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姚孝宁北宋
念奴娇 咏月 北宋 · 姚孝宁
 押词韵第十五部
素娥睡起,驾冰轮碾破,一天秋绿。
醉倚高楼风露下,凛凛寒生肌粟。
横管孤吹,龙吟风劲,雪浪翻银屋。
壮游回首,会稽何限修竹。

今夜对月依然,樽前须快泻,山头鸣瀑。
吸此清光倾肺腑,洗我明珠千斛。
只恐婵娟,明年依旧,衰鬓先成鹄。
举杯相劝,为予且挂团玉。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北宋 · 姚孝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九、《经义模范》(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吾道不至于终泯,其势若有待于人;
吾道可必其不泯,其数则有关于天。
大哉吾道,天寔行焉。
君子所以必诸道,盖亦必诸天耳。
夫何昔者之剥,道几泯矣,反而复,岂无待者?
观道之既复,谓之非人不可,果人也?
君子无反,为戛戛者则有天焉,可期而待。
七日之周,来复必矣。
原吾道之所以复,谓之非天不可。
盖惟世之所存,即理之所存,人之所欲,即天之所欲,君子之道至是与天并矣。
小人直欲胜之,多见其不知量也。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吾道所以为大道,不于其系诸人者可知,而于其系诸天者可信,不于其质诸显者可据,而于其质诸冥者不可欺。
如以其人者,君子或不能以胜小人;
如以其天者,小人安可以加君子;
如以其显显者,君子小人常不可究;
如以其冥冥者,君子小人之分未尝不一定。
嗟夫!
莫重于吾道,亦莫难于吾道也。
盖惟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节操之高,忌嫉之趋也。
大公可行也,而世之逐逐于私者,则不然矣;
至正可无愧也,而世之靡靡于邪者,则甚多矣。
公之为谋直,私之为谋阻;
正之为道简,邪之为道诐。
甚矣,君子之可乐!
亦甚矣,小人之可畏也!
虽然,吾有天者在耳。
天可欺,吾道不可欺。
天未可欺也,吾道讵可量哉?
有时而屈者,有时而伸也。
有时而若不可必者,固有大可必者存也。
亦曰尽其在我,俟其在天耳。
不然,不能必诸天也。
而小人固可幸诸天也,若夫君子,则有所谓自尽者。
中流滔滔,而砥柱之屹然也;
风雨潇潇,而鸡鸣之不已也。
吾道匪石,不可转也;
吾道匪席,不可卷也。
其危也,而吾持之;
其颠也,而吾扶之;
其莫适以为主也,而吾主张之。
续其绝,挽其坠,张皇其微,俾无靡以熄,俾无倾以坏。
作《易》者曰:「反复其道」。
天也,有人焉,君子不谓天也。
虽然,不谓天则君子岂与小人角而仅胜之者?
且夫变其衰而为今日之将盛,起其废而为今日之复兴,人力不至于此,其必有主宰者。
抑思夫昔者《姤》而《遁》,《姤》而《否》,且至于《剥》而《坤》也。
夫岂果困吾道至是者?
今既复矣,以其数则适七焉而周矣,天胡为又与我相期若是者。
止于六而必更于一,不于六者而极,而且将于一而源,源可静以计,可确然以信。
作《易》者曰:「七日来复」。
人也,有天焉。
君子不谓人也,抑谓所为君子者。
求为无可愧,而不求为不可加;
求为可信,而不求为可胜。
故不得于势,而有得于理矣,况未必不于势哉;
不得于人,而有得于天矣,况未必不得于人哉。
故君子本无心于胜小人,而天则常有心于扶君子矣。
虽欲不复,得哉?
吾今而读《复》一卦于心,知其幸君子之道,安君子之心,而谆谆焉告君子以其天也。
「七日」之义,《易》固言之屡矣,曾未若有是之明且切者。
且有天行之辞,且有见天地之心之说。
天之行不一日息也,吾道能不七日而复哉;
天地之心不一日泯也,吾道将靡靡于七日以往哉!
不知天,无以为君子也。
大抵气存者不足以言天,而天则隐然于不存而存之;
日方盛者不足以言天,而天则可信于不盛而盛之。
始昔者之剥,今日之复,昭昭乎其为天也。
吾闻其时矣,且闻其人矣。
商之季也,谓之「剥」可也。
箕子存,天剥箕子哉?
吾知夫天不使箕子谏以死,佯狂为奴者,《洪范》大法,七日来复矣。
周之末也,谓之「剥」可也。
有夫子出,天岂遂剥夫子哉?
吾知天不使夫子畏于匡,害于宋司马者,六经大道,七日来复矣。
冥冥之表,有昭昭者,彼小人者,其如天何!
或者且虑焉,君子有数矣,而小人且曰数也;
君子曰七日矣,而小人且曰八月
然此曰「而日」,幸其速也;
彼曰「而月」,幸其缓也。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君子小人之消长虽无常,而君子小人之分,千载一日也。
孟子固尝教我矣,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
圣人亨以享上帝 北宋 · 姚孝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九、经义模范
圣人以物寓其诚,不能以诚尽于物。
诚而可尽,浅之为诚矣。
诚如圣人,天与徒也。
时乎享也,岂于其文,人以为简,我以为富。
物常不足,诚常有馀。
抑圣人之享乎上帝也久矣,今人之享寓意焉耳。
托是以尽圣人,乌可乎?
