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法砺隋末唐初 569 — 6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9—635 【介绍】: 唐僧。
赵州人俗姓李
十五岁出家,初为灵祐法师弟子,后从静洪律师学《四分律》。
又往江南学《十诵律》。
相州日光寺。
为佛教律宗三派之一相部宗创始人。
有《四分疏》、《羯磨疏》等。
僧寒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
姓名、籍贯、生卒年皆不详。
早年周游四方,30岁后,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翠屏山
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又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
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相善,时有过从。
喜作诗,有1篇1句,即题于树间石上。
据云禅僧灵祐从谂曾见之,但无确据。
享年逾70岁,一说过百岁。
其生活时代,旧传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以为太宗贞观间
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考定此序为伪作,并据《仙传拾遗》等记载,推定其应为玄宗先天代宗大历德宗贞元间人。
今人王运熙、杨明撰《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据其诗中所引禅语及五言诗之粘对规则,證定为中宗后所作。
宋高僧》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
其诗多宣扬佛教轮回因果思想,亦杂有道教服食养气炼丹之说,且常讥刺世态人情,表述其对人生理之思考。
亦有抒写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
诗风浅显明白,多用俚语村言,语气诙谐,时含机趣。
自称曾作诗600首。
宪宗元和间道士徐灵府(一说为僧道翘)从林屋壁上录其诗300余首,编为3卷。
唐末禅僧本寂曾为作注,成《对寒山诗》7卷。
二书皆不存。
宋以后传本仅1卷,存诗300余首,版本较多,《四部丛刊》影印复宋本及有正书局影宋本较为通行。
今人有项楚、钱学烈等校注本数种。
全唐诗》存诗1卷。
另《宗镜录》、《五灯会元》等书中尚存逸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司马头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习堪舆家言,历览洪都诸山。
一日,至奉新百丈禅师,告湖南见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识所居之地。
百丈问可住否,答以和尚骨相非彼山主。
时华林觉为首座,询之亦不许。
一见典坐灵祐(沩山),谓为山主人。
后果如其言。
僧丰干
释封干师者。
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
剪发齐眉布裘拥质。
身量可七尺馀。
人或借问。
止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
乐独舂谷。
役同城旦。
应副斋炊。
尝乘虎直入松门。
众僧惊惧。
口唱唱道歌。
时众方皆崇重。
及终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
非恒人之常调。
士庶见之无不倾礼。
以其蹑万回师之后。
微亦相类。
风狂之相过之。
言则多中。
先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
寒山子
拾得
多于僧厨执爨。
爨讫二人晤语。
潜听者多不体解。
亦甚颠狂糺合相亲。
盖同类相求耳。
闾丘胤出牧丹丘
将议巾车
苦头疼羌甚。
医工寡效。
邂逅造云。
某自天台来谒使君
且告之患。
曰。
君何虑乎。
便索净器吮水喷之。
斯须觉体中颇佳。
闾丘异之。
乃请一言定此行之吉凶。
曰到任记谒文殊。
闾丘曰。
此菩萨何在。
国清寺厨执爨洗器者是。
及入山寺
问曰。
此寺曾有封干禅师
曰有。
院在何所。
寒山拾得复是何人。
时僧道翘对曰。
封干旧院即经藏后。
今阒无人。
止有虎豹。
时来此哮吼耳。
寒拾二人见在僧厨执役。
闾丘房。
唯见虎迹纵横。
又问在此有何行业。
曰唯事舂谷供僧粥食。
夜则唱歌讽诵不辍。
如是再三叹嗟。
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
闾丘拜之。
二人连声咄吒。
后执闾丘手亵之若婴孺呵呵不已。
