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0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纪,号梁溪。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宣和间为太常少卿,金人南下,因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立,历任兵部侍郎、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坚主抗金,反对迁都,积极备战,迫使金兵撤离。未几以“专主战议”被逐。高宗建炎元年,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力主联合两河义士,荐宗泽,然高宗意存苟安,为相仅七十五日即罢。后屡陈抗金大计,均未纳。卒谥忠定。有《梁溪集》。
全宋诗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居士,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今属江苏)。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因言事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为行营参谋官,力主抗金,以姚平仲兵败罢。寻复尚书右丞,充京城四壁守御使,除知枢密院事。后因反对和议,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纲行次长沙受命,率湖南勤王师入援,未而而开封已陷。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因反对避地东南,落职居鄂州。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未几罢提举西京崇福宫。五年,疏奏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策,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力辞。十年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忠定。纲为著名抗金志士,将领如宗泽、韩世忠或得其扶掖,或在其麾下。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本集附有行状及年谱多种,《宋史》卷三五八、三五九有传。 李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二十八卷)为底本,校以清初《梁溪先生文集》(五十卷,简称蓝格本,藏上海华东师大图书馆)、道光十四年刊本(简称道光本、藏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宋刻残本(存诗二卷,简称残宋本,藏上海图书馆),参校明崇祯刻、左光先等辑《宋李忠定公奏议选》(简称左选,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本安政六年刻、赖襄选《李忠定公集钞》。诗集外散见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有《梁溪词》,一名《李忠定公长短句》。
李纲(1083—1140) 宋代官员、抗金名臣、学者。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政和二年(1112)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宋高宗时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复起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又遭免职。卒赠少师,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工诗文,亦能词,著述甚多,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词》等。建炎元年(1127)后,李纲罢相贬居鄂州,曾作《次通城送季言弟还锡山二首》,有“渚宫此去无他地,怅望自登黄鹤楼”之句,后又作《怀季言弟并简仲辅叔易》长诗,有“凭高欲望远,独上黄鹤楼”之句。
全宋文·卷三六八一
李纲(一○八三—一一四○),字伯纪,号梁溪病叟,邵武(今福建邵武)人,自其祖徙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起居郎,宣和元年以京师大水上疏言事,谪监沙县税务。七年,为太常少卿,时金人渝盟,上禦戎五策,又刺臂血上疏论内禅,其议乃决。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初,为行营参谋官。金兵渡河,力主迎战,擢尚书右丞,为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躬身督战,金兵乃退。朝廷议和,金人以其用兵为言,遂罢。太学生诣阙上书,明其无罪,复官,又除知枢密院事,为河东、北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时方议和,诏止进兵,遂乞罢,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以专主战议落职。金兵再至,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充御营使。为主和派所沮,在位仅七十馀日而罢。绍兴二年,除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为徐俯等所劾,罢。五年,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绍兴十年薨,年五十八。谥忠定。平生主战,负天下重望,屡起屡蹶。《宋史》卷三五八至三五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108年-1111年,淮南东路真州扬子(江苏仪征市),司法参军,调将仕郎,任真州司法参军
- 1112年,进士
- 1112年-1113年,两浙路润州丹徒(江苏丹徒区),教授,本年或赴镇江教授任
- 111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国子正,召赴阙,赴汴京,除国子正
- 1114年-111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尚书考工员外郎,十二月,在汴京,除尚书考工员外郎
- 111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九月十一日,在汴京,除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 1115年-111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尚书比部员外郎,十一月,在汴京,以论内侍建节及宰相任用堂后官从入庙,以笏击其下,凡三事忤权贵,罢言职,除尚书比部员外郎
- 1117年-111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礼部贡院参详官,本年在汴京,差充礼部贡院参详官
- 111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太常少卿,五月,除太常少卿,时在汴京
- 111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起居郎,八月十八日,除起居郎,时在汴京
- 111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起居郎;国史编修,十二月,在汴京起居郎任上,差兼国史编修官
- 111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同知贡举,春,在汴京同知贡举任上,有吊国殇文
- 1119年-112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监税务,六月,在汴京,有旨降一官,授承务郎,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 1124年,两浙路常州无锡(江苏无锡市),知州,本年居梁溪,除知秀州,有谢表,但并未赴任
- 1125年,两浙路常州无锡(江苏无锡市),太常少卿,三月,居梁溪,除太常少卿
- 112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兵部侍郎,十二月二十九日,在汴京,除兵部侍郎,日下任职,具奏辞免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亲征行营使司参谋官,正月三日,在汴京,除亲征行营使司参谋官,团结兵马于殿前司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尚书右丞,正月四日,在汴京,公侍对于延和殿,除尚书右丞,面赐袍带并笏,并命为东京留守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正月五日,在汴京,除亲征行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一切许以便宜从事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京城四壁守御使,正月六日,在汴京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任上,为御营京城四壁守御使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尚书右丞;京城四壁守御使,二月五日,在汴京,以士庶伏阙,复旧职,改充都大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知枢密院事,二月十四日,在汴京,除知枢密院事。上乞议不可割三镇札子
- 112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市),知枢密院事;宣抚使,五月十九日,在汴京知枢密院事任上,除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具札辞免,钦宗出裴度传以赐
- 1126年-1127年,两浙路苏州长洲(江苏苏州市),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闰十一月三日,赴建昌途中,旨挥复元官,除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具体地点不详,姑系于此
- 1127年,江南东路太平州繁昌(安徽繁昌县),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五月五日,帅湖南勤王之师入援,在繁昌,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趋赴阙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南京(河南睢阳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御营使,六月六日,在南京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任上,兼充御营使,以覃恩告廷,转正奉大夫,加食邑实封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南京(河南睢阳区),尚书右仆射或左仆射,七月得旨拟撰《有进呈札子并御批》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南京(河南睢阳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御营使,八月二日,在南京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任上,进呈札子,乞沿河、沿江、沿淮帅府、要郡、次要郡,宜令造战船募水军。有旨,令诸路招置水军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南京(河南睢阳区),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八月五日,在南京,除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南京(河南睢阳区),尚书右仆射或左仆射,六月一日至八月十七日期间,在南京尚书右仆射或左仆射任上,作诫谕士大夫敦尚名节诏
- 1128年,荆湖北路岳州华容(湖南华容县),章华台,十一月,赴澧州途中,渡江至华容,有章华台诗
- 1129年-1131年,广南西路容州普宁次山堂(广西容县),次山堂,大约十二月下旬,北归途中,经次山堂,有诗
- 1132年,福建路福州侯官(福建福州市),宣抚使;知州,二月八日,寓居长乐南台天宁寺,除观文殿大学士,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
- 1132年-1134年,荆湖南路潭州衡山(湖南衡山县),安抚使,九月二十四日,赴任途中,在衡山,改充湖南安抚使
- 1135年-1137年,福建路福州侯官(福建福州市),安抚制置大使;知州,十月十六日,寓居长乐,除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词学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