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樂類
書類
詩類
禮類
春秋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儒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手书开啸二字勒石下有快哉亭前有海棠轩后有
 洗墨池又有扪腹轩睡足堂文忠祠今俱废
 高寒楼在县东唐太和中刘应之筑四望亭于郡西
 南高阜 李绅
为记苏轼有步至四望亭鱼池上诗张
 激摄令日更今名取杜甫诗玉山高并两峰寒之义 …… (第 20b 页)
 鲍照读书台在东冲第一峰
 环翠楼在县北玉枕山下
 四高楼在县西门外下植梅千树
 生春堂在县东宋建
 石牛在县西 二十
里元姚楚山有诗
  黄梅县
 九江城在县西南七十里九江王黥布所筑
 南晋州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以县置南 …… (第 26b 页)
 登第因建五桂堂周必大作记

 跨鳌堂在县北 二十
里宋郑昂记平沙回岸萦带城
 郭商帆渔舟出没烟波楚国山水之观未有以易此
 者也李楫有诗
 范公亭在府治 …… (第 36b 页)
 樊城县北汉江上与襄阳对峙水经注樊仲山甫所
 封也关忠义围于禁于此城西魏立安养县唐改为
 临汉县
 邓城在县东北 二十
里本春秋邓国地水经注县故
 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晋书地理
 志邓城县属襄阳郡隋志为襄阳安 …… (第 54b 页)
 攻城序母韩谓城西北角必先受敝领百馀婢并城

 中妇女于其角筑城 二十
馀丈贼攻西北角果溃移
 守新城贼遂引退因名夫人城
 大堤城在县城外宋曾巩记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
 宜城 …… (第 55b 页)
 之以其所绕之数验治州之年多寡晋文帝为刺史

 羊行六次不止果八年
 爱岘阁在县北 二十
里水经注沔水南有层台号曰
 景升台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言表盛游于此常所
 止憩表好鹰鸣尝登此台歌野鹰来 …… (第 56a 页)
 止也熙宁元年史中煇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闻喜亭在县南三里唐太守裴坦建赵璘撰记
 望海亭在县南卧龙山上 唐李绅
诗湖月上时看雁 …… (第 57b 页)
 南白沙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士元居汉之阴司

 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
 尔休畅
 诸葛亮宅在县西 二十
里南雍州记隆中诸葛亮故
 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
 尺堂前有二间屋地基极高云是孔明 …… (第 58b 页)
 宋玉宅在县南三十里宋玉墓之南

 王逸宅在故宜城西北 二十

 杜康台在县东杜康造酒于此
 木香村地志在县西六十里唐段成式别业
 善谑驿在县北史记齐使淳于髡献 …… (第 61b 页)
 洪后周改焉宋并入房陵

 望花台在县治东
 熙春楼在旧州圃
 围春堂在县治后圃
 梅来亭在县北 二十
里今名至喜铺
 尹吉甫宅在县南去庐陵王城一里
 忠孝里在县内嘉靖中知县夏维宁立坊名以邑有
 吉甫之忠 …… (第 68a 页)
 江崄峭壁立信天固也楚熊绎始封所都元和郡县
 志周成王封楚熊绎于荆丹阳之地即此后又移枝
 江亦曰丹阳
 夔子城在州东 二十
里春秋夔子之国水经江水又
 东南径夔城南注熊挚始治巫城后移此春秋僖公
 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城夔是也 …… (第 70b 页)
 很山废县在县西一百八十里

 观澜台在县南石镌观澜二字
 白坡书室在县南 二十
里邓梗建
 客星山房在县西童昶读书处
 问月亭在城北有台独出碧波峰之中旧建亭于上
 李白谪夜郎尝过此 (第 74b 页)
酬月
 施王屯在县南 二十
五里广舆记州有施王馀址故以
 为名
 湖广通志卷七十七 (第 74b 页)
  莲花池 在府治南元张柔所凿引鸡距河水建临
漪亭于上明知府张烈文重修万历间知府查志
隆复拓其地增堂寝门庑庖厨台榭扁曰水鉴

