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存窝生朝小集。仍设世讲契(时余欲解盐城倅。)辛未 清 · 崔锡鼎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明谷集卷之四赋归录
一雨洗炎蒸,幽花晚色澄。
弧辰命樽酒,山馆集亲朋。
逸少文多感,泉明赋未能。
何时枌社里,秋夜共渔灯。
延州官斋口占庚午 清 · 崔锡鼎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明谷集卷之四盐城录
千柄官池菡萏明,一方都护盐城
李侯碑在崇墉屹,梧相堂空钜野平。
长日簿书非物役,半生荣辱坐时名。
鱼开丙穴供亲舍,自识疏顽圣情。
宋射陵 清 · 钱名世
冬青萧索遗民少,海滨宽间存一老。
睒睒晨星气象高,华峰削翠金天杳。
百年以来人事变,射陵先生眼所见。
铜驼荆棘苍鹅飞,露掌仙人辞汉殿。
南都斫尽灵和柳二月不知春甸线。
后庭花》唱商女口,毳帐筚篥成高宴。
台城应教秋衾客,扫迹荒村守迍贱。
丛残蠹帙过五车,石田茅屋苍苔居。
长编一卷必在手,百家诸子时畋渔。
野蔬新剪浊醪熟,檐花坠雨寒窗虚。
两京旧事饱其腹,闲谈涌出泉百斛。
兰台掌故多放失,江天少微有实录。
荐书急奏杨铁崖,白衣宣至参史局
见闻覼缕谈靡靡,八表十志成必速。
不然士室作诗史,空想蕉园在盐渎
君不见永宁寺侧藏书楼,宝光夜夜腾斗牛
鹿门偕隐夫何求,长君健笔思帘俦。
燃椽官馆来日事,那羡区区史通子。
降旨加赈上下江及甘肃省偏灾各州县诗以志事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五
上年各省沐天庥,旸雨应时率有收。
豫省堤颓仍荐沴(豫省因黄河漫口堵筑未竣昨已降旨将灾重之仪封等十三州县分别加赈其通省各州县丁地钱粮俱分作三年带徵)疆波及亦灾(上年安徽亳州蒙城凤阳怀远灵璧宿州泗州盱眙五河等州县及凤阳长淮泗州三卫因上游黄水涨溢波及邻疆被灾稍重因加恩将成灾八九十分之极次贫民槩行加赈一月七分以下及勘不成灾地方并饬该抚酌借口粮籽种俾均沾渥泽)
江苏偏涝应加赈江苏阜宁清河桃源安东盐城宿迁海州沐阳大河等各州县卫上年因夏雨稍多洪湖水涨上游沂蒙诸水下注致成偏灾因加恩将十分灾之极次贫民俱加赈一月其五六分灾民并令该抚酌借口粮籽种俾穷黎均沾实惠)甘肃何年弗恤赒(甘省地瘠民贫常年每遇偏灾蠲赈率百万计上年六月又经降旨将乾隆二十七年三十七年积欠银粮一百二十馀万概予豁免其皋兰狄道平番武威肃州安定会宁固原泾州等州县上年禾问被偏灾因将灾重贫民加赈一月其馀灾轻地方并着查明酌借籽种口粮以资接济)
调燮无能惟自恧,那更靳泽不教流。
两江总督书麟奏报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一
约报已曾达奏书,兹陈收定九分馀(前据书麟两江各属约收丰稔情形已悉其概兹以闵鹗元入觐来京书麟兼署江苏巡抚因循例奏江苏各属实在麦收分数内十分者长洲元和吴县吴江震泽常熟昭文昆山新阳太湖厅华亭奉贤娄县金山上海南汇青浦武进阳湖无锡金匮江阴宜兴荆溪靖江太仓州镇洋嘉定宝山崇明等三十州县厅九分及九分有馀者上年江宁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清河高邮东台江都甘泉兴化宝应铜山海州沭阳海门厅等二十二州县厅八分及八分有馀者山阳阜宁桃源安东盐城泰州仪徵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州宿迁睢宁赣榆通州如皋泰兴一十八州县合计江苏通省二麦收成九分有馀其安徽省麦收实在分数书麟另摺亦称八分有馀是两省二麦俱属有秋矣)
更沾透雨孟仲夏,可冀登秋高下畬江苏安徽二省于四月下旬五月初旬节次均得透雨兹又据书麟常州镇江江宁一带于五月十三十五等日复得雨三四五寸不等现在二麦刈穫完竣早插秧苗青葱长发其收割少迟之处亦上紧栽种池塘沟堰积水充盈高下田畴秋成仍卜丰稔等语批阅之下既为农庆而予之感沐鸿贶亦觉倍切敬寅耳)