圣人亨以享上帝,虚文之缛,寔礼之衰也。
备物之假,中心之斁也。
专乎其外,歉乎其内也。
呜呼!
天可尊也,不可亵也;
天可感也,不可欺也。
故有以多为贵者,我以少为贵也;
有以大为贵者,我以小为贵也。
东邻之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也。
何哉?
惟其诚而已矣。
虽然,有圣人之诚,则简且陋也。
圣人亦尝曰:「我有馀矣,而固略乎其外者」。
盖以在物有限,而吾诚无穷,物其可尽,而诚滋无算也。
吾而为物之丰也,吾诚则愈丰于物之外矣;
吾而求加物也,吾诚则愈非物所能加矣。
特牲之郊,谓民力之普存也;
粢盛之进,谓三时则不害也;
明水之荐,谓上下皆有嘉德而民无违心也。
无曰高高在上,能无鉴观于兹。
予明德是享,谓至诚是享,诚至治之馨香是享。
如此而简,其简也丰;
如此而不足,其不足也有馀。
人知吾享焉在今日,岂知享上帝者其来非一日矣。
呜呼!
《鼎》之为卦,法象焉也,形气焉也。
有亨饪之义,有以木巽火之象,于以亨,于以享,大哉《鼎》矣!
虽然,无有明德以荐馨香,神其能无吐之?
圣人之意,亦曰「在德不在鼎也」。
九五之居中以为实,其诚富矣。
《观》之不荐,《豫》之作乐,《萃》之王假有庙,九五实以之故。
夫以九五之诚,行九五之享,何简且不足之有?
自夫诚之不足,始文而已。
春秋以往,吾不欲观。
矫举以祭,而自谓何则不信;
祝史荐淫,而自谓丰于鬼神。
甚矣,其欺矣!
吾谁欺,欺天乎?
利用宾于王 北宋 · 姚孝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九、经义模范
君子将欲以伸其道,必知所以重其身。
盖身者,道之本也。
身重则道尊,身轻则道丧,道丧身轻,兹岂大臣之利哉?
故大臣之所利,在于使其君之敬而已。
一有不敬,则召之而不可,况得而臣之乎!
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
利用宾于王,夫出疆载质,孰与夫天禄之荣;
退食自公,孰与夫家食之耻?
君子之欲用于君,甚于君之欲用其臣也。
盖至于怀宝而迷邦,韫椟而藏玉,彼岂无意于此,其中则有大不可测者矣。
夫抱明月之珠者,不至于五达之衢,而愿观者求售焉;
夏后氏之璜者,不适于一鬨之市,而愿鬻者往致焉。
不然,则宁有不售而已尔。
至于贩夫贩妇,朝取而夕给,而其取售,类不出乎寻常之间,亦以其挟者小也。
夫挟于物者大,且不肯以轻售,况挟道以自居者哉!
古之君子,正义不回,非钓名也,尊德无二,非要誉也。
天下苟有为贫之士,虽抱关击柝,事之而已,虽乘田委吏,事之而已。
以是为大臣之事则不可,盖大臣之体不曰事焉而已也。
世而无大有为之君也,则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又何怨乎;
世而有大有为之君也,则必有不召之臣,而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
故敬大臣之意,与体群臣之事不同,而畜臣妾之心,不宜施于道揆之际。
古之大臣,其处之有道矣。
威而不猛,其容貌有如此者,难进而易退,其特立有如此者。
立乎本朝,则见君如见大宾矣,坐乎侯屏,则作宾于王家矣。
如是则心庄而体舒,正己而物正,安有得君之专而功烈之卑者乎。
呜呼!
亦为始进者占之。
议者或曰:「干母之蛊虽忍,其何害,遇主于巷虽小变,庸何伤?
诡遇者一,而获禽者十,亦何必曰用宾之为利」?
自斯言之出,而不忍赤子之失其母也。
夫干母之蛊与遇主于巷,乃国家多事、上下间隔之时,则非大臣所为,而可谓《观》之六四为之哉?
乌鸢遇弋,则仁鸟争逝;
鱼鳖咸若,则龟龙乃游。
故曰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
君子之所以观国之光者,非一日矣,安有不择时宜,独蒙愧耻以求进而可以大有为哉?
迭为宾主,舜何辞于尧;
学焉后臣,尹何辞于汤。
王访箕子,《洪范》乃作。
岂曰友之云乎,矧曰事之云乎?
待以季孟之间,则孔子有行而已;
以千乘之国而友士,则子思有不悦而已;
不识寡人果可以得见否,则孟子有却之而已。
一则仲父,二则仲父,伯者之臣尚尔,而况王者之佐乎!
饭牛以要秦穆公百里奚且不为,而况孔子子思孟子者乎?
夫以匹夫而友天子,其势若难;
以天子而友匹夫,其事则易。
古之君子居其难而待其君以易,故自尊者所以养其君之尊,自大者所以成其君之大。
嗟夫!
龙兴云从,虎啸而风生,不有《观》之九五,乌有《观》之六四。
李清卿 北宋 · 姚孝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九、《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
皇穹将倾,天柱必折。
大帝欲仆,泰岳必蹶。
公人中龙,肯臣犬豕?
贼据床上,天子在下。
公抱帝躬,嚼齿大骂。
公于是时,眦裂发立。
乾坤昼昏,鬼神夜泣
欲赎清卿,人百其身。
百人何多,一世犹轻。
吾将提长剑而登泰华,抉浮云而问苍天。
虽泣尽而继之以血,安得吾清卿之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