  本朝康熙丁亥知府 李绅
文重修雍正十一年奉

  旨各省设立书院即于此地修建增葺讲堂书屋改名莲
池书院又莲花池在新安县西南金 (第 57a 页)
  王兴元(奉天人官生康熙三十五年任)祖允熹(奉天人荫生康熙三十七年任)

  龚 嵘(闽县人监生康熙三十九年任)林文英(侯官人进士康熙四十四年任)

   李绅
(颖州人进士康熙四十六年任)张安世(奉天人岁贡康熙五十一年任)

  陈志源(会稽人岁贡康熙五十五 (第 30b 页)
  张 渊(锦衣卫籍)     林 凤(锦衣卫籍)


   李 绅(锦衣卫籍光禄寺少卿)
  管 昌(锦衣卫籍)

  段 正(锦衣卫籍参议)    沈 浩(锦衣卫籍)

  金 鼒(武功中 (第 41b 页)
  志讹为钟明杜根传后附载成翊世系平原郡
   吏而志讹为杜根之子应詹系应璩之孙而志
   讹为璩弟 唐李绅
传户官道户讹为尸字宋马 (第 20b 页)
  刘昌裔(阳曲人陈/州刺史)  赵 隐(京兆人郑/州刺史)
 (宪/宗)杜 兼(洹水人/河南尹)    李 绅(谯人河/南尹)
  高 瑀(蓨人陈蔡/二州刺史)  吴少阳(清池人彰/义留后)
  乌重胤(张掖人河/阳节度使) (第 30b 页)
 及民民甚怀之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初授陆浑尉元和中
  裴度为东都留守辟为判官多所匡辅
   李绅
(第 11a 页)
公垂
亳州谯人元和间累迁河南尹河南
  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毬尸官道军马不敢前
  绅治尚刚严皆望风遁去 …… (第 11a 页)
  吴祥直𨽻蠡县人永乐中知嵩县为政宽和逋民

  自归者二百馀户县有猛虎劫贼为害祥乃祷神
  未踰岁获虎 二十
馀贼党亦散去邑内遂安秩满
  去吏民诣阙奏留上许之在任三十二年卒于官
  谷庸陕西城固人永乐中知登封 …… (第 21a 页)
  以忧去佥事傅启让为疏请夺情起视事时夏旱
  升引咎自责斋沐请祷甘雨如注民歌咏之
  孔显江南灵璧人洪武初知邓州州城毁于元末
  无与居守者 二十
馀年显至按其故址规为新城
  公署民居以次修葺市井棋布人多归附上闻治 …… (第 44b 页)
  祭至今不绝

