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鲁生” 相关资源
人物库 明朝
张素养
维基
张素养字存儒号侗如福建建宁府建安县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福建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授行人,泰昌元年八月考选,授云南道御史天启元年八月巡按浙江三年四月弹劾浙江总镇坐营孙锡爵及升任浙江都司李甘来其贪纵不职,俱革职永不叙用。
以推举姚宗文邵辅忠刘廷元三人为左副都御史赵南星疏议巡方滥举,被夺俸五月,又免职归。
五年,由科臣李鲁生荐举,三月起补云南道御史九月巡按宣大,疏请免山西灵丘县本年应徵钱粮,以恤灾民。
左都御史刘廷元荐荐其不附时焰,宜亟超擢,以京堂未有实缺,仍照旧管事,候应升之日加职示优。
七年请建魏忠贤生祠,八月以殿工加升太仆寺少卿
崇祯元年以阉党被削籍,列名逆案。
韩爌明末清初 1565 — 1644
维基
韩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号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济)盘底村人,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进士历官庶吉士少詹事东宫讲官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礼部右侍郎
泰昌元年(1620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上书请求开经筵、发内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许。
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妄兴汪文言狱,杨涟愤而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惊恐,求韩爌解救,韩爌不应。
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杨涟左光斗同日死于狱中。
同年,遭魏党李鲁生弹劾,韩爌去职,后又被诬陷贪赃白银二千两,倾家荡产,家人也被打死了,韩爌只能居先人墓地。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为首辅。
韩爌与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启汤若望有往来,家族中有领洗入天主教者。
出任首辅期间,主持了钦定阉党逆案,又曾反对兵科给事中刘懋的裁驿之议,并向崇祯帝进言收敛了熊廷弼的遗骸。
崇祯三年(1630年)因门生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事被罢职,正月十五日上疏辞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蒲州,挟持韩爌孙强迫见面,韩爌不得不出面。
不久忧愤卒,年八十岁。
王维周
维基
王维周(16世纪—1624年),字世皇号绣岭湖广襄阳府襄阳县人
王维周万历十年举人王应期之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登第十天后得知父亲在云南去世,立刻前往奔丧,辞谢他人赠送的赙仪,说:「先灵有知,他一定不想我刚登第就弄污素履。
」服丧完毕后获授行人,四十七年(1619年)出使谕祭金溪王府,只接受书画的馈赠,回朝后必定上报民间疾苦、吏治得失。
天启三年(1623年)他和卢时泰李恒茂丁一鸣薛国观范绍序李鲁生杨炳考选给事中次年(1624年)薛国观同补户科给事中,不久去世,孙子王贻贞由贡生任职澧州学正
李应荐明末清初 ? — 1639
维基
李应荐(?
—1639年),山东东昌府恩县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泰昌元年十月考选,候补御史天启元年二月广西道监察御史
后告归。
以阉党李鲁生举荐,复除河南道御史五年四月巡按淮扬,以凤淮扬徐等府州县灾伤,条请蠲折分数。
七年三月京畿北刷卷,条陈京闱切要事宜。
八月御史卓迈同监顺天乡试,寻以殿工加升太仆寺少卿
崇祯元年五月免职,九月以附魏忠贤入阉党逆案,被削职。
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入山东李应荐捐资募兵,助恩邑令张贺守城,比城陷,应荐身中一枪,犹率家丁格斗,及被俘,厉声大骂,斫二刀,断一指而死。
祀忠义祠。
王大年明末清初 ? — 1642
维基
王大年(?
