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库
刘省庵铨部主试还朝 其二 清 · 梁佩兰
 押词韵第十六部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二
太华金芙蓉,三峰半天削。
传是巨灵掌,岂有神禹凿。
日月背后生,黄河一边落。
箭括通天门,龙首盘地络。
时闻上帝觞,中有叔卿博。
宰世为大人,笃生应乔岳。
怀文耀黼黻,出匣露锋锷。
弘璧珍明堂,摄提夹大角。
权衡准周官,司禄及匠作。
早朝蓬莱宫,暮诏丝纶阁。
传车望南溟,秣马辞北朔。
呈材任规矩,斲轮非糟粕。
黄匏斋夫子喜南方物产属林生石床绘草木禽鱼画册命作长歌 清 · 梁佩兰
 出处:六莹堂二集卷四
吾师胸中括万有,入粤新诗满人口。
杖策罗浮四百峰,亲见日月开鸿濛。
上界逍遥绝飞鞚,留题尚下朱明洞
天鸡大叫海水光,星槎一泛牛斗旁。
山川自此归大雅,草木禽鱼迸图画。
林生好手翻墨池鹅溪十幅飞游丝。
蝴蝶如车复如扇,扑来五色云中现。
玄黄朱绿照满山,蓬莱宫雀成仙班。
聪明鹦鹉能言语,却藏茉莉花深处。
鹧鸪多向越王台美人蕉下时一来。
暖日和风迎翡翠,燕支露滴芙蓉醉。
金蜃紫贝兼神螺,重溟百宝摇洪波。
明珠一寸鲛人目,珊瑚十丈龙宫烛。
桠兰玉蕊枝青瑶,火树绛气连紫霄。
赤缯映肉晶盘荐,荔支时节红云宴。
木奴龙眼饶琼膏,蛮藤倒挂金葡萄
马缨佛桑花滟滟,薝卜攀枝树交垫。
草中况有麻姑钗,果中亦有红锦鞋。
英州怪石琢山骨,从阳蜡石结金实
粤中物产为人誇,吾师博物同张华
陆贾南行岂有此,嵇含作状徒拟议。
展图指点全逼真,四时景色罗清新。
濑江归日正秋霁,又是六朝地佳丽。
念我空山但白头,依然不忘金陵游。
得从长者坐琴瑟,异时借问承华侧。
早发沭阳 清 · 郑梁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立春早起沭阳程,衾薄空舆梦不成。
浅水无桥牵马渡,晓星如月照人行。
次日发沭阳渡小沟河大雾复作次前韵 清初 · 查慎行
 押麻韵 出处:独吟集
昨日如细雨,今晨同喷沙。
广川横我前,截岸作两涯。
砉如壮士剑,当道分长蛇。
乱流苦无船,林黑影被遮。
仆夫牵马渡,闇闇迷春华。
路旁玉珑松,结作野草花。
老农识占候,何笠歌污邪。
连雾知大风,暮雨看晴霞。
人事难预测,物理永不差。
放舟至下钟山 清 · 汤右曾
 出处:怀清堂集卷七
空濛一片云满湖,西南风起吹樯乌。
渊渊且止发船鼓,秀绝下钟山色无。
褰裳直上捷猿狖,乐哉一幅寒林图。
绝顶飘飖目四豁,左右江湖渺空阔。
烟波尽处洲渚微,髣髴扶桑见穷发。
天旋地转不少留,回看星气忽己周。
扁舟岁晚梦吴越匡庐五老空船头。
衔舻如山万商集,使者缨旌骑吹入。
行人扰扰竞锥刀,落日悠悠下城邑
前临巨石纷盘陀,仰看绝壁青嵯峨。
玲珑窈窕万窍出,安得瀄汨生流波。
风声水声奈尔何,只今埋没尘沙多。
无弦之琴张素壁,岁久抑郁恐不和。
一歌如扣镡,再歌哀知音。
洞庭木脱水深深,天高月白风入林。
或鼓或考声钦钦,岭猿江雁同夜吟。
潜蛟出听老龙泣,渔父沧浪知此心。
徐龙友北上 其二 清 · 沈德潜
 押药韵 出处:归愚诗钞卷五
订交廿载馀,敦盘时间作。
怀文耀黼藻,出匣露锋锷。
风云气扬扬,星宿胸落落。
一朝别我去,翱翔在辽廓。
跃马过大伾,顾盼渡河洛(从中州入都。)
愿著祖逖,岂羡陆贾橐。
丈夫能自立,吾道任龙蠖。
胡为马尾蝇,千里有所托。
惠学士半农 清 · 全祖望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出处:七峰草堂唱和集
戊子前辈先生晚得从(谓李阁学穆堂谢副使石林先生也戊于三解头之名闻于天下)
清谈真似鹤,重听有如龙。
百粤怀文教,千秋重礼宗先生所著礼说最佳)
怜予去国日,握手泪淙淙。
江总督书麟奏报二麦收成分数及雨水情形诗以志慰乾隆戊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一
