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書類
經解類
論語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職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儒家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滕(顷公十六年鲁哀公四年顷公卒/子隐公虞母立哀十一年隐公卒)

(闵公八年鲁哀公十/六年楚灭陈杀闵公)
(僖公十二年鲁哀公八/年 僖公
卒子闵公维立)
(惠公三年鲁哀/公十年惠公卒)
(郊/公)
(隐公十一年鲁哀公七年鲁入邾执邾子 (第 2a 页)
 (周作颂则此颂之作在僖公薨后知者以大夫无故/不得出境上请天子追颂君德虽则群臣发意其行)

 (当请于君若在僖公之时不应听臣请王自颂己德/明是 僖公
薨后也文六年行父始见于经十八年史)
 (克名见于传则克于文公之时为史官矣然则此诗/之作当在文公之世其 …… (第 109a 页)
 (故次有駜言君臣之有道也君臣同心则能修教征/伐故次泮水言能修泮宫服淮夷也文武既备明神)

 (降福则能克剪放命复其疆宇故终以閟宫四篇皆/颂 僖公
之美德也若然春秋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
 (庙用致夫人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犹三望/三十三年薨于小寝 …… (第 109b 页)
 (之宇安宁鲁国作为贤君缘王者不陈其诗故臣子/请而作颂亦犹他国作诗美其君耳非是太平德洽)
 (和乐颂声虽复行有小失不妨其作文也 僖公
能遵/伯禽之法尚为鲁人所颂则伯禽之德自然堪为颂)
 (矣所以无伯禽颂者伯禽以成王元年受封于鲁于/时天 …… (第 109b 页)
 (笺与此俱引此文者以彼传云书不恭也杜预云简/慢宗庙使至倾颓故书以见臣子不恭然则宗庙毁)

  (坏者讥其不恭明修造缮治者于事为善申说 僖公/
之复旧制作新庙为可颂之事故引太室坏而反以)
  (證之公羊榖梁皆以太室为世室谓伯禽之庙服/杜皆以为太 …… (第 110a 页)
 (恶既不欲其恶当喜闻其善至于臣颂君功亦乐使/周室闻之是以行父请焉鲁人请周不作风而作颂)
 (者以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是咏歌之善称王者有成/功盛德然后颂声作焉今鲁诗称穆穆 鲁侯
敬明其)
 (德是美盛德也既克淮夷孔淑不逆是成功也既有/盛德复有成功虽不可上比圣王足得臣子追慕故) (第 111a 页)
 (借其嘉称以美其人言其所美有形容之状故称颂/也以作颂非常故特请天子以鲁是周公之后 僖公)
 (
又实贤君故特许之不然亦/不得转借其名而作颂也)周之不陈其诗者为优
 耳其有大罪侯伯监之行人书之亦云觉 …… (第 111a 页)
 闵予小子之什诂训传第二十八
鲁颂音义(鲁者周公之子伯禽所封之国也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成王留之辅相而封伯禽焉其)

 (封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十七世至 僖公
当周惠/王襄王之时能尊伯禽之法外征淮夷内修德教国)
 (人美之于是国卿季文子请周而使史克作颂四篇/夫 (第 135a 页)
 (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文姜言诗经有/此二意也而云去之者叠序去之文谓弃齐而去)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传兴也南山齐南山也崔崔高大
也国君尊严如南山崔崔然雄狐相随绥绥然无别失

阴阳之匹笺云雄狐行求匹耦于南山之上形貌绥绥
然兴者喻襄公居人君之尊而为淫泆之行其威仪可
耻恶如狐鲁道有荡齐子由归传荡平易也齐子文姜
也笺云妇人谓嫁曰归言文姜既以礼从此道嫁于
也既曰归止曷又怀止传怀思也笺云怀来也言文
姜既曰嫁于 (第 19b 页)
鲁侯
矣何复来为乎非其来也音义(崔子/虽反)
(又音隹别彼列反泆音逸下同恶乌路反/又如字荡徒党反徐敕党反易 …… (第 19b 页)
宜同处犹
襄公文姜不宜为夫妇之道鲁道有荡齐子庸止传庸
用也既曰庸止曷又从止笺云此言文姜既用此道嫁
鲁侯
襄公何复送而从之为淫泆之行音义(屦九具/反两王)
(肃如字沈音亮緌如谁反傅音付/姆音茂处昌虑反下同奇 …… (第 21a 页)
如之何必告父母传必
告父母庙笺云取妻之礼议于生者卜于死者此之谓
告既曰告止曷又鞠止传鞠穷也笺云鞠盈也 鲁侯

既告父母而取何复盈从令至于齐乎又非鲁桓音义 (第 22b 页)
 (周之诸侯于郊不当有学泮宫亦应在国而礼器注/云类宫郊之学也诗所谓泮宫也字或为郊宫不在)
 (国者以其诗言 鲁侯
戾止是行往适之故知在郊盖/鲁以周公之故尊之使用殷礼故学在其郊也郑以) (第 106b 页)
彊之/马此駜然肥彊者彼之所乘黄)
(马也将欲乘之先养以刍秣故得肥彊乘之则可以升/高致远得为人用矣以兴 僖公
有贤能之臣将任之先)
(致其禄食故皆尽忠任之则可以安国治民得为君用/矣群臣以尽忠之故常侵早逮夜在于公 …… (第 11a 页)
肯用/之故笺重申传意案夏官司士云以功诏禄儒行云先)
(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然则臣当先施功劳然后受禄/此 僖公
用臣所以先致禄食者彼二文皆谓君初用臣)
(臣初仕君必试之有功乃与之禄若其位定之后食禄/是当君当丰其禄 (第 11b 页)
食要其功效不得复待有功方始禄)
(之故美 僖公
先致禄食使臣尽忠此则礼之常法美 (第 11b 页)
僖/公
能顺礼也夙早释诂文以臣之于君德义而已以经)
(有二明故知谓明义明德也定本集注皆云义明德也/无上明字施 …… (第 11b 页)
(而大理不异引大学明德者彼谓显明明德之事故引/之以證此为明德也于于胥皆释诂文洁白之士不仕)
(庸君以 僖公
君臣无事相与明义明德而已德义明乃/为贤人所慕故洁白之士则群集于君之朝既言君臣)
(相与明义明德别言洁 …… (第 11b 页)
遗唯季反下同)(正义曰君臣有道如此/故致阴阳和顺从今以)
(为初始岁其当有丰年言君德可以感之也君子 僖公/
有善道可以遗其子孙言其德泽堪及于后也以此之) …… (第 12b 页)
丰年也者春秋书有年/者谓五谷大熟丰有之年故知其有年谓从今以去当)
(有丰年也定本集注皆云岁其有年此诗 僖公
薨后乃/作而云自今以始者上言在公载燕因即据燕为今与)
(将来为始非以作诗为始笺正/义曰榖善释诂文贻遗 …… (第 13a 页)
文)
  有駜三章章九句
 序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音义(泮普/半反)(正义曰作/泮水诗者)
 (颂 僖公
之能修泮宫也泮宫学名能修其宫又修其/化经八章言民思往泮宫乐见 (第 13a 页)
僖公
至于克服淮夷)
 (恶人感化皆修泮宫所至故序言能修泮/宫以总之定本云 (第 13a 页)
僖公
修泮宫无能字) (第 13a 页)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传泮水泮宫之水也天子辟廱诸
侯泮宫言水则采取其芹宫则采取其化笺云芹水菜
也言已思乐 僖公
之修泮宫之水复伯禽之法而往观
之采其芹也辟廱者筑土雍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
者均也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 (第 13b 页)
西门以南通水北无
也天子诸侯宫异制因形然 鲁侯
戾止言观其旂其旂
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传戾来止至也言
观其旂言法则其文章也茷茷言有法度也哕哕 (第 13b 页)
言其

