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1042年10月11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定川寨
臣某言:三班借职刘仲颜赍降官诰一通、敕牒一道,伏蒙圣恩,特授臣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差遣依旧者。
在物之情,向荣必喜;
自天之命,过宠则惊。
中谢。)窃念臣齐鲁诸生,本无荣望
素乏佐王之术,岂期遇主之知。
伏蒙皇帝陛下采自孤平,擢于侍从,无似之迹,每玷圣造。
前年以羌戎负德,官军失利,朝廷特命韩琦与臣同贰经略
岁时之间,以节制不行而免,臣以招纳非宜而罢。
寻分四路,复领中权,二年于兹,一功未立,屡叨进改,深负愧羞
虽朝廷忧劳,且务姑息,而其下将佐,睹臣忝冒,必思侥倖,岂复有实效之心,臣亦何面目以责率其下!
今边略未固,兵力未强,威令不扬,战斗多覆,因循已甚,平定无期。
一昨寇逼三川,其势可困,而葛怀敏等入贼伏中,一战大溃,杀伤满野,驱掠无算。
臣以本路多虞,救援不早,臣方痛心疾首,日夜悲忧,发变成丝,血化为泪,殒殁无地,荣耀何心!
今日之恩,非臣所望。
臣昨蒙朝廷特除邠州观察使,累章获让,已烦圣聪,三黩之诛,岂当再冒!
然臣有愚心不敢不尽,有谬策不敢不陈。
虽属边臣,实叨近职,敢不议论,少裨圣明。
传曰「事君如事亲」,又曰「君臣同体」。
当此安危之际,岂敢事形迹,避嫌疑,而不尽心于君亲乎!
魏元成曰:「隋以事形迹而亡」,唐太宗深然之。
今愿陛下恕臣万死,采臣一言,天下幸甚!
天下幸甚!
臣观《易·震卦》曰:「震,亨」。
谓圣人因震恐而致亨大也。
罪己,其兴也勃焉。
是皆得《易》之旨,畏天之威,而致其亨矣,陛下其舍诸?
昨者镇戎兵败之后,天色阴晦,十日不解,木冰地震,群心忧伤。
将帅失人,生灵致陷,天地震怒之意也。
冬至后一日申时庆州又地震,此阴阳战而致动。
占书曰:「四夷为中国之阴。
是夷夏交争,未宁之象也」。
自西事以来,延安东路、北路,官军伤折万馀人;
金明、承平诸寨杀虏过蕃部万馀户,约四五万口;
及麟府丧陷,镇戎三败,杀者伤者前后仅二十万人矣。
死者为鱼肉,生者为犬羊,臣仰测陛下之心,必大震动。
而天下莫知,但见爵赏颁行,疑朝廷高枕,负兹生灵。
愿陛下因其震动,过崇谦让,以柔远未至,选将有差之辞,告谢于皇天后土、五岳四渎,以哀痛之旨,诞告多方,下感人心,上答天戒。
陛下既已罪己,两府大臣必有逊谢之请,小损勋爵,而复其位。
臣等则宿兵困民,讨伐未效,罪之大者,请落近职,左降一官,带「责授」二字,仍削除经略招讨等使名,祇管勾部署司公事,以谢边陲,以警将佐,以励军旅。
如此则天下闻朝廷罪己,知陛下之心不负生灵。
将佐军旅等见主帅负责,知天子必欲破贼,即皆震惧,甘为艰辛,更无侥倖之望。
臣等得以严率其下,日夜聚谋,上赖威灵,可期平定。
仍请诏下部署以下非大功不录,钤辖都监非奇功不赏。
其班行将校军士等所得功劳,依旧量大小酬奖。
此救弊之端也。
今西贼渐炽,恐谋深入,陛下诚能与大臣密议,行臣之策,天下幸甚。
如失此机会,行恐后时。
傥朝廷不取臣言,则边上终无大功,寖有大患,其势然矣。
愿陛下以大《易》之旨,取古圣人之用心,则震而后亨,受景福于无穷,庇苍生于大赉
臣之愚心谬策,尽于此矣。
所降到诰敕等,臣有此一策,未敢拜受。
臣无任云云。
谢授知邠州1045年1月28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六
臣某言:伏蒙圣慈特授臣依前行右谏议大夫、充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军州事及管内劝农使、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改赐推诚保德功臣者。
