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登招宝山 南宋 · 陈造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一鹫风烟上,三韩指点中。
地随山共尽,天与水无穷。
梦蚁纷轩冕,骑鱼可阆蓬。
仙曹应拊掌,顾我簿书丛。
喜雨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造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招宝山邻娑竭宫,县峰仍接补陀峰。
晴晴雨雨皆如响,谬挹池鳗拜土龙。
措置海道备禦申省状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四、《四明续志》卷五、光绪《定海厅志》卷二○
照对本司连准密劄,备奉宣谕,据白劄子内所陈海道事宜,分为上中下三屯,将台、温、明、越四郡民船屯泊于岱山、本江、三姑山、烈港四处,仍发定海水军、岑江三姑巡检司土军能弓弩手者敷摊逐处民船,置烽燧、水递,互相应援等事,潜除已分委官属,亲往各州同守臣乡官从公集议,将去岁已行义船规约,并将应干海舟团结外,窃照潜素于四方山川江海水陆险要颇知大略,二年备数瀛阃,尤得其详,凡海道当行事宜,因已一一粗举。今者边遽之急,适当因任之初,潜朝夕思惟,几忘寝食,尤不敢以纸上具文塞责。所有烽燧一事,已檄上定海水军统制,指授图册,令其将带,拨发壕寨合干人等,亲涉海岛,相度地势,日举烟旗,夜举火号,审试的实,排比次第,共烽燧二十六铺。自定海水军招宝山至烈港山,自烈港山至五屿山,自五屿山至宜山,自宜山至三姑山,自三姑山至下干山,自下干山至徐公山,自徐公山至鸡鸣山,自鸡鸣山至北砂山,自北砂山至络华山,自络华山至石衕山,自石衕山至壁下山,此大海洋之中十二铺也。又自招宝山至陶家店,自陶家店至贝念五家前,自贝念五家前至澥浦山头,自澥浦山头至沙角山头,自沙角山头至伏龙山尾,自伏龙山尾至施公山,自施公山至周家塘,自周家塘至下泽山头,自下泽山头至新建向头山水军、土军两寨,此自定海水军至向头山之九铺也。自招宝山至石桥渡,自石桥渡至马阻汇,自马阻汇至路林,自路林至白沙,自白沙至本府看教亭,此自定海水军至庆元府城下之五铺也。已一面造办铺屋,分差铺兵,悉用边淮规模措置经理矣。所有分屯一事,已照密劄差委本司添差制干刘锡前往撞点,各于戍所批历为照,专俟三郡团结,公定番次舟只。南自乌崎头,北自石衕,中自三姑山,至大七小七,与夫神前、礁岙、马迹、朐山、长涂、岑江、岱山、烈港,及近准行下洋山等处分布摆泊矣。但烽燧虽当置,而立烽燧于海洋之中者不容不虑;分屯虽当备,而求分屯于海洋之外者尤所当忧。且长淮烽燧,相隔十里,此举彼应,速于置邮。今前所谓海洋十二铺,如石衕、壁下者,孤立海中,四无畔岸,云气昏塞,风雨晦暝,觌面之间,犹无所睹,而何以责其号火之相应?兼海寇切齿水军,今以数人置之孤屿,脱有盗至,直几上肉。又往来经商之舟,常与贼舟混殽,遇夜停泊,亦是举火。今杂然无别,何以取證?潜固已为之处,遇旗烟号火不可睹望之时,则以举炮为号,是云气昏塞不足以隔我之应号也。至于每夜举火为号,必以五起五落为准,待彼相应,方始住火,是商舟举火不足以乱我之应号也。它如孤屿数兵,虑遭贼手,则于海山诸处增其人数,选其膂力,授之兵器,使之可以相卫,是盗贼之患亦可无虑。所谓立烽燧于海洋之中,潜固已悉为之处矣,然置烽立屯,规模措置,与近日密劄坐下澉浦所置烽燧之处,及许浦所申堤防捍禦之处,皆不过在吾境数百里海洋之间而已。乃若巨浸滔天,茫茫无际,目力之所不接,兵力之所不及,固当防之于藩篱之外。如待其入吾腹心而图之,则晚矣。且以敌人自新旧海州之海言之,则其所经由者有三路。所谓三路者,敌欲侵扰淮东,则自旧海发舟,直入赣口、羊家寨,迄逦转料,至青龙江、扬子江,此里洋也。若欲送死浙江,则自旧海发舟,直出海际,缘赣口之东杜、苗沙、野沙、外沙、姚刘诸沙,以至徘徊头、金山、澉浦,此外洋也。