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洞玄部
中帝使中官访得护送还国赐书谕以持危保国之道奉
佛求福之非并赐四书六经通鉴汉书五年安置归德侯 陈理 归义侯明升于高丽王颛请遣子弟入太学表称耽
罗国多留蒙古人恐为乱宜诘治不许六年贡马道亡其
二以上东宫者 (第 3b 页)
佛求福之非并赐四书六经通鉴汉书五年安置归德侯 陈理 归义侯明升于高丽王颛请遣子弟入太学表称耽
罗国多留蒙古人恐为乱宜诘治不许六年贡马道亡其
二以上东宫者 (第 3b 页)
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虽谏官抗
疏莫回上意因德阳节缁黄会麟德殿独诏玄与道门
敌言神仙为可学不可学耶玄乃 陈帝王理 道教化根
本神仙之术乃山林匹夫独擅高尚之事而又必资宿
因非王者所宜闻者为之股慄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 (第 17a 页)
疏莫回上意因德阳节缁黄会麟德殿独诏玄与道门
敌言神仙为可学不可学耶玄乃 陈帝王理 道教化根
本神仙之术乃山林匹夫独擅高尚之事而又必资宿
因非王者所宜闻者为之股慄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 (第 17a 页)
(伏诛之罪/其自取矣)
(甲/辰)二十四年(汉主陈理德寿元/年○是岁汉亡)春正月我太祖建国号
曰吴二月自将伐汉汉主 陈理 降湖广江西悉平
(时李善长徐达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于是月朔即吴王位建百司官属以李善长为 …… (第 53a 页)
(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尔等为吾辅相当守此道毋谨于始而忽于)
(终也二月以武昌围久不下乃亲往视师督诸将击/之擒其元师张必先既而遣其降将罗复仁入城谕)
(陈理 使降理遂率其太尉张定边等诣军门请降凡/府库储蓄悉令理自取城中民多饥困命给粟赈之) …… (第 53a 页)
(器何异以一床工巧若此其馀可知陈氏父子穷奢/极靡焉得不亡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此所以)
(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即命毁之太祖既平 陈理 句容儒)
(士戎简入见语及陈氏之事简曰主上向者败陈氏/于九江其众既溃何不乘胜直抵武昌而乃引还今) …… (第 53b 页)
(岁起兵十年于兹除残削暴功德日隆而居尊之/意犹未遑也迨至群臣屡请不得已而从之则其)
(心岂苟处而已哉志在乎解天下之倒悬云尔于/是既建国号即往徂征 陈理 甫降两藩悉定而其)
(安天下之志于斯可见矣区区小丑乌/足与之抗衡乎故纲目备书以深予之)
广 (第 54a 页)
(甲/辰)二十四年(汉主陈理德寿元/年○是岁汉亡)春正月我太祖建国号
曰吴二月自将伐汉汉主 陈理 降湖广江西悉平
(时李善长徐达等以太祖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不允/乃于是月朔即吴王位建百司官属以李善长为 …… (第 53a 页)
(法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尔等为吾辅相当守此道毋谨于始而忽于)
(终也二月以武昌围久不下乃亲往视师督诸将击/之擒其元师张必先既而遣其降将罗复仁入城谕)
(陈理 使降理遂率其太尉张定边等诣军门请降凡/府库储蓄悉令理自取城中民多饥困命给粟赈之) …… (第 53a 页)
(器何异以一床工巧若此其馀可知陈氏父子穷奢/极靡焉得不亡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此所以)
(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乎即命毁之太祖既平 陈理 句容儒)
(士戎简入见语及陈氏之事简曰主上向者败陈氏/于九江其众既溃何不乘胜直抵武昌而乃引还今) …… (第 53b 页)
(岁起兵十年于兹除残削暴功德日隆而居尊之/意犹未遑也迨至群臣屡请不得已而从之则其)
(心岂苟处而已哉志在乎解天下之倒悬云尔于/是既建国号即往徂征 陈理 甫降两藩悉定而其)
