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神皓”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僧寒山
寒山子者。
世谓为贫子。
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
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暗二岩
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
以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
寺僧令知食堂。
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
断巨为筒。
投藏于内。
寒山子来即负而去。
或廊下徐行。
或时叫噪凌人。
或望空曼骂。
寺僧不耐以杖逼逐。
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
以桦皮为冠。
曳大木屐。
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
闾丘入寺访问寒山
沙门道翘对曰。
此人狂病。
本居寒岩间。
好吟词偈言语不常。
或臧或否终不可知。
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
相聚言说不可详悉。
寺僧见太守拜之。
惊曰。
大官何礼风狂夫耶。
二人连臂笑傲出寺。
闾丘复往寒岩谒问。
并送衣裳药物。
而高声倡言曰。
贼我贼退。
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
复曰。
报汝诸人各各努力。
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
乃令僧道翘寻共遗物。
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
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二百馀首。
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
曹山寂禅师注解。
谓之对寒山子诗。
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
至有庭际何所有。
白云抱幽石句。
历然雅体。
今岩下有石亭亭而立。
号幽石焉
寒山子者。
世谓为贫子。
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
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暗二岩
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
以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
寺僧令知食堂。
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
断巨为筒。
投藏于内。
寒山子来即负而去。
或廊下徐行。
或时叫噪凌人。
或望空曼骂。
寺僧不耐以杖逼逐。
翻身抚掌呵呵徐退。
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
以桦皮为冠。
曳大木屐。
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
闾丘入寺放问寒山
沙门道翘对曰。
此人狂病。
本居寒岩间。
好吟词偈言语不常。
或臧或否终不可知。
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
相聚言说不可详悉。
寺僧见太守拜之。
惊曰。
大官何礼风狂夫耶。
二人连臂笑傲出寺。
闾丘复往寒岩谒问。
并送衣裳药物。
而高声倡言曰。
贼我贼退。
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
复曰。
报汝诸人各各努力。
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
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
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
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二百馀首。
编成一集。
人多讽诵。
至有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之句云。
僧隐峰中唐
释隐峰
俗姓邓氏
建州邵武人也。
稚岁憨狂不侚父母之命。
出家纳法后往观方。
池阳南泉禅师令取澡罐。
提举相应为愿公所许焉。
终认嗣马禅师耳。
元和中言游五台山
路出淮西
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
曰。
我去解其杀戮。
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
介两军阵过。
战士各观僧飞腾。
不觉抽戈匣刃焉。
既而游遍灵迹。
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
亭亭然其直如植。
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
屹定如山并力不动。
远近瞻睹惊叹希奇。
有妹为尼。
五台瞋目咄之曰。
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
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
妹虽骨肉岂敢携贰。
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仆。
遂荼毗之收舍利入塔。
号邓隐峰
遗一颂云。
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
任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
僵尸累足于事一同。
立逝坐亡为修三昧。
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
逆恒理以难知谅。
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
振古一人。
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
如幻之功善权大矣。
或曰。
淮西之役唐书胡弗载隐峰飞锡解阵邪。
通曰。
小说所传或得其实。
是故春秋一经。
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汉州开化寺释亡名
先因入寺见瑞应交现。
遂誓舍身剋苦为期。
忽于殿中焚香次。
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
有菩萨乘五色云。
下庭中曰。
汝极坚至必当得道。
吾求證汝。
亡名叩头礼拜。
斯须不见。
寺僧至云。
学院内皆变琉璃色。
叹嗟不已。
其僧复勤节行焉。
邓州僧亡名
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间。
日食二雉鸠。
僧俗共非之。
老僧终无避回。
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
分其二足与之食。
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
一则能行。
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二足复全。
僧实不食此禽。
自尔众人崇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
有叹之曰。
青城山阇黎饮酒啖肴。
然后吐出鸡羊肉。
皆化作本形。
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释隐峰
俗姓邓氏
建州邵武人也。
稚岁憨狂不徇父母之命。
出家纳法。
元和中言游五台山
路出淮西
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
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
曰。
我去解其杀戮。
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
介两军阵过。
战士各观僧飞腾。
不觉抽戈匣刃焉。
既而游遍灵迹。
忽于金刚窟前倒立而死。
亭亭然其直如植。
时议灵穴之前当舁就爇。
屹定如山并力不动。
远近瞻睹惊叹希奇。
有妹为尼。
五台嗔目咄之曰。
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
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
妹虽骨肉岂敢携贰。
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倒。
遂茶毗之收舍利入塔。
号邓隐峰
遗一颂云。
独弦琴子为君弹。
松柏长青不怯寒。
金矿相和性自别。
任向君前试取看。
僧普化晚唐
释普化
不知何许人也。
秉性殊常且多真率。
作为简放言语不拘。
躬事盘山积禅师
密密指教深入堂奥。
诫令保任。
而发狂悖。
尝与临济玄公相见。
乃对之以之驴鸣。
旁侍无不哂笑。
直时歌舞或即悲号。
人或接之。
千变万态略无恒度
一日。
擎挟棺木。
巡街徇户告辞云。
普化明日死去。
时视之知不可訾。
人相率随送出城东门。
而扬言曰。
今日葬不合青乌。
经二日出南门。
人亦随送。
又曰。
明日方吉如是西门北门出而还返。
人烦意怠。
一旦坐于郊野如入禅定焉。
禅宗有著述者。
以其发言先觉。
普化为散圣科目中。
言非正员也矣。
释德元清 ? — 1760年九月十五日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德元字在瞻号耐亭姓丁氏吴兴人
生而端静,风采不凡,总角即礼庞山妙智寺西岚禅宿为驱乌。
入塾肄艺,仿书属句,恒度越馀子,一时名流为之刮目。
年二十受具于觉海寺,归而严净毗尼,暇则游神典籍,杜门宴寂,即有叩户者,枢不为转也。
既而憬悟文字非究竟法,大事不可不明,乃杖笠出游,参巨涛于云林,一见器之,留侍巾瓶,妙密钳椎,精求累载,将有所得,及闻万法归一语,恍然契悟,遂获印可。
乾隆庚午,出主华亭船子道场,学徒辐凑,檀护归
乃于随机化物之馀,复营土木,鼎新殿宇,西林旧面,忽焉改观。
唱导三载,几欲化成,会巨涛浸倦,寄声𧦝助,遄返鹫峰,过雁流云,曾无系恋。
乾隆十八年,继主法席,纯庙南巡,翩然戾止。
德元仰承天问,答语雍容,上协皇情,宠锡紫衣及香金,诸方荣之。
无何,维摩善病,欲息劳肩。
因谢院事,唯以泉声林影,时助吟咏,以永禅悦。
虽有诗稿语录,多未付梓。
寂于乾隆庚辰九月十五日,塔天圣院左莲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