民乐自应深庆尔,时和当识益兢予。
尾批欣慰频额手,幸值天庥敬以居。
上下江巡抚各报收成分数诗以志事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二
两江各报收成数(去声),上乃七分下九分(前因书麟两江地方刈穫中晚二禾情形未经分晰叙明因传谕闵鹗元等将各该处收成分数确查速奏以慰廑念兹据陈用敷安徽通省合计收成七分有馀闵鹗元江苏通省合计收成九分有馀)
近北因教潦水被安徽沿江滨湖州县既以水势涨发间被淹浸收成未能丰稔至江苏淮北一带亦因六七月间雨水较多河湖盛涨并有开放闸坝之水下注以致淮安徐州海州三属洼下地亩被淹是以收成亦觉稍歉),远南欣得稔(其苏州松江常州太仓府州属则收成十分扬州镇江二府属则收成九分有馀实堪欣慰)
界邻幸可通融济,转壑实无饥馑纷(又据闵鹗元淮北一带被水地方其退涸较迟未能一律丰收之区合通省而计不过百分中之三四分而各处麦收俱稔商贩通融粮价尚属平贱)
仍恐向隅有独叹,缓徵谕吏抚绥勤淮北临河湖一带本系积歉之后今岁被水田亩殊堪轸念即降旨令将萧县砀山丰县沛县安东清河桃源海州江宁上元句容江浦六合十三州县新旧钱粮漕米槩子缓徵其山阳盐城阜宁三县虽有薄收而新旧钱粮并徵亦未免拮据并令将旧欠缓至明年秋成后徵收以纾民力俾免向隅之叹)
命加赈陜西河安徽江苏等四省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七
幅员九宇廓封提,晹雨安能致适齐。
惟不恶(去声)闻水旱歉,自然实告本章题。
昨年四省灾犹报,新岁十行恩可稽。
陜右朝(邑)商潦癸巳秋收各省仍获丰稔惟陜西河安徽江苏四省间有偏灾虽不过一隅之徵然究传歉收民情不免拮据自应特沛恩施陕西之朝邑以河溢成灾商南以霪潦致歉然其中较重者每县亦不过十一二村堡耳)河南(川)(乡)何煟淅川内乡二县间被水今二虽已种齐而歉收之区仍不能不藉接济)
安徽逮十一还剩安徽上年春夏雨水过多其凤阳泗州等八州县及凤阳三卫麦禾俱被灾较重),江省惟旬卫并徯江苏之被灾者惟安东海州淮安等八州县卫不免待哺其沭阳盐城止须酌借籽粮亦高晋等所查奏也)
皆以水乡易涝及,普颁恩旨免隅啼。
或蠲或贷略殊格,视重视轻有异畦(四省成灾之地除按分数照例蠲缓令仍视其被灾轻重分别极次贫加赈一月或酌借牛具籽粮俾资赡给)
咨尔长民推恻隐,敷予恺泽遍黔黎。
江南米价平诗以志事乾隆甲戌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八
淮扬灾重,泽鸿时廑虑。
亟力事烧草,乃得涸沮洳。
兴化盐城,颇有春耕处。
加赈不啻再,犹恐或遗误。
迩来大转旋,遍野青秧布。
恃此民心安,乡里不轻去。
又闻市头米,其价乃如故。
此事岂无繇,凡百谋贵预。
去岁灾方形,倡言采买数。
闻之亟止之,民趋利如骛。
踊贵有必致,况复吏役蠹。
大率官收五,民将倍十措。
不如听其便,济之截漕屡。
伊余筹之深,可以浅言谕。
今有人于此,爱其幼子孺
其子日食三,无喜亦无恶。
与二藏其一,曰防汝饥哺。
其子必不欲,反以调饥诉。
耕馀有成言,古孰与今庶。
寄语牧民人,礼经未易注。
降旨加赈去岁各省所属偏灾各州县并成是什志怀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七
新正例施惠,博施难。
缓急权次第,被灾所应先。
枚举昨岁中,九宇民各安。
直𨽻差收,大田颇可观。
而何七月雨,京南积涨澜。
将得反失之,数县行潦叹(京南霸州保定等十二州县洼地被水按分数加赈一月)
上下江湖北,夏旱秧插艰。
得雨救大半,间(去声)有遂枯乾安徽泗州合肥等十州县庐州等五卫江苏泰州盐城等四州县得雨较晚按分数加赈两月一月湖北随州京山高阜之区虽勘不成灾而收成亦薄屯饷钱粮并令缓征)