约报已曾达奏书,兹陈收定九分馀(前据书麟两江各属约收丰稔情形已悉其概兹以闵鹗元入觐来京书麟兼署江苏巡抚因循例奏江苏各属实在麦收分数内十分者长洲元和吴县吴江震泽常熟昭文昆山新阳太湖厅华亭奉贤娄县金山上海南汇青浦武进阳湖无锡金匮江阴宜兴荆溪靖江太仓州镇洋嘉定宝山崇明等三十州县厅九分及九分有馀者上年江宁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合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清河高邮东台江都甘泉兴化宝应铜山海州沭阳海门厅等二十二州县厅八分及八分有馀者山阳阜宁桃源安东盐城泰州仪徵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州宿迁睢宁赣榆通州如皋泰兴一十八州县合计江苏通省二麦收成九分有馀其安徽省麦收实在分数书麟另摺亦称八分有馀是两省二麦俱属有秋矣)
更沾透雨孟仲夏,可冀登秋高下畬江苏安徽二省于四月下旬五月初旬节次均得透雨兹又据书麟常州镇江江宁一带于五月十三十五等日复得雨三四五寸不等现在二麦刈穫完竣早插秧苗青葱长发其收割少迟之处亦上紧栽种池塘沟堰积水充盈高下田畴秋成仍卜丰稔等语批阅之下既为农庆而予之感沐鸿贶亦觉倍切敬寅耳)
民乐自应深庆尔,时和当识益兢予。
尾批欣慰频额手,幸值天庥敬以居。
苏巡抚长麟奏报麦收九分有馀诗以志慰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三
苏抚飞章特奏闻,麦收竟报迥超群。
幸逢合属登九数,犹比去年赢一分长麟奏报二麦约收分数据称苏州松江常州扬州徐州通州府州属约有十分江宁镇江淮太仓府州暨海门厅约有九分海州暨所属之沭阳县除极洼地亩外其馀亦约有九分迩省合计二麦收成约九分有馀民脩欢豫市价平减等语上年该省麦收祇八分有馀亦称中稔今岁更赢一分几于上丰深堪欣慰)
已际上丰民气豫,自平时价市情欣。
顾瞻左近苗将萎,曰慰那胜愁意殷。
江总督苏凌阿奏报收成诗以志事乾隆乙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一百
各省收成统为计,中丰不减祇馀三(前据直𨽻等十五省奏报秋收分数统计共有九分可谓中丰所未到者止有三省内甘肃云南或因收迟或因路远唯江苏奏报实已迟滞)
气寒熟晚甘居北,疆远来徐滇以南。
今日江苏九分报,雨过秋潦几州覃(兹始据署两江总督苏凌阿奏江苏省秋收分数约有九分其海州沭阳赣榆山阳清河桃源安东七州县洼地积水未消秋禾间有受伤饬令藩司委员确勘另行具奏等语)
因何迟奏命察议(各省地方偶遇偏灾即一隅中之一隅该督抚亦应及早奏闻早一日降旨加恩小民即早沾一日实惠不致向隅今江苏海州等七州县洼地积水未消秋禾受伤苏凌阿并未早奏仅于报收摺内声叙殊非仰体朕心怜民之意当即交部议处仍饬即速查勘据实奏闻一面督属实力抚恤以副予廑念黎元至意),隅向怜民志未谙。
苏巡抚奇丰额湖北巡抚福宁贵州巡抚冯光熊各报秋成口号志事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四
中丰馀喜江苏江苏八分有馀除据奇丰额江苏夏秋雨水充盈低地间有积水未消不能补种之处以通省计之不过十分之一其高田均极畅茂所有早晚二收成内十分者苏州府属之吴县松江府属之上海常州府属之靖江通州暨所属之如皋等共七厅州县九分者江宁府属之句容常州府属之武进镇江府属之丹徒扬州府属之江都徐州府属之邳州等共十五厅州县八分以上暨八分者江宁府属之上元苏州府属之长洲松江府属之华亭常州府属之阳湖扬州府属之高邮徐州府属之铜山太仓州暨所属之镇洋海州属之赣榆等共二十七州县七分以上暨未及七分者苏州府属之昆山松江府属之娄县淮安府属之山阳扬州府属之东台徐州府属之沛县海州苏州府属之常熟徐州府属之萧县海州属之沭阳等共二十一州县统计江宁藩司所属收成七分有馀苏州藩司所属收成八分有馀合计江苏通省实在八分有馀),上稔欠兼黔楚称(二省各九分馀等据福宁湖北中晚二收成分数内十分者武昌十二县九分有馀者江夏等十四州县九分者崇阳等三十六州县八分有馀者谷城等六州县合计通省收成九分有馀据冯光熊奏黔省早晚二收成分数内十分者贵阳等十府仁怀郎岱等二同知江一通判册亨一州同罗斛一州判定番等七州贵筑等十三县共三十五处九分者平越镇远二府长寨古州台拱八寨等四同知归化等五通判开州等七州贵定等二十一县共三十九处合计通省收成亦九分有馀)