声也笺云于往迈行也我采水之芹见 僖公
来至于泮
宫我则观其旂茷茷然鸾和之声哕哕然臣无尊卑皆
从君行而来称言此 (第 14a 页)
僖公
贤君人乐见之音义(僖音/希頖)
(音判本多作泮泮宫诸侯之学也泮半也半有水半无/水也郑注礼记言頖班也所 (第 14a 页)
以班政教芹其巾反辟音)
(璧下同圜音圆观古乱反又音官茷蒲/害反又普贝反本又作伐哕呼会反)(正义曰 僖公/
能修泮宫为)
(宫立水水傍生菜宫内行化鲁人言已思乐往泮宫之/水我欲薄采其芹之菜也既采其菜又观其化传 (第 14a 页)
鲁侯)
(僖公
来至此泮宫我观其车之所建之旂而有文章法/度则其旂乃茷茷然有法度其鸾则哕哕然有声言其)
(车服得宜行趍 (第 14a 页)
中节也又鲁之群臣无小无大皆从公/往行而至泮宫言 僖公
之贤人乐见之也传正义曰此) …… (第 14a 页)
(美 僖公
之修泮宫述鲁人之辞而云思乐泮水故知泮/水即泮宫之外水也天子辟廱诸侯泮宫王制文其馀)
(诸侯止有泮宫一 …… (第 14b 页)
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学也)
(頖宫周学也是鲁礼得立四代之学鲁有四代之学此/诗主颂其修泮宫者先代之学尊 鲁侯
得立之示存古)
(法而已其行礼之饮酒养老兵事之受成告克当于周/世之学在泮宫也 (第 14b 页)
僖公
之伐淮夷将行则在泮定谋既)
(克则在泮献馘作者主美其作泮宫而能服淮夷故特/言其修泮宫耳 (第 14b 页)
僖公
至复古制未必不四代之学皆修)
(之也又解泮宫泮水正是一物而此诗或言宫或言水/之意以菜生于水化出于宫言 …… (第 14b 页)
亦水菜从此可知也鲁人之乐泮水意)
(在观化非主采菜但水能生菜因采取之并以采菜为/言故笺解其意言已思乐 僖公
之修泮宫之水复伯禽)
(之法而往观之采其芹也是其思乐者乐 (第 15a 页)
僖公
所修观/宫因采其菜其往不专为菜又申传辟廱泮宫之义辟)
(廱者筑土为堤以壅水之外使圆如璧令四方来观者 …… (第 15a 页)
解泮宫在郊旗鸾在车之饰诸侯礼当有/之今云言观者欲法则其立意故美而观之也此是鲁)
(人作诗而自称其君为 鲁侯
者以其鲁君之美可为四/方所则因其请王而作遂为外人之辞以示 (第 16a 页)
僖公
之德)
(非独鲁人/所颂也)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第 16a 页)
鲁侯
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
音昭昭传其马蹻蹻言彊盛也笺云其音昭 (第 16a 页)
僖公
之 …… (第 16a 页)
德音载色载笑匪怒伊教传色温润也笺云 僖公
之至
泮宫和颜色而笑语非有所怒于是有所教化也音义
(藻音早水草也蹻/居表反昭之绕反)(正义曰以其马 (第 16b 页)
僖公
之马故知/其音是 (第 16b 页)
僖公
之音以文承马下嫌)
(是马音/故明之)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传茆凫葵也 (第 16b 页)
鲁侯
戾止在泮饮酒
既饮旨酒永锡难老笺云在泮饮酒者徵先生君子与
之行饮酒之礼而因以谋事也已饮美酒而长赐其难 …… (第 16b 页)
收也收敛得此众聚)(正义曰毛以为鲁人言已/思乐往泮宫之水我薄欲)
(采其茆之菜也既采其菜又观其化值 鲁侯
来至在泮/水之宫与群臣饮酒谓召先生君子与之行饮酒之礼) …… (第 17a 页)
故能/顺彼仁义之长道以收敛此丑众人民郑以为既饮此)
(美酒又长赐其难老之人谓所养老人常有赒饩也又/言 僖公
行饮酒之礼因以谋征伐之事乃欲从彼长远)
(之道路以治此群为恶之人谓时淮夷叛逆鲁谋伐之/此章言其谋行故 …… (第 17b 页)
之明是饮酒因谋此则谋之之事故以丑为)
(恶此则谋治之耳未是兵已行也/下云淮夷攸服乃是伐而服之)
穆穆 鲁侯
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
假烈祖传假至也笺云则法也 (第 18b 页)
僖公
之行民之所法效
(第 18b 页)
僖公
信文矣为修泮宫也信武矣为伐淮夷也其聪
明乃至于美祖之德谓遵伯禽之法靡有不孝自求伊
祜笺云祜福也国人无 …… (第 18b 页)
福禄音义(假古百反行下孟/反又如字祜音户)(正义曰言穆穆然美者/是 鲁侯僖公
能敬明其)
(德又敬慎其举动威仪内外皆善维为下民之所法则/也信有文矣信有武矣文则能修泮宫武则能伐淮夷 …… (第 19a 页)
禽也以此化民民皆效之鲁国之)
(民无有不为孝者皆庶几力行孝自求此维多福禄言/能勉力行善则福禄自来归之 僖公
行已有道化之深)
(也/)
明明 (第 19a 页)
鲁侯
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笺云克能攸
所也言 (第 19a 页)
僖公
能明其德修泮宫而德化行于是伐淮夷
所以能服也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 …… (第 19a 页)
囚传囚拘也笺云矫矫武猊馘所格者之左耳淑善也
囚所虏获者 僖公
既伐淮夷而反在泮宫使武臣献馘
又使善听狱之吏如皋陶者献囚言伐有功所任得其
人音义(蟜本又作矫亦作蹻居 (第 19b 页)
表反馘古获反/截耳也皋陶音遥皋陶唐虞之士官)(正义/曰明)
(明然有明德之 鲁侯
甚能明其德也又说其明德之事/既作泮水之宫以行其德化谋伐淮夷而淮夷所以顺)
(服是其德之明也 (第 19b 页)
僖公
既伐淮夷有功而反矫矫然有/威武如虎之臣使之在泮宫之内献其截耳之馘善问)
(狱如皋陶者使之在泮宫之内献 …… (第 19b 页)
受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注云释菜奠币礼先师是将出)
(则谋于学而后行反则礼先师以告克故 僖公
既伐淮/夷而又在泮宫也彼云以讯馘告者即此献馘是其事)
(也所馘者是不服之人须武臣之力当杀其人而取其 …… (第 20a 页)
烝犹
进进也皇皇当作暀暀暀暀犹往往也吴哗也讻讼也
言多士之于伐淮夷皆劝之有进进往往之心不欢哗
不大声 僖公
还在泮宫又无以争讼之事告于治讼之
官者皆自献其功音义(狄王他历反远也孙毓同郑作/剔音同沈云毛如字未详 …… (第 20b 页)
为不欢哗不扬为)
(不扬声故云多士之伐淮夷皆劝之有进进往往之心/不欢哗不大声谓初反及在军之时能如此也 僖公
还)
(泮宫又无争讼之辜告治狱之官由在/军不竞故无所告皆自献其功而已)
角弓其觓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 …… (第 21b 页)
者言安利也徒行者御车者皆敬其事又无厌倦也
以此兵众伐淮夷而胜之其士卒甚顺军法而善无
有为逆者谓堙井刋木之类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笺云
式用犹谋也用坚 …… (第 22a 页)
(者故能克服淮夷既克淮夷而淮夷甚化于善不复为/逆乱也此淮夷不逆是 僖公
之功故述而美之言 (第 22b 页)
僖公)
(
用能固执大道之故故淮夷卒皆服也郑以为既言服/而献功更陈克捷之势言 (第 22b 页)
僖公
之伐淮夷也以角为弓)
(其张则觓然而持弦甚急所束之矢其发则搜然而劲/又且疾其戎车甚傅致而劳固徒行之人 (第 22b 页)
又并无厌倦)
(者从军之初发至于既克淮夷其军旅士卒甚善矣不/有违逆军法号令者此皆 僖公
之德故称美之言此由) (第 22b 页)
(僖公
用坚固尔军谋之故故淮夷尽得服也传正义曰/毛以美 (第 22b 页)
僖公
之克淮夷必美其以德不以力此当设言)
(为不战之辞故以觓为弛貌荀卿论兵云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 …… (第 22b 页)
为两束故不易传也己以为搜)
(与束矢其文当言其束之多故搜为众意得以弓言觓/矢言搜其意言弓不张矢不用是 僖公
不至大战而克)
(服淮夷也又毛于犹字皆训为道则下句犹亦为道王/肃云言弓弛而不张矢众而不用兵车甚博大徒 (第 23a 页)
行御)
(车无厌其事者已克淮夷淮夷甚化于善不逆道也 鲁/侯
能固执其大道卒以得淮夷传意或然上有囚馘则)
(非全不战传意盖以此章为深美之言笺正义曰以上/言献馘献囚 …… (第 23a 页)
(也此美 僖公
用兵不逆则当时行兵有逆者谓堙井刋/木之类襄二十五年左传云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
(者井堙木刋服虔云堙 …… (第 23b 页)
徐州货唯珠鱼而已其土不出龟象其国不属荆扬而)
(得有龟象南金献于鲁者禹贡所陈谓常贡天子土地/所出此则 僖公
伐而克之暂以赂鲁其国先得此宝以)
(其国宝为献非是淮夷之地出此物也笺正义曰大赂/者赂之多大故云大犹广 …… (第 24b 页)
  泮水八章章八句
 序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笺云宇居也音义
 (閟笔位反音/秘同僖音希)(正义曰作閟宫诗者颂美 僖公
能复/周公之宇谓复周公之时土地居处)
 (也明堂位曰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 (第 25a 页)
百里革车千乘是周公之时土)
 (境特大异于其馀诸侯也伯禽之后君德渐衰邻国/侵削境界狭小至今 僖公
有德更能复之故作诗以)
 (颂之也复周公之宇虽辞出于经而经之所言止为/常许此则总序篇义与经小殊其言复 (第 25a 页)
周公之宇主)
 (以境界为辞但 僖公
所行善事皆是复故非独土地/而已自二章周公之孙以下皆 (第 25a 页)
僖公
之德作者将) (第 25a 页)
 (美 僖公
追述远祖上陈姜嫄后稷至于文武大王爰/及成王封建之辞鲁公受赐之命言其所以有鲁之)
 (由与 (第 25b 页)
僖公
之事为首引耳序者以/其非颂所主之意故从而略之)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传閟闭也先妣姜嫄之庙在周常
闭而无事 …… (第 25b 页)
(菽音叔大豆也俾必尔反本又作卑下同/长张丈反秬音巨缵子管反继也粒音立)(正义曰毛/以为将美) (僖公
先上述远祖周人立姜嫄之庙常闭而无事欲说/姜嫄又先言其庙言在周所闭之宫有侐然清净其宫)
(之内则实实然 …… (第 26b 页)
川不以封诸侯附
庸则不得专臣也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
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传周公之孙庄公之子谓
也耳耳然至盛也笺云交龙为旂承祀谓视祭祀也
四马故六辔春秋犹言四时也忒变也皇皇后帝皇祖
后稷享以骍牺是 …… (第 32a 页)
音光跗方)
(于反炽尺志/反僣子念反)(正义曰毛以为上既述远祖之功以美/大鲁国此乃说其封建之由及今 僖公)
(
之事言将欲封鲁之时成王乃告周公曰叔父我今欲/立汝首子使之为侯于鲁国大开汝之所居永为周室)
(藩辅告周 …… (第 33b 页)
赐之以境内)
(之土田并小国之附庸命使四邻小国附属之言其统/于众国也至于今日周公后世之孙鲁庄公之子谓 僖)
(公
也其车建交龙之旂承奉宗庙祭祀所乘四马其六/辔耳耳然而至盛春秋四时非有解怠所献所祀不有)
(忒变因说祭 …… (第 33b 页)
之牲天与后稷于是歆飨之于是)
(以为宜下福与之既已多大矣非徒天与后稷降之多/福周公与君祖伯禽亦其福汝 僖公
矣又言祭宗庙得) …… (第 33b 页)
笾木豆又有大房之俎鼎俎既陈笾豆)
(已列于是歌舞其神执干戚而为万舞者洋洋然众多/礼乐不愆祭祀得所孝孙 僖公
于是有庆赐之荣作者)
(喜其德当神明故设辞庆之使汝得福炽盛而昌大使/汝年命长寿而臧善安于彼东方之国鲁 …… (第 34a 页)
谓父事之者为三老公卿大夫)
(谓其家臣之长者称室老诸侯之国立三卿故知三寿/即三卿也言作朋者谓常得贤人 僖公
与之为朋即伐)
(木传云国君友其贤臣是也冈/陵不动之物故言取其坚固也)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传大 …… (第 38b 页)

