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贤良文学对策 西汉 · 晁错
出处:全汉文 卷十八
平阳侯臣窋、汝阴侯臣灶、颍阴侯臣何、廷尉臣宜昌、陇西太守臣昆邪,所选贤良太子家令臣错,昧死再拜言:臣窃闻古之贤主,莫不求贤以为辅翼,故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大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子而为五伯长。今陛下讲于大禹及高皇帝之建豪英也,退托于不明,以求贤良,让之至也。臣窃观上世之传,若高皇帝之建功业,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于玉版,藏于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今臣窋等乃以臣错充赋,甚不称明诏求贤之意。臣错草茅臣,亡识知,昧死上愚对,曰:
诏策曰「明于国家大体」,愚臣窃以古之五帝明之。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动静上配天,下顺地,中得人。故众生之类,亡不覆也;根著之徒,亡不载也;烛以光明,亡偏异也;德上及飞鸟,下至水虫,草木诸产,皆被其泽。然后阴阳调,四时节,日月光,风雨时,膏露降,五谷孰,祅孽灭,贼气息,民不疾疫,河出图,洛出书,神龙至,凤鸟翔,德泽满天下,灵光施四海。此谓配天地,治国大体之功也。
诏策曰「通于人事终始」,愚臣窃以古之三王明之。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其动众使民也,本于人事然后为之。取人以已,内恕及人。情之所恶,不以强人;情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天下乐其政,归其德,望之若父母,从之若流水;百姓和亲,国家安宁,名位不失,施及后世。此明于人情终始之功也。
诏策曰「直言极谏」,愚臣窃以五伯之臣明之。臣闻五伯不及其臣,故属之以国,任之以事。五伯之佐之为人臣也,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其立法也,非以苦民伤众而为之机陷也,以之兴利除害,尊主安民而救暴乱也。其行赏也,非虚取民财,妄予人也,以劝天下之忠孝而明其功也。故功多者赏厚,功少者赏薄。如此,敛民财以顾其功,而民不恨者,知与而安己也。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以禁天下不忠不孝而害国者也。故罪大者罚重,罪小者罚轻。如此,民虽伏罪至死而不怨者,知罪罚之至,自取之也。立法若此,可谓平正之吏矣。法之逆者,请而更之,不以伤民;主行之暴者,逆而复之,不以伤国。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亡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此五伯之所以德匡天下,威正诸侯,功业甚美,名声章明。举天下之贤主,五伯与焉,此身不及其臣而使得直言极谏,补其不逮之功也。今陛下人民之众,威武之重,德惠之厚,令行禁止之势,万万于五伯,而赐愚臣策曰「匡朕之不逮」,愚臣何足以识陛下之高明而奉承之!
诏策曰「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愚臣窃以秦事明之。臣闻秦始并天下之时,其主不及三王,而臣不及其佐,然功力不迟者,何也?地形便,山川利,财用足,民利战。其所与并者六国,六国者,臣主皆不肖,谋不辑,民不用,故当此之时,秦最富强。夫国富强而邻国乱者,帝王之资也,故秦能兼六国,立为天子。当此之时,三王之功,不能进焉。及其末涂之衰也,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亡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矜奋自贤,群臣恐谀,骄溢纵恣,不顾患祸;妄赏以随喜意,妄诛以快怒心,法令烦憯,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上下瓦解,各自为制。秦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是故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陈胜先倡,天下大溃,绝祀亡世,为异姓福。此吏不平,政不宣,民不宁之祸也。今陛下配天象地,覆露万民,绝秦之迹,除其乱法;躬亲本事,废去淫末;除苛解娆,宽大爱人;肉刑不用,罪人亡帑;非谤不治,铸钱者除;通关去塞,不孽诸侯;宾礼长老,爱恤少孤;罪人有期,后宫出嫁;尊赐孝悌,农民不租;明诏军师,爱士大夫;求进方正,废退奸邪;除去阴刑,害民者诛;忧劳百姓,列侯就都;亲耕节用,视民不奢。所为天下兴利除害,变法易故,以安海内者,大功数十,皆上世之所难及,陛下行之,道纯德厚,元元之民幸矣。