屡见与与及翼翼,益增业业更兢兢。
命加赈陜西河南安徽江苏等四省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齐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七
幅员九宇廓封提,晹雨安能致适齐。
惟不恶(去声)闻水旱歉,自然实告本章题。
昨年四省灾犹报,新岁十行恩可稽。
陜右朝(邑)商潦癸巳秋收各省仍获丰稔惟陜西河南安徽江苏四省间有偏灾虽不过一隅之徵然究传歉收民情不免拮据自应特沛恩施陕西之朝邑以河溢成灾商南以霪潦致歉然其中较重者每县亦不过十一二村堡耳)河南(川)(乡)何煟淅川内乡二县间被水今二虽已种齐而歉收之区仍不能不藉接济)
安徽逮十一还剩安徽上年春夏雨水过多其凤阳泗州等八州县及凤阳三卫麦禾俱被灾较重),江省惟旬卫并徯江苏之被灾者惟安东海州淮安等八州县卫不免待哺其沭阳盐城止须酌借籽粮亦高晋等所查奏也)
皆以水乡易涝及,普颁恩旨免隅啼。
或蠲或贷略殊格,视重视轻有异畦(四省成灾之地除按分数照例蠲缓令仍视其被灾轻重分别极次贫加赈一月或酌借牛具籽粮俾资赡给)
咨尔长民推恻隐,敷予恺泽遍黔黎。
降旨加赈去岁河决被灾江南河南山东各州县诗以志事乾隆壬寅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五
昨年河三决(昨岁先据萨载等奏江南之邳睢南岸魏家庄大堤漫没旋据韩鑅河南祥符南岸焦桥漫水过堤嗣韩鑅复奏仪封北岸曲家楼漫溢上游既经夺溜于是全河水势由山东下注而江南魏家庄旋报合龙矣),决莫不为灾。
江南先合龙,实因河涸培(北岸曲家楼漫口后黄水大溜分为二一南流南阳昭阳微山等湖入南运河归海其一北流自赵王河至张秋入北运河大清河归海于是焦桥口门一带旋亦报堵塞断流)
邳睢已受沴,禾难重(平声)栽。
崇明别风潮,田宅率污莱。
丰沛以湖溢,乃致城垣隤(上年上江之凤阳泗州等属因淮睢各河同时泛涨低田被渰因加恩将凤阳五河宿州灵璧泗州等州县卫被灾七八分极次贫民加赈一月其勘不成灾之区并分别酌借籽种口粮其下江之邳睢等州县因魏家庄河水漫溢被灾崇明等县猝遇风潮禾稼受伤又徐州丰沛等县以微山湖涨风暴冲激城垣亦俱被水除节次降旨截漕拨银外兹再加恩将睢宁沛县崇明三县十分灾之极次贫民加赈两月其邳州宿迁铜山丰县桃源清河海门通州海州沭阳并各卫极次贫民均加赈一月
豫省实两岸,南轻北重(去声)(豫省因焦桥曲家楼南北两岸漫口屡经降旨赈恤今青黄不接时再行加恩将陈留仪封考城三县十分灾之极贫加赈两月九分灾之极次贫加赈一月祥符杞县荥泽淮宁西华等县并酌量借粜母致灾黎失所)
浸淫至山左山东曹县金乡等州县因豫省漫口黄水下注被灾因于正赈外加恩将菏泽曹县单县定陶城金乡鱼台等县卫成灾八分以上贫民概行加赈一月,三湖连无涯。
冬月报合龙,曾未三日排。
旋复报溃堤,蒿目心为灰(上年十一月内据阿桂等奏豫省漫工已于二十六日堵筑合龙金门断流大溜全归引河等语至十二月初三日复据奏坝上合龙后仍复蛰陷云云实为意外之变惟传谕阿桂等另行设法再筹诸事倍加慎重庶几仰邀灾神祐要工得以速蒇黎早获安全耳)
嗟嗟四省民,昏垫良可哀。
均当与加赈,轻重则有差(叶)
致灾岂无由,究由我政乖。
五字当自责,南望诚惭哉。
降旨加赈山东江南处州县诗以志事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三
河决艰河复,已历两岁馀。
山东江南,多有被灾区。
哀哉民非鱼,奚啻视伤如。
去岁即降旨,弗以月计诸。
恒赈待河复,庶免庚癸呼(上年因山东之兖州曹州二府济宁州所属各县又江苏淮安徐州之沛丰等属漫水未消田禾淹浸业经先后降旨不论月分常予赈恤俟河复故道水退再行停止)
又思一县中,或有高下殊。
其弗被灾村,例仍纳赋租。
