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请置东平郡 南齐 · 吕安国
 出处:全齐文卷十八
北兖州民戴尚伯六十人诉:「旧壤幽隔,飘寓失所,今虽创置淮阴,而阳平一郡,州无实土,寄山阳境内。
窃见司、徐、青三州,悉皆新立。
并有实郡。
东平既是望邦,衣冠所系。
希于山阳盱眙二界间,割小户置此郡,始招集荒落。
使本壤族姓,有所归依」。
臣寻东平郡既是此州本领,臣贱族桑梓,愿立此邦(《南齐书·州郡志》上,永明七年光禄大夫吕安国启。)
原北边逋租诏永明六年闰十月 南齐 · 萧赜
 出处:全齐文卷三
北兖北徐、豫、司、青、冀八州,边接疆场,民多悬磬,原永明以前所逋租调(《南齐书·武帝纪》)
下书纳义阳王昶 北魏 · 拓跋弘
 出处:全后魏文卷二
《易》称「利用行师」,《书》云「恭行天罚」,必观时而后施,因机而后举。
故夏伐有扈,四海以平,晋定吴会,万方以台。
今宋室衰微,凶难荐起,国有杀君之逆,邦罹崩离之难,起自萧墙,衅流合境。
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徐南北兖青冀幽七州豫州梁郡诸军事、征北将军、仪同三司、徐州刺史义阳王昶,踵微子之踪,蹈项伯之迹,知机体运,归款阙庭,朕锡以显爵,班同亲旧。
湘东王进不能扶危定倾,退不能降身高谢,阻兵安忍,篡位自立,既无阖闾静乱之功,而有无知悖礼之变,怠弃三正,慢易天常,覆败之徵既兆,危亡之应已著。
江州刺史晋安王复称大号,自立一隅,荆、郢二州刺史安陆临海刘子绥子项,大擅威令,不相祗伏。
徐州刺史彭城镇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历城镇主崔道固等,皆彼之要藩,惧及祸难,拥众独据,各无定主。
仰观天象,俯察人谋,六军燮伐之期,率士同轨之日。
承休烈,属当泰运,思播灵武,廓宁九服,岂可得临万乘之机,遘时来之遇,而不讨其雠逆,振其艰患哉?
今可分命诸军,以行九伐。
使持节征东大将军安定王直勤伐伏玄、侍中尚书左仆射安西大将军平北公直勤美晨、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平北将军山阳公吕罗汉、领陇右之众五万,沿汉而东,直指襄阳
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勃海王直勤天赐、侍中尚书令安东大将军始平王直勤渴言侯、散骑常侍殿中尚书令安西将军西阳王直勤盖户千、领幽、冀之众七万,滨海而南,直指东阳
使持节征南将军京兆王直勤子、侍中司徒安南大将军新建王独孤侯尼须、散骑常侍西平公韩道人、领江、雍之众八万,出洛阳,直至寿阳
使持节征南大将军宜阳王直勤新城侍中太尉征东大将军直勤驾头拔羽、直征东将军北平公拔敦及义阳王刘昶,领定、相之众十万,出济、兖,直造彭城,与诸军克期同到,会于秣陵
反国,定其社稷,使荆、阳沾德义之风,江、汉被来苏之惠。
边疆将吏,不得因宋衰乱,有所侵损,以伤我国家存救之义。
主者明宣所部,咸使闻知,称朕意焉(《宋书·索虏传》。义阳王昶单骑奔虏。太宗泰始初晋安王子勋为逆,虏谋欲纳,下书。)
竟陵文宣王行状隆昌元年四月太祖高皇帝世祖武皇帝 南梁 · 任昉
 出处:全梁文卷四十四、全齐文卷五、全三国文 卷三十、文选卷六十
南徐州南兰陵郡县都乡中都萧公年三十五行状。
公道亚生知,照邻几庶。
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
天才博赡,学综该明。
至若曲台之礼,九师之易。
乐分龙赵,诗析齐韩。
陈农所未究,河閒所未辑。
有一于此,罔不兼综者与!
昔沛献访对于云台东平齐声于杨史,淮南取贵于食时,陈思见称于七步,方斯蔑如也。
初,沈攸之跋扈上流,称乱陕服
宋镇西晋熙王、南中郎邵陵王,并镇盆口。
世祖毗赞两藩,而任揔西伐。
公时从在军,镇西府宁朔将军军主,南中郎版补行参军法曹
于时景烛云火,风驰羽檄;
谋出股肱,任切书记
迁左军邵陵王主簿记室参军
既允焚林之求,实兼仪形之寄。
刀笔不足宣功,风体所以弘益。
邵陵王友,又为安南邵陵王长史
东夏形胜,关河重复,选众而举,敦悦斯在。
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诸军事辅国将军会稽太守
太祖受命,广树藩屏。
公以高昭武穆,惟戚惟贤,封闻喜县开国公食邑千户。
又奏课连最,进号冠军将军
越人之巫,睹正风而化俗;
篁竹之酋,感义让而失险。
邪叟忘其西𣅳,龙丘狭其东皋。
会武穆皇后崩,公星言奔波,泣血千里,水奖不入于口者,至自
逮衣裳外除,心哀内疚,礼屈于厌降,事迫于权夺,而茹戚肌肤,沈痛疮距。
故知钟鼓非之本,缞粗非隆杀之要。
改授征虏将军丹阳尹。
良家入徙,戚里内属。
政非一轨,俗备五方。
公内树宽明,外施简惠,神皋载穆,毂下以清。
武皇帝嗣位,进封竟陵郡王食邑加千户。
复授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使持节侍中都督南兖徐北兖青冀五州诸军事、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兖徐接壤,素渐河润,未及下车,仁声先洽。
玉关靖柝,北门寝扃。
朝旨以董司岳牧,敷兴邦教,方任虽重,比此为轻。
护军将军、兼司徒侍中如故。
又授车骑将军、兼司徒侍中如故。
即授司徒侍中又如故。
上穆三能,下敷五典。
辟玄闱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
翼亮孝治,缉熙中教。
夺金耻讼,蹊田自嘿。
不雕其朴,用晦其明。
声化之有伦,繄公是赖。
庠序肇兴,仪形国冑;
师氏之选,允师人范。
以本官领国子祭酒,固辞不拜。
八座初启,以公补尚书令
式是敷奏,百揆时序。
夫国家之道,互为公私;
君亲之义,递为隐犯。
公二极一致,爱敬同归,亮诚尽规,谋猷弘远矣。
又授使持节都督杨州诸军事杨州刺史,本官悉如故。
旧惟淮海,今则神牧,编户殷阜,萌俗繁滋,不言之化,若门到户说矣。
顷之,解尚书令,改授中书监,馀悉如故。
献纳枢机,丝纶允缉。
武皇晏驾,寄深负图。
公仰惟国典,俛遵遗托,俯擗天伦,踊绝于地。
居处之节,复如居武穆之忧。
圣主嗣兴,地居
有诏策授太傅,领司徒,馀悉如故。
坐而论道,动以观德;
地尊礼绝,亲贤莫贰。
又诏加公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萧傅之贤,曹马之亲,兼之者公也。
复以申威重道,增崇德统,进督南徐州诸军事,馀悉如故。
并奏疏累上,身殁让存。
天不憖遗,梁岳颓峻,某年某月日薨,春秋三十有五。
诏给温明秘器,敛以衮章,备九命之礼,遣大鸿胪监护丧事,朝夕奠祭,太官供给,礼也。
故以恸极津门,感充长乐,岂徒舂人不相,倾㙻罢肆而已哉!
