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曾芳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程乡
因瘴疫流行,以药济民,又以大囊盛药置井中,令民汲水饮之而愈。
后人名其井为“曾井”,宋仁宗为之题“曾氏忠孝泉”。
陈靖北宋 948 — 1025
全宋诗
陈靖(九四八~一○二五)字道卿莆田(今属福建)人。
初仕阳翟主簿
太宗淳化中京西劝农使,出知婺州
真宗时江南京西京东转运使,知、苏、、泉诸州,加左谏议大夫
仁宗丁谓贬。
丁谓善。
亦以秘书监致仕。
天圣三年卒(清乾降《莆田县志》卷一七《人物志·名臣传》),年七十八(《东都事略》卷一一二本传)。
有《经国集》十卷(《莆田县志》卷三三《艺文志》)已佚。
宋史》卷四二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晁迥北宋 951 — 1034
全宋诗
晁迥(九五一~一○三四)字明远
世为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自其父始徒家彭门(今四川彭县)。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五)。
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馆知制诰
景德二年(一○○五)翰林学士(《宋学士年表》下)。
天禧二年(一○一八)承旨
累官集贤院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仁宗朝,迁礼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
景祐元年卒,年八十四。
谥文元
有《翰林》三十卷(已佚)、《道院集》十五卷(今存王古删定本《道院集要》三卷)《昭德新编》三卷、《法藏碎金录》十卷。
宋史》卷三○五有传。
今录诗五十六首。
崔遵度北宋 954 — 10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4—1020 【介绍】: 江陵人,徙淄川字坚白
纯介好学。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端拱初著作佐郎
淳化中以荐迁殿中丞,出知忠州,坐为李顺破城贬。
真宗景德初,召试舍人院,改太常丞直史馆,为国史编修官
大中祥符中命为左司谏
九年仁宗开府,命为王友,府中文翰皆其所作。
国史成,拜吏部员外郎,改礼部郎中,又加吏部兼左谕德
未几,命使契丹判司农寺
性寡合,喜读《》。
与物无竞,淳淡清素。
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
善鼓琴。
有《琴笺》及文集。
全宋诗
崔遵度(九五四~一○二○)字坚白,本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后徙淄川(今山东淄博)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为和川主簿
忠州时适遇李顺起义,弃城走,贬崇阳
真宗即位,复太子中允,改太常丞直史馆编修两朝国史。
累官左司谏
仁宗寿春郡王开府,命为王友
储宫建,加吏部郎中兼左谕德
天禧四年卒,年六十七。
有集二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张维北宋 956 — 1046
全宋诗
张维(九五六~一○四六)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先父,仁宗朝官卫尉寺丞
以子贵,赠尚书刑部侍郎
有《曾乐轩集》,已佚。
事见《齐东野语》卷一五《张氏十咏图》及清光绪乌程县志》卷一○、一三。
今录诗十三首。
马亮北宋 957 — 1031
全宋诗
马亮字叔明合肥(今属安徽)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隆平集》卷一四),知合肥县
真宗仁宗两朝历知广、庐、毫等州,为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
后以太子少保致仕
卒年七十三(《隆平集》、《东都事略》卷四五本传)。
谥忠肃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李仕衡北宋 959 — 10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1032 【介绍】: 名或作士衡
秦州成纪人,徙居京兆府字天均
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
真宗时历官河北都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司财赋二十年,善理财,所至有余羡。
河北时,春时预付民户帛钱,入夏民输帛于官,足给军需,而广行于诸路。
仁宗拜为尚书左丞
然性贪,积家资累巨万。
受其婿曹利用牵连降官。
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钧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后家京兆
进士,调鄠县主簿,徙知彭山县
寇准荐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剑州
咸平三年春王均称乱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击杀数千。
累迁度支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历荆湖北路陕西转运使、知益州河北都转运使、权知天雄军、知青州,入为三司使
仁宗初拜尚书左丞,知陈州颍州
前后管计事二十年,官终左卫大将军
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胡旦宋初
全宋诗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今山东滨县)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河间府志》卷二六)。
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左拾遗直史馆
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海州,后累擢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又迁知制诰史馆修撰
仁宗朝以秘书少监致仕,卒,年八十。
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等,皆佚。
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娄守坚北宋 960 — 10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2 【介绍】: 安东人
生有异相,长为承天寺僧,号娄道者
尝召入大内,适仁宗生,啼哭不止,守坚摩其顶,遂止。
后新知军入境,雅不喜道者
告其徒曰:缘尽矣。
遂自焚而死。
元奉宗北宋 961 — 10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8 【介绍】: 杭州馀杭人字知礼
元德昭孙。
真宗景德间进士
仁宗初,知海门县,地苦斥卤,为凿池注甘泉,民甚利之。
累官屯田员外郎,致仕归。
李维北宋 961 — 10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洺州肥乡人字仲方
李沆弟。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初献《圣德诗》,擢直集贤院
累迁中书舍人
仁宗初为尚书左丞兼侍读学士,预修《真宗实录》,迁工部尚书
相州观察使,为谏官所诋,知亳州,改河阳
久之还朝,复出知陈州
博学,以文章知名。
真宗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所参定。
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全宋诗