(安天下之志于斯可见矣区区小丑乌/足与之抗衡乎故纲目备书以深予之)
广 (第 54a 页)
饮至论功
行赏赐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田馀赐金帛有差太
祖经理建康守御毕留徐达等备吴壬午复率诸将亲
征 陈理 十月至武昌分兵立栅围其四门又于江中联
舟为长寨以绝其出入之路分兵徇汉阳德安州郡湖
北诸郡皆来降十二月 …… (第 23b 页)
不降
必先亦呼定边曰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
定边气索不能言后数日太祖复遣友谅旧臣罗复仁
入城谕 陈理 曰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复仁固请曰主
上推好生之德惠此一方使陈氏之孤得保首领而臣
不食言臣虽死不恨矣太祖 …… (第 24b 页)
至城下号哭理惊召之入相持哭哭止复仁谕以太祖
意词旨恳切时陈氏将略无右定边者定边亦知不可
支癸丑 陈理 衔璧肉袒率定边等诣军门降理至军门
俯伏战慄不敢仰视太祖见其幼弱起挈其手曰吾不
尔罪勿惧也令宦者入其宫 …… (第 25a 页)
父老抚慰民大悦于是汉沔利岳郡县相继降立湖广
行中书省以枢密院判杨璟为参政守之封 陈理 为归
德侯 江西行省以友谅镂金床进太祖观之谓侍臣
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耶一床工巧若此其馀可
知穷奢 (第 25b 页)
行赏赐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等田馀赐金帛有差太
祖经理建康守御毕留徐达等备吴壬午复率诸将亲
征 陈理 十月至武昌分兵立栅围其四门又于江中联
舟为长寨以绝其出入之路分兵徇汉阳德安州郡湖
北诸郡皆来降十二月 …… (第 23b 页)
不降
必先亦呼定边曰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
定边气索不能言后数日太祖复遣友谅旧臣罗复仁
入城谕 陈理 曰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复仁固请曰主
上推好生之德惠此一方使陈氏之孤得保首领而臣
不食言臣虽死不恨矣太祖 …… (第 24b 页)
至城下号哭理惊召之入相持哭哭止复仁谕以太祖
意词旨恳切时陈氏将略无右定边者定边亦知不可
支癸丑 陈理 衔璧肉袒率定边等诣军门降理至军门
俯伏战慄不敢仰视太祖见其幼弱起挈其手曰吾不
尔罪勿惧也令宦者入其宫 …… (第 25a 页)
父老抚慰民大悦于是汉沔利岳郡县相继降立湖广
行中书省以枢密院判杨璟为参政守之封 陈理 为归
德侯 江西行省以友谅镂金床进太祖观之谓侍臣
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耶一床工巧若此其馀可
知穷奢 (第 25b 页)
(鼎臣皆濠人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张士诚泰州人张天祐郭子兴妇弟常遇春字)
(伯仁怀远人陈友谅沔阳人胡廷瑞沔阳人后/易名美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 陈理 友谅次子)
发明(是年闰七月元顺帝出居北汉明始一统故/通鉴辑览用朱子纲目历朝嬗代一岁两系)
…… (第 3b 页)
(子封青州梓第八子封长沙二王俱达定妃生杞第/九子明年殇檀第十子郭宁妃生封兖州守谦帝长)
(兄 子文 正之/子封桂林)
徐达大破元库库特穆尔于沈儿峪
(达至安定库库特穆尔退屯沈儿峪达达军薄之隔/深沟而 …… (第 33a 页)
(改谥忠文巴咱尔斡尔密元世祖第五子云南王和/克齐之裔 巴咱尔斡尔密旧作把匝剌瓦尔密托)
(克托旧作脱脱和克齐/旧作忽哥赤今并改)
徙 陈理 明升于高丽
(或告 (第 48b 页)
陈理 明升有怨言帝曰童儒辈言语小过不足/问也但为小人蛊惑将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
(隙无自生/乃徙高丽 (第 48b 页)
(伯仁怀远人陈友谅沔阳人胡廷瑞沔阳人后/易名美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 陈理 友谅次子)