乃下诏曰:「褒崇庸德,前王之令典,追远尊戚,沿情之所隆。
使持节都督杨州诸军事中书监太傅、领司徒杨州刺史、竟陵王、新除进督南徐州,体睿履正,神监渊邈
道冠民宗,具瞻惟允。
肇自弱龄,孝友光备。
爰及赞契,协升景业
燮和台曜,五教克宣。
敷奏朝端,百揆惟穆。
寄重先顾,任均负图。
谅以齐徽二南,同规往哲。
方凭保祐,永翼雍熙。
天不憖遗,奄见薨落。
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
今先远戒期,龟谋袭吉。
茂崇嘉制,式弘风猷。
可追崇假黄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领大将军杨州,绿綟绶,具九锡服命之礼。
使持节中书监、王如故。
给九旒銮辂,黄屋左纛,辒辌车,前后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虎贲班剑百人,葬礼一依晋安平献王孚故事。
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仆妾不睹其喜愠,近侍莫见其倾弛。
他人之善,若己有之。
民之不臧,公实贻耻
诱接恂恂,降以颜色,方于事上,好下规己,而廉于殖财,施人不倦。
帝子储季,令行禁止,国网天宪,寘诸掌握。
未尝鞠人于轻刑,锢人于重议。
人有不及,内恕诸己。
非意相干,每为理屈。
任天下之重,体生民之俊。
华衮与缊𦅷同归,山藻与蓬茨俱逸。
田广宅,符仲长之言;
邙山洛水,协应叟之志。
丘园东国,锱铢轩冕。
乃依林构宇,傍岩拓架。
清猿与壶人争旦,缇幕与素濑交辉。
置之虚室,人野何辨。
高人何点蹑屩于钟阿;
徵士刘虬,献书于卫岳。
赠以古人之服,弘以度外之礼,屈以好事之风,申其趋王之意。
乃知大春屈己于五王,君大降节于宪后,致之有由也。
其卉木之奇,泉石之美,公所制山居四时序,言之已详。
文皇帝养德东朝,同符作者。
爰造九言,实该百行。
导衿缡于未萌,申炯戒于兹日。
非直旦暮千载,故乃万世一时也。
命公注解,卫将军王俭缀而序之。
山宇初搆,超然独往,顾而言曰:死者可归,谁与入室?
尚想前良,俾若神对。
乃命画工,图之轩牖
既而属贤英,傍思才淑,匹妇之操,亦有取焉。
有客游梁朝者,从容而进曰:未见好德,愚窃惑焉。
即命刊削投杖不暇。
公以为出言自口,骥騄不追;
听受一谬,差以千里。
所造箴铭,积成卷轴,门阶户席,寓物垂训。
先是震于外寝,匠者以为不祥,将加治葺
公曰:此天谴也,无所改修,以记吾过,且令戒惧不怠。
从谏如顺流,虚己若不足。
至于言穷药石,若味滋旨;
信必由中,貌无外悦。
贵而好礼,怡寄典坟。
虽牵以物役,孜孜无怠
乃撰四部要略、净住子,并勒成一家,悬诸日月。
弘洙泗之风,阐迦维之化。
大渐弥留,话言盈耳,黜殡之请,至诚恳恻。
岂古人所谓立言于世,没而不朽者欤!
易名之典,请遵前烈。
谨状
北伐诏十月丙午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二
门下,周文薄伐,实宁边患,汉武命师,允恢王略。
蕞尔犬羊,陵纵日久,宋氏云衰,乘衅逞暴,海岱彭邹,剪焉沦覆,虽每存拯定,雄图弗举。
齐末纠纷,复肆奸毒,宛叶淮肥,仍离内侮,伪酋恶稔,天诛自降,凶渠嗣虐,险慝弥流,残锄亲党,咀噬黔庶,繁役丝兴,毒赋云起,司冀馀华,中州旧族,缀足宛颈,载离涂炭,延首南云,思沾王泽
鼎运启基,大业草创,蠢彼戎心,仍窥疆埸,虔刘我□郡,侵扰我徐方,小竖道迁,乘隙背诞,凶丑贪愚,复相苞纳。
前以叛臣难长,彼此齐患,推心忖物,庶必暗同,故有移书,较陈往旨,而方加拥蔽,曾无反报,同恶相济,市贾非匹,告舍既违,难以义奖,非威非力,制胜莫从。
加以丑数云亡,幽显咸应,讹谣表徵,灾珍备兆,殄灭之期,皎如日月,左伊右瀍,实殷霜露,鸱枭是宅,非谓天道,一星已周,实为冥数,取乱之机,事协兹日,顷时和岁稔,政平人豫,华戎内款,表疏相属,便宜广命群帅,赫然大举,总一车书,混同禹迹,具位泉猷等戎卒七万,先定寿春,某等武旅五万,扬旌漅岘,既清颍汝,□临瀍涧,某等铁骑二万,超影绝群,出自大徐,傍趣巩洛,某等组甲四万,霜锋曜日,发自淮汭,直指金墉,某等率羽林趫勇五万,某等率二兖剽猛,熊罴十万,同济彭泗,经汴入河,某等海𦨴万舳,径掩临淄,某等轻锐五万,风偃齐岱,拂兹钜野,泛彼孟津,某等勒司之师,骁果六万,步出义阳,横䡾蔺熊耳,某等率三州武毅,剑客八万,入自曾阳,传檄崤陕,暨中岳而解鞍,指浮桥而一息。
并敕某等连旌五万,水陆齐迈,具位泉藻帅徒七万,云飞灵关,北通栈路,澄廓陇右。
凡此将帅,启涂载路,鱼丽后军,骆驿继轨,经启中原,括囊九服,伐罪吊人,于是乎在。
大众外临,宜有总一,自非密亲英誉,风略兼远,无以专任阃外,授律群师,临川王宏,可权进督南北兖徐青冀豫司霍八州,都督北讨诸军事
