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法制類
雜史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大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其馀与仪同盖四年之阅较二年特为详备
且二年未有茅滩教场祗就白石行之广狭
不同耳 孝宗 本纪乾道六年十二月戊申大阅
兵志乾道中诏弓箭手元射一石四斗力升加三斗元
射一石力升加五斗弩手元射四石 (第 66b 页)
且二年未有茅滩教场祗就白石行之广狭
不同耳 孝宗 本纪乾道六年十二月戊申大阅
兵志乾道中诏弓箭手元射一石四斗力升加三斗元
射一石力升加五斗弩手元射四石 (第 66b 页)
发边卫充军者改令各苑牧马
增为三千人又请相地势筑城通商种植榆柳春夏放
牧秋冬还厩马既得安敌来亦可收保 孝宗 方重边防
大夏掌兵部一清所奏辄行迁总制仍督马政诸监草
场原额十三万三千七百馀顷存者已不及半一清覈
之 (第 35b 页)
增为三千人又请相地势筑城通商种植榆柳春夏放
牧秋冬还厩马既得安敌来亦可收保 孝宗 方重边防
大夏掌兵部一清所奏辄行迁总制仍督马政诸监草
场原额十三万三千七百馀顷存者已不及半一清覈
之 (第 35b 页)
三年江淮荆浙福建旱秦凤阶成饥发粟振之
食货志绍兴二十八年夏浙东西田损于风水在法水
旱及七分以上者振济诏自今及五分处亦振之
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九年闰六月命江湖浙西五漕司
增价籴米二百二十万石赴沿江十郡自荆至常州以
备振贷 孝宗 本纪隆兴二年九月以久雨出内库白金四十万
两籴米赈贫民
文献通考乾道三年臣僚言日前富家放贷约米一斗
秋 (第 35b 页)
食货志绍兴二十八年夏浙东西田损于风水在法水
旱及七分以上者振济诏自今及五分处亦振之
高宗本纪绍兴二十九年闰六月命江湖浙西五漕司
增价籴米二百二十万石赴沿江十郡自荆至常州以
备振贷 孝宗 本纪隆兴二年九月以久雨出内库白金四十万
两籴米赈贫民
文献通考乾道三年臣僚言日前富家放贷约米一斗
秋 (第 35b 页)
荒礼
后汉书顺帝本纪永建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
地陷裂甲午诏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
魏书宣武帝本纪延昌二年夏四月庚子以绢十五万
匹赈恤河南郡饥民
册府元龟武德二年闰二月出库物三万段以赈穷乏
永贞元年十一月以久雨京师盐贵出库盐一万石以
惠饥民
长庆二年十二月命以绢二百疋赈京师东市西市穷
乏者
荒政考略宋天圣七年诏曰河北大水坏澶州浮桥其
被灾之民见存三口者给钱二千不及者半之
宋史仁宗本纪景祐四年八月越州水赐被溺民家钱
有差
庆历四年二月出奉宸库银三万两振陜西饥民
嘉祐元年七月出内藏银绢三十万振贷河北
哲宗本纪绍圣二年二月出内库钱帛二十万助河北
振饥 孝宗 本纪乾道四年七月以经总制馀剩钱二十一万
缗桩留邛蜀州以备振济 (第 2a 页)
后汉书顺帝本纪永建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
