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武帝使关中民种 西汉 · 董仲舒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四
《春秋》它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人于五谷,最重与禾也。
关中俗不好种麦,是岁失《春秋》之所重,而损生民之具也。
愿陛下幸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汉书·食货志》)
武帝令诸侯得分封子弟 西汉 · 主父偃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七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主父偃传》、《汉书·主父偃传》)
武帝徒豪桀茂陵 西汉 · 主父偃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七
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
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史记、主父偃传》、《汉书·主父偃传》)
思奉车子侯歌(《诗纪》作思车子侯歌。原在外集。今编入武帝集。) 西汉 · 刘彻
 押阳韵
洞仙传曰:车子侯者。扶风人汉武帝爱其清净。稍迁其位至侍中。一朝语家云。我今补仙官。此春应去。至夏中当暂还。还少时复去。如其言。武帝思之。乃作歌曰云云。○逯案。《汉书》霍去病传。去病薨。子嬗嗣。嬗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为奉车都尉。从封泰山而薨。子侯之薨。又见郊祀志。《类聚》五十六引武帝集曰: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甚悼之。乃自为歌诗。《初学记》十八引汉武帝与秦车子侯家诏曰:春。时子侯于北馆。与家别。又文心雕龙哀吊篇曰:暨武帝封禅。而霍子侯暴亡。帝伤而作诗。亦哀辞之类也。及汉汝阳王亡。崔瑗哀辞始变前式。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洞仙传作车子侯。《初学记》作秦车子侯。则文字有脱误也。
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
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
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云笈七签》百十洞仙传。《诗纪外集》一。又《书钞》十九引《汉书》录起首一句。)
力农诏武帝末)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方今之务,在于力农。
赵过为搜都尉(《汉书·食货志》)
上书请立武帝 西汉 · 燕王旦
 出处:全汉文 卷十二
窃见孝武皇帝躬圣道,孝宗庙,慈爱骨肉,和集兆民,德配天地,明并日月,威武洋溢,远方执宝而朝,增郡数十,斥地且倍,封泰山,禅梁父,巡狩天下,远方珍物陈于太庙,德甚休盛,请立庙郡国(《汉书·武五子传》)
武帝乐诏本始二年五月 其一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朕以眇身,奉承祖宗,夙夜惟念。
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
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
功德茂盛,不能尽宣,而庙乐未称。
其议奏(《汉书•宣纪》)
武帝乐诏本始二年五月 其二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五
朕以眇身,蒙遗德,承圣业,奉宗庙,夙夜惟念。
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北征匈奴单于远遁;
南平氐、羌、昆明、瓯骆、两越,东定秽骆、朝鲜,廓地斥境,立郡县,百蛮率服,款塞自至,珍贡陈于宗庙;
协音律,造乐歌,荐上帝,封太山,立明堂,改正朔,易服色;
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褒周之后,备天地之礼,广道术之路。
上天报况,符瑞并应,宝鼎出,白麟获
海效钜鱼,神人并见,山称万岁
功德茂盛,不能尽宣。
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
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汉书•夏侯胜传》: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案此诏视《本纪》更详而未可合并,故两载之。)
祷高祖孝文孝武 西汉 · 匡衡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四
嗣曾孙皇帝恭承洪业,夙夜不敢康宁,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
故动作接神,必因古圣之经。
往者有司以为前因所幸而立庙,将以系海内之心,非为尊祖严亲也。
今赖宗庙之灵,六合之内莫不附亲,庙宜一居京师,天子亲奉,郡国庙可止毋修。
皇帝祗肃旧礼,尊重神明,即告于祖宗而不敢失。
今皇帝有疾不豫,乃梦祖宗见戒以庙,楚王梦亦有其序。
皇帝悼惧,即诏臣衡复修立。
谨案上世帝王承祖祢之大义,皆不敢不自亲。
郡国吏卑贱,不可使独承。
又祭祀之义,以民为本,间者岁数不登,百姓困乏,郡国庙无以修立。
》,凶年则岁事不举,以祖祢之意为不乐,是以不敢复。
如诚非礼义之中,违祖宗之心,咎尽在臣衡,当受其殃,大被其疾,队在沟渎之中。
皇帝至孝肃慎,宜蒙祐福,唯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察,右飨皇帝之孝,开赐皇帝眉寿无疆,令所疾日瘳,平复反常,永保宗庙,天下幸甚(《汉书韦玄成传》)
孝武不毁议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
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又曰:「啴啴推推,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荆蛮来威」。
故称中兴
及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
自是之后,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
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
南越尉佗总百粤,自称帝。
故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
孝文皇帝厚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已。
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屯京师及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也。
诸侯郡守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
孝武皇帝湣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
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
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婼羌,裂匈奴之右肩。
单于孤特,远遁于幕北。
