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清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求如。明诸生。早年弃举业,以明道为己任。尝从刘宗周会讲證人社。又建姚江书院,讲述良知之学。明亡,闻宗周不食而死,痛哭极哀,令门人重修书院,讲学益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裒仲,号志仁。诸生。与从兄吴蕃昌均为刘宗周弟子,与张履祥为友。均以母丧哀毁卒,因称东海两孝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西安人,字静远。刘宗周弟子。清初曾与陆世仪通信讨论学术,能阐明宗周学说宗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禹功。家贫,学针线以养亲,艺极工。后为刘宗周弟子。入清,隐居卖画,世称壁林高士画。晚年讲学,生徒颇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龙游人,字君乂,号瞿父。力学好古,文章沉郁峻茂。崇祯七年进士。任漳浦知县,擢监察御史,迁山东巡按。上章荐刘宗周等,弹劾兵部尚书陈启新。后以太仆卿致仕。晚年好读史,尤精《周易》。
维基
余日新(?—17世纪),字君文,浙江衢州府龙游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启元年(1621年),余日新中式辛酉科浙江乡试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登进士,授福建漳浦县知县,在当地严厉执行保伍法、建筑堡垒防治流寇,又减省税项和馀羡,得黄道周重视。之后他出任御史巡按山东,任内捐出通赋,暂停胶州、莱州海运,上陈三府俵马杂役的害处害以及中止关宁供应米豆之;又推荐刘宗周、惠世扬、郑三俊、黄道周、章正宸,弹劾陈启新、赵之龙。不久,因抵禦流寇有功,转为太仆少卿,未起行就因为济南已经失陷而回乡。弘光时,余日新和贪污的前巡按苏松御史王志举都被传讯审问,不过王志举已经降清,也因为没有證据而不了了之。隆武帝继位,起用他为贵州道御史,升官大理卿,福京失守后入山研读《易经》直到去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弘礼,字具德。姓张氏,绍兴人。初为锻工,好与黄冠游。有紫阳洞苏道者,教以息养方,本天台《小止观》与《首楞严》合,因读是经而发正信,投普陀宝华庵仲雅祝发。既受具,乃参三峰汉月藏禅师,因承记莂,授以临济正宗。是宗在明初法运中微,汉月初从折竹洞悟,彻尽法渊,后乃得源流于金粟悟,而其始终加护者,则在网宗。网宗者,全提五家宗旨,而于临济则从一句中分宝主玄要照用,堂奥森严,使学者不滞鉴觉,洞抉佛祖心髓。弘礼闻之,亟往参叩。时汉开法安隐,以本来面目示之,苦求未得,偶窥镜见影,被同侣一推,猛然有省。由是精进,服勤左右,历三峰、邓尉者,十有七载。彻悟宗旨,遂承衣拂。三峰既殁,同参潭吉忍,著《五宗救》,弘礼赞助居多,书成而阐扬纲宗,三峰道法始晓然于天下。虽当时辨难三峰者,持论不无异同,是书一出,淆讹立判矣。潭又告寂,弘礼归隐云门,御史念台刘公请主广孝寺,陶鍊学人,名动诸方。继迁安隐、显宁,复应江北请,说法泰兴之庆云,秦邮之地藏,维扬之天宁,嗣居佛日、灵隐、会稽、华严、径山。先后十坐道场,开大法门,雷震海内。在天宁日,湖海浩归,衲侣奔奏,所谓五千衲子下扬州者,纪其实也。灵隐方兴巨工,事同开创,大殿火,重新之。施者坌集,购大木于深山,人力罕致。一夕雷雨,暴洪汛涨,浮涌毕达,缺一石础,感神示梦,因之募得。故功成钜丽,甲于天下。又以其馀葺浙之广孝、安隐、法相、灵峰诸寺。而径山频以兴复请,乃以灵隐付其徒晦山,而自往径山。将兴法席,为弟子巨渤封塔,再至天宁。临行机语,皆似息机投老者。既至七日,刻晷为筵,热香礼佛,五鼓易衣,端然坐逝。时康熙丁未十月十九日也,寿六十八,僧腊四十七,塔于灵隐慧日轩。吴梅村祭酒伟业为之铭。著有《弘宗说》、《正讹说》二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78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人,字仲升,号逊庵、黍庵。崇祯六年副榜。刘宗周弟子。上守边备御之策,不用。退居天台山中。清兵南下时,为僧,法名明昙,流寓福建建阳。旋参王祁义军,收复建宁,不久兵败,长子恽桢战死,恽桓与恽格被掳。后寻访得格,桓竞不知所终。日初收残兵入江西,见事不可为,乃归。闭门著书讲学,不改僧服。有《见则堂语录》、《不远堂诗文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77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字乾初。原名道永,字非玄。明诸生。刘宗周弟子。明亡,杜门息影,足不及中庭者二十年。对宋儒之说多所抨击,认为只须时时存养此心,毋庸别求,谓“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简介
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启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体仁败,复起为给谏。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于吏部。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年六十八卒。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里人称为孝节先生。
维基
