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韦处厚”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唐朝
僧道宣隋末唐初 596 — 667
释道宣
姓钱氏
丹徒人也。
一云长城人
其先出自广陵太守让之后。
太史令乐之
撰天文集占一百卷。
考讳申。
府君吏部尚书
皆高矩令猷周仁全行。
盛德百代君子万年。
母娠而梦月贯其怀。
复梦梵僧语曰。
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
南齐剡溪隐岳寺僧护也。
宜从出家崇树释教云。
十二月在胎。
四月八日降诞。
九岁能赋。
十五厌俗诵习诸经。
依智頵律师受业。
洎十六落发。
所谓除结非欲染衣。
便隶日严道场。
弱冠极力持专精。
克念感舍利现于宝函。
隋大业年中从智首律师受具。
武德中习律。
才听一遍方议修禅。
頵师呵曰。
夫适遐自迩因微知
修舍有时功愿须满。
未宜即去律也。
抑令听二十遍。
已乃坐山林行定慧。
晦迹于终南仿掌之谷。
所居乏水。
神人指之穿地尺馀。
其泉迸涌。
时号为白泉寺。
猛兽驯伏每有所依。
名华芬芳奇草蔓延。
随末徙崇义精舍。
载迁丰德寺
尝因独坐。
护法神告曰。
彼清官村故净业寺
地当宝势道可习成。
闻斯卜焉。
焚功德香行般舟定。
时有群龙礼谒。
若男若女化为人形。
沙弥散心顾盻邪视。
龙赫然发怒将搏攫之。
寻追悔吐毒井中。
具陈而去。
宣乃令封闭。
人或潜开往往烟上。
审其神变或送异华一奁。
形似华大如榆荚。
香气馝馟数载宛然。
又供奇果季孟
然其味甘其色洁。
非人间所遇也。
门徒尝欲举阴事。
先是潜通。
以定观根随病与药。
皆此类者。
有处士孙思邈
尝隐终南山宣相接。
结林下之交。
每一往来议论终夕。
时天旱。
西域僧于昆明池结坛祈雨。
诏有司备香灯供具。
凡七日池水日涨数尺。
有老人夜诣宣求救。
颇形仓卒之状。
曰弟子即昆明池龙也。
时之无雨乃天意也。
非由弟子。
胡僧取利于弟子。
而欺天子言祈雨。
命在旦夕。
和尚法力加护。
宣曰。
吾无能救尔。
尔可急求孙先生
老人至思邈石室冤诉再三云。
律师示我故敢相投也。
曰。
我知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
能示余余乃救尔。
老人曰。
此方上界不许辄传。
今事急矣。
固何所吝。
少选捧方而至。
曰。
尔速还无惧胡僧也。
自是池水大涨数日溢岸。
胡僧术将尽矣。
无能为也
西明寺初就。
诏宣充上座
三藏奘师至止。
诏与翻译。
又送真身往扶风无忧王寺。
遇敕令僧拜等上启朝宰。
法又如此者。
撰法门文记广弘明集续高僧传三宝录羯磨戒疏行事钞义钞等二百二十馀卷。
三衣皆纻一食唯菽。
行则杖策坐不倚床。
蚤虱从游居然除受。
土木自得固己亡身。
尝筑一坛。
俄有长眉僧谈道知者。
其实宾头卢也。
复三果梵僧礼坛。
赞曰。
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师一人也。
乾封二年春冥感天人来谈律相。
言钞文轻重仪中舛误。
皆译之过非师之咎。
请师改正。
故今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是也。
又有天人云。
曾撰祇洹图经。
计人间纸帛一百许卷。
宣苦告口占。
一一抄记上下二卷。
又口传偈颂号付嘱仪。
十卷是也。
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
人睹天童给侍左右。
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物扶持履空无害。
熟顾视之乃少年也。
宣遽问。
何人中夜在此。
少年曰。
某非常人。
即毗沙门天王之子那吒也。
法之故拥护和尚
时之久矣宣曰。
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
太子威神自在。
西域有可作佛事者。
愿为致之。
太子曰。
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
敢不奉献。
俄授于宣。
宣保录供养焉。
复次庭除有一天来礼谒。
谓宣曰。
律师当生睹史天宫。
持物一苞云。
是棘林香。
尔后十旬安坐而化。
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
春秋七十二。
僧腊五十二。
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