李维(九六一~一○三一)字仲方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沆弟。
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为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直集贤院(《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出知歙州
景德四年(一○○七),为兵部员外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
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累迁中书舍人
天禧二年(一○一八),罢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
五年,复为翰林学士承旨,加史馆修撰(《学士年表》)。
仁宗初,迁尚书左丞兼侍读学士
天圣四年(一○二六),改相州观察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七、《学士年表》)。
后知陈州,卒,年七十一。
有《李仲方集》二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已佚。
宋史》卷二八二有传。
 李维诗,存《崧坪小稿》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三)。
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西昆酬唱集》(中华书局王仲荦集注本)。
另自《天台续集》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
底本所收《直夜》、《寄田锡舍人》等诗,皆系羼入,一并删归存目。
全宋文·卷一九○
李维(九六一——一○三一)字仲方洺州肥乡(今河北肥乡)人,李沆弟。
雍熙二年进士,为保信军节度推官
真宗初,擢直集贤院
多主持辽使事务,擢为翰林学士
天禧二年年五十八,以疾辞翰林学士,罢为户部侍郎集贤院直学士,出知许州
复入翰林学士承旨,加史馆修撰
仁宗初,预修《真宗实录》,迁工部尚书,后出知陈州
卒,年七十一。
博学,以文章知名,好为诗。
景德以后,真宗巡幸四方,典章名物,多所参定。
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著有《大中祥符降圣记》五十卷。
见《春明退朝录》卷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
宋史》卷二八二《李沆传》有附传。
石普北宋 96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5 【介绍】: 太原人
少随父通给事太宗晋邸,以谨信见亲。
李顺,迁钦州刺史
真宗时为川峡路招安巡检使,平王均
累拜河西军节度使,知河阳,徙许州
上《军仪条目》二卷,《用将机宜要诀》二图。
大中祥符末,以请罢醮设省费赡国用及言日食等事贬,安置房州
仁宗朝起知信阳军,徙光州,复以事贬。
左武卫大将军分司西京卒。
倜傥有胆略,凡预讨伐,闻敌所在即驰赴之。
颇通兵书、阴阳、六甲、星历、推步之术。
寇准北宋 962 — 10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华州下邽人字平仲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
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
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
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
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
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
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
仁宗追谥忠悯
有《寇莱公集》。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
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
仁宗追谥忠悯
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陈尧佐北宋 963 — 10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44 【介绍】: 阆州阆中人字希元号知余子世称颍川先生
尧叟弟。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作《海喻》,人奇其志。
开封府推官两浙转运副使等,均有惠政。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河南开封府,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实录》、《三朝史》。
仁宗太后卒,罢知永兴军
景祐四年同平章事
致仕,卒谥文惠
少好学,曾从种放终南山
善古隶八分,点画肥重,世号堆墨书
工诗。
有文集。
林逋北宋 967 — 10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1028 【介绍】: 杭州钱塘人字君复
早岁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
种梅养鹤,终身不娶,时称“梅妻鹤子”。
善行书,喜为诗,多奇句。
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有《和靖诗集》。
全宋诗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恬淡好古。
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
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卷六五)。
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为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
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
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
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一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克己,仕吴越钱氏为通儒院学士
少孤力学。
景德间江淮归,结庐杭州西湖孤山,与梅鹤为侣,二十年不入城市。
真宗长吏岁时劳问。
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一,仁宗赐谥曰「和靖先生」。
善行草,喜为诗,其诗孤峭澄淡,名齐魏野,其咏之「疏影」、「暗香」一联尤为绝唱。
然其诗稿未尝自录,故所存百无一二,皇祐中孙大年始掇拾为集,《宋史·艺文志》著录《林逋诗》七卷,又《》二卷。
今传世之《林和靖诗集》为四卷。
其外尚有《摘句图》一卷、《省心录》一卷(存)。
事迹见曾巩林逋传》(《名臣碑传琬琰集》卷三八),梅尧臣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咸淳临安》卷六五、九一,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
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上亦有传。
章献刘太后北宋 970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或970—1033 【介绍】: 宋真宗后。
