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皇太孙立复上疏 西晋 · 阎缵
 出处:全晋文
臣前上书讼太子之枉,不见省览。
壶关三老陈卫太子之冤,而汉武筑思子之台。
高庙田千秋上书,不敢正言,托以鬼神之教,而孝武大感,月中三迁,位至丞相,乘车入殿,号曰车氏
恨臣精诚微薄,不能有感,竟使太子流离,没命许昌
向令陛下即纳臣言,不致此祸。
天赞圣意,三公献谋,庶人赐死,罪人斯得,太子以明,臣恨其晚,无所复及。
诏书慈悼,迎丧反葬,复其礼秩,诚副众望,不意吕霍之变复生于今日!
伏见诏书建立太孙,斯诚陛下上顺先典以安社稷,中慰慈悼冤魂之痛,下令万国心有所系。
追惟庶人,所为无状,几倾宗庙,赖相国太宰至忠愤发,潜谋俱断,奉赞圣意,以成神武。
虽周诛二叔,汉扫诸吕,未足以喻。
臣愿陛下因此大更厘改,以为永制。
礼置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为置官属,皆如朋友,不为纯臣。
既使上厌至望,以崇孝道,又令不相严惮,易相规正。
汉武既信奸谗,危害太子,复用望气之言,欲尽诛诏狱中囚。
邴吉皇孙在焉,闭门距命,后遂拥护皇孙,督罚乳母,卒至成人,立为孝宣皇帝
苟志于忠,无往不可。
历观古人虽不避死,亦由世教宽以成节。
虽距诏书,事在于忠,故宥而不责。
晋兴已来,用法太严,迟速之间,辄加诛斩。
一身伏法,犹可强为,今世之诛,动辄灭门。
吕后临朝,肆意无道。
周昌相赵,三召其王而不遣,先徵入,乃召王。
此由汉制本宽,得使为快。
假令如今,吕后必谓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复为杀身成义者哉!
此法宜改,可使经远。
又汉初废赵王张敖,其臣贯高谋弑高祖高祖不诛,以明臣道。
田叔孟舒十人为奴,髡钳随王,隐亲侍养,故令平安。
向使晋法得容为义,东宫之臣得如周昌,固护太子得如邴吉,距诏不坐,伏死谏争,则圣意必变,太子以安。
田叔孟舒侍从不罪者,则隐亲左右,奸凶毒药无缘得设,太子不夭也。
臣每责东宫臣故无侍从者,后闻颇有于道路望车拜辞,而有司收付洛阳狱,奏科其罪。
然臣故莫从,良有以也。
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马,所以宿卫防虞。
使者卒至,莫有警严覆请审者,此由恐畏灭族。
皇孙冲幼,去事多故。
若有不虞,强臣专制,奸邪矫诈,虽有相国保训东宫,拥佑之恩同于邴吉,适可使玉体安全,宜开来防,可著于令:自今已后诸有废兴仓卒,群臣皆得辄严,须录诣殿前,面受口诏,在后为信,得同周昌不遣王节,不听臣子隐亲,得如田叔孟舒不加罪责,则永固储副,以后安嗣之远虑也。
来事难知,往事可改。
臣前每见詹事裴权用心恳恻,舍人秦戢数上疏启谏;
而爰倩赠以九列,权有忠意,独不蒙赏。
谓宜依倩为比,以宠其魂。
推寻表疏,如秦戢辈及司隶所奏,诸敢拜辞于道路者,明诏称扬,使微异于众,以劝为善,以奖将来也(《晋书·阎缵传》)
福建观察使高宽仁序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国家设观察使。即古州部使之职。
代朝廷班导风化。而宣布德意。
振举万事。而沙汰百吏者也。
民俗之舒惨。兵赋之调发。
刑狱之冤滥。政治之得失。
皆得以观察而行之。其任可谓重矣。
江西贵溪高君宽仁。初举明经
历任中外。克勤职务。
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
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
而以尽职为贵。福建大藩也。
其地东带沧溟。南接交广。
居民若是其众也。政务若是其烦也。
职乎州郡者。果皆循且良。
尚不能保其无一事之不举。矧未必皆循良乎。
弱之食。强之取。
饥寒颠沛而渔夺之不厌。则畎亩之民。
若之何能求其安也。自古为民之病者多类此。
是以居高位而欲下之安。其道难也。
故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仁勉。
所以尽职者无他。正已格物而已。
忠君爱民而已。子与宽仁交久且厚。
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字之间而已哉。
振肃风纪。表仪一方。
尽致君泽民之道。使声名流芳史册。
兹行是望。于是乎书。