陟降秘殿,为宠甚隆;
抚按边庭,所寄至重。
中谢。)窃念臣涉道尚浅,立身本孤。
偶缘英主之知,获厕迩臣之列。
进登二府,参预万机。
议刑赏,则不避上疑;
革侥倖,则多招众怨。
心虽无愧,迹已难安。
而况亲奉德音,远忧边患;
既此闻命,诚合请行。
始尘宣慰之名,来抚凋疲之俗。
才周晋地,将适秦关。
属府库之已虚,积兵旅之尚众。
动费万计,理当三思。
愿假一麾,就兼四路。
亦可处其疆事,庶不伤于国财。
诏旨弗从,留居丞弼之位;
表章再露,请陈戎狄之机。
伏蒙皇帝陛下,俯照臣心,特回天听,罢政府之重责,加仙殿之宠名,往守要藩,遥按诸部。
存兹国体,简于圣心。
臣敢不即日首涂,奉诏行事,生民疾苦,可得询求,边塞机宜,更当筹虑
用罄臣节,以酬圣知。
臣无任云云。
邠州谢上表1045年1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某言:伏奉制命,授臣资政殿学士,守本官知邠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已到任讫。
秘殿清华,旧藩要剧,祗膺涣渥,伏切震惊。
中谢。)窃念臣生遘文明,幼蹈声教,登于造秀之级,涉彼州县之劳。
寖迁荣涂,过被宸眷,擢居近府,参对大猷。
讵有兴邦之言,曾无经国之效。
自惟三省,必匪久安。
愿解贰于黄枢,请分忧于紫塞。
庶供粗使,聊谢舆言。
伏蒙皇帝陛下,舜聪弗违,尧言斯布。
假禁庭之要职,居郡国之长人,兼领使名,复重边寄。
进退以礼,足为儒者之荣;
本末可言,尽出大人之造。
敢不砥砺风节,佩服训谋,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副委遇之本意,酬保全之大恩。
臣无任云云。
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1045年11月14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某言:伏蒙圣恩,特授臣给事中、依前资政殿学士、知邓州者。
荐进荣阶,往临善壤,允为充渥,弥集震惊。
中谢。)窃念臣立迹本孤,逢辰甚盛。
以刍言罔避,擢登侍从之班;
以睿奖素隆,选预弼谐之列。
乏增君之善道,寡措国之令谋。
无补当时,自安何地?
遽上借麾之恳,实畏在梁之讥。
奉明恩,曲加异数,假职名于秘殿,使于边藩。
由朝廷之威灵,属羌戎之欸顺。
方露便安之请,忽颁霶霈之私。
青琐是登,朱轓载启。
臣绩未著,合陈三让之封;
君命已行,惧致再言之黩。
进退惶惑,不知所裁。
此盖伏蒙皇帝陛下,天造曲成皇晖久照。
敦川泽并包之量,法山雷善养之经。
悯其勤劳,致诸安逸。
示中外之一体,保君臣之至欢。
臣敢不寅奉朝经,躬脩民政。
孜孜共理,少望于前贤;
蹇蹇一心,无忘于大节。
臣已一面起发赴任次,无任云云。
谢在中书日行遣公事不当放罪表1045年2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范文正公集》卷一七、《八代文钞》第二七册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某言:近准中书劄子,伏蒙圣慈以臣等在中书日,行遣李昙男公事不当,特放罪者。
具位之材,早亏于国论;
大明之照,终示于天慈。
爰霁震霆,允为涣汗。
中谢。)向以昧陋,参于几微。
心则首公,智非周物。
日视四方之奏,类多庶狱之疑。
而有告讦以言,情伪未究;
妖凶既毙,證左弗完。
开三面之仁,在刑惟恤;
佥重一成之议,至失不经。
多历岁时,尚腾牒诉。
伏蒙皇帝陛下,川泽广纳,日月委临,察其无他,恕兹不及。
天地之私至大,丘山之戴何胜!
