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宋桓公 | — | 国君姓名:辟兵《纪年》名璧兵。前362年-前356年左右 |
维基
【生卒】:?—前356
【介绍】:
宋桓公(?—前356年),原名辟兵(也作辟兵或辟),宋休公之子。为了与前代的宋桓公御说分别,又作宋后桓公。前356年与鲁共公、卫成侯、韩昭釐侯朝梁文惠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事武侯、惠王,为相。惠王八年,曾率军战胜韩、赵联军,虏赵将乐祚。惠王赏田百万,痤辞谢,归功于其所率之兵受吴起馀教及部下巴宁、爨襄之力。后痤病将死,惠王问以国事,痤荐中庶子公孙鞅(商鞅),王不听。痤劝王如不用鞅,必杀之。王又不听,鞅遂入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惠王将。惠王九年,韩将侵秦,蜀又乱,孰先伐未决。错与秦相张仪论争于王前。王从错言,命错先伐蜀。蜀灭,守蜀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曾与齐人孙膑同学兵法而不如膑。后为魏惠王之将,诳膑至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后膑因得齐使者之助回国,为齐威王师。魏惠王廿八年,魏攻韩,齐救韩,用孙膑计,直攻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涓兼程追击,涓在马陵中伏大败,自刭而死。《孙膑兵法·擒庞涓》说涓在桂陵之战被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魏惠王太子。惠王三十年任上将军与庞涓兴师迎击齐师,败于马陵,为齐所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前370—约前310
【介绍】:
战国时宋国人。尝为魏惠王相。主张联合齐楚消弭战乱,为“合纵”策略之组织者。后受张仪排斥,一度游于楚、宋。善辩,与庄周友善。庄周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为名辩学派“合同异”论之代表人物,持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又富于自然科学知识,答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时,“不辞而应,不虑而对”。有《惠子》,已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失名。威王时名大夫。守国之南境,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威王于魏惠王前美之为齐国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魏惠王子。魏惠王二十九年,齐魏马陵之战,魏军败,太子申被虏。三十一年,魏惠王更立赫为太子。惠王卒,子襄王立。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齐威王 | 前356年—前320年 | 国君姓名:田因齐。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20
【介绍】:
即田因齐,一作田婴齐。战国时齐国国君。桓公子。即位初九年,委政卿大夫,诸侯互伐,国人不治。后致力修政整军,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继其父在临淄稷下设立学宫,招纳各国学者,议论政治,选拔人才,国力日益富强。威王十六年,大败魏军于桂陵,俘太子申,杀庞涓。二十三年,会魏惠王于徐州,相尊为王。在位三十七年。谥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曾游说魏惠王赏有功而诛有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魏国人。辩士。魏太子鸣为质于齐,魏惠王欲见太子。仓请王称疾,以王病为由求齐释太子归,否则公子高在楚,楚将纳而立之,是齐抱空质而行不义。惠王乃诈病,太子得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齐人赘婿。学问渊博,多辩。齐威王于稷下招徕学者,被任为大夫。时百官荒乱,乃以隐语屡谏威王及相邹忌,改革内政。后楚攻齐急,使至赵求救,说赵王,得兵十万,楚军乃罢退。后至魏,魏惠王欲任之卿相,辞不受而去。
全上古三代文·卷八
髡,齐人,梁惠王欲以卿相待之,谢去。齐以为列大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楚怀王宠姬。初,魏王遗美人于怀王,袖善待之以示无妒。阴教美人见王时以手掩鼻。王问之于袖,袖以“恶王之臭”对,王乃劓美人鼻,宠袖。后王欲张仪求美女,袖恐,乃贿仪多金。仪以“遍行天下,未尝见有如此之美者”对,而作罢。后张仪拘于楚,将被杀,仪贿袖,袖为之请,乃释仪归。一说即南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齐国人。齐威王曾在魏惠王前称其为齐国之宝,若使其守徐州,则燕、赵两国邻近之民必敬畏之。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魏襄王 | 前318年—前296年 | 领袖姓名:魏嗣。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296
【介绍】:
战国时魏国国君,名嗣。惠王子。秦屡侵魏,魏屡败。初以河西地予秦,后上郡地尽入于秦。在位十六年。
释常觉。姓李氏。陈留人也。肇为鞠子气调绝奇。入乡校中讽读经籍。群童咸出其下。洎登弱冠往庐山游二林陟五老。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梁乾化二年蒙去饰披缁矣。明年于东林甘露戒坛纳解脱木叉。厥后修身践言。虽三藏俱留于意表。而以心学为究尽之务。复入五台山礼妙吉灵迹。迨后唐天成三载。始于东京丽景门之右树小禅坊。敕额为普净焉。而逐月三八日设阖京僧浴。其或香汤汲注。樵蒸失供觉必令撤小屋抽榱桷而助爨焉。有公王仰重表荐紫衣。坚拒弗受。汲汲以利行济物为己任耳。开宝四年十二月三日。遘疾。轻安无挠。十一日告众右胁而化。享年七十六。僧腊五十六。茶毗收舍利五色磊落无算。尝居京邑屡登斯院。览北海陶尚书谷为湘东张仲荀序诗赠觉而云。起后唐天成至汉乾祐。每黑白月三取八日浴京大众。累岁费钱可一百三十六万数。计缗千万矣。虽檀施共成。实觉公化导之力也。嘻大火之下陈留古封。周秦已来战伐之国。人物众而土风尚利。舟车会而货殖惟错。昔梁惠王贤诸侯也。尝谓孟轲曰。何以利吾国。是知礼让之化不胜于好利之心明矣。且梁去鲁千里而近。道犹不同。矧十万八千里乎。梁王孟子同世之人也。心或有异。况瞿昙上人乎。彼孟氏属斯文未丧。不能扬素王之道。今上人当去圣逾远。卒能行法王之教。苟非三业内净六尘外清以至公之行化于人。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陶重叙曰。自灵山覆篑法海堙流。玉毫晦而微言绝。金杖折而异端作。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我都亡。麻麦一斋自同禅悦。炎凉一纳仅蔽枯形。前后王臣。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以紫染方袍者。皆确而拒之。云云。张仲荀赠觉钵盂拄杖草屦。各用五言为章刊于小碣。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
王惠王公锡子,康王孙,太祖来孙。自号宾竹道人。弘治元年以镇安王袭封,十一年薨。有《经进小鸣稿》十卷。
(《四库总目》:诚泳诗,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场。如《秋夜》诗云:「霁月满窗明似昼,梧桐如雨下空庭。」又云:「空庭久坐不成寐,明月满阶砧杵声。」又《山行》诗云:「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皆风骨戌削,往往有晚唐格意。尔时馆阁之中,转无此清音矣。
《列朝诗集》:王年十岁,康王妃陈教以小学,日记唐诗一章。惠王闻吴人汤潜,名能诗,请为教授,传声律之学。嗣位,日赋一诗,积三十年。王醇雅有简押,博通群书,布衣蔬食,延揽文儒,竟日谈论不倦。护仪子弟得入黉宫,自王始也。诗曰《宾竹小鸣集》。嘉靖元年,王孙定王惟焯表上之,诏送史馆。
田按:秦简王诗色丽音婉,不傀日课一诗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