—1642年),字稚生号羲叟山东兖州府寿张县人
大年生三岁而孤,事母孝,事兄恭。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初授汝阳县知县,吏事精敏,而不务严刻,士民畏而爱之。
四十七己未入觐,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云南道御史,极言大工靡费之弊,以规切冬官,望皇上轸念民艰,示天下以俭,倘营建可缓,不妨暂借内帑以充辽饷。
疏救御史张慎言,以疏言稍激,夺俸半年。
二年四月奉差巡视京、通二仓,后告归。
四年给事中李鲁生举荐,复除云南道御史五年三月疏纠蓟辽总督吴用先,荐原任大理寺少卿范济世南京大理寺寺丞谢启光湖广按察使岳骏声湖广布政使俞维宇
巡视陕西茶马,七年八月以殿工加恩,加升太仆寺少卿九月再按甘肃
崇祯二年二月,转任江西参政四月以党附魏忠贤列名逆案,削籍为民。
归里日以施予为事,修学宫,设义田。
又遇岁祲,煮粥食人,时米价斗二千金,全活者甚众。
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城,王大年佐有司守城,城破死节。
李恒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顺德府邢台人
天启间礼科给事中
崔呈秀复官,劾罢不附魏忠贤侍郎扶克俭等。
李鲁生李蕃日走吏兵二部,交通请托。
时人有语:“官要起,问三李
”后忽与呈秀交恶,削籍归。
忠贤败,复官,终为御史邹毓祚劾罢。
维基
李恒茂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陕西长安县知县,官礼科给事中天启六年二月,削礼科给事中李恒茂藉。
恒茂以辽警具疏,有曹尔祯整兵山东一语。
得旨:尔祯擢抚山西,如何疏指山东,责令回奏。
恒茂复疏谓尔祯为山东布政,尚未离任,以部题督发山东标兵为据, 上以东西字显有错误,不恭所奏,含糊至是,乃以错误引罪,遂削夺之。
后以党附魏忠贤复职。
崇祯元年五月以劾免官。
李恒茂李鲁生李蕃号曰三李,为阉党杨维垣密友,声势薰灼,故长安京城)为之谣曰:官要起,问三李
鲁生李蕃己劾免,恒懋亦乞立赐处分。
于是杨李二人皆罢。
李蕃
维基
李蕃山东青州府日照县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授庐江县知县天启二年四月考选,授候补御史十二月填补广东道御史,始谄事魏广微冯铨崔呈秀,复谄事魏忠贤天启四年大学士孙承宗督师请入朝,忠贤指使御史李蕃急奏,有枢辅举动可骇一疏,引自古拥兵阃外,恐喝朝廷,如王敦李怀光去来自如,不遵朝命,又谓枢辅此来,人(户部侍郎李邦华)实召之云云,上大惧,至却行,急传兵部承宗急还山海关
寻又奉忠贤命参论大学士朱国桢罢职而归。
五月正月管理章奏,六年三月出督畿辅学政,呼魏忠贤为“九千岁”,建祠河间天津等地,七年十月官加太仆寺少卿
同年李鲁生,时号两人为四姓奴。
崇祯元年四月广西道试御史邹毓祚疏劾太仆寺添注少卿|杨维垣礼科给事中李恒茂,有“占气得先,转身得捷”之语,旨令直指其人,乃以维垣告,复言李恒茂李鲁生李蕃号曰“三李”,为维垣密友,声势薰灼,故长安为之谣曰:“官要起,问三李”。
鲁生李蕃己劾免,恒懋亦乞立赐处分,于是二人皆罢。
二年正月名定“逆案”,被削籍,又为吏科都给事中沈惟炳等疏言,判徒三年,赎为民。
汪始亨
维基
汪始亨(16世纪—1630年代),号月掌湖广襄阳府襄阳县人
汪始亨自幼擅长写文章,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次年(1622年)联捷进士,获授国子监博士,因为不肯归附魏忠贤被列入《东林同志录》遭罢归。
阉党败亡,他获起用为户科给事中,曾推荐李长庚沈惟炳胡永顺晏清原官起用,又弹劾阉党人太仆寺少卿李鲁生,历升刑科右给事中工科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其后因病辞官,在家去世。
曹钦程明末
维基
曹钦程字念坤江西德化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吴江县知县,贪赃恶名狼籍,以滥刑博得“强项”名声
巡抚周起元弹劾,贬秩,改顺天府儒学教授,调国子监助教
后来依附东林智囊汪文言,任工部主事
汪文言败于阉党之后,钦程落井下石,通过冯铨关系,以父事魏忠贤,为“十狗”之一。
冯铨欲陷害御史张慎言周宗建,令李鲁生草疏,由钦程上奏。
明史》称其“于群小中尤无耻”,日夜谄媚魏忠贤,得意忘形。
给事中杨所修忠贤授意,力荐其贤能,由员外郎太仆寺少卿,后来,连忠贤亦对其生厌,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因给事中潘士闻弹劾,忠贤责其败群,削籍。
