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郑三俊” 相关资源
郑三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池州府建德人字用章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元氏知县
天启初累官至光禄少卿,极陈魏忠贤、客氏之罪。
吏部尚书赵南星户部右侍郎杨涟等被贬,遂引疾归。
忠贤党劾三俊邹元标等“合污同流”,革职闲住。
崇祯初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
澄汰魏氏余党一空。
后入为刑部,转吏部
乞休归。
明亡后,家居十余年卒。
维基
郑三俊字用章号玄岳南直隶池州府建德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联捷进士,授北直隶元氏县知县,调真定县知县,累迁南京礼部精膳司郎中,出为河南归德府知府
天启初年,召为光禄寺少卿,后改太常寺卿
崇祯元年(1628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
郑三俊刚上任时仓库不足一月之饷,而郑三俊力祛宿弊,纠正怠忽职守的官员,并与兵部力争虚冒兵额的开支,不久之后士兵都能吃饱。
看见芜湖淮安杭州三个地方榷关的官员贪污腐败,郑三俊也上书弹劾把他们罢免。
崇祯八年(1635年)转任吏部尚书,主持京察,斥罢七十八名不称职的官员,时论都佩服他办时公平。
接著他又上书请求「议官评、杜请属、慎差委」三事,都被崇祯帝采纳。
后来又考绩入都,留为刑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因曲庇侯恂下狱,卢象升等上疏救援,内阁先后拟旨“回话”、“为民”、“提问”,最后,崇祯帝批:“可将三俊罪状,一一讲明,不必更处奏事官。”。
家门前悬挂有“天子三问”匾额。
崇祯十五年后重新起用为刑部尚书,不久后又取代了李日宣成为吏部尚书
郑工俊先后举荐了李邦华刘宗周足以继任吏部尚书,又荐黄道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四人,又奏罢不称职的吏部官员数人。
但后来引进吴昌时,故颇为世所诟病。
主要活动
  • 1598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