行曰封干饶舌。
自此二人相携手出松门。
更不复入寺焉。
又尝入五台巡礼。
逢一老翁。
问曰。
莫是文殊否。
翁曰。
岂可有二文殊。
礼之未起。
恍然失之。
次有木𣹟师者。
多游京邑市廛间。
亦类封干
人莫轻测。
封丰二字出没不同。
韦述吏官作封疆之封。
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
未知孰是。
系曰。
封干先天中游遨京室。
闾丘寒山拾得睿宗朝人也。
奈何宣师高僧传中闾丘武臣也。
唐初人
闾丘序记三人不言年代使人闷焉。
赐绯乃文资也。
夫如是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
大沩祐公于宪宗朝遇寒山子指其泐潭。
仍逢拾得于国清。
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
封干天台没而京兆出。
寒拾也先天在而元和逢。
为年寿弥长耶。
为隐显不恒耶。
易象有之。
小狐汔济。
其此之谓乎。
僧怀海唐 720 — 81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闽人也。
丱岁离尘。
三学该练。
马祖阐化南康
乃倾心依附。
与西堂智藏
同号入室。
一夕侍祖玩月次。
云。
正恁么时如何。
藏云正好供养。
云正好脩行。
云经入禅归海。
祖一日上堂。
大众云集。
乃捲却礼拜席。
祖便下座。
间它往。
乍归诣祖。
祖于禅床角。
取拂子示之。
云只这个。
更别有在。
祖放拂子旧处云。
你已后将什么为人。
却取拂子。
云只这个更别有。
以拂子挂旧处侍立。
祖振威一喝。
及出世洪之新吴百丈山。
参玄之宾麇至。
沩山祐黄檗运
尤杰出。
谓之曰。
佛法不是小事。
老僧马大师一喝。
直得三日耳聋。
黄檗不觉吐舌。
曰某甲虽不识马祖
要且今日得亲见马祖
云汝已后莫嗣马祖去。
云。
不嗣马祖
云作么不嗣马祖
云丧我儿孙。
云如是如是。
每曰。
吾行大乘法。
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
为轨范耶。
或曰。
瑜伽论璎珞经。
是大乘律。
盍亦从旃。
曰。
吾于大小乘中。
而博约折中之。
务归于善焉尔。
其制谓。
于一寺之中。
为法堂僧堂方丈而已。
法堂所以说法也。
僧堂中。
设长连床。
施椸架。
凡同住者。
不论高下。
咸在挂搭道具于椸架上。
坐长连床。
昼夜不息。
倦则斜枕床唇偃仰。
谓之带刀卧。
使不安于寝寐也。
长老特居方丈。
以示道德之尊。
有力役则行普请法。
以均其劳苦。
天下禅宗便之。
皆循守不敢废至今。
元和九年甲午正月十七日示寂。
寿九十五。
长庆元年
谥大智禅师
塔曰大宝胜轮。
僧上恒中唐 739 — 8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9—815 【介绍】: 唐僧。
临川人
俗姓饶
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
德宗贞元初徙居豫章龙兴寺,与姜公辅颜真卿等友善。
坐坛二十余年,卒于庐山东林寺白居易为作《石塔铭》。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饶氏
临川南城人
志学之年。
从舅氏出家。
日诵佛经。
计千言。
逮壮从南岳大园师得戒。
而听禀虽勤。
惮于远涉。
大历中
请隶景云寺
以便侍养。
亟淹岁序。
脩习无亏。
尤于南山事钞讲贯通畅。
贞元初
徙居预章龙兴寺
庐阜法贞
天台灵祐
荆门法裔。
兴果神凑
建昌慧琎
友善。
相国姜公辅
鲁公颜真卿
杨冯韦丹
四君子游故四分迁善灭罪之说。
所利益者多矣。
坐甘露坛二十许年。
剡浮震旦男女。
获度者。
一万五千馀人。
元和十年
示微疾。
十月己亥
化于庐山东林寺
葬全身于南冈石坟。
住世七十七年。
安居五十五
门人等。
太原白居易石塔铭。
释上恒
姓饶氏
临川南城人也。
童而有知。
志学之年发心舍家。
从母党在空门而求摄受。
教诵佛典日计千言。
壮齿从南岳大圆大师纳戒。
而听涉精苦。
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
请隶于景云寺修习无亏亟淹年序。
南山事钞讲贯尤专。
贞元初徙居豫章龙兴寺
庐阜法真天台灵祐荆门法裔兴果神凑建昌慧琎游也。
埙篪合韵水乳相资。
法付王臣。
故与姜相国公辅颜鲁公真卿杨凭韦丹四君友善。
提振禁防。
故讲四分律。
而迁善灭罪者无央数众。
坐甘露坛二十许年。
十有八会。
救拔群生。
剡浮东震男女得度者一万五千馀人。
元和十年微云乖悆。
十月己亥化于庐山东林寺归全身于南冈石坟。
住世七十七年。
安居五十五
门人等树
太原白居易石塔铭云。
释大安唐 793 — 883年10月22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之陈氏子。
幼年入道。
资质不凡。
元和十二年
登戒品于建州浦城县之凤栖寺灵感坛。
寺始名乾元。
坛名兜率。
受戒时。
天雨桂子。
地生朱草。
刺史元锡上其瑞。
