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孝武不毁议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
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于今匈奴是也
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又曰:「啴啴推推,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荆蛮来威」。
故称中兴
及至幽王犬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
自是之后南夷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
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
南越尉佗百粤自称帝。
中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
一方有急,三面救之,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
孝文皇帝厚以货赂,与结和亲,犹侵暴无已
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屯京师四边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也。
诸侯郡守匈奴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
匈奴所杀郡守都尉略取人民不可胜数
孝武皇帝中国罢劳,无安宁之时,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七郡
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置五属国,起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
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左臂
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婼羌,裂匈奴右肩
单于孤特远遁幕北
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
功业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模可见
招集天下贤俊,与协心同谋,兴制度改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
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
高帝大业,为太祖
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
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
孝宣帝所以发德音也。
礼记·王制》及《春秋·谷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
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
德厚流光德薄者流卑。
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
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
不在数中
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
故于殷,太甲太宗大戊中宗武丁高宗
周公为《毋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成王
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
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
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功德
礼记祀典曰:「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救大灾则祀之」。
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
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
说天五庙无见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庙。
名与实异,非尊德贵功之意也。
《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
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
叠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
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孝宣皇帝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世宗之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
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如此不宜(《汉书·韦玄成传》: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议,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中垒校尉议可。」又略见《御览》八十八引刘歆宗庙议》。案此议列名王舜,以位尊也,据下文以为,明是刘歆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