地陷裂甲午诏实覈伤害者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
魏书宣武帝本纪延昌二年夏四月庚子以绢十五万
匹赈恤河南郡饥民
册府元龟武德二年闰二月出库物三万段以赈穷乏
永贞元年十一月以久雨京师盐贵出库盐一万石以
惠饥民
长庆二年十二月命以绢二百疋赈京师东市西市穷
乏者
荒政考略宋天圣七年诏曰河北大水坏澶州浮桥其
被灾之民见存三口者给钱二千不及者半之
宋史仁宗本纪景祐四年八月越州水赐被溺民家钱
有差
庆历四年二月出奉宸库银三万两振陜西饥民
嘉祐元年七月出内藏银绢三十万振贷河北
哲宗本纪绍圣二年二月出内库钱帛二十万助河北
振饥 孝宗 本纪乾道四年七月以经总制馀剩钱二十一万
缗桩留邛蜀州以备振济 (第 2a 页)
之九月诏两浙江东西水浙东江东西螟其租税尽蠲
之自是水旱经兵时有蠲减不尽书也
宋史 孝宗 本纪隆兴元年以两浙大水旱蝗江东大水
悉蠲其租 二年二月蠲秀州贫民逋租
乾道元年二月蠲两淮灾伤州县身丁 (第 26b 页)
之自是水旱经兵时有蠲减不尽书也
宋史 孝宗 本纪隆兴元年以两浙大水旱蝗江东大水
悉蠲其租 二年二月蠲秀州贫民逋租
乾道元年二月蠲两淮灾伤州县身丁 (第 26b 页)
选人循一资各与占射差遣一次三千石转一官
选人循两资各与占射差遣一次五千石以上文武臣
并取旨优与推恩 孝宗 本纪淳熙三年十月诏自今非歉岁不许鬻爵
八年十一月以淳熙元年减半推赏法募民振粜
文献通考淳熙十年江东宪 (第 20a 页)
选人循两资各与占射差遣一次五千石以上文武臣
并取旨优与推恩 孝宗 本纪淳熙三年十月诏自今非歉岁不许鬻爵
八年十一月以淳熙元年减半推赏法募民振粜
文献通考淳熙十年江东宪 (第 20a 页)
(女犹为其君服斩而况于孙乎以此断之孙为祖之/为君者无论承重与否皆当服斩不得以父在为嫌)
(而父在为祖斩之义不待赵商/之问而自明矣曾元以下皆然)
钦定义疏如 宋孝宗 之丧光宗虽在宁宗嗣位既受重
则必服斩盖未有群臣皆服重而嗣君反可以轻服
者也以此推之于大夫士凡祖父 (第 57a 页)
(而父在为祖斩之义不待赵商/之问而自明矣曾元以下皆然)
钦定义疏如 宋孝宗 之丧光宗虽在宁宗嗣位既受重
则必服斩盖未有群臣皆服重而嗣君反可以轻服
者也以此推之于大夫士凡祖父 (第 57a 页)
郑氏曰有子孙存不可以乏先祖之祀望墓为坛谓
不祭于庙无爵者贱远辟正主也宗子死言祭于家
容无庙也称名不言孝者 孝宗 子之称不敢与之同
其辞但言子某荐其常事至子可以称孝故云身没
而已子游之徒用此礼祭也以用也若顺也首 (第 9a 页)
不祭于庙无爵者贱远辟正主也宗子死言祭于家
容无庙也称名不言孝者 孝宗 子之称不敢与之同
其辞但言子某荐其常事至子可以称孝故云身没
而已子游之徒用此礼祭也以用也若顺也首 (第 9a 页)
圣心之所以自处者于孝道已尽
尚虑陛下疑易为非制故不惮烦渎上浼宸听伏幸裁
览
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高宗崩 孝宗 号恸擗踊踰二日
不进膳寻谕宰执王淮欲不用易月之制如晋武魏孝 …… (第 24b 页)
周密癸辛杂志古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自汉
文短丧其后时君皆以日易月行之既久无以为非
者惟 孝宗皇帝 行之独断一旦复古可谓孝矣李氏
杂记常书其事甚略今摭当时始末于此以益国史
之未备云高宗之丧既易月孝 …… (第 29a 页)