早秋贵溪南亭晚眺 唐 · 张祜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全唐诗补逸
溪流照槛肃埃氛,百里秋光草树分。
青壁峻时山背日,碧潭空处水销云。
千寻下彻鱼无隐,一点高飞鹭出群。
回首故乡人未去,乱蝉声噪不堪闻。
建溪处士大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997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小畜集》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有唐以武戡乱,以文化人,自宰辅公卿至方伯连帅,皆用儒者为之,而柳氏最称显族。
子厚自言,其家同时为尚书郎者三十馀人,其盛可知也。
于时宦游之士,率以东南为善地,每刺一郡,殿一邦,必留某宗属子孙,占籍于治所,盖以江山泉石之秀异也。
至今吴越士人,多唐之旧族耳。
公讳崇,字子高
五代祖奥,从季父冕廉问闽川
因奏署福州司马,改建州长史,遂家焉。
奥生诞,诞生琼,琼生祚,祚生瞪,于公为显考。
公十岁而孤,母夫人丁氏养诲成人。
既冠,属王审知福建,以公补沙县
审知残民自奉,人多衣纸,公曰:「此岂有道之谷耶」!
即以就养引去,因自誓终身御布衣、称处士而已。
洎李氏奄有江左,其长子宜为太子校书郎江宁,宰贵溪崇仁建阳三邑,拜监察御史
次子宣试大理评事,迎公于建康
时以宜贵,当得致仕官,切诫宜曰:「不可奏请,以卒吾志」。
太祖平吴,宜为宰,宣以校书郎济州团练推官,公始渡江省诸子。
自沂至济,自济至京师
得疾,肩舆以归,以太平兴国五年十一月某日终于济之官舍,享年六十三。
嫡夫人丁氏先公而亡,追封某县太君,宜、宣之母也。
宜今为国子博士,宣终于大理司直天平军节度推官
今夫人虞氏封范阳县太君,生子四人:寘、宏举进士,寀、察并以辞学自立。
有后之庆,为可知也。
女五人,皆得嘉婿。
初,公之捐馆也,博士方按狱于沂,闻讣号绝,徒跣冒雪而行,以至于济。
时有诏不听吏守三年丧,博士负缞绖诣登闻鼓院,三上章乞护丧终制,寝而不报。
又叩丞相马泣诉其事,虽不得请,君子是之。
既而诸弟扶柩以归,权窆于所居之右,以某年某月某日,卜葬于某县某里,以先太君祔焉,礼也。
公以行义著于州里,以于闺门。
乡人有小忿争,不诣官府决其曲直,取公一言。
诸子诸妇,动修礼法,虽从宦千里,若公在旁,其修身训子有如此者。
之姓自展禽始,执卷者知之矣,今略而不书。
博士之归朝也,得雷泽
雷泽,某之故里也,始以邑中进士见,博士厚于我;
司直从事于济也,某寓家焉,司直善于我。
又尝拜廷评府君于堂上,其为交也,可谓久矣。
乞铭公墓,义不可辞。
铭曰:
处士之名兮象著于天,廷评之赠兮泽漏于泉。
子孙文雅兮后嗣绵绵,刻铭墓石兮以永千年。
太子中舍致仕上官君墓志铭皇祐二年四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范文正公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君讳融,字仲川,其先蜀人也。
曾祖讳琛,不仕。
祖讳逊,赠礼部侍郎
父讳佖,兵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赠光禄少卿
妣袁氏,彭城县太君
君幼专词学,秀出流辈。
天圣二年秋广文馆进士,公卿大夫之子咸在焉,君中第一人。
明年春礼部较天下之才,君别试于太常寺,又首荐之。
由是名动京师,士大夫愿识其面。
未第间,丁光禄忧。
朝廷录光禄之后,赐君同学究出身。
服除,授信州贵溪主簿
君不辞小官,而恪其职。
枢密直学士蒋希鲁、故龙图阁直学士吴安道时并任江南东路转运使,联章荐君,就迁蔡州平舆县
移使淮南,奏掌真州盐仓。
又故龙图阁直学士段希逸与时贤七人举君于朝,旋以疾闻,除太子中舍致仕,居于曹南郡
庆历三年三月五日不起,年四十有九。
君始娶任氏;
再娶辛氏,封金城县君
子二人:长曰延赏,郊社斋郎
次曰延德
君之弟太子中舍隆与其孤,以皇祐三年四月六日,葬君于济阴县沛郡乡崇儒里,请铭于予。
天禧初为谯之从事光禄公方典是郡,君时侍行,而予始识君。
见君文雅有议论,不敢以子弟器之。
后数年,与君会于京师,与之游皆当世异才,以文学风义相许,予益爱焉。
君既禄仕,而大夫之贤者多荐之,斯可谓之闻人矣。
惜乎命之不修,弗克树勋于时,可永叹焉。
或者曰,儒生多薄命,天岂不与善也?
