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全宋诗
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全宋诗
杨杞(一○九○~一一四九),字元卿,学者称鳣堂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弱冠登第。知池州贵池县,官终宣州签判。高宗绍兴十九年卒,年六十。有文集,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七九《鳣堂先生杨公文集序》,清同治《吉水县志》卷二八有传。
全宋文·卷四○六八
章焘(一○九三——一一七四),字彦博,一作彦溥,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元任子。以荫补官,历大理少卿,知复州、蕲州,提点湖南刑狱,累拜刑部侍郎。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二。见杨万里《诚斋集》卷一二五《刑部侍郎章公墓志铭》,《楚纪》卷五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九。
全宋诗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为著名抗金将领。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因郦琼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大使。秦桧当政,被摈斥近二十年。桧死,复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二年,除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改除醴泉观使,卒。近人辑有《张魏公集》。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自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中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为太常簿。建炎三年,苗、刘之变,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便宜黜陟。绍兴四年,除知枢密院事;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十二年,封和国公。秦桧执政,贬徙在外近二十年。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下,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隆兴元年,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节制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进封魏国公。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著有《易传》十卷(存),《论语》、《春秋》、《诗》、《书》、《礼》、《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见朱熹《张魏国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杨万里《张魏公传》(《诚斋集》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传。
全宋诗
胡铨(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绍兴五年(一二三五),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以上书斥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孙近,除名编管昭州。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阳军。二十五年桧卒,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宗正少卿。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淅西淮东海道。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七年(一一七一)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召归经筵,引疾力辞。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本集宋杨万里序作《澹庵文集》七十卷),已佚。今存《澹庵文集》六卷。《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胡铨诗,以清光绪刊《庐陵诗存》所收为最多。今以《庐陵诗存》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庵文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一卷;残本《永乐大典》所收诗,编为卷二;此外散见有关典籍之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四二九九
胡铨(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绍兴六年以吕祉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除枢密院编修官。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铨上书请斩秦桧等,桧大怒,诏除名编管昭州。后迫于公论,乃以铨监广州盐仓,改签书威武军判官。十二年复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远谪吉阳军,铨由是忠义刚直之名满天下。桧死,铨内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议郎、知饶州,召对,除吏部郎官。隆兴元年迁秘书少监,擢起居郎,兼侍讲、国史院编修。除兼权中书舍人,宗正少卿,权兵部侍郎。乾道初知漳州,改泉州,入为工部侍郎。七年,奉祠归。淳熙七年卒,年七十九。谥忠简。著有《澹庵集》、《易拾遗》、《书解》、《春秋集善》、《周官解》、《礼记解》、《奏议》、《诗话》等。见杨万里《胡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八),周必大《胡忠简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三○),《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全宋诗
全宋诗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权知渠州。秦桧死,召为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官。三十一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九二),金兵南侵,参谋江、淮军事,大败金兵于采石。三十二年,充川陕宣谕使。孝宗即位,知太平州。除湖北京西宣谕使,改制置使,因反对和议,改知平江府。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出为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赐谥忠肃。事见《诚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全宋诗
全宋诗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二十六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三十一年,权兵部侍郎。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宁府。三年,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与虞允文不协,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领祠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正献。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事见《晦庵集》卷九六《正献陈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二三《正献陈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三有传。今录诗九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与贤,号似剡老人。高宗绍兴中,与杨万里同学于刘安世。晚当特奏名,不就。所居似剡溪,因以自号。有《似郯正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新会人,字鲠臣。博学有大志。高宗绍兴间张浚、胡铨皆辟置幕下,以荐授宣教郎。献《愚忠录》、《中兴自治万全策略》于孝宗,周必大、杨万里称其文深宏伟杰,切中时病。累迁知容州,政务宽厚。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