命将出车,咸有副贰,具位恢(当作惔。)可暂辍端右,参赞戎机。
舟徒雷骇,熊武百万,投石拔距之力,招关扛鼎之威,岳动川移,风驰电迈,铁马方原,戈船千里,百道并驱,同会洛邑,戡剪逋丑,馘扫鲸鲵,被仁风于两周,抚遗黎于赵魏,将令溥天之下,于斯大同,偃伯灵台,何远之有。
元恪若能率其徒属,舆榇军门者,中军府以时将送,当待以列侯之礼(《文馆词林》)
分改二豫等州诏七月甲子 南梁 · 萧衍
 出处:全梁文卷四
二豫分置,其来久矣。
今汝颍克定,可依前代故事,以悬瓠为豫州寿春南豫,改合肥合州,北广陵淮州项城殷州合州南合州(《梁书·武帝纪》下)
殷芸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十九
北兖信至,明常侍遂至殒逝,闻之伤怛。
此贤儒术该通,志用稽古,温厚淳和,伦雅弘笃。
授经以来,迄今二纪,若其上交不谄,造膝忠规,非显外迹,得之胸怀者,盖亦积矣。
摄官连率,行当言归,不谓长往,眇成畴日。
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
昔经联事,理当酸怆(《梁书·明山宾传》)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明彻字通昭兖州秦郡人也。
西都列国,长沙王功被山河;
东京贵臣,大司马名高霄汉。
岂直西河有守,智足抗秦;
建平有城,威能动晋而已也。
祖尚,南谯太守
父标,右军将军
抗拒淮、沂,平夷济、漯,代为名将,见于斯矣。
公志气纵横,风情倜傥。
圯桥取履,早见兵书;
竹林逢猿,偏知剑术。
故得勇爵登朝,材官入选。
起家东宫司直,后除左军。
瞻始嗣兵戈,仍遭蜀灭;
陆机才论功业,即值吴亡。
公之仕,未为达也。
自梁受终,齐卿得政,礼乐征伐,咸归舜后。
是以威加四海,德被诸侯,萧索烟云,光华日月。
公以明略佐时,雄图赞务鳞翼更张,风飙遂远。
冠军侯之用兵,未必师古;
武安君之养士,能得人心。
拟于其伦,公之谓矣。
左卫将军,寻迁镇军、丹阳尹。
北军史候,总政六师;
河南京尹,冠冕百郡,文武是寄,公无愧焉。
潇湘之役,凭陵岛屿。
风船火舰,周瑜赤壁之兵;
盖舳襜舻,魏齐有横江之战。
仍为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湘、衡、桂、武四州刺史
遂得左广回扃,辚车反畅,长沙楚铁,更入兵栏,洞浦藏犀,还输甲库
虽复戎歌屡凯,军幕犹张,淮南廷尉之囚,合淝称将军之寇,莫不失穴惊巢,沈水陷火。
使持节侍中司空车骑大将军都督北兖、青、谯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南平郡开国公食邑八千户,鼓吹一部
中台玄武之宫,上将列文昌之宿。
高蝉临鬓,吟鹭陪轩,平阳之邑万家,临之马千驷。
坐则玉案推食,行则中分麾下。
生平若此,功业是焉。
既而金精气壮,师出有名,石鼓声高,兵交可远。
故得舻舳所临,盖于淮、泗;
旌旗所袭,奄有龟、蒙
魏将已奔,犹书马陵之树;
齐师其遁,空望平阴之乌。
俄而南仲出车,方叔莅止,畅毂文茵,钩膺鞗革,遂以天道在北,南风不竞
昔者裨将失律,卫将军于是待罪;
中军争济,荀桓子于焉受戮。
心之忧矣,胡以事君?
宣政元年,届于东都之亭,有诏释其鸾镳,蠲其衅社。
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持节大将军、必德郡开国公,邑二千户
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
舍广城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廉颇眷恋,宁闻更用之期;
李广盘桓,无复前驱之望。
霸陵醉尉,侵辱可知;
东陵故侯,生平已矣。
大象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气疾增暴,奄然宾馆,春秋七十七,即以其年八月十九日寄瘗于京兆万年县之东郊,诏赠某官,谥某,礼也。
江东八千子弟,从项籍而不归;
海岛五百军人,为田横而俱死焉。
呜呼哀哉!
毛修之埋于塞表,流落不存;
陆平原败于河桥,生死惭恨。
反公孙之柩,方且未期;
连尹之尸,竟知何日?
游魂羁旅,足伤温序之心;
玄夜思归,终有苏昭之梦。
遂使广平之里;
永滞冤魂,汝南之亭,长闻夜哭。
呜呼哀哉。
乃为铭曰:
九河宅土,三江贡职。
彼美中邦,君之封殖。
负才矜智,乘危恃力。
浮磬戢麟,孤桐垂翼。
五兵早竭,一鼓前衰。
移营减灶,空幕禽飞。
羊皮讵赎?
画马何追?
荀罃永去,随会无归。
存没俄顷,光阴怆凄。
岳裂中台,星空上将
眷言妻子,悠然亭障。
魂或可招,丧何可望。
壮志沈沦,雄图埋没。
西陇足抵,黄尘碎骨。
何处池台?
谁家风月?