发明(是年闰七月元顺帝出居北汉明始一统故/通鉴辑览用朱子纲目历朝嬗代一岁两系)
…… (第 3b 页)
(子封青州梓第八子封长沙二王俱达定妃生杞第/九子明年殇檀第十子郭宁妃生封兖州守谦帝长)
(兄 子文 正之/子封桂林)
徐达大破元库库特穆尔于沈儿峪
(达至安定库库特穆尔退屯沈儿峪达达军薄之隔/深沟而 …… (第 33a 页)
(改谥忠文巴咱尔斡尔密元世祖第五子云南王和/克齐之裔 巴咱尔斡尔密旧作把匝剌瓦尔密托)
(克托旧作脱脱和克齐/旧作忽哥赤今并改)
徙 陈理 明升于高丽
(或告 (第 48b 页)
陈理 明升有怨言帝曰童儒辈言语小过不足/问也但为小人蛊惑将不能保始终宜处之远方则)
(隙无自生/乃徙高丽 (第 48b 页)
来府城应试(臣/)等体察情形地方日就宁贴人心
实已大定仍严饬文武各官上𦂳缉捕逆匪现又
搜获贼目林舵林柱 陈理 林旭初沈刋蔡丑李胜
林士芳萧田九名杀害同知王隽之逆犯张烈一
名逆匪陈竟等二十八名俱已审明正法 (第 15a 页)
实已大定仍严饬文武各官上𦂳缉捕逆匪现又
搜获贼目林舵林柱 陈理 林旭初沈刋蔡丑李胜
林士芳萧田九名杀害同知王隽之逆犯张烈一
名逆匪陈竟等二十八名俱已审明正法 (第 15a 页)
郭签省咨复杨总摄元占学院产业
江淮等处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四月榜文该准本
省签省嘉议大夫签江淮等处行尚书省事咨该钦睹
诏书开列条例务在更张旧弊惠济生民除已钦依奉
行外近体知得杨总摄等倚恃权势肆行豪横将各处
宫观庙宇学舍书院民户房屋田土山林池荡及系官
业产十馀年间尽为僧人等争夺占据略举杭州太一
宫四圣观林处士祠堂龙翔宫伍子胥庙绍兴鸿禧观
及湖州安定书堂镇江淮海书院等处皆亡宋以前先
贤名迹江山形胜之地远者百有馀年一旦皆被僧人
强行抵赖或称先系寺基或云僧人置到不经官府 陈
理 一旦使力逐出业主将应有财赋钱粮等物据为已
有既得之后不为修理爱护拆毁圣像喂养头疋宰杀
猪羊恣行蹂践加 (第 20a 页)
江淮等处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四月榜文该准本
省签省嘉议大夫签江淮等处行尚书省事咨该钦睹
诏书开列条例务在更张旧弊惠济生民除已钦依奉
行外近体知得杨总摄等倚恃权势肆行豪横将各处
宫观庙宇学舍书院民户房屋田土山林池荡及系官
业产十馀年间尽为僧人等争夺占据略举杭州太一
宫四圣观林处士祠堂龙翔宫伍子胥庙绍兴鸿禧观
及湖州安定书堂镇江淮海书院等处皆亡宋以前先
贤名迹江山形胜之地远者百有馀年一旦皆被僧人
强行抵赖或称先系寺基或云僧人置到不经官府 陈
理 一旦使力逐出业主将应有财赋钱粮等物据为已
有既得之后不为修理爱护拆毁圣像喂养头疋宰杀
猪羊恣行蹂践加 (第 20a 页)
奏对第八
中外之官莫难于风宪莫危于风宪曷谓难人之所趋
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所
谓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非难而何曷谓危入焉与
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至于发人之奸贬人
之爵夺人之官甚则罪人于死地一或不察反以为辜
则终身无所控诉非危而何然君子居其官则思尽其
职所谓危且难者固有所不避焉竭忠吐诚置死生祸
福于度外庶上不负所学其或奏对于殿廷之上平心
易气惟事之 陈理 诚直虽从容宛转而亦直理诚屈虽
□厉激切而亦屈夫悻 (第 9b 页)
中外之官莫难于风宪莫危于风宪曷谓难人之所趋
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所
谓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非
天子争是非出焉与大臣辨可否至于发人之奸贬人
之爵夺人之官甚则罪人于死地一或不察反以为辜
则终身无所控诉非危而何然君子居其官则思尽其
职所谓危且难者固有所不避焉竭忠吐诚置死生祸
福于度外庶上不负所学其或奏对于殿廷之上平心
易气惟事之 陈理 诚直虽从容宛转而亦直
□厉激切而亦屈夫悻 (第 9b 页)
三)凡为
关三寨六堡二十一巡简司十有二 夫鄂都自赤壁鏖战吴人能
以弱制强此有天幸非地利也逮 圣祖坐縳 陈理 之后百姓不见
兵革已二百年矣上下宴然遂称乐土焉顾城守之势虽倚江为堑