豫属七州县,灾重益可怜河南光州光山等七州县被旱为重前已抚恤蠲缓今青黄不接再按分数加赈两月一月仍命平粜借种以资生计)
赈或一再加,徵则缓以全。
馀省中稔多,无灾黎庶欢。
讵能期斯普,惟勤补其偏。
讳饰我不为,永言志大端。
命加赈昨岁上下江被灾州县诗以志愧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五
黄河涨昨,灾重淮阴地
堵筑幸成功,安居庶卒岁。
蠲赈百计救(上年八月黄水骤长漫决外河老坝口山阳清河盐城阜宁四县被灾颇重随降旨赈恤并将今年正供全行蠲免其漕粮漕项及节年旧欠概予缓征俾灾黎不致失所),期遍灾黎被。
絜矩上下江,偏灾间(去声)有逮。
加赈等不同山阳等四县正赈毕后恐贫民待泽尚殷因谕将成灾十分之极次贫加赈两月八九分者加赈一月其下游之东台泰州兴化等属偏被旱灾者或酌借籽种口粮以资耕作又安微之合肥定远全椒三县被旱较广凤阳寿州宿州泗州旴眙五州县灾虽不重然系前岁歉区并予加赈一月俾得接济),详付地方吏。
靳恩我弗为,讳沴汝莫遂。
惟是艰致和,则我一人愧。
命于淮北截留漕米十万石以备赈贷诗以志事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七
淮徐近豫省,雨泽亦愆期。
念彼池鱼殃,驰谕屡问之(前因淮徐海各属与豫省相近雨泽亦未沾足诚恐有碍大田因降旨驰谕该督抚令其酌量调剂据实速奏)
兹接大吏奏,民艰廑赍咨。
难拘例报灾(兹据萨载闵鹗元奏夏月被灾例于穫时确勘分数辨理惟淮徐海三属被旱较重秋收尚远请将被旱最重之铜山等十一州县实在贫户酌借两月口粮次重之清河等五州县贫户酌借一月口粮朕以该处旱灾较重应速行救济岂得拘泥报灾成例迟至秋收因即降旨将灾重之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州睢宁宿迁安东阜宁桃源十一州县贫民均加恩借给三月口粮次重之清河盐城海州沭阳赣榆五州县贫民均借给两月口粮均于原奏外加给一月以资接济),救济不容迟。
借口粮多寡,视灾轻重为。
更请截漕米,以备赈贷资(该督抚又奏称徐海二属州县仓储频年赈贷所存无多粮价不无昂贵并请截留漕米等语因即降旨于邳宿一带水次截留漕米十万以八万石分拨徐州各属二万石分拨海州各属以备赈贷之用)
批行不待议,恤灾急燃眉。
南望益增愁,切吁甘膏施。
逃荒叹丙寅 清 · 赵翼
 押阳韵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八
下河流民如飞蝗,过江阵阵来逃荒。
此荒不是天降割,请为泽国缕述详。
淮黄交汇济漕运,关楗专在杨家庄。
上游洪湖淮水,向藉淮清刷浊黄。
黄之尾闾不畅泄云梯关海口),乃反倒灌湖中央。
湖积河沙渐淤浅,岂能兼受二水强。
高堰长堤惧涨裂,旧有石坝救急方。
何当五坝悉放溜,保堤弗顾民命伤。
下游虽有氾光及甓社(高、宝二湖名),建瓴势下何能当。
稽天浴日涌白浪,南关车逻尽溃防(二坝即泄湖水入下河处)
遂令下河十州县泰州东台盐城阜宁兴化等处),尺田寸宅皆重洋。
灾民即在此中住,大半已葬鱼腹僵。
倖得脱者始到此,焦皮裹骨赪尾鲂
其来渐多胆渐壮,十百结队担箩筐。
先瞰高闳金屈戍,次及市阛木仓琅。
就中岂无良家子,亦复相逐为披猖。
索米不劳书帖乞,求钱似责左券偿。
居人被扰竟罢市,大街可射箭穿杨
有司不敢下令逐,稍给资斧遣出疆。
问官使我何处去,纥干山雀空回翔。
我闻青州富彦国,流民来辄大发仓。
兼行劝分各出,五十万命尽起僵。
呜呼此事难再见,徒誇邻壑策较长。
虽然此事即再见,亦只可暂不可常。
青州赈荒数月耳,明年麦熟各返乡。
下河今无乡可返,陆沉家已入混茫。
明年高堰恐复泻,万手莫障狂澜狂。
他乡故乡总无路,惟有待毙祈早亡。
河干露坐默无语,岸土尽湿涕泗滂。
怀兄子贞盐城官舍 清 · 邢世铭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草堂如水夜将阑,晓雁声中梦未安。