七千五百人言三万者举成数也烝进也徒进行增增
然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传膺当承止也笺
云惩艾也 僖公
与齐桓举义兵北当戎与狄南艾荆及
群舒天下无敢御也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 …… (第 39a 页)
背寿胥与试笺云此庆 僖公
勇于用兵讨有罪也黄发
台背皆寿徵也胥相也寿而相与试谓讲气力不衰倦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 (第 39b 页)
有害笺云
此又庆 僖公
勇于用兵讨有罪也中时鲁微弱为邻国
所侵削今乃复其故故喜而重庆之俾尔犹使女也眉
寿秀眉亦寿徵音义(乘绳 …… (第 39b 页)
多甲兵又备西戎北狄来侵者于是以此膺)
(当之荆楚群舒叛逆者于是以此惩创之军之所征往/无不克则无有于我 僖公
敢御止之者由其无敌于天)
(下故得民庶安宁土境复故作者喜其讨罪设辞庆之/使汝昌大而炽盛使汝长寿而富足 …… (第 40a 页)
憎误也笺正)
(义曰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大国三军皆夏官序文也举/成数者谓略其七千五百直言三万耳如此笺以为 僖)
(公
当时实有三军矣答临硕云鲁颂公徒言三万是三/军之大数又以此为三军者以周公受七百里之封明)
(知当时从上 …… (第 41b 页)
(皆举所近者若是三万七千五百大数可为四万此颂/美 僖公
宜多大其事不应减退其数以为三万故答临)
(硕谓此为二军以其不安故两解之也今以春秋检之/则 (第 42a 页)
僖公
无三军襄十一年经书作三军明已前无三军)
(也昭五年又书舍中军若 (第 42a 页)
僖公
有三军则作之当书也/自文至襄复减为二则舍亦当书也春秋之例以军赋)
(事重作舍皆书于 (第 42a 页)
僖公
之世无作舍之文使知当时无/三军也郑以周公伯禽之世合有三军 (第 42a 页)
僖公
能复周公)
(之宇遵伯禽之法故以三军解之其实于时唯二军耳/烝进释诂文步行曰徒故以为行也上句既云公徒则 …… (第 42a 页)
当待)
(即是不敢御止故以承为止也笺正义曰惩艾皆创故/为艾也僖公之时齐桓为霸故知与齐桓公举义兵也) (僖公
之世用兵于戎狄荆舒者唯 (第 42a 页)
僖公
耳僖四年经/书公会齐侯等侵蔡蔡溃遂伐楚楚一名荆群舒又是) …… (第 42a 页)
(书或别有伐时经传/脱漏如伐淮夷之类)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
夷来同莫不率从 鲁侯
之功传詹至也龟山也蒙山也
荒有也笺云奄覆荒奄也大东极东海邦近海之国也
来同为同盟也率从相率从于中国也 (第 42b 页)
鲁侯
(第 42b 页)
僖公

