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四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地理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正史類
政書類
類書類
別集類
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 高祐
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彪又表上,封事七条。高祖览而善之,寻皆施行。加中垒将军。及文明太
少以文学知名。世祖平凉州,内徙代都。司徒崔浩启仲达与段承根云,二人俱凉土才华,同修国史。除秘书郎。 《高祐
传》:祐拜秘书令。后与丞李彪奏曰:臣等闻典谟兴,话言所以光著;载籍作,成事所以昭扬。然则《尚书》者记 ……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 高祐
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车驾南伐,彪与李冲参理留台事。彪多专恣。冲积其罪过,表除名。高祖
于刘义隆,还为中书学生,迁秘书中散。年四十馀,卒。子法永,诸王从事中郎。亦早亡。
高次同
按《魏书 高祐
传》:祐从父弟次同,永安末,抚军将军、定州刺史。子乾邕、敖曹。
高遵
按《魏书·高遵传》:遵,字世礼
按《临邑县志》:全,临邑人。精武略。金末盗起,结众保捍乡闾,后率众归元,授德州等处总管,军民仰之。 高禧
按《临邑县志》:禧,全之子。历任齐东、沾化、安丘、商河县尹。独尚宽简,县宇有妖,境内有虎,禧默祷于天
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 高祐
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迁秘书令。加员外散骑常侍,使于萧赜。将还。赜亲至琅琊城,登山临水
汲固
按《魏书·汲固传》:固,东郡梁城人也。为兖州从事。刺史李式坐事被收。时式子宪生始满月,式大言于众曰:程婴、杵白何如人也。固曰:今古岂殊。遂抱宪归藏之。及捕者收宪,属有一婢产男,母以婢儿授之。事寻泄,固乃携宪逃遁,遇赦始归。宪即为固长育至十馀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后 高祐
为兖州刺史,嘉固节义,以为主簿。

汲熙载
按《万姓统谱》:熙载,尚书郎,知滁州。

汲时学
李灵为高宗博士、咨议,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浩举其弟子箱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给事高谠 子祐
、尚书段霸儿侄等以为浩阿其亲戚,言于恭宗。恭宗以浩为不平,闻之于世祖。世祖意在于䜣,曰:云何不取幽州
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 高祐
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试行之。事败之后,当知愚
有一婢产男,母以婢儿授之。事寻泄,固乃携宪逃遁,遇赦始归。宪即为固长育至十馀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后 高祐
为兖州刺史,嘉固节义,以为主簿。
李囧〈子祐〉
按《魏书·李顺传》:顺子囧,字道度。少为中散。逃避得
有一婢产男,母以婢儿授之。事寻泄,固乃携宪逃遁,遇赦始归。宪即为固长育至十馀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后 高祐
为兖州刺史,嘉固节义,以为主簿。
王元威
按《魏书·节义传》:王元威,恒农北陕人也。显祖崩,元威立草
四十一卷目录
 文学名家列传二十九
  北魏三
  崔辩〈景俊 巨伦〉 阳尼
  程骏        高祐
  韩显宗      蒋少游
  李彪〈志〉
文学典第四十一卷
文学名家列传二十九
北魏三
崔辩〈景 ……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 高祐
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彪又表曰:臣闻昔之哲王,莫不亹亹孜孜,思纳谠言,以康黎庶。是以访
李灵为高宗博士、咨议,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浩举其弟子箱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给事高谠 子祐
、尚书段霸儿侄等以为浩阿其亲戚,言于恭宗。恭宗以浩为不平,闻之于世祖。世祖意在于䜣,曰:云何不取幽州
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 高祐
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试行之。事败之后,当知愚
。今惜一举之劳,纵垂死之寇,诚国家之大耻,臣子之忧也。疏奏,帝深纳之。后魏孝文帝尝问止盗之方,秘书令 高祐
曰:昔宋均树德,害兽不过其乡;卓茂善教,蝗虫不入其境。彼盗贼,人也,苟训之有方,宁不易息。当须宰守贞
李灵为高宗博士、咨议,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浩举其弟子箱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给事高谠 子祐
、尚书段霸儿侄等以为浩阿其亲戚,言于恭宗。恭宗以浩为不平,闻之于世袓。世袓意在于䜣,曰:「云何不取幽
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 高祐
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试行之,事败之后,
列传第四十五 高祐
高祐,
字子集,小名次奴,勃海人也。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司空允从祖弟也。祖展,慕容宝黄门郎, ……害,时年五十二。永安中,赠散骑侍郎、镇北将军、定州刺史。

子伏护,开府参军。

【史评】
史臣曰: 高祐
学业优通,知名前世,儒俊之风,门旧不陨。诸子经传之器,加有舍生之节。崔挺兄弟,风操高亮,怀文抱质,历
著作事。自成帝以来至于太和,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 高祐
始奏从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彪又表曰:

臣闻昔之哲王,莫不亹亹孜孜,思纳谠言,以康黎庶
有一婢产男,母以婢儿授之。事寻泄,固乃携宪逃遁,遇赦始归。宪即为固长育至十馀岁,恒呼固夫妇为郎婆。后 高祐
为兖州刺史,嘉固节义,以为主簿。

王玄威,恒农北陕人也。显祖崩,玄威立草庐于州城门外,衰裳蔬粥,哭
。初,李灵为文成博士,诏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浩举其弟子箱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给事高谠 子祐
、尚书段霸儿侄等以为浩阿党其亲戚,言于景穆。以浩为不平,闻之于太武。太武意在䐶,曰:「云何不取幽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