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小學類
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經集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煌金/城)质实(一统志云河西汉之郡名本月氐国之地/后为匈奴所据武帝时始置酒泉武威张)
(掖燉煌金城等郡以断匈奴右臂时号河西五郡晋/时张轨据河西为前凉吕光继之为后凉及 李皓 迁)
(酒泉号西凉沮渠蒙逊据张掖号北凉后魏分置西/凉州西魏更名甘州唐时地属陇右道天宝中没于)
( (第 15b 页)
(掖燉煌金城等郡以断匈奴右臂时号河西五郡晋/时张轨据河西为前凉吕光继之为后凉及 李皓 迁)
(酒泉号西凉沮渠蒙逊据张掖号北凉后魏分置西/凉州西魏更名甘州唐时地属陇右道天宝中没于)
( (第 15b 页)
(徵下狱有司承旨奏当弃市山阳太守翟超以张俭/为督邮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大起茔冢俭举奏)
(览破其冢宅籍没资助徐璜兄子宣为下邳令求故/汝南 太守李皓 女不得遂将吏卒至皓家载其女归)
(射杀之东海相黄浮收宣家属无少长悉案弃市于/是宦官诉冤帝大怒超浮并 (第 90a 页)
(览破其冢宅籍没资助徐璜兄子宣为下邳令求故/汝南 太守李皓 女不得遂将吏卒至皓家载其女归)
(射杀之东海相黄浮收宣家属无少长悉案弃市于/是宦官诉冤帝大怒超浮并 (第 90a 页)
(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质实(东苑地/名未详)
(处/所)
北凉以 李皓 为敦煌太守
(初陇西 (第 12a 页)
李皓 好文学有令名孟敏为沙州刺史以皓/为效谷令敏卒治中索仙等以皓温毅有惠政推为)
(敦煌太守请于段业业因 …… (第 12a 页)
(名渎晋吴郡太守袁崧筑垒于此以/备孙恩今名沪渎城又名袁崧城)
以会稽世子元显都督扬豫等十六州军事○ 李皓 自
称凉公
(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叛移檄六郡推皓为沙州刺史/凉公皓遣宋繇束伐凉兴并击玉门已西诸城皆下) …… (第 14a 页)
(我何能于千里之外以长绳绞其颈邪中庸曰智冇/短长命冇成败若以身死为负计行为胜则公孙瓒)
(岂贤于刘虞/邪皓默然)集览(我何如索嗣前年 李皓 击索嗣嗣/败走还公孙瓒岂贤于刘虞汉献)
(帝诏瓒讨乌桓令受虞节度瓒性贪残虞性仁/爱二人不相平虞遂为 (第 30b 页)
(处/所)
北凉以 李皓 为敦煌太守
(初陇西 (第 12a 页)
李皓 好文学有令名孟敏为沙州刺史以皓/为效谷令敏卒治中索仙等以皓温毅有惠政推为)
(敦煌太守请于段业业因 …… (第 12a 页)
(名渎晋吴郡太守袁崧筑垒于此以/备孙恩今名沪渎城又名袁崧城)
以会稽世子元显都督扬豫等十六州军事○ 李皓 自
称凉公
(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叛移檄六郡推皓为沙州刺史/凉公皓遣宋繇束伐凉兴并击玉门已西诸城皆下) …… (第 14a 页)
(我何能于千里之外以长绳绞其颈邪中庸曰智冇/短长命冇成败若以身死为负计行为胜则公孙瓒)
(岂贤于刘虞/邪皓默然)集览(我何如索嗣前年 李皓 击索嗣嗣/败走还公孙瓒岂贤于刘虞汉献)
(帝诏瓒讨乌桓令受虞节度瓒性贪残虞性仁/爱二人不相平虞遂为 (第 30b 页)
(魏主以其妹武威公主妻北凉王牧犍牧犍遣宋繇/谢且问其母及公主所宜称魏主议之皆曰母以子)
(贵妻从夫爵牧犍母宜称河西国太后公主于其国/称王后于京师则称公主魏主从之初牧犍娶 凉武)
(昭王 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与其母尹氏迁居酒泉/顷之李氏卒尹氏抚之不哭曰汝国破家亡今死晚)
(矣魏主遣李顺徵 …… (第 42a 页)
(昔所言今虽不谬然国家戎车屡动士/马疲劳西征之议请俟他年魏主乃止)质实(武威郡/名注见)
(汉光武建武十年 凉武昭王 西凉公 (第 42a 页)
李皓 卒谥/曰 (第 42a 页)