其后树塔三所。
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
相匠韩伯通塑缋之。
盖追仰道风也。
宣从登戒坛及当泥曰。
其间受法传教弟子可千百人。
其亲度曰大慈律师
授法者文纲等。
其天人付授佛牙。
密令文纲持去崇圣寺东塔
大和初丞相韦公处厚
建塔于西廊焉。
宣之持律声振竺乾。
宣之编修美流天下。
是故无畏三藏东夏朝谒。
帝问自远而来得无劳乎。
欲于何方休息。
三藏奏曰。
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第一。
愿往依止焉。
敕允之。
持禁竖牢扪虱以绵纸裹投于地。
三藏曰。
扑有情于地之声也。
凡诸密行或制或遮良可知矣。
至代宗大历二年敕此寺三纲。
如闻彼寺有大德道宣律师
传授释迦佛牙及肉舍利。
宜即诣右银台门进来。
朕要观礼。
至十一年十月敕每年内中出香一合。
西明寺道宣律师堂。
为国焚之祷祝。
至懿宗咸通十年
左右街僧令霄玄畅等上表乞追赠。
其年十月敕谥曰澄照
塔曰净光。
先所居久在终南
号南山律宗焉
天宝元载灵昌太守李邕
会昌元年工部郎中严厚本各为碑颂德云。
系曰。
律宗犯即问心。
心有虚实故。
如未得道。
起覆想说则宜犯重矣。
若实有天龙来至我所而云。
犯重招谤还婆罗汉同也。
屡屡有天之使者
或送佛牙或充给使
自述也。
如遣龙去孙先生所。
岂自言邪。
至于乾封之际。
天神合沓或写祇洹图经付嘱仪等。
且非寓言于鬼物乎。
君不见十诵律中诸比丘尚扬言。
目连犯妄。
佛言。
目连随心想说无罪。
佛世犹尔。
像季嫉贤斯何足怪也。
又无畏非开元中者。
贞观显庆已来莫别有无畏否。
牟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张籍欧阳詹朱庆馀韩翃韦处厚等人均有唱和。
终身未仕。
所作以七律为多,诗风清丽闲雅,时有佳句。
其诗多为感慨穷困潦倒,或酬赠送别、题咏写景之作。
生平大略见其诗作。
全唐诗》存诗1卷。
今人陶敏、刘再华考唐代牟融其人,其诗集为明人所伪造(见《〈全唐诗·牟融集〉證伪》)。
僧太毓中唐 747 — 826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金陵范氏。
年才一纪。
即事牛头山慧忠禅师出家。
往雍京安国寺受具。
戒。
未几谒太寂禅师洪府
而获法印焉。
元和十三年
毗陵义兴芙蓉山。
感动悦随。
户屦盈万。
居士庞蕴
三到其地。
一日行食与居士
居士接食次。
云生心受施。
净名早呵。
去此一机。
居士还甘否。
居士云。
当时善现。
岂不作家。
云。
非关它事。
居士云食到口边。
被它敚却。
便下食。
居士云。
不消一句。
居士又问。
马大师著实为人处。
还分付吾师否。
云某甲尚未见它。
作么知它著实处。
士云只者见知。
也无讨处。
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
士云
一向言说。
师又失宗。
若作两向三向。
师还开得口否。
云。
直是开口不得。
可谓实也。
居士抚掌而出。
相国崔公群出镇宣城
以禅定请居之。
宝历元年至禅定。
明年归齐云山。
九月示灭于山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十月塔葬院庭。
大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以事闻上。
谥大宝禅师
塔号楞伽。
越州刺史陆亘撰碑文。
释太毓
姓范氏
金陵人也。
年才一纪志在出家。
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
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
法器外朗神㦗内融。
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
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
袖然出众。
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
如大海之不可测。
如虚空之不可量。
巡礼道场摄心净域。
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
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
遂谒洪井大寂禅师