而周览四遐旷无崇山复岭为之阨塞乃 (第 9b 页)
关三寨六堡二十一巡简司十有二 夫鄂都自赤壁鏖战吴人能
以弱制强此有天幸非地利也逮 圣祖坐縳 陈理 之后百姓不见
兵革已二百年矣上下宴然遂称乐土焉顾城守之势虽倚江为堑
而周览四遐旷无崇山复岭为之阨塞乃 (第 9b 页)
德庸(济南人至元二十五年知慈溪县抑/豪强清狴犴民乐耕商士兴孝弟)干文传
(平江人延祐时同知昌国州事监场官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
(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乃亟为 陈理/ 上官莫能夺民赖以免以恩信柔下海岛之民虽)
(顽犷不易治/亦为之变俗)哈尚特穆尔(蒙古人至正中为昌国 (第 14a 页)
(平江人延祐时同知昌国州事监场官倚转运司/势虐使州民家业破荡文传语同列曰吾属受天)
(子命以牧此民可坐视而弗之救乎乃亟为 陈理/ 上官莫能夺民赖以免以恩信柔下海岛之民虽)
(顽犷不易治/亦为之变俗)哈尚特穆尔(蒙古人至正中为昌国 (第 14a 页)
姜天祐庐陵戴大宾皆以保乡里战死)
︹明︺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通天文去伪汉归事太/祖从围武昌遣谕降 陈理 迁国子监助)
(教擢编修奉使安南却其王所赠帝贤之置宏文/馆以为学士在帝前每率意陈得失帝喜其质直)
( (第 7a 页)
︹明︺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通天文去伪汉归事太/祖从围武昌遣谕降 陈理 迁国子监助)
(教擢编修奉使安南却其王所赠帝贤之置宏文/馆以为学士在帝前每率意陈得失帝喜其质直)
( (第 7a 页)
乖崖亭(在布政使司署后明统志宋李焘/设张忠定公咏像于内有文记之)江汉亭
(在府通判厅宋乾道中鄂倅叶椅建张栻作记张/芸叟南迁录鄂倅公字因古城作亭榭俯瞰江汉)
(景物/最秀)仙枣亭(在江夏县治南景泰四年重建改名/吕仙亭明统志旧传亭前枣木未尝)
(实一岁忽有实如瓜太守命小吏采而进小吏辄/私啖之遂仙去县志又传太守与卒奕有一异人)
(吹笛来忽不见随即声至楼上惟见/石镜题诗末书吕字而去故改今名)石照亭(在江/夏县)
(西黄鹤楼下宋王巩闻见近录鄂/州黄鹤楼下有石光彻名曰石照)压云亭(在江夏/县西黄)
(鹤山上明统志旧为头陀峰顶/院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亭)封建亭(在江夏县/南梅亭山)
(明太祖既降 陈理 驻跸山上得使报生皇六子喜/曰他日以此子王楚及封议王齐宝三铸不成因)
(悟曰朕昔驻梅亭有言其王楚乎/一 (第 7b 页)
(在府通判厅宋乾道中鄂倅叶椅建张栻作记张/芸叟南迁录鄂倅公字因古城作亭榭俯瞰江汉)
(景物/最秀)仙枣亭(在江夏县治南景泰四年重建改名/吕仙亭明统志旧传亭前枣木未尝)
(实一岁忽有实如瓜太守命小吏采而进小吏辄/私啖之遂仙去县志又传太守与卒奕有一异人)
(吹笛来忽不见随即声至楼上惟见/石镜题诗末书吕字而去故改今名)石照亭(在江/夏县)
(西黄鹤楼下宋王巩闻见近录鄂/州黄鹤楼下有石光彻名曰石照)压云亭(在江夏/县西黄)
(鹤山上明统志旧为头陀峰顶/院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亭)封建亭(在江夏县/南梅亭山)
(明太祖既降 陈理 驻跸山上得使报生皇六子喜/曰他日以此子王楚及封议王齐宝三铸不成因)
(悟曰朕昔驻梅亭有言其王楚乎/一 (第 7b 页)
嘉定府(二)
︹古迹︺龙游故城(在乐山县治元和志龙游县本汉南/安县地周武帝保定元年于此置平)
(羌县隋开皇三年改为峨眉县九年又于峨眉山/下别置峨眉县改州理县为青衣县取青衣水为)
(名也十三年改名龙游以隋将伐 陈理 舟舰于此/有龙见江水引军而前行故以名县寰宇记校勘)
(按隋志龙游县后周置曰峨眉又置平羌郡平羌/县考元 (第 19b 页)
︹古迹︺龙游故城(在乐山县治元和志龙游县本汉南/安县地周武帝保定元年于此置平)
(羌县隋开皇三年改为峨眉县九年又于峨眉山/下别置峨眉县改州理县为青衣县取青衣水为)
(名也十三年改名龙游以隋将伐 陈理 舟舰于此/有龙见江水引军而前行故以名县寰宇记校勘)
(按隋志龙游县后周置曰峨眉又置平羌郡平羌/县考元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