临行,曹钦程仍在魏忠贤面前顿首,称:“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难忘。
”啜泣而去。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魏忠贤被诛,曹钦程入逆案首等,论死,下狱多年,家人不送饮食,曹钦程靠抢夺其他囚犯剩饭,日日醉饱。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京师钦程带头破狱出降。
自成败,随之西走,不知所终。
弘光朝,定从贼案,钦程列首等。
李明睿明末清初 1585 — 1671
维基
李明睿(1585年—1671年)字太虚江西南昌人
明末清初官员。
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天启元年辛酉举人二年(1622年)进士六月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翰林院检讨七年五月给事中李鲁生典试湖广
崇祯元年侍讲二年左中允,纂修实录,充经筵日讲官四年顺天同考八年被弹劾闲住归乡,罢闲六七年。
十六年李邦华吕大器推荐,起任左中允十七年右庶子,掌右春坊印。
当时李自成已兵临北京,形势危急,明廷再起南迁之议。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李明睿劝崇祯放弃北京,尽快南迁,皇帝告诉他:“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
”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
崇祯帝一直有意迁都,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
国君死于社稷,朕将何往?
又劝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
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其事遂不了了之。
明亡后,顺治初年,召为礼部左侍郎,未几以事被革职去官。
晚年多蓄养家妓。
康熙十年(1671年),去世。
年八十七。
张捷明末清初 ? — 1645
维基
张捷(?
—1645年),字前之号赤函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授浙江山阴县知县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河南道御史,疏参尚宝司司丞刘时俊阉媚无骨,奸秽多机,并及科臣刘文炳居家龌龊之状,时俊旋以病乞归。
天启元年,与兵科给事中萧基同日疏参阅科姚宗文,罪其排挤熊廷弼也。
六月以极论辅臣刘一燝,被夺俸一年
二年四月巡视光禄寺,三年九月吏部尚书赵南星将他外放为陕西按察司副使,他不赴任而告归,由此嫉恨东林党人。
五年以阉党给事中李鲁生举荐,三月起补为福建道御史,七月升补太仆寺少卿
七年二月,由于忤逆魏忠贤,在陪推宁夏巡抚时,以曾附党人,为李应升死友,被削籍为民。
崇祯三年(1630年),起大理寺右少卿,拜左副都御史
明年,迁吏部右侍郎
明年,进左侍郎
张捷仇视东林,而与首辅周延儒友善,由此引居吏部要地,延儒败,又附温体仁为羽翼。
曾被御史梁云构弹劾,但崇祯皇帝不听。
崇祯七年八月,皇帝召勋戚文武于平台,问堪冢宰吏部尚书)及总宪(都察院长官)者?
令各给笔札条对,吏部侍郎张捷大学士王应熊暗示,举荐原任兵部尚书吕纯如,诸臣以纯如名列阉党逆案,不可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张捷仍然喋喋不休举荐,刑科给事中姜应甲呵斥张捷巧辩,张捷失色而退。
此后科道交章弹劾王应熊张捷同谋党附,大肆欺擅,皇帝命张捷回奏,卒以温体仁王应熊力保,置不问。
崇祯八年正月张捷姻亲贺儒修成都知县张捷嘱托四川巡按御史刘宗祥令举儒修卓异,刘宗祥却以贺儒修贪墨上疏弹劾,贺被削籍逮治,张捷大为愤恨,以川中州县多陷于贼,诏议宗祥罪。
刘宗祥害怕被张捷报复,就将张捷嘱托私信上报,皇帝大怒,诏除名议罪,坐赎徒。
南明弘光时,虽为刘泽清马士英举荐,廷议多持不可。
魏国公徐弘特疏荐,乃以内传复故官,却被给事中章正宸以内批非制而罢。
不久吏部尚书徐石麒去职,阮大铖通过宫内太监取得中旨,以张捷任尚书,此后为崇祯初的逆案翻案,起用逆案中人。
清军破南京张捷逃到鸡鸣寺,以佛幢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