诏改今名。
俄游洪井。
获闻律学之要。
临川石巩山。
慧藏禅师
受半人之记。
北入五台
每裸浴龙池中。
观者惊悚。
自若。
后礼沩山大圆禅师
崔贞孝方廉使豫章
重闻誉。
走疏召之。
咸通十四年
赐号延圣大师
并紫袈裟。
中和二年
法堂之梁。
忽中折。
明年癸卯十月二十二日
坐逝于怡山之方丈。
春秋九十一。
腊六十七。
谥圆智
塔号證真。
释大安
姓陈氏
闽城人也。
幼年入道顿拂尘蒙。
元和十二年建州浦城县乾元寺置兜率坛。
始全戒足。
时天雨子及地生朱草。
刺史元锡手疏其瑞上达冕旒。
遂回御礼。
诏改凤栖寺
号灵感坛焉。
因往洪井路出上元
忽逢一老父曰。
子往南昌必有所得。
及咨参律学夜闻二僧谈论。
遽了三乘之旨。
乃以所习付之同人。
临川见石巩山慧藏禅师
藏之提唱必持弓弩以拟学人。
服拜未兴。
唱曰。
看箭。
神色不挠答对不差。
石巩乃投弩曰。
几年射始中半人也矣。
五台龙池沐浴。
虽久寖涟漪。
殊无奋暴雨雹之怪。
观者惊悚。
后止沩山大圆禅师
复證前闻而为量果也。
时豫章廉使太尉崔贞孝公
则魏公之季父。
深契玄机敦安之道。
飞疏召之。
厥誉愈昌。
咸通十四年
诏宜号延圣大师
赐紫袈裟一副。
中和二年示疾所止法堂。
巨梁中折。
三年癸卯十月二十二日
坐化于怡山丈室。
春秋九十一。
腊六十七。
续诏赠圆智大师
塔号證真。
不尝唾地不处温房。
随化而衣天雨而浴。
咨法弟子慧长。
入关扬安之德。
故有追谥也。
博陵司空相国仰慕前烈。
遂著文颂德。
诗人周朴笃重
时入山致礼焉。
僧慧寂唐 807 — 883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83 俗姓叶韶州浈昌(今广东南雄)人,一说怀化(今广东广州东南)人。
17岁出家。
后嗣沩山灵祐而得禅法,历住沩山达十四五年。
晚住袁州仰山世称仰山和尚
灵祐同创沩仰宗,为禅宗五宗之一,在唐末五代影响颇大。
卒后,于昭宗时赐号通智大师
全唐文》卷八一三有陆希声撰《仰山通智大师塔铭》。
祖堂集》卷一八、《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一有传,诸书存其诗偈5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粤诗·卷一二
释慧寂(八○七 — 八八三)俗姓叶
韶州怀化(今韶关)人。
年九岁,于广州和安寺投不语通禅师出家。
十四岁,父母取归,欲与婚媾。
不从,断手二指,跪致父母前,以明礼佛之志。
父母乃许之。
再诣通禅师处,得披剃,未登具,即游方。
初谒耽源,后参沩山,为南岳下四世,沩山祐禅师法嗣。
袁州仰山,开沩仰宗,世称仰山和尚
唐僖宗中和三年卒,年七十七。
谥智通禅师
南唐释静释筠《祖堂集》卷一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九有传。
偈颂五首。
僧良价唐 807 — 86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人。
幼年出家,从五泄灵默披剃,21岁受具足戒,历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后至湖南醴陵攸县云岩昙晟,受其心印。
宣宗大中末新丰山大行禅法。
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称洞山和尚
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谥悟本禅师
良价倡五位君臣说,得其弟子曹山本寂发挥,创立曹洞宗。
宋高僧》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有传。
良价纂有《大乘经要》1卷。
其语录收入《大正藏》。
良价喜以诗偈阐扬佛理,撰《宝镜三昧歌》、《玄中路》、《新丰吟》、《纲要偈》等。
其语录及《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存其诗偈36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僧庆诸唐 807 — 888
禅师名庆诸
庐陵新淦陈氏子也。
生而神俊。
标致闲暇。
年十三。
独游南昌
西山
往游览忘返。
沙门绍銮与语奇之。
谓人曰。
此儿自奋如此。
他日未易量也。
容纳之。
事之。
十年如一日。
乃剃发。
嵩岳受具。
洛下毗尼之学盛。
睨视讲席。
良久而去。
有劝之者。
不答。
闻湘中有南宗法道。
往造大沩。
祐禅师
席下万指。
愿籍名役作。
勤劳杵臼间甚久。
见之簸处曰。
檀信物不可抛撒。
曰不敢。
俯拾得一粒曰。
此非抛撒者耶。
拟对之。
曰。
勿轻此一粒。
百千粒从此粒生。
曰即如是。
此粒从何生乎。
为大笑。
明日升座曰。
大众米里有虫。
疑终不决。
至道吾智禅师所依止。
问曰。
和尚百年后。
有人问极则事。
如何向伊道。
智唤沙弥
沙弥至。
智曰添净瓶水著。
却问曰。
汝适何所问。
理前语。
智即起去。
于是悟其旨。
时方为二僧。