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
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
又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
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高帝建大业,为太祖
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
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
孝宣帝所以发德音也。
《礼记·王制》及《春秋·谷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
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
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
宗不在此数中。
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
故于殷,太甲太宗大戊中宗武丁高宗
周公为《毋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
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
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
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
《礼记》祀典曰:「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
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
凡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
或说天子五庙无见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庙。
名与实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
《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
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
叠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
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孝宣皇帝举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为世宗之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
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汉书·韦玄成传》: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又略见《御览》八十八引刘歆《宗庙议》。案此议列名先王舜,以位尊也,据下文云又以为,明是刘歆文。)
孝武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孝武帝承累世之遗业,遇中国之殷阜,府库馀金钱,仓廪畜腐,因此有意乎(《御览》作「平])匈奴而廓清边境矣。
故即位之初,从王恢之画,设马邑之谋,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载之间,征匈奴四十馀举。
盛馀,踰广汉,绝梓岭,封狼居胥,禅姑幕,梁北河,观兵瀚海,刈单于之旗,剿阏氏之首,探符离之窟,埽五王之庭,纳休屠昆邪之附,获祭天金人之宝,斩名王以千数,馘酋虏以万计。
既穷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积聚,虏不暇于救死扶伤,疲困于孕重堕殒。
元封初,躬秉(《艺文类聚》、《御览》皆作「孰」,依《北堂书钞》十三改。)武节,告以天子自将,惧以两越之诛,彼时号为威震匈奴矣(《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八。)
诏问汉武厌灾对 曹魏 · 高堂隆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三十一
诏问隆:「吾闻汉武帝时柏梁灾,而大起宫殿以厌之,其义云何」?
隆对曰:「臣闻西京柏梁既灾,越巫陈方,建章是经,以厌火祥;
乃夷越之巫所为,非圣贤之明训也。
《五行志》曰:『柏梁灾,其后有江充巫蛊也卫太子事』。
如《志》之言,越巫建章无所厌也。
孔子曰:「灾者修类应行,精祲相感,以戒人君」。
是以圣主睹灾责躬,退而修德,以消复之。
今宜罢散民役。
宫室之制务从约节,内足以待风雨,外足以讲礼仪。
清埽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立作,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报陛下虔恭之德。
岂可疲民之力,竭民之财!
实非所以致符瑞而怀远人(《魏志·高堂隆传》,又见《续汉·五行志二》注)」。
孝武帝 东晋 · 刘波
 出处:全晋文
臣闻天地以弘济为仁,君道以惠下为德,是以有身勤之绩,唐虞有在予之诰,用能惠被苍生,勋流后叶。
宣帝开拓洪图,始基成命;
爰及文武,历数在躬,而犹虚心侧席,卑己崇物。
然后知积累之功重,勤王之业艰,先君之德弘,贻厥之赐厚。
惠皇不怀,委政内任,遂使神器幽沦,三光翳曜;
园陵怀九泉之感,宫庙集胡马之迹;
所谓肉食失之于朝,黎庶暴骸于外也。
元皇帝神武应期,祚隆淮海,振乾纲于已坠,纽绝维而更张。
陛下承宣开始之宏基,受元帝克终之成烈,保大定功,戢兵静乱,故使负鳞横海之鲸,僭位滔天之寇,望云旗而宵溃,睹太阳而雾散,巍巍荡荡,人无名焉。
而顷年已来,天文违错,妖怪屡生。
会稽先帝本封,而地动经年。
昔周之文武有鱼乌之瑞,君臣犹怀震悚,况今灾变众集,曾莫之疑。
公旦有勿休之诫,贾谊有积薪之喻。
臣鉴先徵,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往者先帝以玄风御世,责成群后,坐运天纲,随化委顺,故忘日计之功,收岁成之用。
今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相王贤隽,协和百揆,六合承风,天下响振,而钧台之咏弗闻,景亳之命未布。
将群臣之不称,陛下用之不尽乎?
凡圣王之化,莫不敦崇忠信,存正弃邪。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
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贱,必亲而近之。
今则不然,此风既替,利竞滋甚,朋党比周,毁誉交兴,钻求苟进,人希分外。
见贤而居其上,受禄每过其量,希旨承意者以为奉公,共相赞白者以为忠节。
举世见之,谁敢正言
陛下不明必行之法以绝穿凿之源者,恐脱因疲倦以误视听。
苻坚灭亡,于今五年,旧京残毁,山陵无卫,百姓涂炭,未蒙拯接。
伏愿远观汉魏衰灭之由,近览西朝倾覆之际,超然易虑,为于未有,则灵根永固,社稷无虞。
臣岂诬一朝之人皆无忠节,但任非其才,求之不至耳。
今政烦役殷,所在凋弊,仓廪空虚,国用倾竭,下民侵削,流亡相属。
略计户口,但咸安已来,十分去三。
百姓怀浮游之叹,《下泉》兴周京之思。
汉宣有云:“与我共治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
是以临下有方者就加玺赠,法苛政乱者恤刑不赦,事简于上,人悦于下。
今则不然,告时乞职者以家弊为辞,振穷恤滞者以公爵为施。
古者为百姓立君,使之司牧;
今者以百姓恤君,使之蚕食,至乃贪污者谓之清勤,慎法者谓之怯劣
何反古道一至于此!