忆得孤篷残醉客,秋风卧听海潮寒。
舟返盐渎寄邗上诸子 清 · 黄图成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还家八十日,浑似客中游。
雁序倏离别,骊歌空唱酬。
水天三百里,风雨一扁舟。
倚枕潮声急,乡心逐浪流。
经山相公俯和公字韵。解榻相邀。时公仲子为银川守。沁距银海路差远。公扁舟乘风。六日而返。泠然善也。从氏盐城使君。与银川。双盖陪后。长胤分司旄节。送迎界上。从氏忠州。又自京赴会。他乡佳节。奄成东山之内集。而孝养芬华之盛。又谢公所未有也。况汎海雅量。不免以风浪径归。岂若公能天能人。随处清赏乎。时则圣上即阼之五年。其在西京神爵五凤之际。彷佛相类。如有王子渊于今日。则中和乐职之诗。何独蜀郡之歌习乎。踵门之日。复呈语以通刺 清 · 李是远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沙矶集册二
汎海波涛静,风流轶谢公。
疲氓欣得乳,太守不言功。
匝境讴谣里,全家福德中
谬蒙悬榻眷,樽酒幸参同。
瓢城饯别图盛子履盐城孔俊卿先生作也哲嗣叙仲属题 其一 丁巳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十一
阳城未习催科政,文党曾为子弟师。
欲识使君三载泽,请看祖道一编诗。
筱骖歌舞来时路,茇舍攀援去后思。
今日盐亭亭下,依依犹似拂旌旗。
瓢城饯别图盛子履盐城孔俊卿先生作也哲嗣叙仲属题 其二 丁巳 清 · 祁寯藻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䜱䜪亭后集卷十一
爱才谁继古人风,廉吏犹全老病聋。
岂有南阳称召父,翻令东海去于公。
家传清白经先授,名重丹青画亦工。
不见蓝侯曾教织,百年祠树郁葱葱(敝邑织事自明末蓝侯教之,至今民享其利,建祠报功。余既为诗以纪其事,复作图以传之。)
五凤砖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一
汉宣信谶甚景武,二十五祀七改元。
河东归幸膺玉宝,天禽祋祤招祥翰。
乃越神爵纪癸亥,十一更集鄠杜间。
颁书甲子易新朔,建章赦诏皇恩宣。
洎丙寅岁月辛丑,复临东阙铿华弦。
旃涂雏种讵鹑鹬,末运矧复殊黄轩
焦明幽昌托形似,或因见小惊无端。
拾遗荒怪洞冥诞,正史借润疑益缘。
久欲据理辟誇谬,何止北海颍川
即论时事尚涂饰,迂薄教化耽娱安。
两京之亡实斯兆,博阳关内空斡旋。
昊苍何佑叠彰瑞,甘露洒润黄龙蟠。
乐游庙寝没荒草,落日平迤安陵园。
长秋月室幻海蜃,北邙石马嘶寒烟。
玉磶云沈璧珰碎,飞廉朱鸟谁瓦全?
遗文三字蚀青土,区区何啻盐城砖。
壶园同寓诸子五章 其一 盐城沈肇熙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复庄诗问卷八
神隼发商唳,响遏天河云。
翅影落潭水,寒绿秋无氛。
沈君气拔俗,吟息吹古芬。
每醉溢狂趣,随见天机真。
可怜旧衣,染敝京洛尘
汾阳去千古,彩笔空迈群。
簪毫侍中秘,眼底徒纷纷。
小楼连苑 晋永和九年砖研 清 · 姚燮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续疏影楼词卷二
几经荡潏沧波,频罗庵主诗征实(研阴有梁山舟学士诗)
珠辉玉照,泉唐建武,盐城杨吉
禊序清才,军笺密诤,遗文谁述。
甚夕阳燕老,琅琊宫殿,剩一握、滩哥铁。

漫抚布纹藻密。
考元玺、伪燕年别。
画抚顾陆,书临王谢,古芬滟漆。
阴火陶胚,阳冰字体,香姜逊质。
抵平量三寸,墓砖保母,有山阴刻。
研笺:山阴人辟土得断砖一研,乃献之保母墓志,云殉以曲水小研。研大如掌,底刻「晋献之」,旁刻「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