(大音泰本又作泰下注大室皆同荒/如字韩诗作荒云至也近附近之近)(正义曰毛以/为既美征伐)
( …… (第 42b 页)
(海之国淮夷旧不服者亦来与之同盟凡此东方之国/莫不相率而从中国是 鲁侯僖公
之功也郑以奄为覆)
(覆有龟蒙之山遂奄有极东之地馀同传正义曰詹至/释诂文春秋定十年齐人来归郓欢龟阴之 …… (第 43a 页)
而已大东之下即云至于海邦故以/东为极东言其极尽地之东偏春秋之世诸侯同盟以)
(尊王室故知来同为同盟当 僖公
之世东方淮夷小国/见于盟会唯邾莒縢杞而已其馀小国及淮夷同盟不)
(见于经盖盟会者不列之耳言莫不率从有 …… (第 43b 页)
此相率从于中国以僖非盟主不得为从鲁故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
不率从莫敢不诺 鲁侯
是若传凫山也绎山也宅居也
淮夷蛮貊而夷行也南夷荆楚也若顺也笺云诺应辞 …… (第 43b 页)
也是若者是 僖公
所谓顺也音义(凫音符山名绎音亦/一音夕字又作峄同)
(山名也貊字又作貉武伯/反行下孟反应应对之应) (第 44a 页)
(正义曰此又美 僖公
境界/广远威德所及言安有凫)
(山绎山遂有是徐方之居至于近海之国淮夷为蛮貊/之行者及彼南方之夷谓荆楚 (第 44a 页)
之国莫不相率而从于)
(中国若王伯有命则莫敢不应诺顺从此皆由 鲁侯
之/功于是顺服也传正义曰禹贡徐州峄阳孤桐谓峄山)
(之阳有桐木也凫绎连文与龟蒙相类故知是凫山峄/山也 (第 44a 页)
宅居释言文言淮夷蛮貊如夷行者以蛮貊之文)
(在淮夷之下嫌蛮貊亦服故辩之以 僖公
之从齐桓唯/能服淮夷耳非能服南夷之蛮东夷之貊故即淮夷蛮)
(貊谓淮夷如蛮貊之行僖四年从齐桓伐楚而服之 …… (第 44a 页)
邑也常或作尝在薛之旁春秋鲁庄公三十一年筑
台于薛是与周公有常邑许许田未闻也六国时齐有
孟尝君食邑于薛 鲁侯
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
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笺云燕燕饮也令善也 (第 44b 页)

燕饮于内寝则善其妻寿其母谓为之祝庆也与群
臣燕则欲与之相宜亦祝庆也是有犹常有也儿齿亦 …… (第 44b 页)
与/音馀儿五兮反齿落更生细者也字书作齯)
(音同一音如字为于/伪反祝之又反下同)(正义曰毛以为既言 僖公
威德/被及广远又言天与之福复其)
(故居天乃与公大大之福使有秀眉之寿而保其鲁国/又能居其常邑与许邑复 (第 45a 页)
周公之故居也 鲁侯僖公
燕)
(饮而皆喜燕于内寝则善其妻寿其母谓为之祝庆使/妻善而母寿也其燕于外寝则宜其大夫与众士亦谓)
( (第 45a 页)
为之祝庆使与之相宜也其鲁之邦国七百里之封 僖/公
于是常保有之既多受其福又有黄发儿齿由 (第 45a 页)
僖公)
(
每事得所故庆之使享其永年郑唯以嘏为福为异馀/同传正义曰春秋言伐我东鄙西鄙者皆谓伐其边邑)
(故月令注 (第 45a 页)
 (月又不禫无恩也鲁闵公二年秋八月君薧僖二年/除丧而明年春禘自此之后乃五年再殷祭六年祫)
 (故八年经曰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然致夫人/自鲁礼因禘事而致哀姜故讥焉 鲁僖公
以其三十)
 (三年冬十二月薨文二年秋八月祫僖薨至此而除/间有闰积二十一月从闵除丧不禫故明月即祫经) (第 15b 页)
 (云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 僖公
(第 16a 页)
僖公
之服亦少四/月不刺者有恩也鲁文公以其十八年春二月薨宣)
 (二年除丧而祫明年春禘自此之后五年而再殷祭 (第 16a 页)
车栎之而遂行(六叶)正误
栎当作轹下同 二统历娵訾初日在危十六度(九叶右五)
(行)二作三 薳启疆见 鲁侯(十一叶左七行)
薳作蔿疆作彊
汉魏以来贤臣既卒(二十叶左一行)谨按崇祯本阙汉字 当
断不良为句弱向下行读之(二十四叶 (第 3a 页)
 且闵公二年春秋书夏月吉禘于庄公是鲁常以二
 年即禘矣何待三年与八年乎闵有禘文而不之据
 宣无禘文而妄据之傅会可见也不然鲁至 僖公

 始书三望岂他公皆不望乎至成公而后书用郊岂
 他公皆不郊乎桓公一岁而再烝十二公而惟一尝
 又可以 …… (第 107b 页)
 之历代祀典咸所遵用益可悲也夫其论禘祫之制

 既谬至其言祭之时亦非矣春秋书大事于秋八月
 而彼以为冬书闵公之禘于夏四月书 僖公
之禘于
 秋七月而彼一以为夏既本鲁礼以行祀典而又不
 用其时是自戾也故曰事有出于一时之陋见行之
 数 (第 108a 页)
 虞芮质厥成明乎文王之德致之矣
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注雩旱