坟隧羁远,营魂流寓。
霸岸无封,平陵不树。
壮士之陇,将军之墓。
何代何年,还成武库(《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赦江右淮北等州诏太建六年正月壬戌 陈朝 · 陈顼
 出处:全陈文卷三
王者以四海为家,万姓为子,一物乖方,夕惕犹厉,六合未混,旰食弥忧。
朕嗣纂鸿基,思弘经略上符景宿,下叶人谋,命将兴师,大拯沦溺,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蠢彼馀黎,毒兹异境,江淮年少,犹有剽掠,乡闾无赖,摘出阴私,将帅军人,罔顾刑典。
今使苛法蠲除,仁声载路,且肇元告庆,边服来荒,始睹皇风,宜覃曲泽
可赦江右淮北南司、定、霍、光、建、朔、合、豫、北徐、仁、北兖、青、冀、南谯南兖、十五州,郢州齐安西阳,江洲之齐昌新蔡高唐南豫州历阳临江郡士民,罪无轻重,悉皆原宥,将帅职司,军人犯法,自依常科(《陈书·宣帝纪》)
韦司业742年 盛唐 · 萧颖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月日。
颍川男子萧颖士
敢复书于京兆韦夫子足下。
嗟乎。
事有勇于昔闻而怯于今见。
有求之累月而弃之一言。
其勇于昔闻而怯于今见者。
固见之不厌其成也。
求之累月而弃之一言者。
固言之未通其情也。
难进为志士之节。
知音实盛名之选。
可不谓难哉。
必也道不磷于进取之几。
交可判于言谈之分。
雅心特达。
中义不回者能之。
由是而其来也必审于几。
其去也必揆于分。
鸟能择木。
木不能择鸟。
离合是非之迹。
在主不在客。
则仆之所以怯。
乃足下之所以难也。
呜呼。
将见不见。
闻不闻。
惟难。
仆所以盘桓顾望。
且累月焉。
惜知音之至希。
一绝不再也。
泳然不谒。
幸不怪乎。
仆家业山东
非举选时。
不至三辅。
而倏来忽往。
亦已再三。
一昨遇谢官。
乃不知门下省朝堂所在。
足下试以此等事相对。
岂轻于进退者耶。
而愿托深期。
积有年矣。
幼小日曾窃窥足下所著两京新记。
长来追思。
实为善作人。
所知殷晋。
亟接清言。
仆幸因之。
饱于馀论。
思心谏迟(疑)
以日为年。
顷数岁前。
足下新除吏部郎中
时曾与都省之间昧然一谒。
足下亦颇垂顾接。
而今得无忘耶。
岂或念此。
便谓仆为轻于造诣者也。
仆往时之举。
诚复轻率。
然自足下。
则有固求而不至者焉。
足下诚问仆于衡轴诸公。
必知未有一人言仆造其门矣。
正月二十五日至自东京
参后迨兹。
遽承足下屡垂访引
又贤弟曾一陪宴席。
贵婿徐子。
旧所交欢。
岂不足假延誉于门庭。
披旧积于心腑耶。
何曩之不能往也如此。
所谓勇于昔闻而怯于今见者矣。
仰惟足下旁求百氏。
独步当朝。
抑扬鉴戒。
时难与拟。
自甫登清贯。
垂二十年。
更事既多。
阅人不少。
尚能纡回雅虑。
辱在小人。
勤勤恳恳。
至于数四。
何其异也。
方今运偶休命。
贤才至众。
龙门之下。
跃鳞所萃。
岂复吹嘘眄睐之地。
尚微一萧茂挺乎。
虽足下惠顾转深。
而仆愈自疑也。
未知足下设何礼以接之。
窃观今之文人。
雅操大缺。
内不能自强于已。
外有以求誉于时。
籧篨阘茸。
人望口气。
谓其高位必以援登。
芳声要以用致。
而当路者既不能人人有许郭之见。
亦因依左右。
惑而容之。
由斯而达。
十倍八九。
翕翕阗阗而忘返。
致令待士者不能备其礼。
怀才者无以表其诚。
混淆委翳。
良足叹也。
亦知足下爰自诸生
早云峻拔。
策名从仕。
清标有素。
世所希也。
而时事共然。
颓风一扇。
讵知来者有贞纯之士。
得无系累于流俗乎。
仆褊介自持。
粗疏浸久。
平生峻节。
未尝屈下。
恐足下尚以为风尘之士。
名位不侔。
行言致迕。
音容便阻。
则麋鹿虽微。
欲服之辕轭。
且必异于骐骥矣。
挺而走险
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此所谓求之累月而弃之一言也。
足下名卿之孙。
相门自出。
妙年籍甚。
宠驾时贤。
俯仰周旋。
故已在云霄之上。
而仆汝颍之间。
一后生耳。
不知足下何从而见访耶。
高命骤临。
怪叹无寘。
窃为重之。
忽记往年奉诣时。
足下云。
孙大所言第一进士
子则其人。
不肖诚愧孙公之过谈。
足下误听。
然尚恐足下正由此见知。
苟曰其然。
则足下未知之也。
嗟夫。
汉□有言曰。
公知其一。
未知其二。
此言虽大。
可以喻小。
孙考功之于仆。
可谓知其一也。
深矣。
可不忘矣。
然其所未知者。
乃三四不啻。
岂一二而已哉。
慎子有言。
离朱之明。
秋毫之末于百步之外。
视水一尺。
则不能见其浅深。
何则。
所赋者异也。
曩时与孙考功无里闬交游之知。
亲朋推荐之分。
势悬望阻。
声尘不接。
蹑无情之路。
回必断之明。
怀恩下隔于至公。
而见遇尽关于薄技。
则是仆词策之知已。
非心期之知已。
故曰可谓知其一也。
丈夫生遇升平时
自为文儒士。
纵不能公卿坐取。
助人主视听。
致俗雍熙。
遗名竹帛。
尚应优游道术。
以名教为己任。
著一家之言。
垂沮劝之益。
此其道也。
岂直以辞场策试。
一第声名。
为知已相期之分耶。
若由此见知。
仆不才者。
幸尝遇赏于孙氏。
琐琐之文。
何足枉二贤深顾哉。
足下蕴邱明之耻。
董狐之良。
载笔延阁。
职司国史。
诚朝之得人。
窃为足下重之。
斯未易任也。
亦知足下怀独见之
后来诸生
固无借其一字。
然受金于吕氏之藏者。
不可谓之秦无人矣。
仆不意少有此癖。
心存目想。
行已十年。
时命不贷。
所怀莫就。
而朋从之间。
或谬见称说。
亦何知足下不缘此见访耶。
苟曰其然。
则仆心期之知已。
未始或移于足下矣。
非曰能尔。
敢事当仁。
何者。
仆私心自料。
亦已熟矣。
今朝野之际。
文场至广。
掞藻飞声。
森然林植。
必也扣精微于赏鉴之府。
稽折中于序述之科。
如仆料得足下门而入者寡矣。
仆不敏。
窃尝自以为升足下堂。
而未入于室也。
但足下未深知耳。