武昭王 酒泉郡名注见汉武帝元朔三年)
(戊宋元嘉十五年/寅魏太延四年)春二月宋以吐谷浑慕利延为陇西
王质实( (第 42a 页)
(贵妻从夫爵牧犍母宜称河西国太后公主于其国/称王后于京师则称公主魏主从之初牧犍娶 凉武)
(昭王 之女及魏公主至李氏与其母尹氏迁居酒泉/顷之李氏卒尹氏抚之不哭曰汝国破家亡今死晚)
(矣魏主遣李顺徵 …… (第 42a 页)
(昔所言今虽不谬然国家戎车屡动士/马疲劳西征之议请俟他年魏主乃止)质实(武威郡/名注见)
(汉光武建武十年 凉武昭王 西凉公 (第 42a 页)
李皓 卒谥/曰 (第 42a 页)
武昭王 酒泉郡名注见汉武帝元朔三年)
(戊宋元嘉十五年/寅魏太延四年)春二月宋以吐谷浑慕利延为陇西
王质实( (第 42a 页)
馀卷加奉车都尉牧犍待之弥重拜大行台迁尚书
刘氏(炳/)周易注
佚
魏书刘炳字延明敦煌人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
弟子受业者五百馀人 李皓 署为儒林祭酒从事中
郎注周易行于世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筑陆沉馆
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月致羊酒牧 (第 2b 页)
刘氏(炳/)周易注
佚
魏书刘炳字延明敦煌人隐居酒泉不应州郡之命
弟子受业者五百馀人 李皓 署为儒林祭酒从事中
郎注周易行于世蒙逊平酒泉拜秘书郎筑陆沉馆
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月致羊酒牧 (第 2b 页)
佚
北史后魏崔鸿以刘元海石勒慕容隽苻健慕容垂
姚苌慕容德赫连勃勃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
发乌孤 李皓 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
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
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 (第 5a 页)
北史后魏崔鸿以刘元海石勒慕容隽苻健慕容垂
姚苌慕容德赫连勃勃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
发乌孤 李皓 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
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
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 (第 5a 页)
庚戌昼漏未上五刻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金辂备
法驾至山门改服靴袍乘步辇以登卤簿仗卫列于山
下黄麾仗卫士亲从卒自山阯盘道至太平顶凡两步
一人䌽绣相间供奉马止于中路御帐亚献宁王元偓
终献舒王元称卤簿使陈尧叟从登有黄云覆辇上道
经险峻必降辇步进有司议益扶卫皆却之导从者或
至疲顿而帝辞气益壮至御幄召近臣观玉女泉及唐
高宗明皇二碑前一夕山上大风裂帟幕迟明未已及
帝至天气温和纤萝不动奉祀官点检习仪于圜台祥
光瑞云交相晖映是夕山下罢警场 辛亥享昊天上
帝于圜台以 太祖 太宗配命群官享五方帝诸神于封
祀坛仪卫使奉天书于上帝之座帝衮冕奠献侍从导
卫悉减去茀翟止于壝门笼烛前 …… (第 20b 页)
赞绘画于昭应宫从之 甲申命王旦摄太尉奉上 太
祖 太宗谥册礼毕亲享六室 乙酉大宴含光殿劳旋
也 十二月辛卯御朝元殿受册尊号 命丁谓李宗
谔等编修封禅记 (第 23b 页)
法驾至山门改服靴袍乘步辇以登卤簿仗卫列于山
下黄麾仗卫士亲从卒自山阯盘道至太平顶凡两步
一人䌽绣相间供奉马止于中路御帐亚献宁王元偓
终献舒王元称卤簿使陈尧叟从登有黄云覆辇上道
经险峻必降辇步进有司议益扶卫皆却之导从者或
至疲顿而帝辞气益壮至御幄召近臣观玉女泉及唐