敢不再省前尤,一心后效。
少赎失中之咎,用敷报上之诚。
臣无任感恩圣激切屏营之至。
陈乞邠州1044年12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范文正公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
右,臣闻臣之事君也,贵先劳而后禄;
朝之命官也,患重内而轻外。
重内轻外,何以收藩翰之功;
先劳后禄,所以励搢绅之志。
臣虽无似,辄慕前修。
臣昨在朝日,曾与韩琦同进陕西攻守策。
又睹手诏云,今用何人,镇彼西方。
去年秋,曾有圣旨,令韩琦与臣互换,往边上照管。
臣遂面奏,乞罢参知政事,知陕西一郡,兼沿边安抚使
乞不转官,及不带招讨、部署之名。
寻蒙圣恩,差充陕西宣抚使
又以契丹举兵西征,元昊在河东接近,复差臣兼河东宣抚使
臣自至河东,体量得边上利害,各已奏陈。
余靖自北既回,必见契丹无南牧之意。
臣久住州军,亦虑烦扰。
欲过陕西,即又宣抚使所行,诸军须望特支恩泽。
缘南郊均赐之后,陕西府库已虚,或更行特支,又须费十数万贯。
如不往陕西,则前所上攻守之策,复成空言。
伏望圣慈依臣前来面奏,罢参知政事宣抚使,只差臣于邠、泾间知一州,带沿边安抚使,乞不转官,仍不带招讨、部署之名。
如此,则不销更散特支,自可就近处置边事。
臣此直诚,并守前奏。
俟三二年间,边事宁息,攻守有备,傥圣恩未移,用臣不晚。
庶朝廷无内重外轻之失,臣亦有先劳后禄之效。
进退始终,良得其宜。
臣无任云云。
陈乞邓州1045年11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范文正公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右,臣闻理之安危,固当殊体;
官之废置,孰可冒居。
窃念臣昨厕台司,日瞻宸扆。
亲承睿诏,俯念边防,思得迩臣,往分重寄。
臣既获闻命,因敢请行,遽将宣慰之恩,来安屯戍之旅。
臣以戎情未测,备预当严,愿领一藩,兼按四路,欲将臣与韩琦所上边策,躬亲施行。
尚蒙朝廷付兹职任。
臣自到豳土,已逾半年,复以前策奏陈,庶逃尸素。
朝廷以彼戎欸顺,方用柔怀,不欲脩威,恐成生事。
臣之所上,必可寝停。
今又睹朝旨,据鄜延路奏,所定疆界,并已了当,仰保安军镇戎军榷务通行博易者。
事或宁静,理当改更。
陕西边事,自有逐路经略使处置。
惟此四路安抚司,今后别无事务,欲乞朝廷指挥废罢。
臣则宿患肺疾,每至秋冬发动,若当国有急难之时,臣不敢自求便安,且当勠力。
今朝廷宣示,西事已定。
邠州元系武臣知州,伏望圣慈恕臣之无功,察臣之多病,许从善地,就访良医,于河中府同州京西襄、邓之间就移一知州,取便路赴任,示君亲之至仁,从臣子之所望,实繄圣造,得养天年。
臣无任瞻天仰圣云云。
奏乞救济陜西饥民1043年7月4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等窃见陕西永兴军、同、耀、华州、陕府等处,今夏灾旱,得雨最晚,民间秋稼,甚无所望,官中仓廪,亦无积贮。
若不作擘画,即百姓大段流移,殍亡者众,兼军食阙绝,临时转漕不及。
臣等欲乞朝廷速降指挥,委本路都转运使孙沔,速相度上件州军向去救济饥民及办给军食有何次第。
如难为擘画,即便于黄河内搬辇自京以来斛斗往彼应付。
仍速行相度沿路如何计纲,即不至艰阻。
事状闻奏,候到,乞朝廷早赐施行。
庆历三年七月四日,臣范仲淹,臣韩琦
奏乞罢陕西里州营田1043年7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等窃见陕西昨来兴置营田,本欲助边,以宽民力。
除沿边有空閒膏腴地土处可以开垦外,其近里州县官吏不能体朝廷之意,将远年瘠薄无人请佃逃田,抑勒近邻人户分种,或令送纳租课。
又自来人户租佃官庄地土,每亩出课不过一二斗,今亦勒令分种,每亩须收数斗,致贫户输纳不前,州县追扰,无时暂暇。
缘人户自用兵以来,科率劳弊,至于己业,尚多荒废,实无馀力更及营田
其所出租课,多是抱虚送纳。
切睹编敕指挥,不得将逃户田土,抑勒亲邻佃莳,盖恐害民。
况今岁灾旱尤甚,理当优恤,不可非理烦扰,使之重困。
臣等欲乞特降指挥,应陕西里州营田,一切废罢。
如元系租佃,即令依旧额出课。