仆与足下。
无世业通家之旧。
屈伸之际。
仆辄预舒惨焉。
声同气感。
不知其所以然也。
司业古成均之贰。
学政是循。
国风伊始。
先哲王之所以导人敏德。
谋猷长世者。
曷尝不就学校而本风化耶。
梁代刘嗣芳
尚书左丞国子博士
于时物议。
以为妙选。
高宗朝。
乐安孙公。
宰臣之重。
再转此官。
朝廷素望。
初不点缺。
斯尚学尊儒之道也。
今来擢用。
此涂稍革。
必当由宪台而迁会府
典纶诰而掌铨衡
一履学官
便为屏弃。
虽不足以断贤才通塞之路。
而常情积习。
可不谓然乎。
顷在洛中。
闻足下初出南宫。
仆惕然不乐。
寻知足下载司东观。
又翻然以喜。
王绥有言。
国宝虽不我知。
我自知国宝。
此之谓也。
夫人生相知。
亦有运命。
在仆素诚乃命尔。
足下果惠而访之。
岂人事也。
以足下陵戾青冥。
渐渍恩渥。
雍容壁沼之观。
耀映石渠之府。
而屈伸小数。
仆尚预其惨舒。
况乎沦厌盛时。
悲凉壮岁。
宿心有在。
得不为先达论乎。
临书耿叹。
不知自已。
惟足下实深谅之。
今请以一世浮沈之端。
一身能否之效。
从始至末。
仰诉知音。
言而不应。
命之极也。
仆南迁士族。
有梁支孙。
系祖司徒鄱阳忠烈王
追踪二南。
迈德荆郢。
有子四十人。
俾侯锡社。
入卿出牧。
且忠且贤。
终始梁代
第三子侍中惠侯
大同中信武将军都督北兖州
淮南军。
遗爱在人。
学士撰德政碑文。
长子山阴侯
儒术精博。
世有盛名。
隋代山阴第十一弟常侍君。
才标清峻。
见崔子发齐糺。
阳玠著谈薮。
亦称俊爽而有才辩。
隋开皇中
徵为东宫学士
谢病免。
少子零陵通守
以再从侄王咨议府君为后。
则小人曾王父。
本则惠侯第十七弟太尉宜丰侯之后。
太子太保梁安公之孙。
宜丰有忠孝大节。
见称梁季。
迹光五史。
分载南北。
安公以前代宿德。
再绾台傅义宁武德之间
同堂兄弟。
百有数十。
梁涉唐。
多著名迹。
终古蕃盛。
莫之与比。
贞观之后。
偫从彫零。
垂拱以来。
无复大位。
越敬王之图匡复也。
王父实预其谋。
摈身江海。
不臣武氏。
旧业邠岐。
一朝瓦解。
内弟琅邪王仁简标列传赞。
备昭事迹。
家君子少丁家难。
辛苦百罹。
事继亲。
长异母弟。
育孤侄。
以孝友闻于姻族。
仆生于汝颍。
幼而苦贫。
孜孜强学。
业成冠岁。
射策甲科。
见称朝右。
当此之时。
为奋笔飞鸾凤。
摛论吐云烟。
明主可正议而干。
偫公可长揖而见。
何言日损一日。
年贬一年。
蹉跎半纪。
乃殊方一下吏耳。
兴言念此。
不觉气之交胸。
从来事业。
复何所用。
未可为不知已者论也。
仆平生属文。
格不近俗。
凡所拟议。
必希古人。
魏晋以来。
未尝留意。
又况区区咫尺之判。
曷足牵丈夫壮志哉。
而时议喧喧。
辄复见数。
亦尝标奖恩于铨庭。
振尘声于辇下。
而今拙句尚在人口。
已云再矣。
复何补于沦弃耶。
嗟乎。
苗侍郎之至公待物。
以仆之直道干时。
取舍之端。
理关于一试。
由来赏待。
亦云乎不薄。
而壮年志气。
尽此一行。
时耶命耶。
若此之甚也。
又溺志著书。
放心前史。
乍窥律令。
无殊桎梏。
使终身学此。
未知得时。
用兹措足。
宁逃罪戾。
发肤不毁。
岂若是也。
惟疾之忧。
宁逃罪乎。
仆从来宦情。
素自落薄。
抚躬量力。
栖心有限。
假使因缘会遇。
躬力康衢。
正应陪侍从近臣之列。
以箴规讽谲为事。
进足以献替明君。
退足以润色鸿业。
决不能作擒奸摘伏。
以吏能自达耳。
况乎累土之渐。
升天无阶。
自经窘蹙。
千端万绪。
方欲议一官之资。
勤历政之效。
信兹课最。
跂彼京畿
不二十年。
未免斯厄。
举足踏坑阱。
挥手挂网罗。
摧折庭臣之威。
諠呶卒伍之役。
舍长用短。
虽智何为。
安见鼓钟可乐。
便将飨爰居以愁也。
近日见苗侍郎
乃云以子文章。
非文章才所及。
异时大用。
不系于此得。
会当再发。
方成一举。
嗟夫。
以文体为言则尔。
而一身自卜。
且又不然。
何者。
仆向时之试。
非不工也。
苗公之言。
非不知也。
以得便之试。
逢见知之言。
词殚理极。
卒孤始望。
自兹以外。
更安可料哉。
仆有识以来。
寡于嗜好。
经术之外。
略不婴心。
幼年方小学时。
受论语尚书
虽未能究解精微。
而依说与今不异。
由是心开意适。
日诵千有馀言。
槚楚之威。
不曾及体。
有时疲顿。
即聊自止息。
不过临池水视游鱼耳。
顷来志若转不耐烦。
观围棋。
读八分书。
亦愤闷。
除经史老庄之玩。
所未忘者。
有碧天秋霁。
风琴夜弹。
良朋合坐。
茶茗间进。
评古贤。
论释典。
已又酒性不多。
涓滴辄醉。
适情缓饮。
则乐在终席。
虽体气薰薰。
实如困惫。
而中心醒悟。
了无惑焉。
常时知故。
以此见寡。
三杯之馀。
则任意纵诞。
就閒窗或屏风间。
曲肱岸帻。
怡然自处。
或经过广座稠人之中。
绮筵四匝。
珍羞盈品。
爽心翻然。
有时阁箸。
若乃筝歌乱奏。
继以举白。
博奕樗蒲。
呼枭争道。
优姬艳伎。
諠杂左右。
易貌变声。
千态万曲。
即㗳然气尽。
无所觉知。
心识低佪。
魂动神挠。
但思临长风一大叫耳。
虽复却昭子之惊楚奏
夏仲御之逃越巫。
何以加之。
一行郡邑。
志尚都沮。
事与好相背。
责与闷相成。
寮列不谙。
悉异之。
又以为务恃文词。
傲弄当世。
同声悉疾。
何地自容。
可叹息也。
直性褊中。
少所容忍。
于心不惬。
未曾勉强。
昔常话文章得失。
姓氏臧否
忤人雅意。
累悔无及。
友生邵轸
深以为言。
四五年来。
绝无此过。
终朝杜口。
不复发端。
偶然见问。
则率意便答。
必不能矫情饰理。
雷同取合。
而今世风流。
见异者众。
虽三五至交。
才名久著。
一参名理。
俄然楚越。
而州县之礼。
舍义重权。
小人跨蹑。
便成简倨。
卑身下气。
已自不堪。
词色之端。
更求附会。
守初心则嫌猜顿起。
将任节则操履全乖。
丈夫行已三十年。
读书数千卷。
尚不能揣摩捭阖。
取权豪意旨。
况复终年怏怏。
折腰掾吏之下哉。
古者左史记事。
右史记言。
记事者春秋经。
记言者尚书是也。
周德既衰。
史官失守。