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于上公之神郑司农云 鲁僖公
欲焚巫尪以其舞雩不得雨
 疏按礼记月令大雩帝用盛乐据天子雩五帝按彼
 下文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谓古上公 (第 78a 页)
 一献之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以束锦春秋
 之时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㲄马
 三匹秦后子享晋侯归取酬币终事八反 鲁侯
享范
 献子庄叔执币此飨有酬币也燕礼无用币之文特 (第 12a 页)
  祫礼
士虞礼曰哀荐祫事(始虞谓之祫事者/主欲其祫先祖)丧服曰都邑之
士则知尊祢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诸侯及其太祖天
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始祖之所自/出谓祭天也)周礼大宗伯以肆
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
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肆献祼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祫也)
(禘也祫言肆献禘言馈食互相备也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以后率五年而再殷)

(祭一禘一祫正义云若僖公以三十三年薨至文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太庙于礼虽少四月犹是三年而为祫)
(祭此三年丧毕祫于太祖也明年春禘于群庙者案僖/公八年及宣八年皆有禘则 僖公
宣公三年春有禘可)
(知以文公二年祫则知 (第 3a 页)
僖公
宣公二年亦有祫 (第 3a 页)
僖公
宣/公二年既有祫是明年春禘四年五年六年秋祫是三)
(年祫更加七年八年添前为五年禘故 (第 3a 页)
僖/公
宣公八年皆有禘五年之中一禘一祫)司尊彝凡四
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
两大尊其再献 …… (第 3a 页)
年春禘自此之后乃五年再/殷祭六年祫故八年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致夫)
(人自有礼因禘事而致哀姜故讥焉 鲁僖公
冬十二月/薨文二年秋八月祫绖言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 (第 4b 页)
僖)
(公
鲁文公十八年春二月薨宣二年除丧而祫明年春/禘六年祫故八年禘绖曰夏六月有事于太庙仲遂卒)
长𤼵大禘 …… (第 4b 页)
知可如掌中之物言如
此者是禘礼至难知以隐其前言非斥之意耳注家不
达其意遂妄云既灌之后列尊卑序昭穆为跻 僖公

恶之且禘祭之时固当先陈设座位位定之后乃灌以
降神郊特牲云既灌然后迎牲明牲至即杀之以献何
得先祼然 …… (第 13a 页)
祭三年一
祫又二年一禘(公羊曰五年而再殷祭礼/纬曰三年一祫五年一禘)考之春秋文
二年八月大事于大庙跻 僖公
公羊曰大事者何祫也
谷梁曰大事者何大是事也著祫尝则 (第 15b 页)
僖公
之丧毕于
文二年十二月八月丧未毕而祫且 (第 15b 页)
僖公
焉非礼也 …… (第 15b 页)
故书大事跻 僖公
以讥之(先儒曰禫而后 (第 16a 页)
僖公
以十/二月所少者四月丧毕也)
闵二年吉禘于庄公公羊曰言吉者未可吉也谷梁曰
丧事未毕而举吉祭故非之也则 (第 16a 页)
  雩祀
周礼舞师掌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旱暵之事谓雩/也暵热气也郑)

(司农曰皇舞蒙羽舞玄谓/皇析五采羽为之亦如帗)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
旱则帅而舞雩(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于上公之/神郑司农云 鲁僖公
欲焚巫尪以其舞)
(雩而不/得雨)女巫旱暵则舞雩(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司/农云求雨以女巫故檀弓曰) (第 6b 页)
  四望
书曰望于山川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又曰柴望大

告武成诗曰时迈巡狩告祭柴望礼记曰至于岱宗柴
而望祀山川周礼小宗伯祀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
如之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典瑞两圭有
邸以祀地旅四望璋邸射以祀山川司服毳冕以祀四
望山川大司乐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奏蕤
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男巫掌望祀望衍旁招以
茅牧人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大祝国将有祀于
四望则前祝 春秋鲁僖公
免牲犹三望左氏曰望郊之 (第 4a 页)
  豹侯三正

梓人曰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
也然则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以至士以三侯射
一侯二正皆宾射也郑氏曰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
次黄而玄居其外三正损玄黄正二去白苍而画以朱
绿贾公彦谓中朱以下皆以相尅为次南为首故先朱
考之聘礼记缫藉三采朱白苍二采朱绿则三正去玄
黄二正朱绿理或然也司裘诸侯大射二侯射人诸侯
宾射亦二侯畿内诸侯也若畿外则三侯矣二侯四耦

则三侯六耦矣仪礼大射畿外诸侯之制也三耦射毕
然后公射又三耦射毕然后公再射乃获饮觯则三侯
亦六耦也(献服不献释获者之后又命五耦然/不作射不作取矢以其非正礼故也)昔晋范
献子聘于 鲁鲁侯
享之射者三耦公臣不足取于家臣
盖方是时公室卑矣不能如礼
  诸侯熊侯五正
  豹侯三正
乡射记君国中 (第 10b 页)
 魏公(幽公/弟)厉公  献公(厉公/弟)真公  武公(真公/弟)
 懿公  伯御(懿公/侄)孝公(懿公/弟)惠公  隐公
 桓公(隐公/弟)庄公  闵公   僖公(闵公/庶兄)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昭公/弟)
 哀公 悼公  元公  穆公  共公
 康 …… (第 42a 页)
  武公  文公
 懿公  惠公  悼公  共公  平公
 简公  献公  孝公  成公  湣公
  釐公
  桓公  文公  易王  子哙
 昭王  惠王  武成王 孝王  王喜

(以上二国封爵世次未 …… (第 42b 页)
 子亹(昭公/弟)子婴(子亹弟左/传作子仪)  文公(厉公/子)穆公
 灵公  襄公(灵公/弟)悼公  成公(悼公/弟) 釐公
 
