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维基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南明隆武朝廷谥忠烈,监国鲁王朝廷谥忠靖,永历朝廷改谥文忠。乾隆朝改谥忠正。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市),锦衣卫籍。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人,与姜曰广、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弘光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师。崇祯初以进士出身入仕,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累官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变、清兵入关之后,史可法辅佐南明朝廷。弘光帝登基,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镇守扬州。弘光二年四月,多铎南下,攻陷扬州,斩杀史可法。清朝秀才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岭记》则说史可法死在扬州,但是民间因为敬佩史可法,都相传史可法未死。乾隆年间,清政府在扬州建立史可法祠,并在官撰明史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说法。现江苏省扬州市设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于文革中被发掘,只有玉带一条而已。其祠有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扬州诸将牌位。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0—1695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太冲,号梨洲。黄尊素长子。尊素以劾魏阉死诏狱。明思宗即位,宗羲十九岁,入都讼冤,袖锥锥许显纯。归,治葬既毕,专心治学,受业于刘宗周。崇祯十一年,与吴应箕等作《留都防乱公揭》攻阮大铖,大铖恨之入骨。福王立,大铖欲杀宗羲等百四十人,以清军南下未果。宗羲归馀姚,率里中子弟数百人从监国鲁王抗清,号“世忠营”,授职方主事,改监察御史。鲁王败走入海,宗羲犹结寨四明山,入海探鲁王,受左副都御史职。后以绝望于恢复,乃奉母返里,著述讲学,四方学士从者日众。康熙间举鸿博、荐修《明史》,均力辞,而史局大议必咨之。其学教人穷经读史,尤深于史学。著《明儒学案》,又著《宋元学案》(未成),后全祖望续成之。宗羲搜集明人文章,为《明文案》,又扩充成《明文海》。《明夷待访录》痛责君主罪恶,以开明专制为理想,为宗羲政治社会思想之结晶。其余著作尚有《隆武纪年》、《永历纪年》等纪事之书,合称《行朝录》。诗文有《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等。
简介
字孝辅,一字念蓼,行人于宣长子也。大父太仆,当赧王时为行人,请恩恤,并荫一子。念蓼已承任太仆,入本朝而讳之。时念蓼年少,颇以大父所为非是。谢氏自丁亥、戊子而后,贻祸乡里,几不得预衣冠之列矣。念蓼刻意求雪之。于故国诸遗民,虚己师友之。于是高丈隐学、李丈杲堂、钱丈退山,皆稍稍叹曰:“山公所谓天地间尚有消息者也。”引而进之。谢氏之得免排斥,自念蓼始。念蓼少从应仲鹄受诗,其古文亦有声,惜不永其年云。(全祖望《续甬上耆旧诗》)
奇零草·序
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每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成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略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閒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槊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低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移节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又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长江之役,同仇兵熸,余以间行得归;凡留供覆瓿者,尽同石头书邮: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钞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故所订几若广陵散。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宋室既亡,郑所南尚以铁匣投史眢井中,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精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寿镛谨案:先生之诗,诗史也。一再散亡,仅存者此耳。顾「奇零草」为先生手订,时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凡在是年是月是日以前始得入之,乃见真面目。而拾残剩于散亡之余,当以最初之本为依据;虽全谢山亦后定者也。今寿镛幸得海滨遗老高先生允权录本于先生后人,先生诗文略备。谨依其所注年岁,分年编定,不复分体;更参校张丈让三谓「得钞本于黄东井后人,徐闇公孚远各印朱色烂然、尚是永历间旧帙、余杭章太炎据以付印者」为之互勘,次其后先。以丁亥「閒居」为始、壬寅「北回示将吏」为终,以复先生手编「奇零草」之旧。寿镛谫陋,譬诸画家力求神象之肖,而能肖与否,惟力是视;倘更得画工润色之,使褒鄂皆真,尤所望也!
