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0—1223
【介绍】:
蒙古札剌儿氏。孔温窟哇子。父子皆追随铁木真,相从于势力微弱之际。木华黎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号为“四杰”。铁木真建号为成吉思汗,任左手万户。成吉思汗六年,从攻金。自此连年在中原作战。九年,领兵攻取辽河流域各地。次年,取金之北京。先后镇压锦州张鲸、张致之反。十二年,封太师、国王,建行省于燕,负责太行以南军事。陆续攻取河北、山西、山东大片地区,惟攻延安、凤翔皆不下。十八年,卒于闻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7—1224
【介绍】:
金元间义州开义人,字君宝。契丹族。本姓耶律,先世于金海陵王正隆末改姓。金末聚众据地。蒙古木华黎至,率吏民降附,授元帅,兼领义、川二州事。佐木华黎镇压张致。加兵马都元帅,兼义、川等州节度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5
【介绍】:
金元间永清人,字全甫。史秉直次子。从父降蒙古。在木华黎军中为质子。从讨攻锦州张致,平之。从略陕西,生擒骁将张资禄(张铁枪)。以功授行北京元帅府事,抚治真定。从灭金。官至权真定等路万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7
【介绍】:
金元间大定府人,字诚卿。通诸国译语,善骑射。成吉思汗十一年,降蒙古。木华黎选充前锋,破张致,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迁兵马都镇抚,从取大同、太原、平阳诸城,升元帅左监军,又从木华黎子孛鲁击武仙,破邢州,留戍其地。后以臂伤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张校官致祥遇之
字静中,号石塘。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旦日遇公,与梦合。中进士,授刑部主事。时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瑾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卒谢罢。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及瑾,败对簿尚不服。公执笔数之曰:瑾,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瑾遂语塞伏诛。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值上计,有墨吏二人。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公执不可,竟斥之。历南通政、应天府尹。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两君从,公请舟往。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两君为色沮。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再进南刑部尚书。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公叹曰:此疑狱也。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卒留之。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五年,晋吏部尚书。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公不答。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对曰:无如蹇忠定。王忠肃公曰:固也。耿文恪方可否事。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维基
王继谟(1583年1月27日—17世纪),字景文、显我,号淳穆,陕西延安府府谷县人。王继谟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由县廪生成选贡,三十七年(1609年)中举人,次年(1610年)联捷进士,获授南阳知县,调任兵部武库主事;天启元年(1621年)到宣大、山西等地支援军务,后升官职方司郎中,外任山西蓟州兵备道右参政,五年(1625年)被倪文焕弹劾为王之寀党羽而削籍。崇祯元年(1628年),王继谟得原官重新起用,不久转为贵州右参政,四年(1631年)自贵州参议再回任山西右参政,很快改官易州道左参议、河南右参政,九年(1636年)时任职永宁监军道,和副总兵祖大乐驱逐包围滁州的流寇。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继谟出任密云巡抚,被方士亮、宁成勋弹劾,总兵唐通指出他是从军二十年最正直清廉的官员,及后方士亮又担心他被撤职后会无人代替,故而请留用,崇祯帝以劳加其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头衔,到十六年改任顺天巡抚,同年回任密云巡抚,十二月代孙晋担任宣大总督,因李自成入侵而与周遇吉防守沿河一带。十七年(1644年)大顺军队攻陷阳和卫,他和大同巡抚卫景瑗徵召大同总兵姜镶守卫河上,姜镶却听从兄长、前昌平总兵姜瑄投降大顺,他说:「事已至此,从死无法报国,不如弃守,保卫京师更重要。」由宁武关前往北京,与敌军战败后充任事官,不久与张致雍入山,隐居直到去世。
死亡集·序
莼鲈兄见拙作多用坟字,曰不祥。忆予弱冠尝作小文,略谓:凡人悦生而恶死,哲人不悦生不恶死;凡人之感,虽朴实而不免卑庸,哲人之见,极高明而进乎誇诞;反躬自省,谓予何求,悦生而不恶死而已已。韩子曰:“浮生虽多涂,趋死唯一轨。”生之浮也终焉有限,死之趋也必然有至。予虽不能闻死心喜,亦何至谈死色变邪。学俭兄见予近作《蝶恋花 秋夜》,斥之曰:“死生等閒事尔,安值如许张致”。虽受其教,窃亦有辞焉。哲人张静安所谓“天眼、自然之眼”,超其外而俯视之,死生固等閒事。然哲人虽哲,其人犹人,哲学虽可通观于死外,人身尚固执于生内;是故处其中而感受之,则死生犹然死生也。苟处死生之际,其心其感,果尔等閒,此已大非等閒事矣。禅宗尚矣,而屡曰:“死生事大。”渊明达观矣,其语云:“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此言高超,然为其识见与夫向往也。迨至尽时,既以文自祭,复为诗自挽,考其事、味其语、审其心,犹惘惘依依,如不胜其去后之思者。果欲等閒之,则必以超其外之识见,涵化处其中之感受,积而愈往,始可言成,岂惟识见之可了邪。科以予之哲学,则必曰,持彼超乎因果之认识,以浸蚀此制乎因果之心性。然毕其全功者,予陋于闻,不知古今有此几人,复不知人间有无其人;渊明之境,予已仰之弥高矣。死固无可避趋,求其差能涵化尔。思考、冥想、观照乃至书写之,是即涵化之一法也。自惟幼与死邻,少遭死别,巨痛舂胸,欲安其心,势不能不亦稍事乎此。至其效若何,则未临死所,不必预言,否则空话而已。
惭予才尽,岁暮理稿,所作既少且劣,而与死相涉者三居其一,乃因二兄之言,即以死亡名集。苟有馀暇,或可翻搜旧制,剔出相类之作,以为此集之副。谚云:“言鬼招鬼,”果有死神,闻予之诗与序,或将翩翩而来降邪。果其来也,予将与之把臂把盏,共披此卷,更相论讨,斯不亦人生之大快事乎,抑亦人死之大快事也。
碰壁斋主记于二零零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