睹相而了达法身。
刹那而顿成大道。
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
下贤圣比肩得道者
其数颇众。
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
皆昆仲也。
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
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
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
故得名于山焉。
为缘作因有应无著。
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
道俗相望动盈万数。
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
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
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
其地虽迩其人则遐。
崔公深乐礼谒。
致命诚请。
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
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
所以随顺而扬教也。
至明年告归齐云山
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
享年八十。
僧腊五十八。
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
鸟兽悲啼云泉断咽。
缁徒士庶孺慕充穷。
十月栖神于院之庭。
从其宜也。
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
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
太和二年
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
以事奏闻。
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
追谥号塔名。
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刘栖楚中唐 ? — 8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7 【介绍】: 唐人
出身寒微。
初为镇州小史
王承宗荐于李逢吉,擢右拾遗
敬宗立,迁起居郎,辞疾归
未几授刑部侍郎,寻改京兆尹,严刑罚,不避权豪。
韦处厚恶之,出为桂州观察使
有集。
宇文籍中唐 770 — 8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0—828 【介绍】: 唐人字夏龟
进士第,初为武元衡从事,后以咸阳直史馆,与韩愈同修顺宗实录》,迁监察御史
后贬江陵府户曹参军
考满,入为侍御史,转著作郎,迁驾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与韦处厚同修宪宗实录》。
俄以本官知制诰,终谏议大夫
专掌史笔,精于著述,为时辈推重。
韦辞中唐 773 — 8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30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践之
以两经擢第。
德宗贞元间,累佐使府,参划称职。
宪宗元和九年,自蓝田入拜侍御史
坐事贬江州司马
穆宗长庆时,累授吏部郎中
文宗立韦处厚执政,知文学理行,引为中书舍人
寻出为潭州刺史,在镇二年,吏民称治。
释义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盖不可测之人也。
贞元初
乞丐吴苑
状貌语言若狂騃错乱。
而事多先兆。
识者尤敬慕之。
一日操斧斤入市中。
截居民屋檐。
才及数闻。
或礼谢曰。
弟子藉此生活。
愿勿坏也。
则顾曰。
汝靳惜之耶。
投斧斤竟去。
是夕市中火
惟截檐屋在。
其馀皆烬。
闻者益奇之。
性好止废寺。
无冬夏。
常聚木佛。
积旧幡其上焚之。