余谓不然,君子之为善也,必享其吉,有穷且夭者,世皆重而伤之,虽一二人犹以为多焉;
小人之为不善也,必罹其凶,其祸且死者,世皆忽而忘之,虽千百人若无焉。
仲川之亡,可谓重而伤之者矣。
故作铭云:
惟人之才而无命兮,犹物之秀而不实。
品汇纷其自然兮,非化工之能一。
仲川之亡兮可奈何,如川之去兮无还波。
至此兮,孰少孰多?
君子之思兮,徒为乎悲歌。
贵溪周懿文 北宋 · 宋庠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津亭理棹拂朝霞,试补东溪县道赊。
旅突倦供樵客,官符贪及戍时瓜。
蟾生海岸空弦湿,天倚山城一盖斜。
岁晚私书无惮数,轻邮不禁岭头花。
贵溪周懿文寄遗建茶偶成长句代谢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茗箧缄香自武夷,陆生家果最相宜。
烹怜昼鼎花浮栅,采忆春山露满旗。
品绝未甘奴视酪,啜清须要玉为瓷。
茂陵渴肺消无几,争奈还书苦思迟。
贵溪周懿文先辈 北宋 · 宋祁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几日铨符给诏程,赐袍如草滞僚英。
大言久废三千奏,倦曲难终一再行。
吴蟹沈波秋稻富,海鱼藏穴夜潮平。
待君削牍登文石,趣与渊云继颂声。
送十七侄嶙承事赴任贵溪 北宋 · 赵抃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百里嚣繁不易为,乘时今去是镃基。
直令尔邑成良俗,况自吾家有吏师。
却扇凉飙惊热夺,下车和气觉春熙。
䌽衣迎养双亲志,此乐人间更有谁。
宋故朝奉郎尚书都官员外郎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陈公墓碣铭(并序 至和二年1055年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七、《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
南城治之右,麻姑山前左,麻源东南,其地曰某,是惟邑人陈公之墓。
公讳某,字某天圣五年进士及第
历郴、宁、洪州推官,五迁为都官员外郎,知宜春临川贵溪丰城县,年六十有三而终,实至和元年
公少好学,以其才,有乡曲誉。
性重慎,不易出言,视之若无白黑。
及逢其人则亹亹,是非必中。
与人交,外澹泊,然其义分,虽白首如初。
在官文理坚著,罔有罅兆,其所持操亦不可夺。
郴有土茶,既贡而儥其馀,公言其贼民,转运使以闻,反其贡者皆免。
洪有久狱,逮證不已,公与守争,守怒而起,终以公为能,遂举之。
临川民有以庶弟为异姓者,买吏得直,莫克为辨。
公召语之,不刑而服。
其行事多此类,故在幕职时,举者十有七人,张伯起吴安道苏仪甫赵叔平,皆世名臣。
居家孝友,亲既没十年,与其弟某居,无间言。
若亲若故,或旁以生,要之言行,一有绳准,乡人畏之。
晚喜吟咏,久而益工。
不善饮酒,发怀散忧必以诗,其存者若干首。
将老于山林,未及言而疾作。
哀哉!
葬礼有碣,宜为之铭,其系世则志诸圹。
铭曰:
楚之东兮吴之西,山雄石俊兮旴之湄。
公将退兮隐于诗,辔鸾鹄兮裼兰芝。
志不就兮以丧归,曰天与命兮窈难知。
千万年兮识者谁?