如元系远年瘠薄逃田,旧税额重,无人请佃者,即与减定税额,召人请佃。
所贵疲民受赐,归感睿仁。
范仲淹,臣韩琦
奏为灾异后合行疏决刑狱等六事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今早亲闻德音,谓复有灾异,当修德以及民,并诏臣等谨省刑法。
此实见圣人忧畏之心,合于天意。
臣今条奏数事,皆陛下增修明德之要。
一、斋诫发诚,特降诏命,明言灾变屡见,敢不罪己祗畏,以告中外群臣,同心修省
二、遣使四方,疏决刑狱,非害人者,悉从减降。
三、诏天下州县长吏,访问民间孤独不能存活者,特行赈恤
四、诏逐处籍出阵亡之家,察其寡弱,别加存养。
五、边陲之民被戎狄驱虏者,量支官物,赎还本家。
六、诏诸处欠负已该赦恩除放者,官司更不得催理。
违者,官吏科违制之罪,遇赦不原。
仍差近臣置司与夺。
陛下力行此数事,下悦民心,上答天戒。
商中宗桑谷共生于朝,惧而修德,抚绥百姓,三年而归者十六国号为中兴
陛下今日因灾修德,则福及兆人,道光千载,天下幸甚。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1043年7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一三(第三册第二六二九页)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等窃见陕西河东沿边州军城寨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检、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
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是致各图优稳,不就边任,以此将佐而下常患乏人。
况战守之地,责其死节,苟循常规,将何以劝?
臣等欲乞朝廷别立条制,应陜西、河东沿边州军满三周年者,并与特转一资,不隔磨勘
所贵边上例各得人,为经久之备。
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1045年4月4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臣等窃见泾原路西北镇戎军并山外城寨,及东北有原州,最逼贼界。
原州管下有明珠、灭臧、康奴等蕃部,常与西贼相连作过,最为强恶。
原州一面镇静,则本路只禦得西北一路,易为兵力,所以原州须要用心官员在彼。
昨来臣某为睹朝廷降敕,差北作坊副使蒋偕泾州,遂乞与本人转一正使,改知原州,照管上项一面蕃部。
寻奉敕,就差知原州,即不蒙改转官资。
缘本人自秘书丞制置青白盐使,相次该磨勘
差遣合入提点刑狱,兼是准诏敕举换右职,即与近下差遣秘书丞自乞换右职人不同。
泾州是近里节镇原州是极边小郡,比为藉其才干,非有过犯虚降却本人差遣
兼本官到任已过半年,州界蕃族,别无骚动。
伏望圣慈特与转一正使,依旧本路驻泊都监、知原州
范仲淹、臣韩琦
按:兼在环庆州界点集,添得蕃部一万八千馀人。
奏雪滕宗谅张亢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昨日面奏滕宗谅事,当天威震怒之际,臣言不能尽。
章得象等不知彼中事理虚实,皆不敢向前。
惟臣知从初子细,又只独自陈说,显涉党庇。
宗谅虽已行勘鞫,必能辩明虚实。
然有未达之情,须至上烦圣德。
今具画一如后。
一、梁坚元奏滕宗谅泾州贱买人户牛驴,犒设军士。
臣切见去年葛怀敏军败之后,向西州军官员惊忧,计无所出,泾州无兵,贼马已到渭州,只是一百二十里,滕宗谅起遣人户强壮数千人入城防守。
其时兵威已沮,又水冰寒苦约十日,军情愁惨,得滕宗谅管设环庆路,节次策应军马四头项一万五千馀人,酒食柴薪并足,众心大喜。
当仓卒之时,有此才力,虽未有大功,显是急难可用之人,所以举知庆州
缘其时贼马逼近,收买牛驴犒军,纵有亏价,情亦可恕。
一、梁坚滕宗谅邠州声乐数日,乐人弟子得银楪子三二十片者。
臣与韩琦邠州筵会一日,其时众官射弓,各将射中楪子散与过弓箭军人及妓乐,即非宗谅所散与人,而罪归于滕宗谅
又云「士卒怨嗟」,况边上筵会是常,当直军人更番祗候,因何得其日便有怨嗟?