高宗明皇二碑前一夕山上大风裂帟幕迟明未已及
帝至天气温和纤萝不动奉祀官点检习仪于圜台祥
光瑞云交相晖映是夕山下罢警场 辛亥享昊天上
帝于圜台以 太祖 太宗配命群官享五方帝诸神于封
祀坛仪卫使奉天书于上帝之座帝衮冕奠献侍从导
卫悉减去茀翟止于壝门笼烛前 …… (第 20b 页)
赞绘画于昭应宫从之 甲申命王旦摄太尉奉上 太
祖 太宗谥册礼毕亲享六室 乙酉大宴含光殿劳旋
也 十二月辛卯御朝元殿受册尊号 命丁谓李宗
谔等编修封禅记 (第 23b 页)
考为文皇帝(丹阳尹/顺之)皇妣为德皇后庙号 太祖皇
祖以
上皆不追尊拟祖迁于上而太祖之庙不毁与亲庙为
七皆同一堂共庭而别室○陈依梁制七庙如礼初文
帝入嗣 …… (第 12b 页)
者彼以
礼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以谓
文王为太祖耳非祫祭群主合食之太祖今议者或有
欲立 凉武昭王 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 …… (第 18b 页)
禹始封汤武之兴祚由稷禹故以为 太祖 即皇家之景
帝是 (第 19a 页)
凉武昭王 勋业未广后主失守国土不傅景皇
始封实本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凉之远搆求
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 (第 19a 页)
为 太祖 晋氏不以殷
王邛 (第 19a 页)
太祖 宋氏不以楚元王为 (第 19a 页)
太祖 齐梁不以萧何
为 (第 19a 页)
太祖 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 (第 19a 页)
太祖 则皇家安可以 (第 19a 页)
凉
武昭王 (第 19a 页)
太祖 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后稷
汉当郊尧惟杜林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 …… (第 19a 页)
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傅称
欲知天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去 凉武
昭王 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
代寖远方复立之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
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第 19b 页)
上皆不追尊拟祖迁于上而太祖之庙不毁与亲庙为
七皆同一堂共庭而别室○陈依梁制七庙如礼初文
帝入嗣 …… (第 12b 页)
者彼以
礼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以谓
文王为太祖耳非祫祭群主合食之太祖今议者或有
欲立 凉武昭王 为始祖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 …… (第 18b 页)
禹始封汤武之兴祚由稷禹故以为 太祖 即皇家之景
帝是 (第 19a 页)
凉武昭王 勋业未广后主失守国土不傅景皇
始封实本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凉之远搆求
之前古实乖典礼魏氏不以曹参 (第 19a 页)
为 太祖 晋氏不以殷
王邛 (第 19a 页)
太祖 宋氏不以楚元王为 (第 19a 页)
太祖 齐梁不以萧何
为 (第 19a 页)
太祖 陈隋不以胡公杨震为 (第 19a 页)
太祖 则皇家安可以 (第 19a 页)
凉
武昭王 (第 19a 页)
太祖 乎汉之东京大议郊祀多以周郊后稷
