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孟子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作断制之象盖巽字之义非顺所能尽乃顺而能入/之义是入细直彻到底不只是到皮子上如此方能)
(断得杀若不见得尽如何可以行权○ 陆氏九渊 曰/上天下泽尊卑之义礼之本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皆本诸此履德之基谓以行为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而 …… (第 27b 页)
(隐是巽顺恰好底道理有隐而不能称量者有能称/量而不能隐伏不露形迹者皆非巽之道也巽德之)
(制也巽以行权都是此意○ 陆氏九渊 曰履和而至/兑以柔悦承乾之刚健故和天在上泽处下理之至) …… (第 28b 页)
(又问巽称而隐隐亦是入物否曰隐便是不见处○/又云见得道理精熟后于物之精微委曲处无处不)
(入所以说巽以行权○又云兑见而巽伏权是隐然/作底事物若显然地作却不成行权○ 陆氏九渊 曰)
(履以和行行有不和以不由礼故也能由礼则和矣/谦以制礼自尊大则不能由礼卑以自牧乃能自节)
( (第 30a 页)
(断得杀若不见得尽如何可以行权○ 陆氏九渊 曰/上天下泽尊卑之义礼之本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皆本诸此履德之基谓以行为德之基也基始也德/自行而 …… (第 27b 页)
(隐是巽顺恰好底道理有隐而不能称量者有能称/量而不能隐伏不露形迹者皆非巽之道也巽德之)
(制也巽以行权都是此意○ 陆氏九渊 曰履和而至/兑以柔悦承乾之刚健故和天在上泽处下理之至) …… (第 28b 页)
(又问巽称而隐隐亦是入物否曰隐便是不见处○/又云见得道理精熟后于物之精微委曲处无处不)
(入所以说巽以行权○又云兑见而巽伏权是隐然/作底事物若显然地作却不成行权○ 陆氏九渊 曰)
(履以和行行有不和以不由礼故也能由礼则和矣/谦以制礼自尊大则不能由礼卑以自牧乃能自节)
( (第 30a 页)
(见德行以化于俗也○朱子语类云庸言庸行盛德/之至到这里犹自闲邪存诚便是无斁亦保虽无厌)
(斁亦当保也保者持守之意○又云利见大人君德/也两处说君德却是要发明大人即是九二○ 陆氏)
(九渊
曰言行之信谨二之所以成己者也善世而不/伐二之所以成物者也彼其所谓信谨者乃其所以)
(不伐者也闲邪存 (第 6a 页)
(斁亦当保也保者持守之意○又云利见大人君德/也两处说君德却是要发明大人即是九二○ 陆氏)
(九渊
(不伐者也闲邪存 (第 6a 页)
享主燕享说礼陈馈八簋为盛四簋为中二簋为简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其山日损人有忿欲其德日损忿起象山
当惩其势欲流象泽当窒其源
陆子静 曰学者未知道纵令惩窒得忿欲全无亦未
是学问此言当深味之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已音/纪) (第 12b 页)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山下有泽其山日损人有忿欲其德日损忿起象山
当惩其势欲流象泽当窒其源
陆子静 曰学者未知道纵令惩窒得忿欲全无亦未
是学问此言当深味之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已音/纪) (第 12b 页)
遇○合订乐如伊尹乐尧舜之道为之孜孜不厌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陆象山 曰言行之信谨二之所以成己者也善世而
不伐二之所以成物者也彼其所谓信谨者乃其所
以不伐者也闲邪存其 (第 5a 页)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陆象山 曰言行之信谨二之所以成己者也善世而
不伐二之所以成物者也彼其所谓信谨者乃其所
以不伐者也闲邪存其 (第 5a 页)
上智不能无人心如逸乐亦人情之所有但
流则为恶耳人易流而圣有节理欲之界限分明也道
心常为主而人心听命也 陆象山 诵此三句而曰至哉
真圣人学也○五罔三勿皆儆戒之目首三罔是君身
上当儆戒之事次二勿是用人上当儆戒之事次 (第 8b 页)
流则为恶耳人易流而圣有节理欲之界限分明也道
心常为主而人心听命也 陆象山 诵此三句而曰至哉
真圣人学也○五罔三勿皆儆戒之目首三罔是君身
上当儆戒之事次二勿是用人上当儆戒之事次 (第 8b 页)
如是则虽行于庭除有人之地而亦不见其人矣盖
艮其背而不获其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而不见其
人者行而止也动静各止其所而皆主夫静焉所以
得无咎也 (陆象山 曰不获其身无我不见其人无物/ 朱子曰明道谓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
(内外之两忘也便是此彖辞义不见有 (第 62b 页)
艮其背而不获其身者止而止也行其庭而不见其
人者行而止也动静各止其所而皆主夫静焉所以
得无咎也 (陆象山 曰不获其身无我不见其人无物/ 朱子曰明道谓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
(内外之两忘也便是此彖辞义不见有 (第 62b 页)
物所以才
见那物事便出来应他君子之于义亦是如此或曰伊川云唯其深喻是以笃好若作唯其笃好是以深喻亦