公之美句其传之。
宋故朝奉郎尚书都官员外郎上骑都尉赐绯鱼袋陈公墓志铭(并序至和二年二月1054年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九一七
公讳肃,字仲容
建昌南城人
进士及第
郴州军事推官,罢,得宁州,未行,以盐铁判官举,监海州洛要场。
遭母忧,复常权洪州观察推官,除大理寺丞,知袁州宜春,移雅州卢山
父老,改抚州临川,除殿中丞,又以忧解。
既而知信州贵溪,除太常博士
明堂礼毕,迁屯田员外郎,替知洪州丰城,除都官员外郎
至和元年二月乙卯卒,年六十三。
以其柩归。
明年及此月某甲子,葬于某乡某里某地名。
曾王父某,王父某,不仕。
父某,赠某官。
母周氏,某县君
妻黄氏,某县君
长男某,广文生,再就礼部试。
次某,不应举。
次某,一举下第,死于京师
女嫁黄某、范某、黄
铭曰:
官六品非贱,年六十非夭。
生而鲜悔后有绍,左神右仙维宅兆,天之福公夫岂少。
按:《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又见江西博物馆藏原碑拓片。
石奉议墓志铭绍圣二年十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元祐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左奉议郎致仕石公以疾终于越州新昌县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七,将以绍圣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葬于伍山乡石溪之原。
其孤景恭以哀恳属于尚书郎韦骧曰:「先人从仕之日浅,而弃官归休甚早,其潜德隐行,非至戚且旧莫能详知。
今欲得志铭以纳诸圹,不敢他叩,敢以敬请」。
于公为门下婿,义不可以茍辞,谨受而书之。
书之必信,其敢以亲嫌自疑,且为虚文以欺后世哉?
讳秀之字春卿,世为新昌人
曾祖讳延俸,祖讳渥,皆不仕。
讳待旦,以子贵累赠金紫光禄大夫
母孔氏封文安郡太夫人
公生而奇警,丱角不好弄,自执卷即有立志。
初,金紫公抱道不仕,而教养子姓尤加诚意。
去所居十馀里曰石溪,山水佳胜,因创馆以延来学,公于其间最为勤励。
每归省膝下,占题构思,肩舆以行,及门,傥未成篇,即倘徉廊庑,俟成然后升堂室。
弱冠就乡举,与同母兄三人连两榜双中进士第
公实与景祐五年乙科也。
信州贵溪主簿
越二考,丁父忧去官。
公特立自信,悉心公家,未尝干进于当路。
贵溪外邑,主簿无事不至州。
妇翁胡卿以书抵信守,欲俾之入谒,为取知之渐。
及守以檄委公按视官柳,道便可谒府。
公如命检察事竟,去州城且迩,即叱驭以还,止以状闻。
乃喟然叹曰:「古之知人,何待识面,我安能缘隙邪至以求人之知乎」!
每繇民务出田野间,不避寒暑,不惮艰险。
一夕持火夜行山蹊,猛兽作于其旁,从者惊溃,公亦失气。
未几,外艰讣至,哀毁倍深,扶病戴星以奔,几不终制。
服除,养疾于家,无仕宦意。
嘉祐末,遂告老于朝,时年四十六矣。
即授光禄寺丞致仕。
后五年,遇神宗登极恩,改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
又十五年,官制行,换授宣德郎
上即位,覃霈转奉议郎,赐金紫,勋加飞骑尉
居无何,朝廷以左右别寄禄官,公由擢第为左奉议
公德性严重,智识深远,以少时志操,傥假以岁月,扩而充之,何所不逮,其见于事业,岂易量哉?
不幸壮齿抱疾,遽就閒退,浸逾四纪,漠无所施,以至捐馆,其命矣乎!
其命矣乎!
娶胡氏,封德清县君,先公五月而逝,合公一日而葬。
一男景恭,淳谨克家。
三女,长适左承议郎、知洪州建德县陈惕,封同安县君,先卒。
次适骧,封长寿县君
次适左朝请郎、知袁州陈龙辅封仁寿县君
孙男三人,曰端慎、曰端恂、曰端㥠。
孙女四人皆尚幼。
铭曰:
圭璧之资,渊源之学。
筮仕方初,疾忧继作。
孰否不泰,孰屈不伸?
嗟公所罹,而至终身。
降才既殊,与龄且久。
独柅其施,岂命之偶?