益州华阳人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京师
真宗襄王时于潜邸。
真宗即位,入为美人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皇后
李宸妃仁宗刘后取为己子。
性警悟而颇晓书史真宗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刘后
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
仁宗立刘后遂称制,史称“章献垂帘”,凡十一年。
晚年颇亲用外戚、内官
卒谥庄献明肃庆历中改谥章献明肃
全宋文·卷二六九
刘太后(九六九或九七○——一○二三),真宗皇后,其先家太原,后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幼孤。
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携之入,十五岁纳入襄王(即真宗)邸,真宗即位,乃以为兄。
大中祥符五年立为后。
李宸妃仁宗,取以为己子。
真宗崩,尊为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称制十一年,号令严明,恩威并加。
晚年颇用外戚、内官
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二作六十四),谥庄献明肃庆历四年改谥章献明肃
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有传。
刘筠北宋 971 — 10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1 【介绍】: 大名人字子仪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
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
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知贡举预修国史
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
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
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
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刘随北宋 971 — 10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5 【介绍】: 开封考城人字仲豫
真宗景德初进士
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
在谏职数言事。
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
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
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
官终天章阁待制
李迪北宋 971 — 10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47 【介绍】: 濮州鄄城人,祖籍赵郡字复古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第一
将作监丞翰林学士
熟知陕西驻军及粮储,为真宗赏识。
天禧间,历给事中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丁谓不和,出知郓州
仁宗初反对立刘氏为皇后,贬衡州团练副使
后复相。
复与吕夷简交恶,贬官。
卒谥文定
全宋诗
李迪(九七一~一○四七)字复古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东都事略》卷五一)。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徐州兖州
四年,迁著作郎直史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
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亳州(同上书卷八二)。
八年知永兴军
九年,为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八五、八六)。
天禧元年(一○一七),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九○)。
四年,为吏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即位,因忤丁谓衡州团练副使
不久,起知舒州
历知江宁河南河阳等州府。
仁宗亲政,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景祐二年(一○三五),罢知亳州(同上书卷一一六)。
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卒(《乐全集》卷三六《李公神道碑铭》),年七十七。
谥文定
宋史》卷三一○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五
李迪(九七一——一○四七)字复古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
景祐二年进士第一
历徐、兖通判、亳知州,进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永兴军,徙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
天禧元年给事中参知政事四年,继寇准为相。
旋因与丁谓不和,出知郓州
刘太后听政,贬衡州团练副使
明道二年仁宗亲政后,自工部尚书河阳召为资政殿大学士判尚书都省,寻复相。
景祐二年,以与吕夷简不和,出知、兖等州。
太子太傅致仕。
庆历七年卒,年七十七。
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六《李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一○本传。
韩亿北宋 972 — 10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2—1044 【介绍】: 真定灵寿人,徙开封雍丘字宗魏
真宗咸平五年进士
真宗朝,因系宰相王旦婿,避嫌,数任外官,有治声。
仁宗初,以司封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执法不避显贵。
景祐二年同知枢密院事,时承平久,武备不戒,乃请选练将帅编纂兵书授之。
四年参知政事
宝元元年,坐事罢。
知应天府、成德军。
官终尚书左丞
卒谥忠宪
有文集。
全宋文·卷二七八
韩亿(九七二——一○四四)字宗魏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咸平五年进士,知永城县,历通判知州等。
真宗末,为河北转运使
仁宗初,进直史馆、知青州,以司封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天圣四年,为龙图阁待制
八年,授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还拜御史中丞
景祐二年,以工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除户部参知政事
次年罢,寻加资政殿学士,出知府州,官至尚书左丞
庆历二年太子少傅致仕。
四年八月卒,年七十三,谥忠宪
苏舜钦韩公行状》(《苏学士文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一五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