孔圣断唐虞以下。
帝王之书。
因鲁史记而作春秋。
托微词以示褒贬。
全身远害之道博。
惩恶劝善之功大。
韩宣子见之曰。
周礼尽在鲁矣。
吾乃今知周公之德。
与周之所以王也。
有汉之兴。
旧章顿革。
马迁唱其始。
班固扬其风。
纪传平分。
表志区别。
其文复而杂。
其体漫而疏。
事同举措。
言殊卷帙。
首未不足以振纲维。
支条适足以助繁乱。
于是圣明之笔削。
褒贬之文废矣。
后进因循。
学犹不及。
竟增泛博。
弥敦简要。
其迷久。
非可一二言也。
仆不揆。
顾尝有志焉。
思欲依鲁史编年。
著历代通典。
汉元十月
终于义宁二年
约而删之。
勒成百卷。
应正数者。
举年以系代。
分土宇者。
附月以表年。
于左氏取其文。
谷梁师其简。
公羊得其覈。
综三传之能事。
标一字以举凡。
扶孔左而中兴。
为放命。
荀仲豫袁彦伯二贤。
亦尝笔削纪年。
裁成两汉
晋代孙安国编次南北。
穆帝之终。
其道鸾凿齿。
几原叔庠
继踵于宋齐之间矣。
梁武烈太子以弱冠之年。
早事删录。
杂诸家之说。
著三十家春秋。
泰清之季。
金陵板荡。
元帝嗣兴。
乘舆不复。
东台典籍。
悉上荆州
及郢都沦丧。
焚烧略尽。
史策遗逸。
散在人间。
同原异流。
十家俱起。
而究终始一氏。
二典存焉。
陈纪裁于野王
齐志创于君樊。
蔡学士江陵故事。
后梁春秋。
隋季有后略一家。
亦行于世。
秦赵凉诸国。
亦有得而称。
元魏及周。
无闻焉尔。
汉元卒于大业。
期运骤迁。
史籍填委。
编年之作。
亦往往而闻。
其间体裁。
非无优劣。
终未能摧汉臣僭伪之锋。
接鲁论之绪。
附庸班范。
曾何足云。
雄铓独断。
抑非诸君子之事也。
诚智小谋大。
绠短汲深。
加之数年。
可以集事。
尝愿得秘书省一官。
登蓬莱。
阅典籍。
冀三四年内。
绝笔之
使孟浪之谈。
一朝见信。
宁不知立身有百行。
立命非一途。
岂必系心翰墨。
为将来不朽之事也。
夫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其次立言。
立言者乃不朽之末耳。
然则古之终年著述者。
亦已知之。
心有所存。
正尔不能自已也。
岂求见重于千载耶。
校理是司。
于今绝望。
刊削之志事。
即都损矣。
圣朝官人。
宜求称职。
使道皆适务。
时无弃能。
何须铨衡枉分如此。
仆以三月二十六日拜谢阙庭。
迩来凡四十馀日。
正以足下之故。
未便东行。
久不能断夫人与不见于胸中。
由此致淹泊耳。
幸足下勿谓仆为后辈一生。
闻其小有所知。
但欲轻一召来。
试观其谈说也。
仆遇于足下。
岂徒伯喈王粲嘉会
子产延陵之吻合耶。
虽数百年外。
邈尔相望。
亦不为辽阔也。
况契心期于俯仰之顷。
得不重哉。
仆从来缀文。
略不苦思。
惟专心旧史。
企望有成。
不复能以他人手笔。
冀流传于人世。
所以援毫襞纸。
见推疾速。
今月五日始作书。
首末千馀言。
经半旬乃就。
加之笔札。
斯亦勤矣。
诚知殊剪截之清词。
长谬悠之曼说。
然苟非足下。
安能有此课之善。
士之托于知已。
恨郁悒而无所申。
非必求利也。
计足下之年。
应长仆二十许。
岁亦已悬矣。
而才名位望之隔。
则又可知。
所不间于夙期者道耳。
足下本以道垂访。
小人亦以道自谋。
故此书之礼。
过于慢易。
成足下之高耳。
苟道之不著。
而名位是务。
足下之趋风者多。
岂惟一萧茂挺
小人之受侮亦众。
岂独一韦夫子乎。
足下必不以为狂。
而亮其志。
绊拘之常礼。
顿风流之雅躅。
乘蹑履之遇。
展倾盖之欢。
则重赐一书。
猥答诚贶。
既奔足下不暇。
岂敢差池。
若文不足徵。
道未相借。
请见还此本。
谨俟烧焚。
无为轻置盖瓿。
使识者一窥齐楚交失。
非古之君子退人有礼之道也。
杂诗五首。
谨以奉投。
聊用代情。
不近文律耳。
颖士再拜。
(一本有别字)兖州孟都督 唐 · 韩翃
引用典故:平原十日饮 冠军侯 谢康乐 陶使君
少年亲事冠军侯,中岁仍迁北兖州
露冕宁夸汉车服,下帷常讨鲁春秋。
后斋草色连高阁,车简人稀独行乐。
闲心近掩陶使君,诗兴遥齐谢康乐
远山重叠水逶迤,落日东城闲望时。
不见双亲办丰膳,能留五马(一作尽佳期。
北场争转黄金勒,爱客华亭赏秋色。
卷帘满地铺氍(一作毡)毹,吹角(一作管)鸣弦开玉壶。
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骊驹
禁沿淮州县军镇侵略淮南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三
沿淮州镇。
朝廷比与淮南
素非仇怨。
互分疆土。
各有人民。
商旅往来。
比无阻滞。
兵师屯戍。
自守关防。
其自近朝。
稍闻多事。
烟尘时动。
生聚无聊。
爰当开创之初。
每求安静之道。
沿淮千里。
所宜禁暴戢兵。
比屋小民。
渐冀息肩乐土。
庶期岁月。
驯致和平。
凡我疆埸之臣。
当体宵旰之念。
应沿淮州县军镇。
今后自守疆土。
钤辖兵士乡军。
不得纵一人一骑。
擅入淮南地分。
稍或违令。
不宜轻恕。
商旅行李经过。
辄不得妄致邀难。
如闻滞留。
必行勘罪。
更仰指挥沿边巡检
止绝贼盗。
务在道途清肃。
人户谧宁。
诏到速散行管界。
凡津要口铺。
可丁宁晓告。
晨鸡 续唐至宋初 · 刘兼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朱冠金距䌽毛身,昧爽高声已报晨。
作瑞莫惭先贡楚,擅场须信独推秦。
淮南也伴升仙函谷曾容借晓人
此日卑栖随饮啄,宰君驱我亦相驯。
招谕淮南敕榜开宝七年)。(《全唐文》作柴荣文)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全宋文卷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六
淮南管内州、县、军、镇官吏军人百姓等:朕自续承基构,统御寰瀛。
方当恭己临朝,诞修文德;
岂欲兴兵动众,专耀武功?