之至义之尽也尧舜以来自天子至于庶人一用此
道汉文帝事不师古遗诏短丧景帝苟从纲常堕地
晋武帝欲之不能行魏孝文行之不能尽 宋孝宗 锐
志复古易月之外犹执通丧然能行于上不能行于
下未足为圣王达孝也宪宗皇帝奄弃四海臣庶衔
哀陛下 …… (第 35a 页)
先帝遗制诏从其议
乾学案范公两疏前后皆数千言文多不能
尽录故但录志文如右
淳熙十四年 孝宗 欲行三年丧宰相王淮曰御殿之时
人主衰绖群臣吉服可乎帝曰自有等降乃出内批朕
当衰绖三年群臣自行易月之令 …… (第 48b 页)
易服三十六日而除差贤于后世二十七日者耳杨
敬仲之说未尝见其文字但章疏诋之窃以为敬仲
之说固未合礼犹贤于今世之朱紫临君丧者也 孝
宗 服高宗既葬白布衣冠视朝此足破千载之谬前 …… (第 49a 页)
宋史张忠恕传理宗初忠恕为户部郎官上言人道莫
先乎孝送死尤为大事 孝宗 朝衣朝冠皆以大布迨宁
考以适孙承重光宗虽有疾未尝不服丧宫中也暨光
宗上宾权燄方张莫有言者去秋礼寺受成 (第 60b 页)
尚虑陛下疑易为非制故不惮烦渎上浼宸听伏幸裁
览
淳熙十四年十月八日高宗崩 孝宗 号恸擗踊踰二日
不进膳寻谕宰执王淮欲不用易月之制如晋武魏孝 …… (第 24b 页)
周密癸辛杂志古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自汉
文短丧其后时君皆以日易月行之既久无以为非
者惟 孝宗皇帝 行之独断一旦复古可谓孝矣李氏
杂记常书其事甚略今摭当时始末于此以益国史
之未备云高宗之丧既易月孝 …… (第 29a 页)
之至义之尽也尧舜以来自天子至于庶人一用此
道汉文帝事不师古遗诏短丧景帝苟从纲常堕地
晋武帝欲之不能行魏孝文行之不能尽 宋孝宗 锐
志复古易月之外犹执通丧然能行于上不能行于
下未足为圣王达孝也宪宗皇帝奄弃四海臣庶衔
哀陛下 …… (第 35a 页)
先帝遗制诏从其议
乾学案范公两疏前后皆数千言文多不能
尽录故但录志文如右
淳熙十四年 孝宗 欲行三年丧宰相王淮曰御殿之时
人主衰绖群臣吉服可乎帝曰自有等降乃出内批朕
当衰绖三年群臣自行易月之令 …… (第 48b 页)
易服三十六日而除差贤于后世二十七日者耳杨
敬仲之说未尝见其文字但章疏诋之窃以为敬仲
之说固未合礼犹贤于今世之朱紫临君丧者也 孝
宗 服高宗既葬白布衣冠视朝此足破千载之谬前 …… (第 49a 页)
宋史张忠恕传理宗初忠恕为户部郎官上言人道莫
先乎孝送死尤为大事 孝宗 朝衣朝冠皆以大布迨宁
考以适孙承重光宗虽有疾未尝不服丧宫中也暨光
宗上宾权燄方张莫有言者去秋礼寺受成 (第 60b 页)
太后服天子
晋书礼志太元二十一年孝武帝崩孝武太后制三年
之服
宋书礼志宋武帝永初三年武帝崩萧太后制三年之
服
乾学案仪礼母为长子齐衰三年故晋宋二
后皆为三年之礼也
宋史后妃传高宗吴皇后 孝宗 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
时光宗疾未平不能执丧宰臣请垂帘主丧事后不可
已而宰执请如唐肃宗故事群臣𤼵丧太极 (第 1b 页)
殿成服禁
中许之后代行祭奠礼 礼志绍熙五年六月九日 孝
宗 崩太皇太后有旨皇帝以疾听在内成服太皇太后 …… (第 1b 页)
从易月权制亦不过二十七日尔但太皇太
后服制史家自宜备详此亦其疏略之失也
(万斯同曰案 孝宗 崩光宗不能执丧则当使宁宗代/之乃宰臣请太后为丧主何也盖天子之丧非诸王)