以代薪樵。
时从渔者得鲤鲫。
则掷烈焰中。
视其跳跃灰尘坌暗。
则抚掌大笑。
以为乐。
食不具匕箸。
垢面未尝颒。
颒则天辄阴雨弥旬浃。
占者每验。
将死。
先饮灰潘。
数十斛。
乃坐称佛号。
士庶堵观之。
如是七日。
气始绝。
盛暑
支体舒举。
而颜色明润。
阇维获舍利。
以葬。
京师永寿寺證智
神异著见。
昼则治田于张渎兰若。
夜仍归宿寺中。
盖兰若。
汉阴金州
京师七百里 云又大和初
荐福寺老僧
相国韦公处厚游。
当大拜。
老僧进贺。
忽曰大奇相公得如此好灭度。
处众皆诋其语非所出。
开成中
处厚因奏对。
偶疾作僵仆御前。
上使贵珰扶出殿门而卒。
此其类不尽录。
释义师者。
不知何许人也。
状类风狂语言倒乱。
贞元初吴苑乞丐。
事多先觉。
人以此疑之。
市肆中百姓屋数间。
义师辄操斧斫剂其檐。
禁之不止。
其人素知其神异。
礼白之曰。
弟子藉此生活无坏我屋。
回顾曰。
汝惜乎。
投斧而去。
其夜市火连延而燎。
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
好止废寺中。
无冬夏常积聚坏幡盖木佛像。
悉代薪炭。
又于煨火烧炙鲤鱼。
而多跳跃灰坌弥漫。
抚掌大笑。
不具匕箸而食。
面垢不靧。
靧之辄阴雨。
吴人以为占候。
及将死也饮灰汁数十斛。
乃念佛而坐。
士庶观之。
满七日而死。
时盛暑色不变支不摧。
百姓舁出郊外焚之。
京兆安国寺僧。
事迹不常。
熟地而烧木佛。
所言人事必无虚发。
此亦不测之僧也。
复次京师永寿寺释证智。
不详生族。
贞元中于京寺多发神异。
而众罔知。
或昼在张渎兰若治田。
夜归寺中。
其兰若在汉阴金州
相距京甸七百里焉。
时号智禅师
此之长足安法云公也。
皆能致远于瞬息间。
道家谓之缩地脉而能陟遐矣。
若于色尘作神变。
虽远而近也。
荐福寺老僧
专务诵持罕有间缺。
言未兆事来如目击。
大和初相国韦公处厚好重空门。
逐月别召名德僧食。
老僧见韦新登庸曰。
大奇相公得如此好灭度处。
人皆不喻。
后因奏对于文宗御前。
疾作僵仆殿阶。
及扶舁出殿前。
气已绝矣。
方验老僧言死在内殿中。
故云好灭度处。
开成中也。
后不知其终。
张平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郡人
穆宗长庆初,官京兆少尹,以便佞诙谐得捷进。
二年,迁鸿胪卿判度支
旋授户部侍郎,仍判度支,以征利中穆宗意。
欲希大任,以榷盐旧法年深有弊,建议官自粜盐,可获利一倍。
诏下公卿议,为韦处厚所驳,事遂寝。
又奏征久远逋悬。
其年冬,贬通州刺史
释清公
释清公
巴山之隈。
不知何许人。
常默其词。
忽复一言未尝不中。
西川节帅段文昌父锷为支江宰。
后任江陵糺。
文昌少好属文。
长自渚宫困于尘土。
客游成都谒韦。
南康皋。
皋与奏释褐。
道不甚行。
每以事业自负。
与游皆高明之士。
遂去南康之府。
金吾将军裴邠之镇梁川
辟为从事
转假廷评裴公府罢公自府游闻清公之异。
径诣清公求宿。
愿知前去之事。
自夕达旦曾无一词。
忽问曰。
中间极盛旌旆而至者谁。
公曰。
岂非高崇文乎。
对曰非也。
更言之。
公曰。
崇文者。
武黄门也。
清曰。
十九郎不日即为此人。
更盛更盛。
公寻徵之。
便曰。
害风妄语阿师不知。
因大笑而已。
由是颇亦自负。
户部员外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
叚公时任都官员外判盐铁案公送出都门。
处厚素深于释氏。
洎到鹄鸣先访之。
清喜而迎处厚
处厚因问还期。
一年半岁一年半岁。
又问。
终止何官。
对曰。
宰相须江边得。
又问。
终止何处。
僧遂不答。
又问。
叚十九郎何如。
答曰。
已说矣。
近也近也。
处厚之归朝正三岁重言一年半岁之验。
长庆初叚公自相位节制西川
果符清公之言。
处厚唯不喻江边得宰相
广求智者解焉。
或有旁徵义者。
处厚必除浙西夏口
从是而入拜。
文宗皇帝践祚。
自江邸首命处厚为相。
至是方验。
邹平公同发使修清公塔。
因刻石纪其事焉。
赵宗儒节制兴元日问其移动。
命纸作两句诗云。
梨花初发杏花初。
甸邑南来庆有馀。
宗儒遽考之。
清公但云。
害风阿师取次语。
明年二月除检校
右仆射郑馀庆代其位。
熊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原师
进士
以辩说游公卿间。
刘栖楚京兆尹,广树朋党,出入其门下。
敬宗喜为歌诗,议置“东头学士”,以备曲宴赋诗。
被荐,未及用,敬宗崩。
文宗立韦处厚为相,贬望漳州司户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