  夏之鼎江南昆山人天启四年由举人任遂平县
  精明廉洁多实政旧额 二十
八保丁户错落里甲
  星散里长不便催督鼎画图编审俾保各居一方
  甲各同一村里长一约即至民甚便之尊经 …… (第 75b 页)
  督夫捕灭不害禾稼康熙六十年祀名宦
  禹州
 汉卓茂字子康宛人成帝时为密令视民如子民亦
  亲爱之不忍欺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 二十
馀县 (第 104a 页)
  (人不畏矣选人不得见令史故令史势重听其出/入故势轻是年有郓州溪堂诗窦司业祭文墓志)
  (楚国夫人墓志黄陵庙碑新史时宰相李逢吉恶 李绅
欲逐之遂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诏)
  (不台参而除绅中丞绅果劾奏愈愈以诏自解其/后文刺纷然宰相以 (第 14b 页)
台府不协遂罢愈为兵部侍)
  (郎而出绅江西 观察使绅
见帝得留愈亦复为吏/部侍郎洪谱云三年癸卯六月以吏部侍郎为京) …… (第 14b 页)
  (兆尹兼御史大夫敕放台参后不得为例十月癸/巳为兵部侍郎庚子为吏部侍郎行状云改京兆)
  (尹六军将士皆不敢犯私相告曰是尚欲烧佛骨/者安可忤故盗贼止遇旱米价不敢上 李绅
为御)
  (史中丞械囚送府使以尹杖杖之公曰安有此使/归其囚是时绅方幸旦夕且相宰相欲去之故以)
  …… (第 15a 页)
  (至三日果退舍残破泌阳矣是役也神功居多然/神与人谋相应亦兵之力与阅今百馀年除遥𨽻)
  (蓟榆边军外本所步操不过三百五十名守城不/过三十名守把军不过四十名召募义勇不过 二)
  (十
名承平而衰固其变也旧从县大夫阅射教场/见操矢而中仪的者常十馀人私心亦谓材官驺) …… (第 21a 页)
  (错有警团结以守盖乡严则县靖县严则府靖/推之天下皆然也今之于唐宜亦效此意云)
 述
 明太祖黄河述(吴元年丁未十一月遣大将军率马/步披坚者 二十
有五万渡江越淮北)
  (入中原首服齐鲁明年洪武初夏四月定河洛秋/八月元君弃城远遁沙漠又冬转战晋冀抚 …… (第 22a 页)
  (抵广陵三日至淮阴舟师入淮是日巽上风多扬/帆飞帜不二时而达河淮二水相合之处见水分)
  (两道清浊如介并流 二十
馀里方乃混流东注既/而越淮入河方觉水土同流极浊而无清至黄而)
  (无黑更无他色所以古今称黄河宜其然 …… (第 22b 页)
  (死于饿而相食者凡几向之林林总总者十仅存/四五矣天不悔祸逆成蜂屯蚁聚倒海排山辛巳)
  (春冬两薄城下掠民前驱葬我矢石狠战恶攻 二/十
昼夜百姓之死于战者凡几死于掠者凡几哀)
  (此残黎向之十存四五者今仅存一二矣逆成志/在屠汴壬午夏初 …… (第 24a 页)
  (所有以饱贪弁斯其事抑何事耶然而百万生灵/终无二志宁以奄奄待毙之躯膏刃蹈水斯其民)
  (抑何如民耶犹然曰此效死之正也迄寇入潼关/而西安迎降过居庸而北都不守是何异于 二十)
  (
四郡望风皆靡而大梁数百万生灵悉葬鱼腹者/不堪与颜氏兄弟同游哉事闻明帝发帑金十万)
  (赈济借非直指 …… (第 25a 页)
  (文学相劘切垂三十年何蔼蔼吉人也比奉使秦/蜀道河阳闻老父言乃祖小山先生行甚高迨登)
  (堂拜宗伯父养尊公齿德俱尊不似近时人子姓 二十
馀侍左右咸彬彬有文藻孝谨无世俗态如)
  (古万石君家何其都欤乃知小山先生贻谋力也/人以先生有才不遇 …… (第 29a 页)
  (之滥也曩所未载补其䚹漏今所宜采广其见闻/文无可据姑阙疑以待事有足述必徵信以传凡)
  (为图三十一为例 二十
为类三十为卷五十为幅/二千有奇为言一百三十馀万自夏徂秋目涉手)
  (录且缮且梓虽簿书旁午戎马鞅掌靡 (第 52b 页)
  (纲目者不考唐之地里运道猥以在南岸者/尽之河以北旧志因而踵之是不可以不辨) 户字
  不当讹尸字 (唐李绅
传中户官道户字出左传屈/荡户之之户杜注云户止也今本皆)
  (讹作尸字后人极辨之云前汉书王嘉传坐户殿 …… (第 25b 页)
  都灯楼(玄宗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至于殿庭皆设蜡炬)

  (连属不绝时有东都匠毛顺巧思结创缯䌽为灯/楼 二十
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
  (锵然成/韵说郛)伊水吟啸(唐卢简辞游伊水别墅霰雪微/下忽有 …… (第 38a 页)
  (时再来问之说庚更同音以此禁中常打六更而/外方第谓之攒点南渡后犹然李濂汴京遗迹志)
  五更三点(夜漏五更皆五点共 二十
五点汉唐以/前皆然唐李郢诗 (第 42a 页)
二十
五声秋点长此)
  (其证也至汴宋因寒在五更头之语于是宫漏及/州县更鼓俱以五更三点为止去其后二点并去 (第 42a 页)
)
  (初更前二点以配之今世更漏相沿用之未有复/用 二十
五点者然李贺诗宫门掌事报六更则唐)
  (时宫中已用六更杜甫诗五更三点入鹓行则五/更三点不始于宋当与 (第 42a 页)
  误也严碑文甚浅鄙所谓南梁汉兴元府之唐安