陛下虽躬自节俭,哀矜于上,而群寮肆欲,纵心于下,六司垂翼,三事拱默,故有识者睹人事以叹息,观妖眚而大惧。
昔宋景退荧惑之灾,殷宗消鼎雉之异。
伏愿陛下仰观大禹过门之志,俯察商辛沈湎之失,远思《国风》恭公之刺,深惟定姜小臣之喻。
暂回圣恩,大询群后,延纳众贤,访以得失,令百寮率职,人言损益。
察其所由,观其所以,审识群才,助鼎和味。
克念作圣,以答天休。
则四海宅心,天下幸甚。
臣亡祖先臣隗,昔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
及臣凡劣,复蒙罔极之眷,恩隆累世,实作非糜身倾宗所能上报。
前作此表,未及得通。
暴婴笃疾,恐命在奄忽,贪及视息,望达愚情。
气力惙然,不能自宣(《晋书·刘波传》)
伤宣贵妃汉武帝李夫人 南朝宋 · 刘骏
 出处:全宋文卷五
朕以亡事弃日,阅览前王词苑,见《李夫人赋》,凄其有怀,亦以嗟咏久之,因感而会焉:
巡灵周之残册,略鸿汉之遗篆。
吊新宫之奄映,谚璧台之芜践。
赋流波以谣思,诏河济以崇典。
虽媛德之有载,竟滞悲其何遣。
访物运之荣落,讯云霞之舒卷。
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剪。
桂枝兮沿岁倾,瑶华碎兮思联情。
彤殿闭兮素尘积,翠戺兮紫苔生。
宝罗暍兮春幌垂,珍簟空兮夏帱扃。
秋台恻兮碧烟凝,冬宫冽兮朱火清。
流律有终,深心无歇。
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思玉步于凤墀,想金声于鸾阙。
竭方池而飞伤,损圜渊而流咽。
端蚤朝之晨罢,泛辇路之晚清。
䡾蔺南陆,跸闾阖,轹北津,警承明。
面缟馆之酸素,造松帐之葱青。
俯众胤而恸兴,抚藐女而悲生。
虽哀终其己切,将何慰于尔灵?
存飞荣于景路,没申藻于服车。
垂葆旒于昭术,竦鸾剑于清都
朝有俪于征准,礼无替于粹图。
閟瑶光之密陛,宫虚梁之馀阴。
俟玉羊之晨照,正金鸡之夕临。
升云鼛以引思,锵鸿钟以节音。
文七星于霜野,旗二耀于寒林。
中云枝之夭秀,寓坎泉之曾岑。
屈封嬴之自古,申反周乎在今。
遣双灵兮达孝思,附孤魂兮展慈心。
伊鞠报之必至,谅显晦之同深。
予弃西楚之齐化,略东门之遥䘳,沦涟两拍之伤!
奄抑七萃之箴(《宋书·始平王子鸾传》,又《艺文类聚》三十四,又见《文选》谢庄《宣贵妃诔》注。)
孝武皇帝及昭皇太后亲执爵议 南齐 · 周山文
 出处:全齐文卷二十一
按礼,尊者尊统上,卑者尊统下。
孝武皇帝于至尊,虽亲非正统,而祖宗之号,列于七庙。
愚谓亲奉之日,应执觞爵。
皇太后既亲非礼正,宜使三公行事(《宋书·礼志》四,元徽二年十月,有司奏:至尊亲祠太庙孝武皇帝及昭皇太后,未详应亲执爵与否。太学博士周山文议。)
汉武北伐图上疏(《艺文类聚》题作「答敕撰汉武北伐图赋启」。) 南齐 · 王融
 出处:全齐文卷十二
臣闻情慉自中,事符则感,象构于始,机动斯彰。
庄敬之道可宗,会揖让其弥肃,勇烈之士足贵,应鼙铎以增思。
肇植生民,厥详既缅,降及兴运,维道有征,莫不有所因循而升皇业者也。
若夫膏腴既称,太乙知五方之富,皮币已列,帝刘测四海之尊。
封禅之文,则升中之典攸鬯,叹舆地之图,乃席卷之庸是立。
伏惟陛下穷神尽圣,总极居中,偶化两仪,均明二耀,拯玄纲于颓绝,反至道于浇淳,可谓区寓仪刑,齐民先觉者也。
臣亦遭逢,生此嘉运,凿饮耕食,自幸唐年。
而识用昏霾,经术疏浅,将迈且轴,岂
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矜一物之失时,湔拂尘蒙,沾饰光价,拔足草庐,厕身朝序,复得拜贺岁时,瞻望日月,于臣心愿,曾已毕矣。
但千祀一逢,休明难再,思策讼驽,乐陈涓𭏦。
窃习战阵攻守之术,农桑牧艺之书,申、商、韩、墨之权,、孔、孟之道。
常愿待诏朱阙,俯对青蒲,请闲宴之私,谈当世之务。
位贱人微,徒深倾款。
方今九服清怡,三灵和晏,木有附枝,轮无异辙,东鞮)献舞,南辫传歌,羌、僰逾山,秦、屠越海,舌象玩委体之勤,輶译厌瞻巡之数,固将开桂林凤山,创金城于西守。