云山苍苍,公弥芳。
安此茔域,子孙以昌。
德清县胡氏墓志铭绍圣二年十月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六
夫人姓胡氏,生于东都,其先婺之永康人也。
曾大父承师,赠吏部郎中
大父则,兵部侍郎,赠兵部尚书
父楷,光禄卿致仕以终。
夫人性质明慧,智虑深远,事父母孝敬。
十八嫁左奉议郎石公秀之,其奉夫有礼,事舅姑如父母,皆天资自然,非学而强能也。
既嫁六年,奉议公罹疾,且遭外艰,夫人养侍而执舅之丧,一皆中节。
服除,奉议公疾未愈,夫人斥铅华,薄滋味,朝夕以调护为意。
匕药杯羹,必躬视以进。
闻有良医,则不远千里,必极力以致之,不效而后已。
閒则读佛书,灰心释虑,不以不幸见于辞色,以伤夫之心。
如是者几五十年,而终始如一,夫人之诚,可谓至矣。
初,奉议公以进士擢第,为信州贵溪主簿,未满而病,其后不复调官
间请得谢,栖迟偃仰,无一事以絓胸中,安度岁月,得保天年,夫人之力也。
及公遇霈恩,进升朝籍,封夫人为德清县,内外宗族乡党姻娅闻之,皆曰:「封邑之铭与其人称,岂神有所相欤」?
夫人貌肃气和,识高语简,左右亲近罔不敬惮。
遇事处决,泮然不惑。
闺门雍睦安静,有古贤妇之风。
常以妣郡君程氏久在浅土,每一思之,饮气忍泣,如不自胜。
光禄公寝疾,夫人犯风浪、绝重江,归侍左右,昼则忘食,夜不解衣。
月馀遭属纩之变,极哀尽礼,卒哭而返。
至举葬二亲,复航险以来助奉襄事,诸孤亦有赖焉。
讫事将还,悲且叹曰:「余老矣,怙恃永诀,送终毕矣。
今其归也,其止矣乎」!
元祐八年七月二十日早,以疾殁于新昌之第。
五月奉议公相继而化。
绍圣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其孤奉以合葬于伍山乡石溪之原。
一男景恭,孝谨有立,能传其家。
三女,长适知洪州新建县左承议郎陈惕,为同安县,卒。
次适尚书主客郎中左朝散大夫韦骧,为长寿县
次适知袁州左朝请郎陈龙辅,为仁寿县
孙男三人:曰端慎、曰端恂、曰端㥠。
孙女四人皆尚幼。
从其孤之哀请,敬志以实,而为之铭。
铭曰:
夫人之诚,匪石可转
夫人之德,如玉不变。
孝于其亲,移逮舅姑。
敬养不愆,以慰其夫。
君子既慰,闺门以治。
四纪浸逾,不知老至。
久寿美封,神相厥躬。
同穴齐归,邈然清风。
郑颖叔入京序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一、《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五
所聚则为富,富而特异则为贵。
天地萃和之气无不在也,盖有所专焉,故四方之产不同,而于其所专,则斯可以贵矣。
于其贵又聚而为富,则儳一二数;
而于其所富之品,卓然绝出者,惟信一州尔;
于一州又有所产之地焉,贵溪是也。
凡产于其地者,金银、水晶、空青、石碌,怪奇伟丽之物,是皆得而用之。
虽贵则富。
苟为所用,则尚安得而贵哉?
惟能用其贵,然后为贵,不曰其人欤?
予私疑夫明天子在上,辟三舍教养天下士,举三代之坠典,而嗣成先志,而岁贡,特信未有以异于他州,岂其怪奇伟丽之物胜,而有以掩之邪?
盖怪奇伟丽之物,天融地结,非一朝夕而成,况人也哉!
亦必待时而后出,是不独贵其富,抑亦贵其贵也。
予得罪,居太平久之,既归,道金陵,乐其江山风物而不能去,因家焉。
间以事来太平,久之,遂有生游死葬之意。
邂逅贵溪郑君颖叔为州学教授,时得一接语,则魁然若不可得而同,渊然若不可得而测。
既徙家焉,乃得屡从之游。
而予所舍适在天宁寺侧,颖叔投闲,多过其地,予得从容袭之。
则前所谓不可者非难同也。
盖有所观焉;
非难测也,盖有所择焉。
观与择,予固不足以当之,而似有以见委之重。
予尝私淑诸人而夷考之,则高明疏通,练达而不苟,殆非规规于尺寸锱铢之近者。
已而访其在事之详,则强者下之,弱者振之,程校低昂,如权衡之于轻重,不踰绳墨。
而学者得肆其才,随所区别而条制,举适其用。
上能承教养之义,下能合同异之众,信乎能用其贵,而贵其所贵者也!