若欲送死四明,则外洋之外,自旧海放舟,由新海界分东陬山之表望东行使,复转而南,直达昌国县之石衕、关岙,然后经岱山、岑江、三姑以至定海,此大洋也。凡此三洋,其源头皆自新海东西陬山之表里,所谓防之于藩篱之外者,或其在此上下乎!惟是潜职分所在,责在大洋,所以摆布悉从定海而始。但目今军分,出戍既多,在寨无几,又前此主兵官不得其人,如军器之类无一旗一矢之藏,方此两年,旋为之备,一番调遣,又觉单虚。潜自当极力趱补,不敢缕陈。私复惟念,敌若不由大洋以窥定海,则或转料,从里洋而窥扬子江,否则由外洋径窥浙江。其由转料从里洋而窥扬子江,则有许浦水军,其由外洋而窥浙江,则有澉浦、金山水军。但转料一说,恐非敌人行军之径路。盖海商乘使巨艘,满载财本,虑有大洋、外洋风涛不测之危,所以缘趁西北大岸,寻觅洪道而行。每于五六月间,南风潮长四分行船,至潮长九分即便抛泊,留此一分长潮以避砂浅。此路每日止可行半潮期程,以为保全财货之计。若敌舟窥伺叵测,岂肯旷日持久,迂回缓行,使人知而避之?此转料从里洋入扬子江一路,潜以为决不出此。然则稍减料角一带之备而趱出三两层,增加东西陬上下一带之备,以遏其源头,夫亦可为愚者千虑之一乎!若论二洋形势,则外洋尤紧,此潜所以新置向头一寨,与金山澉浦相接,实为行朝密布第二重门户,盖已在边遽未急之先矣。并陈梗概,须至申者。
登招宝山 南宋 · 陈允平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宇宙初开辟,何神立此山。
中流天柱石,大地海门关。
浪恶蛟龙怒,云深虎豹闲。
潮期与日月,千古一循环。
八犯玉交枝/八宝妆 招宝山观月上 宋末元初 · 仇远
押词韵第四部
沧岛云连,绿瀛秋入,暮景却沈洲屿。
无浪无风天地白,听得潮生人语。
擎空孤柱。
翠倚高阁凭虚,中流苍碧迷烟雾。
惟见广寒门外,青无重数。
不想是水是山,不知是树。
漫漫知是何处。
倩谁问、凌波轻步。
谩凝睇、乘鸾秦女。
想庭曲、霓裳正舞。
莫须长笛吹愁去。
怕唤起鱼龙,三更喷作前山雨。
望海潮 元 · 张翥
押词韵第七部
丁巳清明日,登定海县招宝山望海
扶桑何许,蓬莱何处,沧海一望漫漫。
精卫解填,鼋鼍可驾,凌波直度三韩。
云气有无间。
只是天是水,无地无山。
赑屃鳌掀,飓风俄起昼生寒。
从今不数鲵桓。
羡秦人采药,龙伯垂竿。
槎信未来,珠光暗徙,群仙约我骖鸾。
长啸壮怀宽。
且振衣绝顶,酾酒长澜。
挥手相招,片帆飞趁暮潮还。
招宝山 明 · 李廷仪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五
乱峰历历送秋烟,翠岛如螺海上连。
重译南来逢盛世,逝波东注惜流年。
昔传方士求仙去,今见将军奏凯旋。
绝顶天风发长啸,大鹏西系水如天。
游招宝山和刘给事 明 · 胡缵宗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碧雾丹霞引石梯,十洲三岛望中迷。
波涵绝域天初混,潮涌孤槎斗欲齐。
岁岁旅夷通禹甸,时时鱼贾出鄞溪。
何年更作桑田种,一统要荒罢鼓鼙。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入京口遣兴 明 · 屠侨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一
行色忽惊春已暮,乡心无奈梦相牵。
瓮城潮送江南路,虎寺峰临柳外天。
云影恍疑金木相,日华遥瞩凤麟妍。
再圆招宝山前月,十日桃花渡口船。
游招宝山和刘给事 明 · 沈恺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欲陟层峦引石梯,烟云万叠使人迷。
海门一望天无际,宝障高悬斗与齐。
采药直探仙子窟,披霞绝胜武陵溪。
清明喜有今南仲,明月吹箫罢鼓鼙。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游招宝山和刘给事 明 · 张时彻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海上孤峰喜共梯,相将一路水云迷。