而蠢尔獯狄,敢雠大邦,假息关河,窃命函谷,沦故京之爽垲,变旧邑而荒凉,息反坫之儒衣,久伊川之被发。
北地残氓,东都遗老,莫不茹泣吞悲,倾耳戴目翘心仁政,延首王风。
若试驰咫尺之书,具甄戎旅之卒,徇其堕城,纳其降虏,可弗劳弦镞,无待干戈。
真皇王之兵,征而不战者也。
臣乞以执殳先迈,式道中原,澄瀚渚(《艺文类聚》作「海」。)之恒流,扫狼山之积雾,系单于之颈,屈左贤之膝,习呼韩之旧仪,拜銮舆之巡幸。
然后天移云动,勒(《艺文类聚》作「升」。)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百神肃警,万国具僚,㻅弁星离,玉帛云聚,集三烛于兰席,聆万岁之祯声,岂不盛哉!
岂不韪哉!
桓公志在伐,郭牙审其幽趣,魏后心存去汉,德祖究其深言。
臣愚昧,忖诚不足以知微,然伏揆圣心,规模弘远,既图载其事,必克就其功。
臣不胜欢喜(《南齐书·王融传》。永明末,世祖欲北伐,使毛惠秀画《汉武北伐图》,使掌其事。好功名,因此上疏。《艺文类聚》五十九。)
奉表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 东魏 · 高欢
 出处:全北齐文卷一
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
臣当帅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
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通鉴》一百五十六,丞相欢至洛阳,又遣僧道荣奉表于孝武帝。不答。)
汉武通天台为表奏陈思归意 陈朝 · 沈炯
 出处:全陈文卷十四
臣闻乔山虽掩,鼎湖之灵可祠,有鲁遂荒,大庭之迹不泯。
伏惟陛下降德猗兰,纂灵丰谷,汉道既登,神仙可望,射之罘于海浦,礼日观而称功,横中流于汾河,指梁而高宴,何其甚乐,岂不然欤?
既而运属上仙,道穷晏驾,翠幕珠廉,一朝零落,茂陵玉碗,遂出人间,陵云故基,共原田而膴膴,别风馀址,带陵阜而茫茫,羁旅缧臣,岂不落泪?
昔者承明见厌,严助东归,驷马可乘,长卿西返,恭闻故实,窃有愚衷,忝稷非馨,敢望微福,爵台之荐,空怆魏君,雍丘之祠,未光夏后,瞻仰徽猷,伏增凄惧(《初学记》九,《御览》八十八凄惧作凄怅,又见《陈书·沈炯传》,少末六句。)
汉武帝 初唐 · 王无竞
 押灰韵
汉家中叶盛,六世有雄才。
厩马三十万,国容何壮哉!
东历琅琊郡,北上单于
好仙复宠战,莫救茂陵隈。
鱼山神女祠歌(一作《渔山神女智琼祠》二首)。(张茂先神女序》曰:“魏济北从事弦超,嘉平中,夜神女来,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智琼东郡人,早失父母,天地哀其孤苦,令得下嫁。后三四日一来,即乘辎軿,衣罗绮。智琼能隐其形,不能藏其声,且芬香达于室宇,颇为人知。一旦,神女别去,留赠裙衫裲裆。”《述征记》曰:“魏嘉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琼,降弦超。同室疑其有奸,智琼乃绝。后五年,超使将之洛西,至济北渔山下陷上,遥望曲道头,有车马似智琼,果是。至,克复旧好。”唐王勃《杂曲》曰:“智琼神女,来访文君。”按《十道志》云:“渔山一名吾山汉武帝过渔山,作《瓠子歌》云‘吾山平兮巨野溢’,是也。”) 其二 迎神(一本二首题下并有曲字)722年 盛唐 · 王维
 押麌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
坎坎击鼓,(一作渔)之下。
吹洞箫,望极浦。
女巫进,纷屡舞。
陈瑶席,湛清酤,风凄凄兮(一作又)夜雨。
不知(一本无此二字)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一作使我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