简公  定公  献公  声公  哀公
 共公(声公/弟)幽公  繻公(幽公/弟)君乙(幽公/弟) …… (第 43b 页)
  乙公  癸公  哀公
 胡公(哀公/弟)献公(哀公/弟)武公  厉公  文公
 成公  庄公   釐公
  襄公  桓公(襄公/弟)
 孝公  昭公(孝公/弟)懿公(孝公/弟)惠公(孝公/弟)顷公
 灵公 …… (第 44a 页)
 子婴(二世皇/帝弟)
(侯爵/)
 胡公  申公  相公(申公/弟)孝公(申公/子)慎公
 幽公   釐公
  武公  夷公  平公(夷公/弟) …… (第 45b 页)
  孝伯
 夷伯  幽伯(夷伯/弟)戴伯(幽伯/弟)惠伯  石甫
 缪公(石甫/弟)桓公  庄公   釐公
  昭公 (第 46a 页)
 哉
 集说(朱子曰桓公之娶文姜也既告而成礼矣曷为/不能禁止○吕氏祖谦曰纳之不正则容有不)
 (敢制者今 鲁侯
既以正礼纳文姜当蚤裁制之也○/季氏本曰桓公娶妻时父母已没而此云告父母者)
 (告庙/也)
○析薪如之 (第 17a 页)
   (是故雅变而亡颂亡而变雅之亡甚于变颂之/变甚于亡也○朱氏公迁曰以其皆称美颂祷)
   (之辞故不谓之/风而谓之颂)旧说皆以为伯禽十九世孙
   公申
之诗今无所考独閟宫一篇为 (第 2a 页)
僖公
之诗
   无疑耳夫以其诗之僭如此然夫子犹录之者
   盖其体固列国之风(孔氏颖达曰名虽为颂而/体实 …… (第 2a 页)
   及吴季子观周乐皆无曰鲁风者其说不得通
   矣
   集说(郑氏康成曰周公归政成王封其元子伯/禽于鲁自后政衰国事多废十九世至 僖)
   (公
遵伯禽之法国人美其功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作其颂○苏氏辙曰颂之为诗本于其德) …… (第 3a 页)
   (人之颂其国之颂也○范氏处义曰鲁颂之作/曰颂僖公非告神明也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
   (宇皆愿之之辞非成功也圣人思西周之盛而/不可得幸而有 僖公
之贤而鲁人尊之圣人若)
   (曰鲁周公之后也而其所以得人心者又如此/吾又何疑焉故诗有鲁颂所以尊周也 …… (第 3b 页)
   (子孙颂其先鲁臣下颂其君三也商周多事实/鲁多颂祷四也○章氏俊卿曰颂之为体非徒)
   (天子用之诸侯之臣子凡所以祝颂其国者亦/得而用之 僖公
比之诸侯则勤俭其时比之诸)
   (侯则小康其事则臣子之愿心而非有谄畏此/孔子所以取而录之○黄氏佐曰 …… (第 3b 页)
 骍曰黄(孔氏颖达曰骍者赤/色谓黄而杂赤者也)彭彭盛貌(毛氏苌曰有/力有容也)
 思无疆言其思之深广无穷也臧善也○此诗言
 公
牧马之盛(朱氏公迁曰此言 (第 4b 页)
僖公/
牧马之盛用序说也)由其立心之远
 故美之曰思无疆则思马斯臧矣卫文公秉心塞渊 (第 4b 页)
 而騋牝三千亦此意也(刘氏瑾曰美文公之马则言/其騋而牝者有三千之众美)
  (僖公
之马则言其駉而牡者有十六种之毛/色盖各极其盛而言皆以见其国之殷富也)
 集说(毛氏苌曰诸侯六闲马四种 (第 5a 页)
有良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驽马○孔氏颖达曰首章言良马朝祀)
 (所乘故云彭彭见其有力有容○苏氏辙曰 僖公
推/其诚心以治其国家其思虑无所不及以为不可遍)
 (举故举其一曰思马斯臧苟思马而马善则凡其思/虑之所 …… (第 5a 页)
 (卢蒲癸曰赋诗断章言赋诗者但/取其一章为义断取其一章也)
 集说(孔氏颖达曰此章言驽马主以给官/中之役贵其肥壮故曰祛祛强健也)
 总论(吕氏大临曰 僖公
修牧马之政以诚心行之故/言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思无邪马之所以臧)
 (才作徂者其效也古之贤君诚心以行善 (第 8a 页)
政其效皆/若此非独牧马而已○范氏处义曰每章言牡盖马)
 (以牡为善也每章言薄言駉者谓马之善不止是也/其品固多矣言马之善而继之以思则 僖公
盖尝精)
 (思而后得此也马之臧也马之才也马之作也马之/徂也皆有以致之而原于一心之思虑以见处事无) …… (第 8a 页)
   集说(邓氏元锡曰有駜有小雅慈/惠之心焉上下交则和而安)
思乐(音/洛)(普半/反)水薄采其芹(其斤/反) 鲁侯
戾止言观其旂
(叶其/斤反)其旂茷茷(蒲害/反)鸾声哕哕(呼会/反)无小无大从公于

 集传赋其事 …… (第 11b 页)
 (行趋中节也○王氏安石曰观其旂其物/茷茷而有容听其鸾其声哕哕而有节)此饮于泮
 宫而颂祷之词也(刘氏瑾曰首章本其始而言 鲁侯/
与其众至泮宫也三章以后然后)
 (言饮酒颂/祷之事) (第 12a 页)
 集说(李氏樗曰菁莪以莪喻人才丰水有芑以芑喻/人才此诗言薄采其芹薄采其藻薄采其茆皆)
 (是言 僖公
能育人才也国人无长无幼皆从公而往/以见国人从 (第 12b 页)
僖公
之乐也汉明帝开辟廱冠带缙绅)
 (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今 (第 12b 页)
僖公
修泮宫而/从之者多宜矣○严氏粲曰称其仪物之美者喜其)
 (来至之辞如所谓闻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第 12b 页)
然有喜色也○何氏楷曰兴意在大小从公二句教)
 (不择人苟有其材皆可以取而成/就之犹采菜者之不废夫芹也)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 鲁侯
戾止其马蹻蹻(居表/反)其马
蹻蹻其音昭昭(叶之/绕反)载色载笑匪怒伊教
 集传赋其事以起兴也蹻蹻盛 …… (第 12b 页)
 集说(李氏樗曰教人而至于有所怒是非所谓乐育/人材也惟其匪怒伊教此其所以为善育人材)
 (欤以国人之从公于迈其喜观之如此 僖公
至泮水/又且和颜悦色其乐教人又如此上下各尽其乐则)
 (泮水之中风化之盛可知矣○黄氏櫄曰芹藻微物/也 (第 13a 页)
而乐之有馀所乐者在 僖公
而寓于芹藻也乐心)
 (一生则乌可已观其旂则乐其茷茷闻其鸾则乐其/哕哕见其马则乐其蹻蹻人之乐之也如此 (第 13a 页)
僖公
何)
 (以得此于鲁人哉载色载笑即之也温匪怒伊教循/循善诱 (第 13a 页)
僖公
之育才可见矣○辅氏广曰其音昭昭)
 (集传遗此一句解郑氏谓 (第 13a 页)
僖公
之德音者是也故下/面说载色载笑匪怒伊教以见善于教人载色载笑)
 (王氏以为洪范所谓而康而色者亦是也 (第 13a 页)
○刘氏瑾曰言 鲁侯
至泮而和其笑语也) (第 13a 页)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叶谟/九反) 鲁侯
戾止在泮饮酒既饮
旨酒永锡难老(叶鲁/吼反)顺彼长道(叶徒/吼反)屈此群丑
 集传赋其事以起兴也茆凫 …… (第 13b 页)
 (章教毕而燕贤者乐告以善道内治益修远人自服/也○季氏本曰永锡难老欲其久于敷教以致治安)
 (也/)
○穆穆 鲁侯
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
昭假(音/格)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候五/反)
 集传赋也昭明也假 (第 14a 页)
与格同烈祖周公鲁公也
 集说(李氏樗曰民之所以则之者非在于空言亦以 僖公
内焉能慎其明德外焉能慎其威仪民所)
 (以慕其德而化之也凡所行之事无不尽其孝故福/禄是 (第 14a 页)
鲁侯
之福禄乃自求之也○范氏处义曰此章) (第 14a 页)
 (专颂 僖公
之德为下四章服淮夷张本也虽曰颂之/亦有规意盖谓非有德不足以服人也○辅氏广曰)
 (威仪者君德之符文武 (第 14b 页)
者君德之备也○黄氏佐曰/敬德欲存养省察无间也敬仪欲动容周旋中礼也)
 (文武兼资所以昭假乎烈祖所谓靡有不孝/也自求伊祜即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之意)
○明明 鲁侯
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叶蒲/北反)矫矫
虎臣在泮献馘(古获反叶/况壁反)淑问如皋陶(叶夷/周反) …… (第 14b 页)
 其反也设奠于学而以讯馘告(郑氏康成曰释菜奠/币礼先师也讯馘所)
 (生获断耳者○孔氏颖达曰/以生获解讯以断耳解馘)故诗人因 鲁侯
在泮而
 愿其有是功也(朱子曰或谓 (第 15a 页)
僖公
末尝有淮夷之功/而疑此诗之妄盖未尝深考此诗乃)
 (颂祷之辞冀/其有是功耳)
 集说(孔氏颖达曰所馘 …… (第 15a 页)
 (人材在此饮酒在此受成在此献功在此则学校之/制不为虚设也郑之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则是学)
 (校之建其有补于风化多矣○范氏处义曰此后四/章皆言服淮夷之事诗意欲归功于学校见 僖公
能) …… (第 15a 页)
 (服淮夷为可信矣○严氏粲曰诗人因其修泮宫可/以为献功之地而颂祷之耳自此以下皆然非有实)
 (事也○刘氏瑾曰愿 鲁侯
以德服人而献功于学也/○邹氏泉曰有事宫室便是兴作修亦作也如閟宫)
 (修庙亦曰奚斯所作可见作泮如何便 …… (第 15b 页)
 (之美以为淮夷亦将来慕也○刘氏瑾曰/卒章又愿鲁公常使淮夷顺服而来献也)
 总论(刘氏瑾曰朱子以作泮宫克淮夷之事他无所/考故不质其为 僖公
之诗而且以克服淮夷为)
 (颂祷之词以愚考之春秋不书常事则夫作泮宫之/事十二公之经固宜皆无所见也至于 (第 18a 页)
僖公
克服淮) …… (第 18a 页)
 (夷虽亦不见于春秋而僖公十三年尝从齐桓会于/咸为淮夷之病杞十六年尝从齐桓会于淮为淮夷)
 (之病鄫矣但此诗所言不无过其实者要当为颂祷/之溢词也○邹氏泉曰此诗见 僖公
建学育才固足)
 (称贤者而鲁人欲其修德服远盖亦寓规戒之意○/黄氏一正曰王制诸侯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 …… (第 18b 页)
 (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人君涖之以讲学/行礼行礼有燕故此燕饮作诗以颂之也)
  泮水八章章八句
   集说(王氏应麟曰春秋时急攻战而缓教化其/留意学校者唯 鲁僖公
能修泮宫卫文公)
   (敬教劝学他无闻焉郑有子衿城/阙之刺子产仅能不毁乡校而已)
(笔位/反)宫 …… (第 18b 页)
 (氏泉曰实实言下之盘基固/也枚枚言上之结搆密也)时盖修之故诗人歌咏