去隐于浏阳之陶家坊。
人无知者。
有僧自洞山来。
问。
价公比有何言句。
洞山曰。
初秋夏末
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然对之者。
多不契。
曰。
何不道。
出门便是草。
洞山旋闻其语。
惊曰。
浏阳乃有古佛耶。
自是僧多往依之。
乃住成法席。
号霜华山
山去道吾密迩。
智公将化。
为正传。
弃其众从
迎居正寝。
智行必掖。
坐必侍。
智殁时。
众已辐凑如云。
谓众曰。
一代时教。
整理时人手脚。
凡有其由。
皆落在今时。
直至法身非身。
名为极致。
而我辈沙门
全无肯路。
若分即差。
不分即坐著泥水。
但由心意。
妄说见闻。
僧问。
如何是西来意。
曰空中一片石
僧礼拜。
曰会么。
曰不会。
曰。
赖汝不会。
汝若会打破汝头。
坐室中。
僧窗外问。
咫尺之间。
为什么不见师颜。
曰。
我道遍界不曾藏。
僧至雪峰
举似存禅师而曰。
石霜意旨如何。
存公曰。
什么处不是石霜
后传此语至
笑曰。
老汉有什么死急。
不出霜华二十年。
学者刻意。
师慕至堂中。
有不卧。
屹然枯株者。
天下谓之枯木众。
唐僖宗闻其名。
遣使赍赐紫伽梨。
不受。
光启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己亥
安坐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
坐五十有九夏。
葬全身于寺之西北隅
谥普会
塔曰无相。
有得法上首两人。
龙湖闻禅师
九峰乾禅师
僧智闲五代 819 — 914年四月六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青州人
博闻强记,颇有干略,时许为佐时之才。
俄出家,始谒沩山灵祐,继往邓州香严山,依慧忠旧址居之,时称香严和尚
又曾往参洞山良价
卒于后梁时谥袭灯大师
好作诗偈化世,颇传于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青州(今属山东)人。
宗僧侣
博闻强记,颇有干略,亲党许以佐时之才,因劝其力学。
俄尔出家,始谒沩山灵祐,继往邓州香严山,依忠国师遗迹栖止,世称香严和尚
曾一度参洞山良价,旋返香严山。
卒,敕谥袭灯大师
智闲證悟禅理,好以诗偈唱之,著名当时。
生平事迹散见《祖堂集》卷一九、《宋高僧》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等。
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二书收其诗偈30余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青州人
躯干七尺。
读世书。
有材具。
亲党推许之。
俄而出家。
游潭湘。
大圆禅师沩山
日山谓之云。
吾不问汝平生。
于经卷册子上说得底。
且汝于未出胞胎。
未辨东西时。
道将一句来。
吾要识汝。
懵然。
久之进数语陈其所解。
山皆不许。
云却请和尚与某甲说。
山云。
吾说得。
是吾之见。
于汝眼目。
有何所益。
遂归堂。
遍检所集诸方语句。
无一字可以詶对。
叹曰。
画饼不可以疗饥。
因尽焚之。
涕泣辞山而去。
且曰。
此生不学佛法。
已作个长行鬻饭僧。
庶几免于劳役也。
南阳
国师忠公之遗迹。
而憩止焉。
一日芟除草木于茅茨次。
偶掷瓦砾。
击竹作声。
廓然大悟
遽归沐浴焚香。
遥礼山云。
和尚慈悲。
恩逾父母。
当时若与某甲说破。
岂有今日事也。
仍述偈云。
一击忘所知。
更不假脩持。
动容扬古路。
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
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
咸言上上机。
上堂云。
道由自悟。
不在说言。
况乎密密堂堂。
曾无间隔。
不劳心意。
暂借威光。
日用全功。
迷途自背。
参询之士。
如水走下。
郁成丛社。
卒谥袭灯
塔号延福。
释智闲
青州人也。
身裁七尺。
博闻强记有干略。
亲党观其所以。
谓之曰。
汝加力学则他后成佐时之良器也。
俄尔辞亲出俗。
既而慕法心坚。
至南方礼沩山大圆禅师
盛会咸推为俊敏。
沩山一日召对茫然。
将诸方语要一时煨烬曰画饼弗可充饥也。
便望南阳忠国师遗迹而居。
偶芟除草木击瓦砾。
失笑冥有所證抒颂唱之。
由兹盛化。
终后敕谥袭灯大师
塔号廷福焉。
舒州桐城投子山释大同
姓刘氏
舒州怀宁人也。
幼性刚正有老成气度。
因投洛下唐满禅师出俗。
习安般观业垂成遂求华严性海。
复负锡谒翠微山
法会。
伏牛元通激发请益大明祖意。
由是放荡周游还归故土。
投子山结茅茨。
栖泊以求其志。
中和中巢寇荡履京畿天下悖乱。
有贼徒持刃问曰。
住此何为。
对以佛法。
魁渠闻面膜拜。
脱身服装而施之下山。
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加趺坐亡。
春秋九十六。
法腊四十六。
凡居化此山三十馀载云。