汉当郊尧惟杜林议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 …… (第 19a 页)
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傅称
欲知天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去 凉武
昭王 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
代寖远方复立之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
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第 19b 页)
事有文质适时之
制圣人弗违当祫之月宜减时祭从之延昌四年正月
宣武帝崩孝明即位三月时议来秋七月应祫祭于 太
祖
太常卿崔亮上言曰今宣武皇帝主虽入庙然烝尝
时祭犹别寝室至于殷祫宜存古典按礼三年丧毕祫
于太祖明年春禘 …… (第 5a 页)
祫准古礼及晋魏之议并景明故事愚谓来秋七月
祫祭应停宜待三年终然后祫禘从之○大唐前上元
三年有司祫享于 太祖 庙时议者以礼纬三年一祫五
年一禘公羊傅云五年而再殷祭两义互文莫能决断
大学博士史元璨议曰按礼记正义列 …… (第 6a 页)
代三献建中二年九月
太常博士陈京上疏言今年十月祫享太庙并合享迁
庙献祖懿祖二神主春秋之义毁庙之主陈于 太祖 未
毁庙之主皆升合食 (第 9b 页)
太祖 (第 9b 页)
太祖 之位在西而东向 …… (第 9b 页)
迁主不享之文
徵是礼也自于周室而国朝祀典当与周异周以后稷
配天太庙为始封之祖而下乃立六庙庙毁主迁皆在 太
祖 之后禘祫之时无先于 (第 10a 页)
太祖 者故 (第 10a 页)
太祖 东向之位全
其尊而不疑然今年十月祫飨太庙伏请据魏晋旧事
为比则构筑别庙东晋以征西等四府君为别庙至祫 (第 10a 页)
禘之时则于太庙正 太祖 之位以申其尊别庙登高皇
太皇征西等四府君以序其亲伏以国家若用此义则 …… (第 10a 页)
宜别为献祖懿祖立庙禘祫祭之以重其亲则 太祖 于
太庙遂居东向以全尊伏以德明兴圣二皇帝曩既立
庙至禘祫之时当用享礼令别庙之制便就兴圣庙藏
祔为宜𠡠 (第 10b 页)
下尚书省集百僚议礼仪使太子少师颜真
卿议曰伏以 太祖 景皇帝以受命始封之功处百代不
迁之庙配天崇享是极尊严且至禘祫之时暂居昭穆
之位屈己申孝敬奉祖宗缘齿族 (第 10b 页)
制圣人弗违当祫之月宜减时祭从之延昌四年正月
宣武帝崩孝明即位三月时议来秋七月应祫祭于 太
祖
时祭犹别寝室至于殷祫宜存古典按礼三年丧毕祫
于太祖明年春禘 …… (第 5a 页)
祫准古礼及晋魏之议并景明故事愚谓来秋七月
祫祭应停宜待三年终然后祫禘从之○大唐前上元
三年有司祫享于 太祖 庙时议者以礼纬三年一祫五
年一禘公羊傅云五年而再殷祭两义互文莫能决断
大学博士史元璨议曰按礼记正义列 …… (第 6a 页)
代三献建中二年九月
太常博士陈京上疏言今年十月祫享太庙并合享迁
庙献祖懿祖二神主春秋之义毁庙之主陈于 太祖 未
毁庙之主皆升合食 (第 9b 页)
太祖 (第 9b 页)
太祖 之位在西而东向 …… (第 9b 页)
迁主不享之文
徵是礼也自于周室而国朝祀典当与周异周以后稷
配天太庙为始封之祖而下乃立六庙庙毁主迁皆在 太
祖 之后禘祫之时无先于 (第 10a 页)
太祖 者故 (第 10a 页)
太祖 东向之位全
其尊而不疑然今年十月祫飨太庙伏请据魏晋旧事
为比则构筑别庙东晋以征西等四府君为别庙至祫 (第 10a 页)
禘之时则于太庙正 太祖 之位以申其尊别庙登高皇
太皇征西等四府君以序其亲伏以国家若用此义则 …… (第 10a 页)
宜别为献祖懿祖立庙禘祫祭之以重其亲则 太祖 于
太庙遂居东向以全尊伏以德明兴圣二皇帝曩既立
庙至禘祫之时当用享礼令别庙之制便就兴圣庙藏
祔为宜𠡠 (第 10b 页)
下尚书省集百僚议礼仪使太子少师颜真
卿议曰伏以 太祖 景皇帝以受命始封之功处百代不
迁之庙配天崇享是极尊严且至禘祫之时暂居昭穆
之位屈己申孝敬奉祖宗缘齿族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