(所得主时宁宗犹为嘉王则无 (第 2a 页)
晋书礼志太元二十一年孝武帝崩孝武太后制三年
之服
宋书礼志宋武帝永初三年武帝崩萧太后制三年之
服
乾学案仪礼母为长子齐衰三年故晋宋二
后皆为三年之礼也
宋史后妃传高宗吴皇后 孝宗 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
时光宗疾未平不能执丧宰臣请垂帘主丧事后不可
已而宰执请如唐肃宗故事群臣𤼵丧太极 (第 1b 页)
殿成服禁
中许之后代行祭奠礼 礼志绍熙五年六月九日 孝
宗 崩太皇太后有旨皇帝以疾听在内成服太皇太后 …… (第 1b 页)
从易月权制亦不过二十七日尔但太皇太
后服制史家自宜备详此亦其疏略之失也
(万斯同曰案 孝宗 崩光宗不能执丧则当使宁宗代/之乃宰臣请太后为丧主何也盖天子之丧非诸王)
(所得主时宁宗犹为嘉王则无 (第 2a 页)
(博士韦叔夏辅抱素等讨论旧事创为之宋史章衡/传熙宁时判太常寺建言自唐开元纂修礼书以国)
(恤一篇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捃摭坠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又曰)
(宋孝宗 崩光宗不能执丧宁宗辞嗣服已服期年丧/欲大祥毕更服两月监察御史胡纮言孙为祖服已)
(过期矣议者欲更持 (第 24b 页)
(恤一篇为豫凶事删而去之故不幸遇事捃摭坠残/茫无所据今宜为厚陵集礼以贻万世从之 又曰)
(宋孝宗 崩光宗不能执丧宁宗辞嗣服已服期年丧/欲大祥毕更服两月监察御史胡纮言孙为祖服已)
(过期矣议者欲更持 (第 24b 页)
开宝四年建武军节度使何继筠卒诏遣中使护葬
仍赐宝剑甲胄同葬咸平元年护国军节度使驸马都
尉王承衍葬卤簿鼓吹备而不作以在太宗大祥禁忌
内也元丰五年崇信军节度使华阴郡王宗旦薨听以
旌节牌印葬寻又诏不即随葬者徒二年因而行用者
罪之 绍兴二十四年太师清河郡王张俊葬上曰张
俊极宣力与他将不同恩数务从优厚仍赐十梁额花
冠貂蝉笼巾朝服一袭水银二百两龙脑一百五十两
其后杨存中薨 孝宗 令诸寺院声钟仍赐水银龙脑以
敛熙宁新式先是知制诰曾布言窃以朝廷亲睦九族
故于死丧之际临吊赙恤至于窀穸 (第 24a 页)
仍赐宝剑甲胄同葬咸平元年护国军节度使驸马都
尉王承衍葬卤簿鼓吹备而不作以在太宗大祥禁忌
内也元丰五年崇信军节度使华阴郡王宗旦薨听以
旌节牌印葬寻又诏不即随葬者徒二年因而行用者
罪之 绍兴二十四年太师清河郡王张俊葬上曰张
俊极宣力与他将不同恩数务从优厚仍赐十梁额花
冠貂蝉笼巾朝服一袭水银二百两龙脑一百五十两
其后杨存中薨 孝宗 令诸寺院声钟仍赐水银龙脑以
敛熙宁新式先是知制诰曾布言窃以朝廷亲睦九族
故于死丧之际临吊赙恤至于窀穸 (第 24a 页)
附著之
宋史礼志孝宗即位择日朝享太庙礼部言牲牢礼料
酒齐等物并如五享行之绍熙五年宁宗即位时有 孝
宗 之丧闰十月浙东提举李大性言自汉文帝以来皆
即位而谒庙陛下龙飞已阅三月未尝一至宗庙行礼
銮舆屡出过太庙 (第 48b 页)
门而不入揆之人情似为阙典乞早
择日恭谒太庙乃诏遵用三年之制吏部员外郎李谦
请以来年正月上日躬行告庙之礼礼寺以为俟皇帝
从吉讨论施行
文献通考案古者宗庙之祭有正祭有告祭皆人主亲
行其礼正祭则时享禘祫是也告祭则国有大事告于
宗庙是也如即位而告庙则自舜禹受终以至太甲之