夫资其所贵矣,其于人也孰禦焉?
比受代,将如京师
方明天子网罗俊杰,极天下之选,而布之周行,颖叔之贵,必有识而荐之于上者。
予独虑予所私淑与夷考之而信者,或未尽知,故于其行序而申之,以告夫识之者,以备顾问之所及。
贵溪县程君天民墓表元丰九年八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一、《陶山集》卷一六、《新安文献志》卷九一
尚书都官郎中程公讳迪,有子曰天民,字行可
未冠举进士,中甲科。
后二年,始应铨格,进所选《诗书论》,以洪州司法参军,充相州州学教授,迁瀛州防禦推官,知衢州西安县事,充饶州州学教授
丁外艰,服除,调信州贵溪县丞
以疾卒于智亭,寔元丰九年正月十三日也,享年三十二。
葬以八月二十四日,墓在其乡三衢云台大澳之原。
君幼则聪敏,不好儿弄,日诵数千言。
成童属文,操纸立就。
及出仕宦,恂恂一年少尔。
然为学官有师法,为县有吏治。
熙宁中,予暨行可尝试开封进士
是时,神考王文公作成治法,初以经术造士,其被命考校者至数十人,称一时之选。
余于其间,爱行可受才俊迈,而造行粹良,窃谓异时当为国器。
即今虽未备成,盖《诗》所谓「金玉其相」者也。
《传》曰:「金锡鍊而精,琮璧性有质」。
卫武公得数九十有五,更事阅理,既老而益精,故诗人歌之,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嗟乎!
行可虽受道之质,可谓美矣,然阅世未久,不幸短命以死。
诚使黄发、儿齿、台背,如古之人,其所至岂易量哉!
有文集若干卷,亦可以观其志也。
夫人,尚书左丞、邓公讳润甫之女。
生男曰俱,今为假承务郎
女二人,适太庙斋郎彦升婺东阳县主簿朱耜。
俱能自树立,甚似行可。
其续大前人之光,将在于此。
故乐为之道,使归揭石焉。
重建石䂬义泉禅院记 北宋 · 邹极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九、同治《宜黄县志》卷四五
抚州宜黄之西南二十里,有山曰石䂬,踞于曹、黄二山之间。
并小溪,缘石磴,纵横塍,或彴或涉,前窒后坎,如绝人境。
徐望诸峰,宛若画图,映以乔林秀水,带以苍烟白霭。
而䂬兀起数十仞,正据其中,即其旁瞰之,如巨桥横空,瑰怪可骇。
其上三叠,善缘者能出其罅,使人不敢仰视。
循径而造其下,则岩下东壁,可依以居,夏凉冬温,真仙圣窟宅。
唐肃宗朝,马祖结庵此地,猎师逐鹿,一言悟道,是为惠藏禅师
领徒四百,住山三十年,以弓箭接人,晚得三平,一人而已。
自尔四海九州咸知为名山。
后院废,无籍考岁月。
至庆历中,官始鬻其产,䂬与院基随属民户,然时有方外之人游居其下。
元祐二年秋,有僧曰至庠,自贵池杖锡而来,先阅䂬之东北隅,有所谓滴油岩者,卜栖焉。
不携一僮,不储一粒,止编荆棘以避风雨,昼处夜卧,寂无怖心。
南岩先有僧居,或与钵粥饮,赖以养命。
如是者累月,旁居之人稍钦慕之,渐造而丐其语,庠师接以净土教。
有里俗年垂七十,平生嚚讼,屠酷攘敚,刑禁不止,一日造其岩,稽首求哀,愿洗厥愆,长斋授经,施财作室,以安师寝。
于是远近趋附,背恶而向善者甚众。
先是涂君济建书堂于北阜,直南观䂬,子侄肄业其中,皆次第登科。
予以庠师入山之秋,繇本路提点刑狱公事丁先子忧,解官抵家,适同其时。
明年,始闻知,相见接语,审师有道、佛、法祖心,融而不二,故因惜古道场之湮没,思有以振之,而涂氏诸仁争欲出力,然未能得其地。
逮七年春,居院之古基者,辄梦神物,扰不安寝,且造师愿出其地而迁其居。
师以示余,余即施财售之,舍入本乡义泉院。
院在上源,岁苦水潦摧塌之患,理请于县,徙其额而建焉。
余先造寝堂,涂氏诸仁分造法堂厨库,其他乐施之士各随所占,盖云会堂,移就正殿,立三门,起二阁。
经营之难,越三岁乃就。
庠师遂住庵所,以定规模,运材植,冲冒寒暑,督匠乞食,终始师之功也。
功成不居,欲往憩贵溪仙岩
前住持僧戒明辞院,予率诸檀越以状白县,请师住持,县上于郡,郡守王公已知名,移文下。
师之来归,邦人老幼,欢呼满道,邻邑信士亦竭蹶而至,其善化人如此。
惜夫参学之徒区区游行,唯择供施之厚,群往而蚁聚,能如蝉蜕而甘寂没者罕见其人。
是院不附通都大邑,地僻而产少,其徒宜未之盛。
又其栋宇之材,金银之饰,皆约以中制,不侈不陋。
盖尝病世俗之愚,奉佛太过,至有不顾父母妻子之养,殚竭财产,以要福利,谓宜得罪于佛,何福之有?
