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释元净北宋 1011 — 1091
元净
字无象
杭州于潜徐氏子。
生而左肩肉起。
如袈裟绦。
八十一日乃没。
十岁出家。
十八就学于慈云
不数年而齿高第。
嗣谒明智。
尝于讲次。
闻法感悟。
泣下如雨。
代述。
十五年。
杭守吕溱
请住大悲阁
赐紫辨才之号。
嘉祐中
中翰沈遘抚杭。
以上竺宜讲宣奉师居之。
学徒大集。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熙宁三年
杭守祖无择
坐狱于𭬥李。
师以铸钟例被追辩。
既而得释还山。
又有利山门。
施资之厚者。
倚权以夺之。
众亦随散。
逾年其人以败。
闻朝廷复𢌿师。
众复集。
赵清献公
与师为方外友。
为之赞曰。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重辉。
未几。
谢居南山之龙井。
其后间一出。
南屏灵山祖场。
俯就众诚耳。
皆坐席未暖而还。
元祐四年
东坡治杭。
尝问师曰。
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
师曰。
沙门多密行。
非可尽识。
坡子迨生四岁。
不能行。
请师落发。
摩顶数日即善步。
嘉兴陶彖有子。
得魅疾。
师适至秀。
彖袖香虔请。
因杖策随至其家。
儿病方剧。
师趺坐。
引而问曰。
汝居何地。
而来至此。
答曰。
会稽之东。
卞山之阳。
是吾之宅。
古木苍苍。
曰。
汝姓谁氏。
答曰。
王山上无人处。
几度临风学舞腰。
曰。
汝柳姓乎。
乃冁然而笑。
师良久呵曰。
汝无始以来。
迷己逐物。
为物所转。
溺于淫邪。
流浪千劫。
不自解脱。
入魔趣中。
横生灾害。
延及无辜。
汝今当知魔即非魔。
魔即法界。
我今为汝。
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
汝当谛听。
痛自悔恨。
讼既往过愆。
返本来清净。
示讫。
遂号泣不复有云。
自是儿帖然。
凡人病患魔祟。
师咒水洒之。
无不立愈。
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
将示寂。
乃入方圆庵宴坐。
谢宾客止言语饮食。
至七日。
出偈告众。
即右胁吉祥卧。
奄然而逝。
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寿八十一。
适符绦没之数。
塔于本山。
东坡
子由为之铭。
师讲说不间昼夜。
尝曰。
鬼神。
威德不具者。
昼不得至。
夜中人静。
庶几能听。
焚指供佛。
左三右二。
有欲效之者。
师止之曰。
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
未尝须臾废。
或祷大士求放光。
光随现。
沙门熙仲对食。
视师眉间有光。
遽起揽之。
得舍利数粒。
后人常于师卧处得之。
有李生辩而无行。
欲从师出家。
东坡为之请。
未言其名。
力拒不许。
若先知然。
秀州狂僧号回头。
以左道惑众。
宣言欲建大塔。
为吴人植福。
施者云委。
以师不可欺。
惮于入杭。
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
师答曰。
承以建塔净财欲饭僧。
教有明文。
不许互用。
狂人大惭。
而止。
僧海月北宋 1014 — 1073
师名慧辨
字讷翁
华亭富氏子。
受业普照。
天竺韶及浮石矩传天台教观。
韶将老。
命师代讲。
章安以金篦击其口曰。
汝勤于诲人。
当得智。
久之。
率继其席。
嘉祐中
翰林沈公遘帅郡。
以严为理。
察师道行。
独异之。
俾涖僧职。
迁都僧正
东坡时为通守
尝与师为方外之游。
讲授二十五年。
往来常千人。
无何。
归隐草堂。
六事随身而已。
熙宁六年冬
旦起盥濯别众而化。
遗戒须待东坡至方可合棺。
四日坡始抵山中。
见其趺坐如生。
顶尚温煖。
作三绝哭之。
师没二十一年。
东坡追序其事云。
余去杭。
梦至西湖上。
有大殿。
榜曰弥勒下生。
故人海月师之流皆行道其间。
乃作赞辞。
颍滨铭其塔。
赞曰。
沧海孤月  生于云间  飞轮竺岭  万象光寒 知之者谁  眉山老仙  有如不信  铭赞皎然
韩震北宋
全宋文·卷一○二九
韩震字静翁陵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
庆历中进士,历秘书丞太常博士都官郎中,终朝议大夫
沈遘西溪》卷四《秘书丞韩震太常博士制》,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卷上。
席平北宋
全宋文·卷九三八
席平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庆历二年都官员外郎侍御史,以失职不才,出知润州
皇祐初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改河北提点刑狱
三年,又以职业不修,降知棣州
嘉祐中历官太常少卿光禄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一七○,《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五五,沈遘西溪》卷四。
李中祐北宋
全宋文·卷六六二
李中祐并州盂县(今山西盂县)人,允则子。
庆历七年内殿崇班契丹正旦副使
累迁礼宾使六宅使
皇祐中并州
治平二年,以皇城使嘉州刺史定州路总管三年雄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一、二○五,《宋会要辑稿》兵二八之二,沈遘西溪》卷四《礼宾使李中祐六宅使制》。
沈括北宋 1031 — 10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95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存中
沈遘从弟。
仁宗嘉祐八年进士
神宗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
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仪器,招卫朴造《奉元历》。
知制诰,兼通进银台司
熙宁八年出使辽国,力斥辽夺地之谋,途中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
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主免下户役钱,被劾出知宣州