僧志勤晚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禅宗僧侣,约生活于晚唐
沩山灵祐
因居福州灵云院,世称灵云和尚
祖堂集》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皆有传。
上二书录存志勤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道隆
婺州僧道隆
云游诸方寓江州能仁寺
所为不常。
但呼为风和尚
绍兴元年行化抵瑞昌投宿天花寺。
夜有男子垂泣言。
弟子不幸在生前广造恶业现堕牛身。
尾生于头上形模丑异。
愿师慈悲为我忏悔令脱此苦。
明日至若山汤氏家。
一门男女悉出作礼。
启告曰。
前日牛产犊甚怪。
尾出头上。
恐于寒家灾。
愿和尚畅此因缘以洗宿咎。
须臾驱牛前来。
掉头摇尾若乞怜状。
咄曰。
汝昔者作业兹日难逃。
虽受此形本性何异。
岂不闻沩山和尚示众言。
中有响句里藏机。
汝若于斯会得。
便见灵光动耀照彻十方佛与众生本同一体。
其或未然当为说偈。
牛受记毕随归寺。
观者以千数。
牛见人俛而不食如羞𧹞态。
除夕忽殂。
梦来谢。
遂领众然炬爇之。
释轼北宋
字空印
得法于吴江法真
天衣怀四世孙也。
说法于庐山之下。
学者归之如云。
沩山密印禅寺
大圆祐祖开法之地。
为南国精蓝之冠。
崇宁三年厄于火。
一夕而烬。
寺规模宏大。
潭帅曾公孝蕴
谋于众。
以为非名世大知识。
福慧具足者。
不能肩此。
师其人乎。
于是。
尽礼迎致之。
师亦慨然以兴复为己任。
广其基构而增修之。
使其壮丽称山雄深。
铸万斤铜钟。
涂以黄金。
立大法宝藏殿。
藏诸佛菩萨之言。
明年
增广善法堂之后。
为雨花堂。
含风而虚明。
吐月而宏深。
自两廊之左。
绕以复屋。
立库院。
建堂司。
大修僧堂。
曰。
增者人天之福田。
佛祖之因地。
人所见者也。
嚝野深山。
圣道场地。
阿罗汉所住持。
人所不能见。
既以广延其所见。
则所不见者。
敢不敬乎。
又刻五百尊者之像。
阁而供事之。
明年
得异木于绝壑。
大合抱。
长倍寻。
断而为三。
刻净土佛菩萨之像。
极其妙丽。
殿于天供厨之南。
又特建阁于寝室之前。
奉安神宗皇帝所赐御书。
阁成而东南倾。
师默计曰。
增万牛莫能挽。
天章神翰之所在。
山君水王之所宜。
谨藏而卫护之。
今职弗修。
神羞也。
言卒。
而风雨挟屋。
山岳撼动。
俄而阁正。
万人权呼。
明年
重修大三门
师楚国公
为填其额。
却望形胜。
众峰来朝。
有台自献其前。
宝积灵牙舍利。
葬台之中。
而建塔其上。
千尺九层。
荡摩云烟。
诸方皆建普同塔。
与僧坊相望。
远不过一牛鸣地。
沩山
拘阴阳之说。
谓近寺不宜为葬地。
自开山迄今三百年。
建塔于回心桥之南。
其去寺十里。
主者以远故。
或不能亲临。
师曰。
事无大小。
而断于理。
从违不可苟也。
僧火化。
众俱临。
先圣令不可违也。
祸福之来。
以智避就之。
不可从也。
遂建普同塔。
于寺之西。
而屋其上。
又修大圆祖塔。
而峙立两亭。
以覆古今碑刻。
圣溪庄垄亩。
为比邻所吞。
数世且百年。
莫敢谁何。
师曰。
不直而归是陷人。
入泥犁遣掌事执券證。
诸官竟还二百亩。
玉泉住持僧。
死于龙牙山
山中人不容其葬。
弟子抱骨石涕。
师哀之。
使于沩山择地建冢塔。
丛林义之。
师之潜行密用之懿。
时时见于与夺。
然皆本于仁我。
道俗化其德。
政和六年
敕补住镇军之焦山
师雅意不欲东。
解住持事。
力辞之。
归庵鸾溪之上。
俄诏听还之沩山
自其始至终而还。
八年之间。
百废具兴。
非乘愿力。
何以臻此。
雪窦天衣之道。
至师大振。
丛林归心焉。
兴修。
盖其游戏也。
释道琛南宋 1086 — 1153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道琛,赐号“圆辩”。
姓彭氏,乐清人也。
母梦紫气萦身而生,年十八具戒,初学律仪,未几,去从息庵法明,微言妙旨,一闻便领。
后至南湖依圆照,既归乡,出主广济,十二年迁广慈。
宋建炎三年,车驾幸永嘉,有旨以林灵素故居为资福院丞相吕颐浩应诏
尝以僧伽黎质米于市,夜见流光煜煜,旦即奉还。
山居无水,指工凿井,得古砖,有天康字,泉涌其下。
尝专修念佛三昧,忽感悟曰:“唯心净土,一而已矣。
良以弥陀悟我心之宝刹,我心具弥陀之邦。
虽远而近,不逾一念。
虽近而远,过十万亿。
譬如青天皓月,影临万水,水不上升,月不下降,水月一际,自然照映。
”偶于定中见一老宿,顾谓之曰:“吾四明也。
”便惊,喜作礼曰:“于一家习气法相,未能通达,乞垂指教。
”尊者首肯之。
及觉,心地豁然,自是言教观者皆禀为正则。
宋绍兴十二年,圆照退老,举以代,寺经虏寇焚荡之馀,诚心感格,施者自归。
岁月之间,栋宇悉备。
因行法华三昧,感生异光,慧辩益弘。
郡大旱,请祷雨,以时政苛猛为言,守大感寤,出囚徒数百人,是夕大雨。
有久病,为说法施食,病多愈。
与雪窦大圆禅师道交最深。
尝为说经王义及六即,联翩三日,一语不重。
绍兴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众讽经,昼夜不绝。
众闻异香盈室,乃沐浴更衣,书偈曰:“唯心净土,本无迷悟。