则今日石䂬重兴,岂特成利一刹而已哉!
崇宁元年九月,邑人邹极记。
贵溪徐氏招隐园昔王表避乱居此山依之者数千家其诗云逍遥入南斗者也1099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鬼谷西来一丈清,三山箕拱慰高情。
时平尚欲依王表,南斗逍遥毕此生。
贵溪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1099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玉山东去不通州万壑千岩隘上游。
应会逐臣西望意,故教溪水只西流。
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千仞者不可上其高处穴中往往如囷仓棺椁云盖仙人所居也余意大水人宅山上所作1099年 北宋 · 晁补之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
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贵溪县马君墓志铭崇宁三年十二月1104年12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四、《鸡肋集》卷六六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君马氏,讳随字持正濮州鄄城人也。
澶州顿丘县令、赠给事中讳应图之曾孙,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赠太尉讳元方之孙,尚书屯田员外郎、赠尚书工部侍郎讳侨之子。
幼警敏,家居与人交,重然诺,轻财乐谊,故蚤以学行称。
受《春秋》于孙复,受《易》于石介
尤长诗赋,闻于山东
皇祐中春官第其文,选首,以一字触禁,罢。
春官为叹息言之,后不复从举,而以其学教授乡里。
会诏举孝廉,众共推上之,君恳辞。
既无以易君,遂虚其举。
用季父忠州团练使称任为定海主簿
以政事称,当路者亟荐焉。
再调合淝主簿
有田讼,积岁不决,以质诸父老,莫能知。
君自临焉,曰:「吾得之矣」。
命阙地,隐然有故画界处,众以为神。
贵溪县,摄铅山银场,课倍而不以规赏。
为人诚厚不苟容,所居官务奉法。
又以其试之小也,故不大较著。
罢官,至京师卒,熙宁九年三月丙辰也,年五十有三。
君少孤,教诸弟力,后皆婚宦有立。
贫,仰食君者众。
再娶皆段氏,赠金吾卫大将军震之女。
三子:希孟宣德郎太学博士,贯穿礼经,有师说,亦赡于词,神宗所尝欲用为御史,未及而亡者也。
希甫,乡贡进士
次希说,宣德郎、监安乐镇公事,皆修洁而文。
一女夭。
六孙:承诲,铜鞮丞;
承诩、承咏、承讼、承谆、承谔,皆学矣。
崇宁三年十二月甲寅,葬于鄄城县成乡招贤里,从学士之兆。
而希说与补之亚也,故来求铭。
初,君得疾逆旅,革,傍无人,故尚书刑部侍郎杜侯纮为里旧,遽载与归,舍其斋中,使家人视饮剂。
既殁,为治丧。
听事中人皆谓君善人,故得此,而嘉杜侯之忘嫌赴义,非今世事也。
补之尝铭杜侯,又铭君,再致志焉,以信两君子之义。
然世有于所厚者薄,何哉?
铭曰:
委楩楠于谷,杂然众木。
使隶视之,知其可用于夏屋。
谓夫不愿为材,则于人弃,意于木得计。
以厚其子孙,识真为贵。
此昔人所以未能信于仕,而子说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