顾兹昏乱之邦,须举吊伐之义。
蠢尔淮甸,敢拒大邦。
因唐室之陵迟,接黄寇之丧乱,飞扬跋扈,垂六十年。
盗据一方,僭称伪号。
倖数朝之多事,与北敌以交通,厚启戎心,诱为边患。
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慝。
李金全之据安陆李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应援,攻侵高密,杀掠吏民。
迫夺闽越之封疆,涂炭湘潭之士庶。
以至我朝启运,东鲁不庭,发兵而应接慕容,观衅而凭陵徐部。
沭阳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犹稽问罪。
迩后维扬一境,连岁阻饥,我国家念彼灾荒,大许籴易;
前后擒获将士,皆遣放还;
自来禁戢边兵,不令侵挠。
我无所负,彼实多奸。
勾诱契丹,至今未已;
结连并寇,与我为雠。
罪恶难名,人神共愤。
今则推轮命将,鸣鼓出师。
徵浙右之楼船,下朗陵之戈甲,东西合势,水陆齐攻。
吴孙皓之计穷,自当归命;
陈叔宝之数尽,何处偷生?
淮南将士、军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闻声教,虽从伪俗,应乐华风,必须善择安危,早图去就。
如能投戈献款,举郡来降,具牛酒以犒师,纳圭符而请命,重服玉帛,岂吝旌酬,土地山河,诚无爱惜。
刑赏之令,信若丹青,茍或执迷,宁免后悔!
王师所至,军令甚明,不犯秋毫,有同时雨。
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
自兹两地,永为一家,凡尔蒸黎,各体诚意。
钱俶太平兴国三年五月丁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宋史》卷四八○《吴越世家》、《宋元通鉴》卷五
汉宠功臣,聿著带河之誓;
周尊元老,遂分表海之邦。
其有奄宅勾吴,早绵星纪。
包茅入贡,不绝于累朝;
羽檄起兵,备尝于百战。
适当辑瑞而来勤,爰以提封而上献。
宜迁内地,别锡爰田,弥昭启土之荣,俾增书社之数。
吴越国王钱俶天资纯懿,世济忠贞,兆积德于灵源,书大勋于策府
近者庆冲人之践阼,奉国珍而来朝,齿革羽毛既修其常贡,土田版籍又献于有司,愿宿卫京师,表乃心于王室。
眷兹诚节,宜茂宠光。
是用列西楚之名区,析长淮之奥壤,建兹大国,不远旧封。
载疏千里之疆,更重四征之寄。
畴其爵邑,施及子孙。
永夹辅于皇家,用对扬于休命,垂厥百世,不其伟欤!
其以淮南节度管内封淮海国王,仍改赐宁淮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即以礼贤宅赐之。
牙校护送上供钱帛诏太平兴国八年九月丙寅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
荆湖、江浙、淮南诸州,每岁上供钱帛,遣部民之高赀者护送至阙下,非便。
自今直遣牙校,勿复扰民。
按:《太宗皇帝实录》卷二六。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一。第六册第五五六二页、食货四六之二。第六册第五六○四页
遣使分路按狱诏雍熙二年八月一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五之一六(第七册第六六七七页)、《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三、《宋大诏令集》卷二○○
朕以庶政之中,狱讼为切,钦恤之意,何尝暂忘!
盖郡县至广,械系者众,苟有冤抑,即伤至和。
今遣秘书丞崔维翰等六人分往两浙荆湖福建、江南淮南,逐路按问,小事即决之,大事须證左者促行之,仍廉察官吏勤惰以闻。
河南等路解送三举曾御试四举曾荐名举人雍熙四年九月一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一四(第五册第四四八九页)
河南西川两浙荆湖淮南三举曾御试,四举曾荐名举人,年五十已下者,东西京各三十人,节镇各一十五人,防禦刺史、馀州军各一十人,委长吏拣选人材心力,召官吏委保,别无行止踰滥者,具姓名解送赴阙。
如不及数,即据拣到人解送,当议量材录用。
如有违犯,官吏、保人并当连坐。
荆湖等地民诉水旱日限诏淳化二年正月二十六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四三(第七册第六五九九页)
荆湖淮南江南两浙、西川、岭南管内诸州民诉水旱害田稼,自今四月三十日八月三十日,违限者更不得受。
论安关辅真宗至道三年七月二十五日997年7月25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五、卷二七、《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陛下临御以来,观庶政以仁,接大臣以礼。
闻奏山陵诸事,必泫然流涕;
闻奏灵州往事,必恻然动容。
圣智渊深,临事能断;
睿机神速,驭下以宽。
济之以严明,小人屏退而敛迹;
博之以询访,大臣畏爱而推诚。
臣未见时政之是非,亦未见人君之过失。
若军旅措置之宜,非臣所能知;
若黎民利害之本,微臣辄敢议。
民之利莫先于省征徭、宽赋役,民之害莫大于用兵甲、挽刍粟。
利害有大小,康济有先后。
今利害之大者无先于舍灵武康济之先者莫重于安关辅
灵武则甲兵不兴,甲兵不兴则挽运自息,挽运既息则关辅必宁,关辅既宁则四方无虞,四方无虞则四夷无事。
臣今所忧者,关西二十五州军,昨经灵武之役,不胜困弊。
加以时雨稍愆,秋田失种,府库未实,仓廪尚虚。
西戎辄敢骚边,北狄忽来犯塞,则朝廷何以备之?