诏策曰「永惟朕之不德」,愚臣不足以当之。
诏策曰「悉陈其志,幸毋有所隐」,愚臣窃以五帝之贤臣明之。臣闻五帝其臣莫能及,则自亲之;三王臣主俱贤,则共忧之;五伯不及其臣,则任使之。此所以神明不遗,而圣贤不废也,故各当其世而立功德焉。传曰「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待,能明其世者,谓之天子」,此之谓也。窃闻战不胜者易其地,民贫穷者变其业。今以陛下神明德厚,资财不下五帝,临制天下,至今十有六年,民不益富,盗贼不衰,边竟未安,其所以然,意者陛下未之躬亲,而待群臣也。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选已,然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犹五帝之佐也。陛下不自躬亲,而待不望清光之臣,臣窃恐神明之遗也。日损一日,岁亡一岁,日月益暮,盛德不及究于天下,以传万世,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昧死上狂惑草茅之愚,臣言唯陛下财择(《汉书·晁错传》)。
新律序略 曹魏 · 刘劭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二
旧律所以难知者,由于六篇篇少故也。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是以后人稍增,更与本体相离。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删旧科,采汉律,为魏律,悬之象魏(已上十三字,从《御览》六百三十八补。)。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
《盗律》有劫掠、恐喝,和卖买人,科有持质,皆非盗事,故分以为《劫掠律》。《贼律》有欺谩、诈伪、逾封、矫制,《囚律》有诈伪生死;令丙有诈自复免,事类众多,故分为《诈律》,《贼律》有贼伐树木,杀伤人畜产及诸亡命;《金布律》有毁伤亡失县官财物,故分为《毁亡律》,《囚律》有告劾、传覆,《厩律》有告及逮受,科有登闻道辞,故分为《告劾律》,《囚律》有系囚、鞠狱、断狱之法;《兴律》有上狱之事,科有考事报谳,宜别为篇,故分为《系讯》、《断狱律》。《盗律》有受所监临受财枉法;《杂律》有假借不廉;《令乙》有所呵人受钱,科有使者验赂,其事相类,故分为《请赇律》。《盗律》又有勃辱强贼;《兴律》有擅兴徭役;《具律》有出卖呈,科有擅作修舍事,故分为《擅兴律》。《兴律》有乏徭稽留,《贼律》有储峙不办,《厩律》乏军之兴,及旧典有奉诏不谨,不承用诏书,汉氏施行有小愆乏,及不如令,辄劾以不承用诏书之罪,腰斩。又减以《丁酉诏书》。《丁酉诏书》,汉文所下,不宜复以为法,故复别为之《留律》。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是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律犹著其文,则为虚设,故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以为《邮骑令》。其告反逮验,别入《告劾律》。上言变事,以为《变事令》,以警事告急,与《兴律》烽燧及科令者,以为《警事律》,《盗有还》赃畀主,《金布律》有罚赎入责,以呈黄金为偿,科有平庸坐贼事,以为《偿贼律》。盖律之初制,无免坐之文,张汤、赵禹始作监临部主见知故纵之例。其见知而故不举劾者,各兴同罪,失不举劾,各以赎论,其不见不知,不坐也,是以文约而例通。科之为制,每条有违科,不觉不知,从坐之免,不复分别,而免坐繁多,宜总为免例,以省科文,故更制定其由例,以为《免坐律》,诸律令中,有其教制,本条无从坐之文者,皆从此取法也。凡所定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改汉旧律不行于魏者皆除之,更依古义制为五刑。其死刑有三,髡刑有四,完刑作刑各三,赎刑十一,罚金六,杂抵罪七,凡三十有七名,以为律首。又改《贼律》,但以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道,腰斩,家属从坐,不及祖父母、孙。至于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污潴,或枭菹,夷其三族,不在律令,所以严绝恶路也。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人。会赦及过误相杀,不得报雠,所以止杀害也。杀继母与亲母同,防继假之隙也。除异子之科,使父子无异财也。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囚徒诬告人反,罪及亲属,异于善人所以累之,使省刑息诬也。改投书弃市之科,所以轻刑也。正篡囚弃市之罪,断凶强为义之踪也。二岁刑以上,除家人乞鞠之制,所以省烦狱也。改诸郡不得自择伏日,所以齐风俗也(《晋书·刑法志》,《通典》一百六十三)。