钱廉,字稚廉,号东庐,鄞县人。有《东庐遗稿》。全谢山曰:“李杲堂晚岁石友三人,曰董缶堂,曰邱惺斋,曰钱东庐,而于东庐称许尤至,所云‘天下史才推万八,目中奇士有钱三’是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1718
【介绍】:
清福建安溪人,字晋卿,号厚庵。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省亲回闽,适耿精忠叛,密疏言军事形势。还京,授内阁学士。历吏、兵、工三部侍郎,直隶巡抚,至文渊阁大学士。以崇信程朱理学为康熙帝所信任,号为名臣。然学者如全祖望则谓其惟于律吕历算音韵有得,余均不足称道。近人亦多以为不过藉朱子之学持禄保宠而已。谥文贞。有《榕村全集》、《榕村语录》及说经之书多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0—1743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初补国子生,贫而以医为业,治病巧发奇中,求医者终日不断。喜赋诗,与全祖望交善。
维基
蒋拭之(1670年—1740年),清朝学者,字季眉,号蓼厘,浙江鄞县人。幼时家贫,四岁父母皆去世。1688年,补诸生。熟读经史,擅长作八股文,海内闻名。教书为业,门下弟子多登进士第。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考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与好友邵铎同登进士第。在京城名重一时,散馆归班。是史学家全祖望的舅父(另说娘舅),在全幼时悉心教导其读书方法。提出“遍阅各家注疏,参以史传,以辨古今异同”的研习方法,全氏治史受其影响颇深。工书法。与何焯、查慎行等为密友。1742年,与全祖望结成“真率社”,写诗相互唱和。
维基
春台,字锡祺,号顾斋,索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康熙辛卯举人,癸巳进士。后官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年间曾任日讲起居注官。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八·三五》中记载:“学士春台典试福建,过吴下买妾方大英,美貌能诗;以南北地殊,服食不惯,雉经(自缢)而亡。搜其遗稿,有句云:“户闭新蛛网,梁空旧燕泥。” ”《随园诗话卷九(四)》:“余在都时,永之引见满洲学士春台。春自云:“年三十时,目不识丁。从一禅师静坐三月,颇以为苦。一夕,提刀欲杀禅师。仰头见月,忽然有悟,赋诗便工。”《塞外》云:“野水吞人面,青山瓮马声。浮云连帽起,残雪带鞭行。”殊雄伟。公爱永之与枚,以为两少年必贵;每至,必留饮、留宿,遣妾捧觞。”一女嫁乾隆丙辰进士全祖望为继妻。
词学图录
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号嶰谷。祁门县人。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代表人物。自幼侨居扬州,以经营盐业为主。曾以附贡生援例候选主事,授道台衔。家庭豪富,为人慷慨,喜为诗、藏书、结交文士。雍正时在扬州筑小玲珑山馆,"四方人士闻名造庐,授餐经年,无倦色"。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金农、郑板桥、陈章等皆小玲珑山馆常客。曾自为盟主,同厉鹗等人结邗江吟社。沈德评其诗"峭刻得山之峻,明净得水之澄"。有《沙河逸老集》10卷和《嶰谷词》1卷。喜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不惜费资刻印书籍,如刻朱彝尊《经义考》花费千金。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名称,藏书多达10余万卷。弟马曰璐(1711-1799),字佩兮,号南斋。兄弟互为师友,人称"扬州二马"。《清史稿·文苑传》有传。
脩川集·序
杭兄堇浦董志局于海昌,得诗如干首,令予为之引。堇浦之诗之工,不待予言,顾予窃有所念于海昌者,得因堇浦之诗而一及之。海昌故文献之窟也,堇浦拜无垢之祠,式持正之里,搜访查职方《罪维》残编,岂区区骚人之游录哉?而樊侍御光远者,杨文靖公高座弟子,无垢之畏友也,学录不传,微言安在?尚有知其讲堂、荐以溪毛者否?职方志节,晚寄托于丝竹以抒悲愤,而姚监军炳庵弃家长往,以黄檗为西薹,化为精卫,尚有道其姓名者否?抑又闻安阳许侍郎之令海昌也,敦崇正学,招致姚江黄先生,设皋比,雅歌释奠。中吴徐侍郎果亭远来执经,反复叩證人之说,安阳则传《三易洞玑》之旨,岂无薪火之贻足为里社兴起者乎?堇浦其更为我访之,是亦群雅之才所当备也。双韭山民全祖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次欧,号南冈。全祖望师。工诗古文,尤长于六书。穷老于诸生,而讲席所至,户屦恒满。晚年尤困悴。雍正间卒,年七十二。
维基
卜大川,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明崇祯十六年进士卜兆麟之孙。雍正十年(1732年)中式壬子科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成丙辰科二甲进士,与郑燮、胡中藻、全祖望等同年。曾任大名府儒学教授。
维基
邵铎,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登进士第。官至检讨。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顺天乡试考官。与万经、蒋拭之、全祖望等人为友。曾延请畹荃法师登法座,住持明州阿育王寺。
柘坡居士集·序
近儒顾氏宁人之论曰: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余友万君循初计偕北上,馆尚书钱塘梁公第,以病卒。方病中,奉书母氏永诀外,荟自定诗十二卷一缄寄余,有「可存则付令子存之,不者燬之」之语。余与循初交好,磋切有年,而儿子如藻又尝从循初问字,情分宜然,固未尝属余为序也。初,余尝与循初论天下士,循初屈指今古文,手推宁波全谢山先生第一,心识之。庚午秋,遇谢山于杭州,为亡友再拜,恳谢山诺从。余既薄游频岁,归则谢山已病,不能作,今亦赴修文矣。循初兄敬怀谓余:「循初有自记一则,历记某年至某地、某为作序,约计十馀序,迄不得其一二。未知其文举不当意耶,抑散失无存也。谢山已矣,序非子不可。」余惟循初之诗之至,本不待序而章,而况于余序!姑述夫求序不得及余不敢僭为序之由,以塞敬怀之请,或亦例于顾氏「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云云已尔。刻既成,取循初别字,题曰「柘坡居士集」。其古文、诗馀极夥,闻手自燬去。外杂著十六种,则皆其自定缄寄者,俟他日续刻。是为序。时乾隆丙子十二月八日,同里汪孟鋗康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小钝。乾隆十八年拔贡,补广西那地州州判,升秦安县知县。师全祖望。编定祖望文内、外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鄞县人,字冲一,一字冬斋。诸生。全祖望弟子。卒年二十三。有《存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