孙晋,字明卿,号鲁山,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少孤,为童子时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启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进士,初为南乐县知县,历政三载,政绩卓著,调繁滑县,擢授工科给事中,首劾权相温体仁,被谪。体仁败,复起为给谏。累迁大理寺卿,特疏出刘宗周、金光辰于狱,荐史可法于吏部。总兵黄得功被逮,疏请释之,得出镇凤阳。寻以兵部侍郎总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归。甲申京师陷,马士英拥立福王,视孙晋为东林党魁,乃仓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号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龙眠山,率子弟读书其中。年六十八卒。刊有《东瓯》、《黄山》、《庐山》、《曹溪》、《南岳》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孙以严。子孙中麟、孙中彖,一为顺治甲午举人,一为顺治乙未进士。里人称为孝节先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0—1695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太冲,号梨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明思宗即位,宗羲十九岁,入都讼冤,袖锥锥许显纯。归,治葬既毕,专心治学,受业于刘宗周。崇祯十一年,与吴应箕等作《留都防乱公揭》攻阮大铖,大铖恨之入骨。福王立,大铖欲杀宗羲等百四十人,以清军南下未果。宗羲归馀姚,率里中子弟数百人从监国鲁王抗清,号“世忠营”,授职方主事,改监察御史。鲁王败走入海,宗羲犹结寨四明山,入海探鲁王,受左副都御史职。后以绝望于恢复,乃奉母返里,著述讲学,四方学士从者日众。康熙间举鸿博、荐修《明史》,均力辞,而史局大议必咨之。其学教人穷经读史,尤深于史学。著《明儒学案》,又著《宋元学案》(未成),后全祖望续成之。宗羲搜集明人文章,为《明文案》,又扩充成《明文海》。《明夷待访录》痛责君主罪恶,以开明专制为理想,为宗羲政治社会思想之结晶。其余著作尚有《隆武纪年》、《永历纪年》等纪事之书,合称《行朝录》。诗文有《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72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太仓人,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明诸生。刘宗周弟子。入清,不应科举。学问广博,天文地理,礼乐农桑、河渠贡赋、战阵刑法,无所不通。又精技击,从石敬岩受枪法。有《思辨录》、《三吴水利志》、《桴亭先生诗文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1—167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桐乡人,字考夫,以世居杨园村,学者称杨园先生。明诸生。刘宗周弟子。晚年专宗程朱。践履笃实,反对空言,力主耕读不可偏废,讲学之余,对耕种养殖等事,俱实力讲求。深于经学,而不事注述。有《杨园先生全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6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伯绳。刘宗周子。能通父学。宗周殉国难后,明唐、鲁二王皆遣使祭,荫官,辞而不就。治丧毕,隐剡溪之秀峰,杜门二十年,考订遗经,以竟父业。卒,门人私谥贞孝先生。有《礼经考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8—1680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原名兰先,字朗思,一字甸华。明诸生。刘宗周弟子。明亡,弃举业。以诚敬为本,刻苦自守,力排佛、老。闻四方贤士之名,即书其姓氏,置夹袋中,冀得一见,然不肯妄交,更不肯受人馈赠,以授徒自给。有《四子略》、《五子要言》、《家法论》、《升降编》、《言行录》、《居求编》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88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稚黄,后更名骠,字驰黄。陈子龙、刘宗周弟子。明诸生。工诗,为西泠十子之首。与毛际可、毛奇龄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所作不涉时事,一生不出里门。精音韵学。有《歊景楼诗》、《声韵丛说》、《东苑诗钞》、《思古堂集》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1—?
【介绍】:
易一作易。明末清初浙江山阴人,字南枝。刘宗周弟子。七十余岁寓苏州,携一子与残书百卷。售字自给,不肯多作,只求自给,而以其所得为老友徐枋营葬。游富阳七里泷严子陵钓台,赋诗,且歌且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2—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木。诸生。刘宗周弟子。律身极严。以母丧哀恸过度而死。私谥孝节先生。有《祗欠庵集》。
简介
字伯和,贵阳人,大学士士英子。国亡后,卖卜金陵以死。士英当国,华亭顾在观为杨龙友所引入士英幕,尝言阮大铖不可用。大铖欲起钩党之狱,在观说伯和泣谏,赖以稍止。是亦能干蛊者。(王昶《春融堂集·顾在观传》:在观,字观生,华亭人。博览群史,于古今治乱之原、人才臧否之数,能识其所以然。华亭教谕杨文骢命子师事焉。马士英总督凤阳,以文骢故,辟置幕府。时论者抨击不休,士英患之。在观曰:“公素怀坦白,无所附丽,今昵怀宁,故众情不免致疑。”阮大铖闻,大恚。士英辅政,在观首以“起用老成,分别邪正”为言,一时若嘉兴徐石麒、会稽刘宗周、长洲徐研、华亭许誉卿、夏允彝、陈子龙并登启事。而大铖憾东林诸人,思诬以谋立他藩,一网尽之,最后嗾安远侯柳某上疏。大铖先诣士英,属以严旨票拟,士英笑不应。大铖怒曰:“东林间谍,坐在汝家,我固知无能为也。”在观尝语士英:“大铖才智雄杰,一朝得志,为所欲为,必不顾其后,是事关公门户,且系于万世清议,不宜强为迁就。”士英之子銮亦以此意极言之。其时不致启白马清流之祸者,在观力也。)伯和尝与杜于皇倡和,(杜浚《变雅堂集》:《马伯和宅海棠分得醒字》:“把酒来花下,看山坐水亭。鬓毛疏更白,春色晓多青。丽蕊关心赏,妍枝议胆瓶。一酣拚竟日,三月不宜醒。”《伯和落一齿,有诗为余诵之,复用其才字》:“齿落闻新句,痴虫试尔才。无多妨肉食,全不碍衔杯。老怯边风入,人窥笑口开。何妨杜陵叟,车辅半摧颓。”《雨中再酌伯和斋》:“细雨春泥薄,支筇问索居。话间尊酒至,何处管弦徐。池水行将起,篱花渐欲舒。频来惭款洽,挈榼意何如。”)诗亦雅澹新警。(卓尔堪《遗民诗》:伯和壮岁,值南都新建,进言不听,常怀忧郁,绝意仕进。及国破家亡,君子亦深谅之。晚年垂帘白下,有《咏美人三十六绝句》,寓意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