并令缓其征,闾阎通有无山东江南灾重州县既予常川赈恤不论月分但一州一邑之中其未经被水乡庄与灾地相近该处乡邻有无相通亦应加意休养因降旨将山东江南各属成灾五分以上者其成熟各乡庄概予缓徵以纾民力并令嗣后各直省俱照此例遇有灾赈事务一体缓征俾得通融接济分有馀以补不足)
凡此蒙恩处,无待加赈乎。
其或被灾轻,及风潮所于。
两省胥更有,加赈应均需。
山东二府,一州八县俱。
江南九州县,望恩民殷须。
视其灾轻重,月限加分疏两省除灾重常赈各州县外其成灾七八分之各州县卫正赈已毕民食不无拮据因冉加恩将山东之兖曹二府济宁一州属极次贫民概予加赈一个月其成灾五六分并上年新淹之钜野嘉祥与猝被风潮之利津寿光乐安昌邑潍县沾化等八县埸并著一体酌借籽种口粮又江南邳州铜山丰县不入常赈之上年猝淹地亩及宿迁海州九十分灾之极次贫民概行加赈两个月次重之桃源睢宁沭阳九十分灾极次贫民概行加赈一个月其徐州大同卫屯田一体分别加赈以资接济其馀无需加赈之处有应借给籽种口粮者一体酌办俾灾黎均沾渥泽用漙春祺
屯膏我不为,问惠我意祛(易益卦有孚惠心勿问元吉予常解以加惠于民而不问其感德与弗感德非谓加惠于民不问而可知元吉较为切于为君之道)
惟怀沟壑者,南望以嗟吁。
命于淮北截留漕米十万石以备赈贷诗以志事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七
淮徐近豫省,雨泽亦愆期。
念彼池鱼殃,驰谕屡问之(前因淮徐海各属与豫省相近雨泽亦未沾足诚恐有碍大田因降旨驰谕该督抚令其酌量调剂据实速奏)
兹接大吏奏,民艰廑赍咨。
难拘例报灾(兹据萨载闵鹗元奏夏月被灾例于秋穫时确勘分数辨理惟淮徐海三属被旱较重秋收尚远请将被旱最重之铜山等十一州县实在贫户酌借两月口粮次重之清河等五州县贫户酌借一月口粮朕以该处旱灾较重应速行救济岂得拘泥报灾成例迟至秋收因即降旨将灾重之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州睢宁宿迁安东阜宁桃源十一州县贫民均加恩借给三月口粮次重之清河盐城海州沭阳赣榆五州县贫民均借给两月口粮均于原奏外加给一月以资接济),救济不容迟。
借口粮多寡,视灾轻重为。
更请截漕米,以备赈贷资(该督抚又奏称徐海二属州县仓储频年赈贷所存无多粮价不无昂贵并请截留漕米等语因即降旨于邳宿一带水次截留漕米十万以八万石分拨徐州各属二万石分拨海州各属以备赈贷之用)
批行不待议,恤灾急燃眉。
南望益增愁,切吁甘膏施。
江浦移知沭阳秀才李应熊成元等送余渡江淹留弥日赠之以诗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
弹罢成连海上琴,诸君打桨尚追寻。
想缘绛帐情难割,直觉长江水不深。
秋老蒹葭重倚玉,春归桃李更关心。
他年古戍黄河北,好折寄远音。
沭阳杂兴八首 其一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
谁言作令少公馀,沭地真堪奉板舆。
四季种花官锸,六房如水吏抄书。
草冠世袭诸生服,瓦屋人惊豪士居。
廉吏不须封解去,冯驩久已食无鱼
沭阳杂兴八首 其二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
白草黄沙一望宽,最繁华处是三关。
丝抽野蛹都名茧,土作荒城又当山。
风动黑营吹马角(有黑军营,元人屯兵所。),月明东海唱刀环
朱提数挺田千顷,为少如弓水数湾。
沭阳杂兴八首 其三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
传柑邮驿本寥寥,迎送高轩颇折腰。
红叶影驮驴背远,黄河声傍马头骄。
浮天水失东西路,入境蝗如早晚潮。
莫怪衣冠文物少,科名人已隔三朝。
沭阳杂兴八首 其四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
放衙鸟雀满群过,地界莱夷语更讹。
女子绝无当户织,舆人爱唱使君歌。
民经歉岁飘流少,牍为前官久病多。
十载花封烟浪里,可无遗恨六塘河(六塘河成,屡遭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