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宋朝
杨存北宋 1058 — 1128
全宋诗
杨存(一○五八~一一二八)字正叟一字存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
袁州司理参军,历知长乐猗氏仁和奉符等县,通判建昌军
通判洪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上章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七十一,事见《诚斋》卷一二二《通判洪州杨公表》,《宋史翼》卷一九有传。
权邦彦宋 1080 — 1133
全宋诗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今属河北)人。
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进士,授青州教授
历睦亲西宅宗子正,提举河东学事,除太学博士,改国子司业
宣和初,迁左司员外郎使辽,还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
高宗建炎间历知东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荆湖路制置发运使
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入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二年,除签书枢密院兼参知政事
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一)。
有《瀛海残编》十卷,已佚。
事见《诚斋》卷一二四《枢密兼参知政事权公志铭》,《宋史》卷三九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权邦彦(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间府乐寿(今河北献县)人。
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授从事青州教授,调沧州教授
太学博士国子司业,知冀州
建炎元年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
金人破城,突围奔行在,除宝文阁直学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
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发运使
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年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
三年卒,年五十四,谥质肃
著有《瀛海残编》十卷。
见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杨公墓志铭》,杨万里权公志铭》(《诚斋》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传。
王庭圭宋 1080 — 1172
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
宣和末年退居乡里。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
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
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
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
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
八年,卒,年九十三。
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
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志铭》。
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称四库)。
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
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杨邦乂宋 1086 — 1129
全宋诗
杨邦乂(一○八六~一一二九)字晞稷,一作希稷,侨居吉水(今属江西)
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金陵诗徵》卷六),历婺源,蕲、庐、建康教授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溧阳县,迁通判建康府
三年,金人陷建康,不屈死,年四十四。
谥忠襄
事见《诚斋》卷一一八《忠襄杨公行状》,《宋史》卷四四七有传。
今录诗三首。
杨杞南宋 1090 — 1149
全宋诗
杨杞(一○九○~一一四九)字元卿学者称鳣堂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弱冠登第。
知池州贵池县,官终宣州签判
高宗绍兴十九年卒,年六十。
有文集,已佚。
事见《诚斋》卷七九《鳣堂先生杨公文集序》,清同治吉水县志》卷二八有传。
章焘宋 1093 — 1174
全宋文·卷四○六八
章焘(一○九三——一一七四)字彦博,一作彦溥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元任子。
以荫补官,历大理少卿,知复州蕲州提点湖南刑狱,累拜刑部侍郎
淳熙元年卒,年八十二。
杨万里诚斋》卷一二五《刑部侍郎章公志铭》,《楚纪》卷五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九。
张浚宋 1094 — 1164
全宋诗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
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为著名抗金将领
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郦琼兵叛事,引咎出知福州福建路安抚大使
秦桧当政,被摈斥近二十年
死,复判建康府行宫留守
孝宗即位,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封魏国公
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
二年,除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
改除醴泉观使,卒。
近人辑有《张魏公》。
事见《晦庵》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太保张公行状》、《诚斋》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
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四一二一
张浚(一○九七——一一六四)字德远自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政和八年进士第
靖康初,为太常簿
建炎三年,苗、刘之变,勤王复辟有功,除知枢密院事
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得便宜黜陟。
绍兴四年,除知枢密院事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十二年封和国公
秦桧执政,贬徙在外近二十年
三十一年金完颜亮南下,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隆兴元年,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节制建康镇江府池州江阴军屯驻军马,进封魏国公
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著有《易传》十卷(存),《论语》、《春秋》、《》、《》、《》、《中庸》解各若干卷,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
朱熹张魏国公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五),杨万里张魏公传》(《诚斋》卷一一五),《宋史》卷三六一有传。
姚孝宁北宋
全宋文·卷四一三九
姚孝宁靖康末太学生太学博士李若水遇难,为作祭文。
见《诚斋诗话》。
叶颙宋 1100 — 1168
全宋文·卷四二五○
叶颙(一一○○——一一六七)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绍兴元年进士,为南海主簿,历知贵溪上虞县
以静退召见,奏对称旨。
将作监簿,知处州
孝宗初除吏部侍郎,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
首荐汪应辰王十朋等,孝宗嘉纳。
乾道三年帝亲郊而雷,引汉故事上印绶,提举太平兴国宫,归家而卒,年六十八,谥正简
见《艾轩》卷八《叶公行状》,《诚斋》卷一一九《赠少保叶公行状》,《宋史》卷三八四本传。
胡铨宋 1102 — 1180
全宋诗
胡铨(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
绍兴五年(一二三五),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以上书斥和议,乞斩王伦秦桧孙近,除名编管昭州
十八年,改新州,移吉阳军
二十五年卒,移衡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知饶州
国史院编修官宗正少卿
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兼国子祭酒权兵部侍郎,以本职措置淅西淮东海道
乾道初漳州,改泉州,留为工部侍郎
七年(一一七一)以敷文阁直学士奉祠
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召归经筵,引疾力辞。
七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
著有《澹庵集》一百卷(本集宋杨万里序作《澹庵文集》七十卷),已佚。
今存《澹庵文集》六卷。