紫霄红日波间涌,碧树青烟天际齐。
石壁千年雄宝障,桃源何处问仙溪。
清时自有柔夷策,烽火无劳事鼓鼙。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招宝山 明 · 俞大猷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缥缈蓬莱咫尺间,星槎此日偶跻攀。
乾坤万里浮苍壁,形势千年等玉关。
岛屿鸟言遥献译,楼台蜃市幻成栏。
君恩自是洪如海,仰慰升平始解颜。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招宝山 明 · 刘穆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层冈仄径似升梯,极目东溟望欲迷。
海阔翻嫌中土隘,山高疑与九霄齐。
万年日月双丸弹,百里江湖一沼溪。
圣代诸夷咸效顺,月明边徼息征鼙。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游招宝山和刘给事 明 · 孙宏轼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清晓按行营,凌虚剑气横。
旌旄翻曙影,金鼓杂潮声。
投笔班何壮,标铜马竟成。
对溟天浩渺,东望一毛轻。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与客登招宝山观海遂有击楫岑港一窥贼垒之兴谨和开府胡公之韵奉呈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沧海遥连雉堞明,登临喜共幕宾清。
千山见日天犹夜,万国浮空水自平。
不分番夷营别岛,愿图方略至金城。
归来正值传飞捷,露布催书倚马缨。
白牝蛟 其一 明 · 徐渭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招宝山东行若千里洋也白牝蛟宫之相传是千年物遂名其所蛟门而向所诒海酋王直之倭商住岑港者自春抵夏屡进剿屡阻于雨人言蛟之祟也幕中丑骂蛟俄而雨如注
宝山门外白蛟宫,独处千年不嫁雄。
顿顿涡涎垂燕子,殷殷霹雳懒蜈蚣。
风权近属谁家掌,日本频由尔路通。
一语稍嗔酬恶雨,量无周处在军中。
游招宝山和刘给事 明 · 刘应箕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登高一望转迷茫,烟水浮空帝泽长。
海外有珠时入贡,人间无土不尊王。
千艘虎士横戈戟,万国葵心奏越裳。
传与东夷休剖腹,天兵直欲净扶桑。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招宝山部
仲忧定海招宝山同王将军张宪长观水陆大操 其一 明 · 温纯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山河一统巩皇图,拜命东南镇海隅。
贾勇旌旄雄虎豹,先登精锐竞蝥弧。
期标南国千年柱,如渡西川五月泸。
亦喜务农休士马,恐因忘战启忧虞。
仲忧定海招宝山同王将军张宪长观水陆大操 其二 明 · 温纯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紫电清霜武库多,转输谁是汉萧何。
将军不喜髀生肉,甲士翻嫌海息波。
悬哨如笼麟谷鸽,衔枚似趁蔡州鹅。
阵头目极吴门练,疑有骅骝傍水过。
奉次杨玉峰中丞省灾勘工因登招宝山原韵 清 · 刘大櫆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海峰诗集卷十一
仗钺东行建国谋,登高望远极平畴。
旌旗日月红云合,宫阙金银碧海流。
图画瘠捐归奏议,挽回枯蘖上春洲。
怪来诗思非人境,曾到仙居十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