  寺者尤不可解张碑无之寺又有成化十九年礼
  部尚书周洪谟碑正德三年光禄寺少卿 李绅

本朝康熙十一年大学士冯溥碑碑载顺治十七年
世祖章皇帝临幸其地云
(增严安理善果寺碑略元宣武关外西 (第 15b 页)
李绅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画鼓拖环锦臂攘今京
师迎年鼓制施两铜环以手擎之高下环声索索鼓声
相间疑即其遗制也( (第 11a 页)
 张 捷(曲江人/九皋孙)    林 苇
 崔 嘏       杨延史(关西人/)
 李嘏之(赵郡人/)     李 绅(司马/附)
  以上端州刺史
 刘 玉       路 岩
 刘 潜(天祐元/年任)    张柬之(司马/附) …… (第 40b 页)
 

 
 
 
 
 
 
 
 广东通志卷 二十
(第 161b 页)
  服坐兄皎被放晦亦贬春州司马遇旱祷于射木
  山辄雨因立神祠洞獠出掠晦提兵陟冈御之贼
  皆遁去遂名将军岭云后徙海州刺史卒
   李绅
字公垂无锡人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
  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时号为短李擢进士第
  累擢中书舍人宰相 (第 96a 页)
   肇庆府
坛壝府社稷坛(在城西/三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社稷/坛西)
先农坛(在城/东)
厉坛(在城北/一里)
祠庙关帝庙(在城/中)
城隍庙(在府治/西里许)

忠节祠(在城北祀唐臣张柬之 李绅
宋臣刘/挚邹浩胡寅胡铨留正张世杰八人)
包公祠(在西门内祀/宋臣包拯)
濂溪祠(在城东三里明嘉靖四年 (第 37b 页)
  同友登镇海楼(集古/)      徐旭旦
五仙楼上五层台(皇甫/曾)此日登临曙色开(崔曙/)古堞朱
霞笼白社(杜韦/)新丰绿树起红埃(王建/)春排北极迎鸾
(罗邺/)酒近南山作寿杯(宋之/问)堤月桥灯好风景(郑谷/)