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胡铨诗,以清光绪刊《庐陵诗存》所收为最多。
今以《庐陵诗存》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庵文集》(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一卷;残本《永乐大典》所收诗,编为卷二;此外散见有关典籍之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四二九九
胡铨(一一○二——一一八○)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建炎二年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
绍兴六年吕祉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除枢密院编修官
八年宰臣秦桧决策主和,上书请斩秦桧等,大怒,诏除名编管昭州
后迫于公论,乃以广州盐仓,改签书威武军判官
十二年复除名编管新州十八年远谪吉阳军由是忠义刚直之名满天下。
死,内移衡州
孝宗即位,复奉议、知饶州,召对,除吏部郎官
隆兴元年秘书少监,擢起居郎,兼侍讲国史院编修
除兼权中书舍人宗正少卿权兵部侍郎
乾道初漳州,改泉州,入为工部侍郎
七年奉祠归。
淳熙七年卒,年七十九。
谥忠简
著有《澹庵集》、《易拾遗》、《书解》、《春秋集善》、《周官解》、《礼记解》、《奏议》、《诗话》等。
杨万里胡公行状》(《诚斋》卷一一八),周必大胡忠简公神道碑》(《周文忠公集》卷三○),《宋史》卷三七四本传。
胡珵
全宋诗
胡珵字德辉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钦宗靖康时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秘书省正字二年,坐附李纲及为陈东上书润色,编管梧州(同上书卷六、一三)。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为江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五年,复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八年,为著作郎
九年,因忤秦桧出知严州(同上书卷五二、八六、一二二、一二七)。
后饥寒困穷而卒(《诚斋》卷七九《胡德辉苍梧集序》)。
有《苍梧集》,已佚。
《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一
胡珵字德辉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
宣和三年同进士出身,治《》。
绍兴五年正字,兼史馆校勘七年校书郎八年著作佐郎,迁著作郎
九年礼部员外郎,知严州
陈东上书,胡珵视其草,坐流苍梧
召用为郎,又以参政李光之客见恶于秦桧,坐废,饥寒穷困以死。
有《苍梧集》。
杨万里胡德辉苍梧集序》(《诚斋》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七,《南宋馆阁》卷七、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诗纪事》卷四○,《宋史翼》卷一七。
刘芮南宋 1108 — 1178
全宋诗
刘芮(一一○八~一一七八)字子驹东平(今属山东)人,挚曾孙。
初为永州司理参军明弘治永州府志》卷三),与知州争狱事弃官。
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为大理司直二十九年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十二年,起为国子监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八二、一九六)。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湖北提点刑狱(《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
官终湖南提点刑狱
淳熙五年卒,年七十一。
有《顺宁文集》,已佚。
事见《诚斋》卷八一《顺宁文集序》。
虞允文南宋 1110 — 1174
全宋诗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权知渠州
秦桧死,召为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官
三十一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九二),金兵南侵,参谋江、淮军事,大败金兵于采石。
三十二年,充川陕宣谕使
孝宗即位知太平州
湖北京西宣谕使,改制置使,因反对和议,改知平江府
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八年,出为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
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赐谥忠肃
事见《诚斋》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邹定南宋 1112 — 1170
全宋诗
邹定(一一一二~一一七○)字应可奉新(今属江西)人。
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调临江军司户参军
历知湘乡县随县
孝宗乾道六年卒,年五十九。
事见《诚斋》卷一二六《邹应可志铭》。
陈俊卿南宋 1113 — 1186
全宋诗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
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
二十六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三十一年权兵部侍郎
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
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
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宁府
三年,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虞允文不协,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
祠禄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
力求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
谥正献
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
事见《晦庵》卷九六《正献陈公行状》、《诚斋》卷一二三《正献陈公志铭》,《宋史》卷三八三有传。
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六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绍兴八年进士第
泉州观察推官
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权兵部侍郎
孝宗立,迁中书舍人
隆兴初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
汤思退所忌,以宝文阁待制泉州
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知建康府,授吏部尚书
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左仆射
六年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福州
淳熙六年,判建康府江东安抚。
十年致仕,封魏国公
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献
有集二十卷。
杨万里正献陈公志铭》(《诚斋》卷一二三),《宋史》卷三八三《陈俊卿传》。
张大经南宋 1114 — 1198
全宋文·卷四六四九
张大经(一一一四——一一九八)字彦文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人。
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为龙泉宰。
提举湖南常平提点湖北江东刑狱,除监察御史
大理少卿,守殿中侍御史,除侍御史
历试右谏议大夫兼侍讲礼部尚书兼侍读,出知建宁府,进龙图阁学士,以通奉大夫致仕。
庆元四年卒,年八十五,谥简肃
杨万里张公神道碑》(《诚斋》卷一二一),《宋史》卷三九○有传。
李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安福人字与贤号似剡老人
高宗绍兴中,与杨万里同学于刘安世
晚当特奏名,不就。
所居似剡溪,因以自号。
有《似郯正论》。
马持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广州新会人字鲠臣
博学有大志。
高宗绍兴间张浚胡铨皆辟置幕下,以荐授宣教郎
献《愚忠录》、《中兴自治万全策略》于孝宗周必大杨万里称其文深宏伟杰,切中时病。
累迁知容州,政务宽厚。
卒于官。
刘应时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四明人字良佐
喜好诗,与陆游杨万里友善。
有《颐庵居士》。
全宋诗
刘应时字良佐号颐庵慈溪(今属浙江)人。
隐居不仕,刻意为诗,同时人范成大深赏之,陆游杨万里皆为其诗集作序。
有《颐庵居士》二卷。
清雍正宁波府志》卷二八有传。
 刘应时诗,以明嘉靖四年(一五二五)刘世龙刻本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
参校清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辑得之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刘浚
全宋诗
刘浚字景明安福(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友。
事见《诚斋》卷一一四《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