启事 其六 西晋 · 山涛
出处:全晋文卷三十四
荆州宜都有郎王恒之以病出,义阳郡邓遐有才义,论者以为宰士之俊。而未满之年,臣以为宜先用之。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 初唐 · 骆宾王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
尚书兵部臣闻北极列象。六合奉天子之尊。南面乘乾。一统成圣人之业。是知衣裳所会。义有辑于殊邻。霜露所均。诚兼育于异类。故涂山万国。诛后至者防风。丹浦一戎。缓前禽者就日。然则利弧矢以威天下。法雷霆以靖域中。四时行焉。天道不能去杀。五兵备矣。皇业所以胜残。虽事切救焚。苟顺时以济物。恩深祝网。不获巳而用兵。伏惟皇帝陛下登翠妫以握图。宪紫微而正象。元功不宰。混太始以凝神。至道无名。伫华胥而得梦。阐文教以清中夏。崇武功以制九夷。环海十洲。通波太液之水。邓林万里。交影甘泉之树。反踵穿胸之域。袭冠带以来王。奇肱儋耳之酋。奉正朔而请吏。逆贼蒙俭和舍等。浮竹遗种。沈木馀苗。邑殊礼义之乡。人习贪残之性。日者王明广烛。帝道遐融。颇亦削左衽而被朝衣。解椎髻而升华冕。而豺狼有性。枭獍难驯。遂敢乱我天常。变九隆而背诞。负其地险。携七部以稽诛。骚乱边疆。敚攘州郡。是用三门授律。长驱无战之师。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去月二十一日。军次三朏昆崙镇。前后捕得生口。知守捉山羌傍山连结十部蛮首徒五万众。此山即南郡中之巨防也。冈蛮千里。西通大荒之郊。溪谷万重。南极炎洲之境。耸乔林而插汉。阴兔有假道之标。拔崇岩以隐天。阳乌无回翼之地。峰危束马。路绝悬车。贼踞临岱之形。负建瓴之势。徵风召雨。猬起蜂飞。驱杂种以挺灾。封狐千里。肆沈黎而作孽。雄虺九头。臣以为制敌以权。柔远者祇成于德教。伐叛以义。决胜者不在乎干戈。于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赏隆汉爵。不渝白马之盟。而地接冉駹。词屡殚于喻蜀。俗通槃瓠。声不辍于吠尧。臣遣左三军子总管宁远将军前守右骁骑万安府长史折冲都尉上柱国刘会基。率检校果毅骁骑尉井陉县开国男刘元暕等。衔枚远袭。卷甲前驱。偃危旆而设潜兵。疑从天落。乘间道而掩不备。若出地中。又遣右三军子总管明威将军行右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高奴弗率左武卫天水府折冲都尉张仁操等。陟南山之南。冲其要害之路。又遣左一军子总管前右金吾卫翊府左郎将上柱国孙仁感率卫尉府右果毅都尉王文雅等。陵北山之北。绝其飞走之涂。贼首领杨虔柳诺没弄诺览斯等。振螳螂之力。拒辙当轮。纵蚊蚋之群。弥山满谷。刘会基高奴弗孙仁感等。并忠勤克著。知略远闻。识明君之重恩。轻生有地。提太阿之神剑。视死无时。弯弧而凶党土崩。举刃而妖徒瓦解。虽危苕沸鼎。未穷枭首之诛。救死扶伤。犹致析骸之爨。二十二日。臣遣副总管兼安抚副使定远将军前左骁骑翊府中郎将令狐知通率右武卫良将壮府左果毅都尉韩惠德等。拥貔豹之雄。顺天机而左转。遣管内安抚副使朝议大夫使持节守银州刺史上柱国宜春县开国男李大志率前左武卫静初府右果毅都尉上柱国陈宏义等。驱象犀之卒。乘地轴以右回。又遣行军司马朝散大夫守巂州都督府长史上柱国梁待辟率守右金吾卫宜昌府果毅都尉阎文成等。总投石拔距之材。蹈中权而拊其背。又遣前守右威卫龙西府果毅都尉康留买等。腾跃铁喷金之骑。犯前茅而扼其喉。臣等率守左卫清宫府左果毅许怀秀等。横玉弩以高临。纵金钲而直进。元云结阵。影密西郊。赤茎挥锋。气冲南斗。飞尘埃而匝地。白日为之昼昏。扫氛祲以稽天。沧溟为之晦色。兵交刃接。鸟散鱼惊。自卯及申。追奔逐北。斩首千馀级。转战三十里。激流膏而为泉。似变苌宏之血。委乱骸而挤壑。若泛鳖灵之尸。既而照尽高舂。云昏乙夜。贼乃收集馀众。保据重岩。臣度彼游魂。虑其宵遁。使三军齐进。四面合围。二十三日。乘鱼烂之危。启蛇行之阵。扬麾誓众。杖节训兵。一鼓先登。赏必悬于芳饵。九攻桉律。罪无赦于严诛。五部雄材。三河侠少。或生居燕地。尤工即墨之围。或家本秦人。早习昆明之战。叱咤则江山摇荡。慷慨则林壑飞腾。举鹏力以扬威。耀犀渠而贾勇。澄氛廓祲。回夏景以溃春冰。灭迹扫尘。若霜风之捲秋萚。战踰百里。时历三朝。前后生擒四千馀人。斩首五千馀级。诺没弄杨虔柳等殒元行阵。悬首旌门。蒙俭和舍等委众奔驰。脱身挺险。虽复刑以止杀。丁壮咸伏于诛夷。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昔魏臣赋蜀。徒闻蒟酱之奇。汉使开邛。才通竹杖之利。岂若膺紫泥而吊伐。指丹徼以临戎。一战而孟获成擒。再举而哀牢授首。斯并皇威远畅。庙略遐覃。奉元猷以配天。徒知帝力。掩皇舆而辟地。岂曰臣功。无任庆快之诚。谨遣某奉露布以闻。军资器械别簿条上。
西陵峡 初唐 · 杨炯
押纸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三峡