一、梁坚奏称滕宗谅到任后,使钱十六万贯,其间有数万贯不明。
今来中使体量,却称只是使过三千贯入公用,已有十五万贯是加诬。
钱数料是诸军请受,在十六万贯之内。
岂可诸军请受,亦作宗谅使过?
臣在庆州日,亦借随军库钱回易,得利息二万馀贯,充随军公用支使外,却纳足官本。
今来宗谅所用钱数物料,必亦是借官本回易,所得将充公用。
一、环庆一路四州二十六寨,将佐数十人,兵马五万。
宗谅勾当,已及八九个月,并无旷阙;
边将军民,亦无词讼;
处置蕃部军马公事,又无不了。
若不才之人,岂能当此一路?
一、边上主帅,若不仗朝廷威势,何以弹压将佐军民,使人出死力,禦捍强敌?
宗谅都部署经略使,一旦逐之如一小吏,后来主帅,岂敢便宜行事?
亦无以立威,人皆知其自不可保。
将帅树威者,是国家爪牙之威也,须假借势力,方能集事。
一、防秋是时,主帅未有显过,而夺其事任,将令下狱,若遇贼兵寇境,未知令何人卒然处置此路?
又差王元权之,况王元在河东沮怯,已曾责降,今且在边上备员,岂可便当一路委寄?
恐更误事。
一、宗谅旧日疏散,及好荣进,所以招人谤议,易为取信。
一、台谏官风闻未实,朝廷即便施行。
臣目击非虚,而未蒙朝廷听纳。
臣若是诳妄之人,不当用在两府
既有目睹之事,岂可危人自安,误陛下赏罚?
西北未宁,见搜求稍可边上任用之人,即加奖擢,岂宜逐旋破坏,使边臣忧惕,不敢作事?
虽国家威令不可不行,须候见得实情,方可黜辱。
臣欲乞朝廷指挥宗谅且在任勾当,委范宗杰邠州一面勘鞫干连人,并将已取到庆州钱帛文帐磨勘
宗谅显有欺隐入己,及乖违大过,即勾宗谅勘鞫
如无乖违大过,又无欺隐入己,即差人取问,分析缘由,入急递闻奏,别取进止。
所有张亢,亦奉圣旨,令便勘鞫
臣体量得张亢不能重慎,为事率易,昨在渭州亦无大段过犯。
乞委范宗杰一就勘鞫干连人,依勘滕宗谅事,行遣闻奏。
仍乞以臣此奏宣示台谏官,候勘得滕宗谅张亢却有大段乖违过犯,及欺隐入己,仰台谏官便是弹劾,臣甘与二人同行贬黜。
臣所以极言者,盖陛下委寄边臣,使一向外禦,而无外忧之祸,则边上诸路,人人用心,不至解体,有误大事。
再奏辩滕宗谅张亢1043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皇朝文鉴》卷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议论太切,必取犯颜之诛;
保任不明,岂逃累己之坐?