一念不生,即入初住。
”令讽《安乐行》,未终,嗒然坐亡。
留龛弥月,颜体如生。
葬于崇法塔侧。
释智策南宋 1117 — 1192
释智策号涂毒
天台陈氏子也。
生而聪敏卓迈群儿。
不乐世华潜思寥廓。
幼依护国楚光落发。
授以僧仪。
一钵萧然研穷三藏。
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
次往明州万寿大圆禅师
问甚处来。
天台
圆曰。
曾见智者么。
曰即今亦不少圆曰。
因甚在汝脚跟下。
曰当面蹉过。
圆曰。
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
一日辞圆门送之拊其背曰。
宝所在近。
此城非实。
敬诺。
欲往豫章典牛游和尚
道由云居。
风因雪塞路无客进履。
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
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曰。
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云居闻板声来。
曰。
是甚么。
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曰。
向上事未在。
曰东家暗坐西家斯骂。
曰。
崭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后奉旨住双径。
大弘典牛之道。
四方学者鳞布猬集。
将示寂时为文以祭。
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
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
四大既分飞。
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
万里转光辉。
泊然而逝。
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字涂毒天台陈氏子。
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
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
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
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
”曰:“天台
”圆曰:“曾见智者么?
”曰:“即今亦不少。
”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
”曰:“当面蹉过。
”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
”一日,辞圆出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
敬诺。
欲往豫章典牛游,道由云居,因风雪塞涂,无客进履。
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
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曰:“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云居闻板声来。
曰:“是甚么?
”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曰:“向上事未在。
”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
曰:“崭然起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后住双径,大宏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
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
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
”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僧斯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字悦支号庾山
初度于海盐慈会寺,后隐灵祐道林庵。
工诗。
有《幻华集》。
斯学字悦支号庾山海盐慈会寺僧。
好行脚,南陟台雁,北至岱岳
嘉则少君纬真百谷诸公游,筑庵于灵祐
有《幻华集》。
姚叔祥称其肆力三唐,句高前哲。
嘉则赠诗曰:“古寺云林深复深,秦山秦水足高吟。
行人问是何僧住,彷佛当年支道林。”
释雪庭明 1456 — ?
