道流寻访。见龟在坛中央。
其下得尊像油瓮锯刀灯盏之类。俄梦夫人指九曲池于坛南。
获之。砖砌犹在。
景云中睿宗使道士叶善信将绣像幡花来修法事。
仍于坛西置洞灵观。度女道士七人。
开元初玄宗使醮祭。
祈祷不绝。每有风雨。
或闻箫管之声。入室礼谒。
必须严洁。不尔。
必有蛇虎惊吼之异。时时有云如乌鸟群飞。
垂带直下坛上。倏忽不见。
西出如向井山。前后非一。
已而华姑肸蚃间。如有告者曰。
井山古迹。汝须崇建。
俄闻异香从西来。姑行宿洞口。
闻钟磬之音。迟明入山。
果遇坛殿馀址。遂建立屋宇。
屡闻仙梵之响。环坛数里。
有采斫及不精洁者。必有怪异之警。
有野鹿中箭。来投华姑。
姑为拔之。后每斋前。
则衔莲以献姑。开元九年
姑欲上升。告弟子曰。
勿钉吾棺。可以绛纱羃之。
已而雷霆震击。纱上有孔。
大如鸡卵。棺中惟有被覆木简。
屋上穿可容人。座前奠瓜。
数日生蔓。结实如者二。
每至忌辰。则风雨郁勃
直入室内。玄宗闻而骇之。
覆视明白。使道士蔡伟编入后仙传。
二十九年春三月乙酉。使道士赍龙璧来醮。
忽有白鹿自坛东出。至冢间而灭。
五色仙蛾集坛上。刺史范阳张景佚以为圣德感应。
立碑颂述。天宝八载
以夫人得道升仙之所。度女道士二人。
见修香火。大历三年
真卿叨刺是州。言崇礼谒。
郭蒙邃。萑蒲震惊。
女弱曹逃。豺狼窟聚。
真仪如在。坛殿岿然。
瞻仰徘徊。悄焉若失。
仙坛观道士仙岩者。修真自远。
法侣是宗。请以男官黄道士二七人抽隶洞灵。
共申洒扫。高行女道士黎琼仙七人。
萃居坛院。精力住持巳久。
率励往来。增修观宇。
从之。不日。
遹暨厥成。仙迹之载崇。
师之力也。敢备其本末。
而为颂云。铭曰。
紫虚元君。维魏夫人。
位列五岳。名高七真。
凝华台允。夺志刘嫔。
太帝昭恳。清虚降神。
群仙毕会。玉笈斯陈。
服道日损。精心益勤。
蜕形神剑。托驭飙轮。
适抵阳洛。遄登隐元。
黄庭朗咏。白日升晨。
西降王母。东过叔申
传法侍中许杨为邻。
伊昔南渡。爰居汝滨。
坛场处所。埋没荒榛。
实赖华姑。谂于胡尊。
果获灵迹。乌龟之原。
次寻井山。实叶曩言。
嫣然简解。纱羃空存。
野鹿衔。灵瓜吐根。
怪异昭彰。不可殚论。
二圣竦骇。屡崇明禋。
于嗟女弱。香火堙沦。
真卿刺州。谒拜斯频。
乃命仙子。增修鼎新
华姑侍傍。异代同尘。
曷表元德。铭功翠珉。
垂诸来裔。坱圠无垠。
奏禁隔断练湖 唐 · 刘晏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东都河南江淮等道转运使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刘晏状。得刺史韦损丹阳耆寿等状。
上件湖。案图经。
周回四十里。比被丹徒百姓筑堤横截一十四里。
开渎口泄水。取湖下地作田。
其湖未被隔断己前。每正春夏。
雨水涨满。侧近百姓。
引溉田苗。官河水乾浅。
又得湖水灌注。租庸转运。
及商旅往来。免用牛牵。
若霖雨泛溢。即开渎泄水。
通流入江。自被筑堤已来。
湖中地窄。无处贮水。
横堤壅碍。不得北流。
秋夏雨多。即向南奔注。
丹阳延陵金坛等县。良田八九千顷。
常被淹没。稍遇亢阳。
近湖田苗。无水溉灌。
所利一百一十五顷田。三县百姓之地。
今已依旧涨水为湖。官河又得通流。
邑人免忧旱淹。奏闻中书门下
牒浙西观察使韦损。勿使更令修筑。
致有妨夺。永泰二年四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