彝典斯在,具寮式瞻,臣自边陲误膺奖擢,授任不次,遇事必陈。
切见故监察御史梁坚弹奏滕宗谅庆州用过官钱十六万贯,有数万贯不明,必是侵欺入己;
邠州宴会,并泾州犒设诸军,乖越不公。
至圣慈赫怒,便欲罢去。
臣缘在彼目击,虽似过当,别无切害,不曾有一兵一民词讼。
至于处置边事,亦无疏虞
臣遂进谏,乞圣慈差官勘逐,具与辩明,未销挫辱,恐误朝廷赏罚。
又有上言张亢骄僭不公,臣亦乞根勘辩明,或无深过。
如有大段乖越,侵欺入己,臣甘同受贬黜。
臣所以激切而言者,非滕宗谅张亢势力能使臣如此竭力也,盖为国家边上将帅中未有曾立大功可以威众者。
且遣儒臣以经略部署之名重之,又借以生杀之权,使弹压诸军,禦捍大寇,不使知其乏人也。
若一旦以小过动摇,则诸军皆知帅臣非朝廷腹心之人,不足可畏,则是国家失此机事,自去爪牙之威矣。
唐末藩镇多杀害、逐去节度使,于军中自立帅臣,而当时不能治者,由帅臣望轻,易于摇动之故也。
燕度勘到滕宗谅庆州一界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
其毁却泾州前任公用,磨勘到干连人,只称有送官员等钱物,亦不显入己,又是元弹奏状外事件。
所有张亢借公用钱买物,事未发前已还纳讫。
又因移任借却公用银,却留钱物准还,皆无欺隐之情。
其馀罪状,多未摭实。
其干连人党,盛寒之月,久在禁系,皆是非辜。
若令燕度勘问二人,既事非确实,必难伏辩。
或逼令认罪,又是陛下近臣,不可辱于狱吏。
或至录问有辞,即须差官再勘。
其合干人党,转不聊生,兼边上臣寮见此深文,谓朝廷待将帅少恩,于支过公用钱内搜求罪戾,欲陷边臣。
且寨下州郡,风沙甚恶,触目愁人,非公用丰浓,何以度日?
岂同他处臣寮,优游安稳,坐享荣禄?
陛下深居九重,当须察此物情,知其艰苦,岂可使狱吏为功,而劳臣抱怨
臣欲乞圣慈据燕度奏到事节,特降朝旨,差使臣二人,赍去取问滕宗谅张亢,如实是已犯,便仰承认,当议量情亲断。
如别有缘由,亦具分析闻奏。
候到见得别无枉抑,便可取旨断遣。
如有异同,即乞朝廷别选官勘鞫,免致冤滞。
其干连人,且乞指挥放出。
如在臣则已有不合保此二人罪状,乞圣慈先次贬黜,免令臣包羞于朝,受人指笑。
傥圣慈念臣不避艰辛,尚留驱使,即于河东河北陕西乞补一郡,臣得经画边事,一一奏论;
或补二辅近州,臣得为朝廷建置府兵,作诸郡之式,以辅安京师
臣之此请,出于至诚,愿陛下不夺不疑。
况臣久为外官,不知辅弼之体,本是粗材,祗堪犬马之用,若令臣待罪两府,必辱君命,且畏人言。
臣无任祈天望圣请命,激切屏营之至。
奏为刘沪董士廉水洛城乞委鱼周询等勘鞫1044年2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一○、《永乐大典》卷八○九○
泾原路走马承受赵正奏,内殿崇班刘沪著作佐郎董士廉,被狄青枷送司理院次。
窃缘此二人元禀四路都部署节制,往修水洛城,即非是二人擅兴。
及四路罢后,本路部署司抽下军马,其人即合依禀罢修,不合坚执拒抗。
臣料其情,盖本人在彼相杀得功,降下周回蕃部,又已下手修筑城寨,惧见中辍之后,本路责其经画不当,故以死拒抗,一面兴修,意望成功,亦求免罪。
始末可见,非有他意。
刘沪是沿边有名将佐,最有战功,国家且须爱惜,不可轻弃。
狄青因怒,辄行军法,则边上将佐必皆衔怨,谓国家负此有劳之臣,人人解体,谁肯竭力边事?
董士廉是朝廷京官,即非将佐,亦将一例枷勘,盖狄青粗人,未知朝廷事理。
万一二人被戮,逐家骨肉必来诉之阙下,亦更多有臣寮上言,紊烦圣听。
虽知将帅行得军法,即非用兵进退之际,有违节制,自是因争利害,致犯帅威。
陈汤矫诏命以破虏,王浚违节制以下吴,皆释罪封侯,以劝将列。
伏望圣慈特遣中使乘驿往彼,委鱼周询、周惟德取勘刘沪所犯因依情罪闻奏,仍送邠州拘管,听候朝旨。
一则惜得二人不致因公被戮,二则惜得狄青尹洙免被二家骨肉称冤致讼。
傥允臣所奏,事可两全,彰陛下保庇边将之恩,使武臣效死,以报圣慈。
论西事劄子1041年2月14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范文正公别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四、《雍大记》卷三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延安市
臣闻兵家之用,在先观虚实之势,实则避之,虚则攻之。
今缘边城寨有五七分之备,而关中之备无三二分。
若昊贼知我虚实,必先胁边城,不出战则深入,乘关中之虚,小城可破,大城可围。
或东阻潼关,隔两川贡赋。
缘边懦将不能坚守,则朝廷不得高枕矣。
为今之计,莫若且严边城,使之久可守;
实关内,使无虚可乘。
西则邠州、凤翔为环、庆、仪、渭之声援,北则同州河中府扼鄜、延之要害,东则陕府华州据黄河、潼关之险,中则永兴为都会之府,各须屯兵三二万人。
若寇至,使边城清野,不与大战。
关中稍实,岂敢深入!