引用典故:南国纪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
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
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
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
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
洞庭且忽焉(一作然),孟门终已矣。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
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
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江路忆郡 唐 · 张说
押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雾敛江早明,星翻汉将没。
卧闻峡猿响,起视榜人发。
倚棹攀岸筱,凭船弄波月。
水宿厌洲渚,晨光屡挥忽。
林泽来不穷,烟波去无歇。
结思笙竽里,摇情游侠窟。
年貌不暂留,欢愉及玄发。
云涓恋山海,禽马怀燕越。
自非行役人,安知慕城阙。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唐 · 张九龄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
聊乘风日好,来汎芰荷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
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
封皇孙俶等为郡王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四
分命本枝。列于庶位。博考方册。斯为大猷。皇太子之子俶等。观其器识。日以通敏。仁和之性自然。忠孝之诚克备。率由礼度。能禀义方。学既著于崇儒。材可使于从政。爰兹拜职。宜从紫绶之荣。勉尔修身。式副绿车之宠。可封俶为广平郡王。儋为南阳郡王。倓为建宁郡王。佖为西平郡王。仅为新城郡王。僩为颍川郡王。又封庆王之子俨为新平郡王。伸为平原郡王。棣王之子僎为汝南郡王。侨为宜都郡王。荣王之子辅(新唐书表作辅传作俯旧唐书传则又作佩)为济阴郡王。偕为北平郡王。仪王之子侁为豫章郡王(按新书传作钟陵郡王世系表作临川郡王旧书传作供钟陵郡王并其名亦复互异矣)。健(新书传表俱作僆旧书传作健)为广陵郡王。颍王之子伸(与庆王之子同名新旧书皆同)为荥阳郡王。永王之子㑥(新书传表俱作㑥旧书传作玚)为襄城郡王。寿王之子伾(新书表传俱作伾旧书传则作径)为济阳郡王。延王之子倬为彭城郡王。济王之子傃为永嘉郡王。
南流夜郎寄内 盛唐 · 李白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上三峡 盛唐 · 李白
押支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得筵字。) 唐 · 杜甫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引用典故:云雨
北斗三更席,西江万里船。
杖藜登水榭,挥翰宿春天。
白发烦(一作须)多酒,明星惜此筵。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引用典故:抟扶 哭穷途 跋胡 辕驹 历块 梦尽失欢 湛卢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
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一作落)浴凫。
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
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曲留明怨惜(一作别),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
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一作趋)险,狼头(原注:鹿角、狼头具滩名)如跋胡。
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
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一作快),焉知众壑趋。
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