请益 僧问云门。
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
门云须弥山。
幸遇此僧。
当机不荐。
蹉过云门。
直至于今拦街塞巷无存放处。
僧若也下得一语。
道某甲这里安放不得。
请和尚掇过一边。
非唯自己千古之下作个自在快活閒人。
抑且拶得云门忙手忙脚。
撒了收不得。
收了撒不得。
岂不丈夫。
然虽幻寄与么。
也是劳神不少。
且道还有安放处也无。
自代云。
看取云门道底。
古潭清典座等。
各为旷大劫来一段真光。
埋没于业识茫茫。
念起念灭。
黑闇深坑。
欲求提挈。
且此事如人淩万仞悬崖。
须要亲能撒手始得。
又不见道。
不是一番寒彻骨。
争得梅花喷鼻香。
其或不然。
又劳幻寄将冰清玉润白藕池中。
拖泥带水。
栽个业种子去也。
履今向去。
但只时中一贫如洗。
赤洒洒看个父母未生以前邢个是我本来面目。
吽。
及尽今时一念。
从始至终。
务要历然讨个分晓。
不可向轻安省力处纯熟现前以当消遣时光。
决定向这父母未生已前邢个是我本来面目话头上。
不管得力不得力。
昏散不昏散。
密密提撕去。
看他疑情顿发。
如烈𦦨光中忽掷茎片雪。
欲觅来去之踪了不可得。
正当恁么时。
设起一念觉照之心亦复如是。
那时摸著娘生鼻孔。
始信云门道不起一念须弥山。
磕破虚空脑盖。
筑折混沌眉毛。
争怪得幻寄道某甲这里无安放处。
珍重勉之。
拈古 沩山灵祐禅师侍立百丈次。
丈问谁。
云某甲。
丈云。
汝拨炉中有火否。
师拨之曰无火。
丈躬起深拨。
得少火。
举以示之曰。
汝道无。
这个聻。
师由是发悟礼谢。
陈其所解。
师拈云。
家贫家富。
父子方知。
花落花开。
春风不顾。
应时应节则是。
未免傍观者哂。
呵呵。
老不歇心。
少不努力。
行实 师自谓吾生幻寄浙省仁和
父讳徵。
母徐氏。
兄弟三人。
吾最后。
景泰丙子年生。
毁齿丧父。
患痘风。
双目短视羞明。
抱疾弗瘳。
梦中感金神教使出家。
母兄不允。
姑随善友逐邪师苟延岁月。
至年十五。
虽克勤昼夜体究孜孜。
唯益邪解。
成化癸巳间。
四川休休翁寓郡城仙林寺
以礼参请。
一见契合。
始得出家。
受持无字公案。
十七剃染。
随侍黄梅
心切太过滞沈寂之境。
座元勉以看教。
因阅楞严。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有疑。
成化乙巳
常州江阴乾明寺
忽睹万佛国金碧峥嵘于眉宇间。
会得毛端现刹之句。
始知幻寄两间。
如梦如旅。
明年
因咏黄鹂。
忽逢作者云。
此句法未得意在言外之趣。
由此茅塞泮然。
信口道云。
多情自信惜春光。
飞入园林锦绣乡。
记得小窗惊我梦。
满庭红杏带斜阳。
遂和永明山居律诗。
弘治戊申除夕
忽闻钟声。
数年行履处于此活脱。
信口道。
圆响心非闻
大千同一照。
抹过上头关。
更不存玄妙。
乙卯
休休翁湖南净寺
予复依附。
日逐询究。
乃蒙印可。
夫幻即寄之踪。
寄乃幻之迹。
幻起寄亡。
全寄是幻。
幻逐寄生。
全幻是寄。
翳目生华。
山河大地。
华翳不生。
空真实际。
幻之寄之。
诚哉儿戏。
释元来明 1575 — ?
无异禅师者。
名元来
庐州舒城人也。
姓沙氏
胎乳绝荤。
耳目不涉尘垢。
年十六。
石头城听法华。
自信佛法。
不从人得。
乃礼五台静庵沙门
著垢衣。
五年精核教观。
振锡南还。
上峨峰。
无明经公
自负人无我。
及辄辞行。
经公敛目危坐而已。
师不测。
竟去入
白云峰
阅古尊宿语。
忽有所得。
再谒经公
陈其见处。
公曰。
蚁子解寻腥处走。
苍蝇偏向臭边飞。
是君边事。
臣边事。
对曰。
臣边事。
曰。
大有人笑你在。
师愕然曰。
到者里。
因甚不是。
公曰。
此不是。
彼皆然。
师乃倾心哀请。
公惟敛目。
师益不测。
一日闻泥神倒地声。
不觉踊跃。
呈偈于公。
公仍敛目。
命以宗乘堂别居之。
居年馀。
每呈偈颂。
公敛目如前。
师因感泣。
以为依公决择。
不蒙指示。
岁序推迁。
何了日耶。
偶登厕。
睹上树人。
乃明大旨。
叹曰。
今日方知。
师不我欺也。
万历壬寅
师年二十有八。
出住博山
而持重端严。
笃行古德之风。
入其门者。
心容俱肃。
寻应闽之董岩。
鼓山大仰。
复还博山
参徒大集。
是时。
经公已迁寿昌
子道价。
喧腾宇内。
僧问如何是功。
曰。
一人同一
如何共功。
曰。
力士舁杖鼓。
如何是功功。
曰。
猢孙上露柱。
曰。
不得敲唱双举。
请示正中妙叶。
曰。
高底云绕树。
远近鸟衔花。
如何是君。
曰。
水有筋山有骨。
如何是臣。
曰。
鹡鸰鸟鸣似哭。
如何是君视臣。
曰。
千年老树挂枯藤
如何是臣视君。
曰。
楼头画鼓正三更。
如何是君臣道合。
曰。
金阙凤衔丹诏去。
边陲人唱凯歌归。
僧作礼。
曰。