关辅何以宁之
臣虞此患必生,臣谓此灾必有。
何以知之?
臣窃闻去年九月十九日未时永兴环州庆州延州、清远军、隰州,同日同时六处地震,塌损城墙,毁坏庐舍,在处州府不敢不奏,所属转运不敢不申。
灵州送粮草回来,死者十有馀万。
议者即云地震已应于此,臣则未以为然。
夫天垂象动而不息,地生物静以为常,茍当静而动,是失其常。
永兴、环、延、庆、隰、清远军六处地震,臣亦窃见报状,延州路祗候冬官正杨文镒奏称其月是戌月,又是戌日未时,自北上来。
臣以为当静而动,动之方位既在关辅,将来虑至戌年,岂无在下者辄动乎?
关辅若有寇盗弄兵,雈苻聚啸,跨连州郡,僭称王公,则臣虑西川复保剑关之危,南方复恃重江之险,闽中、越中、淮南湖南岂无见利忘义之人?
岂无幸灾乘便之者?
愿陛下思之。
禳此灾者在修德,除此患者在早图。
德之修者,以诚信感神明,以言行动天地,以简易理机务,以清静安黎元;
图于早者,减关市之征,放筦榷之利,蠲减租赋,优复流亡。
乡闾与人为害者,募之入军;
郡县在官未理者,命之移任。
设制科,使怀才抱器者悉为朝廷所用;
置屯田,俾弃本竞末者尽为户籍所收。
铸农器以结之,储时种以贷之,免五年之租徵,冀十年生聚
如此纾民,民无不安;
如此安民,民无不泰。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
衣食足,知荣辱」。
既知礼节,又知荣辱,则岂敢为寇盗,岂敢犯禁令!
禁令既不敢犯,寇盗必不敢为,又何忧啸聚之虞,又何虑侵扰之患?
此置屯田,其利一也。
制举科目,不可具陈,今略举可设者: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道侔伊吕才科,传道经典达于教化科,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文堪经邦科,武足安边科。
臣伏睹太祖朝曾设制科,于时敕限三千字已上成。
字数既多,书写不易。
赐食之后,就试以来,既对天颜,岂无兢惧?
又值日晚,固不遑宁。
虽有经邦之谋,岂能周悉;
虽有安边之策,靡暇敷陈。
今若设此科条,但用汉时公孙弘董仲舒所试之法,则往复问答,既尽见其才谋;
品藻甄升,信无遗于器业。
此设制科,其利二也。
与人为害者,募之入军,则乡闾静谧。
在官未理者,命之移任,则臧否详明。
税赋蠲减,则民稍苏。
流亡优复,则民不散。
放筦榷之利,则米麦可充于边备。
减关市之征,则商旅交通于万物。
暂如此五年,则关辅之民必安;
暂如此十年,则灵武之役必息。
若以此下主者,若以是问有司,必以臣不达时机,必以臣不谙世务,必以臣只知蠲减赋税以息黎元,而不知供军日费之多少,必以臣只知除放筦榷以安疲俗,而不知岁计备边之盈虚。
臣岂不知沿边有屯兵,岂不知备边须积粟,岂不知岁时衣裘之赐锡,岂不知将卒酬赏之颁宣,岂不知上供京师之货财,岂不知量留州郡之物色。
然以臣所见,则帝王所务,当务广大;
官吏所守,各守职司
所职为主计之臣,不得不聚敛供亿;
所司在主计之职,不得不经度有无。
然天生时而地生财,下用力而上节用。
时不可失,故授时劝农,使不失时;
财生有数,故务穑劝分,使不乏用。
财之生也有数,上之用也有节,则民力不困,国用常丰
今未喻国家有九年之蓄乎?
未喻西北隅边郡有六年之蓄乎?
未喻陕西二十五州军有三年之蓄乎?
访闻籴籴谷,以充折变;
将无作有,以应供输。
谓供输不得不然,不然则军储无备;
谓折变不得不然,不然则军食不充。
若如是,可见陕西二十五州军无三年之蓄。
加以民忧再送灵州粮草,臣虑变故从此生,臣忧祸乱从此起。
变故未生,陛下得不虑之?
祸难未起,陛下得不思之?
若以灵州送粮草之人,死者十馀万,已应地震之灾,即国家昨已降敕榜抚谕轸恤也;
若未应地震之灾,则臣虑变故起于关辅
关辅既有变生,则西川上供钱帛恐未能上供,南北常贡物货亦未得常贡。
上供既有阻,常贡复未来,乃是国家只知督责关辅之货财,只知供备灵武之粮草,是急小利而忽大利,舍远图而劳近谋。
愿陛下谋之。
谋之于未兆则易谋,理之于未乱则易理。
臣又闻朝廷昨差使臣往谕迁贼,以礼义观其来意,以恩信导其归心。
李继迁既忽闻朝廷告哀,亦能举部族大临,缟素受命,贡奉谢恩。
既未闻乞守塞垣,又未闻乞归朝阙。
大臣必有拟议,必有臧谋;
谋之允臧,计必先定。
今山陵既在近,边塞虽无虞,黎元尚未苏,仓库尚未实,边防或有骚动,朝廷何以枝梧?
关辅或有乱离,朝廷何以制禦?
谋之正在今日,理之正当是时。
时不再来,又不可失,无使有心者知关辅乱而知剑阁可守,无使适变者见关辅乱而谓天堑可凭,无使关辅所得之货财不侔吴蜀所得之货财,无使关辅所守之疆土不侔吴蜀之疆土。
关辅静则蜀货吴财交至,关辅乱则剑外江南各有所守。
此所谓舍小利而必得大利,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