落霞沈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
雁儿争水马(《山海经》:“诸毗之水,中多水马。”即《江赋》𩣡马也),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
前闻辨陶牧(《登楼赋》:“北弥陶牧。”陶,乡名,郭外为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原注:路入松滋县),津亭北望孤。
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
飘萧将素发,汨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
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
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
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原注:此寺有晋右军书,张僧繇画孔子洎颜子十哲形像)。
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
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
五云高太甲(太甲疑六甲一星之名),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
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送史申之峡州 唐 · 司空曙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引用典故:云雨
峡口巴江外(一作水),无风浪亦翻。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行客思乡远,愁人赖酒昏。
檀郎好联句,共(一作莫)滞谢家门。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 唐 · 顾况
引用典故:洪崖井 徐孺
浴鲜积翠栖灵异,石洞花宫横半空(胡震亨云:“每句上四言,下三言,各为韵。”)。
夜光潭上明星启,风雨坛边树如洗。
水淹徐孺宅恒乾,绳坠洪崖井无底。
主人载酒东(一作春)湖阴,遥望西山三四岑。
祭崔相公文 中唐 · 刘长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维年日月。某乙谨以清酌之奠。敬祭于故道州刺史相国崔公之灵。唯岳降灵。唯公佐时。大国梁栋。中朝羽仪。清迥玉立。峨峨冰姿。秋水见底。寒松无枝。天步艰难。海内崩离。六合恟然。一言安之。帝忧南方。公实载驰。江汉之人。惟公是依。持衡署吏。按节临师。三军感恩。多士如归。何名高而难恃。翻寄重而先疑。旋剖竹于沧海。罢调梅于赤墀。公顷归朝。时逢出震。体道而处。忘机于进。澹然一心。独立千仞。望重元老。恩深顾问。言必至公。行惟周慎。守孤直以见疾。触奸邪而结衅。公之为善。匪近于名。公之在贵。匪贪其荣。人皆畏黜。公犹不惊。飞鸟无迹。白云何情。拜手魏阙。退身楚城。北渚在途。南风掩扃。顾婆娑之树老。歌沧浪之水清。虽优閒而适性。终卑湿而伤生。嗟乎。若以神之辅德。将未丧其正直。若以天之爱人。当复佐于陶钧。弃苍生而不起。留清风以益振。长卿昔忝初秩。公之一顾。谬厕当时之选。敢忘国士之遇。旅榇还乡。危旌启路。吊湘水而自波。望长沙而空暮。呜呼。万古兮归舟。千里兮东流。过洞庭而摇落。出夏口而夷犹。月苍苍兮江淼淼。人不见兮猿独愁。徒髣髴兮如在。竟寂寥而若休。尚飨。
钟陵东湖亭记 中唐 · 苻载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九
雷霆风雨。荡阳之积也。河海川谷。泄阴之凝也。楼观台榭。宣人之滞也。天气郁则雨曜不明。地气塞则万物不生。人气壅则百神不灵。我常侍李公。架崇冈。作新亭。导百骸。理七情。用斯义也。况斯郡也。翼轸之所照烛。江湖之所潨射。扼七城。控百越。地侔千乘。艘驾万舳。王臣聘客。环至吾府。将有以省风而修好也。我有善地。不筑不盖。我有樽酒。不斟不酌。其将欲敛诗人葛屦之刺乎。甚不然也。先是东湖汗漫。与江边际。秋潦备助。人忧为鱼。故相齐公筑塘以御之。厌杀水势。且便车马。尽绩则懋。为涂或微。而洪之民盖累钜万口。噫息雷动。嘘气雾散。繇是行里者骈肩碍踵。不得周旋焉。我常侍作桥以张之。其修也可以发二矢。其广也可以方两轩。结搆高标。揭蘖孱颜。白昼晴虹。东西竟天。恢里闬之迫隘。通乡遂之回环。千轮驰。万蹄驱。浑浑浩浩。水流飙骇。盛矣哉。泽民利物如是其伟也。公乐斯桥之豪大。慨斯桥之孤峙。常欲建亭卜势。迭为光华。会春物含秀。啸领宾从。亟来乎其上。相与牵率。履行而东。连冈萃然。横我步武。以为兹地必答前志。喜形于色。竦身而登之。即果若真宰以万古之胜待我矣。平坳漏。削涯岸。鸿盘数仞。不知抔土。真天造也。公暂纡密思。计校呈状。万材已构。他人不知。