君位中事作么生。
对曰。
虚突兀。
师复打。
时。
慧台镜禅师
早得旨于经公
翛翛瓢笠。
剥啄诸方。
诸方以矮师叔类之。
过访于师。
适师升座。
镜出震威一喝曰。
百丈闻喝。
三日耳聋。
且道。
是那三日
曰。
秋风多带杀。
秋露愈加寒。
镜拂袖归众。
师便下座。
镜后隐于武夷石屏岩。
相随者。
樵汲数辈。
禅衲寻风求之。
镜悉指归博山
崇祯二年
魏国公徐弘基。
请师说法南京天界。
使符三至。
师始一出。
象龙沸集。
大廓曹洞宗风。
上堂曰。
达磨大师
航海而来。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虽则门庭万仞。
壁立千层。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乃至六代传衣。
五宗竞出。
运无碍轮。
化无缘众。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沩山大师
敲唱同行。
暗机圆合。
倾瓶以辨超方
而彰妙用。
秖演一心法。
更无馀事。
门大师
箭锋相拄。
函盖乾坤。
扬眉落臼。
顾盼犹迟。
如流云翔鹤。
湛水晴空。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眼大师
拈现前石。
塞虚空口。
一切处现成六根互用。
六用齐施。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临济大师
一语中。
三玄
一玄中。
具三要。
驱耕夫牛。
夺饥人食。
电光石火。
开眼犹迷。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洞山大师
混不得类不齐。
立宝镜三昧。
炤学人肺肝。
分五湖玉石。
雪盛银碗。
月炤金沙。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乃至博山
今日远承诸祖慈荫。
循规蹈矩。
借路还家。
驾轻就熟。
秖演一心之法。
更无馀事。
诸昆仲含灵。
具此一心之法。
学人学此一心之法。
三世诸佛。
历代祖师。
示此一心之法。
故楞伽云。
佛语心为宗。
诸昆仲。
那个台无月。
谁家树不
卓柱杖下座。
师毅辞还山。
倾都遮留。
篮舆不得。
前乃宵迈。
缁素追攀。
望江而立。
徐公岁序存问不间也。
师既大弘洞宗。
常随侍者
万馀指。
如临一人。
僧问。
如何是不声色堕。
曰。
断桥分野水。
如何是类堕。
曰。
孤棹举平原
如何是尊贵堕。
曰。
裂破几层清世界。
倒骑玉象趁麒麟。
银碗盛雪。
明月藏鹭。
意旨如何。
曰。
露骨瘦上环紫雾。
塞流小涧长青苔。
开化三十载
未易肯诺。
或请入草求人
广绍先泽。
师太息曰。
吾宗。
贵得真脉。
妙叶玄机。
苟不然仍瓦解耳。
吾何忍哉。
语毕泣下。
自后遂不上堂。
示疾于崇禛庚午之秋
首座问曰。
和尚尊体如何。
曰。
尽有些子受用。
訚曰。
还有不病者么。
曰。
热大作么。
訚曰。
去来自繇。
请道一句。
师书历历分明四字。
跏趺而寂。
塔于博山
坐三十九
其年仅五十六也。
赞曰。
投子世大阳之代。
须凭秀圆通协而成之。
其道始著。
真歇禀丹霞之嗣。
还借炤长芦荐而褒之。
此话方行。
博山父子。
远绍少室之宗。
不叨馀力。
大衍新丰之调。
本自天。
然其说法。
则横空凤舞。
激扬则掷地金声。
至其慎重真脉。
常自下涕。
语云。
猛虎生儿。
势不能食牛者。
辄癈之。
博山之山之谓与。
释正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正明字养拙姓常氏,蒲版人。
生秉异姿,澹怀世网。
年踰志学,独怀幽趣。
初夏日没,仰见青天,忽焉叹曰:“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
”誓心舍去。
年二十,落发于南海普陀,参学金粟黄檗
不事文学,唯以苦行,磨砺性情。
一日,见僧读万峰语录,以万法归一,恍然大悟。
后嗣法五峰,每当入室,如破桶底,入灭烛光,种种密印,皆悟后事。
尝云:“迷因悟有,悟以迷生,迷悟两忘,圣凡路绝。
“又曰:“入得三界,混于常流,识得个事,无处停留。
”又曰:“有耳不闻,有口不说,历代祖师,亡锋结舌。
”五峰偕之西来,付以沩山
结茅为庐,蓻以食,挥麈论道,宗风渐开,四方之士云集响应。
主沩十馀载,尝与百人俱,顿成丛林,每藉草参禅,就䦆说法,灵祐之统,赖以不坠。
顺治己丑春,知世缘将尽,留僧伽黎属门人慧山,栩然入化,塔于沩山前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