后知延州加强对西夏防御。
元丰五年,坐事谪均州团练副使,徙秀州
晚年居润州梦溪园
博学善文,熟知天文、地理、化学、生物、律历、音乐、医药、典制等。
有《梦溪笔谈》、《苏沈良方》、《长兴集》等。
全宋诗
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年虽幼于沈遘,但辈分为之叔。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父周荫为海州沭阳主簿
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
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馆阁校勘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提举司天监
六年奉使察访两浙
七年,为河北西路察访使。
八年,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次年罢知宣州
元丰三年(一○八○)延州,加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两年后因徐禧失陷永乐城,谪均州团练副使
哲宗元祐初秀州,后移居润州
绍圣二年卒,年六十五。
著有《长兴集》四十一卷及《梦溪笔谈》等。
宋高布曾合沈遘西溪》、沈辽《云巢集》为《吴兴沈氏三先生集》,至明中叶时重刻,惜《长兴集》已散失大半,诗一篇不存。
一九八五年为纪念沈括逝世八百五十周年,胡道静辑有《沈括诗词辑存》。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沈括诗,以《沈括诗词辑存》为底本。
由于材料从类书、方志等搜录,多有异文,此次整理又作校订和补正。
另从《永乐大典》、《诗渊》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首,附于卷末。
沈辽北宋 1032 — 10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睿达
沈遘弟。
好学尚友,趣操高爽,不喜进取。
用兄任监寿州酒税。
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杭州军资库
初受知于王安石,及安石当国,日益见疏。
华亭县,以嫌夺官流永州,徙池州,流连江湖间数年,益偃蹇傲世。
筑室齐山名云巢。
与兄、从叔沈括称沈氏三先生
文章雄奇峭丽,尤长于诗。
有《云巢编》。
释玄净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玄净字无象姓徐氏于潜人也。
母方孕时,客有过其舍者,曰:“嘉气上腾,当生奇男。
”及生,左肩起如袈裟条,八十一日乃没。
伯祖异之,曰:“宿世沙门,必使学佛事。
八十一者,殆其算与?
”后果符其数。
十岁出家,每见讲座,辄曰:“吾愿登此说法度人。
”年十八,就学于慈云,闻明智讲《止观》“方便五缘”,顿然悟曰:“今乃知色香味触,本具第一义谛。
”因泣下如雨。
自是遇物无非法界,代讲十五年。
杭守吕臻,请住大悲阁,严设戒律,其徒畏爱。
臻为疏请,锡紫衣、“辨才”之号。
七年,翰林沈遘抚杭,谓上竺本观音道场,以音声为佛事者,非禅那居,乃请居之,凿山增室,广聚学徒,教苑之盛冠二浙。
宋元丰元年,以事谢退,众亦随散。
逾年,复以畀,众更大集。
赵清献苏学士子瞻,皆与为世外交。
赵公闻之乃为赞曰:“师去天竺,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道场重辉。
东坡居士亦寄诗云:“道人出山去,山色如𣦹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
三年,复谢去,居南山之龙井,士夫争为筑室,遂成蓝宇。
六年太守邓伯温请居南屏
明年,复归龙井。
灵山虚席,慈云师祖道场,俯就众请,及月馀,于禅定中见金甲神曰:“法师于此旧无缘,不宜久住。
”既奉冥告,遂还龙井。
元祐四年苏轼治杭,尝问曰:“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
曰:“沙门多密行,非可尽识。
东坡生子,迨已四岁不能行,请落发摩顶,数日即能步。
及将示寂,乃入方圆庵宴坐,谢宾客,止言语饮食。
招参寮告之曰:“吾净业将成,若七日无障,吾愿遂矣。
”果七日吉祥而逝。
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苏学士辙,为铭其塔。
沈晦宋 1084 — 11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9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元用号胥山
沈遘孙。
徽宗宣和六年进士第一
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知信、明、宣州,移知建康府,以论罢。
高宗绍兴四年,起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颇有建言,不果用。
后为广西经略兼知静江府,招诱诸酋,喻以威信,皆诣府乞降。
徽猷阁直学士,除知衢州,改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
生平胆气过人,不能尽循法度,累致人言,然当官才具,亦不可掩。
有《三沈集》。
全宋文·卷三七九六
沈晦(一○八四——一一四九)字元用号胥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翰林学士沈遘孙。
宣和六年状元,除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金人攻汴京,从肃王枢出质斡离不军。
高宗即位,除集英殿修撰、知信州明州,移处州,累迁知建康府,被劾罢官。
绍兴四年,起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进徽猷阁直学士知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绍兴十九年卒,年六十六。
编《三沈集》六十一卷,著有《环碧亭诗集》(存)。
宋史》卷三七八有传,又见《南宋书》卷二八,《宋元学案》卷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