复命五路脩攻取之备,张其军声,分彼贼势,使弓马之劲无所施,牛羊之货无所集。
三二年间,彼自困弱。
待其众心离叛,自有间隙,则行天讨,此朝廷之上策也。
又闻边臣多请五路入讨,臣窃计之,恐未可以轻举也。
太宗朝以宿将精兵,北伐西讨,艰难岁月,终未收复。
缘大军之行,粮车甲乘,动弥百里,虏骑轻捷,邀击前后,乘风扬砂,一日数出。
进不可前,退不可息,水泉不得饮,沙漠无所获,此所以无功而有患也。
况今承平岁久,中原无宿将精兵,一旦兴深入之谋,系难制之虏,臣以谓国之安危,未可知也。
然则唐汉之时,能拓疆万里者,盖当时授任,与今不同。
既委之以兵,又与之税赋,而不求速效,故养猛士,延谋客,日练月计,以待其隙。
进不俟朝廷之命,退不关有司之责,观变乘胜。
如李牧之守边,可谓善破虏矣。
惟陛下深计而缓图之。
差弓箭手防边利害奏庆历二年二月1042年2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范文正公年谱补遗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相度所差弓手,并是人户三丁内破一丁充役。
若是拨于极边州军屯戍,缘边上食物踊贵,亦少营舍。
官中请受至薄,难裹缠,必于本家骨肉处频有呼索,动是数百里。
本家更破一名往来供送,即是一户三丁之内,二丁防边,徒使破坏家产。
伏乞朝廷更请相度。
乞照管刘平庆历二年二月1042年2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范文正公年谱补遗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前年西贼围闭之时,山城未曾修筑,微有墙垒,未能禦捍,惟刘平星夜前来救济,得延州不至陷破,此实刘平忠勇之力。
今来子弟复在边任,其迹孤危,未能雪耻。
窃闻刘平尚在,恐边臣有所憎爱,别造飞语。
乞朝廷倍赐照管。
枢密院指挥诸砦出击未可施行奏庆历二年二月二十五日1042年2月25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卷二、范文正公年谱补遗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自古用兵本无常势,非可画一而制也。
相度本路诸砦之兵,多者千人,少者五七百人,或三二百人,只令防守城池,尚虑不足。
若有蕃贼入寇,其寨主、监押等纵有勇敢,往往见小利便出兵与之追逐。
如西贼以羸兵诱致,离砦稍远,别出精兵断其归路,砦中无兵,即见危陷。
假有一将在外,去州或远,应援未至,如遇贼众大至,多选精锐并攻一处,谓之夺险,非有骁将血战,势不能支。
外兵先败,则州城之兵望风挫气,必难为用。
臣谓应变之机,拘以条贯,非其利也。
其所降指挥不敢行下。
使用负犯人奏庆历二年1042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卷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咸阳市彬县
怀才抱艺之人,一落散地,终身不齿。
兽穷则变,人穷则诈,古人之所慎也。
况今边事未宁,尤宜使过。
欲乞朝廷催促逐处,依赦文分析闻奏。
乞差近上臣寮就中书定夺元犯情理,分作等第。
又委长吏密切体量上件人,或有材质,或有节行,亦具申奏。
所贵负犯之人各期自新,不怀幽愤。
唐张说荐负犯之人充将帅之用,其表云:「活人于死者,必舍生而报恩;
荣人于辱者,必尽节而雪耻」。
古犹今也,乞朝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