霜晨清昼共徘徊(武元/衡)千峰花雨疏帘隔(马怀/素)三岛灵
禽拂水回 (李绅/
)太史能知频奏瑞(李山/甫)仙人共许踏歌
(黄滔/)云中舞鹤白于雪(李端/)槛外长江绿似苔(韦庄 (第 13b 页)
纳官事竟不行复废浮屠法永平监官李郁彦请以铜
像钟磬炉铎皆归巡院州县铜益多矣复许诸道皆得
置钱坊淮南 节度使李绅
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为
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交易禁用旧钱会宣宗即
位尽革会昌之政新钱复铸为像昭宗末 …… (第 8b 页)
送阙下饶州永平监
用唐开元钱料铸钱最善转运使张齐贤即诣阙面陈
八年诏增市铅锡炭价于是得铜八十一万斤铅 二十
六万斤锡十六万斤岁铸钱三十万贯(天圣间岁铸百/馀万贯庆历间)
(至三百万熙宁六年后岁/铸铜铁钱六百馀 …… (第 14b 页)
大中祥符间铜坑多不发时铁钱有三监邛州曰惠民
嘉州曰丰远兴州曰济众大钱贯十二斤十两嘉邛二
州所铸钱贯 二十
五斤八两铜钱一当小铁钱十兼用
盗多镕铁为器每 (第 16a 页)
二十
五斤鬻之直二千七年从凌策
请诏减景德之制岁铸总 (第 16a 页)
二十
一万贯四方由此钱重
而货轻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
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 (第 16a 页)
年为
二界谓之交子(交会之法盖取/于唐之飞钱)富民十六户主之后 …… (第 16a 页)
二盗铸乃止然令数变兵民
耗于用类多咨怨久之始定时兴元府西县增置济远
(寻/废)而韶州天兴铜大发岁采 二十
五万斤诏即州置
永通监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 …… (第 18b 页)
三州铸大铁钱 二十
七万缗至和二年韶州岑水场铜
发诏漕司益铸钱嘉祐四年诏停铸十年以休民力至
是独兴州铸钱三万英宗治平四年 …… (第 19a 页)
相当盗铸衰息请以旧铜铅尽铸诏听之自是折二钱
遂行于天下五年交子 二十
二界将易而后界给用已
多诏更造 (第 19b 页)
二十
五界百二十五万以偿 (第 19b 页)
二十
三界之数
(交子之有两/界自此始)时交子给多而钱不足致价大贱既而竟
无实钱法不可行于是罢陜西交子法六 …… (第 19b 页)
镕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用获利五倍如此则逐州
置垆每垆增数是犹畎浍之益而供尾闾之泄也三年
计诸路铸钱总 二十
七监铸铜铁钱五百九十四万九
千二百三十四贯(铜钱十七监铸五百六万铁钱九监/铸八十八万九千二百三十四贯 …… (第 21a 页)
年新交
子一当旧者四故更张之以四十三界引准书放数(时/用)
(兵湟廓西宁籍其法以助边费较/天圣一界逾 二十
倍而价愈损)二年诏永兴军更置
务纳换陜西河东引令江池饶建州钱监自来岁以铸
当十五分铸小平钱复申私铸之 (第 25a 页)
韦群玉(摭言作/韦纾)此四子皆可以当首荐
而极论者期于有成而后止可也沈杞张苰(登科记/作弘)
迟汾 李绅
张后馀李翊皆出群之才与之足以收人望
而得才实主司广求焉则以告之可也往者陆相公司
贡士愈时幸在得中(贞 …… (第 14b 页)
通榜
韩愈荐十人于傪德舆凡三榜共放六人馀不出五年
内皆捷以登科记考之贞元十八年德舆以中书舍人
知举放 进士二十
三人尉迟汾侯云长韦纾沈杞李翊
登第十九年以礼部侍郎放二十人侯喜登第永贞元
年放二十九人刘述古登第通三 …… (第 15a 页)
所荐者预其七元和元年崔邠放 李绅
三年放张后馀
张弘皆与摭言合又曰铨选以身言书判择人既以书
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而判 …… (第 15b 页)
 

 
 
 
 
 
 
 
钦定续通典卷 二十
(第 19b 页)
诸军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元帅宪宗元和已
来宰臣员数渐减然多领盐铁及判度支(皇甫镈窦易/直裴度李石) (李绅
卢商崔元式周墀崔龟从萧邺刘瑑杜悰曹确萧/遘张浚韦贻范独孤损皆同平章事兼判度支程异王)
(播王涯李固言 …… (第 2a 页)
员院判二员经历二
员都事二员明初设符玺郎后改尚宝司卿一人少卿
一人司丞三人掌宝玺符牌印章而辨其所用宝 二十
有四旧宝十有七(嘉靖十八年/增制者七)凡宝之用必奏请而待
发每大朝会本司官二员以宝导驾俟升座各置宝于 …… (第 30b 页)
给事中皆𨽻
承敇监建文中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入文翰馆𨽻翰
林院永乐时复旧制寻设中书科署于午门外定设
书舍人二十
(其恩荫带俸/者不在额内)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
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嘉靖二十年选各部主事大理寺
评事带 …… (第 41b 页)
官共四十三人辽中书省置令史
道宗咸雍三年耶律俨为中书省令史金元明皆无是

 
 
 
钦定续通典卷 二十
(第 48b 页)
  仆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附/)
左右仆射唐制各一人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
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德宗兴元以后率以左右仆
射为宰相(贞元三年以左仆射张延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年以右仆射贾耽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文宗太和元年以左仆射王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成四年以右仆射李德裕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宗)
(会昌二年以 右仆射李绅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懿宗咸/通二年以左仆射杜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宗天复)
(三年以右仆射裴枢/同中书门下 (第 7b 页)
及远与中书门下议定乃奏至德时率以诸
行郎官分判钱谷会昌二年著令以本行郎官分判钱
榖时以财赋之任最重故 李绅
以中书侍郎同门下平
章事判度支郑肃卢商皆以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
判度支自此以后判度支悉归宰臣焉 金部 (第 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