 其事以为颂祷之词而推本后稷之生而下及于
 公
(孔氏颖达曰作者将美 (第 19b 页)
僖公
追述远祖上陈姜/嫄后稷至于大王文武爰及成王封建之辞鲁)
 (公受赐之命言其/所以有鲁之由)回邪也依犹 …… (第 19b 页)
 (生也尧时洪水为菑民不粒食天神多予后稷以五/谷禹平水土乃教民播种之于是天下大有故曰继)
 (禹之事也○刘氏瑾曰首章推本 僖公
所奉之祖上/出于后稷也○朱氏公迁曰下国指邰言下土则以)
 (天下言稷止封邰而教民稼穑则偏乎天下也身亲 (第 20a 页)
稼穑而能继大禹之功此章专言后稷○季氏本曰)
 (此先言作庙之尽善以见 僖公
崇重周公之意也次/述姜嫄生后稷之由以推本周公相武王功业之所)
 (自始/也)
○后稷之孙实维大(音 …… (第 20a 页)
 (七百里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其势必不止于百里)上章既告周公以封伯
 禽之意此乃言其命鲁公而封之也庄公之子其一
 闵公其一 僖公
知此是 (第 22b 页)
僖公
者闵公在位不久未有
 可颂此必是 (第 22b 页)
僖公
(刘氏瑾曰闵公名启方在位二/年 (第 22b 页)
僖公
以庶兄继立在位三十)
 (三/年)耳耳柔从也春秋错举四时也(郑氏康成曰春秋/犹言四时也○孔) (第 22b 页)
 (氏颖达曰错举/春秋以明冬夏)忒过差也(范氏处义曰此言 僖/公
祀于庙之礼也)成王
 以周公有大功于王室故命鲁公以夏正孟春郊祀
 上帝配以后稷(孔氏颖达曰明堂位称成 …… (第 23a 页)
 (牺纯也○董氏仲舒曰周色/尚赤鲁以天子命郊故以骍)皇祖谓群公(刘氏瑾曰/上言皇祖)
 (在后稷上则是指后稷为皇祖此/言皇祖在周公下故知此指群公)此章以后皆言
 公
致敬郊庙而神降之福国人称愿之如此也(黄氏/佐曰) …… (第 23a 页)
 (彼祀天之旂建日月之章此龙旂是宗庙之祭也○/李氏樗曰春秋书郊多矣大抵以为僭而诗乃以为)
 (美则知所美非美也○辅氏广曰此章言封鲁公之/事而遂以颂 僖公
之能奉祭祀而愿其祖享之以膺)
 (受多福也龙旂承祀仪物之盛也六辔耳耳车马之/整也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第 23b 页)
僖公
之诚也○朱氏公迁) (第 23b 页)
 (曰此章言鲁公受封子孙得以主祭而 僖公
又善于/致祭如此则格神受福乃其必然也○邹氏泉曰龙)
 (旂四句是庙祭而致敬也皇皇三句是郊祭而致敬/也 …… (第 24a 页)
 等而为三也(郑氏康成曰此皆庆孝孙之辞也○/曹氏粹中曰俾尔炽昌以下皆嘏辞)
 集说(范氏处义曰此章言 僖公
之受福由祭之得礼/自牲至舞皆言礼之备也既言 (第 26a 页)
僖公
尽其礼敬)
 (遂假尸祝之言以报 (第 26a 页)
僖公
也○刘氏瑾曰此章专言 (第 26a 页)
僖公
致敬宗庙而祝愿其获福寿也○姚氏舜牧曰)
 (秋而载尝节专指閟宫之祭言炽而昌指其业所统/承寿而臧指其身 …… (第 26a 页)
 (军龙江/县西)惩艾(孔氏颖达曰惩艾皆创故为艾也○章/氏甫曰彼入寇而我当之为膺我伐寇)
 (而彼畏/之为惩)承御也(范氏处义曰莫我敢/承者莫敢当我也) 僖公
尝从齐桓
 公伐楚故以此美之(郑氏康成曰此庆 (第 28b 页)
僖公
勇于用/兵讨有罪也○孔氏颖达曰僖)
 (四年经书公会齐侯等侵蔡蔡溃遂伐楚群舒是楚/之与国故连言荆舒其 (第 28b 页)
伐戎狄则无文○李氏樗曰)
 (泮水美 僖公
能服淮夷皆无是事而美之则膺戎狄/惩荆舒未必不如其服淮夷也盖祝颂之辞○问戎)
 (狄是膺荆舒是惩 (第 28b 页)
僖公
安有此事而鲁颂言之何也/朱子曰此是愿颂之辞○刘氏瑾曰 (第 28b 页)
僖公
从齐伐楚)
 (遂盟召陵 (第 28b 页)
僖公
虽不得专其功而诗人/之辞容有溢美读者当不以辞害意)而祝其昌大
 寿考也(范氏处义曰昌而炽昌而大则言鲁 (第 28b 页)
国也寿而富耆而艾则言 僖公
也)寿胥与 …… (第 28b 页)
 试其才力以为用也(朱氏公迁曰王氏说优盖/以三寿作朋例之可见)
 集说(孔氏颖达曰上既美其祭祀鬼神此又美其用/兵征伐○苏氏辙曰此章言 僖公
治其军旅缮)
 (其车甲器械故其民无不欲其昌大寿考而托之以/为安也○王氏质曰作朋之福未尽其意又推广之 …… (第 29a 页)
 (自俾尔昌而炽以下是也○刘氏瑾曰承前章/祭祀获福之意而美公以武功祝公以福寿也)
○泰山岩岩(叶鱼/杴反)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
海邦(叶卜/工反)淮夷来同莫不率从 鲁侯
之功 …… (第 29a 页)
 (乃受福之最大者以发上章保彼东方鲁邦是常之/意盖必能使国势尊严足以摄人心收众望而内外)
 (远近无不服之然后乃为 鲁侯
之功也○季氏本曰/奄有者本其所固有而言也荒者开拓而大之之意)
 (曰荒曰同曰从皆谓以德绥之而得其归心 …… (第 30a 页)
 (同者来合于/我无异志也)
○保有凫绎(叶弋/灼反)遂荒徐宅(叶达/各反)至于海邦淮夷蛮貊
(叶莫/博反)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 鲁侯
是若
 集传赋也凫绎二山名(李氏樗曰禹贡徐州峄阳孤/桐此绎即峄阳也○王氏应) …… (第 30a 页)
 (麟曰郡县志凫山在兖州邹县东南三十/八里峄山一名邹山在邹县南二十二里)宅居也谓
 徐国也诺应辞若顺也(季氏本曰谓顺 鲁侯
之德也)○泰山龟蒙
 凫绎鲁之所有其馀则国之东南势相连属可以服
 从之国也(王氏应麟曰傅氏曰上已言荆 …… (第 30b 页)
 (荒总发其辞而致其愿望于公也○朱氏公迁曰能/守土宇广封疆而尽东南诸国又皆归于鲁莫不心)
 (悦诚服之此尤诗人之所愿也○何氏楷曰李云 鲁/侯
封于曲阜其时戎夏错处与徐淮实壤接世为封)
 (境忧故伯禽至不避三年之丧衽兵革以开东郊之/难后之子若孙 (第 30b 页)
世仰其功故为臣子者亦以此致君)