见祖成王之见庙皆是也虽西汉时人主每嗣位亦必
有见高庙之礼而自唐以来则人主未尝躬谒宗庙致
祭以告嗣位宋朝唯 孝宗 光宗以亲受内禅特行此礼 (第 49a 页)
宋史礼志孝宗即位择日朝享太庙礼部言牲牢礼料
酒齐等物并如五享行之绍熙五年宁宗即位时有 孝
宗 之丧闰十月浙东提举李大性言自汉文帝以来皆
即位而谒庙陛下龙飞已阅三月未尝一至宗庙行礼
銮舆屡出过太庙 (第 48b 页)
门而不入揆之人情似为阙典乞早
择日恭谒太庙乃诏遵用三年之制吏部员外郎李谦
请以来年正月上日躬行告庙之礼礼寺以为俟皇帝
从吉讨论施行
文献通考案古者宗庙之祭有正祭有告祭皆人主亲
行其礼正祭则时享禘祫是也告祭则国有大事告于
宗庙是也如即位而告庙则自舜禹受终以至太甲之
见祖成王之见庙皆是也虽西汉时人主每嗣位亦必
有见高庙之礼而自唐以来则人主未尝躬谒宗庙致
祭以告嗣位宋朝唯 孝宗 光宗以亲受内禅特行此礼 (第 49a 页)
殿攒至百日 殿攒行于大敛之后(高宗崩大敛成服/后五日而殿攒)
或与大敛同日 (孝宗 崩大敛成服/同日立重殿攒)或行于小祥之后(显/仁)
(皇太后崩以小/祥后三日殿攒)其日行烧香礼前一日 (第 29a 页)
或与大敛同日 (孝宗 崩大敛成服/同日立重殿攒)或行于小祥之后(显/仁)
(皇太后崩以小/祥后三日殿攒)其日行烧香礼前一日 (第 29a 页)
孝/宗即位上尊号曰寿圣太上皇后上皇崩遗诏改称皇)
(太后光宗即位更号寿圣皇太后以寿皇故不称太皇/太后 孝宗 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宁宗立迁居重华宫)
(崩年八/十有三) …… (第 28a 页)
成肃谢皇后(幼冒翟姓入宫为 普安郡王 夫人王即位/是为 (第 29a 页)
孝宗 进贵妃淳熙三年立为皇后复)
(姓谢氏光宗即位上尊号曰寿成皇后 (第 29a 页)
孝宗 崩尊/为皇太后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三年崩)
宋史礼志 (第 29a 页)
孝宗 成肃皇后谢氏开禧三年崩殡于永阜
陵正北吏部尚书陆峻言伏睹列圣在御间有诸后上
仙缘无山陵可祔是致别葬若 …… (第 29a 页)
无有不从葬者其他诸后葬在山陵之前神灵既安并
不迁祔帷元德章懿二后方其葬时名位未正续行追
册其成穆皇后 孝宗 登极即行追册改殡所为攒宫典 (第 29a 页)
(太后光宗即位更号寿圣皇太后以寿皇故不称太皇/太后 孝宗 崩始正太皇太后之号宁宗立迁居重华宫)
(崩年八/十有三) …… (第 28a 页)
成肃谢皇后(幼冒翟姓入宫为 普安郡王 夫人王即位/是为 (第 29a 页)
孝宗 进贵妃淳熙三年立为皇后复)
(姓谢氏光宗即位上尊号曰寿成皇后 (第 29a 页)
孝宗 崩尊/为皇太后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三年崩)
宋史礼志 (第 29a 页)
孝宗 成肃皇后谢氏开禧三年崩殡于永阜
陵正北吏部尚书陆峻言伏睹列圣在御间有诸后上
仙缘无山陵可祔是致别葬若 …… (第 29a 页)
无有不从葬者其他诸后葬在山陵之前神灵既安并
不迁祔帷元德章懿二后方其葬时名位未正续行追
册其成穆皇后 孝宗 登极即行追册改殡所为攒宫典 (第 2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