得曰 陆子静 说正如此案陆氏白鹿洞讲义曰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明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
亦恐未能有益也窃谓学者于 (第 24a 页)
见那物事便出来应他君子之于义亦是如此或曰伊川云唯其深喻是以笃好若作唯其笃好是以深喻亦
得曰 陆子静 说正如此案陆氏白鹿洞讲义曰此章以义利判君子小人辞旨明白然读之者苟不切己观省
亦恐未能有益也窃谓学者于 (第 24a 页)
(属否朱子曰是又问如此则未可便谓之私曰此数/件属自家体段上便是私有底物不比道便公共故)
(上面便有个私底根本危亦未便是不好只有个不/好底根本○又曰 陆子静 云舜若以人心为全不好)
(则须说不好使人去之今止说危危者不可据以为/安耳此言是○又曰道心惟微者难明 (第 14a 页)
(上面便有个私底根本危亦未便是不好只有个不/好底根本○又曰 陆子静 云舜若以人心为全不好)
(则须说不好使人去之今止说危危者不可据以为/安耳此言是○又曰道心惟微者难明 (第 14a 页)
稽疑则龟从筮)
(从卿士从庶民从在庶徵则有休徵而无咎徵和气致/祥有仁寿而无鄙夭便是五福反是则福转为极 陆子)
(静 荆门军晓谕乃是敛六极也德明自皇建其有极以/下是总说人君正心修身立大中至正之标准以观天)
(下而天下化 (第 43b 页)
(从卿士从庶民从在庶徵则有休徵而无咎徵和气致/祥有仁寿而无鄙夭便是五福反是则福转为极 陆子)
(静 荆门军晓谕乃是敛六极也德明自皇建其有极以/下是总说人君正心修身立大中至正之标准以观天)
(下而天下化 (第 43b 页)
之其治地可谓尽善矣若治水田莫善于吴越畎垄
之制与此不同大凡地广狭各有所宜所谓广深
尺者亦不可拘当随种之所宜参酌乡俗教民为之
可也 象山先生 述其家治田之法用长大钁头锄深
至二尺许广一尺半植一禾大旱时以田肉深独得
不旱每穗数至二百粒他处不 (第 42a 页)
之制与此不同大凡地广狭各有所宜所谓广深
尺者亦不可拘当随种之所宜参酌乡俗教民为之
可也 象山先生 述其家治田之法用长大钁头锄深
至二尺许广一尺半植一禾大旱时以田肉深独得
不旱每穗数至二百粒他处不 (第 42a 页)
问一而得三敬学逊志也樊迟未达而不悟非尊道
矣不严则狎玩之心生弗尊则暴弃之儆寡虽与圣
贤处何自而入圣乎虽然 陆象山 有言学者不求师
与求师而不能虚心退听此固学者之罪学者知求
师矣能退听矣所以道之者或非其道又谁之过 (第 25a 页)
矣不严则狎玩之心生弗尊则暴弃之儆寡虽与圣
贤处何自而入圣乎虽然 陆象山 有言学者不求师
与求师而不能虚心退听此固学者之罪学者知求
师矣能退听矣所以道之者或非其道又谁之过 (第 25a 页)
以一贯告也且孔子之语子贡也曰汝以
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则多学而识其不足以尽圣道
也亦已审矣孔子而后幸有 子静 阳明其超悟逾量其
事功卓绝逾量曾未有纤毫与圣教相违顾乃不满于
后儒之心即其不满此两人者究其读书之精超 (第 26a 页)
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则多学而识其不足以尽圣道
也亦已审矣孔子而后幸有 子静 阳明其超悟逾量其
事功卓绝逾量曾未有纤毫与圣教相违顾乃不满于
后儒之心即其不满此两人者究其读书之精超 (第 26a 页)
燮字和叔絜斋其自号也鄞县人淳熙辛丑
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谥正献事迹具宋史
本傅燮之学出 陆九渊 是编大旨在于发明
本心反覆引伸颇能畅其师说而于帝王治 …… (第 2a 页)
总 校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絜斋家塾书钞原序
甫自幼洎长侍先君子侧平旦集诸生及诸子危坐说
书夜再讲率至二鼓无倦容谓学问大旨在明本心吾
之本心即古圣之心即天地之心即天下万世之心彼
昏不知如醉如梦一日豁然清明洞彻圣人即我我即
圣人舜号泣旻天负罪引慝祗见瞽瞍禹荒度土功三
过家门呱呱弗予道心精一曾何间断自古大圣同此
一心箕子论皇极无偏党自荡荡无党偏自平平无反
侧自正直是之谓极是之谓本心太甲颠覆典刑痛自
怨艾克终允德成王遭家多难执书感泣天雨反风本
心一昏迷惑如彼本心一复光明如此先君子讽诵再
三闻者流涕又言见 象山先生 读康诰有所感悟反已
切责若无所容读吕刑叹曰从肺腑中流出呜虖至哉
先君子之学源自象山明白光粹无一瑕疵可 (第 4b 页)
进士官至显谟阁学士谥正献事迹具宋史
本傅燮之学出 陆九渊 是编大旨在于发明
本心反覆引伸颇能畅其师说而于帝王治 …… (第 2a 页)
总 校官 (臣/) 陆 费 墀
#+PROPERTY: JUAN 原序
絜斋家塾书钞原序
甫自幼洎长侍先君子侧平旦集诸生及诸子危坐说
书夜再讲率至二鼓无倦容谓学问大旨在明本心吾
之本心即古圣之心即天地之心即天下万世之心彼
昏不知如醉如梦一日豁然清明洞彻圣人即我我即
圣人舜号泣旻天负罪引慝祗见瞽瞍禹荒度土功三
过家门呱呱弗予道心精一曾何间断自古大圣同此
一心箕子论皇极无偏党自荡荡无党偏自平平无反
侧自正直是之谓极是之谓本心太甲颠覆典刑痛自
怨艾克终允德成王遭家多难执书感泣天雨反风本
心一昏迷惑如彼本心一复光明如此先君子讽诵再
三闻者流涕又言见 象山先生 读康诰有所感悟反已
切责若无所容读吕刑叹曰从肺腑中流出呜虖至哉
先君子之学源自象山明白光粹无一瑕疵可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