 (之/祝)
○天锡公纯嘏(叶果/五反)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鲁侯
燕喜令妻寿母(叶满/委反)宜大夫庶士(锄里/反)邦国是有
(叶羽/已反)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集传赋也 …… (第 31a 页)
 (所用而许田近于郑国郑有祊田地势之便而与郑/易之桓元年郑伯以璧假许田则鲁之有许见于经)
 (传/也)皆鲁之故地见侵于诸侯而未复者故鲁人以是
 愿 僖公
也令妻令善之妻声姜也寿母寿考之母成
 风也(刘氏瑾曰 (第 31b 页)
僖公
娶齐女姜姓曰声姜其母/风姓曰成风为庄公之妾薨于文公四年)闵公
 八岁被弑必是未娶其母叔姜亦应未老(刘 (第 31b 页)
氏瑾曰/叔姜庄公)
 (夫人哀姜/之娣也)此言令妻寿母又可见公为 僖公
无疑也
 有常有也儿齿齿落更生细者亦寿徵也
 集说(苏氏辙曰愿公寿考以复鲁之侵地宜其室家/臣庶以保有 …… (第 31b 页)
 (喜之事闺门之内则有令妻寿母朝廷之上则宜大/夫庶士外则保有邦国焉则祉益多而寿益固矣○)
 (刘氏瑾曰此章称愿 僖公
享富寿康宁之福有夫妻/子母之乐皆承前章祭祀获福之意也○何氏楷曰)
 (人惟寿可以享福/故以寿始终之) …… (第 32a 页)
 貌(王氏肃曰言无刻饰文章/徒见松桷彊大至牢固)路寝正寝也(孔氏颖达/曰释诂云)
 (路大也○黄氏佐曰路寝/在庙之后所以藏衣冠)新庙 僖公
所修之庙(郑氏/康成)
 (曰修旧曰新○刘氏瑾/曰即前所谓閟宫也)奚斯公子鱼也作者教护属
 功课章程 …… (第 32b 页)
 集说(辅氏广曰九章则本其所以作是颂者言之取/木于山断而度之或长或短而松之为椽桷者)
 (犹舄然而大则其为梁为柱者可知既成庙后之正/寝又甚宏大则 僖公
所修之庙大矣又言其教护属)
 (功董其工役之人而曰此实奚斯所作其制度甚长/且大有以顺万民之望也○刘氏 …… (第 33a 页)
 (修庙之事与篇首两句之意相首尾也○季氏本曰/万民是若顺万民之心也盖周公德泽及于天下万)
 (民莫不被其泽而欲其庙貌之新者见 僖公
之兴此/役非妄劳民力也春秋之中凡用民于所不当为必)
 (书而独不书作閟宫谓此/为当作不以为劳民耳) (第 33a 页)
 总论(黄氏櫄曰此诗膺戎狄惩荆舒荒大东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在 僖)
 (公
无是事而诗人言之孔子取之何也夫子之意盖 (第 33a 页)
僖公
之得民心如此鲁人之 (第 33a 页)
僖公
如此则虽未) (第 33a 页)
 (有是事亦人情之所愿欲也人情之所愿欲夫子安/得而不取之○严氏粲曰閟宫止为 僖公
能修寝庙)
 (张大其事而为颂祷之辞○朱氏倬曰诗人之论自/源徂流故虽颂鲁僖而上及乎后稷太王文武周公) …… (第 33b 页)
   (武之末谓与閟宫卒章文意略同但先儒因此/诗服淮夷蛮貊等事春秋所不载皆不能无疑)
   (故黄氏以为未然之期望朱子以为颂祷之辞/也○陈氏栎曰 僖公
修閟宫以其新修故又曰)
   (新庙而路寝即庙中之正寝也毛郑以閟宫为/姜嫄庙者固非毛又以新庙为闵公庙 (第 34a 页)
 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范氏处义曰宣王兴起/他虽未及施为首以百)
  (姓为忧可谓知本矣故天下已深喜之谓其能复/行王化也春秋之时宋大水 鲁侯
吊焉曰孤实不)
  (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 (第 51b 页)
牲也云既杀以)
(授亨人者案亨人职职外内饔之爨亨谓腥其俎后云/凡大祭祀君亲牵牲大夫赞之者此明堂位文彼 鲁侯)
(
用天子礼故还/引以證天子法)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注日旦明也
玉币所以礼神玉与币各如其方之色爵所以献齐 (第 31b 页)
之故言牲云春秋传曰者此)
(是左氏僖公三十一年传辞彼经云四卜郊不从乃免/牲未卜日曰牛卜得吉日乃号为牲 僖公
既卜得吉日)
(名牛作牲乃更卜可郊与否不从乃免牲是其怠慢引/之者證将用曰牲郑司农云六兽麋鹿熊麇野豕兔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