于是匠受令。吏受命。谈笑眄睐而亭成。其望也神张。其登也形端。其高也渠渠。其邃也耽耽。横四栋以焘奡。辟八扉而呀豁。飞廊连轩以翼翥。旁舍杳霭而云合。然后回首永睇。从风开襟。当轩万井。直视千里。西山逦迤。横拥辽夐。占护苍翠。古来无人。一朝此地。尽得归我。每良辰嘉客。思有宴赏。辄具肴酒。共为欢娱。天晴日宴。湖光入座。寂寞虚彻。眇然四去。或无鸟过。不辨空水。于戏。牧钟陵之民。五改火矣。首年而衣食富。二年而奸慝禁。三年而礼让兴。大抵以清净惠慈为理本。刚明正直为化基。与民同欲。万户一令。遂用无事。里中或谣曰。李公不愉。吾何以居。李公不室。吾何以逸。夫如是。即斯亭斯榭。士林君子犹以为固欤。异日捧飞诏。拥丹毂。霈然为霖。沃旱濡焦。彼氓之斑白童稚。徘徊于阶墀轩闼者。即羊公之岘首。召伯之棠树。讴歌思慕。尤在永久而不在兹日也。载尝忝从事。重游旧所。猥获登践。陋颜一开。顾兹盛美。瞽矇有颂。然事光而材薄。多见其不知量矣。是亭居东湖之上。因请谥之曰东湖亭。
重阳日至峡道 中唐 · 张籍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渡西陵十六韵 唐 · 李绅
五言排律 押庚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七年冬,十有三日,早渡浙江,寒雨方霖,军吏悉在江次。越人年谷未成,霪雨不止,田亩浸溢,水不及穗者数寸。余至驿,命押衙裴行宗先赍祝辞,东望拜大禹庙,且以百姓请命,雨收云息,日朗者三旬有五日,刈穫皆毕,有以见神之不欺也。
雨送奔涛远,风收骇浪平。
截流张旆影,分岸走鼙声。
兽逐衔波涌,龟艨喷棹轻。
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
雁翼看舟子,鱼鳞辨水营。
骑交遮戍合,戈簇拥沙明。
谬履千夫长,将询百吏情。
下车占黍稷,冬雨害粢盛。
望祷依前圣,垂休翼厚生。
半江犹惨澹,全野已澄清。
爱景三辰朗,祥农万庾盈。
浦程通曲屿,海色媚重城。
弓日鞬櫜动,旗风虎豹争。
及郊挥白羽,入里卷红旌。
恺悌思陈力,端庄冀表诚。
临人与安俗,非止奉师贞。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因赋七言十七韵以赠且欲记(一作寄)所遇之地与相见之时为他年会话张本也 唐 · 白居易
七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黄牛峡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
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
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
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
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
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
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
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一作诗)篇(微之别来有新诗数百篇,丽绝可爱)。
别来只是成诗癖,老去何曾更酒颠。
各限王程须去住,重开离宴贵留连。
黄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东卷别筵(黄牛、白狗,皆峡中地名,即与微之遇别之所也)。
神女台云闲缭绕,使君滩水急潺湲。
风凄暝色愁杨柳,月吊宵声哭杜鹃。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
未死会应相见在,又知何地复何年。
初入峡有感 唐 · 白居易
押词韵第三部
引用典故:一苇 蛮貊可行 无名死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
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
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
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
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自峡州至忠州,滩险相继,凡一千三百里)。
苒蒻竹篾𥮘(音念),欹危楫师趾。
一跌无完舟,吾生系于此。
常闻仗忠信,蛮貊可行矣。
自古漂沈(一作流)人,岂尽非君子。
况吾时与命,蹇舛不足恃。
常恐不才身,复作无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